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区线损治理问题的相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中台区线损异常问题尤为突出。
台区线损异常不仅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还会降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甚至给用户带来损失。
对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1. 电网老化电网的老化是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电网使用时间的延长,电网设备和线路可能出现老化、劣化现象,造成电力传输过程中损耗加大,从而导致线损异常。
2. 线路故障线路发生故障会直接导致台区线损异常。
线路断裂、短路等故障都会造成电能损失,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3. 电力盗窃电力盗窃也是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利益,通过非法接线、窃取电能等行为导致电能损失。
4. 设备过载台区设备过载是台区线损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区设备过载使得电网负担加重,容易导致线损异常。
5. 电力系统管理不善电力系统管理不善也是台区线损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网维护不到位、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都会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二、台区线损异常的治理措施1. 更新电网设备对老化劣化的电网设备和线路进行更新,优化台区设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减少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2. 强化线路检修加强对线路的检修力度,及时排查和处理线路故障,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减少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3. 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对电力盗窃的安全防范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检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并制止电力盗窃行为,减少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4. 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运行质量符合要求,减少设备过载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
5.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电力管理制度,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稳定性,减少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摘要】台区线损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台区线损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包括设备老化、非法接线、用电负荷过大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多种治理措施,例如设备更新改造、强化监测管理、优化配电方案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台区线损,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结论部分总结了台区线损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治理的重要性,并呼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台区线损问题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台区线损问题的解决,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电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电力系统管理和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引言、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台区线损治理措施、结论1. 引言1.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供应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电力输配过程中,线损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台区这一关键环节,线损异常经常发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带来诸多问题。
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漏电、设备维护不及时等因素。
这些原因导致了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增加,影响了台区的电力供应质量和稳定性。
必须加强对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分析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探讨台区线损的治理措施,旨在为提高台区的电力供应质量和稳定性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对台区线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能够为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台区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异常原因有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
台区线路老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线路使用时间的增长,线路的绝缘性能会逐渐下降,导致线路的电阻增加,从而造成线损增加。
不合理的配变比也是导致线损异常的原因之一。
如果台区的配变比不合理,会导致电流不均匀分布,造成线损增加。
台区设备的质量问题也会影响线损情况。
设备的质量不良会导致设备损耗增加,进而造成线损异常。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台区线损是指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电缆、电缆附件、变压器、接地等方面原因造成的电能损失。
台区线损率是衡量电力供应质量和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析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能够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能损失,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设备老化:电缆、变压器及其他设备长期使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设备老化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导致设备内部电阻增大,进而引起线损的增加。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计和施工不合理:有些台区的电缆线路设计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接线方式,或者是线缆的规格与台区负荷不匹配等情况,都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需要设计和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设备连接正确,线缆规格与负荷条件匹配。
3. 供电设备故障:供电设备的故障也是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重要原因。
变压器故障、电缆接头断裂、接地设备连接松动等,都会导致线路电阻增加,电压下降,进而引起线损的增加。
可以通过定期巡检设备,及时发现故障并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平衡负荷不合理:台区内的负荷分布不合理,部分线路负荷过大,超过了设计负荷能力,导致线损增加。
需要合理规划电网负荷,对负荷较大的区域进行分区控制,确保每个区域的负荷均衡,降低线损的出现。
