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计划关键人物全炳浩去世 将举行国葬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朝鲜核试验东北边陲殆无宁日[薛理泰](2013-02-12)最近卫星情报显示,在朝鲜丰溪里核基地,用于对核试验效应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各种仪器业已安装完毕,用于对核试验进行指挥、控制的各种车辆也已抵达核试验现场。
由此可见,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犹如箭在弦上。
只等待金正恩发布命令,随时即可启动核试验。
在朝鲜半岛上空,阴霾本已郁积不散。
如果平壤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可想而知,此举必将在国际社会再次激起轩然大波。
中国作为朝鲜的紧邻,冲击波作用之下,难免感受到震荡。
联合国安理会1月22日通过决议,谴责朝鲜去年12月以远程火箭发射卫星,要求朝鲜不得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以及进行核试验等。
朝鲜国防委员会旋即发表声明,称以后不会再有讨论半岛无核化的对话了。
今后朝鲜“将进行高水平核试验,都针对朝鲜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美国”。
朝鲜将“进行高水平核试验”,用于“提升核威慑能力”,显然意味着平壤具有自信心,寄望于第三次或稍后的核试验在核技术上有所突破。
这说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朝鲜试图突破核弹小型化的技术瓶颈;或者尝试引爆一枚“增强型原子弹”。
核国家均迈过了一个核弹小型化的历程,即首先将核装置小型化,研制成核航弹,然后再进一步小型化,研制成可以安装在导弹上的核弹头。
从核装置到核航弹,就是完成了核弹武器化的过程;从核航弹到导弹核弹头,则是在现代战争环境下,完成了核弹实战化的过程。
同轰炸机携带的核航弹相比,核导弹在战时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之强,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另外,维持一支核导弹部队远比维持一个能携带核航弹的轰炸机中队更为简单易行。
换言之,研制成导弹核弹头才算完成了核弹实战化的过程。
至于增强型原子弹,就是在核装料中加入了高浓缩度的鋰6,爆炸当量相当于一枚小型氢弹。
这在核国家研制增强型原子弹的过程中,往往是迈向氢弹的中间步骤。
二十年以来,平壤贯彻“进两步,退一步”的策略,与世界各大国巧相周旋,始终有惊无险,全身而退。
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遇袭身亡作者:编辑来源:《海外星云》2020年第23期59 岁的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遇袭身亡。
他是一名物理学教授,但更重要的身份是,他是伊朗核计划的负责人。
在伊朗国防部的声明中,他们说道:“武装恐怖分子袭击了法赫里扎德的车辆,他是国防部研究与创新机构主管。
”而他遇袭的地点,就在首都德黑兰附近,仅仅只有 40 公里的宽敞的主要街道上。
当天下午两点半,科学家的车辆正在这条路上正常行驶,他的保镖也就坐在身侧。
但一辆大货车悄悄靠近,在任何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这辆大货车上的炸药直接爆炸。
爆炸的冲击波直接迫使科学家所在的车辆停下来,但这并不是这次刺杀的结束。
在科学家所在车辆被迫停后,从另一辆已经埋伏已久的车中,窜出了五名武装分子。
他们持枪,冲着车内扫射。
很快,现场就变得千疮百孔——汽车的前盖因为爆炸脱离,而挡风玻璃也被子弹击碎,不再能够保护到车内人员。
可以看出,这次刺杀行动相当专业。
他们的战术十分娴熟:爆炸恰到好处,而补枪也确保了暗杀成功。
虽然法赫里扎德的安保人员和这些刺杀者产生了激烈的枪战冲突,并且当场击毙了3名~4名武装袭击者。
但他们已经成功了。
在一段公开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车内,科学家已经血流不止、失去了意识。
直升机很快赶到,把这位严重受伤的科学家迅速送到了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然而已经太晚了。
几分钟后,医院宣布了他的死亡。
法赫里扎德遇到暗杀,并不是第一次。
因为他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2018 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曝光其所谓的伊朗秘密原子档案馆时,公开点名法赫里扎德,并且说道——“记住这个名字”。
他的身份太特殊了。
2014 年,一名西方外交官就对路透社说道:“如果伊朗选择核武化,那法赫里扎德将会成为伊朗核弹之父。
”要知道,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全世界都重点关注的难题。
伊朗是中东地区少数几个具备工业基础的国家之一,即使美国长期制裁,他们依然研制了众多武器装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并且也对核武器蠢蠢欲动。
据朝中社30日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当天发表声明说,针对美国借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进行“孤立扼杀”,朝鲜不排除进行“新形式的核试验”,以加强核遏制力。
