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德清区域产业情况(总体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4.17 MB
- 文档页数:21
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创作编号:GB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浙江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序号名称主导产业主要园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建德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电器、泵阀、专用设备制造、汽摩配、制鞋、服装、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阳经济开发区、瑞安经刷及包装、电子息、仪器仪表、货币专用设备(金融济开发区、瓯海经济开发区、乐清经济开发区备注1杭州文创、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2温州机具)、船舶、家具、合成革、塑料制品、化工、钢压延及加工(不锈钢及制品)、眼镜、五金锁具、打火机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诸暨经济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嵊州经济开备,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饮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料。
岱山经济开发区、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经济开发区重点招3绍兴4舟山船舶修造、石油化工5台州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玉环大麦屿经济开发区、温岭经济开发区、临海打扮机器、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打扮经济开发区、黄岩经济开发区、台州经济开发区商地区永康经济开发区、东阳经济开发区、义乌经济开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材、医药、纺织、化工,发区、武义经济开发区、兰溪经济开发区、浦江五金产业、小商品批发产业经济开发区、金西经济开发区、金东经济开发区、金华经济开发区6金华平湖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7嘉兴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皮革、汽配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开发区电气机器及器材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机器产业、汽宁波高新手艺产业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车配套产业、打扮及其他纤维成品制造业,钢铁产业(不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经济手艺开锈钢及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通俗机器制造业和烟草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宁海加工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8宁波重点招商区域9丽水化工产物、竹木成品、金属成品、通用装备、传统工艺景宁经济开发区、青田经济开发区、丽水经济开品等产业氟硅化学品与新材料、金属成品深加工、矿山机器和风念头器、高等特种纸、单晶硅、输变电装备、新型干法水泥、高等汽车沙发革、非标圆锥轴承、特种钙产物、电光源等产业发区开化工业园区、常山工业园区、龙游经济开发区、衢江经济开发区、江山经济开发区、衢江经济开发区、衢州高新手艺园区10衢州重点招商区域11湖州生物医药、新能源、金属管道与不锈钢、装备制造、特德清经济开发区、安吉经济开发区、长兴经济开色纺织品和木地板发区、南浔经济开发区、湖州经济开发区创作编号:GBBT9125XW。
打造产业高地 描绘美好生活——关于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崛起的报告德清。
2015年5月6日,骄阳正盛,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的官员一行7人来到德清,和时任副省长黄旭明,时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时任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俊,陈建国,时任湖州副市长李上葵一起为中国—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会址奠基,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史载入了新的一页。
2014年6月至9月,在武康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塔山村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下,顺利搬迁塔山村农户143户,四纵三横的产业园道路框架基本拉出。
在产业定位阶段,我们引进了浙江国遥、浙江正元、浙江中海达、中测新图等一批地理信息龙头企业,累计引进地信企业超80家。
2015年当年税收破1亿元,国遥地块、正元地块等一批产业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产业园被国家局领导称作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产业园。
我们对产业园美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融合:创建地理信息小镇2015年,产业园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浙江省政府要在全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国际化地理信息产业高地,使小镇创建与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实现紧密结合,让“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思维深深融入小镇的建设脉络。
从此,小镇便开启了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的新时代,奋力书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015年6月,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获评2016年度优秀小镇。
2017年8月—11月,在舞阳街道的大力推进下,涉及上柏村、太平村、塔山村的405户农户顺利搬迁,地理信息小镇建设框架进一步拓宽。
自从插上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翅膀,地信小镇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名企、名家、名人、名校云集,产业腾飞,已是全国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
小镇吸引了中科院遥感所、G I S龙头企业超图软件、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遥感卫星企业——长光卫星、中国四大北斗芯片厂商——中科微电子、农业植保机的引领者——极飞地理、北斗基地全国“一张网”建设方——千寻位置等企业,共有20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落户小镇,涵盖了传感器、无人机、数据存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等一批领域,地理信息正朝着产业跨界融合方向不断拓展延伸,产业生态链逐步形成,并着眼构建产业森林。
第1篇一、前言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隶属湖州市,被誉为“中国竹乡”、“丝绸之府”。
近年来,德清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从德清旅游的发展历程、特色资源、旅游产品、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营销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德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德清旅游发展历程1. 初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德清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主,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知名度较低。
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德清县加大旅游投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了以德清温泉、莫干山、西塘古镇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了大量游客。
3. 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德清县紧紧围绕“生态、休闲、度假”的主题,大力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形成了以“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格局。
三、德清旅游特色资源1. 自然景观:德清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莫干山、下渚湖、东林大佛等,被誉为“华东第一山”、“江南第一湖”。
