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饲料原料品质的辨别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02.55 KB
- 文档页数:1
六种饲料原料的真伪鉴别法一、麸皮:常发现掺有滑石粉、稻谷糠等,掺入量一般为8%~10%。
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指上粘有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如易抖落则是残余面粉。
再用手抓起一把麸皮使劲擦,如果麸皮成团,则为纯正麸皮;而攘时手有涨的感觉,则掺有稻谷糠;如攥在手掌心有较滑的感觉,则说明掺有滑石粉。
二、豆粕(饼):常掺有泥沙、碎玉米或5%~10%的石粉,降低了豆饼蛋白质含量。
1.水浸法:取需检验的豆粕(饼)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玻璃杯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木棒轻轻搅动可看出豆粕(碎饼)与泥沙分层,上层为饼粕,下层为泥沙。
2.碘酒鉴别法:取少许豆粕(饼)放在干净的的瓷盘中,铺薄铺平,在其上面滴几滴碘酒,过1分钟,其中若有物质变成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麸皮、稻壳等。
3.生熟豆粕检查法:常用熟豆饼做原料,而不用生豆饼,因生豆饼含有抗胰蛋白酶、皂角素等物质,影响畜禽适口性及消化率。
方法是取尿素0.1克置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被测豆粕粉0.1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加塞于45度水中温热1小时,取红色石蕊试纸一条浸入此溶液中,如石蕊试纸变蓝色,表示豆粕是生的,如试纸不变色,则豆粕是熟的。
三、鱼粉:鱼粉中若掺有棉籽饼、菜籽饼、尿素、沙粒等杂物,其蛋白质含量会降低很多。
1.感官检测法:标准鱼粉颗粒大小一致,可见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鱼刺、鱼鳞、鱼眼等,颜色呈浅黄、黄棕色或黄褐色,用手捏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有色腥味,无异味;掺假使杂的鱼粉可见颗粒、形状、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及骨、刺、鳞、眼球等,呈粉状且颗粒细,易结块呈小团状,手握成团块状,发粘,色味淡,有异味。
2.气味检测法:取样品20克放入三角瓶中,加大10克大豆饼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盖子后,如闻到氨气味,说明掺有尿素。
3.水浸法:取少量样品放大试管或玻璃杯中,加入多倍的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若掺有砂石或其他矿物质则沉到试管或玻璃杯底部,若有棉饼、羽毛粉、鼓皮等,即会浮在水面。
四种饲料原料的真伪鉴别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饲料中添加真菌类、生物菌落类和无机物质等不合格
原料会对动物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鉴定饲料中真伪原料
的方法非常重要。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有效地鉴定饲料原料的真伪呢?
1、鉴定进口饲料原料真伪:对于进口饲料原料,应仔细查看其包装标
签上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生产厂家等信息,以及与原厂的电话、
网址核实,以确保是否为正规的进口饲料原料。
2、检验粮食中真伪饲料原料:饲料原料外表大都是糠米或粒状物,
可通过可视化检测,鉴定其中是否混杂有有毒微生物或无机物质;同
时也可以采用实验室技术,如吸光光度法、质谱法等,进行深入检测,以准确判断原料的真伪。
3、检验添加剂真伪:一般的添加剂有提高动物发育的营养添加剂和其
他保健品,应看清此类添加剂是否有批准文号,如果没有,应禁止使用,以确保添加剂的真伪。
4、检验谷类中真伪饲料原料:谷类中的饲料原料比较复杂,检验时应
注意饲料成分的比例,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通过和表
格中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饲料中真伪原料比例,从而判断谷类中真
伪饲料原料。
总之,正确有效地鉴定饲料原料真伪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具
体的话一定要根据饲料原料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鉴定原料真伪的相
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饲料的真伪,更好的维护动物的健康。
