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JTB百年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历史大事件年表1.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日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
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
大陆人移居日本列岛,成为早期居民。
开始制作、使用石器。
2.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3世纪)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绳纹土器出现,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竖穴居住,瓮棺出现。
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
母系氏族形成,原始农耕出现。
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3.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后半)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
北九州地区稻作与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
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
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
大陆青铜器如铜剑、铜铎等传入。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4.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
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
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5.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こふんじだい】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东京房地产发展史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地产开始开发!1973年~1975年世界发生很多经济危机,但是东京从1974年开始进入了短期的猛将时期,不过在74~85年的十年前,东京的地产处于上涨阶段,在之后的1985年~1990年的六年,东京房地产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在1990年的最高峰,据说仅仅是东京的房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土地!
1991年东京股市开始崩溃,之后蔓延到东京房地产市场。
上世纪90年代。
在东京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事件,而且正是这一事件导致东京的经济迅速衰退,进入了大萧条阶段。
当时那个年代东京的金融政策本身非常的宽松,再加上房地产和股市的发展前景都非常不错,而且在政策方面也是大力支持的,导致东京的房价在短时间之内迅速飙升,正是这一现状也为不少人增加了一夜暴富的希望,有不少人就会将所有的钱财投入了房地产市场当中。
而且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仅仅是东京的房价就可以买得下整个美国,当然我们无从辨别这一句话的真假,但却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时东京的房地产市场是相当疯狂的。
然而当繁荣的假象破灭之后,房价也急剧下跌。
发展到了1991年,东京的实体经济逐渐的空心化,从
而导致房产市场的虚假繁荣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最终东京也选择了放弃房价汇率,主动的将这一泡沫打破,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崩溃,在三个月之内东京的房价下跌达到了近65%,从而将整个东京的房地产行业拖垮了大量的房屋也被银行收回,不少东京居民负债累累,当时国内的失业率也迅速飙升。
1991年~2000年为东京房价持续下跌的十年直到2000年彻底处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债务,东京才稳定了房价。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作者:罗纳德·麦金农内容提要: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应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人民币过多的升值并不能消除巨额经常项目顺差,相反可能导致经济在升值预期下陷入零利率陷阱。
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缓慢爬升,升值幅度应盯住中美通胀率之差。
一旦美国通货膨胀结束,美元资产利率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就应当宣布升值结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从1994年到2005年7月21日,中国一直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的水平,此后也仅允许小幅、谨慎的升值。
相对其它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积累了大量美元外汇储备。
结果中国面临着美国要求进一步升值人民币的压力。
尽管升值并不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但是会有降低名义利率的威胁——正如1978年至1995年的“日本冲击”(Japan Bashing)和日元升值的经历。
由于日元过度升值导致的通货紧缩以及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使日本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迷失的10年”。
这也可能发生在新世纪的中国。
从“日本冲击”到“中国冲击”(China Bashing)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美国结构性的财政赤字和极低的个人储蓄率导致日益严重的“全球失衡”,美国从世界各国大量举债以弥补不断增加的经常账户赤字。
