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综合征(病毒感染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称:_____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等。
【规格】_____mg/片【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肠溶片应整片吞服。
用量: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 100 200mg。
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 100 300mg。
3、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 100 300mg。
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 300mg。
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 100300mg。
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 300mg。
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 100 200mg。
8、用于解热镇痛:一次 300 600mg,一日 3 次。
9、用于抗风湿:一日 3 6g,分 4 次口服。
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2、增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3、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禁忌】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3、出血体质(如血友病患者)禁用。
4、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5、妊娠最后三个月禁用。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时使用本品应谨慎: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医药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阿司匹林中文俗名:拜阿司匹灵、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英文别名:Acenterine、Acetard、Acetophen、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lbyl、Aluprin、Asadrine、Aspirinetas、Bayaspirina、Bi-Prin、Codral Junior、Ecotri、Ecotrin、Elsprin、Empirin、Enteretas、Novosprin、Rhonal、Salitison、Salicylic Acid Acetate、2-Acetoxybenzoic acid(中文)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邻乙酰水杨酸(中文)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英文)普通命名法:acetylsalicylic acid(英文)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质量:180.16水溶性: 3.3g/L(20℃)闪点: 250℃密度: 1.35g/cm³熔点:136℃性质描述: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140℃。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
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常见的一种药物,不少家庭都备有。
但是凡药三分毒,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是有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希望对你有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吐。
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
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过敏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
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
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肝损害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
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
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
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肾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瑞氏综合征之袁州冬雪创作【概述】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encephaloathy Withfatty degeneration of the viscera)是急性停止性脑病.病理特点是急性脑水肿和肝、肾、胰、心肌等器官的脂肪变性.主要的超微布局改变是线粒体异常.临床特点是在前驱的病毒感染以后出现吐逆、意识障碍和惊厥等脑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但均非唯一的原因.①感染:病前罕见病毒感染,表示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致病原能够是流感病毒、水痘、副流感、肠道病毒、E-B病毒等.但至今尚没有证据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的直接感染所致.②药物:有较多的证据认为,病儿在病毒感染时服用水杨酸盐(阿斯匹林)者,以后发生本病的能够性大.近些年来在英、美等国家减少或停止应用水杨酸以后,本病的发生率已有所下降.此外,抗癫痫药物丙戊酸也可引起与瑞氏综合征相同的症状.③毒素:黄曲霉素、有机农药等污染食物可出现与本病相同的症状.④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儿有家族史.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可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表示,有时称为瑞氏样综合征(Reye-like syndrome),例如全身性肉碱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引起的高氨血症等.