常用饲料原料质量的简单鉴别方法1、玉米:(1)外观:正常核粒成熟,表皮金黄色且光滑,无霉变、硬块、纹隔;(2)器官和状况:用手捏实,无腐坏、虫蛀、霉变现象;(3)比重测定:采用比重盘测定,比重在1.11~1.23之间,未熟核粒的比重在1.08~1.10之间;(4)灰份测定:采用椭圆乾燥器测定,应小于3.5%;(5)水分测定:采用水分恒定器测定,应小于14%。
2、小麦:(1)外观:正常核粒成熟,表皮浅黄色,无明显的霉变、虫蛀;(2)器官状况:用手捏实,外表无破碎;(3)比重测定:采用比重盘测定,比重在1.45~1.55之间,未熟核粒的比重在1.42~1.44之间;(4)灰份测定:采用椭圆乾燥器测定,应小于2.6%;(5)水分测定:采用水分恒定器测定,应小于14.5%。
3、豆粕:(1)外观:表面颜色浅棕色,颗粒规整,无异味或污渍;(2)状况:用手捏实,无腐变、虫蛀、氧化迹象;(3)比重测定:采用比重盘测定,比重应大于1.01;(4)灰份测定:采用椭圆乾燥器测定,应小于2.2%;(5)水分测定:采用水分恒定器测定,应小于10.5%。
4、鱼粉:(1)外观:表面无积油、水渍及霉变;(2)状况:质地粉状,晶莹剔透;(3)比重测定:采用比重盘测定,比重应小于1.00;(4)灰份测定:采用椭圆乾燥器测定,应小于3.5%;(5)水分测定:采用水分恒定器测定,应小于11.5%。
以上就是常用饲料原料的简单鉴别方法,如玉米、小麦、豆粕、鱼粉等,可以采用:外观、器官状况、比重测定、灰份测定及水分测定等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具体检测内容和要求也不同,例如水分测定等也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以避免发生错误。
加工技术-六大饲料原料掺假识别法一、鱼粉常掺有棉子饼、菜子饼、尿素、泥沙等物质。
⑴感官检查法:合格的鱼粉颗粒大小一致,肉眼可见大量鱼肌纤维及少量鱼刺、鱼鳞、鱼眼等,颜色呈浅黄色、黄棕色或黄绿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有鱼腥味、无异味。
掺假的鱼粉可见形状、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鱼刺、鱼鳞、鱼眼等,成粉状或颗粒过细,易结块,手握结实成团,鱼腥味淡,有异味。
⑵气味测试法:取鱼粉约20克和大豆饼10克放入三角瓶中,加入适量水,盖紧瓶盖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盖子,若能闻到氨的气味,则说明掺有尿素。
二、豆饼(粕)常掺有泥沙、碎玉米或石粉等物质。
⑴水浸法:取样品25克放入盛有250毫升水的碗中,浸泡2-3小时,然后轻轻搅动,若掺有泥沙,则分层明显,上层为豆饼,下层为泥沙。
⑵碘酒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铺平铺薄,滴上几滴碘酒,1分钟后,若有物质变为蓝黑色,则说明掺有玉米、稻壳等物质。
三、麸皮常掺有滑石粉、米糠等物质。
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抽出手,若手上粘有白色且不易抖落的细末,则说明掺有滑石粉。
用手抓一把麸皮用力握,能成团的为纯正麸皮,若握时有胀感,则说明掺有稻糠。
四、骨粉常掺有石粉、贝壳粉、细砂等。
⑴肉眼观察法:纯正的骨粉呈灰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部分颗粒呈蜂窝状,掺假骨粉的仅有少许蜂窝状,若是假骨粉则完全没有蜂窝状颗粒,掺贝壳粉的骨粉色泽发白。
⑵稀盐酸溶解法:将样品倒入稀盐酸中,真骨粉会发出“沙沙”声,骨粉颗粒表面不产生气泡,最后基本溶解,稀盐酸液变浑浊。
⑶焚烧法:取少许样品放入试管中,置于火上焚烧,真骨粉产生蒸气,并伴有刺鼻的烧头发味,而掺假骨粉焚烧产生的蒸气和气味较少。
五、贝壳粉质量差的贝壳粉呈面粉状或碎骨状,含钙量低。
质量好的贝壳粉应含70%以上的高粱粒大小的小贝壳、30%以内的碎面。
大贝壳粉碎后含钙量为36%。
六、蛋氨酸市售掺假蛋氨酸常被掺入淀粉、葡萄糖粉、石粉等物质。
饲料原料品质检测与鉴别方法(一)一般鉴别法饲料品质的一般鉴别法,是指用视觉、嗅觉、触觉等鉴别原料品质的一些方法,故又称感观法。
1.视觉法:指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原料形态、颜色、虫害及霉变的一种方法。
如观察时若发现原料结块,可能是水分含量过高或发生了霉变。
粉碎、过筛时若发现粉料呈球块,一捻又成粉末时,除上述原因外,可能与脂肪含量较高,有粘性物质存在有关。
正常豆粕应呈黄或金黄色,若呈褐、棕褐色或棕黑色,可能加热过度。
要确切判断,尚需通过脲酶活性等方法进一步确定。
2.嗅觉法:原料因发酵、腐败,可导致蛋白质分解,人为添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也可产生挥发性氨气味;脂肪酸败和过热焦化可产生焦臭味等,都可通过嗅觉判断。
如发现鱼粉有刺激性氨味、哈喇味、霉味,即可判定该鱼粉已发生腐败、霉变或脂肪酸败。
3.触觉法:指原料水分含量可通过手摸、耳听来判断。
如手插入料堆感觉湿凉,表示原料含水量超标。
青干草手触无湿凉感,手摇有沙沙响声,表明品质优良。
(二)物理性鉴别法1.容重测定:一定体积的原料都有一定重量,故通过检测样和标准样的容重比较,即可初步判定原料是否掺杂或水分含量是否异常等。
2.比重测定与浮选技术:原料不同,比重不同,根据原料不同比重,选用相应比重的浮选液对其分离,分离物再进一步用镜检或浮选法确认浮选实例。