仅在199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美国的经常账户短暂地回到零水平,2006年美国的赤字已达GDP的7%。
美元的债权国很多来自东亚的高储蓄率国家,主要是日本和现在的中国,这两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
但是,从2003年开始,石油产出国亦开始变得重要。
东亚国家在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以及相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导致了官方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主要以美元计)。
这导致欧洲和美国的重商主义者对亚洲国家不断施加升值货币的压力。
尤其是中国这样的高储蓄率(相对其投资而言)国家,在2005-2006年承受了来自他国的巨大压力——外国普遍认为货币升值将会减少中国的巨额贸易(储蓄)顺差。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1940年4月在电视上播放了“实验性”电视剧《夕饷前》,一共12分钟的这电视剧就是最早的日本电视剧。
当时对技术方面有很大的限制。
同年10月播放了第二部“实验性”电视剧《歌与代用品》,但因战争停止播放一段时间,在1952年再次播放了。
在1953年,因没有具体的录象手段,日本的电视剧都是现场播放的手段来播放。
1956年,在美国发明了录像机,两年后的1958年,第一次进入到日本。
同年6月,大阪TV (OTV,现朝日TV)的《宣传广告人的天使》是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录像磁带的电视剧。
而且同年10月,RADIO东京TV(KRT,现TBS)的《我想变成贝壳》正式使用了录像机来录像,而技术方面也开始发展起来了。
1970年代中半以后,对摄像机的费用和技术限制慢慢减少、用摄像机拍摄更能节约费用、编辑技术的发达等原因日本的大部分广播公司选使用摄像机来拍电视剧。
1980年代是在日本电视剧最火的时期,每个家庭供应了两台以上的电视,每个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
这时日本电视剧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了。
2000年代,用胶卷来拍摄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无影无踪。
日本偶像剧的概要大部分人们看到现代式的剧本就想起日本的偶像剧。
日本的偶像剧诞生的最初原因就是在1980年后半期,当时日本经历了泡沫社会,当时的剧本家门想给收看者看一些又有题材,又有日本人的实际生活的电视剧,这样慢慢地诞生了偶像剧的基础,1990年初,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情节也一起变,又有题材的偶像剧。
随着时代的变化所出现的题材就是10代青少年的问题、孩子们的犯罪行为和家庭为主,而且这样的决定恰合了人们的“口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日本的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偶像剧,而且这偶像剧还会不断的发展下去的。
《东京爱情故事》最早的偶像剧播放时期:1991.01.07~1991.03.18播放机构:富士TV题材: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特点1)1年分4分期(冬季剧,春季剧,夏季剧,秋季剧)2)每分期做出新的电视剧(下午7点以后播放的电视剧)3)展开很快(一般10篇,长了就是12篇)4)每个电视剧每周只播放一篇5)先拍完再播放6)安排好全摄影的过程,所以能做成完整的电视剧7)制作续篇或本外篇8)激烈的收视率竞争9)拍一周前脱稿剧本10)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特别播放1~2个小时(一般是45分钟)11)在电视剧中间播放广告(每15分钟1次)主要收看层把泡沫时代的女性的欲望具体化,大部分都是纯情漫画的内容。
JTB集团概况作为世界三大旅行社之一的日本JTB旅游集团,在海岛旅游方面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多年来,通过JTB走向夏威夷等世界名岛的日本客人不计其数。
总部设在日本东京的JTB集团最早成立于1912年,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壮大为集团公司。
如今,JTB是惟一进入世界500强的旅游企业,其分支机构已经遍布全世界187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业务涉及旅游观光、教育卫生、运输物流、广告娱乐、会议展览、网络IT等多个领,公司员工逾两万五千名。
2006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一兆三千亿日元,折合人民币670余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旅游以及相关行JTB集团是在国内外大约有176个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7,000人、世界最大的从事“交流文化产业”的企业。
海外旅行公司海外网络74个城市;平台·共通的服务公司群(教育进修、人才派遣、信息系统、空间设计);商业公司群(土特产、盒饭、旅行用品、旅行设施用品);出版·广告公司群(出版、广告、推销);国内旅游公司,国内旅游店铺1000家(公司集体旅游、个人旅游、外国人旅游、旅游商品销售、活动展会的招商、会议活动的策划营提案、商品促销提案、境外旅游签证手续、派遣乘务员、旅游商品店铺销售、网上在线销售、宣传手册促销商品的制作、材料商品的提供);独立事业公司群(宾馆、饭店、照片素材、紧急助理服务、物流、保险、印刷、制作、房地产管理);解决方案业务公司群(会议、活动、展览会、奖励活动等的策划、营运调查、福利厚生服务)。
JTB展开创造旅行、运输、物流、保险、广告、信息服务、教育、印刷、出版、房地产等领域的人与人的交流机会,传达感动和喜悦的事业。
在这个JTB集团中,ICS定位于“解决方案业务公司群”的一员。
充分有效地利用伸展于世界各国的集团网络,通过与集团各公司的合作,能够全面对应国内外所有会议、活动、展示会、奖励活动等。
日本JTB集团曾成功参与举办“1964年日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FIFA世界杯”、“2005年爱知世博会”等世界性大型会展活动。
JTB商业模式研究一、JTB集团简介JTB集团(日本交通公社,JTB Group)创立于1963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12年3月的日本观光局,JTB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目前仅次于美国运通公司的世界第二大旅游集团。
