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勘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81.00 KB
- 文档页数:17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操场看台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一、前言1.1工程概述武汉当代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武汉市当代路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内兴建操场看台,该工程由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设计,拟建物具体性质如下:表1拟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对应的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受建设方委托,该工程的补充勘察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2.1勘察目的查清拟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筑物选定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对其承载力作出评价,选定合理的基础型式,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2.2任务及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 1 -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5)判别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按甲方提供的拟建筑物规划总平面图(1:500)及设计院提供的勘察委托书设计工作量;并严格执行以下有关国家规范,遵守操作规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4工作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沿拟建物角点及周边共布设勘探孔12个,其中钻探孔4个,静力触探孔8个,各勘探点孔位及高程均由我公司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基准点A点(场地东侧关凤路上一点,X=3371782.774,Y=539780.336,H A=22.13m)引测而得,其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高程基准点距场地较远,平面图上没有标示出来。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年4月1 绪言1.1 目的任务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目录文字局部1 前言 (1)工程概况 (1)勘察技术要求 (1)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1.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 (2)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3)几点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气候特征 (3)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4)区域地质构造 (4)地层岩性 (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 (7)3 水文地质条件 (7)地表水 (7)地下水 (7)3.3腐蚀性判定 (7)4 场地地震效应 (9)抗震设防烈度 (9)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9)砂土液化评价 (9)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 (9)地基岩土评价 (10)6 结论及建议 (14)图表局部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2.标贯试验统计表…………………………………………………………………………………………2张3.勘探点一览表……………………………………………………………………………………………1张………………………………………………………………………………………………………1张……………………………………………………………………………1张…………………………………………………………………………………………7张7.微风化基岩顶板等高线图………………………………………………………………………………1张8.钻孔柱状图………………………………………………………………………………………………11张9.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1张10.水质简分析报告…………………………………………………………………………………………2张11.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3张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2张13.岩芯照片…………………………………………………………………………………………………2张附件1: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 前言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受深圳市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的委托,对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进展了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实践报告内容各位朋友!今天来给您念叨念叨这岩溶地区公路建设的实践报告内容。
咱先说这项目的背景。
为啥要在岩溶地区修公路呢,那是因为发展需要啊。
这些地区虽然地质条件复杂,可架不住咱得让交通更便利,让经济能发展起来,所以这公路建设势在必行。
一开始,咱得先对这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
您想想,这地方溶洞多、地下暗河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问题。
所以技术人员们拿着各种仪器设备,这儿测测,那儿探探,把地质情况摸得透透的,看看哪里有溶洞,哪里的岩石比较脆弱,哪里的地下水位高,这就像是给这片土地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了解了地质情况后,设计方案就该登场啦。
设计师们根据勘察结果,绞尽脑汁地规划路线。
既要避开那些大的溶洞和不稳定的区域,又要考虑路程的长短、施工的难度和成本,真的是不容易。
有时候为了找一个最佳的路线方案,那是画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
方案定好了,就该施工队伍上场啦。
施工过程那可真是充满了挑战。
有时候挖着挖着,突然碰到一个溶洞,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小一点的溶洞,就用混凝土、片石把它填起来;大一点的,可能就得搭建桥梁或者做特殊的支护结构。
还有那些地下暗河,处理不好,水一冒出来,那工程就麻烦了。
所以施工的时候,那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在施工中,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工人们都得戴着安全帽,系着安全带,生怕一不小心掉进溶洞里。
而且施工现场还得有各种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大家注意危险。
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种材料都得精挑细选,施工工艺也得严格按照规范来。
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有专人来检查,确保没有质量问题。
除了施工,生态保护也不能忘。
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咱修路不能把环境给破坏了。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挖出的土方也合理堆放,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修完路后,还得进行绿化,让公路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经过大家的努力,这公路终于建成了。
您瞧,那平坦的路面在岩溶地区蜿蜒伸展,像一条巨龙。
勘察报告范本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怎么写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
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的“**”位于**,建筑面积约28840m2,拟建大楼为地上19层,设有2层地下室,地下室停车位197个,±0.00=1083.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75.8m,地下室总高度为7.7m,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展布,长边呈东西向展布,长为60.7m,短边为57.9m,本工程塔楼最大柱荷重为21000kN ,对差异沉降敏感。
