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乐古镇的规划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的平乐古镇,是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景点之一。
本文将依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的总体策划和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布局。
旅游资源分析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明清古街道、白塔山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也备受游客喜爱。
因此,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定位应以文化历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
总体策划定位和目标基于以上分析,世联成都平乐古镇旅游区的定位为“历史文化+生态美景”的主题旅游区。
具体目标包括: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保持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总体规划场地规划旅游区场地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整体规划为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分布着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的景点和度假区。
其中,向南是历史文化区域和休闲度假区,向北则是生态景观区域。
景点规划旅游区内的主要景点包括平乐古街、天河楼遗址、白塔山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园等。
其中,平乐古街是历史文化区的主要景点,明清古街的传统建筑保留完好,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河楼遗址则见证了平乐镇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文物。
白塔山自然保护区则是游客欣赏生态美景的好去处,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水上公园是休闲度假区的代表,游客可以在水上运动场地尽情嬉戏。
场馆规划旅游区内还建有博物馆、会议中心、婚礼中心、度假酒店等各类场馆。
其中博物馆展示的是平乐镇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会议中心与婚礼中心则充分发挥了旅游区场地的多功能性,吸引各行各业人员前来参会或举办婚礼。
度假酒店则是游客度过愉快假期的主要场所。
经济预算项目总预算为10亿元,其中用于场地建设的资金为3亿元,景点建设的资金为3亿元,场馆建设的资金为2亿元,营销和品牌建设的资金为2亿元。
注重原住社区保护的古镇发展与规划研究——以平乐古镇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代表,富含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和地方文化特色。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镇面临着受污染、被拆迁和受到文化挤压等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保护和发展古镇,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已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
平乐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是桂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汉族古镇之一,在中国古镇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平乐古镇所面临的环境和文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本研究选择平乐古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古镇,让古镇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平乐古镇的发展和规划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注重原住社区保护的古镇发展和规划,旨在为中国古镇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来讲,本研究将通过以下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达到研究目的:1. 研究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其古镇文化的现状和特色。
2. 调查平乐古镇原住社区居民对古镇保护发展的态度和期望,分析古镇发展对原住社区的影响。
3. 分析平乐古镇的规划现状和问题,考察现有规划对古镇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探讨如何注重原住社区保护的古镇发展和规划,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更加注重原住社区保护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平乐古镇的历史文化背景、现状和规划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系统搜集有关平乐古镇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深入了解平乐古镇的文化历史、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收集实际资料和信息。
3. 问卷调查法:对平乐古镇的原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意见和期望,反映社区居民在古镇发展中的角色和利益。
