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新区分区规划说明A3(改)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12
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背景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粤东经济区中心,是粤东六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宁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城东地区的发展亟待规划和建设,为此,普宁市政府启动了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制定。
目标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便利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
该新城区将成为普宁市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思路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核心思路是“一主三翼”,即规划一个主城区,以及三个翼区。
主城区将是城东新城的中心,设有商业、行政、文化、交通、教育等核心功能区。
三个翼区分别是生态翼区、文化翼区和发展翼区,贯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三个层面。
功能区规划主城区规划主城区位于城东新城的核心位置,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拟规划商业街区、文化广场、市政府办公区、大型商场、多功能文体中心、科技研发园等功能区。
主城区将集中打造普宁市的商贸、金融和服务业中心。
生态翼区规划生态翼区位于城东新城北部,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拟规划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滨海休闲区等多个公园景区,以及住宅区、综合配套设施等。
生态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生态、休闲和旅游中心,满足人们的自然需求。
文化翼区规划文化翼区位于城东新城西部,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拟规划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娱乐场所等场所。
文化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让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发展翼区规划发展翼区位于城东新城东北部,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拟规划产业园区、科技研发中心、新型农业示范区等区域,以及住宅区、商业街区等。
发展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经济发展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建设时间表根据计划,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将于2022年启动实施,拟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涵盖主城区和部分生态翼区建设,拟于2022年至2025年完成;第二阶段涵盖文化翼区和发展翼区建设,拟于2025年至2030年完成;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城东新城建设和完善,拟于2030年以后实施。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一、城市职能与城市规划新区分区规划范围东依毡帽山,城市规划用地范围15.6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6平方公里。
新区定位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
规划人口在近期达到8万人,远期达到16万人。
二、布局结构在布局结构上,采用“一心、四纵、五大片区”的组团布局结构,即以为核心,按照自然山体形成的四条纵向绿带分隔出五大片区,即保税工业片区、物流片区、综合片区、休闲旅游片区、团包-居住片区。
保税工业片区: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保税工业园区。
该片区规划有公园、一片安置当地居民的居住用地和两处分别位于疏港路两侧的保税工业园区。
沱口港口物流片区:位于北起长江,南至以北地段,将按现代集装箱码头成片成规模布置,辅以配套仓储加工业区,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形成区级货物转运集散中心。
综合片区:位于桥、桥之间,主要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和居住功能为主,这一片区是新区的中心区域和区域,用地规模为4.4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5万人。
沿江形成七个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综合居住组团、科技文化居住组团、行政文化组团、商业旅游服务组团、商业中心组团、会展商务组团和商贸居住组团。
行政中心迁建于此,必将对整个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休闲旅游片区:由于天然形成的巨大冲沟,位置低凹,一部分长江水将进入到沟内,形成独特的内湖景观效果,规划以休闲旅游、度假游玩功能为主,配套以高档居住小组团,形成未来万州的旅游服务基地。
团包-居住片区: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居住区,可作为远期发展用地。
三、居住区规划新区规划1个居住片区,5个居住小区,4个居住小组团,1处商住用地。
共规划小学8所,中学4所,其中市级中学1所。
规划2所医院,分别位于新区行政中心的北部和团包-居住区内。
四、综合交通规划城区对外交通由快速路、铁路、水路构成。
通过快速路能便捷地到达五桥机场和高速公路。
城市呈现带状组团布局结构,在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形态的城市主干道网,即中部路、上部路,其中,上部路为交通性干道,中部路为生活。
1、城东新区规划的定位与目标是什么?本次规划功能定位是: 构筑功能复合的新城市中心区;建设配套完善,和谐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组织顺畅便捷的交通转换枢纽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形象。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完善与深化肇庆市城东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中心城区职能提升,疏解旧城人口,带动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率为线索,引导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新区开发,强化公共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塑造具有肇庆特色的城市意象,把城东新区建设为一个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旅游、科教等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新城市中心区。
2、最终规划方案是如何形成的?本次规划方案是以易道公司“水体•马赛克”的中标方案为基础,分析比较各投标方案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景观塑造等优点,综合形成规划总图。
中标方案是以“水•马赛克”作为城市肌理,依托现状水资源,保留和重塑部分现状水文格局。
在空间结构上,此方案提出了“水岸庭园城市”、“水•马赛克”以及“公交导向型社区”等设计理念,以水为特色,将开阔的自然景观与密集的城市建筑有机结合,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思路,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城市生活环境。
在其他投标方案中,方案二重点将城东新区划分为特色鲜明的四大功能区。