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前进,将有更多的瑞氏综合征得出遗传代谢病的特异诊断.【发病机制】现认为,脑病是由于急性线粒体损伤所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也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成果.线粒体对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有机酸代谢和糖代谢均有影响.线粒体内有尿素循环所需的酶系统,线粒体功能受损时,该酶系统发生缺陷,不克不及将体内的氨变成尿素,大量的氨积聚体内,形成高氨血症,引起机体的氨中毒.高氨血症是脑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线粒体功能障碍时,脂肪酸氧化过程也受到阻碍,致使短链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等)积聚体内,加重高氨血症,并干扰糖酵解、丙酮酸分解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这对脑组织的功能均有不良影响.迩来提出,瑞氏综合征时血中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增多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据认为,二羧酸是线粒体功能的抑制物.瑞氏综合征时,病人血中二羧酸分明增高,且其浓度与血氨增高的水平相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相关.伴随二羧酸贮积的先天性脂肪酸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示均与瑞氏综合征相似,这些都提示二羧酸确实对瑞氏综合征的发病起重要作用.而在瑞氏综合征时为什么二羧酸增高,这是因为线粒体的脂肪酸β氧化受阻所致.正凡人体的脂酸主要是以单羧酸的形式存在,单羧酸在线粒体内颠末β氧化,成为酮酸.而在瑞氏综合征时,线粒体的β氧化受阻,体内的单羧酸自愿经过另外一途径停止代谢,就是进入肝微粒体内颠末omega氧化而形成二羧酸.这种二羧酸的蓄积是抑制线粒体功能的重要原因.在瑞氏综合征的恢复期,二羧酸逐渐减少,以至消失.【临床表示】发病春秋以6个月至4岁多见,亦可见于任何春秋.起病前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病毒感染症状,数日后或晚至2~3周后出现频繁吐逆,尤以婴儿更为严重,可有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表示,惊厥、昏迷、呼吸不整等症状停止性加重,最后发生脑疝和脑干功能障碍.有时将病程分为数期,分期是以脑病症状的发展为依据的(参照Lovejoy,1974),应连系个体特点来详细分析.Ⅰ期的主要表示是吐逆、嗜睡、淡漠;Ⅱ期有定向力丧失、谵妄、不安、呼吸深快、腱反射亢进、肝功能不全;Ⅲ期有意识恍惚或昏迷,去皮层强直,过度换气,病理反射,瞳孔对光反应存在,肝功能不全,脑电图分明异常;Ⅳ期昏迷加深,去大脑强直体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脑干功能障碍,呼吸不整,各型抽搐,视乳头水肿;Ⅴ期全身肌张力消失,腱反射引不出,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心率变慢,血压降低,终至呼吸停止.天职期的Ⅰ、Ⅱ期代表脑水肿的加重过程和肝功能障碍所致代谢紊乱,Ⅲ、Ⅳ、Ⅴ期是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展.小婴儿的病情特点是发热分明,突然呼吸急促或暂停,易有惊厥发作,前囟丰满,频繁吐逆,低血糖.瑞氏综合征一般不伴随高热,神经系统限局征和脑膜刺激征不分明.肝脏可有轻、中度肿大,一般无黄疸.偶可见心律紊乱、肾功能不全或胰腺炎等症状.各例的病情纷歧,轻重不等,轻症者或治疗及时者可在病的早期停止发展而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在数日内甚至24小时内死亡.【实验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氨在早期升高,可达176μmol/L(300μg/dl)以上,在数日内降至正常.早期有血清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后很快恢复正常.低血糖在婴儿最分明.血乳酸和丙酮酸增高,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同时存在.线粒体酶的活性分明降低,例如合成尿素的酶系统、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细胞浆的各种酶的活性为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没有炎症改变,细胞数和蛋白均正常,糖量因血糖而异.脑电图呈满盈性脑病改变,布景波呈广泛高幅慢活动,有的有痫样放电(棘波).【病理】光镜下,脑组织的主要改变是严重脑水肿、脑疝,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但没有炎症或脱髓鞘改变.肝脏的主要异常是满盈性脂肪浸润,无坏死灶、无炎症改变.脂肪变性也见于近端肾曲管、心肌、胰腺等脏器.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严重的线粒体异常:肝细胞、神经元以及肌细胞内的线粒体均有分明肿胀、多形变、基质有颗粒状物质积聚,线粒体嵴的数目减少并有断裂现象.肝细胞的其他改变还有过氧化物小体增多,肝糖原缺乏以及滑面内质网增加.【诊断说明】根据小儿病前有前驱病毒感染和以后急性停止性脑症状,如吐逆、惊厥、意识障碍,但没有神经系局灶征、脑脊液压力高但无炎症改变等特点就应思索瑞氏综合征的能够.再根据生化代谢的特点如早期血氨高、血糖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不高等方面来支持本病的诊断.如能早期诊断,能够防止发展为后期的严重颅内压增高、脑疝和脑干中枢受压的表示. 【鉴别诊断】瑞氏综合征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是后者脑脊液有炎症改变.与病毒性肝炎的脑症状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黄疸和持续性肝功能损害.所谓"急性中毒性脑病"是一组诊断尺度不很明白的综合征,其与瑞氏综合征的共同点是常与全身性感染有关,临床表示也是惊厥和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病理也有脑水肿、没有炎症.所分歧的是没有线粒体病变,不伴内脏脂肪变性,如治疗及时,一般病程较瑞氏综合征为轻. 遗传代谢病之中,有很多病种的临床表示与瑞氏综合征相似,例如尿素循环的酶系统的缺陷(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等),全身性肉碱缺乏症,一些有机酸尿症,中链和长链脂肪酸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等.这些遗传代谢病许多都伴随高氨血症,有的伴随二羧酸尿症.其特点是有家族史,起病较早且有相同症状的反复发生或周期出现,肝不大,生长发育迟缓,常因进食大量其所不克不及代谢的食物而诱发,例如有先天性高氨血症的代谢病可因进食大量蛋白质食物而突发近似瑞氏综合征的症状.遗传代谢病的确诊要靠生化代谢分析、酶测定、基因分析等方法.【治疗说明】应采纳综合措施.重点是改正代谢紊乱,节制脑水肿和降颅内压,加强护理和节制惊厥等对症处理. 1.改正代谢紊乱①低血糖必须及时改正,静脉输入10%~15%葡萄糖,逐日约1200~1600ml/m2.