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原材料管理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70.54 KB
- 文档页数:3
原材料进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原材料的进场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原材料进场管理工作,包括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原材料进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包括原材料进场的程序、责任和监督等内容。
第二章原材料进场程序第五条原材料进场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申请进场:由生产部门向仓储部门提出原材料进场申请。
(二)审核申请:仓储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并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三)准备接收:仓储部门准备好相关接收设备和人员。
(四)进场检查: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五)记录登记:将进场的原材料信息记录在相关登记簿上。
(六)存储安全:将原材料安全存放在指定位置。
第六条原材料进场时,应按照公司规定的进场通道进入,不得随意进出。
第七条进场的原材料,应与进场申请单上的信息一致,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
第八条进场的原材料应及时送至指定位置,并做好标识,以便查找。
第三章原材料进场责任第九条仓储部门对原材料进场进行审核和检查,负责进场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生产部门对原材料的申请和使用负责,并保证使用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监控部门对原材料的进场和存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
第十二条员工对原材料进场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有责任及时上报,并配合处理。
第四章原材料进场监督第十三条公司设立原材料进场监督人员,对进场过程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监督人员应定期对进场过程进行检查,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五条如发现进场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监督人员有权提出整改建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十六条监督人员有权对进场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公司应定期对本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和修改,以保证其有效性。
第十八条员工应遵守本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不得违反。
第十九条如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公司有权根据规章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公司仓储部门负责执行。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____进货。
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要求。
企业必须按批验收质量证明材料,拒收质量证明材料不全的原材料。
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国家产品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有关要求按批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检验合格后试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原材料方可入库,不得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企业应对进场材料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原材料进场分类台帐》。
原材料进厂的验收、取样及检验项目见附表二。
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储存,并标记醒目标志。
(一)水泥筒仓须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不同生产企业或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仓。
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水泥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二)掺合料须设置专用筒仓,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等级,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严禁混仓。
掺合料贮存时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三)集料须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有防止混用的措施或设施。
堆场不得露天,应采用硬地坪,有可靠排水措施。
堆场内应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品种和规格;(四)外加剂、添加剂须按不同生产企业、品种分别存放,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外加剂、添加剂生产企业、品种等。
对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外加剂、添加剂,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按检验结果使用。
第十九条企业应根据原材料准备的难易程度,在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原材料贮存量。
同时,保证各种原材料在有效使用期内,做到先入库先使用。
砂浆生产管理制度: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指定的重要质量控制方案,经总工程师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
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上述方案的实施。
预拌砂浆的生产过程制应采用电脑程序控制,计量应采用电子称,并定期对计量称进行校准。
为保证预拌砂浆的质量,配料岗位应根据化验室下达的配方通知单要求进行配料。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试验合格,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在明显处挂牌表示。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及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人应该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
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7、水泥堆放。
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b、堆放高度为____至____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____公分的通道;c、四周垫高____公分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堆放。
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审理编号建立台账;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直接做退场处理;f、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g、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腐蚀。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本(二)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工程进展顺利进行,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合理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进场的材料。
二、管理原则1. 材料进场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且材料质量必须符合项目要求。
2. 进场材料必须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 进场材料必须按照仓库分类存放,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4. 进场材料必须按照合理的方式运输、搬运和存储,避免损坏和浪费。
5. 进场材料必须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和配送,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进行。
隧道工程原材料进场制度一、原材料采购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采购前需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和质量认证。
采购合同中应明确原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及交货时间等关键信息,并保留好所有交易凭证以备查验。
二、原材料检验验收原材料到场后,应由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立即退回供应商并记录在案。
三、原材料存储管理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材料性质分类存放,防止混淆和污染。
存储区域应干燥、通风、清洁,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对于易受潮、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同时,应定期对存储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存储条件始终符合要求。
