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最新版】目录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正文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19 世纪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19 世纪法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为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9 世纪法国文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派: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期法国文学的主导流派,其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和历史主题,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代表作家有雨果、戈达尔、缪塞等。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莫泊桑等。
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末法国文学的一种倾向,其特点是强调科学精神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
代表作家有左拉、普罗斯佩·梅里美等。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形式美和象征意义。
代表作家有波德莱尔、魏尔伦、阿波里奈尔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等。
3.居伊·德·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4.左拉:左拉是 19 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卢贡 - 马卡尔家族》等。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莫里哀的《伪君子》;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英国和法国文学:欧洲文学的不同流派欧洲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流派,其中英国和法国文学是其中的两大代表。
这两个文学传统虽然都属于西方文化,但是在风格和传统上有诸多不同之处。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英国和法国文学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
一、英国文学1.莎士比亚时期戏剧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代表作。
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风格更加注重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是娱乐,也是思想的探讨和生活的反思。
2.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个流派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它对自然和神秘主题的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比如湖畔派的彭述士、科尔里奇和劳顿等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3.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涵盖了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多种文体。
英国小说在这个时期内达到了巅峰,代表作品包括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
这个时期的小说注重以“中产阶级”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法国文学1.古典主义法国文学在古典主义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风格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注重对于人的理性性格和社会道德的探讨。
莫里哀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拉孔布都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作品风格沉静、深邃、清晰,致力于提高人类伦理道德水平。
2.浪漫主义法国浪漫主义为古典主义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注重自我表达、情感、个人体验、自由与奇异,强调对艺术家的冲动和创造力的重视,标志性作家有雨果、拜伦等人。
相比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更加独具创造性和个性特点,也更为复杂。
3.实用主义小说20世纪初期,法国文学在小说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
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
"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
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
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
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
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
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
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Moyen AgeLes genres littéraires1.littérature épique (chanson de geste)La chanson de geste est la plus ancienne forme littéraire en langue vulgaire. Le mot geste vient du latin qui signifier les actions, les exploits。
La geste est le récit qui raconte les faits d'armes réalisés par un roi, elle est composée de laisses qui utilise le décasyllabe. Elle célèbre le courage, le sens de l'honneur et de la loyauté, les valeurs essentielles de la chevalerie. Les deux chansons les plus célèbres sont:La Chanson de Roland et La Chanson de Guillaume。
2.Littérature aristocratiqueL a littérature courtoise touche à la fois la poésie et le roman。
Elle installe la femme à une place d'honneur。
Elle satisfait les exigences d'un public plus raffiné qui se forme au cours du 12e siècle.La courtoisie : Tristan et Iseut(Thomas Béroulet)Chrétien de Troyes(5 romans)Yvain ou le chevalier au lionLancelot ou le chevalierà la charettePerceval ou le Conte du GraalErec et EnideCligès3.Littérature bourgeoise①le Roman de Renart②fabliau (conte à rire en vers, le fabliau est un texte narratif bref,écriten octosyllabes à rime plates, qui raconte une une histoire plaisante ou burlesque。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
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
"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
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
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
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
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
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
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简介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注: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超级现实主义又称照相主义,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不同。
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
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
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
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
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