提出“砚都•肇东星城”的城区形象与功能定位,以自然山水、新中心特色景观中轴为核心,组织城市空间的新城方案,并提出“圈层式发展”模式,对城市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期实施来推演各种功能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开发强度及开发时序。
方案三则重点提出城东新区规划应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并作为星型结构的辐射点,形成向外辐射的城市形态。
值得吸收的优点在于:引入“生态职能”理念,通过设置山体间的联系绿带、整合水系拓展湖面,建立放射状与圈层式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
城东新区最终确定的空间布局方案,就是基于易道公司方案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主要是结合上层次总体规划、已批准的中小学布点等专项规划,同时吸取各投标方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现状建设情况、已批用地的调研以及地方开发建设的相关经验,对局部区域用地的功能布局、路网组织、景观设计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和地方管理操作的要求。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在《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一心即老城中心区,三片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
城东片区的职能被定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而城市近期发展是重点向东,适当向南,拉开建设,新区先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
而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城东火车站新区,城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城东园艺场住宅小区的建设等,石城大道东段、枣林路、宝山路、火车站前广场、市政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使城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为了保证新区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章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5.《钟祥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6.国家相关规划和钟祥市政府及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7.钟祥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第三章规划条件分析第一节区位条件城东新区位于钟祥市城区东部,范围包括校场路以东,东出口路以北,莫愁湖及东岸休闲旅游区以南,松林路以西,总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第二节用地条件控制区内地形为丘陵岗地,标高在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区内现有金林木业公司,漂白粉厂,拖车厂,电缆厂等多家企业,还有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殡仪馆等单位,同时还散落着几个小居民点,其余多为山丘旷地。
第三节开发条件区位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东新区是钟祥市行政办公、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将同时建成新的商务及物流中心区,是市内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环境优势:城东新区南北两面分别临镜月湖和莫愁湖,东北倚松林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环境。
交通优势:区内的东出口路、校场路、枣林路、松林路、宝山路、桔园路、石城大道东段等城市主次干道一起组成城东新区的交通骨架。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在5月28日在《九江市中心城区金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以后今天小编从九江市自然资源局网站获悉《九江市城东港区沿江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啦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吧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起磐石水泥厂,南接杭瑞高速,西至金安组团和三号工业园组团,北以长江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0.53km2。
城东港现状图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保持一致,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
三、功能定位规划区发展定位为:城东港区临港物流中心、九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052.91ha,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1.92ha,港口用地16.86ha,非建设用地54.13ha。
规划居住区人口约5万人。
五、规划结构最终方案规划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三轴四片区”。
一心:以新港镇镇区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滨江产业发展轴、纵向产业发展轴、生活服务轴四片区:产业发展区、服务配套区、港口物流区、石化生活区。
六、控制单元和配套设施管理单元划分图规划区分为1个编制单元,3个管理单元。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进行区域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三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设施。
七、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西侧的石化生活区和中部的新港镇区,分别容纳人口为1.5万人、3.5万人。
二类居住用地面积为145.67ha,占建设用地的14.84%。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安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6.07ha,占建设用地2.66%。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6.33ha,主要为保留荷塘社区管理用地、城东港基地办公室、新港镇政府等办公用地,占建设用地的0.64%。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于新港镇区新港镇政府东侧安排一处文化活动中心。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在《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一心即老城中心区,三片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
城东片区的职能被定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而城市近期发展是重点向东,适当向南,拉开建设,新区先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