四、原材料使用跟踪在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部位等信息。
这有助于在后续的质量追溯中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不合格原材料处理一旦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情况报告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管理部门。
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是否对已施工部分进行拆除或重建,并对责任供应商进行追责。
六、原材料质量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原材料质量档案,包括采购合同、检验报告、使用记录等所有相关文件。
这些档案应妥善保存,以便在需要时提供完整的质量证明。
七、持续改进与培训定期对原材料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改进,确保其与时俱进,满足工程需求。
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企业原材料的进场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原材料的进场管理。
三、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审查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
2.原材料进场管理人员负责执行本制度,对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管理负责。
3.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四、原材料进场流程1.接料登记原材料送至企业进场场地后,进场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接料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原材料名称、进场日期、供应商、送检人员、原材料数量等。
2.进场检验进场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
检验合格后,原材料方可入库。
3.样品保留对于进场的原材料,进场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要求保留一定数量的样品,用于后期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4.入库管理原材料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将其入库,并进行标识,以便日后的使用和溯源管理。
入库时需进行库存登记,包括原材料名称、批次、数量、存放地点等。
五、质量问题处理1.若发现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进场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入库,并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报告。
2.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若发现供应商存在违规行为,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六、文档管理1.进场管理人员应做好原材料进场登记表、检验记录等相关文档的管理和归档。
2.相关文档的保留时间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保留。
七、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进场管理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批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归口管理部门应对进场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3.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企业负责人负责解释和修改。
工程材料进场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特制定本进场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二、进场管理1. 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所有材料清单,并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或委托供应商采购。
2. 所有进场的材料必须具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合格证书,并经过质量检测合格,方可进场使用。
3. 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品牌必须与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相符,严禁私自更换材料。
4. 进场材料必须统一编码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方便随时查阅。
5. 材料进场时必须有专人负责验收,记录验收情况并签字确认。
6. 进场材料应分类存放,避免混淆搬运,确保安全和方便管理。
7. 进场材料应按照使用顺序摆放,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8. 材料进场后如有损坏或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供应商或生产厂家退换。
三、库存管理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材料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材料清晰可见。
2. 库存材料应定期盘点,核查数量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如有差错要及时调整。
3. 库存的材料要进行分类归档,防止杂乱无章,影响使用。
4. 库存材料要注意环境保护和防潮防尘,避免造成浪费和质量问题。
5. 库存材料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禁擅自挪用或私自使用。
6. 库存材料应定期清理整理,清除过期或损坏的材料,避免造成积压和浪费。
四、材料使用1. 材料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严禁采用劣质材料或偷工减料。
2. 材料的施工过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人员在使用材料时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4.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有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上级部门。
五、安全管理1. 在材料进场、库存和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确保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 严禁使用有安全隐患的材料,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或更换。
3. 在材料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和物品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一、目的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规范原材料进场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工程所有原材料的进场管理。
三、管理制度1. 进场审批(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需填写《原材料进场申请单》,经项目总工、质量负责人、材料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场。
(2)特殊材料或急需材料,需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场。
2. 进场验收(1)原材料进场时,由材料负责人组织验收人员对材料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品种、规格、数量、外观、质量证明文件等。
(2)验收合格的材料,由验收人员填写《原材料进场验收单》,并加盖验收印章。
(3)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退回供应商,并填写《原材料退场单》。
3. 进场记录(1)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填写《原材料进场登记表》,记录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产地、厂家、进场日期等信息。
(2)材料进场登记表应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4. 存放管理(1)原材料应按照品种、规格、产地等进行分类存放,确保存放整齐、有序。
(2)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存放,并设置醒目标识。
(3)原材料存放区域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受污染。
5. 出库管理(1)材料出库时,需填写《原材料出库单》,经材料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出库。
(2)出库材料应与《原材料出库单》上的信息相符。
(3)出库材料需做好记录,以便追溯。
6. 质量跟踪(1)对进场原材料,应定期进行质量跟踪,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质量跟踪内容包括: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质量变化等。
(3)质量跟踪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
