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61
..抽一、实验目的:南以前,我们采集昆虫后,用蓐性很强的网氯桑化碳作毒杀剂,这样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置环境造成污染。
要ff『f采用氨水毒瓶制fl-鳞翅fI标本,不但使我们中初步r解到氨水毒瓶在制作鳞翅f{标本中的应用,南同时也培养r州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蚕二、利用氨水的毒性杀死昆虫,制作标本。
班三、毒瓶的制作方法:壶取一个瓶子,里面塞进棉花,再法氰水(以*峰不完全湿的棉花为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I针掐法):f)1.晚上:在高处用450w的高压汞银灯,利用\\蛾的趋光性引来蛾子,再用氨水蓐瓶杀死(大蛾J)f子体内需注入氨水);自天:用昆虫网捕捉蝴蝶,/(\然后用氨水毒瓶毒死。
\(2.捕捉到蝴蝶(或蛾子)用二三角袋保存好。
一。
●。
◆。
◆。
◆。
◆。
●‘◆。
◆。
◆。
◆’●。
◆。
●。
◆…◆‘;珙桐湾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八:大公IIj自然保护区,里丽有一株珙桐{王,它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r.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珙桐树。
3.根据鳞翅日昆虫身体的宽度调整好展翅板之1.开J的间隙,然后用镊子将标本从。
二角袋中取出。
再用昆虫针插中腼J中央.根据昆虫最正确的形态调整姿态,一般后缘需‘孑身体难直,再插针(一般一个标本插30根左右.不能破坏鳞翅}{昆虫的翅).且触角应凋整为外八字形。
4.当捅针或姿态完成后。
就町将昆虫放置住恒温箱二r燥。
(可用镊子捏昆虫腹部,若变硬就表明已干透)5.将干燥好的昆虫放入昆虫盒中保存。
并附卜标签,放好杀虫药剂。
五、结果与体会:1.利用氨水毒瓶制作的标本。
形体完整,色彩不脱落。
成本低.效率高。
2.利用氨水毒瓶制作鳞翅目标本.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指导老师:彭长彦陈林)●.◆.◆_◆。
◆◆●-◆●。
◆●o我国曼垒寇舔氛国台茼不久,我们桑植四中生物小组的同学来到r珙桐湾。
往深处走1000米。
眼前呈现m一棵饱绐风霜的珙桐王。
它的树干高出林层,很粗.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其周用生长着白梓树、香桦树、八角茼树、冷草,还有龙虾花等物种。
珙桐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白豚古老孑遗生物。
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物种。
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鳍豚科。
鲸目白鳍豚科白鳍豚属的唯一种。
体长2米,体重100~200千克。
嘴部狭长,像鸟的嘴巴那样,约有30厘米,上下颔两边密排着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前额呈圆形隆起。
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白色,体表呈流线形,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
后肢退化,尾部未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
有一个长园形凹穴状的鼻子或呼吸孔长在头顶的左上方。
眼睛只有绿豆粒一般大小,已经退化,位于嘴角的后上方。
耳朵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位于眼的后方,外耳道已经消失。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
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
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
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
但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
白鳍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
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
这四鳍给白鳍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鳍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每小时60千米的游速。
《珙桐荥经》——“中国珙桐之乡”的“乡土校本活页教材”
《珙桐荥经》(组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一、《珙桐·荥经》的创编背景(一)现实背景“2008年4月28日,荥经县龙苍沟黄沙河峡谷。
在这条南北走向的河谷尽头.有一处被称为‘孟获城’的神秘遗迹。
这天,为了考察这处遗迹.一支小规模的考察队进入了黄沙河峡谷。
不料,迎接这支考察队的竟是一个意外惊喜。
深入河谷不到一公里,考察队员们相继停住了脚步,惊异于眼前的景象。
时值珙桐花期,一片绵延了十多公里的野生珙桐林密布于河谷两岸。
【总页数】2页(P101-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
【相关文献】
1.镇雄县袁家湾珙桐市级自然保护区珙桐物种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J], 宋盛中
2.乡土校本活页教材《珙桐·荥经》的开发与使用——“天然林保护教育进课堂”
课题研究报告 [J], 李正学;彭勇;唐兴镇;刘纯;李元华;左超;李应洪;
3.基于珙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思考——珙桐叶复合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 [J], 李世丽;胡代泽;李小杰
4.《珙桐·荥经》教学设计——乡土活页化教材初探 [J], 韩志珍;吴佳强;
5.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珙桐和光叶珙桐种群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 [J], 马晓龙;程勇;代世红;周勇军;叶信初;杨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群落特点及种群动态研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名水梨子、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名贵观赏植物。
珙桐为我国单科单属种特有植物,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湖北等地。
珙桐群落是一种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天然分布面积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天然分布种群已濒临灭绝,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物种。