2. 文化遗产:德清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莫干山、德清竹编、德清丝绸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3. 农业资源:德清县农业资源丰富,以竹、茶、桑、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格局。
四、德清旅游产品1. 休闲度假:以莫干山、下渚湖、东林大佛等为核心,打造高端休闲度假产品,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2. 乡村旅游:以德清竹编、德清丝绸、德清茶等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农家乐、采摘乐等。
3. 文化体验:以莫干山、德清竹编、德清丝绸等为代表,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德清文化的魅力。
五、德清旅游市场开拓1. 国内市场:德清县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加强与旅行社、OTA等渠道的合作,拓展国内旅游市场。
2. 国际市场:德清县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与境外旅游机构、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境外游客。
德清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为浙江省湖州市辖,,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德清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德清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把握主动、重点展开、创新破难、善作善成,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增长10%,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8亿元,增长16.2%;外贸进出口总额21.96亿美元,增长10.1%,其中出口17.75亿美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55.7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13.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77元,分别增长10%和10.8%;城镇登记失业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2.3‰。
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八个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完成。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着力保持经济稳健运行。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梳理完善“农业发展27条”、“工业强县36条”和“服务业发展32条”等产业政策,统筹推进扩投资、稳出口、促消费等各项工作。
预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9.8万吨;全县规模工业产值达到935亿元、增长18%,新增武康、乾元、雷甸3个百亿乡镇,德清开发区(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27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8%。
解码莫干山民宿:民宿使德清县年盈利22.7亿元第1929期文化产业评论莫干山是德清民宿经济日渐兴盛的缩影。
据统计,2017年德清县以民宿经济为龙头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幅达36.7%。
目前,莫干山已经聚集了550多家民宿,其中精品民宿有56家。
2018年春节期间,莫干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亿元,其中民宿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达到6100万元。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但基础是经济发展,即产业兴旺。
只有产业兴旺,才能集聚各种发展要素,改变城市单向的“虹吸效应”。
浙江德清通过改革,推动农村人、地、财等核心要素高效配置,促进了产业发展,并带动县域经济走出困境,形成了发展新动能。
作者| 卢常乐、周融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早春的浙江莫干山脚下,成片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吐露花蕊,茂密的竹林在春光中徐徐摇曳。
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西部,挟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与人文历史底蕴,吸引着不少人驱车前来,旺季时民宿一晚价格高达1500元,仍一房难求。
莫干山是德清民宿经济日渐兴盛的缩影。
据统计,2017年德清县以民宿经济为龙头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58.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幅达36.7%。
当地民宿产业迅速崛起,一方面,诠释着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升级的最新趋势。
另一方面,正如受访人士所说,上述惊人的数字背后更深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代服务业将规模化登陆广阔的农村土地,带动农村人、地、财的核心要素实现高效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德清模式”参考样本。
莫干山民宿:从1.0进阶到3.0 从德清高铁站驱车大约40分钟就能够到达莫干山镇,沿途的街道整洁有序,建筑古朴,依稀透露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韵味。
2007年之前,莫干山镇依然秉持着“靠山吃山”的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农业、毛竹、茶叶与果园为务农者世代依赖的生存之基。
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和技术线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关于‚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旅游发展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兴三产,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目标,紧紧抓住我国旅游业第二轮大发展这一历史契机,确立面向长三角,接轨大上海,融入新杭州,跨越式发展旅游业,强势进入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战略,通过规划期内的建设,全力打造体现江南自然风光、江南民俗风情、江南历史文化,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
(二)技术线路本规划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的基本精神,在总结、提炼我们以往已编制并取得成功的十几个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发展战略的主题形象研究为重点,以两套设计系统为主要内容,以贯穿规划全过程的一套多重反馈体系为保障的技术线路,简约表述为:‚4121+1‛模式。
二、规划性质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8971—2003)规定的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北纬30°26’~30°42’东经119°45’~120°21’之间947.93平方公里的德清县县域。
三、规划期限与总体目标(一)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7年远期:2008年—2012年(二)总体目标德清旅游,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莫干山运动休闲度假区‛、‚下渚湖风景旅游区‛、‚江南水乡游览休闲度假区‛以及‚武康——乾元接待中心‛‚和‚莫干山大道‛的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完善,旅游形象突出,度假条件优越,服务质量一流的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品牌,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真正确立‚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的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增长和永续发展。
