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313.95 KB
- 文档页数:3
新型经营主体总第230期41农村经营管理2022.4添丰家庭农场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广海镇中兴村,创办已有10年历史,除种植水稻380多亩,主要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
“70后”农场主冯承志是一名典型的“农二代”,具有扎实的农技功底。
在他的带领下,农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台山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头雁,先后荣获江门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广东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称号。
一、不受传统制约,转变发展理念农场主冯承志的父亲是种田能手,2004年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父亲年老后,冯承志接管100多亩农田和几台拖拉机,自小在农村长大、深感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传统耕作模式、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道路。
为规范化经营,2010年冯承志成立添丰家庭农场,并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研究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努力做到机机会开、机机会修,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田秀才”。
随着农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的田地达到300亩。
2015年,冯承志向银行贷款180多万元,购置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和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农场完全实现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紧抓助农先机,推动服务升级开始时,冯承志购买农机设备、学习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农业机械操作,单纯只为自家农场服务。
由于周边农户机械化程度较低,热心的冯承志开始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根本不计较酬劳。
由于专业化程度高,好事传千里,越来越多的农户认为添丰农场这种服务方式省力、省钱、效率高,都慕名找到他请求提供农业服务。
经过不断积累经验,从“机耕—插秧—收割”到“机耕—插秧—收割—烘干”,再到“机耕—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农场逐步形成了“托管式”一体化农业服务模式。
充足的农机装备和贴心的服务使农场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令更多农户争先与其签订协议,将自己的田地放心交予农场,享受全程管理及标准化生产的“保姆式”服务。
PAGE36在采访前,我发现陈华身上有着多个头衔: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浮山县农业委员会高级农艺师、浮山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每一个说出来都金光闪闪,但陈华在介绍自己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一转入正题,说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陈华就吟出一句:“土可生白玉,地可产黄金”,在说出这句话时,我可以明显地看出陈华眼中的深情。
而她,也正是坚信着这一点,20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农村,努力为实现“土能生金”的美好愿望而奔波奋斗着。
辛勤劳作,走在希望的田野上1997年7月,陈华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浮山县农业局工作。
对于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她来说,深切地明白这一职位对于自己和所服务的农民来说,意义重大,“我就是想为农民多做点实事,让他们增加收入,早点过上富裕日子。
”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但要真正做到并始终坚持做下去,却是很难的一件事。
2000年,由陈华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的浮山县张庄乡小卫坡温室项目建设在即,当时陈华的孩子还不满周岁,丈夫又在乡村教书,她自己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离家约5 000米的项目基地进行工作指导。
孩子还小,又无人看管,陈华只好忍痛给孩子断了奶,并托付给邻居照管,每天晚上回去再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则一心扑在基地上。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年该项目每亩平均纯收入就达上万元。
2002年,浮山县的温室产业项目成为省市首屈一指的致富产业,面对成绩,陈华却幽默地说:“我的这辆破旧自行车立了汗马功劳。
”2010年,山西省政府启动了“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浮山县被列为晋南盆地板块具有设施蔬菜建设区域优势的核心县。
陈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刚开始启动建设的时候,好多农户持观望态度,为了让农户转变观念,她先是游说亲戚朋友,让大家先自贷款,投入到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温室建设中。
光有了温室还不行,还需要技术,陈华先后带领重点村干部和示范户代表500余人次,多次赴山东寿光、山西长治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种植经验,终于让大家放下了戒心,投入到温室建设中来。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范文县农业局:我家庭在回龙镇、政府、红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从2002年养牛开始经营,近年来根据政策引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现将我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法人乐祥明。
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920亩,其中流转土地720亩,常年雇工9人。
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机械压油机一套,机器设备总投资150万元。
2022年农场共养殖了620只羊、100头猪、248头肉牛、4000只肉鸡、2000只蛋鸡、120箱蜜蜂;种植了200亩油葵、200亩油菜、300亩露天蔬菜、100亩瓜果、120亩粮食(小麦、玉米),总营收586万元,利润189.58万元。
二、经营特点1.精耕细作、品质至上。
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为零添加,种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饼肥、腐熟农家肥、沼液和沼渣,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用油基本现产现卖。
农场牛、羊均为天然人工放养,肉品品质极佳。
