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贝尔氧化沟设计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522.27 KB
- 文档页数:8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计算1.氧化池的尺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处理能力,计算氧化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一般根据处理能力决定,宽度和深度一般根据处理效果和操作管理方便性进行确定。
同时需要考虑氧化池与其他处理单元的协调性。
2.污泥回流比的计算:污泥回流比是指进入氧化池的污泥量与出水量的比率。
根据氧化池的处理效果和工艺要求,计算污泥回流比,并确定合适的回流装置。
3.氧化池混合系统的设计:混合系统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氧化池内水质的均匀分布,促进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接触反应。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选用合适的混合设备,如潜流式混合器、机械搅拌器等。
4.氧化池进水与出水流量的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处理能力,计算氧化池进水与出水的流量,以保证处理效果的达到和出水标准的要求。
5.氧化池曝气系统的设计:氧化池的曝气系统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计算曝气器的数量、曝气量和曝气方式。
6.氧化池搅拌系统的设计:搅拌系统的设计是为了保持氧化池内水质的均匀分布和溶解氧的均匀分布。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和搅拌方式。
7.氧化池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污泥是氧化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和回流。
根据氧化池的尺寸和深度,设计回流污泥的系统,以保证污泥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8.氧化池的运行和管理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制定氧化池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保养维护、监测检测和运行控制等内容。
总之,污水处理厂氧化池设计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处理能力、效果要求、操作管理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尺寸、回流比、混合系统、曝气系统、搅拌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
并制定相应的运行和管理要求,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污水处理效果的达到。
1. 基 本 数 据1.1 流 量日 平 均 流 量 Qav =cu m / d 日 最 小 流 量 Qmin = cu m / d日 变 化 系 数 Kz = 日 最 大 流 量 Qmax = #NAME?cu m / d设 计 日 流 量 Q = 90000cu m / d1.3 参 数 选 取1.3.1 运 行 参 数△ 生 物 池 中 活 性 污 泥 浓 度 Xvss = △挥发活性组份比例 fvss = ( 一 般 0.7 ~ 0.8 )△ 混 合 液 回 流 比 R =1.3.2 碳 氧 化 工 艺 参 数△ 污 泥 理 论 产 泥 系 数 Y = △20℃ 时污泥自身氧化系数 Kd20 =( 范 围 0.04 ~ 0.075 , 一 般 0.06 )1.3.3 硝 化 工 艺 参 数△ 好 氧 池 中 溶 解 氧 浓 度 DO = △ NH4-N 的 饱 和 常 数 12 ℃ KN = 10^( 0.051 * T - 1.158 ) = △ 硝 化 菌 理 论 产 率 系 数 Yn = △20℃时硝化菌自身氧化系数 KdN20 = △ 氧 的 饱 和 常 数 Ko =1.3.4 反 硝 化 工 艺 参 数△ 在 20℃ 时 的 反 硝 化 速 率△ 厌 氧 池 溶 解 氧 浓 度 DOn =1.3.5 除 磷 工 艺 参 数 △氧 化 沟 生 物 处 理 池 设 计 计 算2 好 氧 池 设 计 计 算 ( 按 低 温 情 况 计 算 )2.1 参 数 修 正污 水 的 最 低 平 均 水 温 Tmin =12 ℃△ 污 泥 自 身 氧 化 系 数 Kd 修 正Kd(Tmin) = Kd20 * 1.05 ^ ( Tmin - 20) = 0.041 1 / d△ 硝 化 菌 自 身 氧 化 系 数 Kd N 修 正KdN(Tmin) = KdN20 * 1.05 ^ ( Tmin - 20) = 0.027 1 / d2.2 选取设计泥龄 tc =15d△ BOD5 表 观 产 率 系 数Yobs = Y / ( 1 + Kd * tc )=0.37 mgVSS / mgBOD52.3 排泥量计算△ 污 泥 有 机 部 分 产 量 X B,H = Yobs * ( So - Se ) * Q / 1000 =4698.12 kg / d△ 污 泥 惰 性 部 分 产 量 X I = SSo * Q * (1-f V) / 1000 =13500.00 kg / d△ 污 泥 硝 化 部 分 产 量 X B,A=Yn*(NH0-Nhe)*Q/(1000*(1+tc*KdN))=240.0 kg / d△ 内 源 衰 减 残 留 物 量 X B = f P * Yd * tc * X B,H =572.38 kg / d△ 剩 余 活 性 污 泥 总 量 X T = X I + X B,H + X B,A + X B =19.01△ 活 性 污 泥 中 MLVSS 比 例 fvss= ( X B,H + X B,A + X B ) / X T =28.99%△ 活 性 污 泥 产 率= X T / [ Q * ( So - Se ) / 1000 ] = 1.51kgSS/kgBOD2.3 好氧池容积计算△ 设 计 好 氧 池 中 污 泥 浓 度(MLSS) =5000mg / l△ 设 计 好 氧 池 中 活 性 污 泥 浓 度(MLVSS) =△ 好 氧 池 总 池 容 V =(tc*X T) / (MLSS/1000) =3△ 好 氧 池 水 力 停 留 时 间 HRT = 24 * V/Q =15.21hr =0.63d2.4 参数校核△ MLSS 污泥负荷 = Q * ( So ) / ( V * MLSS ) =0.047kgBOD/kgMLSS△ MLVSS 污泥负荷 = Q * (So) /(V * MLSS * fvss) =0.163kgBOD/kgMLVSS2.5 污 泥 体 积取 活 性 污 泥 含 水 率 p =99.3%污 泥 浓 度 Nw =7.0kg/m3污 泥 体 积 Vs = W/Nw =2716m3/d =53.88l/s (14 hr)99.20%2376.3169.7447.194.00%316.822.63 6.380.00%95.1 6.79 1.9每公斤干泥加混凝剂 PAM0.004kgPAM/kg干泥加药量76.0kg/d = 5.432kg/h2.6 生物池容积计算2.6.1 Carrousel 氧化沟 2.6.2 Orbal氧化沟设计水深 H1=4m 超高 H2= 1.0m设计水深 H1=系列数 S=3系列系列数 S=单渠道宽度 B1 =9.0m单渠道宽度 B1 =单系列好氧区面积A1=4752.6m2单池好氧区面积A1=单系列好氧区长度L1=528.1m单系列好氧区长度L1=曲线段长度 L2=84.8m曲线段长度 L2=直线段长度 L3=443.25m直线段长度 L3=单池分格数 N =4格单池分格数 N =单池直线段长度 L4=110.8m 取 L4=113.5m单池直线段长度 L4=设计氧化沟超高 H2= 1.0m设计氧化沟超高 H2=氧化沟总高 H=5m氧化沟总高 H=设纵向总池壁厚 B2=2m设纵向总池壁厚 B2=设横向总池壁厚 B3= 1.5m设横向总池壁厚 B3=氧化沟尺寸 L×W×H=3-142×38×5m氧化沟尺寸 L×W×H=有效容积 W'=19397.6m3 总有效容积V'=58192.88m3有效容积 W'=单池总容积 W=24247.04m3 总池容积V=72741.11m3池总容积 W=厌氧池尺寸 L×W×H=3-38×9×5m2.7 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设计水深 H1=系列数 S=设计有效水深 H1= 3.5m单渠道宽度 B1 =设计超高 H2=0.5m单池好氧区面积A1=设计缓冲层高度 H3=0.5m单系列好氧区长度L1=设计污泥层高度 H4=0.5m曲线段长度 L2=沉淀池池边高度 H=5m直线段长度 L3=设计沉淀池直径 D=35m单池分格数 N =设计初沉池数量6座单池直线段长度 L4=平均流量时表面负荷q=0.65m3/m2.h设计规范 0.5~0.75 m3/m2.h设计氧化沟超高 H2=平均流量时停留时间t= 5.39h设计规范 1.5~2.5 h氧化沟总高 H=二沉池尺寸3-Φ35×5.0m设纵向总池壁厚 B2=峰值流量时表面负荷q=#NAME?m3/m2.h设横向总池壁厚 B3=峰值流量时停留时间t=#NAME?h氧化沟尺寸 