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与新动能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承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承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26•【字号】承发〔2016〕21号•【施行日期】2016.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承德市委、市政府文件】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承德的决定》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承德的决定(2016年8月26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冀发〔2016〕29号)精神,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承德,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承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带、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定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带动转型升级,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人才第一原动力”的基础性作用和科技创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稳步构筑人才建设新高地,努力打造区域创新新优势,为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承德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强化目标导向,创新驱动发展原则。
围绕创新型承德建设,立足补齐短板,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坚持突出创新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原则。
遵循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强化企业创新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平台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充分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济南市山东省十大产业
参考资料:
1、《国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的“5+5”十强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能: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包括:
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
3、《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中的十大产业:
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
潍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20年5月为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0年—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一)优势条件——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门类齐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1个工业大类中,潍坊在37个中有分布,涵盖213种主要产品。
产业链条完整,拥有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32个,重型发动机、微型麦克风等近30种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41家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是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近年来,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88.5亿元、列全国城市排名第31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9.1:40.27:50.63。
——动能转换势扬劲足。
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3+1”核心区,形成了新旧动能转换规划体系、指标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
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导的“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左右。
建立“6个1”推进体系,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和金融业增加值均居全省前5位。
高端动力、声学光电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居全省第2位。
省级重大项目开工数量全省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重不断提升,“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43.3%。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9%,潍坊高新区列国家级高新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1位,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成立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8个,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北航歌尔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等一批高端院所机构落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0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400余家,联动融合创新格局加速形成。
十大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十大产业发展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经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这十项工程建设共需投资4万亿元。
4万亿元的大手笔,不但对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的信心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一些相关产业、行业及企业也将会从中受益。
交通业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政策,中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了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近,国务院批复的2万亿元铁路投资,加上由此扩建所带来的巨额融资需求,也将逐步带动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放松和改革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表示,近3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
其中长期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铁路建设将掀起新一轮高潮。
这不仅将解决且前主要干线运力不足的问题,还将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一条万亿元产业链的发展,切实实现拉动内需的目标。
”据了解仅2009年铁路将安排工程投资6000亿元,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
房地产业令人关注的是这十项措施的第一条,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表示,这不仅有助于尽快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也有利于刺激相关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培育创新引领的数字经济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释放“津产发”平台产业数据价值围绕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聚焦提升“十大产业链”能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重点任务,以“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为支撑,汇聚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数据,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即时分析、引导、调度、管理,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数据中心,选择3至5个优势行业开展产业智慧中枢应用试点,有效支撑多样化的经济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产业化发展应用场景。
二、培育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动能实施“铸魂”工程,加快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等工业软件和关键工业控制软件,到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
实施“芯火”工程,落地实施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芯片、飞腾芯片研发总部、环欧半导体智能化切片等重大项目,到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400亿元。
发展新兴数字产业,构建以飞腾、麒麟、超算中心等为引领,涵盖核心硬件、基础软件、算力支撑、场景应用、关键配套等领域的产业链。