1. 设备升级: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2. 规范施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台区电缆线路的设计和施工,确保设计合理,施工正确。
对新建台区的电缆线路进行全面检测和调试,确保质量合格。
3. 定期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检查电缆接头和接地设备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 优化负荷分布:根据台区实际负荷情况,合理规划电网负荷,提高台区线路的负荷均衡性。
5. 发现和整改线路问题:通过定期线损监测,发现线路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台区线损治理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设备老化、非法用电以及电网线路电缆老化等,台区线损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制定一套科学的台区线损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1. 台区线损的定义与影响台区线损是指电力输送过程中在台区内的线路及设备中产生的电能损失。
它不仅减少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影响了用户的用电质量和正常生活。
因此,降低台区线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台区线损的原因(1)设备老化:电力设备年限较长,老化导致电阻增加,从而增加了线路的传输损耗。
(2)非法用电:非法接入电力网络的行为不仅造成了台区线损,还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3)电缆老化:电缆长时间使用后会慢慢老化,电阻增加,导致线路传输电能减少。
二、台区线损治理方案为了有效减少台区线损,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制定以下台区线损治理方案:1. 设备更新与维护(1)定期检修:增加设备的维护周期,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
(2)设备更新:对于老化或故障频发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设备质量和耐久性。
2. 健全用电管理机制(1)加强用电监察:建立健全用电监察制度,对涉嫌非法用电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2)智能用电分析:利用科技手段,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分析,提供用电建议和优化方案,降低过度用电现象。
3. 电缆改造与维护(1)电缆更新:对于老化或电阻较大的线缆,及时进行更换,提高线路传输质量。
(2)定期维护:增加对电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频率,及时修复磨损或破损的部分。
4. 增加台区稳定器安装台区稳定器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降低台区线损并提高供电质量。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线损治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用户对线损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用户参与线损治理的积极性。
三、实施与效果评估1. 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台区线损治理实施计划,确定各项任务和负责人。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台区线损是指电力线路输送电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线损率高意味着能源的浪费和电网的不稳定,因此对线损的治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台区线损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异常原因分析1. 负荷不均衡:负荷在不同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变化不均衡,导致部分线路负荷过重,线损率增加。
商业区和工业区的负荷较大,而居民区的负荷较小。
2. 建筑物结构改变:城市发展迅速,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
当电力供应设备建设无法及时跟上时,电力线路需要经过更长的距离才能到达目标地点,增加了线路阻抗,导致线路损耗增加。
3. 电能质量问题:电力供应设备的老化和故障,或非法接入电网,会导致电能质量下降,使线路的传输效率降低。
4. 牵引负荷:电动车和地铁等牵引负荷的增加,增加了线路的负荷,导致线损率增加。
5. 盗电行为:非法接入电网、窃电行为等,会大幅增加线路损耗。
二、治理措施1. 负荷均衡: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线路负荷,保持供需平衡,减少线路过载情况。
可以采用智能调控设备和分时电价等手段,引导用户在低负荷时段使用电力,提高线路利用率。
2. 设备升级:电力供应设备的升级和维护,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老化带来的电能质量下降问题。
应尽快更新老化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可靠性。
3. 建筑物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电力供应设备,减少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阻抗。
在高楼房建设中,应提前预留电力供应设备的空间,避免后期扩建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加强监督和检查:加大对电力线路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线路问题。
加强对非法用电行为的打击,采取技术手段监测电网安全,并严惩窃电行为。
5. 提高用户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普及电能知识,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电能,避免浪费和盗电行为。
相关政策也可以提供激励措施,鼓励用户节约用电。
台区线损的异常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措施也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
只有全面分析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线损率,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台区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运载电能的主要通道,线损是影响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线损的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针对台区线损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意外事故导致线路损失电力设备遭到意外事故,如雷击、闪over、塌杆等,会导致线路短路、断路等异常情况,从而导致线路损失,甚至造成电力系统的废纪录,严重影响电力供应。
治理措施:加强线路维护及巡检,避免设备发生意外损坏。
对于已发生的意外,及时排除故障,修复设备,恢复电力供应。
二、线路老化、损坏线路老化、过载、振动等都会导致线路损失。
随着电力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升级,线路经过长期的使用,会逐渐受到损耗和老化的影响,导致线损率逐年上升。
治理措施:加强线路维护与检修,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在设备的采购上选择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设备,减少线路老化、损坏引起的线路损失。
三、线路负载不平衡线路负载不平衡也是导致线路损失的原因之一。
当线路负载不均衡时,在电流的作用下,电压降在线路中也将不同。
更高的电流产生更大的损耗,因此,高压较低的线路将受到更多的损失。
治理措施:采取电能计量和数据分析,在峰谷负荷差别较大的地区设置负载平衡器,调整负载,保持系统的均衡运行状态,减少线路损失。
四、电力盗窃电力盗窃也是导致线路损失的原因之一。
盗窃电能不仅会导致线损,同时也会增加电力系统的负担。
电力盗窃不仅导致电网资产贫乏,而且影响全社会的恩惠以及经济发展,因此,抵制电力盗窃应当成为一个社会责任。
治理措施:加强对线路安全的监管与维护,定期巡查线路,及时发现并治理被盗电量,建立各新能源接入点、关键用户的电量监管和比对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及技术应用支持,减少电力盗窃的发生。