为了解我国珙桐的群落特点、种群结构和更新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现状,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珙桐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资料查询结合问询调查法,对我国珙桐的群落特点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1)珙桐群落的环境和区系组成。
八大公山和壶瓶山两样地的珙桐群落都呈零星块状分布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山陡沟深的地段:珙桐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出现的维管植物在106-160种之间,隶属于55-73科及94-132属之间。
植物区系组成以东亚分布最多,其次是北温带占第二位,总体区系成分来看,珙桐群落区系的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大于热带成分,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珙桐群落区系地理成分大体相似,其种类组成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此外,群落中发现的第三纪和晚白垩纪的区系成份,说明珙桐群落具有残遗植物群落的性质。
(2)珙桐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八大公山和壶瓶山两样地的珙桐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群落组成上以落叶乔木为主,常绿树种较少,灌木层盖度在15%左右,草本层盖度一般在70%-80%之间。
珙桐一般难以形成以其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群落,常以共优种或次优种与其它阔叶树组成混交林,只有在一些局部地区特殊生境条件下才形成以其为建群种的优势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对湖南八大公山、甘肃省文县、四川卧龙和湖北七姊妹山四地的珙桐群落植物生活型比较分析,发现珙桐群落生活型相似,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后依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下芽植物。
荥经8万亩珙桐鸽子花开5月初,四川雅安已经浸泡在浓郁的绿色里了。
此刻我坐在汽车里,在被春雨湿润又被车轮碾压得泥泞的山路上盘旋上升。
车子缓缓地停下了,一株孤零零的二三十米高的树阻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它伫立在因道路施工而拓开的路旁,失落中透着优雅的美丽。
“看,这就是珙桐了。
”印开蒲先生说道。
这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资深研究员对植物有着狂热的喜爱,并时时感染着我们。
中国论文网/7/view-12897086.htm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珙桐,尤其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下。
形单影只地站在被开了口子的山腰上,周边啥树也没有。
高耸、黝黑的树上挂着翠绿的叶,或白中透绿、或白如莹雪的鸽子花舞着翅膀,迎风欲翔。
印先生说:“你看那些白色的花瓣,其实并不是花,而是花序基部的白色苞片。
”原来,那两片白色花瓣其实是由树叶逐渐演变而成的。
最初,它们围绕在蕊的边上,向上生长着,然后从绿色渐变成淡绿,最终变成白色。
而苞片也从小小怯怯的叶子,最终扩展到手掌大。
下垂的苞片,护卫着中间的花蕊。
它的紫色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花序基部有两片硕大的雪白苞片,则像是鸽子的一对翅膀――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它会被称作“鸽子花”了!让欧洲人着迷了100多年珙桐天然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
虽然在四川、湖北、贵州等七个省份都有珙桐分布,但范围较窄,仅限于一些边远山区,多生长在人迹罕至、保存较好的亚热带山地常绿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而且各地珙桐的垂直分布范围较大,海拔范围在600米――2400米不等。
1896年,同样是在5月,法国传教士大卫来到了四川省的穆坪,也就是现在的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邓茨沟一带。
在那儿,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
树上那一对一对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绿叶中,随风摆动,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鸽躲在枝头,摆动着可爱的翅膀。
两年以后他将采得的标本寄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中国鸽子花万顷——四川·雅安·荥经荥经,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黄炎培曾赋诗吟颂道:“荥经之水,岩石嶙峋;荥经之城,空气氤氲”。
历史的演绎也正如黄炎培等人之寄寓一样,三山夹两水的自然之势,成就了荥经亘古的生态之利;两千余年的人文底蕴,造就了荥经纯正的亲和之缘;丝路雄关的美好意境,塑就了荥经独特的个性魅力。
在荥水经河的滋抚下,人文始祖颛顼(zhuanxu)从这里迈步,封帝治国、创制九州,为中原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条通向遥远天竺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荥经河边蔓延,把中国的文明和友爱播撒到世界各地。
俯视荥河河谷的“国宝”何君阁道碑,记载了修建这条国际贸易干道的艰难工程。
一条完全用脚力踏出的茶马古道,从大相岭上延伸,把中原情怀和高原豪迈连成一线。
不论是大相岭上险峻的邛崃关,还是田野阡陌间保存完好的茶马老街驿站,都铭刻了这段绵延千年的古代贸易史诗。
透过两千年历史云烟,还可感受自然力量下的视觉盛宴。
荥经是绿色走廊、天然氧吧,生态环境堪称一流。
南有大相岭天险横亘云雨艳阳之间,北有秀美麂子岗绵延青山绿水岸边。
全县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54.6%。
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无污染,环保综合指标达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美称。
齐白石有言:“家在清风雅雨间”。
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依靠着雄奇的大相岭山脉,完好而庞大的生态体系存在到了今天,其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和动植物景观,以“美在自然、味在原始”而著称。
身在荥经县,春可观万亩珙桐“展翅高飞”,夏可享高山清凉相岭缤纷,秋可品古城婉约金色年轮,冬可赏雪山绮丽古刹雪景。
唯美龙苍蕴藏丰富自然资源,千年云峰包涵厚重历史积淀。
神秘黑砂、富足煤电,资源比比皆是。
最远的鸽子花最近的龙苍沟千万年历史,何从追忆;万亩珙桐林,触手可及。
珙桐,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珍稀孑遗植物,著名的“活化石”。
