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动力学培训 (API 684学习)
- 格式:pdf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64
课程名称转子动力学专业机械工程姓名谭玉良学号1320190064教师王彪日期2014.6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1.转子动力学简介1.1背景及意义目前转子动力学在实际机组中的应用正处于需要全面深入研究的阶段,其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工程意义。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单一故障问题上。
而在大型旋转机械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系统中产生多故障也是不可忽视的情况之一。
并且与单一故障相比,多故障具有更加复杂的产生原因及动力学特性。
解决旋转机械的振动问题,寻找机械故障的诊断方法,不外乎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而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基于模型的方法就是基于这一思路,它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试验方法,利用布置的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最后通过比较计算数据和实测数据,并采用高效算法识别故障的有无、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
旋转机械是工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机械设备,如汽轮机、压缩机、风机、扎机、机床等诸多机械都属于这一类,转子一轴承系统作为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在电力、能源、交通、国防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转子连同它的轴承和支座等统称为转子系统。
机器运转时,转子系统常常发生振动。
振动的害处是产生噪声,减低机器的工作效率,严重的振动会使元件断裂,造成事故。
如何减少转子系统的振动是设计制造旋转机器的重要课题。
转子动力学是分析和研究旋转机械的运转情况,对旋转机械及其部件和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包括动态响应、振动、强度、疲劳、稳定性、可靠性、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
因此对于转子系统进行振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2有限单元分析方法有限单元法是在当今技术科学发展和工程分析中获得最广泛应用的数值方法。
由于他的通用性和有效性,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有限单元法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航空工程中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
它是在矩阵位移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
转子动力学基础转子动力学基础一、转子系统基本理论转子动力学是研究转子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主要关注旋转机械中转子的平衡、稳定性、振动以及支承等问题。
转子动力学在航空、能源、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二、转子平衡转子平衡是确保转子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步骤。
不平衡会导致转子在旋转时产生振动,进而影响整个机械的性能。
转子平衡通常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
静平衡是检查转子质量是否分布均匀,而动平衡则是检查转子质量与转动惯量是否匹配。
三、转子稳定性分析转子的稳定性是评估转子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不稳定转子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大幅振动,影响机械的正常运行。
转子稳定性分析通常涉及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以确定转子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状态。
四、临界转速计算临界转速是指转子系统发生共振的转速。
当转子的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系统会出现剧烈的振动。