L×W×H=固体负荷校核 q2' =155.9kg/m3.d设计规范 <150 kg/m2.d有效容积 W'=池总容积 W=3 厌 氧 池 设 计 计 算△ 设 计 厌 氧 池 个 数 N =3个△ 按水力停留时间1小时设计厌氧池 V =1250m3/座4 厌 氧 池 设 计 计 算 ( 按 低 温 情 况 计 算 )4.1 参 数 修 正4.2 厌 氧 区 容 积 Vp = Q * tan / 24 =厌氧区名义水力停留时间 tan =4.3 厌氧区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tant = 24 * Vp / [(1+r) * Q] =0.4 hr( 满 足 要 求 )4.4 厌 氧 区 释 放 出PO4-P 浓 度 CP1△ PO4-P 释 放 速 率 系 数 kp = 0.0236 * So - 0.036 = 3.50mgP/gMLSS*hr △ CP1 = CPo + kp * tant * X / 1000 =#REF! mg / l4.5 好 氧 区 出 水 PO4-P 浓 度 CP2△ PO4-P 吸 收 速 率 系 数 ku , 取0.5 l / gMLSS*hr△ 好 氧 区 实 际 水 力 停 留 时 间 t2 = t / (1 + r + R) =#REF! hr△ 由 公 式 ln( Cp1 / Cp2) = ku * X * t2 / 1000得 : Cp2 = Cp1 * exp( - ku * X * t2 /1000) =#REF! mg/l4.6 校 核 好 氧 区 出 水 总 磷 浓 度 TPeTPe = ( CP2 + 0.055 ) / 0.671 =#REF! mg/l4.7 校 核 污 泥 含 磷 率 PxPx = ( TPo - TPe ) * Q / ( W * 1000) =#REF!基 本 满 足 要 求5 需 氧 量 计 算5.1 有 机 物 碳 化 需 氧 量 O2-cO2-c = 1.47 * Q * (So-Se) / 1000 - 1.42*(X B,H+X B) =11037.9 kgO2 / d式 中:<> BODu/BOD5 = 1.47<> 理 论 上 微 生 物 自 身 氧 化 的 好 氧 量 1.42 kgO2/kgVSS5.2 硝 化 需 氧 量 O2-nO2-n = 4.6 * [ Q * ( TNo - Ne ) - 0.12 * ( X B,H + X B ) ] =15658.6 kgO2 / d式 中:<> 微 生 物 细 胞 中 N 的 比 例 为 14 / 113 = 0.12 kgN / kgVSS5.3 反 硝 化 可 利 用 氧 O2-dnO2-dn = 2.85 * [ Q * ( TNo - TNe ) / 1000 - 0.12*W1*fvss ] =0.000 kgO2 / d( TNe 使 用 要 求 值30mg/l )5.4 总 需 氧 量 O2 = O2_c + O2_n - O2_dn =26696.5kgO2/d =26.7 tO2/d5.5 去 除 每 公 斤 BOD5 的 需 氧 量 = O2 * 1000 / [ Q * ( So - Se )] = 2.12kgO2/kgBOD6 曝 气 器 计 算6.1 基 础 数 据6.1.1 实际传氧速率N (AOR)26696.5kgO2/d =1112.4kgO2/h6.1.2 污水剩余DO 值 (DO)2.0mg/L 6.1.3 标准状态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 (C S ,20度)9.17mg/L 6.1.4 当地海拔高度600m6.1.5 当地大气压P a (kPa) (见给排水手册一P81页)9.6mH2O =94.08Kpa6.1.6 污水温度(T)高温24度低温6.1.7 T 温度时清水饱和溶解氧 (简明排水设计手册P6页)8.53mg/L6.1.8 T 、P a 时清水饱和溶解氧 (C SW )7.926.2 计 算N 0/(P×η)η)-C 0)×1.024(T -20)/C0=f×N0/(0.3E A )E A )/79+21(1-E A(O t /42+P b /2P a )8.接触池8.1池容取接触时间 t' =30min接触池容积 V' =1875m3取接触池数 n' =2座取接触池深 h = 5.0m取单接触池宽W =10m设计单接触池长L =23.4m 取 L=度 接触池实际容积 V =2000m3mg/L8.2 出水加氯量取每方水加液氯5g Cl2/t水出水加氯量为450kg Cl2/d =N0×(β。
de氧化沟设计计算摘要: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概述- 氧化沟的定义和作用- 氧化沟设计计算的目的和重要性I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步骤- 确定设计流量和水质参数- 选择合适的氧化沟类型- 设计氧化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计算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 设计氧化沟的进出水口和曝气系统- 考虑氧化沟的防腐蚀和保温措施II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实例分析- 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例,介绍氧化沟设计计算的具体过程- 分析该实例中氧化沟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IV.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注意事项- 氧化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氧化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正文: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概述氧化沟是一种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它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氧化沟设计计算是为了确定合适的氧化沟设计参数,以保证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在进行氧化沟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设计流量、水质参数、氧化沟类型、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
I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步骤氧化沟设计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流量和水质参数:根据污水的来源和处理要求,确定氧化沟的设计流量和水质参数。
2.选择合适的氧化沟类型: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氧化沟类型,如合流氧化沟、分流氧化沟等。
3.设计氧化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氧化沟类型和处理要求,设计合适的氧化沟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4.计算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根据氧化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流量等因素,计算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
5.设计氧化沟的进出水口和曝气系统:根据氧化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设计流量等因素,设计氧化沟的进出水口和曝气系统。
6.考虑氧化沟的防腐蚀和保温措施: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考虑氧化沟的防腐蚀和保温措施。
III.氧化沟设计计算的实例分析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例,介绍氧化沟设计计算的具体过程。
该项目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设计,设计流量为10000m/d,水质参数如下:CODCr 200mg/L,BOD5 100mg/L,SS 50mg/L。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
1.确定设计指标:
首先,需要确定进水水量和水质指标。
通常情况下,进水水量可以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和单位日排污量估算得出,水质指标一般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TSS)等等。
2.确定氧化沟工艺类型:
根据进水水质和要求,确定采用哪种氧化沟工艺。
常见的工艺有混合液氧化沟、厌氧-好氧氧化沟、序批式氧化沟等。
3.计算氧化沟尺寸:
根据设计指标和工艺类型,可以计算出氧化沟的尺寸。
主要包括氧化沟的长度、宽度、水深等参数。
根据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流量和效果要求等进行计算。
