中药栀子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工艺条件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189.37 KB
- 文档页数:3
栀子提取工艺的优化摘要:目的:研究栀子中有效成分栀子苷最佳提取方法和条件。
方法:以栀子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以H LP C、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含量测定方法,对栀子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栀了苷的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醋酸乙酯提取法对栀子苷的提取量最大,且提取物中栀子黄色素杂质很少,提温度为75℃,料液比为50mL,浸提时间为 3 h,浸提级数为1,栀子苷提取得率为4.12%。
结论:醋酸乙酯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浸提温度为75℃,料液比为1:5(g:mL),浸提时间为 3 h,浸提级数为1为栀子苷提取最佳条件。
关键词:栀子,栀子苷,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正交试验,提取工艺实验材料栀子,江西省樟树中药饮片厂;UV.22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扫描仪(日本岛津),栀子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49,200309);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方法1 栀子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1 1.83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4、6、8mL,置lOmL~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1.2 样品溶液的配制精密量取定容后的样品溶液lmL,置20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l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1.3 检测波长的确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栀子苷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在200~600nm下扫描,在238nm波长处均具有最大吸收,故确定检测波长为238nm。
紫外扫描图见图1。
图1 对照品和样品的UV扫描图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上述配制的系列对照品溶液,在238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
表1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栀子苷浓度4.732 9.464 18.928 28.392 37.896(ug/ml)吸光度(OD)值0.166 0.255 0.500 0.750 0.998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经回归处理,回归方程为:A=0.0254C+0.0283 R=0.9993由此可见,栀子苷的浓度在4.732-37.8561~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栀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炮制栀子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的方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
唐代有炙法(《造金》)。
宋代有烧灰、“炙酥拌微炒”(《圣惠方》),炒香、煻灰火煨(《总录》),姜汁炒焦黄(《产宝》)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蒸法(《世医》)、火煨(《汤液》)、炒焦黑(《丹溪》)、烧灰存性(《十药》)等法。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酒浸(《理例》)、童便炒(《入门》)、蜜制(《保元》)、盐水炒黑(《宋氏》)、炒焦(《景岳》)、酒洗(《瑶函》)等法。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大成》)、姜汁炒黑(《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炒黑(《便读》)等方法。
从元代到清代,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甚多。
【现代炮制方法】1、栀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饮片性状】栀子为不规则的碎块状,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可见棱线;内表面黄色或红黄色;种子扁卵形或三角形,长3~3.5mm,宽2.5~3mm,厚约0.5m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气微,味微酸苦。
炒栀子表面深黄色或黄褐色。
焦栀子表面焦黄色。
栀子炭表面黑褐色或焦黑色。
【质量标准】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水分不得过8.5%,总灰分不得过 6.0%。
含栀子苷栀子不得少于 1.8%,炒栀子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不得少于1.0%。
【炮制目的】栀子味苦,性寒。
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摘要:本文以栀子为材料,OD比值为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影响,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
以藏花素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含量和色价,评价不同产地栀子的品质。
用大孔树脂AB-8纯化色素,研究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制备。
得到结果:栀子黄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于40℃静置浸提60 min;山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含量(13.07%)低于水栀子(平均为19.37%),栀子黄色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经纯化,栀子黄色素色价平均提高了3倍左右,通过纯化可获得高品质栀子黄色素。
关键词: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含量;色价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具有护肝、利胆、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是我国传统中药,在国内分布广泛[1]。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中提取的一种优良水溶性天然色素,属类胡萝卜素,主要成分是藏花素[3],因其着色自然、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工艺流程为果实粉碎、浸提、浓缩和纯化[5],优良的提取工艺结合后续高效的纯化加工过程才能实现栀子黄色素的高效优质生产。
因此,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提高色素提取效率和纯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 栀子黄色素提取的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栀子采自湖北省孝感市和长阳县栀子种植基地,经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王沫教授鉴定,分别为山栀子和水栀子的干燥果实。
藏红素标品(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大孔树脂AB-8(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梅特勒万分之一天枰、N-1100旋转蒸发仪、PK-BD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0-2台式离心机。