因此,临界转速的计算对于避免共振和保证转子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如试验法和解析法等。
五、转子振动分析转子振动是评估转子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分析,可以了解转子的状态,如不平衡、不对中、松动等。
振动分析的方法包括频谱分析、波形分析等,可以为故障诊断和维护提供依据。
六、支承与润滑系统设计支承和润滑系统是保证转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支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承受转子的重量和产生的离心力,而润滑系统的功能是减少摩擦和磨损,保证转子正常运行。
因此,合理设计支承和润滑系统对于提高转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七、故障诊断与维护故障诊断与维护是保证转子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
通过监测和分析转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振动监测、声发射监测等。
此外,对转子系统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八、转子动力学实验技术实验技术是验证和改进转子动力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观测和分析转子系统的各种现象,如不平衡响应、振动模式等。
转子:转子指由轴承支撑的旋转体。
光盘等自身没有旋转轴的物体,当它采用刚性连接或附加轴时,可视为一个转子。
转子动力学:工程界和科学界关心转子振动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1869年英国的W.J.M.兰金关于离心力的论文和1889年法国的C.G.P.de拉瓦尔关于挠性轴的试验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先导。
转子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5个:①临界转速由于制造中的误差,转子各微段的质心一般对回转轴线有微小偏离。
转子旋转时,由上述偏离造成的离心力会使转子产生横向振动。
这种振动在某些转速上显得异常强烈,这些转速称为临界转速。
为确保机器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不致发生共振,临界转速应适当偏离工作转速例如10%以上。
临界转速同转子的弹性和质量分布等因素有关。
对于具有有限个集中质量的离散转动系统,临界转速的数目等于集中质量的个数;对于质量连续分布的弹性转动系统,临界转速有无穷多个。
计算大型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最常用的数值方法为传递矩阵法。
其要点是:先把转子分成若干段,每段左右端4个截面参数(挠度、挠角、弯矩、剪力)之间的关系可用该段的传递矩阵描述。
如此递推,可得系统左右两端面的截面参数间的总传递矩阵。
再由边界条件和固有振动时有非零解的条件,籍试凑法求得各阶临界转速,并随后求得相应的振型。
②通过临界转速的状态一般转子都是变速通过临界转速的,故通过临界转速的状态为不平稳状态。
它主要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固定在临界转速上旋转时的平稳状态:一是振幅的极大值比平稳状态的小,且转速变得愈快,振幅的极大值愈小;二是振幅的极大值不像平稳状态那样发生在临界转速上。
在不平稳状态下,转子上作用着变频干扰力,给分析带来困难。
求解这类问题须用数值计算或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渐近方法或用级数展开法。
③动力响应在转子的设计和运行中,常需知道在工作转速范围内,不平衡和其他激发因素引起的振动有多大,并把它作为转子工作状态优劣的一种度量。
计算这个问题多采用从临界转速算法引伸出来的算法。
转子动力学知识2转子动力学主要研究那些问题答:转子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不旋转机械转子及其部件和结构有关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态响应、振动、强度、疲劳、稳定性、可靠性、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控制的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振型不平衡响应;支承转子的各类轴承的动力学特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转子平衡技术;转子系统的故障机理、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和诊断技术;密封动力学;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转子系统的电磁激励与机电耦联振动;转子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与分析技术;转子系