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儿童孤独症早期诊断与干预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最新共识这样建议!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早期干预以教育训练为主,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减轻残疾程度,改善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和社会的精神、经济和照顾方面的压力。
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ASD患儿存在着多方面的发展障碍,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将行为矫正、教育训练、结构化教学等相应课程训练与药物治疗等手段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干预治疗。
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早期干预一般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第二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第三步:干预过程中记录数据,监测患儿的进展情况以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当一个阶段的干预目标完成后,应重新开始评估-干预-监测的过程。
1评估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评价患儿可能受到ASD及其共患病影响的各方面信息,作为制定干预计划的依据。
主要评估包括:(1)临床基本信息评估:病史询问、行为观察(包括语言能力、社交沟通行为、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自伤、共患病及其他问题行为等)和全面体格检查和相关基因以及听觉、视力、脑电图、脑影像、脑功能等检查;(2)ASD的诊断性评估:DSM-5诊断标准;有条件者可使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评估;(3)发育评估:可使用贝利量表、盖泽尔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孤独症评定量表第三版(PEP-3)等;(4)适应性行为能力评估:推荐使用文莱量表或婴儿初中生量表;(5)其他:家庭功能评估、父母能力评估、相关干预资源评估。
2制定干预计划根据上述评估的结果,指导ASD幼儿家庭,制定适合患儿发展水平的个体化干预计划,主要包括干预目标和干预方法的选择。
对于早期干预的目标人群——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干预重点在于促进患儿社交沟通技能发展。
干预目标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ASD核心症状:如社交沟通能力、模仿能力、游戏能力等;(2)减少或消除问题行为,如自伤、影响患儿健康安全的重复刻板行为等;(3)促进患儿全面发展:包括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4)处理相关共患问题:如睡眠问题、胃肠道问题等。
幼儿园儿童自闭症早期干预方案一、前言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发展障碍,目前估计全球有60个儿童患有这种病。
因为自闭症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所以开发一个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案对于幼儿园会令其受益匪浅。
二、自闭症病征1. 社交和交流障碍自闭症患者缺乏交流能力,不会和他人“聊天”,缺乏兴趣,并常常与他人难以交流。
他们还有可能难以根据眼部接触、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解读内心信息。
2. 知觉障碍自闭症患者可能出现超敏感或低敏感,听觉和视觉方面可能有轻度或重度的障碍,比如他们可能不喜欢接受身体接触,或者难以忍受某些声音或亮光。
3. 行为障碍自闭症患者可能有如:重复的行为模式、极端的兴趣爱好、焦虑和强迫症状等问题。
三、早期干预方案早期干预对于修复自闭症病征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干预方案,包括一对一支持和社交技能。
1. 一对一支持- 学习出现的社交交流和问题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 与孩子进行交互式游戏,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 跟随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扩展视野和新的信息领域。
- 教育孩子基础任务,例如吃饭摆餐具、打扫房间。
- 使用视觉提示工具来帮助孩子理解交流技巧和基本生活技能。
2. 社交技能- 教育孩子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 教育孩子如何参与对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例如体育、音乐或艺术活动。
- 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支持他人并感到自己被接受和尊重。
- 创建适合孩子的社交环境,并与家长、学校指导老师和其他治疗师协同工作,以确保孩子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获益。
四、应用新技术1. 平衡机和全景投影平衡机和全景投影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物理空间的概念。
2. 吉他和音乐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感应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学习吉他和音乐,让孩子开始闯荡音乐世界,同时还能提高他们一些社交和表达能力。
3. 游戏治疗游戏治疗是一种通过游戏来训练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沟通和互相交流来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浙江省嘉善县集爱母婴健康中心李健一、概念与起源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
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
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
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
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
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
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
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二、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
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
问诊要点如下:(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失调?(9)家族史:父母或其他亲属中有无性格怪僻、冷淡、刻板、敏感、焦虑、固执、缺乏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障碍或言语发育障碍者?有无精神疾病史?(10)其他:家庭养育环境如何?是否有过重大心理创伤或惊吓?是否上学或幼儿园?在校适应情况?是否有过严重躯体疾病?是否有因躯体疾病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或与亲人分离的经历?有无癫痫发作?有无使用特殊药物?是否偏食?睡眠如何?2.精神检查。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重复和刻板行为的特征。
对于孤独症的诊疗,早期的干预和综合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康复干预和治疗方法,以及家庭支持和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社交互动和沟通的障碍,表现为缺乏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无法分享兴趣和体验,以及语言交流困难等。
-刻板和重复的行为模式,如重复摇晃身体、旋转物体、固执坚持特定的例行公事,对改变环境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等。
-兴趣局限和刻板化,表现为对其中一狭窄领域的无常规、强烈的兴趣,缺乏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儿童孤独症的康复干预和治疗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社交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言语治疗师的指导,教授孩子基本的语言和沟通技巧,如学习使用眼神接触和非语言表达方式。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帮助孩子发展他们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他们在学术和社交领域取得进展。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通过建立正面的行为习惯和改变负面行为模式来帮助孩子。
例如,使用奖励和正反馈的方法,鼓励孩子进行积极和社交的行为。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帮助控制孩子的刻板行为和冲动行为。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始终与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此外,家庭支持和教育也是儿童孤独症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家庭支持和教育的方面:-家庭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关于孤独症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和支持孩子。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合作,参加亲子培训和康复辅导来实现。