4.计算进水排水管道尺寸:
根据进水量和设计指标,计算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尺寸。
主要包括进水口直径、进水管道长度、排水口直径、排水管道长度等。
5.计算氧化沟内生物负荷:
根据水质指标和设计指标,可以计算出氧化沟内的生物负荷。
主要包括COD负荷、BOD负荷、氮负荷等等。
6.计算氧化沟投加药剂量:
根据水质指标和设计指标,可以计算出氧化沟投加的药剂量。
常见的药剂包括氧化剂、调节剂、消毒剂等。
根据需要进行计算。
7.计算污泥处理量:
根据设计指标和工艺类型,可以计算出污泥的产生量和处理量。
主要包括污泥浓度、容积、产率等等。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及要求制定适当的氧化沟工艺设计方案。
通过计算氧化沟尺寸、进水排水管道尺寸、生物负荷、投加药剂量以及污泥处理量等参数,保证污水处理工艺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考虑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奥贝尔氧化沟法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3)1.1毕业设计任务书 (3)1.1.1设计题目 (3)1.1.2 设计资料 (3)1.1.3 设计要求 (5)1.1.4 设计成果 (5)1.1.5 对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 (6)1.1.6 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6)2 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确定 (7)2.1方案确定的原则 (7)2.2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7)2.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7)2.4 工艺流程 (9)3 祥云镇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 (9)3.1设计流量计算 (9)3.2调节池 (10)3.3奥贝尔氧化沟 (11)3.3.1 氧化沟类型选择 (12)3.3.2 设计泥龄 (12)3.3.3 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13)3.3.4 污泥浓度 (13)3.3.5 氧化沟容积 (13)3.3.6 沟形设计 (13)3.3.7 计算需氧量和脱氮 (15)3.3.8 除磷 (17)3.3.9 碱度平衡 (17)3.3.10 进水管和出水管 (17)3.4厌氧池 (18)3.5二沉池 (18)3.5.1 计算池面积 (19)3.5.2 池水深 (19)3.5.3 回流污泥浓度 (20)3.6接触消毒池与加氯间的设计 (20)3.6.1设计说明 (20)3.6.2设计参数 (22)3.6.3设计计算 (23)3.7集泥井 (24)3.7.1 设计说明 (24)3.7.2 设计计算 (24)3.8污泥提升泵房 (25)3.8.1 回流污泥泵的选择 (25)3.8.2 剩余污泥泵的选择 (26)3.8.3 泵房尺寸 (27)3.9浓缩池 (27)3.9.1 设计参数 (27)3.9.2 中心管面积 (27)3.9.3 沉淀部分的有效面积 (28)3.9.4 浓缩池有效水深 (29)3.9.5 反射板直径 (29)3.9.6 校核集水槽出水堰的负荷 (29)3.9.7 浓缩部分所需的容积 (29)3.9.8 圆截锥部分的容积 (29)3.9.9 浓缩池总高度 (30)3.9.10污泥浓缩后的设计 (30)4、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总体布置 (30)4.1附属建筑物面积的确定 (30)4.2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 (31)4.2.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1)4.2.2平面布置 (31)4.2.3、污水厂运行中注意事项 (32)4.3处理流程高程布置 (32)4.3.1高程布置的一般原则 (32)4.3.2 污水高程计算 (32)5.毕业设计总结 (36)6 参考文献 (37)1 概述1.1毕业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1.2 设计资料一.城市概述祥云镇位于开县北部,地处云凤山麓,巴渠河畔。
奥贝尔氧化沟法设计说明书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3)1.1毕业设计任务书 (3)1.1.1设计题目 (3)1.1.2 设计资料 (3)1.1.3 设计要求 (5)1.1.4 设计成果 (5)1.1.5 对设计成果的具体要求 (6)1.1.6 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6)2 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确定 (7)2.1方案确定的原则 (7)2.2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7)2.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7)2.4 工艺流程 (9)3 祥云镇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 (9)3.1设计流量计算 (9)3.2调节池 (10)3.3奥贝尔氧化沟 (11)3.3.1 氧化沟类型选择 (12)3.3.2 设计泥龄 (12)3.3.3 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13)3.3.4 污泥浓度 (13)3.3.5 氧化沟容积 (13)3.3.6 沟形设计 (13)3.3.7 计算需氧量和脱氮 (15)3.3.8 除磷 (17)3.3.9 碱度平衡 (17)3.3.10 进水管和出水管 (18)3.4厌氧池 (18)3.5二沉池 (18)3.5.1 计算池面积 (19)3.5.2 池水深 (19)3.5.3 回流污泥浓度 (20)3.6接触消毒池与加氯间的设计 (20)3.6.1设计说明 (20)3.6.2设计参数 (22)3.6.3设计计算 (23)3.7集泥井 (24)3.7.1 设计说明 (24)3.7.2 设计计算 (24)3.8污泥提升泵房 (25)3.8.1 回流污泥泵的选择 (25)3.8.2 剩余污泥泵的选择 (26)3.8.3 泵房尺寸 (27)3.9浓缩池 (27)3.9.1 设计参数 (27)3.9.2 中心管面积 (27)3.9.3 沉淀部分的有效面积 (28)3.9.4 浓缩池有效水深 (29)3.9.5 反射板直径 (29)3.9.6 校核集水槽出水堰的负荷 (29)3.9.7 浓缩部分所需的容积 (29)3.9.8 圆截锥部分的容积 (29)3.9.9 浓缩池总高度 (30)3.9.10污泥浓缩后的设计 (30)4、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总体布置 (31)4.1附属建筑物面积的确定 (31)4.2祥云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 (31)4.2.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1)4.2.2平面布置 (32)4.2.3、污水厂运行中注意事项 (32)4.3处理流程高程布置 (32)4.3.1高程布置的一般原则 (32)4.3.2 污水高程计算 (33)5.毕业设计总结 (37)6 参考文献 (38)1 概述1.1毕业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祥云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1.2 设计资料一.城市概述祥云镇位于开县北部,地处云凤山麓,巴渠河畔。
2.5氧化沟1、氧化沟分两组,远近期各建一组。
日变化系数:K d =1.3单组最大日平均时污水量:Q=13000m 3/d=542 m 3/h=0.15 m 3/s2、设计说明:选择循环曝气氧化沟。
氧化沟中的循环流量很大,进入沟中的原污水立即被大量的循环水所混合稀释,因此具有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对不易降解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不仅可满足BOD 、COD 、SS 的处理要求,还能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
氧化沟内设底部管式曝气装置,曝气装置气源有鼓风机房内罗茨鼓风机供给。
每座池内设6台潜水搅拌推进器。