声明说,在美国口称“年度例行”以“占领平壤”为目标动用各种核打击手段不断进行核战争演习的情况下,朝鲜的针对训练也将包括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核遏制力对各种中远距离目标进行打击的训练。
如果美国再次对此声言“挑衅”,朝鲜将实施敌人所无法想象的下一阶段措施,不排除旨在加强核遏制力的“新形式的核试验”。
声明敦促美国不要轻举妄动并三思后行,如果朝鲜半岛发生谁也不希望看到的突变事态,其责任完全由美方承担。
本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口头声明,对朝鲜接连发射导弹一事表示忧虑和谴责。
对此,朝鲜在声明指出,朝鲜不允许任何人对其防御性导弹发射提出批评。
朝方还称,美国借联合国安理会的名义,企图孤立朝鲜。
朝鲜已做好自我防卫的准备。
朝鲜核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显现,其特征是,每次试验前,朝方都发射火箭。
朝鲜第一次核试验2006年7月5日,朝鲜进行了导弹试射,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95号决议谴责。
2006年10月9日上午10点36分左右,朝鲜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地点位于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内。
朝鲜官方媒体当时宣布,核试验是“百分之百”依靠朝鲜自己的技术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泄漏。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发射了“光明星2号”卫星。
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谴责这次发射活动,同时,联合国朝鲜制裁委员会发表了新的制裁措施。
对此,朝鲜立即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2009年5月25日,朝鲜再次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力和操纵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核武器的威力,解决了不断发展核技术的科技问题。
当天,韩国监测到朝鲜咸镜北道吉州地区发生一次“人工地震”。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2012年12月12日,朝鲜突然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
朝鲜外交官举家叛逃之后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28期和每一个英国留学生一样,在伦敦西部一家公立中学读书的太金每天正常地上学放学,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使用社交网络Facebook和WhatsApp与朋友沟通。
但今年夏天,在太金完成了数学和计算机高级水平考试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消失了。
8月17日,谜团揭开,太金的父亲、朝鲜驻英国公使太永浩,已经举家从位于西伦敦伊灵区的房子中离开,抵达韩国。
叛逃者?捍卫者?太金的父亲喜欢在伊灵区一家俱乐部练习网球,也曾痴迷高尔夫,还沉迷西伦敦一家餐厅印度咖喱的味道。
而作为朝鲜驻英公使,他曾陪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隐居的二哥金正哲,参加英国音乐家埃里克·克莱普顿的音乐会。
“太永浩的行为举止已经非常英国化,他在这儿就像在家里一样舒适自在。
”与其有过交往的BBC英国记者史蒂夫·埃文斯称:“他看起来那么中产阶级,那么英式保守范儿,那么‘衣冠楚楚’。
”太永浩,这位已经在伦敦居住了10年、现年55岁的外交官是朝鲜驻英国大使馆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大使玄鹤奉。
他似乎很适应远在朝鲜数千公里之外的资本主义生活,但他从未暗示对祖国不忠。
太永浩的英语极其“完美”,在各种公共活动中,他有趣、迷人、聪明,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朝鲜统治阶级的坚定捍卫者。
一次采访中,比对朝鲜的全免费教育制度,太永浩称英国的教育,尤其历史教学,是“统治阶级洗脑的工具”,其帝国主义侵略历史多被忽略,太永浩称,正因为此,“资本主义不可能是我们的未来”。
所以当8月17日,韩国统一部发言人宣布太永浩成为近20年来朝鲜叛逃的最高级官员,称其叛逃的原因是对金正恩统治不满以及为子女前途命运着想时,包括史蒂夫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十分惊诧。
朝鲜外交官的任期一般为3年,据称,太永浩之所以在朝鲜驻英大使馆工作了10年,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显赫。
韩联社称,太永浩的父亲是太炳烈,曾任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金日成国家葬仪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的哥哥太炯哲则是现任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校长。
