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讽齐王纳谏中分析邹忌的性格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6.81 KB
- 文档页数:4
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这还是你所了解的邹忌吗?两面性这一观点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已经被一位老人提出了。
就是老子,任何事情,任何物体都具有两面性。
这是他的观点。
当然人是跳不出这个范围的,今天所讲的主人公邹忌就将两面性展现的非常彻底了。
说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因为我们从初中就被一篇人人的熟悉的课文遮住了人性灰暗的一面。
一方面邹忌将齐国变得强大,并且为齐国广大人民谋取了福利,人民也很富足,最终帮助齐威王霸占战国国力之首,成为一代至今仍被人们崇尚的贤相。
另外一方面邹忌做人在性格方面实在为人不耻和诟病,他的狭隘和嫉妒深深融入其性格之中。
邹忌和田忌之间矛盾非常深,邹忌眼里放不下田忌,想尽一切的方法去掉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绊脚石。
不得不说,齐国能使同时期的各个国家主动来齐朝贡,虽说有齐威王痛下改革的缘故,但是更少不了邹忌向齐威王的进言。
如果说齐威王的改革决心是被笼中雄鹰,那么邹忌则为这只即将翱翔的鹰击碎了笼网。
齐国的繁荣昌盛邹忌当立首功。
众所周知,邹忌长得潇洒,身材魁梧,又是身为齐威王的得力助手,也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邹忌来到今天那会是人人羡慕的高富帅。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家不靠脸,用自己的实力换来等同的财富和爵位。
邹忌曾辅佐齐国三位国君。
一开始辅佐的是齐桓公,当然此齐桓公非公子小白。
那个时候便是重臣,在送走齐桓公以后,继而又帮助齐威王。
最后事齐宣王。
在邹忌担任齐威王的宰相的时候,主子很作为,励志改革。
邹忌意识到以后,觉得这是强国的大好机会,又不好意思直接提出。
思来想去,齐威王有个爱好,他喜欢说隐语。
于是邹忌就巧妙地利用上了这一点。
他以日常生活和朋友之间的人情世故为背景,影射到广纳贤言以强国的目标上。
说一天早上邹忌梳妆打扮问妻子他比徐公怎么样,妻子当让顺着邹忌讲了,徐公不行,他比不上你。
邹忌没得到满意的回答,就问他的小妾,小妾在古代地位很低下,非常怕邹忌,也说徐公比您差远了。
又一次朋友来访请他办点事儿,邹忌就问徐公好看还是我好看。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人点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它以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故事为主线,深入探讨了纳谏的重要性、如何纳谏以及纳谏的具体实践。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邹忌的纳谏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齐王的错误,这种勇气和忠诚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进谏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为齐王所接受。
这种以事实为依据的进谏方式,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习的。
其次,齐王的纳谏表现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他能够虚心听取邹忌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这种虚心纳谏、勇于改正的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同时,齐王的纳谏行为也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胸怀和智慧,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得失,更关注整个国家的利益和未来发展。
这种以大局为重的领导观念,也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学习的。
最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还教给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邹忌在进谏之前,先从自身出发,分析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他也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也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具备的。
通过邹忌的进谏,我们也可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古代散文,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如何纳谏以及纳谏的具体实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甲文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
(2分)⑴门庭若市:⑵面刺:⑶期年:⑷不相说:⑸走: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5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⑵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分)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邹忌的讽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邹忌的讽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轶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
讽谏的主人公是邹忌,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贵族大夫。
邹忌为人刚直,有着犀利的口才和深刻的见解,因此在当时备受尊重和崇敬。
而他的讽谏也成为后人传颂流传的佳话。
据传记载,当时齐国国君发动战争,邹忌被派去劝说国君放弃进攻。
他在齐国国君君主面前指责君主的行为不当,带有刺痛性的讽刺,引起君主极为不满并抓住机会冒犯邹忌。
据说有“邹被棘轻,忌病黄父”之语。
这段历史事件也成为后世学习经典的哲学素材。
邹忌的讽谏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欣赏,是因为他在重要场合大胆直言,敢于指出当局者的错误和缺点。
他用犀利的言辞和深刻的见解,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弊端和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反思。
这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邹忌的讽谏告诉我们要勇于直面现实,敢于说出心中的不满和不合理。
在当今世界中,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沉默和逃避,往往容易被现实所裹挟和迷惑。
而如果我们像邹忌一样,敢于直面问题,大胆说出心声,不畏惧压力和困难,或许就能够改变一些不公正的现状。
邹忌的讽谏也告诉我们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态度,不因为外部因素而失去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利益和权力的考量,就会违背底线和原则而失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邹忌的讽谏提醒我们,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原则,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邹忌的讽谏也告诉我们要相信言论的力量,敢于发声和维护正义。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爆炸,言论纷杂,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对言论失去信任和警惕。
正如邹忌的讽谏一样,有时候一句真诚的言论,一种犀利的指责,就能够唤起社会的共鸣和改变。
