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一)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一)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前五回解读(一)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该小说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小说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矛盾和腐败现象。
此外,该小说也涉及了诸多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思想。
本文将对《红楼梦》前五回进行解读,以期为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一、《红楼梦》前五回的整体思路《红楼梦》前五回是小说的开篇部分,也是整个小说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贾宝玉家族的描写,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贵族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小说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人物的感情描写,反映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还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二、《红楼梦》前五回的主要内容1. 贾家宝玉出生《红楼梦》的开篇就是对贾家的描述,其中贾宝玉的出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贾宝玉作为一位继承了贾家大业的人,在封建社会中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 贾家的风光与兴盛小说中描写了贾家的规模、家庭成员的数量和地位,并通过描写贾家的三大院落、宝玉所居住的荣府和荣府的花园“金陵十二钗”等环境来展现贾家的繁华和富贵,让读者们对封建社会的贵族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林黛玉的介入和贾宝玉的沉醉林黛玉是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她的出现让贾宝玉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并深入贾家内部,彰显出林家的这种神秘和高贵。
在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后,贾宝玉被林黛玉的美貌和才学所吸引,表现出了一种浓烈的爱情情感,这也导致了之后的情节发展。
4. 宝钗的迎来薛宝钗是小说中另一位女性人物,她被认为是小说中的“完美女性”,她的出现改变了小说中爱情的进展,也让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出现转折,逐渐产生了对薛宝钗的情感。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学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研读重要人物判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一、背景知识(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1.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清·《竹枝词》“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扳的政治使命。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红楼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
2、难点解读《红楼梦》中隐晦的象征和隐喻。
探究《红楼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读《红楼梦》原著,结合注释和相关研究资料,理解文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3、分析法:对书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4、比较法: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 1715 年 5 月 28 日—约 1763 年 2 月 12 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2、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 18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已初现端倪。
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重要素材和情感基础。
3、版本介绍《红楼梦》版本众多,较为常见的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研究和阅读带来了丰富的视角。
五、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用较快的速度通读全书,了解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和情节有初步印象。
绘制人物关系图,梳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2、精读品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品味《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2巩义五中赵焕章学后巩固强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有别字的一组是:()A.繁华旧梦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挥霍B.颇以为憾准情酌理补遗订讹淘汰C.锦衣纨袴饫甘餍肥假语村言敷衍D.惊人之笔扭捏做作锁细杂乱忏诲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穷愁潦倒中写的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B.《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数十年,集腋成裘,辛苦创作而成。
C.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拐弯抹角地去看书中塑造的人物。
D.《红楼梦》的好多技巧是后来人不曾好好儿发扬光大的。
3.对茅盾在文中的观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曹雪芹做的,所谓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
B.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人是高鹗,程伟元所说的鼓担上得了十数卷,是一种托词。
C.《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文中的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
D.曹雪芹造出通灵宝玉和灵芝草的神话,是为掩饰他对婚姻不自由的礼教的攻击。
4.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
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
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
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23 红楼梦 2 五中赵焕章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 1巩义五中赵焕章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红楼梦》评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引起读名著的兴趣。
2.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容。
能力: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思想:认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赏析金陵十二钗。
难点:通过对人物的赏析从而达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还欠缺对小说的鉴赏能力,而且《红楼梦》还是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品读还是学习,对高一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学习这篇小说时,我只是先从兴趣入手,从一个小角度切入,充分引起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关于《红楼梦》,你知道多少?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懦弱的()、精明的()、孤僻的(),取()之意。
3. 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
4.《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 __________,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____ ,最凄惨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
二.走进《红楼梦》1.《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红楼梦的主要内容虽然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故事,但完全打破了才子佳人之作的固定模式。
它不仅写出宝黛的爱情悲剧,更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
2.金陵十二钗⑴钗黛合一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⑵贾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⑶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⑷史湘云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红楼梦》导学案《<红楼梦>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版本等基本信息。