-家庭环境的适应和改善:为了最大程度地支持和帮助孩子,家庭环境需要适当地改变和调整,以满足孩子特殊的需求和照顾。
例如,提供安静和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刺激和噪音,创建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干预与康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以及行为表现。
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特征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孩子早期的干预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干预方法,旨在为病患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3岁以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干预和康复的过程。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孩子的发展潜力,改善社交互动、语言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早期干预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自理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1. 应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方法之一。
它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和提供适当的激励,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语言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行为疗法可分为应用行为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两种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
2.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将多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常见的联合治疗包括语言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
联合治疗能够全面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
3. 家庭支持与教育:家庭支持与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家庭支持与教育,家长可以学习和运用一些专业的干预方法,例如交流技巧、情感支持等。
家庭支持与教育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让家长们共同面对困难,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4.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社交互动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各种社交技能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技巧,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孤独症论文: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doc孤独症论文: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摘要】目的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常行为。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两岁前就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的预后。
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识别;干预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3岁以前起病,具有社会交往、言语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的发育延迟和偏离的特征,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常行为。
近年来欧美学者倾向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s,ASD)一词,除孤独症外,还包括不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和其他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从1943年Leo Kanner首先报道孤独症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其患病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ASD的患病率在0.9%~1.57%之间[2-4]。
据估计,中国大约有400万~1000万ASD患者,儿童患病人数在100万~300万[1]。
迄今为止,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大多不良。
然而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两岁前就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孤独症的预后,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相关研究领域强调对孤独症进行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一、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与识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回顾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孤独症的早期行为表现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了较多关于孤独症早期的预警行为与生理指标,为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1.社会交往性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孤独症患儿自幼即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障碍。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1.儿童行为观察:观察儿童的行为,包括语言发展、社交互动、游戏兴趣、眼神接触等。
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的语言发展迟缓,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不善与人交流,缺乏互动和眼神接触等行为,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迹象。
2.早期发展指标评估:评估儿童的早期发展情况,包括语言和沟通、社交技能、认知能力等方面。
使用普通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如贝贝萌语言发展量表、西部儿童发展评估量表等,对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
3.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使用儿童孤独症筛查问卷,如CHAT问卷、M-CHAT问卷等。
这些问卷通常由家长填写,根据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行为特征,如语言发展、社交技能、注意力等,来评估孩子是否有孤独症的风险。
4.医学检查: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异常行为。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价,可以帮助医生或专业人员及早发现儿童孤独症,为孩子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
早期的干预对于改善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习。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治疗策略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出现于3岁以下的幼儿,以社会互动和沟通能力的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刻板行为和兴趣,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配合。
因此,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1.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诊断出自闭症之前或初期,针对儿童的发育障碍性症状,通过多种综合的干预方法,促进儿童发育。
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早期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仍在快速发育中。
因此,干预可能更容易取得成功。
其次,早期干预可以阻止患者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等特点的进一步加重,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早期干预还有助于培养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减轻他们面对社会的压力。