布局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发挥曙光、华为、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新智造,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赋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全面推进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以及企业级四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2023年新建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重点推进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数字化集成应用,建设3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提升数字经济“两谷两园两区”服务效能,构建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实施智能场景打造行动,统筹推进信创应用场景建设和智能科技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持续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推进专班成员名单和智库首批专家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28•【字号】潍政办字〔2018〕145号•【施行日期】2018.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推进专班成员名单和智库首批专家名单的通知潍政办字〔2018〕1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为贯彻全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议精神,落实《完善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的意见》(潍发〔2018〕24号)要求,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起势,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推进专班成员名单和智库首批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各专班、各智库要创造性开展工作,高质量做好服务,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各项工作,有关情况及时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办公室。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0月28日潍坊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推进专班成员名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专班组长:张宝庆市智慧办主任副组长:马中平市经信委主任张宝胜市科技局局长徐润启市国土局局长孙守勤市规划局局长成员:王敬芳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岩市科技局副局长温少波市国土局副局长谭洪建市规划局副局长胡延年市智慧办副主任李殿文市经信委电子信息科科长赵震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王铎市国土局测管办主任科员王洪翔市规划局规划用地科科长綦明市智慧办科长毕建秀市智慧办高工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智慧办,胡延年任办公室主任,綦明、毕建秀为专班工作联络员。
二、高端装备产业推进专班组长:马中平市经信委主任副组长:王浩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外侨办主任、市合作发展促进局局长肖培灵市发改委主任张宝胜市科技局局长王金祥市财政局局长王丙市统计局局长刘锡田市金融办主任成员:张树高市发改委党委委员、市政府重大项目办(市重点项目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冷新法市经信委投资规划办主任张宏岩市科技局副局长姜钦亮市财政局党委委员、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连波市统计局二级调研员欧永生市金融办副主任王保梁市合作发展促进局副局长马磊磊市发改委科长韩滨市经信委技装科科长赵震市科技局科长王敬市财政局企业处工业科科长解慧市金融办银行保险科科长刘国良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丁乙市合作发展促进局科员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冷新法任办公室主任,韩滨为专班工作联络员。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重要任务。
山东省经济总量大,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山东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十大产业重点领域,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山东省具备丰富的机械制造基础,包括重型机械、特种设备、汽车等领域。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山东省将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提升整体制造水平。
二、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山东省将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山东省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将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的产业化水平。
同时,山东省也将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提高电力市场开放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四、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是山东省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山东省具备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制药基础,通过加大对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投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山东省还将推动医药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五、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山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领域。
山东省将加大对集成电路、软件开发、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企业,推动十大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六、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山东省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山东省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同时,山东省也将积极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青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推进专班成员名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专班组长:郑栋鹏市智慧办副主任副组长:郭恒凯市经信局局长万金亮市科技局局长金玮市国土局局长王国健市规划局局长成员:闫成武市经信局副局长刘志敏市科技局四级主任科员于波市国土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旭升市规划局副局长鞠新刚市智慧办副主任仇帅帅市经信局信息产业科科长张思东市科技局科技管理科副科长丁杨市国土局办公室副主任陈会玲市规划局副科级干部刘华伟市智慧办办公室主任刘岩市智慧办工程师、数字经济科科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智慧办,鞠新刚任办公室主任,刘岩为专班工作联络员。
二、高端装备产业推进专班组长:郭恒凯市经信局局长副组长:孟庆广市发改局局长万金亮市科技局局长南天星市财政局局长孙国明市统计局局长姜能超市招商局局长刘国生市金融办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成员:高辉市发改局总经济师马云泽市经信局副局长张华源市科技局副局长夏永波市财政局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厚宇市统计局副局长牟永帅市招商局副局长王涛市金融办副主任张志勇市经信局投资办主任王书言市科技局科长吴利兴市金融办业务科科长孙世振市招商局招商科副科长杨晨市发改局科员赵旭市财政局企业服务中心科员张新帅市统计局科员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马云泽任办公室主任,张志勇为专班工作联络员。
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进专班(一)新能源产业推进专班组长:孟庆广市发改局局长副组长:郭恒凯市经信局局长万金亮市科技局局长金玮市国土局局长王国健市规划局局长张洪刚市环保局局长李伟市安监局局长成员:刘宏市发改局副局长、市重大项目办主任邱效文市环保局总工李浩亮市经信局节能办主任张华源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英市国土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张旭升市规划局副局长岳继胜市安监局副局长李新东市发改局投资科科长张晓丽市环保局科员马新运市经信局节能办科长王书言市科技局科长杨玉身市国土局土地利用科科长陈亮市规划局审批服务科科员刘其德市安监局工商贸科科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刘宏任办公室主任,李新东为专班工作联系人。
十大产业与新动能
作者:马晓河
来源:《人民论坛》2009年第07期
马晓河:对中国来说,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目前正进入路径选择的新十字路口,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构造什么样的经济结构,都需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上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
综合这些因素,要推出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兼顾中长期发展的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一大机遇和挑战
十大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
人民论坛记者:中央为什么会选择振兴这十大产业来拉动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旨在破解哪些难题?
