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鼠主要品种和品系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2
德州地鼠龟的品种简介
德州地鼠龟
德州地鼠龟是陆龟品种,该品种在中国并不多见,德州地鼠龟饲养难度较高,所以饲养的人也不多。
德州地鼠龟又叫德州穴龟,体型较小,喜欢吃一些纤维含量高的植物。
德州地鼠龟是穴龟属下的一种龟。
分布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到墨西哥科阿韦拉州、新莱昂州和塔毛利帕斯州的地区。
其种加词berlandieri是为了纪念比利时自然学者简·路易斯·贝朗迪耶。
德州地鼠陆龟是四种地鼠陆龟中体型最小的一种。
通常栖息在遍布仙人掌及耐旱植物的沙漠地区。
也是地鼠陆龟中比较不倾向挖掘洞穴的一种。
不是利用其它动物的洞穴就是直接栖身在树丛下的浅坑。
中文名:德州地鼠龟
俗名别名:德州穴龟
英文名:Texastortoise
拉丁学名:Gopherusberlandieri
地理分布:美国,墨西哥西北部。
繁殖方式:6-7月间可产下1-4颗略呈细长的卵。
习性:栖息于荒地,会掘潜于树木或根部茂盛的树根下。
体形特征:最大甲长22.2公分。
背甲较为圆短,暗色系缘盾,肋盾及椎盾年轮之中心部位带有亮色,2枚腋盾,椎盾中以第3椎盾的宽幅最大。
食性:草食性,以花叶及果实为食。
珍惜度:CITES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级。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系根据我国实验动物的使用情况和国外文献报道的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为: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猫和非人灵长类中猕猴。
有些专业或课题或教学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鸡、鸭、鸽、长爪沙鼠、棉鼠、雪貂、羊、猪和树鼩等。
一、小鼠(mouse,musmusculus)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品系多,可供选用的范围广,性周期短,生育力强,产量大,饲养管理方便,一次可以获得数量较多、健康素质一致的动物,价较廉。
加上对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遗传学工作做得比较深入和广泛,实验积累的资料也较丰富,因而素为科研工作者所乐用。
小鼠形体小,听嗅觉好,视觉差,生来有五怕:怕过冷过热、怕饿怕渴、怕强光噪音、怕惊吓疾病、怕挤拥暴力。
室温差2~3℃就能引起它们生理上的改变,低温性周期延缓、食量增加,深低温易感冒或冻死。
过热生育能力下降,母鼠不哺育幼鼠,雄鼠睾丸萎缩,成精能力下降,高温则死亡。
怕饥饿,供水量不足造成脱水,精神萎靡不振。
强光造成视网膜损伤,影响生殖能力。
噪音、超声波小鼠烦躁不安,小鼠能听到超声波段音响、DBA/2出现听源性癫痫、有些品系则瘫痪不能走动。
小鼠的疾病颇多,病毒性疾病就有20多种,细菌性疾病10多种。
挤拥做成小鼠应激,影响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反应。
对小鼠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粗暴都会带来小鼠应激和异常反应,改变其生理状态,给饲养繁殖生产、实验研究带来不良的影响。
按照遗传学的要求和饲养繁殖的不同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可分为近交系(inbredstrain),封闭群(远交系)(closedcolony,outbredstock),和突变系(mutant)小鼠。
(一)近交系1985年小鼠标准化遗传命名国际委员会第8次公布近交系233个品系,其中有我国TA1,TA2,6153个品系,被列为国际公认的品系。
一个品系或基因型相似的品系,经过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的品系称为近交系。
地鼠主要品种和品系
地鼠在世界上共有4属66个变种或亚属。
培育的近交品系有38个。
常用的有3种。
1.金黄地鼠(Golden hamster mesocricetus auratus)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g,染色体22对,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
应用最多,主要分布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2.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 Cricetulus griseus)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染色体22对,体重约40g。
栖于中国东海岸至里海东海岸这一地区。
3.欧洲黑腹地鼠(European hamster; Cricetus cricetus)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染色体22对。
动物主要品种(variety )主要品系(strain )C57BL/6BALB/c C3H/He近交系其他:DBA (DBA/1、DBA/2),CBA (CBA/J/Ola 、CBA/n ), A 系, AKR , TA1,TA2,615昆明(KM )ICR (CD-1)封闭群其他:NIH , CFW , LACA , SCID ,nu nude (裸小鼠)dw (dwarf 侏儒)hr hairless (无毛)小鼠突变系ob obese (肥胖症)F344ACI LEW LOU/c LOU/M 近交系SHR Wistar SD封闭群Long-EvansSHR/Ola 大鼠突变系裸大鼠Hartley 英国种近交系2豚鼠试验用豚鼠多为短毛豚鼠近交系13金黄地鼠近交系38种,突变系17种,远交群38种仓鼠(地鼠)中国地鼠20个群、系日本大耳兔新西兰兔青紫兰兔兔中国白兔猫用于实验应选择短毛猫四系杂交犬纽芬兰犬犬比格犬墨西哥无毛犬Boxer 犬Dalmation 犬戈根廷小型猪明尼苏达小型猪皮特曼·摩尔小型猪汉佛特系小型猪日本小型猪:CSK猪我国小型猪:版纳小型猪,WZSP ,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藏猪猕猴属:恒河猴,食蟹猴,熊猴(阿萨密猴,蓉猴),断尾猴,台湾岩猴,平顶猴(猪尾猴)非人灵长类其他品种:非洲绿猴,狨猴(囊猴),树鼩,懒猴,夜猴,松鼠猴禽类鸡、鸽品系:来源于共同祖先、且有特定基因型的动、植物或微生物群体。