而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城东火车站新区,城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城东园艺场住宅小区的建设等,石城大道东段、枣林路、宝山路、火车站前广场、市政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使城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为了保证新区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章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5.《钟祥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6.国家相关规划和钟祥市政府及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7.钟祥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第三章规划条件分析第一节区位条件城东新区位于钟祥市城区东部,范围包括校场路以东,东出口路以北,莫愁湖及东岸休闲旅游区以南,松林路以西,总占地面积为2.96平方公里。
第二节用地条件控制区内地形为丘陵岗地,标高在46-69.5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区内现有金林木业公司,漂白粉厂,拖车厂,电缆厂等多家企业,还有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殡仪馆等单位,同时还散落着几个小居民点,其余多为山丘旷地。
第三节开发条件区位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东新区是钟祥市行政办公、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将同时建成新的商务及物流中心区,是市内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环境优势:城东新区南北两面分别临镜月湖和莫愁湖,东北倚松林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环境。
交通优势:区内的东出口路、校场路、枣林路、松林路、宝山路、桔园路、石城大道东段等城市主次干道一起组成城东新区的交通骨架。
嘉鱼城东新区概念性结构规划说明(县规划执法局)为有效指导县城规划区向东南拓展,加快将我县城东新区建设为活力新城和东部门户,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 我局依据《嘉鱼县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县城区建设现状,编制了嘉鱼城东新区概念性结构规划。
一、规划范围嘉鱼城东新区规划范围西至嘉鱼大道、北至长江四邑干堤-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东至武深高速-西凉湖、南至三环线-嘉泉线,规划控制用地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7.86平方公里,其中包含县城总规远期建设用地11.97平方公里,县城总规远景建设用地14.11平方公里,新街镇总规远期建设用地1.69平方公里,城东新区新增建设用地约10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从环西凉湖的大区域出发,强调城东新区与咸宁市区、咸嘉新城、嘉鱼县城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协调性和新区内部空间结构布局的系统性,构筑特色鲜明的整体空间形态。
充分利用城东新区山水相依,水城相拥的良好生态景观资源,提升空间环境生态品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考虑新区现状条件与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超前性和长效性。
以宏观控制和微观引导相结合,既利于起步建设和分期开发,又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三、规划目标定位及结构规划嘉鱼城东新区是以生态度假、现代商贸、高效农业和文化教育为主的活力新区。
嘉鱼城东新区规划目标定位为城乡融合-湖北省四化同步的和谐示范区、三城簇拥-咸宁市恬静安逸的生态休闲区、傍山面水-嘉鱼县生机盎然的山水智慧城。
规划嘉鱼城东新区总体结构为:一心两环六片区一心:蜀茶湖文教休闲核心;两环:环蜀茶湖生态体验旅游环线和外环休闲度假环线;六片区:新街市场物流服务区、城市现代综合服务区、现代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区、南门户功能区、西凉湖高尚度假区、蜀山都市新型农业示范区。
新街市场物流服务区位于规划区域北侧,东至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西至马鞍河,北临武赤一级公路,总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为现代物流及商贸。
芜湖市城东规划调整方案引言芜湖市作为江淮经济区的重要城市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
然而,城市规划发展不平衡,城东地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存在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我们制定了《芜湖市城东规划调整方案》。
规划目标1. 优化城东地区的交通布局,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 提升城东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生活环境。
3. 促进城东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4. 保护城东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规划内容1.交通规划调整* 建设城东快速路,连接市中心与城东地区,缓解交通压力。
* 提升城东地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交车数量和频率。
* 新建自行车道,鼓励市民骑车通勤,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
2.环境质量改善*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
* 拆除老旧工厂,治理污染企业,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 建设城东绿化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3.产业结构调整*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园区,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
*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
* 优化城东地区的商业布局,引进知名品牌和大型商场。
4.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城东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建设生态公园和湿地保护区。
* 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农田质量。
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施城东规划调整方案,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成立专门的规划调整工作小组,负责方案的编制、实施和监督。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3. 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规划调整的实施。
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规划调整的认同和参与度。
结论通过芜湖市城东规划调整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城东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交通将更加便捷,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
城东新区搬迁规划方案背景城东新区是该城市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地带。
然而,由于其拥有的大量老旧建筑物和不合理的道路规划,该区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拥堵和人口聚集的主要热点。
为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东新区需要进行规划改造,并实施搬迁计划。