综上所述,线路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理措施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加强线路的维护、巡检、设备采购及管理等,提高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减少线路损失的发生。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台区线损是指电力供应过程中由于电压失调、电能窃漏等原因造成的电力减少的现象。
台区线损率高,不仅增加了电网运行成本,也浪费了宝贵的电力资源。
合理分析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优化电网运行、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设备老化和质量不良:由于台区设备长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老化、磨损等情况,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增加线损。
而一些低质量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也会影响台区线路的损耗。
2. 电源电压不平衡:电源电压不平衡是台区线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电源电压不平衡,即三相电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会导致负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线路过热、导线压降增大,进而增加线损。
3. 非法窃电和违规用电:一些居民或企业可能存在非法窃电或违规用电的行为,例如私拉乱接电线、私设电表等,导致电能被盗取或超负荷使用,增加了台区的线损。
1. 更新老化设备和提高设备质量:定期检查和维修台区设备,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提高设备质量。
引入优质设备,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性能,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线损。
2. 优化供电网络结构:优化供电网络结构,合理规划台区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长度和线损。
改善供电质量,平衡三相电压,减少电源电压不平衡带来的线损。
3. 加强监控和检测手段: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和检测手段,对台区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和非法用电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线损。
4. 加强管理和法律监管: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用电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电档案,加强对非法窃电和违规用电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电力盗窃行为,减少非法用电带来的线损。
5.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用电意识,加强电力安全和合理用电知识的普及,鼓励居民和企业自觉遵守用电规定,减少违规用电行为,降低线损。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配合。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台区线损是指电能由变电所送入台区后在配电过程中的损失,是电力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线损包括技术线损和非技术线损。
技术线损是由于电力系统设备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导致的损耗,而非技术线损是由于电力盗窃、计量不准确、设备老化等非技术因素导致的损耗。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1. 电力盗窃:部分用户存在非法接线、非法改装电表等行为,导致电能盗窃,造成台区线损的增加。
2. 计量不准确:部分电表存在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导致计量不准确,进而导致线损计算不准确。
3. 设备老化:电力设备使用时间长了,设备内部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会发生变化,导致线损的增加。
4. 电力质量问题:电力系统中存在电压波动、电流失真等问题,会导致额外的能量损耗,增加线损。
5. 不合理的供电方案:供电方案不合理会导致线路负荷分布不均匀,使得某些线路负荷过重,进而增加线损。
台区线损治理措施:1. 完善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线损监测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定位线损异常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 提高供电质量:加强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减少电力质量问题对线损的影响。
3.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对线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接地问题、设备老化等潜在安全隐患,减少因设备损坏引起的线损。
4. 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电表检定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度,减少计量误差对线损的影响。
5. 加强用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用户的线损意识,减少电力盗窃行为的发生。
6. 优化供电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供电方案,均衡供电负荷,减少线路过载,降低线损。
通过上述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台区线损异常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也能够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分析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对策一、问题分析低压配电台区线损是指供电系统中由于电能传输、变换、分配过程中发生的电能损耗。
低压配电线路损耗是影响供电系统经济运行和用户用电质量的重要因素,过大的线损会导致电网电能浪费,降低了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用户的用电品质。
在实际运行中,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路老化:随着线路的使用时间的增加,线路绝缘老化、负载变化等原因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加。
2. 设备故障:配电设备故障、接触不良等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3. 非法用电:一些用户存在非法使用电能的情况,会导致线损增加。
4. 电能盗窃:一些不法分子进行窃电行为,直接导致电能损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情况,影响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降低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生。
二、对策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配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老化、损坏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线损增加。
2. 完善监控系统: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故障引起的线损异常增加。
3. 加强对非法用电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用户用电的监管,严格执行用电审核制度,减少非法用电情况,降低线损。
4. 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对员工和用户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用户用电安全意识,减少因疏忽而导致的线路问题和事故。
5. 深入开展电能盗窃治理:加强对电能盗窃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依法打击电能盗窃行为,提高电网管理水平。