(1)饲料中有机与无机物质分离时,浮选液可选四氯化碳。
上浮者为有机物,下沉者为无机物。
将两部分分别干燥称重,即可计算出两者的大致比例。
(2)骨粉中肉骨分离,也可选用四氯化碳。
上浮者为肉粉,下沉者为骨粉。
(3)玉米粉中分离玉米芯粉时,一般可选比重1.439的浮选液。
上浮者为玉米芯粉,下沉者为玉米粉。
(4)棉籽粕中棉籽壳分离时,可选用比重1.438的浮选液,上浮者为棉籽壳,下沉者为棉仁粕。
(5)鱼粉中水解羽毛粉和海蜇废弃物分离时,可选比重 1.326的浮选液,上浮者为水解羽毛粉和海蜇废弃物。
若在下沉物中加入四氯化碳,则上浮者为鱼肉(极少量水解羽毛粉),下沉者为鱼骨。
饲料中主要原料的品质判断饲料成品的品质不可能高于原料的品质,没有好的原料,再好的配方也是枉然,所以唯有选择优良的原料,才能确保饲料品质。
水产饲料中常用的原料有以下几类:1.动物性原料;2.豆类和植物油粕类;3.油脂类;4.谷类和块根类;5.谷物和淀粉加工产品;6.食品工业副产品;7.其它单味原料。
以下我们将依据以上类别谈谈饲料原料的品质判断:一、动物性原料1.鱼粉(1)一般地,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杂鱼所制者;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另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份。
(2)掺假:由于鱼粉是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较高,任何稍具化学知识的人,均可经由鱼粉的混合,生产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如果遇上不法商人,可能会掺用廉价的劣等原料鱼目混珠,因此购买鱼粉时必须提高警觉,更不能过份依赖所订的规格。
掺伪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树脂、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之禽畜肉、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质。
(3)官能检查:借助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之被盗找出掺伪及过热之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之正确品质。
(4)分析化验:①水份:应合于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
利用率亦差,且含有肌胃靡烂素之可能性亦大。
②粗脂肪量:含量宜低,超过15%之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③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之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之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之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致,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浅谈三种常用饲料原料的鉴别技术饲料原料质量直接关系着配合饲料的品质,是保障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前提。
劣质掺假的鱼粉、豆粕、麦萩,霉变的玉米,不仅降低了原料品质,使饲料厂和养殖户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达标、加大动物患病几率。
下面介绍玉米、鱼粉、豆粕这三种常用饲料原料的鉴别技术。
玉米鉴别技术1.感观鉴别优质鱼粉颜色一致,呈红棕色、黄棕色或黄褐色等,细度均匀,颗粒大小一致,有咸腥味,可见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鱼刺、鱼鳞、鱼眼等,用手捏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劣质鱼粉为浅黄色、青白色或黑褐色,细度和均匀度较差,有腥臭或腐臭味,手捻有沙粒感,手感较硬,质地粗糙磨手,如结块发黏,说明已酸败,强捻散后呈灰白色说明已发霉;掺假鱼粉为黄白色或红黄色,可见颗粒、形状、颜色不一的杂质,少见或不见鱼肌纤维及骨、刺、鳞、眼球等,呈粉状且颗粒细,易结块呈小团状,手握成团块状,发黏,色味淡,有异味。
2.掺假鱼粉鉴别由于鱼粉价格高,容易出现掺假现象。
鱼粉中常掺有菜籽粕、棉籽粕、羽毛粉、血粉、皮革粉、花生粕、芝麻粕、大豆粉、虾粉、蟹壳粉、贝壳粉、肉骨粉、尿素等,有些掺杂品很难直接感观分辨,需要通过专项试验观测。
(1)气味检测法气味检测法主要检查鱼粉中是否掺有尿素。
具体方法:取样品20g 放入三角瓶中,加入Iog大豆饼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掉盖子后,如闻到氨气味,说明掺有尿素。
(2)水浸检测法水浸检测法是检测鱼粉中是否掺有杂质最快捷的方法。