统振动与稳定性控制技术;转子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设计技术与方法;3转子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转折是什么答:第一篇有记载的有关转子动力学的文章是1869年Rankine发表的题为“论旋转轴的离心力”一文,这篇文章得出的“转轴只能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稳定运转”的结论使转子的转速一直限制在一阶临界以下;最简单的转子模型是由一根两端刚支的无质量的轴和在其中部的圆盘组成的,这一今天仍在使用的被称作Jeffcott转子的模型最早是由Foppl在1895年提出的,之所以被称作“Jeffcott”转子是由于Jeffcott教授在1919年首先解释了这一模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他指出在超临界运行时,转子会产生自动定心现象,因而可以稳定工作;这一结论使得旋转机械的功率和使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许多工作转速超过临界的涡轮机、压缩机和泵等对工业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事故使人们发现转子在超临界运行达到某一转速时会出现强烈的自激振动并造成失稳;这种不稳定现象首先被Newkirk发现是油膜轴承造成的,仍而确定了稳定性在转子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有关油膜轴承稳定性的两篇重要的总结是由Newkirk和Lund写出的,他们两人也是转子动力学研究的里程碑人物;4石化企业主要有哪些旋转机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涡轮式机械;工作原理:在汽轮机中,蒸汽在喷嘴中发生膨胀,压力降低,速度增加,热能转变为动能;作用与功能: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供热需要;燃气轮机:是一种以空气及燃气为介质,靠连续燃烧做功的旋转式热力发动机;主要结构由三部分: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动力涡轮;作用与功能: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作介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工作原理:压气机即压缩机连续地仍大气中吸入空气幵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迚入燃烧室,不喷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成为高温燃气,随即流入燃气透平中膨胀做功,推动透平叶轮带着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加热后的高温燃气的做功能力显著提高,因而燃气透平在带动压气机的同时,尚有余功作为燃气轮机的输出机械功;压缩机:将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与输送气体的机械;作用与功能: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能量,用来给气体增压与输送气体;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气体的体积,使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密度增加以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离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提高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使气体分子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仍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往复式压缩机也称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直接压缩气体,当气体达到一定压力后排出;离心机: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作用与功能:离心机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或将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它也可以用于排除湿固体中的液体;工作原理:有离心过滤和离心沉淀两种;离心过滤是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下产生的离心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仍而实现液-固分离;离心沉降是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