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评估——基于沈阳市2010—2015年的数据
- 格式:pdf
- 大小:862.04 KB
- 文档页数:6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
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为国民经济中其他各行业提供了生产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零部件。
制造业要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拓宽制造业的发展领域,寻找新增长点。
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提供,这将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就很难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在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都是没有得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持的地区,因此研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将有助于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行业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业两个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或者融合发展角度进行研究。
如童洁、张旭梅等根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从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将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并且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两个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科技金融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刘立霞【摘要】以200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综合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上升趋势.科技金融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达7.5%,技术进步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无论是在综合效率,还是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均具有明显领先优势,西部地区虽然综合效率较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综合效率偏低,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快.【期刊名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科技金融;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生产率变动【作者】刘立霞【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4科技金融是为科技企业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是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有机融合。
[1]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推动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科技金融”列入国家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可见科技金融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金融实践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
早期研究主要涉及科技金融的概念、体系、机制、模式和路径等理论分析方面,[2-4]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科技金融效率问题,如骆世广和李华民[5]对广东省科技金融投入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金融投入呈现DEA无效状态。
许汝俊等[6]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2年间各省份科技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主要源于科技效率的增加。
收稿日期:20200121作者简介:陈 晨(1992),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辽宁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张广胜(1970),男,河南信阳人,博士,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组织伦理气氛、工作嵌入与农民工离职决策:影响机理与政策响应”(71840010);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结构升级对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L18AJY007);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A类新技术革命趋势与我省产业升级变革研究”(LNKX2018-2019A05)。
① 源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该文件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方网站2016年12月1日发布的国科发创〔2016〕370号文件。
财贸研究 2020.4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陈 晨 张广胜(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 要: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渐进双重差分模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20)04-0036-16DOI:10.19337/j.cnki.34-1093/f.2020.04.003一、引言及文献评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2016年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其中明确提出“到2018年,全国若干城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部分城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度评估——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与比较赵学彬【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24()5【摘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协作、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文章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分析了1995—202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并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探讨中国不同类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拉动作用以及受到的影响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995—2020年,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且在不断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也主要流向两者,且向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流动趋势更为明显,表明了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趋向;中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明显,而低技术制造业受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需要在制造业的拉动作用下发展,水运和仓储业则对低技术制造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此,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关联,构建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提升科技支撑,促进产业高效协调发展。
【总页数】16页(P97-112)【作者】赵学彬【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F719【相关文献】1.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动态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2.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完全需求互动分析——国际投入产出视角的实证研究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融合研究--基于黑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5.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效应的区域比较与启示——基于沪、津、闽、粤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12月第40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shui Norm al UniversityDec.,2020V〇1.40No.6生产性服务业F D I对中国制造业尚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葛爱雯,郑小玲(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总体提升,制造业高端化已逐渐成为各国新一轮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F D I的引进更能够通 过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专业化水平,从而 最大地发挥其辅助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建设,合理调整生产性服 务业的引资结构,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
关键词_•生产性服务业FDI;制造业高端化;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大 国,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但在加快转型升级的 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而不 新”的问题,总体竞争力仍落后于先进的西方发达 国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世界进行新一轮产业 竞争的主要焦点,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 显著,《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更是提出要促进 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以拉动产业逐渐实现中高端 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引人,不仅有 利于借助外部资本实现服务业自身科技和管理水平 的提升,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与制造业 间的上下游关联效应以助力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
因此,综合上述背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 I 和制造业高端化的关系,探索其对于制造业高端 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全球竞争新优势、推 动我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方面,均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