2、熟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红楼梦》的情节发展脉络和主要故事线索。
4、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掌握《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和重要细节。
2、难点(1)深入探究《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2)赏析《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描写、复杂的结构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
曹雪芹(约 1715 年约 1763 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他出生于一个富贵的世家,但后来家道中落。
曹雪芹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迁,这些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创作背景《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的社会,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曹雪芹以自己的家族经历为蓝本,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3、版本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众多,常见的有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等脂评本,以及程甲本、程乙本等程高本。
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人物形象分析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出身富贵,却厌恶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平等。
他对女性充满尊重和关爱,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他的性格叛逆,不愿走封建仕途经济之路,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于外祖母贾母家中。
她与贾宝玉志同道合,互为知音,但她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最终以悲剧收场。
她的性格中既有孤高自许的一面,又有着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
3、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端庄、稳重、理智的女子。
她恪守封建妇德,善于迎合他人,得到了贾府上下的称赞。
但在内心深处,她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23 红楼梦 2 五中赵焕章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1巩义五中赵焕章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导学案(一)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3.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难点: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2.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A级)1、《红楼梦》的地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
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可见她的影响之大。
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中国清朝有谚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高鹗续书的功与过功劳:①将全书写完,使故事、人物有了完整的结果。
②依据原书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
③部分章节和环境描写很精彩。
问题:①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削弱了《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量。
②某些方面歪曲、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和谐统一。
如黛玉支持宝玉雪八股文。
3、当代续书作者当代影响最大的续书是作家张之续写的《红楼梦新补》,共三十回,依据曹雪芹留下来的后三十回提纲续写而成,但在语言、风格、诗词等方面不如高鹗的续写。
4、《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
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
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
戚蓼生序本80 回。
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
(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
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
②程乙本。
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
5、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档是《红楼梦》的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熟悉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掌握《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
5. 体会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
内容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介绍曹雪芹以及他创作《红楼梦》的背景和动机。
2. 主要人物及关系
- 简要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贾蓉等主要人物,并分析他们之
间的关系。
3. 主要情节和主题
-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如贾宝玉的出生、贾府的兴衰等;
- 分析小说探讨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4. 重要场景和意象
-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如荣府、贾母的大观园等;
- 探讨小说中的意象,如红楼梦的象征意义等。
5. 哲理和价值观
- 总结小说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如世态人情、人生哲理等。
总结
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部名著,从作者背景到主要人物,再到情节、主题、场景和意象,最终体会
到小说所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
阅读《红楼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水平。
•••••••••••••••••《红楼梦》导学案(高一必修三)《红楼梦》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名著《红楼梦》概说1、了解《红楼梦》,认真阅读“名著导读”《红楼梦》(课本P99)2、练习:(1)《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_,是一部空前绝后的鸿篇巨制。
全书共回,其中曹雪芹写了前______回,高鹗写了后回;整部书人物众多,据统计共有975人,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八位来),其中娇弱清丽、才情横溢而又孤标傲世的女子是___________,随分从时、端庄稳重,可称得上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的是___________。
(2)《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但曹雪芹并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3)《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包括___________、宁国府两支。
作品描写贾府的衰败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既描写了贾府后继乏人,也描写了这个大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描写了贾府所牵涉的社会矛盾,由此看出,曹雪芹着眼的并不只是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而是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表现在:①作者善于刻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
如林黛玉不总是,有时又过于尖刻犀利,她还有开朗宽厚、柔顺诚恳的一面。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撷取素材,为小说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③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使这部小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④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二、课文随堂练习(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段“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纵观全文,这“与别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2、第二段中,写黛玉到了贾府,见到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导言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替代的经典巨著,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之一。