3、氧化沟设计规程(CECS112:2000)主要参数:含硝化和生物脱氮氧化沟的主要技术参数4、设计计算(根据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a 、厌氧池容积:V p =24tpQ =24130002x ==1083m 3式中:Vp —压氧池容积(m 3);tp —压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 ),宜为1~2h ,取中值2h ; Q —最高日设计污水量(m 3/d )b 、缺氧池容积:(根据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V n =XK Xv)N N Q de te k ∆--12.0(001.0式中:10℃(最冷月平均水温)的脱氮速率:K de(10)=K de(20)1.08(t-20)式中:K de(20)—20℃的脱氮速率,0.03~0.06(kgNO 3/kgMLSS •d),取中值0.045; =0.045x1.08(10-20) =0.045x0.463=0.02式中:排出生物反应池的微生物量:Xv ∆=)19.0(1000(0th dth h h e f b f Y b Y f )S S Q +--θ式中: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取0.8~0.9,取0.9,Y h —异养菌产率系数,取为0.6; b h —异养菌内源衰减系数,取为0.08; f t —温度修正系数,取为1.072(t-15);d θ—反应池设计泥龄,25d ,=)072.108.0251072.16.008.09.06.0(9.01000)20180(13000)1510()1510(--+--x x x x x =1872(0.6-057.004.00305.0+)=1872(0.6-0.32)=524kgMLSS/d缺氧池容积V n =XK Xv)N N Q de te k ∆--12.0(001.0式中:N k —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N te —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 ),X —-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 ),=5.402.052412.0)2040(13000001.0x x x --=2190 m 3则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2190x24/13000=4.04(h )c 、好氧池容积:(根据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V o =XY)S S Q d e 1000(0θ-污泥净产率系数: Y =)19.0(ii th dt h h h S Xf b f Y b Y f ψθ++-式中:ψ—反应池进水悬浮物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取0.6,X i —-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mg/L ),=)1802206.0072.108.0251072.16.008.09.06.0(9.0)1510()1510(++---x x x x =)73.0097.00305.06.0(9.0+- =0.91∴好氧池容积V n =XY)S S Q d e 1000(0θ-=5.4100091.02520180(13000x x )-=10516 m 3则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10516x24/13000=19.4(h )d 、反应池总容积:V=V A +V D +V O =1083+2190+10516=13789 m 3总停留时间:T=V/Q=2+4+19.4=25.4he 、混合液回流量:(根据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Q Ri =R kete de n Q N N XK V --1000式中:Vn--缺氧池容积(m 3), K de —脱氮速率,根据计算为0.02,X —-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 ), N te —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 ),N ke —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其中有机氮 约为2mg/L ,氨氮约为8mg/L ,故总凯氏氮浓度,为10mg/L ,Q-—回流污泥量(m 3/d ), =13000%10010205.402.021901000x x x x --=19710-13000 =6710 m 3/df 、好氧池需氧量:(根据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Q 2=0.001aQ(S i -S e )+b[0.001Q(N ki -N ke )-0.12W m ]-cW m -0.62b[0.001Q(N ti-N ke -N oe )-0.12W m ]=0.001x1.47x13000(180-20)+4.57x[0.001x13000x(40-20)-0.12x524]-1.42x524-0.62x4.57x[0.001x13000x(40-10-10)-0.12x524] =3057.6+900.8-744-558.5 =2656kgO 2/d根据室外排水规范P56,需氧量为1.1~1.8kgO 2/kgBOD 5,进行需氧量核算:(1.1~1.8)x10000x(0.18-0.02)=1760~2880 kgO 2/d符合要求。
大连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纸学院:海洋科技与环境专业班级:环工二班姓名: 李润博学号: **********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项目名称: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指导老师:刘恒明编制日期:2014 年9 月30 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5)1.1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5)1.2 城市污水的来源 (7)1.3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7)第二章编制依据和设计内容 (11)2.1 设计任务 (11)2.2 设计资料 (11)2.3 处理要求 (12)2.4 其它资料 (12)2.5 原始资料 (12)2.5.1 气象资料 (12)2.5.2污水排放收纳河流资料 (13)2.5.3工程地质资料 (13)2.6 设计内容 (13)2.7参考文献 (14)第三章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程度 (14)3.1 设计流量 (14)3.2 水质污染程度 (15)第四章工艺流程选择 (15)4.1 各工艺流程简介 (15)4.2 处理工艺的选择 (16)4.2.2 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18)4.2.3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21)4.2.5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22)4.3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22)4.3.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22)第五章各处理构筑物及其辅助设备工艺及水力计算 (25)5.1 中格栅 (25)5.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7)5.3集水池的设计 (28)5.4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 (29)5.5 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9)5.4 附属设备的选型 (32)5.5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32)5.5.1 设计说明 (33)5.5.2 设计参数 (33)5.5.3 设计计算 (33)5.5.4 附属设备选型 (35)5.6 厌氧选择池的设计 (36)5.6.1 厌氧池配水井 (36)5.6.2 厌氧选择池 (36)5.7 三沟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37)5.7.1 设计参数 (37)5.7.2 设计计算 (38)5.7.3 附属设备的选型 (44)5.8 二沉池配水井 (46)5.8.1 设计参数 (46)5.8.2 设计计算 (46)5.9 辐流式二沉池 (47)5.9.1 设计参数 (47)5.9.2 设计计算 (48)5.9.3 附属设备的选型 (49)5.10 消毒池 (49)5.10.1 设计参数 (49)5.10.2 设计计算 (50)5.11 液氯投配系统 (50)5.11.1 设计参数 (50)5.11.2 设计参数 (50)5.12 污泥回流泵房 (51)5.13 污泥浓缩池 (52)5.13.1 设计参数 (52)5.13.2 设计计算 (52)5.14 污泥脱水间 (54)第六章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 (55)6.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55)6.1.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55)6.1.2污水厂平面布置的具体内容 (56)6.2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57)6.2.1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原则 (57)6.2.2污水处理系统高程计算 (57)第一章概述1.1 我国水污染的现状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氧化沟⼯艺规范设计详细计算1 概述1.1 设计任务和依据1.1.1 设计题⽬20万m3/d⽣活污⽔氧化沟处理⼯艺设计。