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1. 简介法国文学历史上,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流派在法国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
2. 浪漫主义(Romanticism)2.1 背景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反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科学思维的一种文艺复兴运动。
浪漫主义表达了对个体情感、自由、灵性以及对自然、幻想等主题的追求。
2.2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2.2.1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雨果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他强调个人情感与内心矛盾,并将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创作出了深具情感共鸣力和社会批判意味的作品。
2.2.2 高乃依德·德·尚泰勒(Gérard de Nerval)尚泰勒是一位以浪漫主义诗人著称的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富有幻想和梦境特色的诗歌。
他对自然、爱情和神秘主题的独特探索为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独特气息。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情感、对自然的崇敬、对灵性世界和超验现象的追求。
其充满表现力和想象力,常常涉及梦境、幻想、爱情等主题,并通过美丽的语言进行叙述。
3. 自然主义(Naturalism)3.1 背景自然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倾向。
它强调通过对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客观观察和描写,呈现出真实而无遮掩地展示人类本性、社会问题以及命运不可抗拒性的风格。
3.2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3.2.1 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左拉是自然派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作品包括《泰尔兹人》和《金钱》等。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问题,并主张文学应当承担社会改革的责任。
3.2.2 伊万·居内(Ivan Turgenev)居内是一位俄罗斯作家,他在法国发展了他自己的自然主义风格。
他对社会冲突、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法国文学体裁法国文学历史悠久,自中世纪起就开始形成以恋爱与骑士精神为主要主题的文学传统。
历史上,法国文学经历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时期,涌现出众多不同流派的作品。
法国文学体裁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其中几种:1. 小说(Roman)小说是法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法国小说在中世纪开始发展,受到中世纪骑士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影响。
同样,法国小说也受到了英国文学、德国文学、西班牙文学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著名的法国小说家有通奇福、阿道夫·万德、贝尔纳·韦尔贝尔、艾克萨维埃等。
2. 诗歌(Poésie)法国诗歌起源于中世纪的韵文歌谣,后逐渐发展成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具有代表性的法国诗人有维克多·雨果、查尔斯·波德莱尔、保罗·瓦莱里、皮埃尔·德·鲁耶等。
3. 戏剧(Théâtre)法国戏剧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法国戏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经历了高潮,所涉及的主题和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经典的法国剧作家包括莫里哀、西夫蒙、马雷、伊维爾、瑟万等人。
散文在法国文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散文种类广泛,风格多样。
在法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散文作品,著名的法国散文家包括蒙田、加缪、圣·西门等。
自传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真实的自我历史为蓝本,通常以第一人称为写作方式。
法国自传的领跑者是圣·西门,他的《回忆录》成为了法国自传文学的代表作。
以上仅是法国文学中的几种体裁,除此之外还有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游记等等。
法国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体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世界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文学史知识:法国文学的演变和诗意表达法国文学是欧洲文学中最为辉煌的一支,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学巨匠,如维克多·雨果、夏尔·波德莱尔、加缪等人,他们卓越的作品赢得了世人的推崇和爱戴。
本文将从法国文学的演变和诗意表达两个方面来探究法国文学的独特之处。
一、法国文学的演变1、中世纪法国文学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文学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而备受瞩目。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学开始以史诗、散文形式出现。
而在15世纪时期,法国文学逐渐发展出了几种流派,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以蒙田、拉伯雷等人的作品最为杰出。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引入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科学传记、传统史诗等。
3、17世纪法国文学法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7世纪,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
其代表人物如柯林斯、莫里哀等人,这些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17世纪法国文化的特色,如讲究形式美、注重规范性等等。
4、18世纪法国文学18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其精致的作品和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而傲视欧洲文坛。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学走向了艺术、浪漫、情感方面,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二、法国文学的诗意表达法国文学一直以其优美的句型和深刻的思想著称。
以下是一些法国文学中突出的诗意表达:1、抒情主义法国文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作品。
其用词细腻、情感绵长,用典深刻,意蕴丰富。
这种表达方式尤其体现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如雨果的《悲惨世界》、笛福的《三个火枪手》等。
2、富有感情法国文学中富有感情的作品更是令人为之倾倒。
其中,柯林斯的《今夜必有谋杀》、莫里哀的《号手杰克》等作品,因其充满激情和痛苦而成为经典之作。
3、语言的优美与简洁法国文学中最为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语言,那稳健、准确、优美、清晰的表达方式,使人不断体会到语言的神奇。
法国文学家善于运用精度、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
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
“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
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
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
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
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
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
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
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
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
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
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
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
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
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
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
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
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
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