朝鲜的“核武器之父”至今仍是谜!作者:文史参考来源:《人生与伴侣·极品》2017年第06期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金利龙在联合国记者会上表示,朝鲜会在需要时进行第六次核试验。
金利龙称:“试验将在我国最高统帅部认为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举行。
”当前半岛局势已经高度复杂敏感,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加剧对立紧张的言行。
所有有关各方都应当共同努力,为缓和局势做出自己的切实努力。
朝鲜核爆使世人发现朝鲜发展核武器并不是“佯攻”,而是实干。
早在金日成时代就已经开启了核战略,并对核研究投注了人力财力资源。
1955年,朝鲜在平壤建立了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并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接受苏联援助,和平利用核能,两国在核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展开合作。
1959年9月,朝鲜又和苏联缔结了《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
协议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包括地质调查、协助朝鲜建设研究用核反应堆及对朝方人员进行培训等。
合作协议签订后,超过300名朝鲜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学习核物理,仅在莫斯科以北110公里杜布纳市苏联最大的核试验室——“苏联联合核研究所”,就先后为超过250名朝鲜核研究人员提供了培训。
在这个研究所虽然也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培训的技术人员,但朝鲜无疑是派员规模和学习热情相当高的成员。
“核武器之父”——徐相国。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的这些学员成了朝鲜核开发活动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朝鲜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原子能工业部部长崔学根,研究与核武器直接相关的核反应堆物理学的丁根,以及日后的朝鲜“核武器之父”——徐相国。
徐相国被称为“科学天才”,是主导朝鲜核武研发计划的灵魂人物,也是朝鲜“大浦洞—1”型导弹的主要研发人员。
1966年,徐相国从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后留学苏联,28岁时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
徐相国的出生地在国外,朝鲜光复后才跟随家人回国。
按理说,海外出生的背景使他很难加入留洋一族,但一名了解朝鲜核计划的韩国官员称:“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如果他不被派到苏联学习的话,全朝鲜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因此,尽管有人对徐相国的身世问题提出了疑义,但朝鲜最高层却拍板说:‘如果不派这个人,其他人更没资格!’”苏联曾劝他加入苏联国籍,但徐相国婉言拒绝,回归朝鲜。
金日成去世后朝鲜现状和未来走向朝鲜国家电视台的播音员19日宣布金正日于17日早上8点30分去世。
朝鲜国家媒体当天也开始呼吁朝鲜全国接受年轻的金正恩管理国家。
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朝鲜现在和未来走向如何发展!各方都极其瞩目。
朝鲜虽然只有2千万人口,但是却拥有超过100万大军。
朝鲜的军事思想继承自苏联说起朝鲜军力,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虽然朝鲜战争后形成了对峙,但武器装备的优势一直在美韩一方,而且这一优势还随着新军事技术革命而明显强化。
看起来奇怪的是,现有信息普遍显示,朝鲜面对这样的强敌,却保持着强烈的进攻姿态,其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的开发基本围绕着在战争初期给对手以毁灭性打击这一目标展开。
这样的格局,一方面有朝鲜深受前苏联军事思想和军事援助影响的原因,或许还有主动统一全国的政治动力,但更重要的,还是朝鲜的选择并不多。
朝鲜这个国家,除去建国前的抗日武装斗争,只经历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
但这场货真价实的战争也足以提供与美韩对抗的根本经验教训。
由于地理条件不利,战争初期长驱直入,侧翼暴露后被腰斩,是朝军的基本教训。
战争后期在中国全力帮助下稳定了战线,但一来取守势并不能解决统一问题,二来中国撤走后,朝鲜空军的发展多年来并不轻松,加上近几十年美军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的大幅度革新,以三八线加东西海岸三面防御的姿态,仍然不可能解决美韩军利用空中优势,发起立体攻击的防守问题。
因而,朝鲜的军事思想,便走上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千方百计寻找非对称手段,向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全力进攻,换取战略上的威慑力,从而阻止对方的战争冒险。