当血糖达到稍高于正常水平时,可加用胰岛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②降血氨可用腹腔透析,新鲜血液交换输血;精氨酸滴注或新霉素口服或灌肠以减少产氨;瓜氨酸可以使氨转变成尿素.③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防止低钙血症.④用维生素K治疗低凝血酶原. 2.节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的灌注压①降颅内压用渗透利尿剂,甘露醇静注,每次约1.0g/kg,开端每4~6小时一次.地塞米松可同时应用.血液渗透压应维持在315~320mOsm/L.②监测颅内压可用蛛网膜下或硬膜外的测压计,使颅内压维持在2.67kPa(20mmHg)以下.③监测血气,坚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防止加重脑水肿.④维持正常血压,以包管脑内灌注压在6.67kPa(50mmHg)以上.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如果脑灌注压过低,则引起脑缺氧,加重脑水肿.脑水肿时常须限制液体入量,但应适当,以免出现低血容量性低血压.⑤其他降颅内压的方法亦可选择使用.如过度通气治疗,可降低PaCO2,使脑血管收缩,脑容积减小.有人主张用大剂量苯巴比妥昏迷以降颅内压,同时需有脑电图监测和人工呼吸设施.苯巴比妥的血中浓度应在25~40μg/ml. 3.加强护理、节制惊厥注意坚持气道通畅,坚持适应的头高位但不成屈颈.正确记录出入量.体温应维持在37℃以下.有惊厥者用止惊剂.气管切开的系带不成过紧以免阻碍脑的静脉还流.【预后说明】瑞氏综合征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停顿速度以及治疗早晚有关.小婴儿预后较差.凡有早期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复惊厥、血氨在176μmol/L(300μg/dl)以上、高血钾、空肚血糖在2.2mmol/L(40mg/dl)以下者,预后不良.病死率约10%~40%.存活者中可有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为异常.【概述】本征于1916年首先由HansReiter所报导.而在1776年Stoll已有近似病例先容.Reiter综合征的特征有三:即尿道炎、连系膜炎、关节炎.所以也称为尿道、眼、关节综合征.【病因】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相互关系起决议作用.多数病例在肠道感染后发病,主要发生于志贺氏菌痢疾之后.Paronen报导在15万福氏志贺菌感染者中有344人发生Reiter综合征.Noer在602例志贺氏菌痢疾患者中,发现6例发生Reiter综合征.作者发现一例系在肠伤寒病后.也有人提出螺旋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乙型肝炎抗原、疱疹病毒等感染性病因,但均未确立.患者血清高球蛋白血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推测反常反应的发病机理.近些年来,发现本病能够与遗传因素有关,兄弟有均患本病者,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者多;患者具有HLA-B27者高达70%(而一般为10%);HLA-B27阴性的患者具有其它交叉反应抗原,如HLA-B7、Bw22或Bw42.本病多见于年长儿.【临床表示】多为急性发病,伴随高热. 泌尿、生殖系表示该系统的发生率在90%以上,最罕见者为尿道炎,可有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分泌物,排尿时有灼烧感或剧痛,尿道口红肿,可并发膀胱炎.也可见龟头炎,发生率为23~50%,为无痛性浅表腐败,周围为环状红斑.起病时可仅为小疱,破裂后形成浅表腐败.包皮的冠状缘及龟头附近也常涉及.有时龟头炎可先于其他症状前出现,或唯一龟头炎而无分明尿道炎.女性尿道炎较少. 关节症状关节症状在三联征中最为突出,发生率达90%以上,有激烈疼痛及烧灼感,进而肿胀,多在病程第二周出现,从单关节发展至多关节,好发于负重的下肢关节,如膝关节及踝关节,也见手指、足趾、腕、髋、脊椎关节.应用镇痛剂后数日内即可缓解.一般预后杰出.据报导有5%残留足关节的永久畸形.关节渗出液培养无菌生长. 眼部症状三分之二的病例有眼部症状,眼连系膜炎是本病三联征之一.一般先从下眼睑的连系膜开端,呈平均平坦光滑略带紫色.轻度者可无症状,中度结膜炎患者眼内有砂砾感并有稀浆液性分泌物.在睑结膜及穹窿部呈平均性炎症,部分充血可扩大至球连系膜部.重症病例有眼痛、畏光等症状,球结膜有水肿.病变多为两侧性.80%患者的连系膜炎在1~4周内自行缓解.此外,尚可见到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等.角膜炎的发生率为3~8%.眼症状可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 其他症状皮肤粘膜病变罕见.皮疹初起为淡黄水疱,继而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多发生于生殖器、掌跖、上腭、咽部.皮疹常结痂及上皮角化.口腔病变也可见于舌、颊、唇和软腭的粘膜,在悬雍垂及扁桃体周围可见停止性融合性红斑.舌面上见红色乳头或表浅腐败.约10%患者可有心脏异常,如心肌炎或心包炎.心电图呈各个部位的传导阻滞.约1%患者有神经系统异常,罕见者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暂时性偏瘫和脑膜脑炎.呼吸道病变占8%,肺部浸润病灶及胸膜炎.尚见腹泻,腮腺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轻度贫血.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及抗核抗体阴性.血免疫复合物有三分之二患者可为阳性.滑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免疫球蛋白沉积,血管周围和间质中见IgM及C3沉积.HLA-B27检查有重要参考价值.X线骨关节检查无特异性意义.【诊断说明】有三联征存在时诊断可以确定,有时主要为角膜炎而非结膜炎,或表示为龟头炎而非尿道炎,有时以皮肤粘膜表示分明.因此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关节病变应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及感染反应性关节炎鉴别.皮肤粘膜病变成主者,应与斯-琼氏综合征及皮肤粘膜淋凑趣综合征鉴别.【治疗说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寻找和预防过敏因素.非甾体类抗炎剂及激素可以使症状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及氨甲喋呤均有治疗成功的报导.眼部病变可用类固醇激素滴眼剂.。
【药名】阿司匹林【英文名】Aspirin【别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阿司匹灵、阿斯匹林、东青、阿司匹林缓释胶囊、Acctylsalicylic Acid【剂型】1.片剂:0.05g,0.1g,0.2g,0.3g,0.5g;2.肠溶片:0.025g,0.03g, 0.3g,0.5g;3.速溶片:0.3g;4.泡腾片:0.1g,0.3g,0.5g; 5.含片:0.3g;6.栓剂:0.1g,0.15g,0.3g,0.45g,0.5g;7.胶囊:0.1g,0.45g,0.5g。
