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剩余价值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简答题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1)产业资本在其显示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
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2.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1)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2)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额除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4.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现象形态的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
学习本章,应掌握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掌握资本以及相应的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从而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分配的。
第一节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
对资本家而言,他支付的费用只是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部分由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然而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不需要另外支付任何费用。
这样,资本家在计算其生产商品的代价时,只是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计算在内。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便构成了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又称生产成本)。
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则商品的价值W = c + v + m变成了W = k + m。
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这一形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是资本家出售商品价格的最低界限,高于这一价格出售,资本家就会赚钱,即可以获得剩余价值;反之,则要亏本。
第二,它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大小。
成本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差额越大,即m值越大,资本家的竞争能力越强。
因此,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
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时,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就看不见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并且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因为在资本家看来,商品价值超出其成本价格的部分,是由整个预付资本所产生的,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
因此,这种形式掩盖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也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当资本家不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政治经济学原理106价值就转化为利润这种表现形式,如用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W = k + p。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商品价值中的(C)和(V)转化为成本价格(K)①资本家把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当作生产商品的全部劳动耗费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 c + v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c + v + m商品的价值=k + m②成本价格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剥削。
第一、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造成了剩余价值来源于流通的假象。
③成本价格对资本家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是资本家赚钱还是赔本的界限。
第二、是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基础。
(2)剩余价值在c + v 转化为k的基础上,表现为所费资本或所用资本(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从而转化为利润。
商品的价值=K + P(3)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①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联系:第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
第二、两者在量上相同。
②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第一、涵义不同。
剩余价值指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利润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二、来源不同。
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利润来源于全部预付资本。
第三、反映的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利润反映资本自行增殖的关系,掩盖了剥削。
2.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利润率的涵义(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①联系:利润率是从剩余价值率转化而来。
②区别:第一、涵义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第二、质上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第三、量上不同。
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第一节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的有机构成;第三、资本的周转速度;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1)不同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