农产所有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甚至更高。
2.农产所有产品除农场外不设其他卖店,不代购,保证销售过程品质不变。
3.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农家,主要菜品来自农产出产,保证原汁原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品尝口感选择购买农产产品。
4.农产内实现循环生态发展,牛粪、羊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
5.农场产品商品化率高,因为品质较好,当季产品产出后基本被抢购。
三、存在的问题1.农场经营延续了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大。
2.镇安土地稀少,山大沟深,机械不能广泛使用,人工成本高。
3.融资困难。
经营家庭农场前期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而农业经营见效慢、回笼资金时间长,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32XIANGCUN KEJI 2018年11月(中)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8]。
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大都市周边地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并继续向邻近的乡村扩展。
参考文献[1]郑宝华.全面理解乡村振兴战略[EB/OL ].(2017-11-17)[2018-10-27]./zgsd/7385236794775353692.[2]贺雪峰.振兴乡村不得不直面的现实[N ].环球时报,2018-01-04.[3]郭晓鸣.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做法“不可为”[N ].环球时报,2017-12-28.[4]冯钺.乡村衰败可能带来两大隐患[N ].环球时报,2017-12-25.[5]王曼乐,胡胜德,金钟燮.韩国归农归村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17(10):54-58.[6]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J ].中国合作经济,2017(10):19-20.[7]人民网.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 ].(2018-02-09)[2018-10-27]./n2/2018/0209/c231190-31238106.html.[8]黄汉权.在乡村振兴中处理好三大关系[N ].经济日报,2018-01-09.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文利(达拉特旗种子管理站,内蒙古达拉特旗014300)[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种植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等,本文针对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措施。
[关键词]种植业;发展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32-32-21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陈华:扎根田野、心系农户的农技推广达人作者:赵玉山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06期在山西省浮山县的蔬菜大棚里,时常会看见一个衣着朴素、操着乡土口音的40多岁的女同志,不是手把手指导菜农管理菜苗,就是不厌其烦地纠正菜农施肥浇水存在的问题;不是组织菜农到示范基地观摩,就是实地技术培训,在浮山县百十座菜棚里,几乎都留下了她一串串脚印。
她就是山西省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级农艺师陈华。
20多年来,陈华一直扎根田野、心系农户,投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中,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创造了设施蔬菜园区特色、高质、高端、高效“一特三高”建设的历史最好纪录。
结缘蔬菜扎根沃野尽管陈华有着多个头衔和称号,如“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先进个人、浮山县“优秀人才”“浮山县神山工匠”等,但她在介绍自己时仅用一句话带过:“我只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1997年7月,陈华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浮山县农业局工作。
在浮山县广阔的田野里一干就是20多年。
2000年,浮山县开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陈华负责张庄乡小卫坡温室项目建设,她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每天奔波于距家5 000米路的项目基地进行工作指导。
对于上班时间不长,实践经验又少的她,面对温室建设出现的诸多问题,她不怕辛苦,一天10多个小时都守在工地,对于不懂的问题,打电话请教老师、搬书本查答案、虚心向群众学习,陈华全身心扑在田间地头,摸索气候、土壤、水分等种植环境,查看蔬菜育苗进展,督促大棚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当年该项目亩均收入就达上万元,成为山西省大棚蔬菜建设的标杆项目。
在工作中,陈华深切地体会到,设施蔬菜是民生工程,每个大棚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使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她每天白天深入园区细致观察自然资源条件、督促指导规划棚体建设等工作,晚上回家总结整理经验做法及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完成了全县蔬菜园区规划文本初稿及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等工作。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科学化种植、创新式绿色农业发展记陈华增家庭农场陈华增自2010年起承包本村土地27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作物。
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建家庭农场的精神指导下,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
农场位于蓟县杨津庄镇陈庄村,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
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农忙时请少量人员帮忙。
有办公场所1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
陈华增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学种田,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他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
2012应用机条播新农艺,小麦最高产量达到405.9公斤;2012年杂交水稻,亩产达562.2公斤,全年总产值56.9万元,总净收入24.3万元、亩净收入904元。
陈华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销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