1.1.2 设计任务本设计⽅案是对某地⽣活污⽔的处理⼯艺,处理能⼒为200000m3/d,内容包括处理⼯艺的确定、各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平⾯布置、⾼程计算。
完成总平⾯布置图、主要构筑物的平⾯图和剖⾯图。
1.1.3 设计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2)《污⽔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3)《⽣活杂⽤⽔⽔质标准》(CJ25.1—89)(4)《给⽔排⽔设计⼿册1-10》(5)《⽔污染防治法》1.2 设计要求(1)通过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经过技术与经济分析,做到技术可⾏、经济合理。
必须考虑安全运⾏的条件,确保污⽔⼚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
同时注意污⽔处理⼚内的环境卫⽣,尽量美观。
设计原则还包括:基础数据可靠;⼚址选择合理;⼯艺先进实⽤;避免⼆次污染;运⾏管理⽅便。
选择合理的设计⽅案。
(2)完成⼀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污⽔处理⼯程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污⽔⽔量的计算、污泥处理程度计算;污⽔泵站设计;污⽔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设计⽅案对⽐论证;⼚区总平⾯布置说明等。
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理通顺。
(3)毕业设计图纸应准确的表达设计意图,图⾯⼒求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程制图要求。
1.3 设计参数某地⽣活污⽔200000m3/d,其总变化系数为1.4,排⽔采⽤分流制。
表1-1 设计要求项⽬进⽔⽔质(mg/L) 出⽔⽔质(mg/L)BOD5 COD SS TN TP2604003805083010030253 2 设计计算2.1 格栅2.1.1 设计说明格栅由⼀组平⾏的⾦属栅条或筛⽹组成,在污⽔处理系统(包括⽔泵)前,均须设置格栅,安装在污⽔管道、泵房、集⽔井的进⼝处或处理⼚的端部,⽤以拦截较⼤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de氧化沟设计计算一、氧化沟概述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活性污泥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
它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等特点。
氧化沟的设计计算是确保其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的关键,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氧化沟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氧化沟设计计算方法1.设计参数在进行氧化沟设计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关键参数,包括:水量、水质、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浓度、污泥龄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氧化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2.计算步骤(1)确定氧化沟的形状和尺寸。
氧化沟的形状有直线型、曲线型、复合型等,尺寸包括沟宽、沟深、沟长等。
(2)计算氧化沟的体积。
根据给定的水量、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计算氧化沟的体积,以确保氧化沟有足够的处理能力。
(3)计算氧化沟的污泥浓度。
根据水质、污泥龄等参数,确定污泥浓度,以保证氧化沟内的生物降解反应顺利进行。
(4)计算氧化沟的曝气量。
根据氧化沟的体积、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计算所需的曝气量,以满足氧化沟内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
3.设计要点(1)确保氧化沟内水流速度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水流对处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合理设置曝气设备,使氧化沟内氧气分布均匀。
(3)设计合理的污泥回流系统,以保持氧化沟内污泥浓度稳定。
(4)设置监测系统,对氧化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运行参数。
三、氧化沟施工与运行管理氧化沟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氧化沟的运行状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要加强氧化沟的维护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氧化沟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氧化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氧化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氧化沟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高效节能的曝气设备、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新型氧化沟设计等。
同时,氧化沟在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毕业课程设计乌鲁木齐市某地区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学年学期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学号新疆XX学院设备工程系目录内容摘要一、设计题目二、设计任务书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四、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五、设计内容六、氧化沟的工艺流程图七、设计计算八、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九、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十、参考文献十一、附图内容摘要本设计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0240 m3/d,污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主要采用氧化塘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设计题目新疆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书1、设计的任务和目的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设计制图水平及使用各种技能资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排水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说明、计算书的编制方法、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2、设计简介本设计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是大学三年教学计划规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