朝鲜的国力不足以支持消耗战朝鲜军事态势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以自身的经济实力,朝鲜不管如何将资源向军事倾斜,仍不可能支撑一场真正全面而持久的进攻。
因为朝鲜的经济困难在军事上体现不多,但军队仍然离不开生活物资,没有这方面的保障,任何战争都“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一个因素是朝鲜外交的军事化。
不仅是出于强烈的不安全感,朝鲜还将军事活动作为外交上引起重视和谋取利益的一张重要的牌,虽然每一次的理由都是美韩不断举行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
金日成突然离世真实内幕:急救直升机撞山金日成是突然死亡的。
在他病故前夕,还在审阅一份关于与韩国进行统一会谈的文件,阅毕在文件上签名、写上年月日。
从金日成的手迹来看,字迹端端正正,毫无病重的征兆。
1994年4月25日,金日成与金正日接见朝鲜人民军空军代表。
这是他最后几次在公众场合露面。
本文摘自《真实的朝鲜》作者:叶永烈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金日成是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创始人,执政近半个世纪。
他的猝死,在朝鲜引发政治大地震。
朝鲜人哭成一片,真可以用“悲恸欲绝”四个字来形容。
在朝鲜开城板门店,我见到一个特殊的纪念碑。
这纪念碑不是高耸的,而是横放的长方形。
纪念碑上是一行我看不懂的朝文手书,在手书下方写着一行阿拉伯数字:“1994.7.7”。
经解说员解释才明白,那行朝文手书是金日成的签名。
原来,这是金日成的绝笔。
金日成是突然死亡的。
在他病故前夕,还在审阅一份关于与韩国进行统一会谈的文件,阅毕在文件上签名、写上年月日。
从金日成的手迹来看,字迹端端正正,毫无病重的征兆。
金日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牵挂着与韩国的统一问题。
为了纪念金日成,特地在离韩国最近的板门店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金日成是在一生中最后一次签名之后,于翌日凌晨溘然离世。
他的忌日--1994年7月8日,成为朝鲜历史上重要的日子。
用朝鲜人的话来说,从这一天开始,朝鲜进入金正日时代。
1994年,金日成已经82岁。
金日成向来敬业,而且身体素质不错,所以他一直没有感到自己已经年老,仍在满负荷工作着,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时作为金日成接班人的金正日,反而因病不能正常工作。
那年夏日,金日成的日程表上排得满满的。
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指责朝鲜正在试验核武器,要求朝鲜无条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特派人员前去检查,使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起来。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美国前总统卡特表示愿意访问朝鲜,与金日成举行会谈。
金日成当即表示欢迎。
6月12日,卡特从美国飞抵韩国首都汉城。
朝鲜“摄政王”张成泽之死作者:白崭来源:《决策与信息》2014年第01期与突如其来的剧变一样,结局也来得迅疾,像是急于证明最高权力的凛然大义和雷霆手法。
2013年12月9日下午,朝鲜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消息时,播出了张成泽在会场上被直接架走的画面。
他依旧戴着黑边眼镜,但身上穿的不再是黑西装,亦不是大将军服,而代之以普普通通的正日装,神色木然,缺少了发胶和染色的头发也显得花白。
夹在两名朝鲜人民军军官之间,曾经“精力旺盛”的他显得瘦小而萎靡。
周围的党内同僚们同样表情木然,看着他被带走。
用多年来罕见的高调,朝鲜官方公开宣布了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亲姑父、前“二号人物”张成泽的轰然倒台。
而外界围绕张最终结局的猜想只持续了短短4天。
2013年12月13日,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天下头号千古逆贼”张成泽已于12日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在朝鲜这片天下,胆敢不服从金正恩同志的绝对领导,挑战元帅的绝对权威,让白头血统与个人相对峙,这样的人我们军队和人民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朝中社写道,“不管他是谁,藏在哪儿,我们都会将他一网打尽,让他站到历史的严峻审判台上,以党、革命、祖国和人民的名义,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惩处。
”猝然落马风暴在月初就初现端倪。
2013年12月3日的平壤,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朝鲜进入了“更深切怀念将军的12月”。
但首尔的韩国国家情报院(下称韩情院)却认为,此时的平壤政坛,“怀念”并不是真正的主题——出大事了。
当日,韩情院向韩国国会紧急报告称,“张成泽的姐夫、朝鲜驻古巴大使全英镇和张成泽的侄子、朝鲜驻马来西亚大使张勇哲近来被朝鲜政府召回。
自 2013年11月初以来就再也没有出现的张成泽,似已落马。
”一向敏感于朝鲜高层变动的韩国媒体,第一时间纷纷跟进,“肃清”、“政争”、“动荡”……各种延伸不一而足。
但外界依然把“落马”当做揣测、传闻。