拟建筑物由**设计。
受**委托,我公司接受了该工程的主体及基坑边坡(报告另出版)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拟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任务及内容根据设计要求及勘察委托,本次勘察内容和要求为:(1)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2)地貌成因类型及地貌单元的划分。
(3)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提供不良地作用防治工程所需要的计算指标及参数。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5)判断建筑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类型。
根据以上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和场地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1)拟建物地基持力层选择及其强度问题;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预测;(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三)使用的标准、规范及依据本次勘察评价根据委托、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规范及业主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勘察技术要求》,结合以往勘察经验及当地建筑经验开展勘察工作。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于岩溶发育的不规则性、多变性而存在较多的难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开展探讨。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1.前言岩溶地貌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地貌,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岩溶地貌,由于岩溶发育的不规律性,在勘察过程中,只能依据现场钻孔施工资料去判定场地岩溶发育情况,同时根据现场已有资料再去判定是否还需要其他的辅助勘察手段继续对场地岩溶发育情况进行探查。
针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析岩溶地区勘察技术及注意事项。
2.工程概况本次选用案例为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中的部分区域的工程勘察。
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污水处理站及浓密池、雨水池等)建设场地位于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丹霞冶炼厂厂区东南部,场地北侧为丹霞冶炼厂生产车间及道路,东侧、西侧、南侧均为空地,西北侧为车棚。
3.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勘察场地位于区域性塘洞大断裂上盘,断裂走向为NE45°。
上盘主要为硅化碎裂岩、块状硅质石英脉、糜棱岩、硅质石英脉等组成。
勘察场地附近区域内构造主要有NNE向组及近EW向组构造,为硅化碎裂岩;北面有一组山字形构造,主要为石英脉;西面近SN向组构造为硅化碎裂岩;距勘察场地约5km。
勘察场地区域构造无后期构造运动,区域性断裂对场地的稳定性无大影响。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未见活断层等危害建筑安全稳定的构造运动。
拟建场地附近的断裂活动或区域地质作用,对场地的表现形式是基岩层面起伏较大、岩石较破碎及溶洞洞隙局部发育。
4.工程地质条件、区域气象特征及水位地质条件4.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场地位于丹霞冶炼厂厂区东南部,拟建工程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属风化剥蚀残丘地貌,经早期建厂人工堆填平整,现状为空地,地面高程为101.16m~111.64m,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地势相对较平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1 -二、区域地质概述........................................................................................................................ - 2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8 -四、水文地质条件...................................................................................................................... - 10 -五、岩土工程评价...................................................................................................................... - 10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1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2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2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3 -十、地基方案.............................................................................................................................. - 14 -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4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__年9月承担了XX省玉树藏族自治州XX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XXXX商业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1.1 场地位置、工程概况拟建XXXX商业广场项目位于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汽车站南面,交通十分方便。
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41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9761.00平方米。
本次提交报告为“平坝县夏云镇云湖商业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物基础初步设计型式为桩基,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0.00标高为1269.65米。
拟建物特征见表1:拟建物特征表表11.2 勘察目的、任务和依据的主要的技术标准受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平坝分公司的委托,XXXX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商业广场”场地的岩土工程详勘工作。
设计单位对本次勘察任务、目的提出了如下勘察工作要求(详见委托书):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并评价建设场地的稳定性。
2、查明拟建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厚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各岩土层的稳定性、均匀性。
3、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岩土地基的承载力。
4、查明勘察范围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查明拟建场地的基本地震烈度,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6、查明拟建场地勘察范围溶沟、溶槽、溶洞、土洞的大小、位置及埋藏深度。