近交系:在动、植物中,通过亲代与子代重复杂交若干代而获得的遗传型相对纯一的纯系。
近交系中,个体的性状会逐步趋于稳定一致,然而其生活力则降低。
随着反复连续地近亲交配,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分离,成为基因纯合体系统。
最终完成的近交系为纯系,由于其后代中所有性状不再分离,所以是精密实验的重要材料。
封闭群:是指引种于某亲本或同源亲本的动物,让其不以近交形式,也不与群外动物杂交而繁衍的动物群,目的是要求整个群体尽量防止近亲交配而保持着遗传变异,也就是说既保持群体的一般特性,又保持动物的杂合性。
地鼠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地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型哺乳动物,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养殖。
本文将介绍地鼠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适合养殖的品种、合适的饲养环境、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的疾病预防等内容。
养鼠从容易养殖的稳定品种入手,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食物,并且注重饲养管理,可以帮助地鼠保持健康、快乐地生活。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品种地鼠有许多不同的品种,例如金黄地鼠、栗子地鼠、金胸四线鼠等。
在养殖地鼠之前,应该了解各个品种的特点、习性以及适宜的饲养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进行养殖。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容易饲养且稳定的品种,以便更好地掌握养殖技巧。
二、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地鼠喜欢生活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盒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选择。
饲养盒底部铺上足够厚度的木屑或草屑,方便地鼠挖地搬运,并可吸收排泄物的湿气。
在饲养盒内设置适当的防护设施,以避免地鼠逃脱或发生意外伤害。
三、合理饮食供应地鼠是杂食性动物,一天所需的食物种类应该丰富多样。
可以饲喂含有高纤维和蛋白质的草料、干草、谷物、新鲜蔬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量提供人类食物,尤其是辛辣、油炸或甜食等,以免对地鼠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四、合理的运动空间地鼠喜欢挖掘地道,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以满足其自然本能的发挥。
可以在饲养盒或饲养场地内设置足够大的土地块,供地鼠挖掘和活动。
同时,应该定期清理并更换土壤,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五、注意饲养管理地鼠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营养补充,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除了提供均衡的饮食外,还需要每天定时为地鼠补充新鲜的水源,保持其体内水平的稳定。
另外,注册疫病注射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地鼠疾病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可以请专业兽医进行处理。
六、疾病预防地鼠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皮肤病、寄生虫感染等。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定期排泄物的清理和饲养环境的消毒,保持干燥、洁净的环境。
此外,饲主还应该观察地鼠的行为习惯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请教兽医咨询和治疗。
实验动物品种介绍:中国地鼠生理特点:中国地鼠,又称黑线仓鼠、背纹仓鼠。
已有群、系20个。
我国已育成的有山西医科大学的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军事医学科学院的A:CHA白化黑线仓鼠突变群。
1.地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帛鼠亚科动物。
它是由野生动物训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
2.地鼠是昼伏夜行动物,一般在夜晚8~11点最为活跃,运动时腹部着地,行动不敏捷,巧手营巢,牙齿十分坚硬,可咬断细铁丝,有很强的贮食习性,兴奋时发出强烈的金属性音响。
雌鼠比雄鼠强壮,除发情期外,雌鼠不易与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伤。
3.尾短,有颊囊。
地鼠颊囊是缺少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殊区,是进行组织培养,人类肿瘤移植和观察微循环改变的良好区域。
4.生殖周期短。
妊娠为16(14~17)天,为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最短者。
地鼠成熟期快。
雌鼠一个月已性成熟,之后即可进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
哺乳期20~25天,离乳后雄鼠2月龄,雌鼠1.5月龄可配种。
雄鼠成熟时体重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
