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的压出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0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橡胶生产工艺简介1 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2.1塑炼工艺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1 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1 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2.1塑炼工艺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橡胶的工艺流程(精品)2014-10-22橡胶技术网橡胶工艺流程开始1 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2.1塑炼工艺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UDC 678.4.06模压:678.01和压出橡胶制品HG/T,3090—1987(1997)外观质量的一般规定代替GB 7529—87General rules of visual quallty for mouldedand extruded rubher products本标准规定了模压和压出橡胶制品各种外观缺陷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注塑制品、o形橡胶圈、充气轮胎和内胎、硬质橡胶制品、海绵橡胶制品及薄膜制品。
1模压制品1.1术语1.1.1重缺陷:能够造成故障或严重降低产品实用性能的缺陷。
1.1.2轻缺陷:只对产品的实用性能有轻微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的缺陷。
1.1.3 I号位缺陷:指出现在模压制品表面起主要作用的、与尺寸公差和实用性能有关的工作面上的缺陷。
1.1.4 Ⅱ号位缺陷:指出现在模压制品表面不是起主要作用的、与尺寸公差和实用性能无关的非工作面上的缺陷。
1.2模压制品的分类模压橡胶制品的规格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类产品有若干种使用性能和质量要求相类似的基本用途或使用要求。
故按其实际用途和使用要求大致分为下列几类:1.2.1耐屈挠类制品主要用于在使用期间经受恒定的或周期性的弯曲、扭转或屈挠等场合。
1.2.2密封类制品主要用于流体密封的场合。
1.2.3封隔类制品主要用于阻止液体或气体穿透的场合。
1.2.4匹配类制品主要用于必须同配件一起装配并有公差要求的场合。
1.2.5保护类制品用于不存在机械应力或偶尔产生机械应力作外层材料的场合。
1.2.6填充类制品用于不存在机械应力或偶而产生机械应力作填充内部空间的场合。
1.2.7减振(缓冲)类制品主要用于减振、缓冲、隔音的场合。
1.2.8其他类制品用于除上述几类用途外的其他使用场合。
1.3模压制品缺陷类别及质量要求1.3.1模压制品的缺陷按使用性能分为重缺陷和轻缺陷两类。
1.3.2模压制品的缺陷类别及其质量要求按表1规定。
橡胶的加工方法
橡胶制品加工主要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或压出(即挤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其中每个过程针对制品有不同要求,分别配合以若干辅助操作。
具体加工方法如下:
1. 塑炼:为了能将各种所需的配合剂加入橡胶中,生胶首先需经过塑炼提高其塑性。
2. 混炼:通过混炼将炭黑及各种橡胶助剂与橡胶均匀混合成胶料。
3. 压出:胶料经过压出制成一定形状的坯料。
4. 成型: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胶料半成品与浸、涂胶的纺织材料按产品的不同要求,粘贴在一起,制成供硫化用的半成品,这也是橡胶加工中比较关键的工序。
成型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先成型为一定形状半成品,然后硫化为成品,也可以借助注压机,将胶料直接注入模具中进行硫化。
5. 硫化:经过硫化又将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制成高弹性的最终产品。
此外,在涂胶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的汽油蒸气,而在设备运转时,摩擦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放电,因此很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为了消除涂胶时的静电,各橡胶企业采用喷雾增湿法,效果很好,消除了静电起火。
同时,熬油、冲油、上光等工序也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操作中必须认真遵守安全规程,以防发生火灾事故,并应注意操作岗位的通风和测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橡胶加工方法的资讯,建议查阅专业橡胶书籍或咨询相关业内人士。
什么是橡胶的弹性记忆效应?橡胶的弹性记忆特征橡胶胶料被压出的尺寸和断面形状与口型的尺寸和形状不相同,这种膨胀与收缩的现象称为橡胶的”弹性记忆效应”,也称为巴拉斯效应。
这种现象就是橡胶粘弹性的表现。
该现象是橡胶分子链在压延、压出等加工过程中来不及松弛而形成的,即在流动过程中,不仅有可逆的塑性形变(真实流动),同时还有可逆的弹性形变(非真实流动)。
橡胶在压出流动过程中,之所以有弹性形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橡胶在压出流动过程中存在着“入口效应”,即胶料进人口型之前,由于料筒直径较大,胶料在其中的流动速率较小,进人口型后,直径变小,则流动速度大,在口型的人口处,胶料的流线是收敛的。
所以,在此处出现了沿流动方向的速度梯度。
于是,对胶料产生了拉伸力。
拉伸力对其分子链起着拉伸作用,使分子链的一部分变直。
此时,在体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产生了可恢复性的弹性形变.胶料如果在口型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即部分被拉直的分子链还可以得到松弛,就能够消除其弹性形变,不将形变带出口型之外,只带出真正的塑性形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胶料压出后就不会有脂胀与收缩现象。
然而,由于胶料被压出时的流速很快,虽然它在口型中流动方向的速度梯度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停留时间很短,部分被拉直的分子链还来不及在口型内松弛回缩,就被挤出到口型之外,即把弹性形变带出口型之外。
胶料被压出离开口型之后,流速突然降低,分子在口型内的束缚环境一下子消失。
于是,部分被拉直了的分子链很快地卷曲回缩,其结果是胶料在流动方向上收缩变小,而在直径方向上膨胀变大(即长度缩短、直径或厚度变大)。
橡胶似乎还记着进入口型之前的形状,在压出后要进行还原一样。
第二,胶料在口型中的剪切流动也伴随有弹性形变的现象。