邹忌的讽谏也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古代,邹忌用言语武器,揭露弊端,促进社会改革。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形象分析
邹忌
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作为齐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不厌其烦地调查、比较,最后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旦考虑成熟,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他的进谏,也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齐威王
齐威王是处于上升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代表,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而是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分别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
更为难能可
贵的是,他还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1.先容人物: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邹忌和齐王。
-邹忌:一个聪明睿智的智者,他虽然外貌平凡,但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勇于直言谏言,对于国家政治具有独到见解。
-齐王:一个好战与自负的君主。
他执政时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只信任自己的判断,因而常常因此失策。
2.邹忌因言获罪:故事的背景是齐王打算发动对邻国的进攻,但他并没有认真听取臣子的建议。
邹忌意识到这一点后,以他的智慧和勇气,进一步向齐王发表了一篇训诫的演说。
-邹忌的建议:邹忌认为,齐王应该削弱邻国的军力,使其陷入内乱和混乱中。
-齐王的反应:齐王对邹忌的建议感到愤怒,并要求他立即离开。
-邹忌的离去:在离开之前,邹忌与齐王分享了有关采纳忠言和理智统治的故事,希望齐王可以从中受益。
3.邹忌成为赵国上卿:邹忌离开齐国后,前往了赵国,并成为了赵国的上卿。
他在赵国继续为国家的治理和政策制定提出良好的建议,表现出了他的威望和智慧。
4.齐王遭遇失败:齐国决定忽视邹忌的忠言,开始了对邻国的进攻。
然而,由于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齐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5.邹忌的再次登门:在齐国遭受失败后,邹忌再次来到齐王面前,并回忆起他上次讽刺和警告齐王的话。
他向齐王解释了失败的原因,并且表达了对失败的遗憾。
6.齐王的醒悟:听到邹忌的解释后,齐王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固执己见和没有听取他人建议的错误。
他认识到邹忌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并后悔自己没有及时采纳他的建议。
7.谦虚能够带来成功:故事中的精髓是通过邹忌和齐王的对比,强调了一个人的谦虚、智慧和勇气是如何帮助他在社会和事业中获得成功的。
齐王的固执己见给他带来了失败,而邹忌的谦虚和建议使他在赵国获得了声望。
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重要的道理和智慧。
例如,我们要谦虚听从他人的建议,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倾听,相信智者的忠告;要有勇气讲真话,勇于向君主提出忠言;以及要具备谦虚和智慧,才能在人生中获得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通过讲述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智慧与谋略。
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思想主题和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赏析。
一、人物形象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刻画了邹忌和齐王两个人物形象。
邹忌是一个有智慧、有胆识、善于思考的谋士,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巧妙地讽喻齐王,使得齐王能够虚心纳谏,改正自己的错误。
齐王则是一个明理开明的君主,他能够听取邹忌的建议,从善如流,展现了一个贤明君主的形象。
二、故事情节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紧凑、逻辑严密。
作者通过设置悬念、矛盾冲突等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邹忌如何巧妙地讽喻齐王,齐王又如何采纳他的建议,这些情节都展现了一个谋士与君主之间的智慧与较量,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三、语言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优美、准确、生动。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作者还注重语言的音韵和节奏感,使得整篇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味。
四、思想主题这篇课文的思想主题深刻、富有启示意义。
作者通过邹忌讽喻齐王的故事,表达了“纳谏除弊”的思想主题。
这个主题不仅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普世价值。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历史价值作为一篇古代经典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历史价值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古代政治生活中的智慧与谋略。
同时,这篇课文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思想主题和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政治生活和文化背景,更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与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小编收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题解】这篇写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
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
本文语言简洁,句法多变,如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三问三答,表达的内容完全一样,但由于句法上稍作变化,文章就显得活泼而不板滞了。
“讽”,指用委婉的语言来进行劝告。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丽(2)。
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5),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7),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8),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1)邹忌:《史记》作驺忌,齐人。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修:长。
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美男子邹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最后因何而死
导语:邹忌在历史上被尊称为驺子,是齐国人,以鼓琴游说齐王,被留在齐威王身边做谋士,后因中肯的进谏被封为国相,那历史上的邹忌为何与齐国名将
邹忌在历史上被尊称为驺子,是齐国人,以鼓琴游说齐王,被留在齐威王身边做谋士,后因中肯的进谏被封为国相,那历史上的邹忌为何与齐国名将田忌有矛盾呢?邹忌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还有最后他又是怎么死的?