具体方法:取3g鱼粉样品,置于IoOm1玻璃烧杯中,加入5倍水,充分搅拌后,静置10~15πιin,若掺有砂石或其他矿物质则沉到试管或玻璃杯底部,若有棉饼、羽毛粉、麦萩皮等,即会浮在水面。
真鱼粉无此现象。
若鱼粉、沙子均沉于底部,再轻轻搅动,鱼粉即浮动起来,随水流转,而沙子密度大,稍旋转即沉于杯底,此刻可观察到沙子的存在。
(3)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简单、直接。
常用饲料原料的简单鉴别方法首先说玉米,建议有条件的用户最好是自己购买整粒的玉米来自己粉碎加工处理,这样可以防止饲料原料店掺入石粉等掺假行为,则玉米粒的鉴别好坏的方法如下:1、色泽鉴别进行玉米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取玉米样品在散射光下进行观察。
良质玉米——具有各种玉米的正常颜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玉米——颜色发暗,无光泽。
劣质玉米——颜色灰暗无光泽,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
2、外观鉴别进行玉米外观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在纸上撒一层,在散射光下观察,并注意有无杂质,最后取样品用牙咬观察质地是否紧密。
良质玉米——颗粒饱满完整,均匀一致,质地紧密,无杂质。
次质玉米——颗粒饱满度差,有破损粒,生芽粒、虫蚀粒,未熟粒等,有杂质。
劣质玉米——有多量生芽粒,虫蚀粒,或发霉变质、质地疏松。
3、气味鉴别进行玉米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于手掌中,用嘴哈热气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固有的气味,无任何其他异味。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霉味、腐败变质味或其他不良异味。
4、滋味鉴别进行玉米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进行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玉米——具有玉米的固有滋味,微甜。
次质玉米——微有异味。
劣质玉米——有酸味、苦味、辛辣味等不良滋味。
再说豆粕,豆粕由于粒度不同有片状和块状和细粒状,越是细的越容易掺入如棉仁粕等价格廉价的东西,1、感官鉴别优质大豆粕(饼)色泽:色泽新鲜一致,粕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饼呈黄褐色。
形态:粕呈不规则的碎片状,饼呈饼状或小片状,无发酵、霉变、虫蛀及杂物。
气味:具有烤黄豆香味,无酸败、霉变、焦化等味道,无生豆味。
劣质大豆粕(饼)色泽:颜色深浅不一致,颜色太深是因为加热过度;太浅则因加热不足。
形态:大小不均,有结块(粕),有霉变、虫蛀并有掺杂物。
气味:有霉味、焦化味或生豆臭味。
2、掺假鉴别掺入棉子饼的鉴别取被检大豆粕(饼)于30倍~5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掺有棉子饼可见样品中散布有细短绒棉纤维,卷曲、半透明、有光泽、白色;混有少量深褐色或黑色的棉子外壳碎片,壳厚且有韧性,在碎片断面有浅色和深褐色相交叠的色层。
饲料质量鉴别方法
1.饲料外观检查:通过观察饲料的形态、颜色、气味等外观特征,鉴别饲料的质量。
好的饲料外观应该干燥、无异味、颜色均匀。
2. 饲料组分分析:通过对饲料组分的定量分析,鉴别饲料的成分是否符合标准。
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
3. 饲料营养成分检测:饲料营养成分检测包括常规检测和特殊检测。
常规检测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等营养成分,特殊检测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
4. 饲料微生物检测:通过对饲料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指标的检测,鉴别饲料的卫生质量。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饲料质量鉴别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 1 -。
几种饲料原料质量的判定指标饲料与添加剂勘几种饲料原料质量的判定指标卢士财(黑龙江省肇源县二站镇政府166542)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设备与工艺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从而使饲料成品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原料质量的优劣.原料质量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的源头,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产出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1玉米酒糟1.1外观颜色玉米酒糟的颜色有金黄色和暗褐色,金黄色最好,不应含黑色小颗粒.