6. 推广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可以对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用电行为的透明度,减少不正常用电情况,降低线损。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情况,并提升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结语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对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降低线损。
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线损是指电能在输、配电过程中的损耗。
台区线损是指发电厂送出的电能中,从变电站到用户之间所消耗的电能。
台区线损率是评价台区电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高线损率不仅会带来电网利用率的降低,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分析主要可以从供电侧和用电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供电侧的原因:1. 变压器运行不正常:变压器工作不稳定,磁通泄漏,铁心损耗大,会导致变压器中的电能转换为热能损失。
2. 输电线路阻抗过大:线材导电性不佳,电阻大,导致单位长度电压降大,电能损耗增加。
3. 负载不平衡:台区内负载不平衡会导致部分线路电流过大,增加线路的损耗。
4. 电缆老化:电缆绝缘老化会使得绝缘电阻减小,导致电能泄漏,增加线路的损耗。
5. 线路过载:过载会导致线路电流过大,增加线路的损耗。
用电侧的原因:1. 非法用电:搭线、偷电等非法用电现象会导致线路的额外负荷增加,从而增加台区线损。
2. 偶然事件:如雷击、设备故障等异常事件会导致线路损耗增加。
3. 设备效率低:使用老化设备、效率低的设备会使得能量转化的损耗增加。
4. 电压不合适:用电设备运行在较高或较低的电压下,会导致电能的转换损耗增加。
1. 加强变压器的监测与维护:定期对变压器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2. 优化线路参数: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截面,减小线路阻抗,降低线路损耗。
3. 调整配电系统:合理规划和布置配电系统,减少负载不平衡现象,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
4. 加强维护和更新电缆:及时发现电缆老化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提高电缆的绝缘性能。
5. 严禁非法用电:加强用电监管,打击非法用电行为,减少额外负荷对台区线损的影响。
6. 提高设备效率:更新设备,选择效率高的设备来替代老化的设备,减少能量转换的损耗。
7. 调整电压参数:合理控制供电电压,使其运行在合适的范围内,减少线路损耗。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台区线损率,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状况,减少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行与维护130丨电力系统装备 2019.6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2019年第6期2019 No.6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做好电力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线损是电力企业中的常见问题,其对于电力运输安全,以及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为此,结合台区线损治理问题,提出台区线损治理方案,并对台区线损治理分析辅助系统进行设计,这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长远发展的保障。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1 台区线损治理问题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台区的电力供应逐渐实现了网格管理,台区的输线管理能力也一直在不断增强,而产品线损失管理的方式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然而,在对站区线损处理进行分析时,发现仍存在计算故障、供电半径不够标准、设备损坏等问题,导致线损统计数据误差较大,给线损处理带来很大障碍。
结合具体的治理情况,由于延迟的信息收集和落后的测量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电力信息采集系统倾向于高线损耗的问题,这是绝不可发生的理论损失。
此外,台区的分销网络结构不科学、不合理,很容易出现交叉供电,这将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失败,最后给线损的控制带来巨大障碍。
2 台区线损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2.1 线损治理总体方案在区域线损管理方面,应首先建立线路线损管理辅助系统分析,在系统成功建立后,区域线损可分为220 kV 、35 kV 和10 kV 等不同类型,然后分别对线损进行分析,做好多用户测量点设置,最大限度减少线损统计数据误差。
在实现线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对线损管理分析辅助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借助相应的设备系统,每月对站区线损的合格和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站区考核期间的合格率。
其次,需要使用信息收集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对线损的合格和不合格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统计数据,对不合格的平台区域进行管理。
第三,需要加强对失电量的数据的分析,探索电能计量和异常数据的历史数据进行全面的设备故障分析,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信息收集的成功率并提供可靠的线路损失管理的保证。
最后,员工还需要加强数据分析,提出目标线路损耗故障处理措施,为线路损耗管理提供数据信息保障。
2.2 线损治理分析辅助系统设计结合以上讨论的系统设计理念,可以开发出辅助系统软件来进行线路损失管理分析。
在系统设计中,主要包含了视图层、业务层算法层、存储层和访问层等几个部分,主要目的是对访问层进行数据处理,它可以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对日常生产的标准模型进行计算,可以连接配电网自动化、销售系统、访问系统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顾名思义,存储层是用于数据存储的,主要包括了实时数据库,比如表编码/电量,统计数据库和网格模型关系数据库等等。
数据库内存越大,存储的东西越多。
算法层可实现线路损耗图、线路损耗建模、统计线路损耗计算和理论线路损耗计算等异常因素分析,并可完成线路损耗数据的深入分析。
业务层可以提供完美的线路损耗处理、模拟损耗降低和评估等功能,可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线损治理计划。
通常,在设计一个小数据库时,员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整理数据。
例如,遥测系统可以用来提取电力数据。
与市场系统这样的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需要员工在设定人工参数的环境下做好工作,从而降低数据的误差。
在系统设计中,可以生成一组特定的关系模式,这可以避免重复存储信息,从而更方便获取信息。
在特定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系统,这主要可以满足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的需要来提供数据支持。
2.3 线损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数据分析是线损管理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实时处理和深度挖掘数据信息。
一般采用STROM 系统进行实时数据处理,这主要是由于其分布式的特点和较强的容错性。
此外,系统可以实时上下、快速完成工作流程和节点故障管理,这是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处理的保证。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线程、多服务器,这样每个信息都能保证及时且完整地处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
就数据挖掘而言,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提供。
例如,从电力信息查询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可以及时获得线路丢失管理的有效信息。
对于另一个实例,从数据信息的有效和实际分析的角度来看,深入挖掘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并从系统数据库中挖掘有效信息,可以为业务损失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线损治理方案的实施3.1 线损率明细查询在进行线路损失管理时,首先要对平台区域的线路损失率的细节进行调查。