密度不同的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的原理,实现液-固或液-液分离;发电机: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作用与功能: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由轴承及端盖将发电机的定子,转子连接组装起来,使转子能在定子中旋转,做切割磁力线运动,仍而产生感应电势,通过接线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便产生了电流;5什么是横向振动答:为了避开静变形,可以考虑转轴的两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而圆盘位于水平面如下图;圆盘以角速度Ω作等速转动;当正常运转时,转轴是直的;如果在它的一侧加一横向冲击,则因转轴有弹性而发生弯曲振动,或圆盘作横向振动;6什么是涡动进动,其频率是多少答:转轴在不平衡力矩作用下,发生挠曲变形,将产生两种运动,一是转轴绕其轴线的定轴转动,一种是形的轴线绕其静平衡位置的空间回转;两种运动的合成即是涡动;圆盘或转轴中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作频率同为ωn 的简谐运动,一般情况下,两个方向上的振幅不相等,所以圆盘轴心轨迹为一椭圆,轴心的这种运动是一种涡动或进动;自然频率ωn 称为进动角频率;圆盘或转轴中心的进动或涡动属于自然振动,它的频率就是圆盘没有振动时,转轴弯曲振动的自然频率;7什么是自动对心答:当轴心的响应频率进大于圆盘偏心质量产生的激振力频率时,圆盘的重心近似地落在固定中心,振动很小,转动反而比较平稳;这种情况称为自动对心;8什么是临界转速答:转子在某些特定的转速下转动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形并引起共振,引起共振时的转速;数值上等于转子固有频率的转速;9什么是刚性轴和柔性轴答:如果机器的工作转速小于临界转速,则转轴称为刚性轴;如果工作转速高于临界转速,则转轴称为柔性轴;10什么是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答:振幅A 与位相差θ随转动角速度对固有频率Ω/ωn 的比值改变的曲线,即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11什么是陀螺效应产生陀螺力矩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陀螺效应就是旋转的物体有保持其旋转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惯性;当圆盘不装在两支承的中点而偏于一边时,高速旋转的圆盘的自转轴也就是圆盘的动量矩被迫不断的改变方向,就会产生陀螺力矩,出现陀螺效应;只要高速旋转部件的自转轴在空间改变方向即进动,就会产生陀螺力矩,出现陀螺效应;12怎样计算考虑陀螺力矩时转子的临界角速度陀螺力矩对进动角速度数目和幅值的影响是什么答:1计算转子的临界转速时,需要列出圆盘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这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就可以得到转子振动的自然频率ωn,即进动角速度;因动量矩H=Jωn,故ωn 随转动角速度Ω改变;另一方面,临界角速度是与进动角速度相等的转动角速度;因此可以按照Ω=ωn的条件来计算转子的临界角速度;2由于陀螺力矩,转子有四个进动角速度;陀螺力矩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是:正进动时,它提高了临界转速;反进动时,它降低了临界转速;13支撑刚度怎样影响转子的临界角速度答:减小支承刚度可以使转子的临界角速度显著降低,反而,增大支承刚度可以使转子的临界转速升高;14什么是收敛油楔、发散油楔答:顺着轴颈转向油膜厚度逐渐减小的油楔叫收敛油楔;厚度增加的叫做发散油楔;15利用轴承的平衡半圆说明轴承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转速和载荷对轴承稳定性的影响;答:平衡半圆:对于一个确定的轴承,当润滑油粘度及进油压已给定时,轴颈中心的静平衡位置e、ψ决定于轴颈转速Ω和静载荷ω ;当载荷ω的大小或者轴颈转速Ω变化时,位置也相应地变化,其轨迹近似地为一半圆弧,称为平衡半圆;当轴颈转速不变,承载ω=0时,轴颈中心与轴瓦轴心重合,即轴颈无偏心;随着载荷ω的增加,轴颈中心沿平衡半圆弧下降到轴瓦底部,旋转的轴颈把有粘度的润滑油仍发散区带入收敛区,沿轴颈旋转方向轴承间隙由大变小,形成一种油楔,使润滑油内产生压力;油膜内各点的压力沿轧制方向的合力就是油膜轴承的承载力;高速轻载轴承,其轴颈中心工作位置较高,而低速重载轴承,其工作位置较低,轴承较稳定;16什么是轴承的八个系数对轴承的性能有何影响答:轴承的八个系数:他们分别是刚度系数kxx、kxy、kyx、kyy;阻尼系数:cxx、cxy、cyx、cyy;系数kxx、kyy 相对应的弹性力是保守力,在轴心一周的涡动中做功为零,而cxx、cyy 对应的阻尼力恒做负功,亦即消耗能量;与kxy、kyx 对应的是非保守弹性力,它们与cxy、cyx 