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手部腱鞘松解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23
针刀松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操作技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属祖国医学经筋病的范畴。
主要表现为患指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弹响指”,系指屈指肌腱及其纤维鞘管因反复损伤而致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掌指关节处弹响及疼痛。
多见于手工劳动者的拇、中、环指。
一、应用解剖掌骨颈之掌侧,有一浅沟与鞘状韧带形成坚韧无弹性之纤维骨管,即鞘管。
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三者之肌腱通过此管进入各个手指。
在拇指掌指关节前有一对籽骨,其软骨面构成关节位于关节囊内,而其背面粗糙位于关节囊外,拇指之屈肌腱则由此通过,并被环状韧带所包绕,成为日后发生腱鞘炎的解剖学因素。
二、病因病机(l)慢性劳损:生产工人掌指关节长期过度屈伸活动,使深、浅屈肌之间互相摩擦,或长期手执工具,纤维鞘受硬物与掌骨头挤压,而导致肌腱及微鞘的无菌性炎症。
(2)解剖因素:病变易发于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的起始部,拇指则发生于掌指关节部位于骨与韧带所形成的环状鞘管处,上述部位均为相对狭窄的骨性纤维鞘管,为产生腱鞘炎的解剖因素。
(3)籽骨肥大或韧带增厚:导致拇指屈肌腱之腱鞘狭窄多见于儿童。
(4)全身性因素:如产后、风湿及类风湿等结缔组织疾病等。
病变处纤维管水肿,继而纤维化,鞘管增厚,管腔形成环形狭窄,甚至出现鞘管的软骨变性及钙化。
病变处肌腱呈梭形膨大,色暗黄、失去原有光泽。
当膨大之肌腱被狭窄之腱鞘所卡顿,屈伸受限,若勉强用力主动或被动屈伸时,膨大的肌腱挤过狭窄之腱鞘发生一个弹拨动作及响声,当肿大之肌腱不通过时,患指不能屈和伸,即闭锁。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1)多见于从事包装、纺织、缝纫、装订、绘画、机械装配等长期依靠手指用力工作或需手持坚硬物体的工作者。
以拇、中、环指多见,右手较多。
可单发于一指,亦可多发于数指,后者约占20%。
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
起病缓慢,且日趋加重。
(2)早期患者仅在晨起感掌指关节酸楚不适,手指僵硬,欠灵活,活动后可消失。
腱鞘松解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技术作者:李洪波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2期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以拇指、中指及无名指较常见,一般由于损伤或炎症后引起腱鞘狭窄,或由于肌腱本身增厚引起。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围,多因劳损,风寒湿邪阻滞,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痹阻而发病。
患者以手指疼痛或屈伸手指困难为主要症状,屈指可发生弹响,在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结节样肿块,压痛。
严重者患指固定于伸直或屈曲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诊断标准①有手部劳损病史。
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好发于拇指、中指、无名指。
②手指活动不灵活,局限性酸痛,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
③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可触及结节,指伸屈活动困难,有弹响或交锁现象。
具备上述3项即可明确诊断。
适应证符合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者。
禁忌证①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②学龄前儿童如果配合治疗可以慎用。
操作方法材料采用按要求生产的腱鞘松解刀。
操作要点定位确定进刀点。
①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拇指近端指横纹处,同时令患者不断屈伸其拇指末节,术者即可感觉到其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选择其滑动最明显即肌腱梭形膨大之中心(按肌腱宽度测量)与拇指近端指横纹交叉处,再向近侧1mm处做标记,作为进刀点。
②示、中、无名、小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示、中、无名、小指的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同时令患者不断屈伸其相应手指的中、末节,术者感觉到其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后,选择其滑动最明显即肌腱梭形膨大之中心(按肌腱宽度测量)与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交叉处,再向远侧1mm处做标记,作为进刀点。
③注意:a.拇指腱鞘炎患者进针点要偏向尺侧。
b.进刀点一定选择在距腱鞘最近处。
麻醉选择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一般需要2~3 ml。
先在进刀点处做皮肤点状局麻,再将注射针刺入肌腱鞘,注入麻醉剂。
①麻醉效果标准:肌腱鞘内注入麻醉剂时,术者用拇指及示指触摸患者患指近节两侧,当感觉到肌腱鞘膨起(深部组织张力持续增加)时,麻醉效果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