JTB作为全球性的旅游业巨头,其分支机构遍及世界187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业务涉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饭店餐饮、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屋地产、建筑装饰、教育卫生、技术情报、广告娱乐、印刷出版、运输物流、网络IT 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Look JTB、i.JTB、Ace JTB、JTB Motivations等一批日本著名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品牌,公司员工逾25000名。
2008年,JTB营收总额是1兆2,76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660亿元,占当年全日本旅行社行业营收总额的16.4%。
二、JTB发展历程分析从发展历程看,JTB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 横向一体化阶段:自公司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JTB通过发展入境游、出境游以及国内游,实行多品牌独立发展,建立和完善了批零、接待网络。
2. 相关多元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随着日币升值,日本出境游发展迅速,为推动自身出境游业务的发展,JTB公司大力发展信用卡、海外旅游保险、旅行支票以及旅游贷款等相关多元化产业。
3. 产业提升阶段:21世纪以来,是JTB的产业提升阶段,即从“综合性旅游产业”提升为“交流文化产业”。
图1 JTB集团化发展路径三、JTB运营模式分析JTB集团以“准专卖店批零一体化”的模式得到了卓越的成功。
既拥有产品设计企业,又同时拥有完善的零售门店,这样使产品在产业链增值中产生的边际贡献全部收入囊中。
首先,JTB依托自身强大的IT技术成功解决需求个性化与经营规划化的矛盾,强化直销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积聚价值链下游客户资源,构建购买力优势;其次,依托购买力资源对上游旅游产品供应商进行整合与控制,并根据客户需求对旅游产品进行精确细分,不断提升产品丰富程度和市场精准程度,构建市场与资源之间的良性循环。
日本高铁发展史内容提要: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这条凝聚着一代日本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并在运营的第二年达到了令世人艳羡的210公里时速。
东海道新干线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结成一个“4小时经济圈”,创造了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然而,任何一种新鲜事物诞生之初皆会遭受误解。
作为耗资巨大的国家基建工程,东海道新干线从筹备、建设到通车,一直饱受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质疑。
打开尘封的历史,半个世纪前围绕新干线展开的那场争议,对于现代的启示依旧深远。
落后国的追击日本的铁路网初建于明治时代,由于历史局限性,其轨道比国际通行的标准轨略窄。
此后数十年,在战争的影响下,修建较宽轨道的计划一再被搁置。
列车在窄轨上的运行速度严重受限,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铁路列车运行时速仍被限制在100公里以下。
而欧美国家普遍的火车时速已超过120公里,其中英国伦敦-爱丁堡间运行的特急列车“飞翔的苏格兰人”用蒸汽机车牵引,以16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德国国铁列车以15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美国铁路甚至达到了180公里/小时的高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特别是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
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本部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神南二丁目2号1号。
其它也在各道府县设立着有相当节目制造能力的电视台。
也有作为采访据点的分局或报道室(以前的通讯部),接收契约缔结和收听收视费的征收业务的营业所(营业中心)。
担负在日本的广播领域的先驱者性的任务,NHK广播技术研究所作为技术中心向世界提供数位电视技术。
由于高保真显像的开发需要长年累月,而MUSE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标准。
1925年,日本第一个开始广播业务的社团法人东京放送局创立。
社团法人名古屋电视台及社团法人大阪电视台的业务承袭1926年被设立了的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的业务,而基于广播法的法人1950年设立。
“NHK”的略称也被其它行业的日本发条株式会社使用着。
另外,NHK作为综合电视和教育电视的略称,有使用“GTV”(General TeleVision)、“ETV”(Educational TeleVision)。
卫星广播第1广播BS1(biesuwan)、第2广播BS2(biesutsu)、高清显像广播BShi(biesuhai)这几个简称。
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日本放送协会定款》第2条)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民营化关于NHK的现状,包含了民营化的讨论,独立性与透明性的确保是今后的课题。
英国的BBC被认为是在这方面的典范,与NHK不同,BBC被认为能维持独立性,得到世界各国广泛信赖。
也有“NHK如果继续现在高成本体质,如果民营化可能倒闭”的质疑。
不过,NHK的主要收入来自收听收视费,如果象民办广播一样地根据广告收入营运,经营失败这样的可能性并不高。
有人认为为了NHK的广告收入增加可以压迫民间广播。
收视费因为根据广播法的规定,NHK无法通过播送广告获得收入,而从电视的收看者处征收收听收视费用于运营是NHK的特征(在国际广播上有来自国家的补助金)。
东京地铁发展史东京地铁历史上曾经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发展史,东京地铁的现代化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东京市开始准备建立一条地铁网络,以加速都市的发展。
1927年,东京市举行了“地底铁路建设计划”的竞赛,以确定地铁线路的路线。
最终赢得竞赛的两个单位分别是都立铁路和东京轻轨铁路。
两个单位将共同建设一条从青山到东京江端五里坂的地铁线。
1930年3月,东京轻轨铁路公司在丰东町开通了其第一条地铁线。