本设计题目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3、设计内容(1)、处理工艺流程选择(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3)、污水处理工艺施工图初步设计的绘制4、设计依据本设计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处理手册》《水处理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册》《给水排水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排水工程(第二版)》(下册)等进行设计。
设计原始资料3、处理方案的确定一般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方法有:对于活性污泥法有低负荷的氧化沟法、氧化塘法、延时曝气法、SBR法、CAST法;对于生物膜法有生物曝气滤池法、接触氧化法及生物转盘。
毕业设计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本文将介绍毕业设计中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进行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前,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处理能力、出水水质要求和设计寿命等。
然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设计计算中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氧化沟池体积、进水总量、曝气量和池体长度等。
其中,氧化沟池体积的计算可以根据污水进水总量和停留时间计算得出,停留时间一般可根据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
进水总量的计算可以根据日均流量和水质参数计算得出。
曝气量的计算可以根据氧化池的BOD负荷和曝气气泡尺寸计算得出,BOD负荷可以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曝气气泡尺寸一般经验值为3-5mm。
池体长度的计算可以根据池体宽度和流速计算得出,流速可以根据氧化池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
在进行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氧化沟的氧化能力。
氧化能力是指氧化沟对有机物负荷的去除能力,可以通过氧化力指数(DO)和曝气时间计算得出。
DO的计算可以通过污水进水DO浓度和活性生物池DO浓度的差值计算得出,曝气时间则可根据池体长度和流速计算得出。
同时,在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中,还需要进行混合液混合度的计算。
混合度一般可根据混合液曝气器的排水高度和曝气器排气量计算得出,排水高度可以根据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
最后,在完成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可以通过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调整工艺参数,提高氧化沟的处理效果。
总之,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是毕业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设计计算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氧化沟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因此,需要认真进行参数选取和计算,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
日处理4万m 3氧化沟工艺计算1、 设计参数氧化沟内混合液污泥浓度X ,设计中取X=4000mg/L污泥龄Q c =18d回流污泥浓度X r =10ⁿ6SVI ·r = 10ⁿ6100 ×1.2=12000mg/L 式中X r :回流污泥浓度(mg/L )SVI :污泥容积指数,取100 r :系数,采用r=1.2污泥回流比R=X Xr-X×100%=400012000-4000 ×100%=50% 2、 平面尺寸计算 1)好氧区有效容积V ₁=YQ(S 0-S e )Q c X(1+K d Q c ) =0.6×40000×(190-20)×184000(1+0.05×18) =9663.2㎥式中V ₁:好氧区有效容积(㎥)Y : 污泥净产率系数(kgMLSS/kgBOD 5),根据Qc,查表得Y=0.6Q : 污水设计流量(㎥/d );(40000㎥/d)S O 、Se :进出水BOD 5浓度(mg/L )Qc: 污泥龄(d),18dX : 污泥浓度(4000mg/L)K d : 污泥自身氧化率(1/d);取0.052)缺氧区有效容积反硝化区脱氧量W=Q(N 0-N e )-0.124YQ(S 0-S e )=40000×45-201000 -0.124×0.6×40000×190-201000=494.08kg/d式中W:反硝化区脱氧量(kg/d)N 0、N e :进出水TN 浓度(g/L)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G= WV DN= 494.080.02 = 24704kg 式中G :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kg) V DN : 反硝化速率,取0.02反硝化区有效容积V2=XG=424704=6176㎥3)总有效容积V=V₁+V₂k =9663.2+61760.6 = 26399㎥式中K:具有活性作用的污泥占总污泥量的比例,取0.64)氧化沟平面尺寸氧化沟共设3组,并联运行,氧化沟有效水深设为3.2m,超高为0.8m,则氧化沟的总高度为4m,取氧化沟为矩形断面,沟宽8米,则沟长L=VNhB=263993×3.2×8=343.7m其中好氧区长度为209.7m,缺氧区长度为134m.3、设计参数校核1)水力停留时间t=24VQ=24×2639940000=15.84h(介于10—24h之间满足要求)2)BOD污泥负荷率N S=Q(S-Se)VXV=40000×(190-20)26399×4000×0.75=0.086kgBOD5/(kgMLVSS·d)介于0.05-0.15之间,满足要求式中N S:污泥负荷(kgBOD/(kgMLVSS·d)X V: 活性污泥浓度(mg/L),取X V=F·X=0.75×40004、进出水系统1)氧化沟进水设计曝气沉砂池的出水通过DN900的管道送往氧化沟渠,管道内的流速为0.728m/s,然后,用3条管道送入每一组氧化沟,送水管径DN300mm,管内水流速为0.728m/s,回流污泥也同步流入,回流污泥总管管径DN600mm,管内污泥流速为0.819m/s,用3条管道送入每一组氧化沟,送污泥管径DN200mm,管内污泥流速为0.819m/s。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题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始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水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分配表(第19周)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绩考核办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始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题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始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水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工艺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的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工艺设计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工艺的优缺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沟式氧化沟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的详细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沟体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的几何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出水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流墙和导流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曝气器的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走道板和防飞溅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设计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始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取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去除BOD5 