7、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及提出基础方案建议。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如下:(1) 勘察委托书;(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5)《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2)《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CS239:2008);(13)《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2、勘察等级、勘察手段、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2.1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1~3.1.4相关条文规定,该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二级,因此,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实验学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二O一七年一月实验学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工程编号:2017-10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校对:审核: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第一部分文字报告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1 拟建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气象 3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2.3 区域地质概况 3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2.5 不良地质作用 5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2.7 水文地质条件 5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4.结论与建议10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1. 图例1页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6. 钻孔柱状图8页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 工程概况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3)2.5 不良地质 (5)2.6 隧道岩土工程特征 (5)3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6)3.1场地稳定性 (6)3.2 隧道围岩分级及设计参数建议 (6)3.3 隧道洞口段稳定性评价 (8)3.4 隧道洞身段围岩稳定性评价 (8)3.5 隧道涌水量预测 (9)4 关键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0)4.1 岩溶及岩溶突水问题 (10)4.2 岩爆及围岩大变形问题 (10)4.3 地温问题 (10)4.4 有害气体 (10)5 天然筑路材料、施工用水 (10)6 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0)7 结论与建议 (11)7.1 结论 (11)7.2 建议 (11)8 报告附图附件 (11)XXX至XXX国道主干线XXX至XXX公路工程CK、CZK线XXX隧道工程地质初勘报告1 工程概况拟建隧道起于XXX市XXX区XXX乡XXX村辖区,止于XXX乡XXX村境内,至朝天直距约3km,隧道出口端现有水泥公路与新老国道GXXX线相接;进口端修筑约1km便道亦可由GXXX线通至隧址区,交通条件好。
该隧道初步设计为分离式越岭隧道,线路前进方向由233°转为210°,左、右两线平行列布,洞轴间距40m,均为人字型纵坡。
左线起止里程XXX~XXX,全长1735m,隧道最大埋深约239m;进口端纵坡0.50%,路基设计标高632.253m;变坡里程CZK19+440,设计路基标高636.579m;出口端纵坡-2.60%,出口路基设计标高613.866m。
右线全长1785m,隧道最大埋深约258m;进口端纵坡0.50%,进口里程CZK18+575,路基标高632.455m;变坡里程CZK19+443,设计路基标高636.789m;出口端纵坡-2.60%,出口里程CK20+360,路基设计标高612.804m。
岩土勘察报告内容岩土勘察报告内容岩土勘察报告内容岩土勘察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监理等五个方面,涉及到土工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拟建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委托单位、项目所处位置、规模(层数、高度、建筑面积等)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抗震设防类别、设计室内外地坪标高、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深以及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地基基础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等。
勘察工作概况目的任务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任务:要以勘察任务书和勘察合同为依据;技术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论述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指导思想;说明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的范围、面积、比例尺以及测绘、调查的方法;勘探方法、钻探、取样器类型,钻探工艺、取样方法;原位测试的种类、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试验的方法及工序;岩土室内试验的项目、试验方法;测量系统以及引测依据;勘察工作的起止时间、完成的测绘、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工作量和质量评述。
重点:阐明工作量布置、工作内容、方法、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工作质量。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能综合反映出场地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因此,勘察报告应对地地形地貌进行详细阐述。
主要内容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切割情况以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等;地层岩性、厚度、成因及分布规律;岩石的产状、结构、风化程度及风化带的划分;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分布规律及对场地的影响;埋藏的古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
重点:暗浜、墓穴、防空洞、孤石、不良地质作用分布及对工程影响的影响;场地岩土层尤其是特殊性岩土(如软土、湿陷性土、膨胀性岩土等)类型、成因、分布范围以及变化规律,基岩裸露区应重点阐述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带分布规律、结构面性质及产状、岩体结构类型以及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等。
实习报告——岩溶场地实习前言:岩溶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形态。
在我国,岩溶场地广泛分布,尤其在南方地区,岩溶地貌更是独具特色。
为了深入了解岩溶场地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岩溶发育规律,提高自己在岩溶场地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岩溶场地实习。
本次实习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主要学习岩溶场地的基本概念、形成机理、岩溶地貌类型及岩溶水文地质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为实地考察,前往岩溶场地分布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现场实习,观察岩溶地貌,了解岩溶场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
在理论培训阶段,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岩溶场地是由于地壳中的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沉淀、崩解等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岩溶场地具有独特的地貌形态,如溶洞、溶槽、溶丘、溶谷等,同时,岩溶场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然而,由于岩溶场地的地质复杂性,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地面塌陷、岩溶涌水、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因此,对岩溶场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地考察阶段,我们来到了某岩溶场地分布较为典型的地区进行现场实习。