由于他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青睐,使自己的农产品实现了尽产尽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风险性。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简介与规划一、基本情况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恒博种养殖家庭农场始建于2010年1月,法人代表陈焕林,男,现年52岁,汉族,高中学历,在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制种管理多年。
农场位于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三九村,由家庭4人共同出资创立,农场占地面积150亩,注册资金110万元。
农场组建六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吸纳周边农户用工600余人次,农户年人均务工收入4000多元,以当地取得了较好的声誉,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农场依托南京理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制种和大棚蔬菜生产。
目前农场现有员工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农村实用复合型人才4人。
蔬菜制种基地150亩,配套农机具11台套,培训场地100平方米,生产田间建设有1公里硬化路面,铺设供水管网1350米,架设供电线路700余米,修建防洪堤150米,水、电、路一应俱全。
农场不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南京理想农科标准、鄂州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制种生产、淡水养殖。
主要从事大棚蔬菜生产、杂交豇豆、辣椒、南瓜、小白菜等制种工作,年销售收100万元以上。
2015年,农场在发展壮大自身建设的同时,本着示范带动作用,将在3—5年内通过合作入股、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600户以上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力争将基地面积发展到1500亩以上,将蔬菜生产、制种产业发展成本地支柱,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流转及承包期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并且回报缓慢,现行的土地流转及承包期限不利于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
2、资金问题恒博家庭农场在各生活经营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在对家庭农场投入、借贷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单靠农场自身投资显得力不从心,想发展一些特色产业,担心后期没有资金投入,做不起来。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颍上县陈华中家庭农场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颍上县陈华中家庭农场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颍上县陈华中家庭农场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江苏赣榆:海珍品养殖成富民大产业
祝新华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9(000)023
【摘要】@@ 日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水产养殖大户胡英刚将培育的15万公斤大菱鲆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效益达100多万元.像这样的海珍品养殖品种,现已发展到鲍鱼、海参、半滑舌鳎、牙鲆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可达3500吨,创产值3亿元以上,规模、产量及效益均居全省首位,海珍品养殖已真正成为该县沿海渔民的一项富民大产业.
【总页数】1页(P8)
【作者】祝新华
【作者单位】222100,江苏省赣榆县史志办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万余亩旱地蔬菜成富民大产业 [J], 牛振朝;杨丽
2.小香菇成壮村富民大产业 [J], 单亮;
3.发展高效养殖,助力产业富民
——记山东省新泰市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J], 李海涛
4.子陵铺模式:稻虾共作成富民大产业 [J], 戴光明
5.小陈皮何以成富民大产业 [J], 鲁子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22期乡村振兴作者简介王增兴(1988—),男,广东蕉岭人,本科,农业经济师,从事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与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23-09-25蕉岭县家庭农场培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王增兴(蕉岭县南磜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东蕉岭514100)摘要家庭农场是我国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家庭农场发展实践,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分析家庭农场发展效益,并阐述了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保障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农场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品牌意识;农产品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2-0181-03广东蕉岭县为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800h 以上)、降水量充沛(年均降水量超过1600mm ),年均气温21℃,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该地区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将其作为该县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利用“生态县”“长寿县”品牌,制定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多种形式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取得了较好成效。
本文结合家庭农场培育实际,对家庭农村培育现状、问题、对策、效益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1家庭农场培育现状1.1发展规模初步形成近些年,该地区严守家庭农场准入门槛,家庭农场申报需现场审核,保证了家庭农场质量,成效明显。
截至2019年底,该地区有注册家庭农场30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2020年,该地区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截至2023年4月,该地区注册家庭农场总数增加到40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