目标城东新区搬迁规划方案的目标是:1.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增加道路宽度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2.将人口分散到新的、更好的住房区域,减少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3.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机会。
实施方案城东新区搬迁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步骤一:调查和数据收集•市政府将委托一组城市规划专家深入城东新区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收集有关规划区域的详细信息、建筑物的年限、收入和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
•市政府还将与相关部门和市民代表进行广泛的咨询和意见收集,以确保搬迁规划方案得到民意的支持。
步骤二:筛选合适的新区域在规划过程中,市政府将考虑到以下因素:•新区域是否符合城市发展战略;•新区域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新区域的交通情况是否便捷;•新区域是否存在经济发展机会;•新区域是否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后,市政府将根据这些因素和调查结果筛选出一些最适合搬迁的区域,用于规划搬迁住房。
步骤三:设计和审批搬迁住房方案市政府将会委托一组住房设计专家,根据新区域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设计出最适合居民居住的新住房方案。
这些住房将根据居民的收入和家庭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购房政策。
所有住房方案都须根据相关的法规和规定进行审批。
市政府将加强住房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建设质量和居住条件的达标。
步骤四:拆除旧建筑和基础设施改善在搬迁住房开始建设前,市政府将筛选出需要拆除的老旧建筑物和需要改善的基础设施进行整修或更新。
同时,市政府还将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使用频率等要素,重新制定和优化城东新区的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以提高通行效率。
步骤五:搬迁居民和住房建设一旦收到建设许可证,市政府将开始搬迁居民进入新的住房区域。
西安城东片区旧改规划方案背景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东片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安市政府决定对城东片区进行旧改规划,以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目标城东片区旧改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注重公共设施的布局,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服务。
规划内容1. 住房改造针对旧小区,将进行房屋翻新和改造工程,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品质。
改造包括墙体、水电线路、门窗、屋顶等方面,确保房屋结构安全和居住舒适度。
2. 公共设施建设(1)教育设施增加学校规模,建设更多的学校,以满足居民子女的就学需求。
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2)医疗设施增设社区医疗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引入高水平医疗机构,提供更专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交通设施加强交通规划,在主要道路增设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
建设停车场和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题。
3. 人文环境建设(1)绿化增加绿化面积,种植各类树木和花草,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打造休闲广场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2)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艺、体育等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品味。
4. 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缮,保留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提高城东片区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实施计划1. 整体规划由专业规划团队编制城东片区旧改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充分考虑人口数量、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等因素,制定整体规划。
2. 分阶段实施根据旧改规划方案,将旧改工作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实施。
每个阶段包括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细分项目。
确保每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和进度。
3. 资金保障由政府统筹安排旧改项目的资金,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创新金融模式,吸引银行和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预期效果经过城东片区旧改规划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 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提升,居住环境更为宜居舒适。
东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东站片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促进伍家岗区和谐发展,顺利实施宜昌市总体规划和伍家岗分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宜昌市伍家岗分区规划》、《宜昌市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其他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宜昌市东站片区规划范围内各街坊、地块以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规划范围为西至宜黄高速公路,南至柏临河,东至花溪路,北以宜万铁路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27平方公里。
第五条宜昌市东站片区开发策略1、完善城市结构、协调整体发展、明确片区性质,合理进行片区用地布局。
2、强化片区的交通枢纽功能,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建立方便、快捷、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3、营造片区特色,加强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强化基础设施的配套,满足宜昌市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分区副中心的要求。
5、充分挖掘宜昌城市历史与人文内涵,继承城市文化精华,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兼容并蓄,融合现代文明,与时俱进,创造都市生活新文化,引领城市文化的新潮流。
6、采用“刚性”和“柔性”结合的空间规划结构,体现市场经济下土地开发的适应性弹性原则,更确实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第六条规划建设目标将东站片区建设成为宜昌市的城市交通枢纽和区级副中心,承担宜昌市东部金融、商贸、交通枢纽等功能,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综合型、生态化的中心商务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形成宜昌市东部门户的标志性形象地区。