通过实地观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岩溶地貌的独特魅力。
在现场,我看到了形态各异的溶洞、溶槽等岩溶地貌,了解了岩溶场地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为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岩溶场地的特殊性,采用适合岩溶场地的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注意防范岩溶场地带来的风险。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岩溶场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岩溶场地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
同时,本次实习也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在岩溶场地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岩溶场地勘察、设计和施工事业做出贡献。
桂林岩溶所实习报告
我于今年暑假到桂林岩溶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内,我主要参与了岩溶地质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工作。
在岩溶地质调查方面,我跟随导师深入到当地的岩溶洞穴和地下水系统中进行了实地勘察和采样工作。
通过观察和记录,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很多有关地下水循环和岩溶地貌形成的知识。
另外,我还参与了实验室中的岩溶矿物分析工作。
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仪器对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这些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岩溶地质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实验室技术来解决问题。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岩溶地质学术讨论会,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使我对岩溶地质学的前沿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地调查和实验技能。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将来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决心。
感谢桂林岩溶所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前言1.1工程概况1.1.1任务来源:我院受**(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对其拟建的新工场建设工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为初步勘察。
1.1.2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有限公司西侧。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执行标准1.2.1勘察目的和任务1.初步查明拟建场地40.00m以浅各土层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初步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分布埋藏特征及补给和排泄条件,提供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初步判别场地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3.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并判别建筑场地类别;4.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5.对各土层的工程特性作出评价,并初步提供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参数,并对本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1.2.2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1.2.2.1委托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图及电子文档.1.2.2.2本次勘察按下列规范、标准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TJ 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我院ISO9001:2000标准作业文件。
1.3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1.3.1勘探孔的布置本次勘察根据拟建工程性质及有关规范要求,由我院与委托方协商布置勘探工作量。
共布设40.0m左右深的机钻孔4只,40.0m左右深双桥静力触探孔5只。
勘察采用机钻孔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分析、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
野外工作于2017年3月26日开始,2017年3月28日结束。
室内土工试验于2017年4月1日结束。
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1.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 (2)1.5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3)1.6几点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气候特征 (3)2.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4)2.3区域地质构造 (4)2.4地层岩性 (5)2.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7)2.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 (7)3 水文地质条件 (7)3.1地表水 (7)3.2地下水 (7)3.3腐蚀性判定 (8)4 场地地震效应 (9)4.1抗震设防烈度 (9)4.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9)4.3砂土液化评价 (9)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0)5.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 (10)5.2地基岩土评价 (10)6 结论及建议 (14)图表部分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2.标贯试验统计表…………………………………………………………………………………………2张3.勘探点一览表……………………………………………………………………………………………1张4.图例………………………………………………………………………………………………………1张5.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平面图……………………………………………………………………………1张6.工程地质剖面图…………………………………………………………………………………………7张7.微风化基岩顶板等高线图………………………………………………………………………………1张8.钻孔柱状图………………………………………………………………………………………………11张9.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1张10.水质简分析报告…………………………………………………………………………………………2张11.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3张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2张13.岩芯照片…………………………………………………………………………………………………2张附件1: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 前言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深圳市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的委托,对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进行了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目的是查明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深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设计单位和委托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和钻孔布置图,我司于2014年07月11日至2014年07月25日进行野外施工。