胶料在口型中稳定流动时,由于切应力和法向力之差也会使分子链的构象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弹性形变,其形状在压出之后亦会恢复。
于是,便产生了膨胀收缩现象。
影晌橡胶弹性记忆的因素我们知道,弹性记忆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胶料流动时可恢复的弹性变形量的大小和松弛时间的长短。
橡胶制品的成型工艺介绍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
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修整检验(1)生胶的塑炼使弹性生胶转变为可埋状态的加工过程称为塑炼。
塑炼的目的是降低生胶的弹性、增加其可塑性,并且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压延或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过程的要求。
塑炼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前者通过塑炼机的机械破坏作用,降低生胶的弹性,获得一定的可塑性。
后者通过化学药品的化学作用,使生胶达到塑化的目的。
塑炼过程的实质是橡胶的大分子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从而使黏度下降,可塑性增大。
(2)胶料的混炼将各种配合剂混入生胶中制成质量均匀的混炼胶的过程称为混炼。
其基本任务是制造出符合性能要求的混炼胶,使压延或压出成型、涂胶及硫化等后续工序得以正常进行。
混炼过程就是炭黑等配合剂在生胶中均匀分散的过程,配合剂每一颗粒的表面必须完全被橡胶包围和湿润。
用来制备塑炼胶、混炼胶的设备有开放式炼胶机(简称开炼机)、密闭式炼胶机(简称密炼机)。
开炼机的工作原理是两个异向向内旋转的中空辊筒以不同速度相对回转,两辊筒大小相同。
生胶或胶料随着辊筒的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被卷入两辊间隙。
由于两辊筒的转速不同而产生速度梯度作用,生胶或胶料受到强烈的摩擦剪切,橡胶的分子链断裂,在周围氧气或塑解剂的作用下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稳定分子,塑炼后橡胶的可塑性得到提高,混炼后可获得质量均匀的混炼胶。
橡胶制品的成形方法有哪些?一、模压成型常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阅读:橡胶模压制品的废次品的特征及产生原因二、挤出成型压出成型又称挤出成型,压出成型常用设备是橡胶挤出机,工作原理与塑料挤出机相似。
物料经过挤出机料斗进入料筒,通过料筒和旋转螺杆之间的作用,胶料边受热塑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并借助于口型模而制成各种复杂截面形状的制品或半制品,如轮胎的胎面胶、内胎胎筒、纯胶管、胶管内外层胶及电线和电缆的外皮等。
橡胶的工艺流程(精品)2014-10-22橡胶技术网橡胶工艺流程开始1 综述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就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与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就是解决塑性与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就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2、1塑炼工艺生胶塑炼就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就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与成品质量就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与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就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与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就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与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与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就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橡胶挤出机压出工艺第十四章压出工艺压出(挤出)是使高弹态的橡胶在挤出机机筒及转动的螺杆的相互作用下,连续地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应用:制造轮胎胎面、内胎胎筒、纯胶管、胶管内外层胶和电线电缆等半成品;也可用于胶料的过滤、造粒、生胶的塑炼、金属丝覆胶及上下工序的联动。
挤出成型的特点:(1)操作简单、工艺控制较容易,可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2)应用范围广。
通过挤出机螺杆和机筒的结构变化,可突出塑化、混合、剪切等作用中的一种,与不同的辅机结合,可完成不同工艺过程的综合加工。
(3)可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通过改变机头口型成型出各种断面形状的半成品。
也可通过两机(或三机)复合压出不同成分胶料或多色的复合胎面胶。
(4)设备占地面积小、质量轻、机器结构简单、造价低、灵活机动性大。
挤出机的分类:根据加工物料的不同可分为:橡胶挤出机和塑料挤出机;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热喂料挤出机、冷喂料挤出机和排气冷喂料挤出机;根据螺杆数量可分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和多螺杆挤出机;根据工艺用途不同分为:压出挤出机、滤胶挤出机、塑炼挤出机、混炼挤出机、压片挤出机及脱硫挤出机等。
§14.1 橡胶挤出机挤出机的规格用螺杆的外径表示,并在前面冠以“SJ”或“XJ”,S表示塑料;X表示橡胶;J表示挤出机。
如SJ-90表示螺杆外径为90mm的塑料挤出机;而XJ-200表示螺杆外径为200mm的橡胶挤出机。
一.挤出机结构挤出机结构通常由机筒、螺杆、加料装置、机头(口型)、加热冷却装置、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挤出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螺杆直径、长径比、压缩比、转速范围、螺杆结构、生产能力、功率等。
1.机筒机筒在工作中与螺杆相配合,使胶料受到机筒内壁和转动螺杆的相互作用,以保证胶料在压力下移动和混合,通常它还起热交换的作用。
为了使胶料沿螺槽推进,必须使胶料与螺杆和胶料与机筒间的摩擦系数尽可能悬殊,机筒壁表面应尽可能粗糙,以增大摩擦力,而螺杆表面则力求光滑,以减小摩擦系数和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