在它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创作手法、文艺风格、人生观和审美观被充分体现和表现。
本文将以《红楼梦》的导言为蓝本,为大家提供一份导学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中国经典巨著。
1. 导读首先,导师们需在课堂上对整个《红楼梦》的导读进行介绍,向学生们阐释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背景。
让学生们对这部小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告诉他们《红楼梦》是一部熔汇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和艺术的经典巨著。
2. 解读红楼梦的导言导言是小说冠以门首或引起神秘气氛的文字,也是作品全书的精华和开篇。
在《红楼梦》的导言中,曹雪芹通过“怀古抱今”、“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展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和人生观。
下面就《红楼梦》的导言进行具体解读。
2.1 怀古抱今在导言的开头,曹雪芹通过“维扬柳市”、“半亩方塘”、“洛阳城里看秋水”等词句,呈现出了士族物质文化生活的繁华景象,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呼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汉族文化传统观念。
在此基础上,曹雪芹又以“此时惟有文字是吾等拯救之良策”为切入点,表现出文人墨客在时代变迁中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和价值。
他以文字为载体,为自己和被忘却的先贤代言,倡导文学创作具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托物言志在导言的第二节,曹雪芹通过托物抒情,对世事变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自己的批判和反思,并借此阐发自己的价值眼光和思想观念。
首先,曹雪芹以“燕山雪花大如席”、“江河风波只自知”等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审美意识。
他认为自然和人生都是奥妙无穷的,而人类只有面对自然和历史,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才能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感悟。
《红楼梦》前五回解读(四)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红楼梦》前五回解读(四)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红楼梦》前五回解读(四)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珍品。
它以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绘了清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开创了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新格局,表现了一个家族的生活、情感和命运,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沉浮和人性的升华。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而且也引起了许多现代作家和文化人对它的研究和探讨。
一、阅读《红楼梦》(前五回)1、阅读前提提醒:阅读《红楼梦》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文学素养,包括:汉字基础、中文语言文字修辞、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等。
如有不懂之处,请及时进行查阅。
2、阅读目标通过阅读前五回,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家族背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述手法。
3、阅读方法全文阅读法、细读技巧法和标记学习法。
全文阅读第一遍:整体把握内容。
第二遍: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遍:理清故事情节,掌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述手法。
细读技巧1、拼凑:根据小说中提供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信息,逐步拼凑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比对:对照小说中的不同内容,适时发现其中的比对关系,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社会现象等。
3、折叠:通过折叠、串连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事情等线索,诠释小说的主题与思想。
标记学习法1、人物角色的认识:用人名、字、代称、外貌、习惯、口音等标出人物的不同特征。
2、故事情节的划分:用数字、符号等标记显示故事情节的转折、高潮、扭曲等。
3、主题和意象的标记:通过标记反映小说内容中重要的不同主题和意象。
二、主要人物及背景介绍1、主要人物①贾宝玉:是贾家的嫡子,蜚声刘姥姥的孙子,出生时被邢夫人抚养。
自幼聪明伶俐,机智过人,但性情多疑难以平静。
儒雅清高,好学不倦。
② 林黛玉:贾母之孙女,秦淮河燕子坞黛玉香梨。
虽然出身高贵,但性格温和、淡泊名利,有才情,并且知书识礼,心地善良,为人忠诚。
《红楼梦》导学案尊敬的读者:欢迎阅读《红楼梦》导学案。
本文将引领您深入了解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提供一些相关主题的解读和讨论。
请您跟随导学案的指引,探索《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导学目标本次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并启发读者对于小说中各个角色和情节的解读、分析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介绍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巨著。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主要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于贾宝玉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荣华浮云、世态炎凉,并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深受读者喜爱,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1. 贾宝玉:本书的男主角,贾家的血脉传人。
他聪明、多愁善感,并拥有一副出色的文才。
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是小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
2. 林黛玉:本书的女主角,是贾宝玉的表妹,具有文才和艺术天赋。
她的美丽和聪颖深深地吸引了贾宝玉,并成为小说中最令人心动的人物之一。
3. 薛宝钗:是另外一个与贾宝玉有关的女性角色,她是贾母选中的贤良妇女,被贾宝玉视为有缘却无份的人。
4. 贾母:贾宝玉和黛玉的祖母,是整个贾族的中心人物,对于家族的决策和安排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四、《红楼梦》的核心主题1. 爱情与婚姻:小说中的爱情和婚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家族观念和权力纷争。
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情感剖析是《红楼梦》的重要一环。
2. 荣华富贵与虚幻幻灭:小说中,描绘了宦官专权导致王朝政治腐败以及贾府家族的衰败现象。
荣华富贵一度光鲜亮丽,最终却被带来的种种问题所扭转。
3. 人性的复杂性:书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出人性的各种光明与黑暗面。
《红楼梦评论》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人物形象及艺术特点。
(2)通过《红楼梦》的解读,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把握作品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诗词韵文等,领悟作品主题和人生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将作品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和展示一些经典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中,激发对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作品大意。
通过展示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
3、人物形象分析选取几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通过展示人物图片和介绍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表现手法。
4、环境描写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环境描写片段进行分析,如大观园、潇湘馆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介绍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及其表现手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5、诗词韵文鉴赏选取几首典型的诗词韵文进行鉴赏和分析,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
通过展示诗词韵文的原文和解释其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中的诗词韵文及其表现手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诗词韵文在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的作用。
6、主题探讨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和人生价值。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作品的主题和人生价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