8.缓释胶囊:50mg;【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水杨酸盐,非甾体抗炎药(NSAID)。
1.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产生的,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2.抗炎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靖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作用的,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3.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加速,出汗,使散热加快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4.其抗风湿作用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5.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合酶。
本品可使环氧化酶第530位的线氨酸残基乙酰化,破坏了酶活化中心,从而阻断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
一次服用325mg 阿司匹林就可抑制血小板大约90%的环氧化酶活性。
由于血小板是无核细胞,不能重新合成环氧化酶,因此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一次用药可使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持续1周,直到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新的血小板取代已受到抑制的外周血小板。
选错退烧药宝宝或丧命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4期危险药品一号: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经典老药,它不但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还具有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等作用,可谓“一专多能”,被很多人称为“万能药”。
但是用阿司匹林退烧,对宝宝或许就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在急性病毒感染发热时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的危险。
此病又称瑞氏综合征,多见于4个月~5岁的儿童。
医学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者比未服用者发病率高25倍;与用药时间长短和患者年龄有着密切关系,即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
患儿可表现出过度疲劳、异常兴奋、频繁呕吐、体温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死亡率达30%。
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此进行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立法规定撤销阿司匹林作为儿科制剂。
世界卫生组织亦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我国制订的有关治疗方案中,禁止发热儿童使用阿司匹林。
但某些新剂型的阿司匹林类药品说明书中未标明小儿禁用,有的医生甚至把它作为对付小儿感染发热的“常规武器”。
在此提醒医生、药商和家长们注意,儿童发热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成分的药品。
危险药品二号:安乃近安乃近曾被誉为“退烧之王”,它退烧快、价格便宜。
然而,安乃近存在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一般不作为首选退烧药,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为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安乃近可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已淘汰了安乃近。
据了解,我国目前仍然有1 122 种安乃近片以及一些安乃近注射液等其他品种正在销售;在许多基层医院,安乃近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某些管理松散的药店,患者甚至不用医生的处方就能拿到此药。
浅谈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发表时间:2018-03-14T15:42:57.0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4期作者:秦峰[导读]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于1893年合成,是最古老的,常见的而且历史非常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药材科安徽淮南 232001)【摘要】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名叫乙酰水杨酸。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发现它有许多新的药效药理作用,与老年病有密切关系。
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
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对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服用阿斯匹林,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且不易再复发。
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糖尿病的防治: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阿斯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
此外,阿斯匹林还有些作用,如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和降压保胎作用等。
在服用剂量上,一般以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毫克为宜;服用时间最好在早晨7时前最好。
因为晨起后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时刻,所以,在早晨起床后要尽早服药。