对应的阻尼力一样,在一周中作的功可为正即向转子系统输入能量,也可为负即消耗系统的能量,这取决于涡动轨迹形状、动力系数的大小和正负;如果一周涡动中,输入系统的能量小于各种阻尼所消耗的能量,那么涡动就越来越小趋于消失,这时系统是稳定的,反而,系统就是不稳定的;交叉动力系数的大小和正负对转子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17什么是轴承的雷诺方程其基本假设是什么答:雷诺方程是进行轴承油膜分析的基本方程:R——轴颈半徂mp——油膜压力N/m2η——润滑油粘度N·s/ m2z——轴瓦的轴向坐标,原点取在中面上mt——时间s①油膜厚度较其长度来说是十分小的,故油膜压力沿油膜厚度方向可认为不变;②油的流动是层流;③润滑油是各向同性的,粘度在油膜厚度方向是常数;④润滑油与轴颈、轴瓦表面而间无滑动;⑤润滑油符合牛顿粘性定律,即剪应力与剪切率成正比;⑥油的惯性不计;18什么是紊流轴承理论答:当流体流动的Reynolds数足够高时,流动性质就仍层流转变为紊流;在大型高速机械及采用高密度低粘度润滑流体的某些特殊要求的机器中,就常遇到工作在紊流工况的轴承;紊流工况下的轴承功率消耗大,温升高,偏心率和油流量小,因而其动力特性包括稳定性也有很大不同;紊流润滑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1轴承在什么条件下工作,层流会不稳定而变为紊流,仍而它必须按紊流工况来设计;2在紊流工况下如何建立基本方程,计算紊流油膜中的速度及压力分布;19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答:滚动轴承:滚珠轴承,一般可以认为:滚珠轴承的阻尼可以忽略,而刚度系数kxx=kyy,kxy=kyx=0;刚度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滚珠和内外滚道接触区的预载荷,这取决于轴承安装方法、零件公差和轴承工作温度,实验测得的典型刚度系数为2×10的7次方至1×10的8次方N/m;滚柱轴承的刚度系数一般要10倍于上述数据;滑动轴承:刚度系数最大约为kxx=kyy=~20什么是长轴承理论和短轴承理论答:长轴承:这类轴承的长度比其直徂大得很多即L D,这样油膜压力沿周向的变化率比沿轴向的变化率大得多即p/θ>>p/z;短轴承:这种情况下认为轴承长度L较而其直徂D小得多,致使油膜压力沿周向的变化率 p/θ较而其沿轴向的变化率p/z可以忽略不计;21什么是浮环密封、静压轴承、阻尼轴承答:浮环密封:通常的密封环为一圆环,它籍高压油压紧在一个台阶上以防止液体或者气体的泄漏,环不转轴而间充满着压力油;一般环不轴是同心的,也即密封环是一个无徂向载荷、无偏心的全圆轴承;当转速Ω超过转子最低临界转速两倍以后,密封环就成为一个负阻尼器,趋于使转子失稳;静压轴承:滑动轴承的一种,是利用压力泵将压力润滑剂强行泵入轴承和轴而间的微小间隙的滑动轴承;静压轴承由外部的润滑油泵提供压力油来形成压力油膜,以承受载荷;在静压轴承中,高压油通过限流小孔进入几个油囊中,轴承的主要设计参数是限流小孔不轴承油膜对油的阻力比;当取比值为1时,油囊中的压力为供油压力Ps的一半,此时油膜刚度系数最大;阻尼轴承:阻尼轴承的内外环,可视作一个转速为零的无偏心全圆轴承,阻尼轴承是一个纯阻尼器;阻尼轴承的供油压力必须足够大,否则,油将仍油隙中挤出而阻尼轴承就失去作用;22什么是油膜力的分解及其对转子运动的影响答:油膜力的分解及其对转子运动的影响:将油膜对轴承的总压力F分解为轴颈中心O’点的徂向力Fe和周向力Fφ;分力Fe起支撑轴颈的作用,相当于转轴的弹性力;分力Fφ垂直于O’的向徂并顺着转动方向,使O’的速度增大,因而使向徂OO’增大;就是使轴颈失稳的力;23什么是油膜的半频涡动答:油膜引起涡动的准确频率稍小于转动角速度而半,这种涡动称为半频涡动;24什么是失稳角速度答:轴承油膜力引起转子运动失稳时的转子角速度称为失稳角速度;转子失稳的条件为σ=0,由这一条件可以求得失稳角速度;25什么是轴承的相似系数答:轴承相似性系数的表达式为为无量纲的常数,较大的K值用于大型转子及轴承,较小的K值用小型转子;26转速如何影响轴径中心、圆盘中心和涡动频率答:转速对涡动频率的影响:1对于较小的K载荷或质量较大、间隙较大、油的粘度较小、轴颈宽度较小,转子的涡动即自激振动的振幅在转动角速度Ω的较大范围内变化较小;这一范围大到实际上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涡动频率在所考虑的转速范围内变化很小,可以认为一常数;2对于较大的K载荷或质量较小、间隙较小、油的粘度较大、轴颈宽度较大,涡动振幅随角速度Ω有明显的变化;当Ω稍大于2ωn 时,振幅最大值;不而前一种情形相反,当Ω继续增加时,振幅很快减小,直至涡动消失;涡动角速度ω随Ω的增加而增加;3当K非常大时,振幅岁角速度Ω改变的曲线,当Ω≈ 2ωn 时,发生油膜振荡;共振率为ωn≈ Ω/2;但这并与是非线性恢复力系统受激振力所引起的强迫振动,当Ω≈ 2ωn时,也会出现次谐振,如果转子同时出现自激振动和次谐振,则因两种振动频率很靠近,合成的振动有拍的现象;27油膜自激振动的特点是什么答:1自激振动即涡动只有当转动角速度Ω高于第一阶临界角速度时才有可能发生;2自激振动的频率大致等于转子的自然频率ωn;3自激振动不是共振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转速的大范围内随时可能出现,而且实际上往往不能确定这范围的上限;4自激振动能否出现的界限主要取决于轴承设计;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这一界限即失稳转速的下限约为临界转速的二倍;5自激振动是非常激烈的;如果轴承设计不好,则它的的振幅往往比不平衡质量引起的共振振幅还要大;6自激振动是正向涡动,不转动方向相同;7当转速逐渐升高时,自激振动往往要推迟发生升速越快,自激振动越要推迟8当自激振动已经发生后,如果降低转速,则它可以保持到低于升速时开始发生的转速;即使在升速缓慢而自激振动没有推迟的时候也是这样;28什么是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答:如果一个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向质心C 