马晓河:从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实际就是要从供给角度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消费角度拉动国内重要产业的发展。
第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是以供给为主,兼顾消费,来培育经济增长点。
第二,既考虑了当前,也着眼于长远。
短期来看,这些振兴规划将有利于解决这些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注重于从长远角度来培育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时中国政府出台的这一系列振兴规划,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巨大引擎。
采取措施,振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大产业,将为这些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第三,对十大产业的振兴举措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税收。
通过财政政策降低产业发展成本,通过调整税费政策为产业发展“减压”;二是金融。
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缓解产业发展贷款难的矛盾;三是鼓励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加强品牌建设。
四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
比如说,鼓励重组,鼓励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来振兴或支持十大产业的发展。
第四,通过财税、信贷、产业等政策,统筹两个市场。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强调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要保持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份额的稳定。
从此次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可以看出,政府的长远目标还希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科技进步、兼并重组来最终实现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最终使十大产业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从而使十大
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可以说,短期内出炉十大产业规划,以及推出的细则方案,凸显了政府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能力。
总之,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十大振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深远重大的,也是举足轻重的。
物流业必将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人民论坛记者:在公众的期盼目光中,此前备受关注的房地产业,为什么没能入选十大产业规划之中,对房地产的落选以及最终“花落”物流业,您怎么看?
马晓河: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确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房地产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20%左右。
北京、上海所占比重还要高一些。
这次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十大产业规划出台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针对房地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
从目前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看,措施配套,系统性强,支持力度也很大。
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将会起着积极作用,也必将对拉动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因此,在此情况下,再出台一个房地产业振兴规划似乎没有必要。
现代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最终人选十大规划产业,就是因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它既是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各个产业的繁荣要依赖于物流的兴旺,倘若物流不兴,就会拖累各产业的发展,并增加产业发展成本。
现代物流业之所以能搭上振兴这一“末班车”,因为它能集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储存、保管、运输、商品检验、信息服务为一体,是现代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十大产业发展是平等的
人民论坛记者:今年“两会”,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扭转经济下行成为会议主线。
那么,从目前来看,您认为哪些产业将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
马晓河:十大产业既有工业,又有服务业;既有现代产业,又有传统产业;既有制成品产业,又有能源、原材料产业。
有的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有的是经济发展必须依赖的战略
性产业,有的又是民生产业,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都举足轻重。
比如说,纺织业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的改造,它就可以变成现代产业;又如钢铁业是原材料产业,它在重化工业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与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建筑业等紧密相连;还比如说汽车业,它是支撑中国将来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也是推动国家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发展势头看,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汽车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很难说,谁将成为“龙头产业”。
从中央推出的十大振兴规划中,可以看出,没有对十大产业进行排序,也就是说,从产业发展来看,它们都是平等的。
在产业链上,每个产业的作用都不一样,每个产业在每个方阵中都是很重要的。
就像一棵树一样,有叶子就有花,有根也必须有干有枝。
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增长点
人民论坛记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与中国经济在下一个30年的发展,以及与未来的经济布局、产业布局有着怎样的关系?
马晓河:纵观已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首要着眼点还是要解决当前的难题。
每次经济危机都是有机遇的,都会带来产业格局的变化,这次也不例外。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对中国来说,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目前正进入路径选择的新十字路口,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构造什么样的经济结构,都需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上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
综合这些因素,要推出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兼顾中长期发展的措施,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一大机遇和挑战。
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产业格局肯定会发生新的变化。
要在应对危机、转变发展方式中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只有遵循产业演变规律,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把十大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升级,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政府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认为,实际就是适应了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同时抓住当前有利的时机,加快体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推进结构调整,使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有一个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夯实基础,这些都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取向。
观点链接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赵涛: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这些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部分产业属于战略产业,这些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保增长,首先要促进这些产业的增长。
但是,中国重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
这些产业的振兴规划重在标本兼治,首先是突出“调整”,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