1932年,都立铁路将线路延伸至秋叶原,这也是日本最早的两条地铁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线路也一一相继建成。
1945年昭和战争结束,东京的地铁网开始经历重建,以满足都市的崛起和发展的需求。
1958年,东京的所有地铁线路已经全部恢复,而且地铁网络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京地铁网络以不断改善的状态持续发展,如今东京地铁可谓是全球最大,最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今天,日本有9条地铁线路绕经东京,其中有4条由都立铁路公司建成,有5条由东京轻轨铁路公司建成。
目前,东京的地铁网络已经涵盖了整个东京都,其覆盖范围非常广泛。
近年来,东京地铁网络不断改建改造,以更好的服务大众乘客。
由于铁路改建的需要,许多线路和站点都进行了重新部署,而且因为新的地铁线开通,乘客也更加方便。
未来,地铁网络将继续扩大,以更好地服务东京市民。
东京地铁的发展不仅使东京拥有了更加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而且还促进了东京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东京地铁的发展也给日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使日本社会更加繁荣稳定。
东京地铁的发展就像东京都市蓬勃发展的里程碑,一直被日本社会认可和尊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京地铁网络持续努力改善服务,以满足大众乘客的需求。
通过巨大的努力,东京地铁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满足全部乘客需求的有力工具,也成为东京都市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案例分析:三个令人遗憾的会展活动策划案例一、“灯” 2006年中国国内较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照明电气展览会主要是广东光亚的照明展和北京中贸联的照明展,存在南北之争。
但是不论是展览的规模、实效还是国际化程度,光亚的照明展都要明显优于北京的照明展,尽管北京的照明展依托奥运和大量的城市节能改造等背景,仍旧不能取得领先优势。
很显然,如何挖掘优势和策划北京照明展,使得展会即使未必领先,起码能够达到一南一北的制衡是摆在北京照明展面前的问题。
在我接手北京照明展之前的一届,我在展会现场走访期间见到的一个东西给我很好的启发,从而成为策划新一届照明展亮点的出发点。
在飞利浦公司的展台上,一侧设计了一面主题墙,墙面上写着飞利浦照明的发展历程,墙下面的展柜里,相应的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展品,主要是各种灯具,都是飞利浦公司发明或者享有专利权的。
有一盏灯吸引了我,它是飞利浦公司发明的世界上第一盏节能灯,对于当今世界来说,节能已经是关乎这个星球生死存亡的事情,我向他们的展台经理询问:这应该是一件进入博物馆收藏的产品才对呀?展台经理回答说:正是这样,飞利浦公司为了此次参展,特意从博物馆里把这个展品借出来。
问答到此结束,但是这个事情启发我对于新一届照明展的思考。
不论专业展还是综合展,如今任何一个主办方都知道,谁吸引来的专业观众(买家)多,谁的展会就会有更多的参展商愿意参与,这个展会的效益才能更好,如果展会门可罗雀,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如何吸引专业观众已经成为各个展会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北京照明展也不外乎要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曾经我在刘松萍大姐的一本会展书上看到这样的案例,某个机械装备类的展会上,日本的小松山公司别出心裁地展出了自己全世界最大的挖掘机,同时推出一个活动,参观者可以从一个阶梯进入那个挖掘机硕大无比爪子里面,并同这个巨爪合影。
创意很新颖,很多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安静地留在小松山公司的展台,排队等候这个合影机会。
我也知道这样一个案例,在日本的一届世博会上,主办方展出了美国宇航员登月时采集回来的一块“月亮石”,观众们为了看这个石头,排出了几公里长的队伍。
宝冢百年和小林一三打开文本图片集2014年是日本宝冢歌剧团成立一百周年的喜庆之年。
大正2年(1913年),日本阪急集团创始人小林一三组建“宝冢唱歌队”,并于翌年成功举办首场公演。
宝冢自一个仅由二十名少女构成的小型巡回演出歌唱队起家,发展成如今拥有四百六十名成员、四千四百名毕业生的大型舞台表演团体。
从默默无闻到享誉海内外,这一路,宝冢歌剧团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2014年4月5日,宝冢百年纪念庆典在位于兵库县宝冢市的宝冢大剧场举办。
约一千五百名业已毕业的“宝冢小姐”故地重返参加庆典。
此外,还有日本皇室二皇子秋筱宫文仁亲王夫妇等社会名流共聚一堂。
为了表彰宝冢百年间对日本舞台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日本政府向剧团颁发了内阁总理大臣奖和文部科学大臣奖。
宝冢第35期成员、前星组头牌男角寿美花代在庆典当日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迎来一百周年真的很了不起。
我很高兴。
希望宝冢能这样延续一千年、一万年。
”如今,宝冢歌剧团分为花、月、雪、星、宙五个组以及一个专科。
其中,花组与月组是1921年以来便存在的元老,雪组和星组分别成立于1924年和1933年,最年轻的宙组则是诞生于1998年的后起之秀。
每组成员约八十名,表演特色各不相同,素有“舞之花、戏剧之月、日本物之雪、扮装之星、年轻之宙”一说。
拥有约二十名成员的专科则不隶属于任何一组,专科成员根据需要会临时加盟其他五组公演或独自举办特别演出。
在日本,像“四季剧团”这样拥有专属演出剧场的剧团并不多。
宝冢歌剧团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宝冢大剧场之外,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东京宝冢剧场也是其专属剧场。
笔者客居东京多年,曾在日生剧场观看松隆子演绎舞台剧《简·爱》,或于府中森艺术剧场欣赏松山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但却一直未能得见宝冢演出。
据一名宝冢铁杆粉丝介绍,东京宝冢剧场的预售券往往在面市之前便已在粉丝俱乐部中被抢购一空。
更甚者,人气剧组的热门演出有时还会出现一票难求、有价无市的场景。
三日本旅游业教学目的1 了解日本旅游业发展历史;2 借鉴日本旅游发展经验;导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日本旅游业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成为世界重要的游客输出国之一。