浅谈平乐古镇5篇第一篇:浅谈平乐古镇浅谈平乐古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93 公里,邛崃市西南18 公里处。
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
秦汉以来,即为古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之重镇。
四面青山环抱,坝上活野千顷,白沫江穿镇缓缓流过,“禹王堰”将大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外江两岸绿树成阴,千年古榕树巍然卓立,多道水码头错落有致,沿江古代货栈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
平乐古镇有着古老的建筑, 古朴的环境氛围, 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内涵, 优美的风光, 还有古镇人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节奏等, 构成了古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价值。
具体来说, 古镇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赏价值:平乐古镇的古建筑保存较好, 且特色鲜明,如保持完好的22 条明清古街店铺和明代“乐善桥”,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系一幅活脱脱的中国西部“清明上河图”。
两旁民居宽大的廊檐、整齐的廊柱, 幽深的四合院, 斑驳的古桥等等, 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艺术装饰上, 平乐古镇建筑常利用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艺术手法来装饰居室, 做工精巧, 雅俗共赏,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俗情趣,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平乐古镇的观赏价值并不局限于几处古建筑, 更多的是在于构成古镇框架的传统建筑格局以及与之相融的自然环境,平乐古镇依山傍水而建, 如邛崃市两大风景旅游区——金华山、绿宝石距古镇中心仅3公里。
古桥、古牌坊、古寺庙、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静寂的田园情调。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的确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
2.休闲价值: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 它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 在休闲旅游活动中, 人们通过身体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参与娱乐、享受美食、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 从而丰富生活, 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
如前所述, 从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来看, 其为游人提供了观赏、审美、科考, 探寻其历史文化, 还有娱乐、参与等方面的价值, 使游人通过各种旅游方式, 达到休闲度假的目的。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一、镇域概况 (1)二、城镇概况 (4)三、现状存在的问题 (5)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6)一、规划背景 (6)二、原规划的分析评价 (7)三、平乐镇在《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 (8)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 (9)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9)二、规划的依据 (10)三、规划原则 (10)第四章规划年限、目标及规划范围 (11)一、规划的年限 (11)二、规划目标 (11)三、规划范围 (12)第五章镇域总体规划 (12)一、环境条件辩析 (12)二、平乐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3)三、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9)四、发展目标预测 (24)五、村镇体系规划 (26)六、镇域土地整理及用地安排 (30)七、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32)八、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37)九、镇域旅游规划 (40)十、镇域环境保护和规划 (41)十一、镇域防灾规划 (43)第六章城镇建设规划 (46)一、城镇性质、规模、建设标准 (46)二、城镇发展用地选择 (47)三、城镇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47)四、城镇用地布局 (48)五、绿地系统规划 (51)六、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51)七、道路工程规划 (53)八、管线工程规划 (55)九、其他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59)十、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60)十一、城镇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3)十二、城镇防灾规划 (64)十三、新建建筑的控制 (66)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67)附表第一章现状概况一、镇域概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辖及人口概况平乐镇地处邛崃市的西南部,镇境地形呈鸡冠状,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