2. 早期干预的方法早期干预涉及多种方法,包括行为疗法、感觉统合疗法、儿童学习疗法、药物治疗等。
2.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通过鼓励和指导患者采取积极、适应性行为来帮助患者改善自己的行为。
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增加自闭症儿童积极行为和减少负面行为,促进社会技能的发展。
主要方法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延迟强化、积极替代策略等。
2.2 感觉统合疗法感觉统合疗法是一种将感官处理能力纳入干预计划的治疗方法。
感觉统合疗法的目标是建立儿童对不同感官刺激的易适应性。
通过帮助患者改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感觉处理能力,促进患者的行为发展。
2.3 儿童学习疗法儿童学习疗法是基于控制患者行为,建立自立学习行为和操作技能的方法。
与行为疗法不同,儿童学习疗法注重通过奖惩机制,引导儿童积极表现。
该方法可培养儿童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
2.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自闭症患者的不适症状。
主要用于减轻焦虑、好斗、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障碍。
3. 自闭症的治疗策略自闭症的治疗策略应符合个体化原则。
不同的儿童需要不同类型的干预计划。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儿童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儿童常见自闭症的指导方案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互动、语言和行为方面表现异常。
为了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指导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常见自闭症的指导方案,旨在提供有关早期识别和干预、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建议,以及如何与儿童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沟通。
1. 早期识别和干预早期识别是关键,以便尽早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下面是一些早期识别和干预的方法:a. 观察儿童行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密切观察儿童在社交、语言和行为方面的表现。
警惕以下迹象:远离眼神接触、语言晚发、重复行为、缺乏社交兴趣等。
b. 寻求专业评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潜在的自闭症迹象,应该尽早咨询医生或专业评估师进行详细评估。
c. 个体化的早期干预: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早期干预方案。
包括语言治疗、行为疗法和特殊教育等,以帮助儿童发展社交和学习技能。
2. 学习技能的指导儿童自闭症患者在学习方面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指导他们学习新的技能:a. 创造有组织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安静、整洁且有组织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和学习。
b.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利用图片、图表和时间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信息。
c. 分解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以增加儿童完成任务的成功感。
d. 鼓励反馈和奖励:及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发展社交技能儿童自闭症患者常常在社交互动中遇到困难。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a. 视频建模:使用视频建模的方法展示正确的社交行为,并鼓励儿童模仿。
视频建模可以提供具体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儿童理解和学会合适的社交技巧。
b. 社交故事:编写简短的社交故事,描述不同的社交情境和行为规范。
通过阅读社交故事,帮助儿童学习如何适应各种社交场景。
c. 游戏角色扮演:组织模拟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儿童参与并互相合作。
儿童孤独症(儿保科)1.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4.诊断5.治疗6.预后一、病因1. 遗传因素1991年Folstein 和 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
2.生物因素不良的分娩史、围生期因素如高龄产妇、低出生体重、早产等与孤独症的关系仍不肯定,宫内环境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也不能完全确定。
二、临床表现: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而且症状较为严重。
儿童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
1. 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婴儿期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在运用身体语言方面也同样落后,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
2. 语言交流障碍:这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单调,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
3. 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一般都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
4. 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例如数字、年代等。
5. 感觉异常: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的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象的恐惧。
三、检查1.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
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ASD 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
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
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
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通常在儿童0-6岁出现。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社会交往能力,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我们必须设立工作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1. 早期筛查与干预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家长和医生需要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定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孤独症征兆。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包括言语和行为疗法,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神经发育。
2. 多学科合作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包括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行为治疗师等。
他们需要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进行长期的跟进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家庭支持与教育在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后,家庭需要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并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家庭也需要得到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4. 社会融合和关爱社会对孤独症儿童和其家庭需要更加关爱和理解,不能因为孤独症而歧视或排斥这些孩子。
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康复资源,使孤独症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融入主流社会,并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5. 科学研究和治疗手段学术界和医学界需要加大对孤独症的研究力度,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技术。
只有不断地向前迈进,我们才能给孤独症儿童带来更好的希望。