本文以日本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发展经验,这将丰富国内有关日本旅游的研究成果,也将为我国旅游强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观光旅行在日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然而将旅游正式作为一个行业运作则始于明治维新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的现代旅游产业开始起步并得到了长足发展。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日本国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经济状况是旅游业的最为重要的发展环境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划分为起步阶段(20世纪50一60年代)、腾飞阶段(20世纪70一80年代)以及变革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时期。
(一)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日本是一个以工业立国的国家,从电子产品到汽车,从工业材料到机械设备,都遍布全球。
但日本对旅游业不仅不重视,而且从国民心态来说,他们不太欢迎大量旅游者涌进日本,就像一个整洁平稳的家庭不喜欢外人进来热闹一样。
出境旅游第一阶段,1965年之前,起步期1955年以来,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旅游活动也随之升温。
虽然这一时期的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飞速的经济增长、良好的法制建设以及东京奥运会这一国际盛会的举行都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阶段,1965年至1974年,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的出境旅游在1964年国民出境旅游实现自由化以后开始迅猛发展,1965年,日本出境游客只有12.18万人次,仅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但由于正值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同时由于在此阶段后期的1971年底,由于日本对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在美国的压力下,持续了22年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被打破,日元开始升值。
日本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1. 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日本的政治组织以“国”为单位,每个国都由一个当地首领统治。
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皇帝是神武天皇,其即位年代约为公元前660年左右。
在此后的千年间,日本的首都经历了多次变迁,政治中心也在不断地变换。
2.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794年到1185年。
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文化变革,诗歌和文学蓬勃发展,绘画和建筑艺术风格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平安时代的政治中心设立在今天的京都,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时期。
3. 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发生在公元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
各大军阀之间频繁发动战争,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最终在战国时代结束时,由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4. 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1603年到1868年。
这一时期的日本处于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由德川幕府掌握,将国家的中央集权重新归位。
在此期间,日本的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868年开始至1912年结束。
这一时期的日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彻底摆脱了封建统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这一时期的日本政府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使得日本迅速地走向了现代国家。
6. 大正时代大正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912年开始至1926年结束。
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政权大量对立,社会动荡不安。
不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日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7. 昭和时代昭和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926年开始至1989年结束。
这一时期的日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恢复重建。
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并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8. 平成时代平成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989年开始至2019年结束。
教学案例——日本JTB百年历史
JTB(前日本交通公社)诞生于1912年,是日本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跨国旅游集团,2010年的销售总额超过我国所有旅行社年营业额之和。
今年是JTB 创立百年,佳天美(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JTB中国市场运营)董事长山崎道德莅临上海,在“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上讲述了这个旅游业巨型航母的百年发展史。