镇域东与孔明乡、临济镇相邻;南接道佐乡;西与火井镇、油榨乡交界;北靠水口镇。
全镇幅员面积69.9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6个街道社区。
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31406人,9443户,其中非农业人口2705人。
平乐古镇建筑景观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7T12:00:38.9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陆洲[导读] 摘要:平乐古镇国家级重点历史古迹文化名城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空间建筑结构,融合了“山、水一、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等相互文化。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摘要:平乐古镇国家级重点历史古迹文化名城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空间建筑结构,融合了“山、水一、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等相互文化。
平乐古镇景区是四川国际农村文化旅游的著名重点旅游景点,拥有独特的民族历史背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总结论证分析等各种方法对成都平乐古镇的建筑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了长期实证分析研究,充分指出了平乐古镇整体景观设计的独特性。
超越自然“景观设计发展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景观设计发展战略和未来景观发展规划战略。
以期为平乐古镇整体水文和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乐古镇;建筑景观;水景观;设计;策略引言:(1)古镇介绍平乐州的县城平乐古镇,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其所在历史上的地理以及文化中心地位自然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平乐土家苗族苗寨古镇由于景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景区景区所辖峡市西南部,当时的川渝铁路周边地区大批专业商旅休闲旅游开发团队,无一不是把此次造访四川平乐古镇景区作为一个必须的商业旅游休闲起点站。
各地豪华观光商旅在这里再次互相汇聚,准备充分之后从这里开始旅行的我开始重新再次启程,去到遥远的西方,去到这个曾经充满着无限财富商机的不同文化地区和各个不同国度。
如今,对于平乐的农业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也已经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无限的发展机遇和无尽的市场挑战。
(2)古镇旅游文化的兴起古镇文化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整体,不仅仅具有许多古建筑和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民间工艺等有形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更还具有其它包括自然空间生态环境、民族民间艺术及传统节事民俗活动等的无形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内涵,特别以它是与中国现代文明遥相隔离所依然保留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等更迎合了许多现代中国游客兴新求异的主观心理。
平乐古镇,谱一曲原生态的田园牧歌作者:吴琼(奇创项目经理)|点击量: 245“天府之国”,这个传承了千年的人间天堂代名词,时至今日也仍是成都实至名归的别称。
成都于2009年启动“天府古镇”整体品牌打造计划,平乐即是其首批重点打造的古镇之一。
笔者作为奇创团队的一员,很荣幸参与了平乐古镇数个地块的旅游规划,其中之一是平乐古镇核心区外围风情园地块的规划。
音乐小镇调整天府古镇格局成都古镇众多,市域分布着300多个小城镇,各级历史文化古镇(村)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个。
由于地域同源、文化同脉,天府古镇的旅游难免存在资源同质的情况。
由此,个性与特色对于众多古镇中首批打造的平乐来说就尤为重要,成功打造宽窄巷子的成都文旅集团是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其将平乐定位为天府音乐小镇。
平乐古镇是四川省“十一五”重点打造的“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的起点,属于邛崃旅游的“平乐——临邛古城——白鹤山乡村度假板块”,且即将融入成都1小时交通圈。
在便利的交通区位、有利的区域政策、良好的古镇乡村环境之上再叠合独特的音乐主题,平乐势必在天府古镇中脱颖而出。
音乐气质再造平乐古镇平乐的整体规划为由传统曲艺、潮流音乐和田园牧歌三大音乐主题共同构建的音乐小镇。
风情园即是田园牧歌的重要承载片区,其与平乐古镇核心区隔白沫江相望。
如今,平乐的旅游基本集中在核心区,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中心集聚VS外围冷却。
平乐的游客大部分集中在古镇核心区,外围及周边景区较冷清。
第二,爆发增长VS承载局限。
平乐是成都最受欢迎的古镇之一,游客量快速增长,08年达到212.2万人次,但古镇核心区仅1.2平方公里,而且建筑密布,空间局限明显。
第三,游客众多VS留客较少。
夜间活动较少,一日游为主。
第四,人气旺盛VS财气偏弱。
低端消费为主,人均消费150元以下,缺乏高品质的休闲、住宿设施。
由此看来,平乐旅游发展应该实现空间拓展、品质提升和产品丰富。
紧邻核心区的风情园,既有数百亩的发展空间,又坐拥优美江景,拥有良好的资源和环境。