第七条规划区性质宜昌市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居住片区之一,是以城市交通运输及其配套设施、商贸和居住为主的城市片区。
台州城东新城规划方案概述台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
作为浙江的重要城市,台州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稳步推进。
其中,城东新城规划方案成为近期台州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城东新城规划方案是由台州市政府规划局主导,经过多次修订和论证的,旨在为台州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优质且可持续的规划思路。
在该规划方案中,城东新城被规划为未来台州的新中心。
预计到2035年,城东新城将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城区,拥有国际化的城市形象。
##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下主要内容:1.创新组织、高效配套、可持续发展;2.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发展夜间经济和城市服务业;3.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优化公共服务设施;4.创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5.实现智慧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重点内容城市交通规划城东新城交通规划以城市骨架道路为主轴,架设快速干道,形成结构清晰、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
通过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互相组合,为新城居民提供便捷、舒适、快速的出行方式。
建立交通组织调度、预警、信息发布等智慧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规划城东新城规划方案将视绿色为城市的生命线,将优质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内部分区域建设中心公园,沿快速干道、路网和公共区域设置小型公园、广场,建设公共水系系统,增加城市绿色面积。
通过有机结合各类公共设施等策略,打造生态观赏、环保健身与休闲娱乐的绿色休闲带,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城市文化规划城东新城规划方案以“阔悟禅境·传承文明”为主题,重点打造以文学、戏剧、音乐等多种文艺形式为主的“城市文化高地”。
规划建设文创园区,吸引一批有影响的文艺家和文创公司落户,策划开展一系列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艺活动。
打造新城文化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为新城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结城东新城规划方案是以“高效、现代和可持续”为指导思想,为未来台州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
分区规划说明目录一、背景解读二、发展模式分析三、战略定位四、空间规划五、实施策略愿景新区将是鄂州以大物流、大商务、大工业三大产业为主导,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大物特征的产业体系,以临港产业、金刚石加工产业等基础产业为依托,以现代全市、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上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中心区,打造产业聚集、信新城,实现滨湖走向滨江的发展战略,推动港城一体化,实现与长江经济发展——经济的飞跃空间的飞跃文化的飞跃环境的飞跃第一章解读1、概述1.1 项目背景鄂城新区是鄂州市主城区“一心四片”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城区的主导发展方向。
区内地势平坦,地质优良,基础设施配套,拥有鄂黄长江大桥、五丈港深水港、城东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及区域重大基础设施。
燕矶金刚石刀具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以武钢球团厂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纷纷落户,伴随着鄂城区政府机关东迁、城际铁路及汉鄂高速即将开工建设,以及武汉新港项目推进,将极大的推动该地区的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启动鄂城新区建设。
鄂城新区位于鄂州市主城区东部,西起大桥连接线、东至规划中的武九和京九连接线、北靠长江、南抵城际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和大桥连接线交汇东南角地块,总用地面积26平方公里,拟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办公、生活居住、仓储物流、特色产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新区。
项目位置基地照片鄂城新区01鄂州武汉1.2 核心问题1)在武汉城市圈滨江建设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准确对新区发展定位,并与周边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定位、协调)2)如何挖掘区域内特色资源,把握市场方向,寻求支撑新区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3)如何选择发展模式,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以实现新区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可持续发展?1.3 工作路径工作路径是由4 个模块组成的思想体系。
(产业、功能)(模式、路径)背景分析为新区规划“求理问据”模式分析为新区规划“借鉴参考”战略定位为新区规划“把脉定向”空间规划为新区规划“布局定位”思维逻辑与技术路线鄂城新区02鄂城新区03武汉"九省通衢"之地交通格局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总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导言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用地现状分析第三章规划定位与发展规模第四章规划构思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第六章地块划分与细分第七章指标控制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第九章绿地与开敞空间规划第十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设计引导第十四章规划实施建议第二部分图纸01 区位图02 上位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图03 上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04 土地利用现状图05 用地权属图06 地形高程分析图07 地形坡度分析图08 地形坡向分析图09 规划结构分析图10 土地利用规划图11 用地编码图12 绿地系统规划图1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4 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图15 道路系统规划图16 道路平面定位控制图17 道路竖向设计图18 建筑密度控制图19 建筑限高控制图20 开发强度控制图21 给水工程规划图22 雨水工程规划图23 污水工程规划图24 电力工程规划图25 电信工程规划图26 燃气工程规划图27 环卫工程规划图28 综合防灾规划图29 管线综合规划图第一部分说明书惠东县稔山海滨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2013.103根据本基本稿,按照自己方案及规划思路修改。