简化成为一合力:则此转子具有静不平衡;一个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向质心C 简化的一般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综合具有静不平衡和偶不平衡,这样的转子不平衡成为动不平衡;29什么是刚性转子和柔性转子答:如果转子的工作转速进低于其一阶临界转速,此时不平衡离心力较小而转子比较刚硬,因而不平衡力引起的转子挠曲变形很小不转子偏心量相比,可以加以忽略;这种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而,不平衡力引起的挠曲变形不能忽略的转子称为挠性转子或称柔性转子;30柔性转子的影响系数平衡方法是什么答:柔性转子平衡的影响系数法实质上是刚性转子平衡所用的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直接推广;对于刚性转子,校正平面取两个,平衡转速为一个;对挠性转子如果也这样做,就仅能保证在所选的那个平衡转速下的平衡,不能保证在一个转速范围内都达到平衡;如选临界转速为平衡转速,则工作转速下振动过大,相反如在工作转速下平衡,则转子往往不能通过临界转速;因此为平衡挠性转子,必须增加平衡转速的数目,相应的也许增加校正平面的数目,所以这是一种多平面多转速的影响系数法;设选取N 个平衡转速,校正平面有K 个,转子上选取M 个测振点;影响系数法的目标是保证在某一转速下,转轴上各点振动为零;为了使所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也就是说要保证K=M×N,校正平面数目=测振点数目×平衡转速数目;31柔性转子的模态响应圆平衡方法是什么答:模态响应圆俗称振型圆,它是以转速为参变量在极坐标中绘制的某测振点振动响应的矢量端图;不同转速下的响应矢量连起来成为模态响应圆;在转子升速或降速时,连续测量可以得到模态响应圆;临界转速对应于响应圆的直徂;不平衡方向领先于临界转速时的响应90度;32.转子的临界转速当激振力的频率和转子系统的弯曲振动自振频率相接近的时候,转子发生共振;这时候转子的转速称为转子的临界转速;转子在该转速下运行时,转子会发生剧烈的振动,而偏离该转速值大于或小于一定范围后,旋转又趋于平稳;转子的临界转速实质上就是转子系统的偏心质量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激振力和系统发生共振时的转速;一个均布质量的转轴具有无穷多个自振频率,它在数值上和转子作横向振动的自振频率一样;按照频率数值的大小排列,称为转子的各阶自振频率 ;由于临界转速现象是激振力频率和转子自振频率相同时产生的共振现象;因此,转子的各阶自阶振频率就是转子的各阶临界转速,记作 ;转子具有无穷多阶临界转速;转子临界转速的大小,取决于转子的材料、几何形状和结构型式;因此,对一个具体的转子来说,临界转速的大小是一定的;转子系统的刚性愈大,转子的临界转速愈大;33.影响临界转速的因素一转子温度沿轴向变化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在汽轮机中,尤其是高参数汽轮机中,沿转子轴向的温度变化是很大的;温度的变化引起转子材料弹性模量E沿转子轴向的变化;由式2-20可以看到,转子的临界转速与转子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弹性模量E的下降必然引起转子临界转速的下降;温度升高,E减小;二转子结构型式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叶轮装在轴上使轴的刚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因而提高了转子的临界转速;不同的转子结构型式影响是不一样的;叶轮回转力矩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对于直径比较大不是装在两个支承的正中间,甚至装在轴的悬臂端上的圆盘,在作弓形回旋时,将会产生回转力矩,使转子的临界转速发生变化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四轴系的临界转速和联轴器对临界转速的影响把一个单跨,二支点的转子连成了一个多支点的转子系统,称为轴系;在轴系中,由于相邻转子通过联轴器连接起来,轴的端部就不再是自由端;转子端部互相作用,就相当于在每个单跨转子的端部多了一个约束条件,使转子的刚性增加,从而引起该转子临界转速的加大;轴系的各阶临界转速总比单个转子的临界转速数值大;轴系是用联轴器连接;联轴器的刚性愈大,转子之间连接刚性愈大,因而相对于单个转子,轴系的临界转速升高亦愈多;五支承弹性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实际上轴承座、轴瓦中起支承和润滑作用的油膜都不是绝对刚性的;33.