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
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
早在18世纪末,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发表小说《保尔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曾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勒内》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调,塑造了所谓“浪漫主义的忧郁”的典型人物形象。
大致与此同时,斯塔尔夫人也接连发表她的文学论述《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论德国》(1810)和小说《黛尔菲娜》(1802)、《高丽娜》(1807)等。
《论德国》着重介绍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上述两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
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于抒情诗的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浪漫主义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是抒情诗。
拉马丁在1820年发表的《沉思集》,也曾经风靡一时。
1823年这位诗人发表《新沉思集》,1830年发表《诗与宗教的和谐集》,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
此外,还有雨果早年的诗集《颂诗与长歌》(1826)、《东方吟》(1829),维尼的《古今诗稿》(1826)、《命运集》(1864)等,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件大事。
这部剧本并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
作者从美学观点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例如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等等。
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浪漫主义。
后期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诗集《惩罚集》(1853)、《观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说《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素埃洛》(1842~1843),欧仁•苏的小说《巴黎之神秘》(旧译《巴黎的秘密》)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重要流派,后来产生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都导源于浪漫主义。
但是19世纪法国文学杰出的成就却是现实主义。
从时间上说,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巴尔扎克总称《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陆续发表于1830至1848年之间,和后期浪漫主义的许多重要作品同时出现。
后期浪漫主义之所以有积极的倾向,原因之一在于它本身开始产生了现实主义因素。
巴尔扎克纪念像法国洛罗•吉罗东出版社提供巴尔扎克以外,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红与黑》(1830)的作者斯丹达尔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楼拜。
人们也常常把梅里美列为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并不具体结合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
巴尔扎克能透过社会现象,暴露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也就是金钱的关系。
因此《人间喜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
浪漫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剧《爱尔那尼》(1830)、《吕伊•布拉斯》(1838),维尼的《夏特东》(1835),缪塞的别具一格的喜剧,以及大仲马的历史剧等。
福楼拜曾经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也就是“美”,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
这种观点导致以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标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
曾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热烈拥护者的诗人戈蒂耶,1835年发表了小说《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理论。
戈蒂耶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
从此开始诗歌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趋向,形成称为“帕尔纳斯”(或译为高蹈派)的诗派。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诗篇》(1852)和《蛮族诗集》(1862)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亚,以及《在公主的花园里》(1893)的作者萨曼等,他们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
与帕尔纳斯派诗歌几乎同时,在小说领域内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潮流。
文学史上往往把龚古尔兄弟和阿尔丰斯•都德等都列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其实他们的创作并不符合自然主义的理论。
最主要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左拉。
他的代表作是总名为《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国已有译本。
左拉在1866年发表的《小说的定义》中宣称:“科学进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领域,现在我们是在分析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
”这里所谓“科学”是指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
自然主义不但分析作为生物现象和生理现象的个别的人,也要分析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但是他们认为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也就是生物学与生理学的观点。
莫泊桑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时被列入现实主义作家行列,有时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小说家。
从他在10年间完成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的实践考察,他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自然主义。
19世纪法国文学最后一个流派是象征主义诗歌。
这种新倾向与帕尔纳斯派有密切关系。
象征派的先驱、诗集《恶之华》(1857)的作者波德莱尔,把他的诗集献给帕尔纳斯派诗人戈蒂耶。
象征派诗人主要是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
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相同之点在于追求形式的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派诗人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而帕尔纳斯派则相反,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毫不透露个人情怀。
象征派在法国诗歌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它是现代派诗歌的第一阶段。
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中,法国发生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种斗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在复辟王朝时期有著名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时期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二十世纪20世纪是帝国主义战争频繁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时代,这种形势反映在法国文学上,表现为作家辈出,流派纷呈,但是缺少强大的主流。
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都曾经风靡一时,而转眼间已成明日黄花。
象征主义Le Symbolisme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象征主义流派,二是指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它的广泛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
先是诗人勒内·吉尔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
这部论著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
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