如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有资格的天数和限定的天数比例可以被询问,那就可以快速获得线损失的基本信息了。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几个月的线损不合格率仍然较高,员工可以在指定的几个月对不合格率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
同时,在进一步了解指定站区的线路损耗资质后,还可以查询故障电能表的历史采集情况,从而更好地分析电能表历史采集的成功与失败。
此外,管理员还可以使用系统连续查询或收集几个月的故障细节,得到用户的线损率过低[摘 要]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台区线损合格率是极为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其能够反映出企业台区的管理水平。
做好线损治理工作,能够使台区低压客户得到较为规范的管理,减少窃电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台区线损治理;策略;线损合格率[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06–0130–02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of Line Loss Management in TaiwanHan Da-min[Abstract ]For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the line loss rate of Taiwa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 which can reflect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rea. Doing a good job of line loss management can enable the low-voltage customers in Taiwan to get mor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lectricity theft.[Keywords ]station line loss management; strategy; line loss pass rate 关于台区线损治理问题的相关分析韩大民(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鸡西供电公司城子河区供电公司,黑龙江鸡西 158100)运行与维护2019.6 电力系统装备丨131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2019年第6期2019 No.6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 后,获取IP 终端地址和号码等信息,针对用户的盗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在对线路损失率进行详细调查的时候,员工可以利用平台区域线路损失率的详细结果,绘制出线损失率的分布图,并直观地判断平台区域的线路损失情况。
与此同时,在获得平台区域的线路损失情况之后,他们可以掌握相应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线路损失管理。
3.2 线损合格率统计分析在线路损失管理的过程中,线路损失管理分析的辅助系统可以用于计算平台线性损失评估率的统计,从而为线路损失管理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运行中,工作人员可以对小区进行线路损失率查询,然后选择具体的供电单元、各小区线路损失率的日期,结合站区用户共享、线路损失率等数据,可以完成对线路损失率指标的计算,然后利用该指标实现秩分析。
在评价线损台地面积合格率时,不仅要完成线损指标的计算,还要分析台地面积的数量差异。
因此,台区的数量在不同的社区是不同的,所以用户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有必要添加用户比例和平台比例等数据的比较,从而得到均衡的评价指标。
最后,员工还需要导出目前获取的内容,以便及时对台区的线损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3.3 线损治理对策线损管理是在台区顺利完成线损合格率统计后建立起来的,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线损管理方案。
在管理人员中,员工需要把统计表的用户名的统计表调至办公区域,在他们“无法计算”的范围内等着异常的桌面显示出来,快速生成列表。
然后把名单分发给相应的台区,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确保这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
当然,在治理中,还应与年度评估指标相结合,以完成对管线损失异常平台治理计划的制定,与实际价值年初的基层单位和年度指标差距的结束相结合,以完成季度指标的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线损管理不是一天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气候、地理和人员工作等因素来安排任务,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电力盗窃的发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
4 结束语总之,做好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供电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便降低线损数据分析误差,发现台区线损治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1] 林兆忠.营配贯通应用下配电变压器台区线损异常数据的治理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11-12.[2] 徐轩,杨康,黄刚,等.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6(33):44-45.[3] 闵莉琼,李宇.开展台区线损率监测 助推台区管理提升[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101-102.1 异常概述某热电厂#1汽轮机型号N110/C68-8.83/0.981,2005年9月投产。
自投产以来DEH 调速系统稳定性差的异常一直存在,特别是在2007年主油泵出现重大事障以后DDV 阀指令与反馈值偏差大不断增大且不稳定,甚至有时已影响到机组带满负荷运行,导致机组安全性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某热电厂DEH 调速系统的结构特点电液调节系统主要由电液转换器、滑阀、油动机及弹簧[摘 要]以某热电厂N110/C68-8.83/0.981的机组为例,介绍了数字电液调速系统(DEH 调速系统)在汽轮机组应用中的结构特点、工作方式。
分析了某热电厂#1机EDH 调速系统DDV 阀指令与偏差大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处理措施。
目前#1机DEH 调速系统运行稳定,保障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汽轮机;数字电液调速系统;电液伺服阀;润滑油;执行机构[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06–0131–03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Poor Stability of DEH SpeedRegulation System of Power Plant # 1Huang Cheng[Abstract ]Taking n110/c68-8.83/0.981 unit of a power pla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mode in steam turbine unit.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stability of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of # 1 power plant and introduces the treatment measures in details. At present, the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of plant # 1 is stable, and the safety of the unit is guaranteed.[Keywords ]steam turbine;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ve; Lubricating oil; Executive mechanism某热电厂#1机DEH调速系统DDV阀指令与偏差大的原因及处理黄 成(广州市旺隆热电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