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高中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高中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高中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

高中历史小论文——参考题目示例论美国宪政国家的形成

论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经济发展

“十四年抗战”观点论说

论明清内阁制的发展演变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以秦始皇为例

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评八股取士

论罗马法的现代意义

“焚书坑儒”真相之我见

辛亥革命真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吗

袁世凯真的是“窃国大盗”吗

北洋军阀统治真的黑暗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遗产

论启蒙运动的“中国元素”

从鲁迅先生的作品看辛亥革命的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论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

从交通工具看近代社会的变化

论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

“文景之治”是“盛世”吗

试论李斯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我见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之我见

日本,巨龙身边的闹钟

论日本军国主义

论曹操的历史地位

归去来兮—关于台湾领土纷争之我见中山装兴衰始末

论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

论英国议会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议论文范文8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11篇)

议论文范文800字高中议论文范文(11篇)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一、诚实就是财富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

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二、珍惜

历史小论文1000字

一、判断题: 1. 光从别的透明物质入空气时, 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 ) 2. 放映幻灯时出现在银幕上的像是正立, 放大的虚像. ( ) 3. 相机在胶片上出现倒立缩小虚像. ( ) 4穿衣镜出现正立等大虚像( ) 5. 汽车观后镜出现正立缩小实像. ( ) 6.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表示1米3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 7. 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木块, 切去一半, 密度减半. ( ) 8. 两个空心球, 质量相同, 体积大的密度小. ( ) 二、填空题: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 6300米=________千米; (2) 800厘米3=_______米3 (3) 7.3×1026克=_____千克; (4) 100厘米3=_______亳升; (5) 54千米/小时=______米/秒 (6) 2.7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2.光的折射现象发生在光_____________的时候.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____入射 3.在空碗里放一个硬币, 当慢慢在碗内加满水时, 碗底的硬币看上去要比实际深度___一些, 原因是光线在通过水与空气的界面时, 发生了_____. 4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像;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像;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得到________的、_______的 ________像. 5 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 如果指针偏左, 说明天平横梁的______侧下沉, 应使横梁右侧的螺母向_____移动, 直到指针指到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 ,读做 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7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米3, 质量是6 750千克, 则它的密度是_____, 这种金属可能是 _______;若将金属块截去1/3, 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_______. 8 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金属球, 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倍, 则甲的密度是乙_______倍. 9 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则5千克的水, 结成冰后的体积是___ 10 某人站在河边看到平静水中的鱼和岸边柳树的倒影,那么他看到的鱼是_________像, 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他看到的柳树倒影是________像, 它的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1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12 耳鼻喉医生检查耳道常戴_____镜,是利用它对光线有_____作用的原理 13 发光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 在光屏上得到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如果得到的实像是倒立放大的, 则物体必须放在________范围内. 14 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上, 将发生反射现象, 则反射角____ 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居于法线的______侧(填同或两).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 关于高一历史小论文,高一历史有一种题型,是就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样的论文该如何写作,我们是否有什么参考性的范文能给大家提供帮助。下面是高一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 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 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 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 ,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 .5% ,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 ,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 92 9年1 0月2 4日 ,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