四、规划依据(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7、《旅游规划通则》8、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9、《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0、《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1、《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12、《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13、《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4、《德清县中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15、《德清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16、《德清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17、《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2020)》18、《德清县文物保护管理实施意见》19、《德清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汇编》(二)编制原则1、坚持旅游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的原则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为基础,与德清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等其他相关规划以及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要求。
浙江省德清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具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拙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厂、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关键词】德清县蚕业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综合利用德清县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正中心,德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唐代诗人孟郊、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德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的美誉。
是全国重点蚕区和传统的茧丝绸生产基地,历经4000余年的德清蚕业走过了沧桑,也走过了辉煌,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德清县农村劳动力正向二、三产业转移, 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蚕业生产在农业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不断丧失,再加上土地资源稀缺、国际丝绸市场剧烈波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德清蚕桑生产不断滑坡,今后有加速下降的趋势。
为稳定德清县蚕桑产业, 我们在介绍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分析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清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德清县蚕桑产业现状1.产业基础条件较差蚕桑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
虽然桑园面积较大,全县到目前为止还有桑园面积6万亩左右,但50%以上的桑园面积零星分散,品种杂、树龄老、叶片小、品质差,采摘费工,且普遍存在重蚕轻桑、重栽轻管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的现象,导致单位面积产叶量低、效益差。
二是新技术及配套设施应用率低。
农村养蚕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养蚕的老模式,管理粗放,上蔟用具原始。
蚕发育慢,发病多,蚕茧质量差。
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先进省力化蔟具营茧等技术推广慢,覆盖率低,蚕茧产量和质量无法保证。
三是蚕桑资源浪费严重。
巧.广 k、轉M f ®辦k 产业融合视域鄕 县域飞地经济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4j□沈雪庭1刘孝斌:摘要:飞地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跨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德清县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架起经济发展和绿水青山沟通的桥梁。
通过分析德清县飞地经 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产业融合视域下德清县飞地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飞地经济;产业融合;德清飞地经济指两个隶属于不同行 政区的地区,为更好的发展经济,从 而突破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实现经济 的深度合作%飞地经济的主要功 能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通过优 势互补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区 域的产业融合121。
在产业转移背景 下,各地发展飞地经济,可以对产业 转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丨德清县飞地经济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人新常态, 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经 济产业协同发展,就成为区域经济发 展过程中突破现有的经济发展瓶颈, 实现经济跨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同时,飞地经济的发展,也必将通过 区域产业融合解决落后地区经济发 展的重要问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和平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德清 县重视飞地经济发展,积极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迅速发 展。
由于该县紧邻杭州市,为杭州市 西北部的生态屏障,县域内大部分地 区为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除东南 部地区为可开发利用区外,其他地区 均为限制性开发区。
为实现生态保 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贏,德清县通过发 展飞地经济,积极引导全县工业向县 城工业园区集中,不仅加速了技术和 人才汇聚效应,还为其他地区生态建 设创造宝贵的空间,从而形成区域协 调发展格局,架起经济发展和绿水青 山沟通的桥梁。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近年来,德清注重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融人长二角一体化、“一带一■ 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特别是加 大了和上海、杭州市的对接力度,通 过积极融人长三角经济带,带动自身 的经济发展。
文明甜rai *** ®395726543@q q .c o m扫码观看视频德清珍珠源g 潇长----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养殖与利用系统是以南宋叶金扬发明的淡水珍珠附 壳养殖技术为基础,以当地珍珠产业为龙头而形成的文化系统。
遗产地位 于浙江省德清县东部阜溪街道、乾元镇、新市镇等8个乡镇单位,核心保 护区为洛舍镇砂村、钟管镇蠡山村和雷甸镇水产村,总面积23.23平方公 里。
德清地处杭嘉湖平原水乡,河港纵横,水质优良,适合淡水蚌类生长 繁殖。
德清人民也因此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域资源从事珍珠养 殖至今,形成了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 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蛘混养技术、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内的农业 文化遗产系统。
河蚌通过鳃、唇瓣、纤毛过滤作用摄取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 完成摄食。
通过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物改善水质,抑制藻类过度生长,提高 水体透明度。
德清人民遵循传统技艺选择母蚌,从事珠核制作、插核、养 殖、取珠、加工等生产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珍珠养成后,德清人民将 珍珠取出,然后将珍珠内的杂物去除,再次将珍珠移植,便可使生产出的 珍珠更加完美。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技术选取贝类外套膜上皮做珠核材料, 移植到育珠蚌体内,培育的珍珠个大、光亮、圆润、鲜艳,优质珠成功率 大大提高,同时珠蚌成活率也提高到95%以上。
历代德清人以淡水珍珠养殖为主。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了 以纪念叶金扬为主题的独特传统祭祀习俗文化,如“放鱼秧”“拜塘头五 圣”“吃鱼汤饭”等。
如今,德清已经形成了从河蛘养殖到加工珍珠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 链。
德清珍珠被用来制作成各种式样的项链、耳环、手镯、戒指等,同 时,它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保健、美容等功效。
18(本刊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