平乐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文本1 总则1.1 为指导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周边镇区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古镇各项改造与建设,提供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更新的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受平乐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
1.2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的要求。
1.3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守国家及四川省的相关法规规定。
1.4 本规划经邛崃市人民政府、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建设者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大调整,需经平乐镇人民政府批准。
2 项目概述2.1 平乐镇是全国重点镇,是2002年9月四川省旅游局、建设厅、文化局联合推出的四川省十大古镇游之一。
在2005年4月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同时已被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次规划是平乐镇府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进行的一次详细规划。
本规划力求在充分研究平乐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平乐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提出建设、制定措施,为政府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本次规划在梳理镇区各项系统的基础上,对核心保护区的古镇空间形成做了仔细的推敲,选取五个重点地段做节点设计,以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保护并发扬古镇的历史文化环境,增强平乐古镇的商业活力和旅游吸引力、引导、带动整个平乐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2.3 本次规划参照2005年编制的《邛崃市平乐镇规划》、《邛崃市平乐镇历史保护规划》,从2005年3月起,经过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图则编制等几个阶段,于2005年8月完成最终成果。
2.4 本次规划在深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核心区现状建筑的质量和风貌、现状街巷空间及绿化水系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院落、建筑保护更新措施,调整用地结构,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水系网络、和绿地景观系统,并结合整体规划思想,制定分地块图则。
浅析平乐古镇的规划布局
作者:潘柄安袁瑗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
摘要:近年来,城市居民越来越热衷于城市周边古镇的短途旅行休假,这使得城市周边具有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优势的街镇纷纷开始向着旅游名镇的目标,进行旧区政治和新景区规划。
在新的修建过程中,有的街镇由于规划布局合理,游人感受舒适而大获好评;有的街镇由于空间布局违背生活轨迹的机理,使得很多空间被浪费。
本文通过对平乐古镇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对现在的古镇旅游规划积累经验。
关键词:平乐古镇景观规划空间布局
中国分类号: 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热衷于短途的自驾游。
这种短途的自驾游的目的地通常在居住的城市周边,那些风景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景点。
短途旅游经济的刺激使得城市周边的历史古镇旅游建设高速发展,可是这些古镇高速发展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旅游体验的感受好坏不一。
本文以平乐古镇为例,分析引起这些传统古镇旅游感受的因素,了解在规划中实现古镇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平乐古镇的概况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具有舒适恬静的生活环境。
平乐古镇是邛崃市第一大镇,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说法。
地理位置位于邛崃市的西南方向18公里处。
传统手工艺保留较好,例如瓷胎竹编、手工茶、根雕雕刻等。
由于以上原因,平乐这个历史文化名镇不仅具有居住、休闲的良好环境,还具有川西民俗文化的承载功能。
平乐古镇的旧区主要集中在白沫江两侧,以水系为中心向外发散。
平乐古镇的空间分析
平乐古镇的空间布局较为均衡,建筑的实体空间与虚体空间的关系浑然一体。
居民生活空间、商业街空间、旅游休闲空间等区域构成。
这些区域将平乐古镇街道、巷落组成了特有的空间形态。
2.1平乐古镇的街道线性分析
2.1.1街面坝子
川西街镇上通常都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些很宽的街面,这些宽街面在承载交通的同时还具备了农户小型商业交易的功能。
这些农户有的长期驻扎,有的在特殊的日子到坝子摆摊,卖点自家商品后完成生活必须品的购买。
而这些坝子空余的时候,又会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
这种面状的街道,在经过当地居民的生活积淀下的结果,不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能给游人展现出鲜活的地域特点。
在平乐新区的开发中,沿河一侧的下沉式广场很好的延续了这中空间形式。
在开敞空间中摆放了趣味盎然的小品,设置了买卖文化特色小商品的移动摊位,开设了可供人休息的茶座。