高中语文小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小论文 《三国演义》小说研读 一、论文范例 简析《三国演义》中的梦 我国古代叙事文学受梦意象、梦文化浸染颇巨,梦意象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叙事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学因子、艺术因子。通过梦意象,我们可预知文中未来、人之生死;它亦是人物心理绝好的潜台词、行文启承转合处的重要枢纽。宏篇巨峡的《三国演义》堪称我国叙事文学之骄傲,世代积累、成于众手,其中所积淀的梦意象等文化底蕴自不待言。当我们把对经典关注的视角放小再放小时,不难发现,活跃于《三国演义》中的梦意象为其增添了一道夺目的光彩。 《三国演义》中关于梦意象描写众多,全书120回中有25回提到梦,记梦约30余例。梦在其中可谓能采天地之精华、通阴阳之神冥,按其所蕴含的意义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天体帝王梦、吉凶祸福梦、托梦和假梦、诈梦。 1.天体帝王梦。天体帝王梦与帝位紧密相关,象征和预示着帝王的登基、朝代的更迭。《三国演义》全书由始至终都闪现着诸多的天体帝王梦,如第九回董卓梦龙罩身;三十四回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而受孕,生西蜀后主刘禅;一百一十三回吴主孙琳即位之前“夜梦乘龙上天”等等。这些梦积淀着以远古神话观念为其思想基础的中国历史文化观念,同时也因特定时代而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天体入梦兆示称王体现出我国先民对天体的崇拜。《山海经》中由“烛阴”到“曦和生日”“常曦生月”,古人可爱的描述将天体与传说中的帝王之间确立了一种对等互化的关系,“君权神授”由此得以滥筋。此外,对天体的信仰是对力量的信仰、向往,“女蜗补天”、“夸父逐日”、“后弈射日”正是人们为追求力量而不懈努力,而日月星辰龙等天体则渐渐成为中华的图腾,象征着华夏之繁昌、人民之勇敢,这是我们民族心灵共具的力量。汉末是一个动荡苦难的年代,更是一个呼唤英雄的年代,饱经战乱的苦难民众热切希望有个日般、龙般的人物解民于倒悬,结束这场灾难。这一普遍的心理愿望构成天体帝王梦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当然,天体帝王梦还是以传达统治欲为主,更多地反映历史个人的某些真实心理。回首历史,历代帝王登基之前大多都要经过一番艰苦残酷的血腥斗争,能否制胜,他们往往也不能成竹于胸。于是,他们需要并寻求一种神秘而具有感召力实质却是欺骗性的力量来助己一臂之力。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可以接触的神秘,梦。于古人,梦更是神秘的,其神秘性更是无从证伪。因而“以梦通神理梦得神授来提高自身的价值,成为古人从政的一种手段。由此,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自己赢得了一席用武之地,成为帝位竞逐者手中心仪的工具—天体帝王梦不再神秘。《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有这样一梦:建安十二年,冬十月,权母吴大夫人病危,召周琦、张昭二人至,谓曰:“我本吴人,幼亡父母,与弟吴景往居越中。后嫁与孙氏,生四子。长子策生时,吾梦月入怀;后生次子权,又梦日入怀。卜者云:…梦日月入怀者,其子大贵。?不幸策早丧,今将江东基业付权。望公等同心助之,吾死不朽炙!? 吴太夫人的富贵运好得让人不得不去思索,“梦月入怀”后还能再次“梦日入怀”,而如此大吉大贵之梦直至临终才道出,于理有碍。与其信其巧,不如信其伪。回到那段叙述中,临终道出遥远的回忆,吴太夫人无非是为儿子孙权收拢人心—“今将江东基业付权”、“望公等同心助之”,格外神奇的背后原因恰恰简单!当然,我们也不可以绝对地断定这些梦仅仅就是工具角色而一概否定其存在的可能,若是日思夜想真梦到了也未尝不可。看到了梦背后的文化底蕴,看到其工具性后,我们承认其存在的可能性仍然是有必要的。当然,究竟真的曾存在与否,只有土中的故人自知了。 2.吉凶祸福梦。于古人,梦是可以亲身经历的神秘,梦中的知觉“是一种实在的知觉,这知觉是如此确实可靠,竟与清醒时的知觉一样”,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预见,是与精灵、灵魂、神的交往”。冈梦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篇一:历史小论文】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 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 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 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 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 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 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 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 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篇二: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 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 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 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 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

历史小论文范文

2016历史小论文范文 第1篇:历史小论文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第2篇: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_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历史小论文的范文