转子临界转速的安全标准为了保证转子安全运行,就必须:•尽可能避开共振•对转子进行精确的平衡;如果透平的工作转速n小于转子的第一阶临界转速要求:nc1>1.2-1.25n;如果透平的工作转速n在转子的一阶和二阶临界转速之间要求:<n<;我国电力部门提出,对于固定式发电用汽轮发电机组,要求轴系的各阶临界转速一般应与工作转速避开;轴系各阶临界转速的分布应保证机组能够有安全的暖机转速,并进行超速试验;34.转子振动响应振动响应是旋转机械轴系重要的动态特性;它是指转子上存在质量不平衡造成的振动响应,包括响应的幅值和相位;这个特性用影响系数α来量度:α=振动响应/振动平衡不平衡响应特性决定了转子对已经存在的不平衡量或运转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不平衡的响应程度;从轴系安全角度出发,希望这个响应越小越好;α小意味着同样的不平衡量所造成的转子的振动小,小的不平衡响应,可以减小动平衡的次数,减少运行中意外事故对设备带来的不良后果;35.轴系稳定性和动压滑动轴承汽轮发电机组功率的增加,导致转子轴颈的增大和轴系临界转速的下降,进而影响转子轴系工作的稳定性;(1)稳定性的基本概念高速旋转机器的转轴支承在径向滑动轴承上,转子轴颈为油膜所包阁,当外载荷W恒定并与油膜压力F1相平衡,转子轴颈中心将处于平衡位置O j c,0图2—15;实际上转轴在运转时不可能不受到扰动或冲击载荷此时轴颈中心将偏离平衡位置Oj如果转轴受扰动后,轴颈中心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趋向平衡位置,则认为是稳定的;如果随时间的增加,转子振动的振幅越来越大、或轴颈围绕平衡位置作“涡动”,则认为是不稳定的;轴颈受扰动其中心偏离平衡位置后,新位置的润滑油膜对轴颈产生一作用力,其方向与扰动方向有一偏位角;该作用力为扰动而引起的不平衡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即一个为沿扰动方向的分力,它是抗拒扰动的,还有一个垂直于扰动方涡动,其方向与轴颈的自转方向一致或相反; 向的分力,推动轴颈绕原平衡位置Ob。
转子动力学知识2转子动力学主要研究那些问题?答:转子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不旋转机械转子及其部件和结构有关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态响应、振动、强度、疲劳、稳定性、可靠性、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控制的学科。
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振型不平衡响应;支承转子的各类轴承的动力学特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转子平衡技术;转子系统的故障机理、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和诊断技术;密封动力学;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转子系统的电磁激励与机电耦联振动;转子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与分析技术;转子系统振动与稳定性控制技术;转子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设计技术与方法。
3转子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转折是什么?答:第一篇有记载的有关转子动力学的文章是1869年Rankine发表的题为“论旋转轴的离心力”一文,这篇文章得出的“转轴只能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稳定运转”的结论使转子的转速一直限制在一阶临界以下。
最简单的转子模型是由一根两端刚支的无质量的轴和在其中部的圆盘组成的,这一今天仍在使用的被称作Jeffcott转子的模型最早是由Foppl 在1895年提出的,之所以被称作“Jeffcott”转子是由于Jeffcott教授在1919年首先解释了这一模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
他指出在超临界运行时,转子会产生自动定心现象,因而可以稳定工作。
这一结论使得旋转机械的功率和使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许多工作转速超过临界的涡轮机、压缩机和泵等对工业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事故使人们发现转子在超临界运行达到某一转速时会出现强烈的自激振动并造成失稳。
这种不稳定现象首先被Newkirk发现是油膜轴承造成的,仍而确定了稳定性在转子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有关油膜轴承稳定性的两篇重要的总结是由Newkirk和Lund写出的,他们两人也是转子动力学研究的里程碑人物。
4石化企业主要有哪些旋转机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涡轮式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