邹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邹忌的为人一直是让人不能轻易判断的,因为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看到的是忠心耿耿,为国家尽心尽力的人,所以成为齐国相国。
但是在短文《成侯邹忌为齐相》中,邹忌就成了一个心胸狭隘,陷害忠良的人了,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邹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邹忌画像(网络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邹忌还没有成为相国,他这时候的思想是比较高尚的,这里的齐王是齐威王,而在《成侯邹忌为齐相》中出现的齐王也是齐威王,那么邹忌的思想转变是怎么来的呢?有人曾说人是会变的,邹忌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邹忌还没有成为国相时,他是一个聪明又正义的人,但是后来他与公孙闬一起用计谋陷害田忌,让无法辩白的田忌被迫远走他乡。
此时邹忌就是一个因嫉才而迫害忠良的人了。
所以常说通过一件事看一个人的品质是片面的,只有从多处了解这个人我们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人物,由于邹忌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不多,我们也只能从文章中了解邹忌的为人。
邹忌是怎么死的
生活常识分享。
邹忌的性格特点及事迹概括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邹忌可是个相当有趣又充满智慧的人物呢。
先来说说邹忌的性格特点吧。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你想啊,他可是个帅哥,而且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
他早晨起来照镜子,就会美滋滋地欣赏自己的容貌,还会问自己的老婆:“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帅呀?”他老婆毫不犹豫地说他帅,这时候邹忌心里虽然有点小得意,但并没有被这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后来他又问小妾和客人,得到的都是他比徐公帅的答案。
要是一般人啊,肯定就真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了。
可邹忌不,他脑袋很清醒,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明白了,老婆夸他是偏爱他,小妾夸他是害怕他,客人夸他是有求于他。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要是有人天天夸我们,我们能像邹忌这样冷静分析背后的原因吗?邹忌这种自知之明,真的是太难得了。
再说说他的智慧。
邹忌从这件生活小事里,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国家大事。
他想啊,自己这么点小美貌都会被人因为各种目的而夸大,那齐王呢?齐王可是掌管着整个国家,肯定有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心思,给他的政策、他的统治说好话,而不去指出他的错误。
于是,邹忌就进宫去见齐王,把自己的这个故事讲给齐王听。
他对齐王说:“大王啊,我这事儿虽小,但和您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啊。
大家都夸您,您可不能光听好话,得听听那些批评的声音,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呢。
”齐王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就下令让大家都来给自己提意见,并且还有奖励。
这就是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的事迹就像是一颗智慧的种子,在齐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因为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广纳谏言,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邹忌呢,他不仅仅是个长得好看的人,更是用他的自知之明和智慧,为齐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就像是齐国朝堂上的一颗启明星,引导着齐王走向更好的统治之路。
而且从他的故事里,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呢。
以后当我们听到别人夸我们的时候,也要像邹忌一样,好好想想背后的原因,可不能被几句好话就捧得找不着北啦。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中国的一篇寓言故事,作者不详。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有智慧的普通人邹忌向齐王纳谏,以启发人们要谦虚接纳他人意见,不可轻视智者。
故事的背景是在战国时期,齐国国王因为其暴戾好杀,人们称其为“齐桓公”。
邹忌是国内有声望的智者,他深知齐王的缺点并对齐桓公的荒唐行径深感忧虑,于是前去劝谏。
邹忌提出了一个寓言式的比喻,他说:“请齐王下令,将奋进而跃上高台的癞蛤蟆杀死。
”癞蛤蟆原本是不具备跃高的能力,因此齐王下令如是行事后,当然没有蛤蟆能够跃上高台。
邹忌接着解释:“这是因为癞蛤蟆本身没有这种能力,并不是因为国王下令杀死它们。
”
通过这个寓言,邹忌向齐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有智慧的人才的建议和贡献。
如果国王不重视并纳谏,就等于抹杀了那些有智慧的人的贡献,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谦虚纳谏的重要性。
邹忌在故事中表现出敢于纳谏的品质,但齐王却因为傲慢自大,不予重视。
这也是很多君主往往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并从智者的建议中寻求进步。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智者的存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个智者,也需要谦虚地接受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利于自己和国家的进步。