历史小论文的范文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神人记丑,烧给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发生过的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历史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当代价值 商鞅,又名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家之一。他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让积贫积弱的秦国发生了质的改变,也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一、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的国家为增强实力,先后掀起了各式各样的变法运动,而商鞅变法是其中最彻底、最有成效,也是政令延续最持久的一个。它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的原因: (一)深度迎合了统治阶层的政治需求。 变法之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弱,“六国卑秦,不与之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奋发图强,改变落后面貌。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①留下了“四见商鞅”的美谈。商鞅变法深度迎合了秦孝公“变法求强”的政治意图,所有法令都围绕“富国强兵”展开,为秦国“图霸”服务。君臣二人及变法集团之间形成了很高的政治默契,虽然变法遇到很大阻力,但是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能够取得秦孝公的肯定与支持,是商鞅变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二)变法内容体现了“富国强兵”的发展旋律。 商鞅变法是较为典型的“战时变法”,受社会及政治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时各国征伐不断,“富国强兵”是主旋律,商鞅变法的《强秦九论》都是为增强国力、提高竞争力服务的。 1.鼓励农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奴隶制时代,“国富”与否直接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强弱,农业既是民生根本,更是战略保障。因此,商鞅变法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农业生产。第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耕者有其田,这是对奴隶制度的根本性颠覆,也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土地私有制的诞生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奖励农耕,让农民多纳公粮以获得爵位,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劳动的一种高度认同。第三,确立新的赋税体系,调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课税种类及额度,特别是降低农民的赋税,突出“重农”导向。废除苛捐杂税,实现藏富于民。第四,统一度量衡,不仅打通了经济、文化的壁垒,而且促进了区域融合,对统一大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奖励军功,打造强悍的军事帝国。强大的军力不仅是保境安民的基础,更是称霸列国的资本,军功爵制的改革也自然成为商鞅变法最关键的拼图,其核心便是“利禄官爵抟出于兵”.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首一者,赐爵一级。②秦国子民无论家世显赫,还是出身布衣,要想加官进爵、获得封赏,就必须多立军功。新法给了普通百姓摆脱社会底层的途径,将百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变法后的秦国,军士之骁勇、军力之强悍是山东诸国无法比拟的。同时严禁私斗,有效遏制了内耗,营造出积极向上、一致对外的氛围。 3.推行郡县制和户籍改革,有效稳定社会秩序。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地方管辖权彻底收归中央,让法令直达地方。其次,改革户籍,规定所有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的历史学习是一个难点,但是我们要怎么写高中历史的小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摘要: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包括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这些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图片;直观;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图片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将这些图片穿插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培养高中生识别和解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标准之一。本文旨在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在理解力、辨识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理解繁琐的知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教师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措施来提升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如果单纯用语言来给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学生难免会觉得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利用战争形势图来讲解历史战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等。学生理解了战争的形势图之后才能准确的记忆历史事件,也才能在考察该图片时准确地进行辨识和分析,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化繁琐的历史信息 某些历史事件是很繁琐复杂的,文字记载是历史事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在历史课本中还是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之中,历史事件的描述多以文字呈现。然而繁琐的文字描述更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好历史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牢固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繁琐的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吸收,这就需要简化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迅速记忆。图片的运用则很好的做

高二历史小论文

高二历史小论文 历史是很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索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历史的小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不断。史学理论界兴起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环境史观、社会史观,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多元视角。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元史观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中学教师史学观念和史学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等。所以针对这一历史教学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如何将新史观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更多历史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 历史论文 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 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在新课标改革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 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在认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

的重要内容。文明史观要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二、新史观下的历史教学 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称之为科学的。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如必修一对xx 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比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政治文明建设的核

上海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析

上海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析 经济乃立国之根本 点评人: 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 (点评:以经济为重点论述,且立论简约,观点鲜明。) 1840年,英国的战船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也把中国推进了世界近代化的激流。(点评:开卷有益,直指核心。“近代化的激流”用得好。)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世界,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完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形成,形成了落后的东方和先进的西方的格局。中国的封建经济落后于世界,必然被处领先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打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也随之而来。 (点评:一扣论题。宏观中外,指出了《南京条约》的由来和影响。“工业革命”、“封建经济”、“落后的东方和先进的西方”之关系的论述,既指出了中国大变局的背景,又看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始的特征。第二次鸦片战争表述得有些草率。) 60、70年代,清政府为巩固摇摇欲坠的统治,兴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虽然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