1.2 方法1.2.1 提取前处理栀子经剔除杂物、次果,于45℃烘干至恒重,粉碎,过40目筛,密封避光保存备用。
1.2.2 提取工艺优化准确称取0.5 g栀子粉末于具塞三角瓶中,料液比1:10加入乙醇溶液,采用一次浸提方式,提取30 min,离心,取上清液并稀释到适当浓度后,分光光度计测其在238 nm和440 nm 处吸光值并计算OD比值,每处理3次重复,选取最佳乙醇提取浓度。
摘要:近年来,栀子及其有效成份药理学研究日趋深入,为了更好地利用栀子,本试验对栀子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期望找到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得率高的提取方法。
本实验是比较水提酸沉法与醇提酸沉法的优缺点,利用水提酸沉法(煎煮法)提取栀子苷的收率低,生产周期长,因此证明醇提法的无论从干浸膏的出膏率还是从栀子苷的得率、含量和颜色看均优于水煮醇沉法。
找到最适乙醇浓度,使其提取率提高。
栀子(Fructus gardeniae)是茜草科植物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它的形状呈尖长椭圆形,外表皮有五棱、七棱、九棱等。
栀子分为山栀子和水栀子,我国的栀子产地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台湾等地。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作用,在中医临床中治疗高血压病、扭挫伤、糖尿病、高热黄疸、小便短赤等症。
栀子果实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环烯醚酮类、有机酸酯类等化合物,还含有果胶、多糖、挥发油等成分。
我国从20世纪6o年代开始从事栀子果实中分离有效成分的研究,目前已经能够从中提取栀子色素、栀子苷、熊果酸、果胶等有效成分。
为了加快我国对栀子分离产品的产业化研究,提高栀子的综合利用率,了解和掌握栀子果实的开发研究现状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以栀子果实为原料分离提取栀子黄色素、栀子蓝色素、栀子苷、栀子多糖、熊果酸和果胶等产品最新研究开发现状,展望了今后国内栀子开发利用的前景,并为今后开发研究栀子提出了建议。
栀子苷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丰产易得天然产物,我们以其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拟单萜生物碱,部分目标产物经活性筛选发现有抗菌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有学者采用相似方法制备了栀子苷元与石碱碱甲的还原胺化产物。
栀子苷本身由于是单萜环烯醚苷,葡萄糖的存在使得分子比较稳定,但它含多个官能团使其直接结构改造很困难,特别是它有5个羟基,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很难保证,因此把葡萄糖酶解掉得到栀子化合物3由栀子苷元经硼氢化钠还原而得,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性好,缺点是产率太低。
栀子提取工艺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
栀子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首先收集成熟的栀子果实,去除外壳和种子,只保留果肉部分。
2. 粉碎:将果肉进行粉碎,以增加与溶剂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提取效率。
3. 浸提: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浸提。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或其混合溶剂。
浸提条件(如温度、时间、溶剂比例)会根据具体的提取目的和所选溶剂进行调整。
浸提过程中,有效成分从栀子中溶解到溶剂中。
4. 过滤或离心:浸提完成后,将固体残渣与液体提取物分离,可以采用过滤或离心的方式进行。
5. 浓缩:将分离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大部分溶剂,以得到更高浓度的提取物。
浓缩方法包括蒸发、减压蒸发等。
6. 精制:为了提高栀子提取物的纯度和活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精制步骤,如柱色谱分离、结晶、透析等。
7. 干燥:将精制后的提取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栀子提取物粉末。
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冻干)、真
空干燥等。
8. 包装与贮存:干燥后的栀子提取物进行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止受潮或氧化。
整个栀子提取工艺中,提取条件的优化是非常关键的,包括浸提溶剂的选择、浸提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浓缩与干燥方法的选择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提取效率和提取物质量。
此外,提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确保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栀子黄色素浸提工艺参数的优化作者:罗义发田妍基周三女潘斌施满容刘丽清来源:《食品界》2020年第09期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以闽东福鼎的栀子为原料,探讨常规乙醇浸提和超声辅助浸提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超声辅助浸提所得到的栀子黄色素提取液的OD值指标优于常规乙醇浸提,其中,浸提温度40℃、液固比5∶1、浸提时间50min、乙醇濃度60%、超声功率60%的超声辅助浸提法,因有利于节省时间、能源和成本,为最优提取方法。
关键词:栀子;栀子黄色素;常规乙醇浸提;超声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的果实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是一种橙色、极易溶于水的粉末,其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类的藏花素和藏花酸。
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分离出栀子黄色素的浸提法中,采取传统的水提法提取的效率很低,而且提取物中含有很多的多糖类物质,所以经常需加入甲醇、乙醇、丙酮等溶剂来强化提取,相应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微波法、超声波法、膜分离技术等。
本研究以闽东福鼎的栀子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探讨常规溶剂浸提和超声辅助浸提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旨在开发低成本、无环境污染的栀子黄色素提取新工艺,为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试剂供试材料采自福建省福鼎市贯岭乡栀子栽培基地,选择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病虫、无损伤的健康栀子果实,果实粉碎后,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备用。