因此,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不要傲慢自大,要勇敢接受不同意见,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周记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一、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态容貌既漂亮又精神。
(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
照着镜子问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以为不如他。
(邹忌)照着镜子瞧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
晚上,他躺下后琢磨这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说我美的原因,是怕我;客人说我美的原因,是他(有事)求我。
因此,(他)上朝去见齐威王,说道:“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竟然)都说我比徐公美。
齐威王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形象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邹忌作为战国时期的名士,因为他的讽齐纳谏而成为了古代中国史书上的一位知名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谈技巧和方法与人物形象品读《战国策》,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英雄们为了国家的兴亡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和平积极进谏。
我认为进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让别人虚心接受就更不容易了,这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呹丽。
想和徐公比美,于是他分别问了妻、妾、客,我与城北徐公谁漂亮?三问三答,却是同一个答案,邹忌美。
这样的回答既符合三者的身份又切合答者的实际。
邹忌对此事很用心,听了三者的回答,感到有些怀疑。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由此可知,邹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透彻的分析,到位的总结。
从而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而受蒙蔽的家事,联想到国事。
很难想像仅仅与徐公比美,这一点能够体现出邹忌的爱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邹忌巧妙的进谏,用类比,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得出“王之敝甚矣”的结论,含蓄委婉,深入浅出,切中要害,使得齐威王悟出自己“受蒙蔽”从而广开言路,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进谏者相应的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日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这功劳归功于邹忌的善于进谏和齐王的善于纳谏。
和邹忌的善于进谏。
但邹忌进谏的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
在当今的社会形式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
的确,人的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就像树上长着许多又大又香的苹果,站在地上的人只要跳得高,只要跳的比别人早,就能摘下苹果,有的人也跳的一样高却慢了,苹果已经被别人摘光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讽齐王纳谏中分析邹忌的性格特点
导语:《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邹忌告诉君王要虚心纳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能成为受人敬仰,贤能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邹忌告诉君王要虚心纳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能成为受人敬仰,贤能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章塑造了齐国谋士邹忌胆识过人、乐于思考,并勇敢进谏的形象,表现了齐王知错能改的贤明品格,更是告诫天下君王都应该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然后加以改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推行王道,才能统一国家。
邹忌身材高大,外表英俊。
有一天他穿好衣服,在照镜子,然后问自己的妻子:“你说我和住城北的徐工两个人,谁美丽些?”“当然是您美啊,徐公比不上您的!”邹忌不相信,先后又问了小妾、外面来访的客人,都得到相同的回复。
一天徐公亲自来访,邹忌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左右端详、比较。
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从镜子里一对照,更加自愧不如了,他总结出,妻子、小妾、亲信会有私心,说的话还是要再三斟酌才可以听信。
邹忌从这件事上总结出帝王所处的位置与自己相近,容易被周围的人蒙蔽了双眼,马上上朝拜见,齐威王一听这个例子有几分道理,想到身边的宠妃是偏爱我才说我好,手下的大臣是怕我才不敢提出意见。
齐威王就下令让全城的百姓只要能当面批评我的可以有上等奖,能够通过上书向我进言的可以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中议论我,并传到我的耳中的,都可以得到下等奖赏,规矩刚定下,百姓都积极进言;几个月后,偶尔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应为齐王做的很好,百姓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齐王也借此树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