济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但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成功。此时,德、日、俄的资本主义革命正在进行,标志着将有更多的列强对落后的中国进行瓜分。 (点评:二扣论题。将洋务运动的中外背景、原因、特点、结果、影响、评价交待得很清楚。要说不足,一是对洋务运动可再加几笔具体事实,已见其进步作用;二是对背景的表述可放到前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垄断,这是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生产关系。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中日甲午战争则正式宣告洋务运动的结束。《马关条约》使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建立工厂,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事实说明封建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不会成功。 (点评:三扣论题。概括《马关条约》的中外背景、指出其主要作用和影响,又进一步点出中国失败的政治本质。)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先是要求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复古,可见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败,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即将走上历史舞台。此时,因为世界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发展,第一次大战即将爆发,可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使中国走向经济迅速发展的方向。

高考历史小论文

高考指导 高考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技巧 1 一、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小论文得分的高低。 立场鲜明,就是指考生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论文没有论点就是没有灵魂。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提出论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二、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这一条也很重要,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在形式上是否符合题目的答题要求,也就是说,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论文必须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就是要求答案要符合论文的行文要求,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三、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就是要求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就是要求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四、角度要多样,层次要分明。论证角度的多少与得分多少成正比。 角度多样,就是要求从多个角度论证论点,一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论证,也可从内因、外因或者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角度进行论证,当然论证角度并非仅仅如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寻找论证角度,要尤其注意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层次分明,这里主要是强调论证角度要鲜明,最好每一个论证角度都能单独成段,并且把论证角度置于每段的开头,可以把答问答题常用的提示语变通使用,如“政五、卷面要工整,字数不能少。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 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 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 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 被忽视的环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 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因此,通 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 盛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若能丰富 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 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 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 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毛泽东同志也非常重视语言的作用,他在批评党内教条主义 的错误时,就用了这样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老师能够像他们一样熟练地驾驭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何愁学生不专心,何愁教学效果不提高呢? 2 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具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视觉效率比单纯的听觉效率要高30%左右,这是为什么 人们可以轻易地记住一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却不能同样轻易地在听别人朗诵一遍剧本之后 就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依照心理学对于记忆规律的研究,通过不同渠道,对受教育者的 大脑皮层进行多重刺激,有助于巩固记忆的成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 正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多种直觉感官全方位地认知,既可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是 一门鲜活而且有趣的学问,从而产生兴趣,又可帮助他们在更容易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历史小论文

浅谈孝庄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这是一代帝王雍正对她的评价 她是“满蒙第一美女”——孝庄文皇后(但大多数人称之为“孝庄太后”,下文暂且称为孝庄,以便论述。)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是那个貌美如花的草原女子,又或是那个多情的大玉儿,但事实上,孝庄是一个集智慧才华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她的传奇,便从嫁给皇太极的那一刻开始了。 孝庄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嫁给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那年她只有十三岁。 在明末清初的一场场政治战斗中,她从花季少女成长为颇有政治才华的后宫之主。 孝庄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那就先从她的丈夫皇太极猝死开始谈起吧......那年,她还是庄妃,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本该抱有对人生和感情的期望时,她的丈夫却猝死了。皇位空虚,此时皇太极的兄长代善,弟弟多尔衮等都在紧张活动,但最后皇位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多尔衮和代善。 但帝幼难服众,便还需孝庄辅政,清初财政大部分支出于军事,导致国库空虚,兵饷不足,而孝庄将宫中大部分奴才放出宫,在饮食用度上精打细算,把自身首饰变卖,节省宫中开支用来赈济兵民。顺治十一年闹灾荒,孝庄“昼夜焦思,不遑寝食”,主动拿出宫中节省银共四万两赈灾。康熙平定三藩,遇到灾年,孝庄也常捐私房钱赈灾。 结合《孝庄传》和一些历史记载,她为了巩固蒙古族人在清朝的地位,胁迫顺治

