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养老方式的选择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逐渐被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由于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将来,我国的城市养老方式必将从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家庭养老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养老方式,但最终会被社会化养老模式所取代,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将受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状况下,以某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为主体来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供服务是非常不现实的,应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积极整合多种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使其各自行使不同的功能,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任务,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老年群体诉求的异同提供差异性的养老服务。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都需要去积极应对的难题,国家、政府、养老机构、社区街道以及家庭等各方主体应充分整合,行使和发挥各自的职权及功能,真正以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经济支援、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作为标准,设置差异化服务内容,建立以政府为支撑,家庭照顾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集中养老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全方位养老服务格局。

本文以北京市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状况为案例,阐述了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具体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诸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养老机构数量欠缺、专业化人才匮乏等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完善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多元化的政策建议: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毋庸置疑,人口老龄化将是整个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迁之一,由此引发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测算,2002年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表明在21世纪之初全球已经步入了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现象之一。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不仅是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也暗含着少儿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不断减少,说明老龄化是整个人口队列变化的产物。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者7%,即可看做是进入了老年型社会。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了10%,预示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早两年进入了老年型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为8.87%,表明新世纪之初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2011年,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是1.85亿,已经超过了欧洲全部老年人口的总和。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少子化和高龄化并进、城乡老龄化明显倒置、典型的未富先老等突出的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不仅现阶段存在着持续的压力,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也是要继续存在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

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笔者认为,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老龄问题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

第一,现阶段相关应对老龄化的公共政策体系不仅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严重滞后于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老龄问题的加重,相关老龄公共政策得到了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相应出台了一些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配套政策。但是,相对经济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事业而言,尤其是相对迅速的人口老龄化推进过程,老龄问题根本上解决所需的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严重缺位,形成了与人口老龄化推进的巨大反差。

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与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滞后之间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矛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经济发展的各种制度安排日趋完善,但是我国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更严重落后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因此加重了转型时期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矛盾,这既是以往“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保障”观念的典型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决策者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缺少必要的制度准备。

第三,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农村老龄问题日益突出将为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构成新的挑战。如前所述,由于我国仍然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社会,加上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因此,我们不难判断,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问题非常突出,现有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农村老年人对改革成果的共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老年人规模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与社会供给缺少之间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规模已经达1.85亿,预计“十二五”末期将超过2亿。有研究显示,尽管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长明显滞后于其他人群平均增长水平,但是老年人收入正在稳定增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老年人群的收入和消费模式正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社会对老年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却严重滞后于老年人规模增长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第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构建。近年来,国家以及各地对老龄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在逐步增加,已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奠定了重要的财政保障。但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与人口老龄化的客观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许多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事业公共财政投入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形成了老龄事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