的设计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污泥龄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出水BOD5和去除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曝气池体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核停留时间和污泥负荷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剩余污泥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核挥发性固体产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核可生物降解MLVSS比例(fb)错误!未定义书签。
脱氮的设计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要氧化的NH3-N量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脱氮所需容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脱氮水力停留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总体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曝气设备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氧量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曝气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氧化沟的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氧化沟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目标和要求本设计旨在设计一套高效可行的氧化沟工艺系统,以实现废水处理工艺的目标: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物质,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二、工艺流程设计本设计采用了传统的氧化沟工艺,包括进水、曝气、沉淀等步骤,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进水:将废水通过输送管道引入氧化沟系统,并在进水池进行调节和预处理。
2.曝气:将废水均匀分配到氧化沟中,并通过曝气装置进行气液交换,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沉淀:废水经过氧化沟的氧化分解后,通过曝气时的气泡上升及沉淀作用,使污泥与水分离,废水的悬浮物质沉淀至污泥池底部。
4.出水:沉淀过程完成后,清水从上部流出,并通过澄清池进一步净化,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可直接排放。
三、计算参数和公式1.曝气量计算曝气量和废水流量成正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a=a*Qw其中,Qa为曝气量,a为曝气量系数,Qw为废水流量。
2.沉淀时间计算沉淀时间与氧化沟尺寸和废水泥量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c=V/(Qw-Qd)其中,Tc为沉淀时间,V为氧化沟体积,Qd为污泥排出量。
3.澄清池尺寸计算澄清池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c=Qw*Tc其中,Vc为澄清池体积。
四、实际计算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假设废水处理量为100m³/d,假设曝气量系数a为0.6,污泥排出量Qd为5m³/d,则可进行如下计算:1.曝气量计算:Qa=0.6*100=60m³/h2.沉淀时间计算:假设氧化沟尺寸为10m*5m*2m,氧化沟体积V为100m³,代入公式计算:Tc=100/(100-5)=1.05h3.澄清池尺寸计算:Vc=100*1.05=105m³五、结论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氧化沟系统的设计参数:曝气量为60m³/h,沉淀时间为1.05小时,澄清池体积为105m³。
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和操作,可以达到设计目标和要求,实现废水处理工艺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氧化沟工艺污水厂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书第一章构筑物设计计算第一节污水处理系统 1 格栅与提升泵 1.1 格栅设计计算 1.1.1 主要设计参数日均污水量:Q d 为15万m 3/d总变化系数K Z :1.3(平均日流量大于1000L/s 的K Z 为1.3)设计流量Q max =K z Q d =1.3*15万m 3/d =2.26m 3/s 栅条宽度S=10mm=0.01m (矩形断面)栅条间隙宽度b=20mm=0.02m 过栅流速 v=0.8m/s 栅前水深 h=1.2m格栅倾角α=60。
(α∈(45。
~75。
) 超高h=0.3m 1.1.2 设计计算由水力最优断面公式Q=(B1^2*v )/2得到B1=2.38,h=B1/2=1.19实际中取1.2计算(1)栅条的间隙数(分两组):49 实际数目为n-1=48个考虑格栅倾角的经验系数(2)栅槽宽度栅槽宽度B 一般比格栅宽0.2~0.3m 也可以不加,此取加0.2 每组栅槽宽B’=()10.2S n bn -++=0.01*(49-1)+49*0.05+0.2=1.66m 设每组栅槽间隔0.10m ,总长度栅槽宽度:B=2B’+0.10=3.42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设进水渠宽B 1=2.1m ,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1α=20o (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2.26/(2.38*1.2)=0.791m/s ,在0.4~0.9范围内,符合要求)L1=(B1-B2)/2tan 1α =1.43m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L1/2=0.715mh 损=0.0815m (3)栅后槽总高度H因粗格栅间隙较大,水利损失很少,可忽略不计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H=h 损+h 1+h 2=1.2+0.3=1.58(m) (4)格栅总长度(L )L=L1+L2+0.5+1.0+1.30/tanα=1.43+0.715+0.5+1.0+(1.2+0.30)/tan60° =4.51m(5)每日栅渣量(W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为1.3,则每日栅渣量W=(Q max *W1*86400)/(K z *1000)=3m 3/d >0.2m 3/d 式中:Kz --总变化系数,取1.3; W ——每日栅渣量, m 3/d ;1 W ——栅渣量333m /10m 污水一般为每3 1000m 污水产3.31m 3; W>0.2m 3/d 所以采用机械清渣。
4.4.2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4.4.2.1基本设计参数设计污泥龄θc :由于点源曝气,氧化沟中存在缺氧区域,在奥贝尔氧化沟的外沟,由于亏氧,缺氧区更大,因此,当只要求硝化时,泥龄应取10d ,再加上除磷要求的厌氧区,以及增加污泥同步稳定的要求,氧化沟总泥龄取20d 。
θc =20d污泥产率系数Y :()()()⎥⎦⎤⎢⎣⎡∙+∙⨯⨯--+=--151500072.117.01072.175.017.02.016.075.0T C T C S X K Y θθ ()()()⎥⎦⎤⎢⎣⎡∙⨯+∙⨯⨯⨯--+=--151********.12017.01072.12075.017.02.011501606.075.09.0 =0.87 KgSS/kgBOD查表知,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X = 4500 mg/L 。