应有发酵的气味,尝之微酸.玉米酒糟颜色和气味与其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深颜色的玉米酒糟营养价值低于浅颜色的玉米酒糟,通常伴有糊焦昧或者烟熏味,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1.2热变性指标一中性洗涤纤维(NDF)国内众多酒精厂采用1IO~C进行烘干,加热过度时,玉米酒糟中的赖氨酸,糖分含量明显降低.由于NDF与赖氨酸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饲料厂日常检测玉米酒糟热过度的指标.一般要求NDF<~32%为合格.1.3霉茵毒素指标霉菌毒素含量过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对动物危害最大的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全价配合日粮中2种霉菌毒素不能超过1毫克,千克.发酵过程并不能破坏霉菌毒素,反而使其得到浓缩.因此,要密切检测玉米酒糟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对于毒素超标的玉米酒糟应作退货处理.2豆粕2.1脲酶活性通常以脲酶活性来表示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的破坏程度.脲酶活性高,说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得到有效的破坏;脲酶活性太低,说明豆粕受热过度,豆粕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因受热过度而遭到破坏,营养价值降低.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和pH值为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豆粕制品分解尿素后,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升数.我国GB/T-2004饲用豆粕标准规定,脲酶活性≤O.3.2.2蛋白质溶解度蛋白质溶解度是指大豆粕样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可溶于0.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占样品中总粗蛋白质量的质量百分数,是评估大豆加工过度或不足的有效方法.我国GB/T-2004饲用豆粕的国家标准规定0.2%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70%.3鱼粉3.1组胺和挥发性氨基氮组胺是鱼粉中组氩酸经微生物脱羧反应转变而成的胺类物质.龟粉中组胺含越高,表明受微生物污染越严重.挥发性氨基氮是指鱼粉由于细菌的作用,在腐败的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及胺类含氮物质.胺含量越高,则挥发性氨基氮的含量就越高;反之组胺含量越低,挥发性氨基氮的含量就越低.我国CB/T1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组胺含量<~300毫克,千克,挥发性氨基氮含量≤110毫克,千克;一级鱼粉组胺含量~<500毫克,千克,挥发性氨基氮含量≤130 毫克,千克.3.2酸价酸价是评价鱼粉脂肪新鲜度的重要指标.鱼粉的水分,脂肪含量高及保存条件差等因素都将加快脂肪氧化酸败,导致产生不良气味,酸价升高,影响鱼粉质量.酸价越高,表明鱼粉脂肪水解程度越严重.我国GB/T1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酸价≤3毫克,克,一级鱼粉酸价≤5毫克/克.3.3胃蛋白酶消化率胃蛋白酶消化率是评价鱼粉质量的重要指标,表示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质与粗蛋白的比例.测定这项指标能鉴别鱼粉中是否掺入其他高蛋白而不容易被动物吸收的原料如羽毛粉,皮革粉等.掺入这些原料的鱼粉,其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胃蛋白酶的消化率往往较低.我国GBfFI9164—2003鱼粉国家标准规定特级鱼粉胃蛋白酶消化率88%一90%,一级鱼粉为86%~88%.3.4氨基酸含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掺假物的存在,粗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粉品质不一定好.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可以准确分析鱼粉各种氨基酸含量,从而判定其质量.优质鱼粉氨基酸垦在60~/~68%, 所含的11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17种)的5W~55%,且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掺入水解羽毛粉,丝氨酸含量明显提高,可由正常的1.6%提高到3%,而蛋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掺人皮粉,甘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增加.