1.2覆盖范围广泛该地区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广泛,以种植业、种养结合为主,也兼营农产品加工运输、观光旅游、农资产品销售、餐饮住宿服务或生态林果采摘等,有种植类家庭农场313家、养殖类家庭农场69家、加工流通类家庭农场12家、休闲农业类家庭农场8家,年均总产值超过2亿元。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江苏亭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江苏亭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江苏亭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聚鑫家庭农场简介
根据政府关于扩大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的有关精神,我家庭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根据政策文件要求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出具规模,现将聚鑫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经营效果和社会效益逐一介绍如下:
一、聚鑫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
聚鑫家庭农场位于徐州市辛家村,经营者周广普(1961年12月19日出生)及妻子丁志文,经营面积530亩,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以科学种植,高效生产绿色环保型粮食,承包地界四至:东至前亭地界,南至周庄水坝,西至村庄,北至涝泉村地界。
准备配套耙地机一台,收割机一台,喷药机和小型播种机、秸秆还田机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总计投资50万元。
为更好的发展我村农业,计划二年内增加承包土地200亩,提高管理水平,为广大农户增加收入。
二、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使家庭农场的生产、生活质量幅度的改变,我们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产品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社会效益预测
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等涉农问题的不断投入,从农场综合效益上讲,它具有稳定家庭与稳定社会的作用,
能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使夫妻双方常年在一起共同劳作、互敬、互爱,减少了不少不必要的社会和家庭矛盾,使家庭地位在群众中明显提升。
家庭农场建立后,机械化大面积操作方便,也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总之,在党的利民政策的指导下,我农场从小到大,我感觉它容易管理和耕作,起到了政府指导方便、党的政策好落实的作用。
经营人:周广普。
上海市示范家庭农场名单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区县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 闵行区 闵行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奉贤区 名称 浦东新区新丰华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士丰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永华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张明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乔占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品杰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美林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湘满源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惠强家庭农场 浦东新区淼洋家庭农场 徐海天粮食家庭农场 诸仁英粮食家庭农场 潘宏亮家庭农场 王纪平家庭农场 北丁村家庭农场 兴瑛家庭农场 峰华家庭农场 秦秀英家庭农场 军兴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屠军机农一体家庭家农场 经营者 张华 尹士丰 马永华 张明 乔占 钱品杰 陶春妹 丁美红 计强 赵进军 徐海天 诸仁英 潘宏亮 王纪平 俞志刚 杨兴才 沈锋 秦秀英 瞿军兴 屠军1/8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沈国民家庭农场 高云根家庭农场 仲日华家庭农场 戚备军家庭农场 孙军家庭农场 沈国辉家庭农场 孙红荣家庭农场 戴顺明家庭农场 戴顺弟家庭农场 陈刚家庭农场 陈克明家庭农场 方冠军家庭农场 孙洪强家庭农场 陈秀林家庭农场 寿桂龙家庭农场 朱春燕家庭农场 蒋纪根家庭农场 付建平家庭农场 杨永辉家庭农场 张德峰家庭农场 顾海林家庭农场 潘火方家庭农场 曹丽明家庭农场 朱金平家庭农场 钱华军家庭农场 黄军辉家庭农场沈国民 高云根 仲日华 戚备军 孙军 沈国辉 孙红荣 戴顺明 戴顺弟 陈刚 陈克明 方冠军 孙洪强 陈秀林 寿桂龙 朱春燕 蒋纪根 付建平 杨永辉 张德峰 顾海林 潘火方 曹丽明 朱金平 钱华军 黄军辉2/8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松江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周金云家庭农场 朱爱明家庭农场 孙卫军家庭农场 徐梅军家庭农场 杨仁云家庭农场 孙佩章家庭农场 李忠欢家庭农场 陈立新家庭农场 冯国明家庭农场 陈渊刚家庭农场 宋新根家庭农场 顾学新家庭农场 张文军家庭农场 朱仁忠家庭农场 耿智辉家庭农场 范慧峰家庭农场 李春风家庭农场 沈忠良家庭农场 张小弟家庭农场 朱红家庭农场 杨炳良家庭农场 庄雪龙家庭农场 杨志锋家庭农场 王雪强家庭农场 高一平家庭农场 蔡明新家庭农场 张召忠家庭农场周金云 朱爱明 孙卫军 徐梅军 杨仁云 孙佩章 李忠欢 陈立新 冯国明 陈渊刚 宋新根 顾学新 张文军 朱仁忠 耿智辉 范慧峰 李春风 沈忠良 张小弟 朱红 杨炳良 庄雪龙 杨志锋 王雪强 高一平 蔡明新 张召忠3/8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金山区 青浦区 青浦区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宋国强家庭农场 邱志江家庭农场 史秀平家庭农场 夏剑锋家庭农场 徐伯华家庭农场 严秋云家庭农场 朱海风家庭农场 姚金祥家庭农场 孙林祥家庭农场 毛桂华家庭农场 盛笔初家庭农场 高晔家庭农场 陆秀林家庭农场 鲁明家庭农场 曹永光家庭农场 张华家庭农场 夏贇家庭农场 包永华家庭农场 杨国良家庭农场 张峰家庭农场 方正明家庭农场 宋晨家庭农场 王雪梅水稻家庭农场 陈云兵水稻家庭农场 张惠兰水稻家庭农场 严佐鹏水稻家庭农场 张宏辉水稻家庭农场宋国强 邱志江 史秀平 夏剑锋 徐伯华 严秋云 朱海风 姚金祥 孙林祥 毛桂华 盛笔初 高晔 陆秀林 鲁明 曹永光 张华 夏贇 包永华 杨国良 张峰 方正明 宋晨 王雪梅 陈云兵 张惠兰 严佐鹏 张宏辉4/8101 102 103 104 105 106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 崇明县施叶飞水稻家庭农场 黄国超水稻家庭农场 李庆忠水稻家庭农场 黄汉超水稻家庭农场 刘惠星水稻家庭农场 陈剑峰水产家庭农场施叶飞 黄国超 李庆忠 黄汉超 刘惠星 陈剑峰5/86/87/88/8。
生态农场简介范文(共14篇)从调查情况看,4个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是:农场主中有3个村干部,1个农民,户平劳动力3人;8户农场主共有机械设备12台套(获农机补贴30万元),以种植水稻、小麦、养鱼为主;土地流转总面积555亩,其中耕地450亩、水面105亩,流转涉及68户,有2个农场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2户是口头协议短期流转;租金亩平约450元,最高的是水面养鱼每亩600元,最低的是60元(汉北河河滩),其中流转土地的粮食补贴由土地所有人所得。