但对患有胃溃疡病、胃出血倾向者应慎重用药,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哮喘;瑞氏综合征;水杨酸反应【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02-01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于1893年合成,是最古老的,常见的而且历史非常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主要用于预防冠状动脉及脑血栓的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瑞氏综合征
瑞氏综合征(R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
本病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复过程中得的一种罕见的病,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为重要病因。
广泛的线粒体受损为其病理基础。
瑞氏综合征会影响身体的所有器官,但对肝脏和大脑带来的危害最大。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很快导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
目录
1病因
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会患此病。
2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可能在患病毒性疾病期间表现出来,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在一两周后出现。
最初患儿通常不停地呕吐。
其他早期症状包括腹泻、疲倦、没精神等。
随着疾病加重,并影响到大脑,患儿可能会变得不安、过度亢奋、神志不清、惊厥或癫痫,甚至昏迷。
3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大多明显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2.肝功能检查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血生化检查
血氨、血浆游离脂肪蛋白质酸和短链脂肪蛋白质酸升高。
血糖大多降低,也有少部分患儿血糖正常。
4.脑脊液检查
除在线压力很痛升高外,细胞数和蛋白多在正常范围之内。
5.脑电图检查
在线呈中、重度弥漫性异常。
6.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和MRI检查在线有助于排除脑部占位性病变。
7.肝脏活检
本病的确诊依赖于肝脏的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膨大以及致密体的减少或消失等特征性改变。
4诊断
据为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确诊。
5鉴别诊断
瑞氏综合征常常会被误诊,部分原因在于这种病很不常见,可能会被误诊为脑炎、脑膜炎、糖尿病、服药过量或中毒等,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
6治疗
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重点是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控制惊厥等对症处理。
主要是针对本病的二个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即脑水肿和肝功能衰竭来进行治疗和监护、评价。
2.重症监护
对具有重度以上脑病者必须予以心肺和颅内压监护,及时发现异常,给以处理。
由于本病变化迅速,常可由轻症突然变为重症,故对病情较轻者也应密切观察,切不可大意。
3.脑部病变的治疗
控制脑水肿是治疗本病的重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还要维持脑的灌注压,具体措施如下。
①降低颅内压:用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静注,开始时每4~6小时一次。
速尿和地塞米松可同时应用。
②监测颅内压:可用蛛网膜下或硬膜外的测压计,使颅内压维持在2.67kPa(20mmHg)以下。
③监测血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以避免加重脑水肿。
④维持正常血压:以保证脑内灌注压在 6.67kPa (50mmHg)以上。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如果脑灌注压过低,则引起脑缺氧,加重脑水肿。
脑水肿时常须限制液体入量,但应适当,以免出现低血容量性低血压。
⑤其他:降颅内压的方法亦可选择使用。
如过度通气皮肤病治疗,可降低PaCO2,使脑血管收缩,脑容积减小。
有人主张用大剂量苯巴比妥昏迷以降颅内压,同时需有脑电图监测和人工呼吸机设施。
苯巴比妥的血中浓度应在25~40μg/ml。
4.降低血氨
可给以食醋灌肠,每次10~20 ml,再加2倍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保留灌肠。
口服50%乳果糖混悬液2~3ml/kg.d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
供给足够热量(30~40cal/kg),可减少组织分解产氨。
有条件者也可用腹腔透析,新鲜血液或血浆置换疗法以降低血氨。
精氨酸滴注、新霉素口服或灌肠以减少产氨,瓜氨酸可使氨转变为尿素。
谷氨酸钠液加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每日20~40 ml,分1~2次应用,可纠正高血氨。
应注意医院保护肝功能和加强支持疗法,有人采用换血疗法,以去除毒素、降低血氨,纠正凝血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
5.防治出血
可给予胆固醇维生素K有助于凝血酶原的合成,也可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血浆等。
6.纠正低血糖
低血糖必须及时纠正,静脉输入10%~20%葡萄糖,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150~200mg/dl。
当血糖达到稍高于正常水平时,可加用胰岛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分解。
皮肤病7.纠正代谢紊乱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注意美白防止低钙血症。
8.其他
由于瑞氏综合的病情凶险,不同的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多脏器受损的症状和并发症。
临床医生应严密监护,及时针对患儿具体的病症给予必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
7预后
瑞氏综合征的预后与病情轻重、进展速度以及治疗早晚有关。
小婴儿预后较差。
凡有早期昏迷、去大脑强直、反复惊厥、血氨在176μmol/L(300μg/dl)以上、高血钾、空腹血糖在2.2mmol/L(40mg/dl)以下者,预后不良。
病死率约10%~40%。
存活者中可有智力低下、癫痫、瘫痪、语言障碍或行为异常等后遗症。
8预防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不要给患儿吃阿司匹林。
中毒疾病儿科综合征
如果想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到意见反馈;如果您要举报侵权或违法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