成熟期时除发情期以外雌鼠不许雄鼠靠近。
5.生产能力旺盛,生长发育快。
每年每只雌鼠可产7~8胎,每胎产仔5~10只,平均7只左右。
幼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出生时全身裸露。
3~4日耳壳开始突出体外,以后张开,4日长毛,12日可爬出窝外觅食,14日眼睁开,一边觅食一边靠母鼠汁哺育,生长很快。
6.有嗜睡习惯,睡眠很深时,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时误认为死亡。
室温低时出现冬眠,一般于8~9℃时可出现冬眠,此时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基础代谢率均降低。
室温低于13℃则幼仔易于冻死,室温最好保持20~25℃,相对湿度40~70%。
7.好斗为其行为特征,难于成群饲养。
8.中国地鼠易产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岛退化,β细胞呈退行性变,易培育成糖尿病株。
9.具有贮藏食物习性。
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
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一般深度为3.5~4.5厘米,直径为2~3厘米,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
黑线仓鼠在生活中有什么习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别名地鼠,是典型的哺乳纲。
黑线仓鼠是我国黄河以北一些省份的优势鼠种。
对于农业,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有害动物。
小朋友们都有了解多少动物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动物知识,供大家参考。
黑线仓鼠品种简介中文学名:黑线仓鼠二名法: Cricetulus Barabensi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哺乳纲Mammalia目:啮齿目Rodentia科:仓鼠科亚科:仓鼠亚科属:仓鼠属种:黑线仓鼠分布:蒙古、苏联、东欧及中亚细亚也有分布黑线仓鼠形态特征黑线仓鼠喜欢筑巢,行动缓慢,运动I时腹部着地。
雌鼠的力气比雄鼠大且好色,雄鼠的睾丸比较大长13毫米左右。
黑线仓鼠成年后的体长约在80~120mm之间,成年后的体重约在28~40克之间。
黑线仓鼠体肥壮,吻钝,耳圆。
尾短.约为体长的l/4。
具颊囊。
乳头4对。
体背中央白头顶至尾基部有一暗色条纹,其明显程度各亚种间有区别。
东北区各亚种毛色比较深暗,背纹黑而宽;华北种群毛色略浅,背纹黑而较细;西部荒漠草原种群的毛色则较浅,背纹极不明显。
尾部背面黄褐色,腹面污白色。
耳的内外侧披短毛,但有一很窄的白色边缘。
胸部、腹部、四肢内侧与足背部的毛均为白色或污白色,与体背毛色界线明显。
除足背面以外,毛基均为灰色。
头颅圆形,听泡隆起。
颧弓不甚外凸,左右近平行。
鼻骨窄,前部略膨大,后部较凹,无明显眶上嵴。
上门齿细长,上臼齿3枚,M1咀嚼面上有2纵列6个齿突,M2具4个齿突,M 3也有4个齿突,但排列不规则。
下臼齿M1的咀嚼面有3对齿突,M2、M3均有4个齿突。
黑线仓鼠生活习性当黑线仓鼠受到外界刺激时它们会发出激烈的叫声,黑线仓鼠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要求很高,它们的、食、便处从不混用,具有按食物种类分藏的习性。
一般一个洞穴内只有1只成体鼠,幼鼠和亚成体鼠与母鼠分居,在距母巢35~100m处建筑洞穴。
地鼠主要品种和品系
地鼠在世界上共有4属66个变种或亚属。
培育的近交品系有38个。
常用的有三种:
1.金黄地鼠(Golden hamster;Mesocricetus auratus)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克,染色体22对,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
应用最多,主要分布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2.中国地鼠(Chinese hamster,Cricetulus gviseus)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染色体22对,体重约40克。
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一地区。
3.欧洲黑腹地鼠(European hamster;Cricetus Cricetus):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0克,染色体22对。
全世界普遍应用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多为金黄地鼠,约占使用地鼠90%,其次是中国地鼠,约占使用地鼠的10%。
金黄地鼠是由野生动物驯养后进入实验室的动物。
它的起源是1930年耶路撒冷Hebrew(黑不若)大学教授Aharoni赴叙利亚作动物学调查时带回当地的1胎8只金黄地鼠,途中逃跑4只,死亡1只,余3只(1雄2雌)遂与其同事Abler博士进行黑热病研究(由于利什曼原虫感染)繁衍而来,且前它已遍及世界各国,虽然它在实验动物中历史较短,但因地鼠成熟快,示经驯化阶段而成为实验动物,因此各国培育的近交品系较多,目前为止,英国已有近十种近交系,美国有若干系,日本亦有若干系,总共有38个近交品系。
常用的有十几个近交品系,如APG品系(褐黑色,眼红)和APA品系(白色、眼黑)等。
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是金黄地鼠,其来源较复杂,比较混乱。
还有一种是白化地鼠(白色、红眼),亦可用于医学研究,多数用于狂犬疫苗生产。
中国地鼠1948年由中国引入美国,1952年用于糖尿病研究,现已培育成4个近交品系。
叙利亚金黄地鼠最适合于诱发肺肿瘤,它无原发性肺肿瘤,对诱发支气管性肺癌较敏感;其肺的抗感染力比大鼠和豚鼠都强。
1975年《国际实验动物索引》所公布的金黄地鼠近交系有38种,突变系17种,远交群38种。
部分系群金黄地鼠的特性见表2-2。
表2-2 部分群金黄地鼠的特性(普通饲养条件)
摘自《医用实验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