掺人血粉后,变化最明显的是亮氨酸,其次为组氨酸.4乳清粉4.1乳糖乳清粉中的乳糖是仔猪优质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乳糖的检测非常重要,必须对乳清粉中乳糖进行检测,以防掺假存在.在生产中一般使用比色法测定乳糖的含量,其原理为乳清粉样品经沉淀剂澄清后,无蛋白滤液中的乳糖在苯酚,氢氧化钠,苦味酸和亚硫酸氢钠的作用下生成橘红色的络合物,在52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但测定结果易受葡萄糖,蔗糖等的影响.为避免其他糖的影响,可采用液相色谱法准确测定乳清粉中乳糖含量.4.2溶解性乳清粉应该非常容物.有残留物或浑浊的:温水中,溶液透明,没有残留寿粉加过度或者掺假.养殖技术顾问2011.8。
判别常用饲料原料优与劣玉米、麦麸、豆粕和鱼粉是畜禽养殖中常用的几种饲料原料,由于品种、产地、收获期、加工方式、贮存条件的不同,品质存在差异。
使用品质不好的原料配制饲料,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
虽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这些原料品质都有明确规定,但在生产实际中,品质优劣也难控制,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现场感官分析和实验室化学检测方法来判断原料优劣。
其技术要点是:1.玉米的感官指标:好的玉米颜色、光泽应该一致,颗粒饱满,有谷物的香味儿,没有异味儿,杂质含量≤1%、生霉粒≤2%。
杂质含量高的玉米,使用时要筛除杂质;水分含量高的玉米,使用和贮存时要防止其发霉变质;对于明显的发霉颗粒要进行剔除,使用时饲料中应适量添加脱霉剂。
2.小麦麸的感官指标:外观呈细碎屑状,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儿。
小麦麸容易虫蛀、酸败,水分超过14%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霉变质。
3.豆粕的感官指标:呈浅黄褐色或浅黄色不规则的碎片状或粗粉状,色泽一致。
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豆皮少、不含豆荚、秸秆等杂质;有正常的豆香味儿,无生味儿、焦糊味儿、霉味儿及其它异味儿。
4.鱼粉的感官指标:红鱼粉呈黄棕色、黄褐色,白鱼粉呈黄白色。
组织膨松、纤维状组织明显、含少量鱼眼珠、鱼鳞碎屑、鱼刺或鱼骨,无结块和霉变,有鱼香味儿,无焦灼味儿和油脂酸败味儿。
5.实验室化学分析:采集代表性样品,进行营养指标的检测。
几种原料的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应达到的指标为:玉米粗蛋白质含量≥8%、水分≤14%;小麦麸粗蛋白质含量≥15%、水分≤13%;豆粕粗蛋白质含量≥43%、水分≤12%;进口鱼粉粗蛋白质含量≥63%、水分≤10%。
其它指标可以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综合判定。
饲料品质鉴别措施1综合运用感观法对饲料品质进行鉴别1.1用眼力鉴别饲料的优劣主要是观察饲料的品种、形态、色泽。
检验时可抓一把样品放在手掌上或白纸上,用手轻轻摊平,把视线集中在样品的某一部分,仔细鉴别,查看颗粒的整齐度、形态、色泽、光泽。
对于带皮的谷物原料,还可观察其皮的厚薄、虫蛀情况、饱满程度和不完整粒的多少等。
对某些品种,甚至还可估察其水分含量,如玉米,可观察其色泽和胚部的形态,若是色泽光亮,胚部瘪缩不起毛,子粒整齐破粒少,其水分一般在15%以下,若色泽发暗无光,胚部不瘪缩且起毛,则其水分可能在16%以上。
还可从色泽上判断饲料的新陈及有否受霉菌侵袭,如品质好的其色泽新鲜,光泽好;经过高温的或存储日久的饲料色泽发暗,失去光泽,有的伴随有结块现象,赤霉病的玉米粉红色;青霉、曲霉繁殖能使大米变黄色。
1.2用手感触饲料来判断其品质即取试样放入手掌中,用手指触摸,借手面的感触鉴别子粒的光滑与粗糙,而后用手指捻压,来鉴别其软、硬、饱、瘪或根据手掌中子粒的温度,比重来鉴定水分。
如玉米还可用指甲锲入胚部,如感觉轻松松软则水分较大,反之则水分在14%以下。
在鉴定时,还可将手插入饲料,如轻松易入,声响滑亮,则含水量低,如滞凝不易插入,则含水量高。
对于粉状饲料,也可用手紧握样品,如感膨松,粗糙,放开时易散落则水分较低。
用手接触饲料时要注意,指掌应洁净,不能有手汗,并且根据饲料的粒形及特点来选择触觉的方法。
1.3通过嗅觉辨别饲料品质由于各种饲料或成品都具有一定的气味,当饲料失去正常的品质时,就产生各种异味。
①霉腐气味。
这种气味是由于饲料水分大,呼吸作用旺盛,引起温度上升,以致饲料发热并开始霉变时发出的,在夏季梅雨天气,饲料管理不当,较容易发生。
②发酵气味。
饲料发热时,由于一部分淀粉变为酒精,就会产生类似面粉发酵时的气味。
③虫臭气味及其他异味。
饲料受某些仓虫危害,由于仓虫分泌物会引起虫臭味。
在运输或储藏中,饲料还可能吸附空气的汽油、煤油或其他物质的气味,从而使得饲料品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