!!!惠东县稔山海滨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项目概况1.区位分析与规划范围1.1区位分析规划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半岛西北部,东距汕头270公里,是环大亚湾的门户地带,交通区位优越,区域位置条件突出。
目前国家批准环大亚湾滨海新区建设,稔山镇将成为环大亚湾旅游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规划基地内主要有一条过境国道和两条县道作为区域对外主要的交通流线。
其中广汕公路为南北纵向公路,北至惠东县城,南至吉隆镇与汕头市的过境国道。
县道为210县道和213县道,210县道是稔平半岛环岛路的一部分;213县道为沟通惠东县城与铁涌镇的主要干道。
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自然条件以及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为基地的未来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规划背景近几年来,武钢500万吨球团矿、400万吨钢材堆场、科氏沥青、大通物流中心,蟠龙蔬菜批发市场、金刚石市场、市体育公园、市会展中心等几大项目的落户,极大推动了城东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促进了新庙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和开发建设热潮。
特别是鄂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城东地区成为以106国道和五丈港5000吨级码头为支撑的区域性水陆联运枢纽。
该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外向化,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中心区按原有的城中片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城市中心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鄂州市城区东扩发展的需要,积极支持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为了城东港口经济区能健康、有序的建设发展,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的“三新”政策,落实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园区内将项目分产业集中布局,使工业发展形成集聚规模效应的要求,鄂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鄂州市城东港口经济区分区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一)现状概况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城区的东部地带,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现有居住人口约2.8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500人/KM2。
城东港口经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340---1400毫米,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63---271天。
经济区属Ⅱ类工程地质区,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为10---20米。
属岗状平原地貌,整个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18.0米---44.0米之间。
城东港口经济区北临黄金水道----长江,深水良港五丈港码头的水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西边即为风景秀丽的洋澜湖,沿湖现状为小山丘和自然村相间的田园风貌,地势略有起伏,水土保持良好,与沿江岸线一样,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滨水休闲景观区。
通过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大,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有鄂州大道(60M)、锦燕大道(50M)、滨湖东路(40M)、武昌大道延伸段(40M)、通淮路(30M)、司徒路(30M)。
随着城东港口经济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经济区先后引进了一批工业、物流、批发市场等项目,这对引导城市沿长江轴线跳跃式发展,有力疏散老城区人口,提高鄂黄大桥、五丈港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评价明确指出,城东地区是城市良好的建设发展区,应作为优先发展用地。
特别是在近、中期,宜依托鄂州大道(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五丈港码头、锦燕大道,集中力量尽快形成规模,成为城区的外延发展空间,结合一些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布置城东中心商贸、物流仓储区、居住区。
(二)发展机遇及制约因素1、发展机遇⑴、区位优势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主城区东部沿江地带,距市中心仅4--5KM,是市中心区疏散发展的外延区,且处于全年各主导风向上游,环境质量好,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并与现中心区一起构成城市的集合中心,其区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
⑵、交通优势道路方面: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鄂州大道)、锦燕大道“十”字型主要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滨湖东路、武昌大道、司徒路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水运方面:五丈港码头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能停靠5000吨级货轮,年货物通过能力已突破百万吨;铁路方面,球团矿进矿铁路已经投入使用。
由此可以预见,规划期内城东港口经济区将形成陆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
⑶、政策优势首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和“工业立市,商贸强市”的发展战略,城东港口经济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
其次,按照《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五丈港码头南侧、港区铁路西侧地块调整为仓储用地,大桥路与锦燕大道交叉口地段作为商贸、物流用地。
2、制约因素⑴、用地制约城东港口经济区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和自然村落,用地成本较大,村民拆迁安置社会成本较高,且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