1.1工程概况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3815 m2,拟建一栋4层的科技馆(艺术馆),总建筑面积5997.2m2,含普通教室7间、各功能用房、科技和艺术用房等。
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天然基础或桩基础。
本项目为4层建筑,工程重要性属二级工程。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属复杂场地,即一级场地。
根据本项目建筑设计情况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本场地属于复杂地基,即一级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甲级。
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提出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防水及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及其地下水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4、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判定场地是否有液化现象。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8、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9、如采用桩基,评价成桩的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0、本工程地质勘察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勘察规范。
11、共布置钻孔11个,钻孔编号ZK1~ZK11,钻孔位置详见钻孔布置图。
12、勘察报告提供常用的多种图件、表格及文字报告。
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2012);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5、深圳市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9、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 15-22-2008);10、《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和勘察技术要求,达到了详勘的目的,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现对各项工作评述如下:1.4.1 钻孔测量定位及地下管线探测本次勘察钻孔施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进行,施测时由位于拟建场地外基准点向场地内引测点,利用全钻仪进行钻孔测量定位和测高程,钻探施钻前先进行钻孔附近地下管线核对及人工挖探,确认孔位及其附近无地下管线后再施钻。
1.4.2工程地质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2012)进行,现场由技术人员编录,终孔时由地质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所有钻探技术质量符合有关规范和勘察技术要求。
1.4.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钻孔中所有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点间距和数量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试验成果可靠。
1.4.4试样采集和室内试验原状土样采集均采用取土器采取,扰动土样在岩芯中采取,地下水样在钻孔中采取,岩、土、水样的采取和试验均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1.5工作量及完成情况野外钻探于2014年07月11日至2014年07月25日完成,完成钻孔11个,钻孔编号ZK1~ZK11。
室内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编写于2014年08月01日完成。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如表1-1:表1-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1.6几点说明1、本报告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经杆长校正后数据(实测击数见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2、本次勘察钻孔坐标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气候特征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
年平均气温21.1~22.2℃,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9℃。
年平均降雨量为1545.2~1989.4mm,年最大降雨量2646.2mm,日最大降雨量为490.3 mm,雨季为每年5~9月,集中了全年雨量的74.5%。
测区四季具有春润、夏湿、秋干、冬燥的特点,干湿分明,季风气候特点明显。
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
风向具明显季节性,夏季偏南风为主,次为偏东风,冬季偏北风为主,全县全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为3d,最大风速37m/s,历年瞬间极大风速大于40 m/s,南部的沿海地区多台风,可达10~12级,阵风12级以上,常形成风灾。
2.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坪葵路右侧、葵涌中学内,交通便利。
(见图2-1场地地理位置图)。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盆地,地势平坦,现状为空地,有杂草丛生。
场地地面标高为24.59~24.85m。
拟建场地图2-1 场地地理位置图2.3区域地质构造本工程场区附近发育的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葵涌断裂组(F1337、F1338、F1339), (见图2-2 区域地质构造图)。
葵涌断裂组(F1337、F1338、F1339):该断裂组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倾角50°~60°。
穿行于晚侏罗世花岗岩中,由3条同方向平行排列的断组成,具一定的等距性,延伸长约7.5km,各断宽2~5m。
断裂中段被海水淹没,南西端插入大海。
构造岩为花岗糜棱岩和压碎硅化岩等。
断面发育有擦痕阶步及退镜体,裂隙发育,断裂内岩石矿物具重结晶定向排列,见绿泥石化等,力学性质压扭(反扭)。
成生于晚侏罗世后。
断裂F1339东部末端延伸至本场地内,延伸方向为ZK1与ZK6号钻孔的连线方向。
本次勘察ZK1与ZK6钻孔有揭露断层,揭露断裂地层为晚侏罗世断层角砾岩。
该断裂属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对拟建工程场地的稳定性无影响,但工程设计时需考虑建筑物的沉降差异。
拟建场地图2 区域地质构造图2.4地层岩性ml)、第四系残积层(Q el),下伏基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岩为石炭系早石炭统灰岩(C)。
场地内存在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并在ZK1、ZK6号1钻孔揭露断层角砾岩。
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ml)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碎石填土:灰黄色、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粘土和碎石堆填。
场地内ZK1~①1ZK3号钻孔见及,层厚2.00~3.00m,平均2.43m;层底标高21.66~22.67m。
素填土:黄褐色、黄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粉粘土为主局部夹碎石。
土质均匀①2性较好。
场地内所有钻孔均见及。
厚度1.50m~5.8m,平均3.10m。
层顶标高21.66m~24.85m,层底标高为19.05~22.85m。
现场标贯试验7次,校正后N值为6.4~9.8击,平均7.7击。
取原状土样7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2、第四系残积层(Q el)②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灰色,系灰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石英质砂粒,局部夹风化岩块。
场地内全部钻孔均见及。
层厚11.40~27.20m,平均19.67m,层顶标高19.05~22.85m,层底标高为-5.52~9.27m。
现场标贯试验49次,校正后N值为12.5~25.2击,平均18.2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