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10月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教授: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罗世家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梅光辉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赵善雄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吴军荥经县林业局工程师:谢知格荥经县泥巴山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杨有军提供帮助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中共荥经县委书记:邱德勇荥经县人民政府县长:蔡中雅安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强中共荥经县委宣传部部长:谭凌中共荥经县委组织部部长:邵文波中共荥经县委常委:占凤琪荥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良平荥经县林业局局长:王平荥经县旅游局局长:石永明目录前言调查方法与结论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群落类型的划分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种群结构及发展趋势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前言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珍稀孑遗植物,著名的“活化石”。
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花序基部有一对叶状纸质的大苞片,花盛期时如鸽群展翅欲飞,而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或“鸽子花”。
珙桐分布范围日益缩小,以小种群居多,成星散状分布,主要分布于陕东南、鄂西南、湘、黔北部、甘肃文县、川、滇等地海拔600~2400m常绿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已濒临灭绝的边缘。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007年在四川省荥经县发现了大面积成片分布的珙桐,2008年5月荥经县林业局对珙桐的分布面积和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2008年7月13日—1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联合对四川省荥经县清水河、黄沙河流域的珙桐进行了实地察看,经实地察看发现,珙桐面积大、分布密集、种群演替状况较好,实属罕见,而且交通便利,观赏性好,具有十分突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为了更进一步弄清珙桐的资源状况,种群及群落学特征,为加强这片珍贵珙桐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
2008年10月8日—21日,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联合组成调查组,在荥经县林业局、旅游局的大力协助下,对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的珙桐进行了种群生态学调查。
调查方法与结论研究地概况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地区中部,介于东经102°0′-102°9′,北纬29°28′—29°57′之间,面积1781k㎡,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盆周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达3666米,最低海拔690米,相对高差2976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1253毫米。
调查方法与内容2008年10月8~21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联合对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的珙桐进行了种群生态学调查。
根据荥经县林业局2008年5月对珙桐的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所作的调查报告,在踏查了解珙桐分布区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在珙桐分布比较集中的高桥河、清水河晒垫坪口子、黄沙河大石坝磨子沟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共设置3个样地,样地面积为20m×40m,样地总面积2400m2 , 每个样地设置成32个5m×5m的样方,共96个样方,对珙桐的密度、珙桐的种群结构及演替趋势、珙桐的种群分布格局、珙桐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在每个5m×5m的样方内对乔木进行每木检尺和冠幅测量;灌木进行地径、株高与冠幅测量,并在每个5m×5m的样方的左下角设置lm×lm小样方,测定草本层高度和显著度。
调查结论根据四川省荥经县林业局2008年5月采用对坡勾绘和林业小班调查结果:黄沙河、清水河流域珙桐分布面积79787亩,集中成片分布39440亩,结合本次样方调查,高桥河样地内珙桐密度为41.67株/亩、清水河晒垫坪口子珙桐密度为62.5株/亩、黄沙河大石坝磨子沟珙桐密度为17.5, 平均密度为40.15株/亩。
珙桐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密度之高属十分罕见。
从三个样地的种群大小结构图和种群存活曲线来看,高桥河、清水河晒垫坪口子两样地的种群结构图均呈成正金字塔形,种群处于增长阶段,黄沙河大石坝磨子沟样地,该样地幼苗幼树数量很少,珙桐种群表现为稳定状态。
处于增长状态的珙桐种群目前尚无报导,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的珙桐群落为首次发现。
龙苍沟珙桐的群落类型可划分为:珙桐+山矾—箭竹+茶树—大叶冷水花+楼梯草、珙桐+五角枫—溲疏+桦叶荚蒾—楼梯草+大叶冷水花两种,也属首次发现的新群落类型。
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幼年期趋于聚集分布,以后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
珙桐幼苗阶段呈现聚集分布主要是由于幼苗的形成以大树根部萌蘖为主,所以聚集度高,随着幼苗向大树发育的全过程,环境因子作用增强,种内、种间竞争加剧,幼苗、幼树的大量死亡,林木自然稀疏,导致分布格局过渡到随机分布。
珙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分布面积大,株数多,密度大,存在较大面积的珙桐纯林,且在部分地段种群处于增长状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且大部分珙桐集中分布区,已通公路,交通便利,观赏性好,与其他珙桐分布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对其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加大保护力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可适度进行旅游等开发利用。