不只是因为外界对朝鲜的渗透实在困难,接近核心的观察窗口几近于无,韩情院的消息也太多“虚虚实实”,更因为在朝鲜政坛,张成泽过于位高权重。
朝鲜核计划关键人物全炳浩去世将举行国葬
2014-07-10 03:18:00 北京晨报
原标题:朝鲜核计划关键人物去世将举行国葬
朝中社9日报道,朝鲜人民军陆军大将、人民军武器装备馆名誉馆长全炳浩因急性心肌梗塞,于7日19时辞世,享年88岁。
全炳浩长期以来负责武器研发项目,是朝鲜核计划的关键人物,并因此被列入联合国的制裁名单。
毕生投身国防
全炳浩1926年3月20日出生于朝鲜慈江道前川郡的贫农家庭,1945年10月开始在警卫队服役。
按照朝中社的说法,全炳浩服役警卫队期间受到国家主席金日成及妻子金正淑(金正日之母)“父母般的大爱”。
全炳浩后来被送去苏联,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投身于朝鲜国防工业。
全炳浩在1952年9月至1970年7月期间历任军工厂工程员、部长、总工程师,为保障战时军需生产、贯彻金日成提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路线做出突出贡献。
1970年8月以来,全炳浩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副部长、部长和书记,主要负责远程弹道导弹、核武器等研发项目。
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全炳浩担任内阁政治局局长兼党委责任书记,继续寻求把人民军打造成“具备现代化攻击手段和防御手段的最精锐革命强军”、把朝鲜打造成“人造卫星制造和发射国、核国家”。
全炳浩长期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过去40多年间多次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以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
朝鲜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后,全炳浩被列入联合国的制裁名单。
2014-07-10 03:18:00 北京晨报
将举行国葬
全炳浩2012年5月出任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馆名誉馆长。
路透社分析,作为朝鲜核计划的关键人物,全炳浩近年来退居二线,把不少职责移交给接班人,因此他的去世不会对朝鲜武器研发项目构成太大冲击。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朝鲜国防委员会7日在讣告里说:“全炳浩同志虽然逝世,但他为朝鲜劳动党和革命、祖国和人民建树的功勋将永远载入史册。
”
全炳浩曾获朝鲜最高勋章金日成勋章两枚和金正日勋章,被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和劳动英雄称号。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决定,为全炳浩举行国葬。
治丧委员会由80多人组成,由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担任委员长,成员包括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内阁总理朴凤柱、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黄炳誓等。
治丧委员会宣布,全炳浩遗体停放在平壤市普通江区西将会馆,9日10时至19时接受吊唁,10日上午出殡。
新闻解读
朝鲜什么人可获国葬?
据介绍,一般是国家“元老级人物”和国家领导人去世后才会举行国葬,级别一般在政治局委员及以上。
这是金正恩上台后第二次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第一次是在金正日逝世的时候。
从治丧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可以“窥见”辞世者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民军次帅赵明录2010年11月因病去世时,朝鲜为他举行国葬,由金正日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哲1992年辞世后举行国葬,由金日成出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
近年来受到国葬礼遇的朝鲜人物中,多数由金永南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例如朝鲜劳动党中央检阅委员会委员长金国泰、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洪成南、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朴成哲、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钟玉等。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人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的情形。
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延亨默2005年辞世,举行国葬,由时任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长。
杨舒怡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