百年历程:从观光旅游到综合性产业
在JTB的百年发展历史中,JTB是随着日本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成长的。
1912年3月12日日本旅游局在东京成立,这就是JTB的前身。
从1912年成立时铁道局一层西北拐角处的小屋,到如今拥有187家国内外分公司,JTB勾勒出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版图。
“1915年1月4日,JTB在东京火车站开设服务所,开始代理销售火车票业务;1927年开始,扩大旅游代理销售业务,获得的代理手续费收入逐渐赶超会员会费收入;1925年开始销售联票‘游览券’,可根据游客需求确定旅游线路,并为游客提供车、船票及住宿就餐券。
”山崎道德说。
JTB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1949年,JTB被取消代理销售国铁车票资格,顿时失去了80%以上的收入,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机会往往酝酿在危机之中。
面对困境,JTB积极拓展其他业务渠道,通过销售旅馆住宿券、景点游览券等项目,实现了经营业务的开拓和营业收入的逆转。
”山崎道德说。
在日本大众化旅游时代,除了单一的住宿券、游览券,JTB还推出了可直接购买旅游打包产品及线路的旅游礼品券。
被山崎道德誉为“JTB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举措”。
“这些以旅游代金券、旅游礼品券等形式出售的票据,游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
”山崎道德说,“旅游券在使用时,相当于现金,且随时可用。
旅游券一售出,公司就可以回流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问题。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JTB将经营范围向金融保险领域延伸。
1983年8月发售JTB卡、1985年推出旅行券分期预付款计划、1987年11月发行百货商店通用商品券、1989年7月成立日本国际伤害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作为综合性旅游企业航母,JTB初具规模。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本国内长期低迷的经济形势,JTB积极寻求新的商务模式,将企业航母驶向新蓝海。
2000年2月,“JTB Benefit”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旨在为各公司员工提供外包的疗养及度假服务;同年4月,JTB与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Japan合资成立“Tavigator”,利用Yahoo的网络召集能力,结合JTB的旅游专业服务,成为了日本网络旅游销售的领先企业。
经营管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建设
一家企业何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保持百年长青?
“自成立伊始,JTB就将员工视作企业的财产。
”山崎道德说,JTB十分重视员工的正规化教育。
1962年,JTB成立50周年时,在东京开设了中央研修所;1973年,关西研修所于大阪成立;1982年,JTB在成立70年之际,推出“新JTB运动”。
“‘JTB服务纲领’明确规定:为了让客人说‘这就是JTB’,我们以真挚的笑脸迎接客人;为了让客人感受到‘不愧是JTB’,我们用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为客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为了让客人说‘下次还要利用JTB’,我们站在客人的立场上,为客人提供诚心诚意的服务。
”山崎道德说。
塑造自律创造型员工已经成为JTB集团培养员工的目标。
为此,JTB构建了187家分公司共同的教育体系——JTB大学。
山崎道德表示:“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及所处岗位、业务内容,结合网络,开设相对应的研修课程,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覆盖。
”
日本JTB是以“准专卖店”的模式发展的,既充当产品设计者,又同时拥有完善的零售门店。
为了让上海旅游界同仁更好地了解JTB,山崎道德以“LookJTB”为例,阐释了JTB的品牌“准专卖店”模式。
在日本,“LookJTB”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海外旅游品牌。
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会选择该品牌的旅游产品。
“以前,JTB集团总社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该品牌产品的企划制作和销售,后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公司:JTBWorldVacations,负责设计能满足各销售公司需求的‘LookJTB’产品。
JTBWorldVacations负责企划制作产品,各地分公司进行销售,从中获得提成收入,这极大地提升了各分公司的工作积极性。
”山崎道德说。
2006年,JTB集团开始分社化进程。
即将一个大集团拆成14家子公司。
各子公司单独作业。
“以前都是由JTB总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呆板。
下属公司在做出战略决策时,还要等待总部命令,可能会因此贻误商机。
”山崎道德如此解释JTB分社化的原因,“为了帮助子公司更加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有利于公司快速地做出经营决策和判断,我们成立了14家分社,实行独立的经营管理,目前共拥有上千家营业网点。
”
另一方面,为了杜绝出现分社凝聚力下降,公司还专门召开了全社旅游事业战略会议,提升集团的整体凝聚力和执行力。
2004年,JTB把观光旅游业重新定位为文化交流产业,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旨提供旅游服务。
2011年,JTB推出新的集团品牌理念,制定“TheJTBWay”,确定了“行随感动”的品牌口号。
如今,JTB仍然是全球旅游业内声名显赫的王者,公司员工逾26000名,业务涉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饭店餐饮、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屋地产、建筑装饰、教育卫生、技术情报、广告娱乐、印刷出版、运输物流、网络IT等多个领域。
其中2010年旅游业比重达到88.5%,占据绝对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