针对0-6岁儿童孤独症的工作目标,需要包括早期筛查与干预、多学科合作、家庭支持与教育、社会融合和关爱、科学研究和治疗手段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才能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爱,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孤独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神经发育的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孤独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融合以及教育发展。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实施早期的干预措施。
儿童孤独症患儿诊疗康复流程儿童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狭隘兴趣。
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诊疗康复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筛查和评估:孤独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对孩子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通常在儿童生活的第一年内,家长和医生可以观察孩子的社交互动、语言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与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交流。
2.专业评估和确诊:如果在早期筛查和评估中发现孩子存在发育迟缓、社交互动困难、重复行为或语言障碍等问题,那么需要将孩子转到儿童心理学、儿科神经学或儿科精神科专业机构进行更详细的评估,以确定是否患有孤独症。
3.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一旦确诊为孤独症,孩子将被转到康复机构或儿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治疗计划通常是个体化的,根据孩子的年龄、严重程度和特殊需求制定。
治疗计划可能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社交互动训练、教育干预等。
4.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孤独症康复治疗的核心之一,主要通过正向强化和负向弱化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比较常用的行为疗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等。
5.语言疗法:儿童孤独症患儿通常存在语言障碍,语言疗法是帮助他们改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
语言疗法可以通过语音训练、社交沟通训练、视觉辅助交流系统等方式进行。
6.社交互动训练:社交互动困难是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社交互动训练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社交互动训练可以通过模拟社交情境、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7.教育干预:在儿童孤独症的康复过程中,教育干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干预包括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辅助技术的使用等,旨在帮助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最大程度地发展他们的潜能。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评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出现重复、刻板和狭窄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为了及早发现、诊断和干预儿童孤独症,专业的诊断和评估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和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诊断标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的相关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专业医生将综合考虑儿童的行为表现、发育历史、家庭观察等多方面的信息来做出诊断。
二、评估方法1. 临床观察法医生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的症状。
观察可以包括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社交互动、言语交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
医生通常会要求家长提供详细的观察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行为特征。
2. 评估问卷法专业医生可能会使用标准化的问卷来评估儿童的孤独症症状。
这些问卷可以帮助医生系统地了解儿童在不同方面的行为表现,包括社交互动、沟通、刻板行为等。
家长和教育者可能会参与填写问卷,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 发育历史回顾医生会向家长了解儿童的发育历史,包括儿童在早期的社交互动、语言发展、行为特征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信息是评估儿童孤独症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确定孤独症是否可能存在于儿童早期。
4. 体格检查与神经发育评估医生还会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孤独症症状的身体疾病。
此外,神经发育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对儿童的智力水平、运动能力、感官感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三、评估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和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多学科协同评估由于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评估过程中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除了医生,还包括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
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有益的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
2. 家长合作与信任家长在评估过程中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方案一、筛查对象与频次筛查对象:0~6岁儿童,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筛查频次:每年至少开展1次孤独症筛查,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二、初筛机构与人员初筛机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
人员要求:具备儿科或儿童保健专业技能,经过孤独症筛查干预专业知识培训,熟悉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及孤独症症状表现。
三、复筛机构与转诊复筛机构: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
转诊要求:初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至复筛机构进行复筛,复筛仍异常者需转诊至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四、干预康复与随访干预康复:对确诊的孤独症儿童开展早期干预康复,包括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随访要求:定期对干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干预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五、健康教育与社会支持健康教育:开展儿童孤独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和关注度。
社会支持:建立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体系,提供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服务。
六、人员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孤独症筛查干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等。
考核要求:定期对筛查干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
七、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建立健全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数据库,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筛查干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八、保障措施与监督评估保障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物资和政策支持。
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自闭症干预与治疗方法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失调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语言和交流障碍、不同寻常的兴趣、行为受限等症状。
对于幼儿期患病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闭症干预与治疗方法,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帮助患者。
1.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注意孩子在社交、语言和认知方面的特征。