乙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UV-17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仪器(苏州)有限公司);XMTE-8112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22H超声波清洗机(致微(厦门)仪器有限公司);BS210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HR2827飞利浦搅拌机(飞利浦家庭电器有限公司);Neofuge13R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1.3.1 栀子黄色素乙醇浸提工艺参数优化在单因素预试验的基础上,取1g的栀子粉,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浸提温度(A)、乙醇浓度(B)、液固比(C)、提取时间(D)等浸提条件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因素和水平的设计见表1。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优化涂华;陈碧琼;周锡兰【摘要】为获得高品质的栀子黄色素,采用微波辅助法,并通过比较5种大孔树脂(AB-8,HPD-100A,D101,HPD-80,X-5)的纯化条件和效果,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其产品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A2B1C1D3,即提取功率600 W,乙醇浓度30%,提取时间3 min,料液比1∶8,此条件下产品的色价为81.66,OD值为1.25;经纯化试验,HPD-100A型大孔树脂适宜纯化栀子黄色素,精制后得到的产品质量较高,色价达489,OD值为0.27.%For getting high quality gardenia yellow,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gardenia yellow was optimiz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purification effects of five kinds of macroporous resins(AR-8, HPD-100A, D101 , HPD-80 and X-5) by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A2 B1 C1 D3, extraction power 600 W, ethanol concentration 30%, extraction time 3 min, solid-liquid ratio 1:8.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color value and OD value were 81. 66 and 1. 25 respectively. The purification test showed that the macroporous resin HPD-100A was suitable for purifying gardenia yellow for its high color value(489) and OD value(0. 27).【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7【总页数】3页(P192-194)【关键词】微波辅助法;栀子黄色素;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作者】涂华;陈碧琼;周锡兰【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99栀子黄色素作为一种稀有的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成分为藏花素和藏花酸,提取于黄栀子果实。
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提取是中药制药的重要工艺之一,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方法,旨在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和质量。
一、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水煎、浸泡等方式进行,其存在一些问题,如:1. 提取效率低:传统方法中,大量有效成分存在于中药材的细胞内,而目前的提取方法对细胞壁的破坏不够彻底,导致有效成分难以完全释放。
2. 耗时长:传统方法中,提取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水煎或浸泡,导致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
3. 溶剂使用量大:传统方法中,由于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条件的限制,溶剂使用量较大,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优化改进方法为了解决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与改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超声波辅助提取:利用超声波对中药材进行处理,可产生微弱的空化作用,使得细胞壁破坏更彻底,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此外,超声波也可加速溶剂的渗透,缩短提取时间。
2. 微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是利用微波辐射对中药进行加热,从而使中药材内部产生热效应,加速溶剂在材料中的渗透和扩散,从而提高提取效率和缩短提取时间。
3. 超临界流体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提取溶剂,其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扩散性,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可减少溶剂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4. 脉冲电场提取:脉冲电场提取是将中药材置于脉冲电场中,利用电场作用破坏细胞壁,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
该方法具有温和处理条件和高效提取的特点。
三、对比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为了评估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科研人员设计了对比实验,对同一种中药材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并比较其提取率和成分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和脉冲电场提取的提取率均有显著提高。
同时,对比实验还发现,在提取效率相近的情况下,脉冲电场提取和超临界流体提取对中药材的成分含量保持较好,而超声波辅助提取则对中药材的产量有较好的保持。
栀子色素的精制工艺优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栀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其中的栀子色素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目前,栀子色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然而,栀子色素的含量、稳定性和纯度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因此,开展栀子色素的精制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栀子色素的精制工艺优化,主要是针对其提取和净化过程的问题进行优化。
通过对传统的提取工艺和现有的净化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其优化和进一步提高纯度和收率。
此外,对栀子色素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其纯度和稳定性,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栀子色素的精制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栀子色素的提取工艺的优化2. 栀子色素的净化工艺的研究3. 栀子色素的稳定性及保存条件的研究研究方法:1. 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单因素实验法,比较不同条件下栀子色素的提取效果和纯度。
2. 采用树脂吸附柱、透析等技术进行栀子色素的净化。
3. 对栀子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栀子色素的稳定性。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栀子色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通过正交实验法和单因素实验法,比较不同条件下栀子色素的提取效果和纯度。
3. 研究栀子色素的稳定性及保存条件。
第二年:1. 采用树脂吸附柱、透析等技术进行栀子色素的净化。
2. 综合前期研究结果,确定最佳的栀子色素的提取和净化工艺方案。
3. 进行栀子色素的生产工艺研究和工艺参数的优化。
第三年:1. 完善和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并提交。
五、预期成果1. 确定最佳的栀子色素的提取和净化工艺方案,提高栀子色素的纯度和收率。
2. 研究栀子色素的稳定性及保存条件,为后续的应用提供保障。
3.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取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