纳许多蒙古族嫔妃,又经常与顺治政见不合,导致母子关系恶劣,后人常说,若抛开政治,孝庄定是个好母亲,可惜,政治与亲情注定不能同时存在,这也不失为发生在孝庄身上的一大悲剧啊。毕竟人无完人,在我们羡慕她政治功绩的一方面,也在母子关系的一方面上替她叹息。 顺治去世后,年幼的康熙即位了,从历史记载来看,康熙和孝庄间的亲情之深,十分令人惊叹啊。康熙帝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康熙8岁丧父,同一年又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从某方面来说,孝庄把那份本该对顺治的亲情一同放置于对康熙的感情之中。至于孝庄对于康熙成长的影响,那必定是毋庸置疑的,康熙曾说过“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女政治家。"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威合国之衅”,这是《清史稿?后妃传》对清代皇妃总评中的一句话。对于孝庄来说,丝毫不过誉。孝庄称得上是大家闺秀、母仪天下的典范。 她坚强,伟大,丈夫英年早逝,儿子对自己毫不理解,用一个女人单薄的力量,撑起了清初几十年的天下。她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为了王朝呕心沥血,为了国家放下远大的政治抱负。虽说现在看来清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走向衰落的一个王朝,可孝庄存在的重要性,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来说,也算是举足轻重了。 孝庄协助夫君降敌,扶立儿子称帝,抚育幼孙治朝,她是后宫“第一谋士”,她

高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高中政治小论文范文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 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不存在有任何意义。这是X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的政治论文,大家参考! 环境的政治论文篇一: 摘要: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另一个目标。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 自己的价值。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 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

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

历史小论文范例

历史小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历史小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现已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彭水的竹板桥造纸术通过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它是蔡伦古法造纸的再现,但这份遗产眼看就将要失传。本文通过对该技术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探究了该技术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技术失传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彭水;蔡伦造纸术;保护 彭水是一个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小县城,而在彭水的深山里的一个叫竹板桥的村落,还保留着一项最原始的民间工艺——蔡伦造纸术。 由于现代的文化正不断地对古代文化进行猛烈的冲击,使得不少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彭水的蔡伦造纸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加紧其保护的步伐,在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找到一个同时具有保护和开发的方法。 一、蔡伦造纸术的历史渊源 东汉时,农业发达,国力强盛。蔡伦于东汉元年发明了用植物造的纤维纸,起初蔡伦造纸的原料多为树皮、破布、旧鱼网、麻头等造出的纸既轻便又美观。105年蔡伦把这一重大发明上报了朝廷,受到嘉奖,并通令全国一律通用[1]P430。从那以后,纸张便以新的姿势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社科论文到公元317年,晋文帝司马睿迁都金陵(南京),随即使造纸术从黄河流域传到了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2]P591。

据竹板桥的造纸术传承人刘开胜介绍: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难,他的先祖刘国伦从江西举家从江西西迁,在途经彭水县朗溪乡的竹板桥时,因看到这个大峡谷有山有水,山高竹茂,谷间河水清澈,两岸竹林青翠,形成一条有长约10公里的绵延的竹海,于是决定扎根下来,世代繁衍,以祖籍相传的造纸术为生,营造家园。从那以后,彭水竹板桥的蔡伦造纸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到如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二、蔡伦造纸术的社会文化价值 1、保留传统文化的生产工艺 刘氏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老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当年蔡伦造纸的传统72道工序而成纸的工艺。原始的造纸工序大致有打浆、调料、上浆准备、流送布浆、脱水成形、压榨脱水、烘干成纸、表面处理[3]P585。在竹板桥主要的工艺工艺流程有:取料(主料竹子,辅料石灰)、制料(浸泡,发酵)、制浆(碾碎,踩料,搅浆,制备桦叶)、成型(舀纸,榨干,打光上色)、干燥(揭张,晾晒)、包装保管六大工序。二是发展了传统的造纸法,自上世纪70年代起,改变了原始张型,从原来的每张30*50厘米逐渐改进为现在的规格,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每年开始伐竹进厂前,要祭祀蔡伦、山王菩萨、土地菩萨,在春节、月半这样的传统节日里也要将他们与自己的祖先一同祭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山歌,现今仍在传唱;同时还保留着多种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据村中刘开胜介绍:以往蔡伦先师发明造纸时,他造出来的纸张极不均匀,结构性也不强,很容易被扯破,长期以来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一个晚上观音菩萨托梦给刘国伦,让刘国伦在纸浆中加入桦液(桦叶碾碎)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