致谢:在珙桐种群生态学野外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荥经县委、荥经县人民政府、荥经县林业局、荥经县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中铁隧道股份雅泸高速公路C6合同段指挥部等相关单位提供了充分的生活后勤保障,在内业整理和数据分析中,部分标本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陈龙清教授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汤庚国教授帮助鉴定,数据分析得到了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刘志军、魏代俊二位博士的帮助,整个调查、内业整理与报告撰写都是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包满珠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此对提供帮助与支持的单位和个人深表感谢!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群落结构研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属珙桐科珙桐属,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起源古老,是第3纪遗留下来的著名珍稀孑遗树种,具有极大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现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
珙桐以其苞片奇特闻名于世,开花期间满树“银花”,如群鸽栖枝展翅欲飞之状,为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鸽子树”,是植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目前分布在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7省40多个县[1]。
1 研究地概况荥经县位于四川雅安地区中部,介于东经102°0′-102°9′,北纬29°28′—29°57′之间,面积1781k㎡,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盆周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达3666米,最低海拔690米,相对高差2976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1253毫米。
2 样地调查在踏查了解珙桐分布区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在珙桐分布最集中的高桥河、清水河、黄沙河附近根据不同的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设置3个样方,设置时的样地号为A、B、C, 以垂直于坡向的方向和平行于坡向的方向设置样地面积为20m×40m,样地总面积2400m2 , 每个样地设置成32个5m×5m的方格,共96个方格,调查乔木、灌木层树高、胸径和冠幅,并在每个方格的左下角设置lm×lm小样方,测定草本层高度和显著度。
样地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地的基本情况Tab.1 Situation of the plot样地Plot地点location海拔(m)elevation经度(E)longitude纬度(N)latitude坡位sloping fieldA 高桥河1400 102º44´23" 29º36´33" 中B 清水河晒垫坪口1668 102º44´48" 29º33´48" 中下C 黄沙河大石坝磨子沟1435 102º50´12" 29º36´02" 中下3结果与分析3.1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是由柯蒂斯J.T.Curtis 和R.P.McIntosh(1951) 在森林群落分析中提出的,其数值大小可作为群落中植物种优势度的一个度量标志,指出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及植物的最适生境。
根据密度、频率、显著度来确定群落中每一树种的相对重要性,即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
计算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的公式如下:第i种植物的相对密度(%)=(第i种植物的密度/所有植物的密度和)×10第i种植物的相对频度(%)=(第i种植物的频度/所有植物的频度和)×100第i种植物的相对显著度(%)=(第i种植物的显著度/所有植物的显著度和)×100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重要值的大小可显示每一物种的重要性,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结构种越重要。
表2 A样地珙桐群落乔木层植物重要值Tab.2 importance value of arbor in plot A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山矾(Symplocos caudata)46.15 35.56 34.20 38.64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38.46 26.67 34.51 33.21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4.62 13.33 13.07 10.34灯台(Cornus controversa)2.31 6.67 6.64 5.20楠木(Phoebe zhennan)3.08 6.674.80 4.85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2.31 4.44 2.763.17小叶冬青(Ilex serrata)0.77 2.22 2.25 1.75羽叶泡花树(Meliosma oldhamii)1.542.22 0.87 1.54山羊角(Carrierea calycina)0.77 2.22 0.92 1.30表3 B样地珙桐群落乔木层植物重要值Tab.3 importance value of arbor in plot B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60 31.25 9.41 33.55五角枫(Acer mono)20 25.00 25.53 23.51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6.4 12.50 21.63 13.51白辛(Pterostyrax hispidus)2.4 4.17 19.46 8.67红果钓樟(Lindera erythrocarpa)3.2 6.25 3.974.47栲树(Castanopsis sp.)0.8 2.08 7.00 3.30毛梾(Swida walteri)1.6 4.17 3.27 3.01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0.8 2.08 5.91 2.93灯台(Cornus controversa)1.6 4.17 