四、监督检查1. 项目部应定期对原材料进场管理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项目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提供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材料预算,以及提供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材料员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的控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材料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材料必须“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须经复验合格。
最后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
当材料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能使用。
11)材料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2)原材料检验程序材料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材料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安排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所有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须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3b.进场物资的取样由项目试验员负责进行。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为保障工程所用主要材料满足客专线技术标准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设备进场,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材料进场检验管理控制程序1、主要材料包括。
水泥、中粗砂、碎石、混凝土外加剂、矿物外掺料、土壤改良剂、建筑钢材、锚具、土工合成材料、砌体材料、防水装饰材料、工程用水和路基填料等。
2、主要材料进场前,由各分部提出当月主要材料申请计划,经经理部审核后下达当月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材料厂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同各分部物资主管沟通后,安排每天进场的主要材料数量,并提前____小时告诉各分部物资人员进场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各分部物资人员应立即通知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材料的大约进场时间,做好现场取样准备。
3、主要材料进场后,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应提前____小时通知驻地监理,约定具体的取样时间,由驻地监理见证,现场试验人员和材料厂共同取样。
4、进场主要材料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厂统一办理委托试验手续:填写试验委托单(附表1)一式两份,材料厂、试验室各一份,并逐笔、逐项填写物资送检台帐(附表2)。
材料厂委托试验时应提供相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的复印件两份或三份并加盖材料厂的材质证明专用章,写明本次代表数量,各分部物资、中心试验室各一份,注明该材料技证编号、做好技证签收登记薄。
5、中心试验室在受理材料厂的委托试验后须在规范要求的试验时间再加____个工作日之内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1)如检测结果不符合客专线技术标准要求,中心试验室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重新进行复检或委外检测,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不合格时,中心试验室须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通知材料厂及时到现场处理或直接将该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场。
2)原材料检验合格后,中心试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相应材料复检报告四份,中心试验室、材料厂、各分部现场试验室、驻地监理各一份。
材料厂应将复检报告复印后,交各分部物资部一份。
6、各分部应根据材料厂提供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中心试验室的复检报告负责向驻地监理填报进场材料报验单。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范文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科学管理原材料进场,提高原材料的安全可靠性,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原材料进场管理的要求,规范企业对原材料的接收、检验、贮存和使用等环节的操作,促进原材料的安全、高效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进场管理,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可以根据其特殊要求进行补充和细化。
四、职责分工1.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按照企业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进行选择和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保证供应商有相关资质和合规证书。
2. 仓储部门负责原材料的收货、入库和贮存工作,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及时性。
3.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4. 生产部门负责使用原材料进行生产,确保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五、进场管理流程1. 采购环节(1)采购人员按照企业的需求和规定,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和选择,并签订采购合同。
(2)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资质证书和合规证书,并进行核对和验证。
(3)采购人员根据采购合同确定原材料的数量和交货期限,并书面通知供应商确保其按要求进行交付。
2. 进货验收环节(1)采购部门接收到原材料后,与供应商进行核对数量和质量,并与采购合同进行对比,确保一致。
(2)采购部门将原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并注明原材料的存放位置。
(3)采购部门将接收的原材料送交质量部门进行检验。
(4)质量部门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并处理不合格品。
3. 原材料贮存环节(1)仓储部门按照企业的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分区和标识,确保原材料的易识别和易取用。
(2)仓储部门对原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点,确保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变化。
(3)仓储部门对原材料进行质量保管,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
4. 原材料使用环节(1)生产部门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从仓库中领取所需的原材料。
进场原材料管理规定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进场原材料管理制度
一、材料检验制
所有进入现场材料,须由供货部门提供合格证或经检验合格的技术文件,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后按规定进行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现场制作产品,须按试验室配比单和施工规范及图纸进行施工,并经检验合格后才准使用,绝不允许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二、严格执行三检制
施工中对工程质量严格实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监站进行抽检,凡对不合格部位进行返工处理,严把每一工序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三、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质量检测制度
1、凡进场原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化验报告单,如无原件而使用抄件,须注明原件存留处,原材料进场时,按规范要求抽取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不合格不准使用。
2、凡所购买成品,必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并检查其外观、型号。
并按规范规定取样送实验室进行检验。
现场制作的半成品,必须由现场监理共同取样,送实验室试验,并将各种资料整理完成。
3、进入现场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如材料不合格,一律不准使用,如有使用者,将追究其责任。
4、对不合格原材料必须建立不合格管理台帐,详细记录其产地、规格、不合格项等信息,对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
各工地试验室必须严格遵守此项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贯彻执行此制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目的: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工序影响最终产品,保障出厂产品合格。
管理程序:
1、化验员检出不合格中间体或最终产品后,应做扩大取样重新分析,确认不合
格后,马上报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现场不得用不合格中间投料。
出厂产品不合格的,不得签发检验报告。
2、对于货源紧缺、生产急需但不符合主含量要求的不合格原材料,由供应部门
和生产部门协商解决,化验员在原始记录上做好备注。
3、检出得不合格品,化验员填写“检验报告单”留存。
作为原始记录归档和产
品可追溯记录。
4、出现的不合格产品时,重调或返工后的产成品,需重新检验,合格后入成品
库存放。
5、当不合格产品为出厂成分及含量等不合格时,可通过营销中心查找比对后进
行处理,存放在库房的应通知库管员将不合格产成品做明显标识,并隔离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