如果孩子在2岁之前未开始语言交流或严重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儿童,或者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重复行为或兴趣,那么父母应该考虑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2.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治疗自闭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掌握适应性行为和社交技巧,来改善患者的行为和生活质量。
在行为治疗中,治疗师一般会使用正面强化来增强适应性行为,如通过赞扬、奖励或其他积极反馈来增加良好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同时,治疗师也会使用负面强化来减少负性行为,如通过短暂的或中止积极增强以纠正不良行为。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自闭症治疗的另一种方法。
常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不安。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首先,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副作用。
其次,患者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
最后,药物减轻的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质,所以药物治疗必须和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4.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治疗自闭症患者的一个重要方面。
患者需要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庭成员还应该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
家庭成员可以从医生和治疗师那里学会如何引导患者适应社会环境和掌握生活技能。
同时,家长还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孩子的时间和情绪,以确保孩子能够有充分的休息和充电时间。
5. 社会支持除了家庭成员的支持之外,自闭症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扩大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
一些团体和组织为自闭症患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和资源,如互助组织和社区资源中心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会为自闭症患者提供特别的服务和支持。
山东省第三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之十四(上):
儿童孤独症早期诊断与干预
匡桂芳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有报道其发病率由十几年以前的2~4/万到现在美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的1%,可见孤独症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其预后不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对于孤独症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为康复的关键。
由于国内医务界对孤独症的认识较晚,基层医生缺乏本专业知识,往往造成对本病的漏诊、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影响患儿的预后。
本项目运用专家授课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基层医生掌握孤独症的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干预原则,掌握筛查量表的使用方法,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孤独症,及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最早由Kanner医生1943年描述。
患病率逐渐提高,男女比例约为4~5∶1。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起病于3岁以前,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的行为方式,常可导致终身残疾。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孤独症的病因尚未明白,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易患本症的素质。
单卵双生儿孤独症的一致性为90%以上,双卵一致性为24%。
本症患儿的同胞患孤独症较正常人高3~4倍,提示本症与遗传因素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尚不明了。
(二)脑器质性因素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神经系统软体征以及癫痫发作较多见,少数病例CT头颅扫描提示脑室扩大;磁共振影像检查见部分患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故认为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
(三)神经生化因素儿童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有研究资料,认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或)多巴胺活性下降。
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独症。
也有认为本症表现孤独、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等症状是因脑内啡呔类物质的神经递质作用异常所致。
(四)认知缺陷因素有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孤独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五)多种病因许多研究表明,孤独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以及嘌呤代谢病等,故认为孤独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起病于出生后36个月以内;部分病例在2~3岁以内基本正常,但在3岁以后起病。
临床特征为:
(一)社会交往障碍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儿社会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表现在:①缺乏与外界交往的愿望:患儿表现极度孤独,似乎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大部分患儿在婴儿早期即表现对人没有兴趣,对自己家庭的亲人以及周围人均缺乏情感联系、回避与他人目光接触,不与外界接触,对环境缺乏兴趣,亲抱或父母离开时都无所谓。
②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常以不恰当的方式,如推人、咬人、搂抱引起他人的注意。
③不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对集体游戏不感兴趣。
④没有感情共鸣:当自己或他人遇到困难和悲伤时,不知道寻求安慰或表达同情。
(二)言语交流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发育出现质的损害,表现为:①言语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大部分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半数患儿丧失语言功能,少数患儿在2~3岁前有表达性语言,起病后语言功能逐渐退化。
婴儿嗯呀学语减少,常发出尖叫声或无意义的音节。
②语言使用障碍:患儿不知道语言是一种交流手段,表现为自顾自地说话,并不在意别人是否在听,经常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词语,外人很难理解。
患儿还常有代词运用错误。
③言语理解能力障碍:患儿对简单的指令不能理解,缺少对讲话的反应。
④语言的表达形式异常:患儿常有刻板重复的语言或模仿性语言,还常表现为自言自语,别人很难理解其讲话内容。
有的患儿还表现为语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的感情色彩。
⑤非语言交流功能障碍:患儿不会使用体态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不知道一些约定俗成的姿势的含义,如摇头、点头等。
(三)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的行为方式常常表现为重复动作、刻板运动行为,异常的吃饭和睡眠姿势。
日常生活方式及内容,要求维持原样不变,即使微小的变动,就会发脾气、哭闹。
常有特殊的兴趣或迷恋,
对人不感兴趣,却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表示异常的迷恋,部分患儿常常脚尖走路、行为怪异、情绪变化莫测。
(四)感知觉反应异常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发生过分敏感,有的近似“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的征象。
常常表现为痛觉迟钝、视觉过分敏感、听觉迟钝或敏感、触觉敏感等。
反复自伤亦不表示痛苦、而对触痒却忍受不了。
(五)智能障碍和其他损害孤独症患儿外貌一般无明显呆滞,但适应能力明显落后,生活不能自理,自我防卫功能减弱,约75%患儿智力低下(中度或重度为多),但由于语言和社会交往障碍,因而很难对孤独症患儿的智力作出准确的评估。
有极少数患儿可表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在幼儿期就具有对字、数和歌词、诗词等认识、背诵表现出超常的机械记忆和推算能力,即所谓“白痴学者”,其机制尚不清楚。
约25%孤独症患儿出现癫痫发作,多在少年期后首次发生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