0.702.16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1.6 4.17 0.622.13楠木(Phoebe zhennan)0.8 2.08 1.56 1.48冬青(Ilex purpurea)0.8 2.08 0.93 1.27表4 C样地珙桐群落乔木层植物重要值Tab.4 importance value of arbor in plot C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山矾(Symplocos caudata)54.50 38.36 48.28 47.05楠木(Phoebe zhennan)20.27 15.07 9.25 14.86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9.46 9.59 18.56 12.54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3.60 8.22 5.34 5.72白辛(Pterostyrax hispidus)3.15 6.854.91 4.97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1.80 4.11 4.19 3.37灯台(Cornus controversa)1.35 4.112.24 2.57羽叶泡花树(Meliosma oldhamii)1.35 4.11 1.162.21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0.90 2.74 1.66 1.77川桂(Cinnamomum argenteum)0.90 1.37 1.52 1.26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us)0.90 1.37 0.79 1.02野桐(Mallotus japonicus)0.45 1.37 1.08 0.97白辛(Pterostyrax hispidus)0.90 1.37 0.58 0.95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0.45 1.37 0.43 0.75表5 A样地珙桐群落灌木层植物重要值Tab.5 importance value of shrub in plot A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茶树(Camellia sinensis)47.37 79.66 69.31 65.45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10.53 6.78 6.23 7.85异叶榕(Ficus heteromorpha)10.53 3.39 5.45 6.46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5.26 1.69 9.35 5.43亮叶冬青(Ilex viridis)5.26 1.69 4.67 3.88川泡桐(Paulownia fargesii)5.26 1.69 1.56 2.84刺茎楤木(Aralia armata)5.26 1.69 1.56 2.84乌药(Lindera aggregate)5.26 1.69 1.09 2.68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5.26 1.69 0.78 2.58表6 B样地珙桐群落灌木层植物重要值Tab.6 importance value of shrub in plot B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溲疏(Deutzia scabra)23.61 40.31 34.20 32.71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25.00 37.50 28.27 30.26绢毛稠李(Padus wilsonii)13.89 7.81 10.42 10.71蝴蝶荚蒾(Viburnum plicatum)5.56 1.566.69 4.60蕊帽忍冬(Lonicera pileata)6.94 2.50 2.29 3.91青榨槭(Acer davidii)5.56 1.25 1.61 2.80灯笼花(Agapetes lacei)2.78 1.883.30 2.65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1.39 0.31 5.932.54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1.39 1.882.03 1.77亮叶冬青(Ilex viridis)2.78 0.63 0.85 1.42华中山柳(Clethra fargesii)1.39 0.94 1.02 1.11油茶(Camellia oleifera)1.39 0.63 0.68 0.90峨嵋山胡椒(Lindera setchuenensis)1.39 0.94 0.34 0.89猫耳刺(Ilex pernyi)1.39 0.31 0.85 0.85覆盆子(Rubus Chingii)1.39 0.63 0.34 0.78卫矛(Euonymus alatus)1.39 0.31 0.51 0.74龙胆(Gentiana sp.)1.39 0.31 0.51 0.74异叶榕(Ficus heteromorpha)1.39 0.31 0.17 0.62表7 C样地珙桐群落灌木层植物重要值Tab.7 importance value of shrub in plot C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14.55 14.13 13.90 14.19尾尖山茶(Camellia caudata)14.55 13.04 13.77 13.79小叶冬青(Ilex serrata)3.64 16.30 18.89 12.95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12.73 9.78 15.46 12.66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9.09 6.52 13.12 9.58油茶(Camellia oleifera)3.64 8.70 2.504.94绢毛稠李(Padus wilsonii)3.64 3.26 5.934.28异叶榕(Ficus heteromorpha)5.45 4.35 2.19 4.00梾木(Cornus macrophylla)5.45 3.26 1.56 3.43金樱子(Rosa laevigata)3.64 3.26 3.12 3.34山楂(Crateagus pinnatifida)5.45 3.26 0.50 3.07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1.82 3.262.50 2.53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3.64 2.17 0.62 2.14刺叶中型冬青(Ilex intermedia)1.822.17 1.41 1.80四照花(Cronus japonica)1.82 1.09 1.56 1.49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1.82 1.09 0.94 1.28鸡爪槭(Acer palmatum)1.82 1.09 0.94 1.28溲疏(Deutzia scabra)1.82 1.09 0.47 1.12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1.82 1.09 0.31 1.07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1.82 1.09 0.31 1.07表8 A样地珙桐群落草本层植物重要值Tab.8 importance