由MLVSS/MLSS=0.75可知,混合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Xv = 3375 mg/L进水水质:BOD 5浓度S 0=160mg/l SS=160mg/l TN=32mg/l TP=3mg/l NH 3-N =20mg/l COD Cr =320mg/l 最低水温10摄氏度, 最高水温25摄氏度出水水质: BOD 5浓度S e =10mg/l SS=10mg/l TN=15mg/l TP=0.5mg/l NH 3-N =5mg/l COD Cr =50mg/l内源呼吸系数K d =0.055,200C 时脱氮率q dn =0.035kg(还原的NO 3—N/(kgMLVSS •d)4.4.2.2 去除BOD 计算1.氧化沟中BOD 5浓度S)1(42.1523.0⨯--⨯⨯⨯-=e TSS TSSVSS S S e = 10-1.42×0.7×10× (523.01⨯--e )=3.23mg/l2.好氧区容积V 1()()30max 121361)20055.01(375.300323.016.087.02055500)1(m K X S S Y Q V c d v c =⨯+⨯-⨯⨯⨯=+-=θθ3.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 1385.05550021361max 11===Q V t d=9.24h 4.剩余污泥量ΔX剩余污泥量为:dkg K YS S Q X cd /59.360420055.0187.0)00323.016.0(555001)(0=⨯+⨯-⨯=+-=∆θ每去除1kgBOD 5产生的干污泥量)/(433.0)01.016.0(5550059.3604)(50max kgBOD kgDS S S Q X e =-=-∆4.4.2.3 脱氮量计算(a )氧化沟的氨氮量氧化沟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的总氮量为:l mg k S S Y N c d /1.520055.01)23.3160(55.0124.01)(124.000=⨯+-⨯⨯=+-⨯=θ需要氧化的氨氮量N 1=进水TN-出水NH 3-N-生物合成氮量N 0=32-5-5.1=21.9(mg/l )(a ) 脱氮量N r =进水总氮量TN-出水总氮量TN-生物合成所需的氮N o=32-15-5.1=11.9(mg/L )(c )脱氮所需容积V 2及停留时间t 2脱硝率 20)20()(08.1-⨯=T dn t dn q q10℃时 )]/([02.008.1035.052010d kgVSS kgBOD q dn ∙=⨯=- 脱氮所需容积4.9784337502.09.1155500max 2=⨯⨯==V dn r X q N Q V m 3 停留时间18.0555004.9784max 22===Q V t d=4.32h (b ) 氧化沟总容积V 及停留时间tV=V 1+V 2=21361+9784.4=31145.4m 3t=t 1+t 2=9.24+4.32=13.56 h 校核污泥负荷084.0375.34.3114516.055500Q =F 0max W =⨯⨯=V VX S kgBOD 5/Kg VSS ·d 规定氧化沟污泥负荷在0.05~0.1kgBOD 5/Kg VSS ·d ,故符合规范。
4.4.2.4需氧量计算(a )设计需氧量AOR 。
氧化沟设计需氧量AOR=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 5的需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去除NH 3-N 的需氧量-脱氮产氧量(b )去除BOD 5需氧量D 1D 1=a ×Q(S 0-S)+bVX v其中a ——微生物对有机底物氧化分解的需氧率,取0.50;b ——活性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取0.10;D 1=0.50×55500(0.16-0.00323)+0.10×31145.4×3.375=14861.94kg/d (c )剩余污泥量BOD 需氧量D2(用于合成的那一部分)D 2=1.42×YQ (S 0-S )/(1+K d θc )=1.42×0.87×55500×(0.16-0.00323)/(1+0.055×20)=5118.5kg/d (d )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D 3D 3=4.6 x 污泥含氮率x 氧化沟剩余污泥=4.6 x 0.124 x3604.59 =2056 kg/d(e )去除NH 3-N 的需氧量D 4D 4=4.6 X (进水TN-出水后NH 3-N )x Q max /1000= 4.6 X (32-5)x 55500/1000=6893.1kg/d(f )脱N 产氧量D 5D 5=2.86×脱氮量x Q max /1000=2.86 x 11.9 x 55500/1000=1888.89 kg/d总需氧量=D 1-D 2-D 3+D 4-D 5=14861.94-5118.5-2056+6893.1-1888.89=12691.65kg/d 考虑安全系数1.4,则AOR =1.4×12691.65=17768.31kg/d=740.35kg/h 校核去除每1kgBOD5的需氧量=17768.31/[55500×(0.16-0.00323)]=2.04kgO 2/kgBOD 5氧化沟设计值在1.2-2.5 kgO 2/kgBOD 5之间,设计合格。
(g )标准状态下需氧量SOR0(20)(20)(())1.024T A O R C s S O R C s T C βρ-⨯=∂-⨯ 式中Cs (20)-20℃氧的饱和度,取Cs (20)=9.17mg/LCs (25)-25℃氧的饱和度,取Cs (25)=8.38mg/LC-溶解氧浓度α-修正系数,取0.85β-修正系数,取0.95ρ=0.900T-进水最高温度,℃奥贝尔氧化沟采用三沟通道系统,计算溶解氧浓度C 按照外沟:中沟:内沟=0.2:1:2。
充氧量分配按照外沟:中沟:内沟=65:25:10来考虑,则供氧量分别为:外沟道AOR 1=0.65AOR=0.65×17768.31=11549.4kg/d中构道AOR 2=0.25AOR =0.25×17768.31=4442.08kg/d内沟道AOR 3=0.1AOR =0.1×17768.31=1776.831kg/d各构道标准需氧量分别为:d k g O R S /15889024.1)2.038.89.095.0(85.017.94.115490251=⨯-⨯⨯⨯⨯= d kgO R S /16.6904024.1)138.89.095.0(85.017.908.44420252=⨯-⨯⨯⨯⨯=d k g O R S /36.3296024.1)238.89.095.0(85.017.983.17760253=⨯-⨯⨯⨯⨯=SOR=SOR 1+SOR 2+SOR 3=15889+6904.16+3296.36=26089.52kgO 2/d=1087.06kgO 2/h 校核去除每1kgBOD 5的标准需氧量26089.52/[55500×(0.16-0.00323)]=3.0kgO 2/ kgBOD 54.4.2.5氧化沟尺寸计算:氧化沟的沟型设计要看二沉池的尺寸,故需要先设计二沉池。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取二沉池表面负荷q=0.9m 3/(m 2·h),设2座沉淀池 n=2。
2m a x 7.12849.025.2312m nq Q F =⨯== (2)池子直径Dm FD 45.407.128444=⨯==ππ ,取D=40m 。
此二沉池直径较大,不宜采用合建式。
同时为了使氧化沟总宽接近二沉池直径,沟形采用棒形。
氧化沟设二座,M=2则单座氧化沟容积:V 1=V/2=31145.4/2=15572.7m 3氧化沟弯道容积按总容积的80%算,直线容积按总容积的20%算V W =0.8×15572.7=12458.16m 3V Z =0.2×15572.7=3114.54m 3设计有效水深:h=4.0m ,超高0.8m 则沟深H=4.8m设外沟,中沟,内沟宽分别为B 1=10m ,B 2=8m ,B 3=8m 。
隔墙宽:d=0.3mA W =V W /H=12458.16/4.8=2595.45m 2A Z =V Z /H=3114.54/4.8=648.86m 2直线段长度:L=m B B B A Z 48.12)8810(286.648)(2321=++=++取L=14m由此可得,氧化沟外沟内侧圆弧半径为:R 1=B 1+B 2+B 3+r+2d=10+8+8+r+0.6=26.6+r中沟外侧圆弧半径为:R 2=B 2+B 3+r+2d=8+8+r+2×0.3=16.6+r内沟外侧圆弧半径为:R 3=B 3+r+d=8+r+0.3=8.3+r外沟圆弧段面积:][2221R R -π 中沟圆弧段面积:])3.0[(2322R R --π外沟圆弧段面积:])3.0[(223r R --π则W A r R R R R R =--+--+-])3.0[(])3.0[(][22323222221πππ解得 r=2.56m 取r=3m则外沟,中沟,内沟面积分别为:222188.17688142)6.196.29(14.3m A =⨯⨯+-=2222672.9928142)3.113.19(14.3m A =⨯⨯+-= 222368.5758142)311(14.3m A =⨯⨯+-= 外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53.068.575672.99288.176888.1768=++ 30.068.575672.99288.1768672.992=++ 17.068.575672.99288.176868.575=++ 外沟,中沟,内沟面积分配比例分别为:53%,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