⑵、开发强度制约由于本地区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其用地性质和功能以及相适应的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均采用了较低的指标,使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规划依据、原则(一)规划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2、《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3、《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调整)4、《金刚石刀具城工业园区详规》(二)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立足本地区位优势,树立大区域观念,着重分析经济区与黄冈、黄石及武汉的经济联系,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形态,突出战略性、超前性,坚持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先导,对土地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规划在充分考虑鄂州市城镇体系、城市形态、整体面貌的同时,突出分析了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定位、环境发展的优势和基础、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景观要求等因素,统筹考虑了全市的综合特色与新区的个性特色的关系(个性特色主要表现为: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四、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依托城市中心区,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商贸带动城东港口经济区经济发展,以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功能。
维持现有生态肌理,保持山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多样性,突出山水特色,重点做好“水”文章,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二)规划目标1、创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城市港口经济区。
2、创建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滨水地区特色的工业、商贸中心。
3、创建管理科学、分期实施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工贸园区。
五、经济区性质与规模(一)经济区性质依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对现状用地情况及城市发展的需求的分析,规划将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功能确定为:鄂州市主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鄂东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鄂州市物流、商贸中心;现代城市新区的景观标志区。
(二)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5.0万人;远期(2020年): 8.0万人。
2、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7.0km2;远期(2020年): 10.8km2。
(三)规划期限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从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出发,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四)规划区范围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六、土地利用规划(一)总体布局原则1、充分利用鄂黄长江大桥、五丈港码头以及锦燕大道等对外交通设施,合理组织综合交通体系,为各类项目的引进和布局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工业、仓储、港口码头、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等的用地布局。
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步伐。
3、明确山水园林城的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考虑环洋澜湖与沿江地带的生态系统景观用地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二)总体布局结构通过对城东港口经济区发展形态研究以及主要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形成轴向条带---组团式布局结构。
两条交通轴:60米红线宽的鄂州大道北段(大桥连接线)是本区南北向主轴,北边通过鄂黄长江大桥与黄冈市联系,南接沪蓉高速公路;50米红线宽的锦燕大道是本区东西向主轴,西边通过凤凰大桥(跨洋澜湖)与市中心区相联系,东至燕矶镇,并与黄石市相连。
一条景观轴:城东港口经济区长江岸线全长约2500米,是鄂州市沿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大道北侧江滩作为长江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鄂黄长江大桥桥头公园结合五丈港改线工程建设,是沿江景观的点睛之笔,将成为市民出行休闲的场所之一。
五大组团:物流商贸组团、港口仓储组团、工业园区、体育会展组团、居住生活组团。
(三)规划布局物流、商贸组团:地处大桥路、锦燕大道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位于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规划的物流中心以大体量建筑为主,商贸写字楼建筑以现代多高层为主,以体现鄂州现代化城市新风貌。
港口仓储组团:五丈港港区、武钢400万吨钢材堆场是该组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业园区:主要沿长江及鄂燕路东段沿线布置,考虑充分利用港口水运条件,用水量较大但又没有废气和粉尘污染的工业项目布局,现有科氏沥青、武钢500万吨球团矿、鄂州金刚石市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均布置在工业园区内。
体育、会展组团:该组团内规划布局有市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两部分,其中体育中心规划布置在大桥路与滨湖东路之间,濒临洋澜湖,是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为一体的运动健身中心。
会展中心位于大桥路东侧,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文化娱乐项目。
居住生活组团:城东港口经济区居住生活组团共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板块。
以大桥路、锦燕大道“十”字交叉为界,东北、西北板块主要建设面向工薪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东南板块主要建设满足新区开发拆迁安置统一还建的村民小区;西南板块结合环湖绿化建设中、高档居住区。
七、景观和园林绿地规划(一)规划目标1、重点建设贯穿整个城市的长江“景观轴线”,开辟沿江休闲游乐观光区。
2、加强大桥景观节点和体育公园的规划,建立开放性空间绿地系统,体现生态、环保、花园式的港口开发区景观特点。
3、依托经济区规划布局结构与自然山水的映衬关系,形成人工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城市景观体系。
(二)景观规划布局1、城市景观轴与景观建设⑴、长江沿线景观轴:建设长江沿线的休闲游乐观光区,充分结合自然滨江的水环境特点,重点发展游乐观光区功能,以形成沿江多功能绿地风光带。
(2)、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风光景观轴:大力加强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两侧沿线的绿地保护和建设,形成特有的城市风景长廊。
⑶大桥连接线景观轴:注重道路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沿路多功能绿带。
2、景观节点规划:⑴、大桥公园景观节点:以鄂黄大桥桥头为中心,在其四周规划城市公园,重点做好桥头堡的景观设计,着力塑造北大门的形象。
⑵、体育公园景观节点:以城市体育中心为依托,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标志。
⑶、港口景观节点:结合港口的建设和布局,以大港口的气势塑造港口经济区的形象。
⑷、金刚石工业园景观节点:展示金刚石产业的蓬勃发展,用大面积的游园作为工业园区开放、外延的风貌。
(三)园林绿地规划1、现状情况分析:根据对区内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现状公共绿地建设十分缺乏,属自然绿化较多。
道路绿地尚处于空白阶段,极待完善和加强。
江湖体系、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带尚未形成连续的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