4户农场2023年纯收入44万元,户平万元。
从4家家庭农场的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全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
辖12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全区森林覆盖率约51%,是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区)、全国十三个杂竹大县(区)、中国特早茶之乡、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全省25个林业产业培育县和46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区)之一,正全力打造西南最大的竹浆造纸基地。
生态环境良好,有80万亩林地,适宜林地生态养殖面积50万亩。
区委、区政府于202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乐道子”林下土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泸纳委发[2023]2号),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区“乐道子”林下土鸡专业合作社和“乐道子”林下土鸡协会,通过近几年发展,“乐道子”林下土鸡在产业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全区建成集种鸡、孵化为一体的孵化育雏中心一个(年孵化1200万羽)建成标准化育雏场9个,取得了“无公害”、“有机”和“地理标识”认证。
邛崃市祥禾家庭农场位于北纬30度,紧临“联想.佳沃猕猴桃全球种植基地”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美,山清水秀。
距四川省会(成都)仅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农场于2023年建成了四川省首家淡水石斑鱼养殖基地,红中红蜜柚种植基地,同时也被评为成都市示范家庭农场。
祥禾家庭农场现已建成总占地面积达1800亩的水果种植基地。
农村家庭农场成功案例
一、经济类
农村家庭农场成功案例,在经济层面上让人眼前一亮。
河南省平顶山
市鲁山县华兴村村民任建华的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一例。
任建华从2002年开始,通过实行“养鸡+菜地”模式,浸润土壤、施肥
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改进。
如今,她的养鸡场已经扩大到70多棚,年
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一家养鸡场不仅解决了当地40多户群众的就
业问题,还带动周边村庄农户增收致富。
二、教育类
农村家庭农场成功案例,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上有所成就,还在教育
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浙江乐清市柳市镇的黄勇军便是其中一名典型。
他在农村创办了家庭
农场,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植树造林以及猪养殖品质提升等方面
的实践,更是开办了农村教育培训课程,为周边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指导。
三、文化类
农村家庭农场成功案例在文化层面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石龙村的王庆林,便切实地防止了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文化的萎缩,他的家庭农场将中国文化嫁接到核心的农业生产领域。
王庆林通过运用古老种植技巧,成功培植出走俏国内外的云南蜜柿,一度爆红。
同时,他的农场也成为了对传承本土文化、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总之,农村家庭农场的成功案例的背后,不仅有着优美的口吻、成功的经验和代表性的案例,更多的是这些农村家庭农场反映的是一种农业生态文明和农村文化的崛起,一个让人乐观向上的未来展望。
陈华增家庭农场简介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科学化种植、创新式绿色农业发展
记陈华增家庭农场
陈华增自2010年起承包本村土地270余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作物。
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创建家庭农场的精神指导下,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经营管理建起村里首家家庭农场。
农场位于蓟县杨津庄镇陈庄村,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
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农忙时请少量人员帮忙。
有办公场所1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需要。
陈华增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家庭农场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科学种田,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将丰富的种田经验与科学化的种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以有机肥料为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同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他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
粮食产量。
2012应用机条播新农艺,小麦最高产量达到公斤;2012年杂交水稻,亩产达公斤,全年总产值万元,总净收入万元、亩净收入904元。
陈华增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各供销商合作,实现订单式种植模式,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
由于他种植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普遍受到市场的青睐,使自己的农产品实现了尽产尽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风险性。
在保护了环境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他的家庭农场带动下,使同村及周边农户50余户发展起了自己的绿色农业。
他为其他农户的绿色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并使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30%,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周边农户的共赢。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经验不足等发展瓶颈。
展望2014年,随着三中全会对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农场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养殖业,以养殖促进种殖,以种植带动养殖,并带动周边农户100户发展绿色种植,实现产值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