value of herbage in plot A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22.11 27.27 10.42 19.93大叶冷水花(Pilea martini)20.28 12.12 5.65 12.68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14.40 13.13 8.86 12.13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10.55 15.15 8.05 11.25苔草(Carex tristachya)2.43 2.02 14.86 6.44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6.29 8.08 3.25 5.87睫毛萼凤仙(Impatiens blepharosepala)2.64 2.02 9.29 4.65牛膝(Radix Achyranthis)3.65 3.03 6.194.29巴东过路黄(Lysimachia patungensis)0.81 2.02 9.29 4.04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6.09 1.01 4.64 3.91贯众(Cyrtomium fortunei)3.25 3.03 3.71 3.33竹节参(Panax japonicus)1.832.02 4.64 2.83大叶金腰(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1.22 3.032.79 2.34短毛金线草(Antenoron neofiliforme)1.62 1.01 1.86 1.50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1.222.02 0.93 1.39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0.61 1.01 1.86 1.16羊尿泡(Rubus malifolius)0.61 1.01 1.86 1.16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0.41 1.01 1.86 1.09表9 B样地珙桐群落草本层植物重要值Tab.9 importance value of herbage in plot B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 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 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 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 Value大叶冷水花(Pilea martini)20.94 8.28 14.12 14.45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14.82 9.38 11.30 11.83大叶金腰(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7.55 6.36 16.95 10.29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12.05 8.17 7.91 9.38细茎橐吾(Ligularia hookeri)11.38 4.29 11.86 9.18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 ramosum)6.88 6.91 12.43 8.74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8.22 9.90 4.52 7.55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2.39 4.253.95 3.53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2.87 2.86 4.523.42莎草(Cyperus microiria)1.43 6.87 1.69 3.33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2.58 4.58 2.823.33里白蕨(Hicriopteris glauca)1.91 4.58 0.562.35苔草(Carex tristachya)0.57 4.58 0.56 1.91短毛金线草(Antenoron neofiliforme)0.38 4.58 0.56 1.84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1.912.29 1.13 1.78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0.48 2.98 1.13 1.53佛甲草(Sedum lineare)0.76 2.29 1.13 1.39四叶绿(Galium bungei)0.96 2.29 0.56 1.27牛膝(Radix Achyranthis)0.76 2.29 0.56 1.21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1.142.29 1.69 1.71表10 C样地珙桐群落草本层植物重要值Tab.8 importance value of herbage in plot C树种Species 相对密度(R D)RelativeDensity相对频度(RF)RelativeFrequency相对显著度(R P)RelativeProminence重要值(I V)ImportanceValue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42.26 43.84 29.50 38.53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28.87 20.55 5.60 18.34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 ramosum)6.55 6.85 13.59 9.00苔草(Carex tristachya)5.65 5.48 9.446.86大叶金腰(Chrysospleniummacrophyllum)1.192.74 13.34 5.76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2.98 5.48 5.03 4.50赤车(Pellionia radicans)1.192.74 8.81 4.25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3.57 2.74 3.27 3.19贯众(Cyrtomium fortunei)2.38 1.37 5.03 2.93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2.68 4.11 1.85 2.88大叶冷水花(Pilea martini)0.89 1.37 2.52 1.59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1.19 1.37 1.01 1.19肾叶天胡荽(Hydrocotyle wilfordii)0.60 1.37 1.01 0.99通过对珙桐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种类、胸径、数量等进行计算得到珙桐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植物重要值的大小(表2-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