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安全性分析讲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14 KB
- 文档页数:1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课程编码131530019 课程类型(学院内)跨专业课程适用范围信息安全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其中实践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执笔者审核者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 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操作系统安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为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设计、操作系统评测和安全应用提供一些入门方法, 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有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 具备对操作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有关概念及相关问题, 包括Windows、UNIX等流行操作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问题, 了解高安全级别操作系统的有关安全机制,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国外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新进展。
理解: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安全形式化规范与验证以及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掌握: 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设计主要的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结构、Unix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机制、隐蔽通道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口授结合电脑演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知识, 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 数据结构、密码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教学参考书:1.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系统安全分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系统安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知识目标:了解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熟悉常见的安全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系统安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安全分析;能够运用安全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安全分析;能够根据安全分析结果制定安全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系统安全分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介绍常见的安全分析方法,如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3.系统安全分析的工具有:介绍常用的安全分析工具,如PHA软件、故障树分析软件等。
4.系统安全分析的步骤和流程:介绍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如问题识别、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制定等。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工具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形象地展示系统安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手段,掌握安全防护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出有效的安全优化建议。
2. 学会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加固任务,提高系统安全性。
4. 学生能够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趋势。
5.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提高操作系统安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常见类型。
-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风险。
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学习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核心安全机制。
- 分析各类安全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 常见操作系统漏洞与攻击手段- 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了解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拒绝服务和网络攻击等。
4. 安全防护策略与工具-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如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配置等。
- 了解并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安全编程与最佳实践- 掌握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