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环境的吸引,或看或买,走走停停,成功的形成了新景观区中聚集人流量最多的空间。
2.1.2商业街
受到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影响,在古代就形成了商业街的雏形,现在有根据人流交通的需求,沿着穿镇而过白沫江纵横交错,形成鱼骨状的街道脉络。
古镇内的街道的宽度较小,围合感较强,街道与两侧建筑高度的比例在0.8-1.2之间。
最多容许非机动车通过,隔离机动车的行走空间给行人带来安全感。
在这些街道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穿斗式民居。
街道两侧民居保留木材原有色彩,多以两层楼的建筑居多,一楼面临街道前侧一般建成商铺,后侧与楼上为自住。
街道两侧原汁原味的川西特色是游人在狭长的线状空间中主要的观赏景色。
平乐古镇原有的川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受到游人与规划师的高度认可,于是在新区建筑的布局上保留了古镇的模式,在建筑的形式上去变化。
新建筑与旧建筑在融合性上处理的较好,统一性比较高,但在很多建筑的功能上与大多数的周围居民生活习惯有差别。
周围居民对新区建筑的适应度还有待时日,这在与古镇建筑的使用人数相比上能很直观的反映出来。
2.2平乐古镇水系线性分析
2.2.1沿河堤岸
平乐镇沿河的堤岸与河道相邻形成一条赏景的线状空间。
在邻水一侧设置了安全栏杆,另一侧修建川西吊脚楼与休闲设施。
建筑体与植物为在堤岸上喝茶、赏景、棋牌娱乐的游人提供了阴凉的环境。
受到水面的影响,堤岸线上的小气候更为舒适宜人。
2.2.2河滩
平乐镇内的白沫江,江面宽广,原本具有水上运输的功能。
每条于河岸相连接的下河台阶都是货运的码头。
近代水量逐渐变少、水位减小、河滩裸露面积扩大。
白沫江虽然失去了原有的航运功能,但是天然形成了满足游人的亲水行为的带状空间。
河滩经常与相邻堤岸结合,为游人开展水上游玩、嬉戏的项目。
例如游船、划竹筏、水上气球、打水仗等。
2.2.3桥头
桥是平乐古镇重要的交通枢纽,桥头与街道的节点又形成了重要的点状空间。
例如兴乐桥旁的古榕,姿态优美,树冠浓荫,被人们誉为“许愿树”。
不少游人在树枝上挂红色布条、树下烧香许愿。
在桥与街道连接处形成了游人必到的景点、非常具有记忆特征的桥头节点。
随着桥头人流量的增加,在桥头有形成了商铺、茶座等休憩、观景的商业氛围。
平乐古镇存在的问题
平乐古镇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受到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进步,在街镇形式和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之使古镇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自然的改造、人为的改造都是古镇有了新颖的景观元素。
3.1原有建筑的破坏
历史上镇内民俗文化活动丰富。
在镇中心有不少为了宗教活动、为了加强相互联系而修建公共建筑。
例如会馆、寺庙等。
会馆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时期修建的。
移民的同乡间,为了保留宗族文化,常聚会在一起所修建的场馆。
后期缺乏维护,现在保存较好的就只剩下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
这些历史建筑物的破坏,无疑是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的损失。
寺庙等宗教建筑则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中损毁的,限制了当地的宗教文化的发展。
古镇的规划应考虑这些建筑的修复工作,还原古镇原有的历史风貌,单凭新建筑的修建无法填补古镇建筑史上的空缺。
3.2水系的破坏
平乐有川西水乡的美誉,最具特色的就是“一江三分”,白沫江被飞沙堰划分为“内江”、“外江”。
外江顺流而下,两股内江穿过镇区。
沟渠将镇区划分成水系、街道、居住区三个片区。
河道中灌溉设施的修建,体现了当地居民在农耕时对水的利用。
水系是平乐古镇的灵魂,镇中的河流却日益受到破坏。
污水的排放没有受到监管,居民生活用水直接流入河道,游人的进去对河床的破坏。
水量越来越少,水质越来越差,构筑物的修建不断向河道内延伸。
白沫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现状堪忧。
失去水系景观空间的平乐将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收入的重创。
3.3空间连续性的破坏
在古镇的新建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古镇的保护意识薄弱,经常出现破坏古镇原有空间联系性的建设。
例如在宜人的、原生态木结构建筑中修建砖混结构、色彩艳丽的高大建筑物。
无论是从建筑体积、建筑形式上在景观的延续性产生了断点。
这类景观断点是突兀的,硬生生切断
了原有古镇风貌。
空间的联系性在旧街区的风貌改造尤其重要,一旦形成断点,会破坏游人观景感受。
当然,在新区的新建中也要考虑,特别是新区与老区相连接的部分,要保证古镇特色风貌到新区的自然过度。
4. 平乐古镇发展建议
保持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景观风格的连续性。
以保护、维护为主要手段,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拆除破坏风貌的建筑体。
新建建筑与旧建筑自然过渡。
沿线状街道进行空间整理,多设置具有多功能的面状开敞空间,满足居民、游人使用。
增加绿化面积,保护镇区水源,改善古镇生态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文化水平,从居民意识上普及古镇的科学发展观。
结语
平乐古镇的规划布局形态是典型的川西古镇特色,沿水系和商业布局系统组合而成。
水文化特色和川西民居特色是古镇的空间具有强烈的特色,景观的可记忆性属成都周边古镇中水平较高的。
对平乐古镇的景观规划布局、现有景观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其他古镇的维护和科学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鑫,李湘.从公共空间整治到古镇复兴[J].规划师,2006(8).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
朱子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