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是不是下一个风口?
- 格式:docx
- 大小:70.81 KB
- 文档页数:2
“先看病后付费”,急不得也拖不得日前有媒体报道,今年,卫生部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19日,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说,关于“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卫生部倡导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试点,但从未要求“全面推行”。
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正对此进行探索。
“先看病后付费”“全面推行”并不属实的消息,无疑使人怅然。
从原来的先付费后看病,转变为“先看病后付费”,之所以大受欢迎,原因在于这不是简单的次序颠倒,而是医疗公益属性的回归,这种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是对一些医院惟利是图的纠偏和纠错,此举未必会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能够减少以往一些患者“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的无奈。
此外,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此举还有一定的消融作用。
很显然,民众瞩目“先看病后付费”,实际上寄寓了深厚的民生期待,期待好政策早一点落地,在更多地方扎根,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受益。
民众的这种期待并不奢侈,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已经提出,“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有条件能够实施新型付费方式的省份和医院要尽快开展“先诊疗,后结算”试点。
诚然,“开展试点”与“全面推行”是两码事,试点了并不意味着就要全面推行。
一种通常的施政逻辑是,只有试点成熟了,证明先看病后付费具有可操作和可推广性,方可更好地铺开。
如果没有制度配套,不清醒地看到潜在的问题,恐怕行之不远,对此,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说得很清楚,受社会征信体系、医保报销水平等条件限制,这种模式短期内无法全面推行。
从一些试点暴露出的问题看,确实有一些患者在看病后拒不付费,扬长而去。
对于那些恶意逃费者,应该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说需要构建社会征信体系。
“先看病后付费”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医保报销水平等条件限制”,比如医保报销范围较窄、比例不高,前不久卫生部部长陈竺就坦言,“虽然目前中国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已达75%,但由于报销目录外用药未得到有效控制,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居民用药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总结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Pay-After-Service)的工作总结在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Pay-After-Service)的工作模式成为医疗保健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疗付费方式,使患者能够先接受治疗或诊断,然后再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付费。
在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对2024年我所工作总结的要点:1. 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我们与医疗机构、医生、保险公司等合作,共同推广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这种模式的认知和接受度。
2.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我们团队参与了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与政府部门和专家合作。
制定了先诊疗后付费的具体规定和标准,确保其合法合规,并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明确的指导。
3. 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平台:我们开发了一套先诊疗后付费的在线平台,方便患者和医疗机构进行交互和结算。
该平台包括患者信息管理、诊疗记录管理、付费信息管理等功能,保证付费流程的透明和便捷。
4. 引入科技创新:我们积极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先诊疗后付费的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5. 监督和评估: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确保先诊疗后付费的顺利进行。
在2024年,我们推行的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模式的推广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提升,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信任,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和费用压力。
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期待在未来推广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2024年分级诊疗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
分级诊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本文将通过对分级诊疗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挑战。
市场趋势分析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分级诊疗作为一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新型医疗模式,将在老年人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2.医疗资源紧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过剩,而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分级诊疗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将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3.健康管理需求增加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希望能够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分级诊疗模式可以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市场机会分析1.市场空白点与传统的医疗模式相比,分级诊疗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特别是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分级诊疗模式有机会填补市场空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2.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对分级诊疗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出台。
这为分级诊疗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技术进步推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级诊疗也得到了推动。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患者和医生可以进行线上问诊和咨询,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市场挑战分析1.缺乏标准和规范分级诊疗市场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竞争不规范,患者难以选择到质量可靠的服务提供商。
因此,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是发展分级诊疗市场的重要任务。
2.健康信息安全问题分级诊疗模式涉及到患者的健康信息,如何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
这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吗?美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但这里也不乏沿街乞讨者和无家可归者,还有一些住破旧房屋的穷人。
美国通常把穷人称为"低收入者",而各州对"低收入"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记者暂住的密苏里州,月收入少于下列标准的就算是穷人了:单身家庭1064美元;2人家庭1427美元;3人家庭1789美元...... 每增加一个家庭成员,这个数字增加363美元左右。
吃和穿:饿不死冻不着美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超过10%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对于穷人来说,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温饱问题。
符合低收入标准的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 (持绿卡者),可以向go-vern-ment申请食品券(FoodStamps)。
人口不同的家庭每月可获得的食品券最高金额如下:1人家庭155美元,2人家庭284美元,3人家庭408美元,4人家庭518美元,5人家庭615美元,6人家庭738美元,7人家庭816美元,8人家庭932美元。
8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个成员,可多领117美元。
这种食品券就像一张不可透支的银行卡,go-vern-ment每月把钱打入卡里,持卡者只能在商店购买面包、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奶类等食品,而不能用于烟酒等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
记者认识的一位中国朋友,移民到美国之初,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她自己一时没找着工作,先生生病失业在家,一家3口顿时成了无收入家庭。
"go-vern-ment和社区很关心我们,寄来了很多信件,教我们如何申请各种各样的补助,生怕我们饿死!"后来他们每月领到了上千美元的救济金和300美元左右的食品券,渡过了难关。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申请食品券的美国人平均每餐有1.05美元的补助。
1美元在麦当劳只能买到一个最便宜的汉堡包,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仅靠食品券是肯定吃不饱的。
不过,美国的非go-vern-ment组织(NGO)比较发达,他们也会为穷人提供帮助。
先医后付相关政策
先医后付相关政策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可以先享受医疗服务,再支付医疗费用。
这种政策旨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以下是一些与先医后付相关的政策:
1. 医疗保险:在一些地区,医疗保险机构可能会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制度,即患者先行享受医疗服务,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2. 救助政策:针对经济困难或特殊疾病的患者,政府可能会提供医疗救助,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救助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减免医疗费用、提供药品补贴等。
3. 公益基金:一些公益基金组织也可能会提供医疗费用的资助,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4. 信用担保:在一些地区,政府或医疗机构可能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信用担保,以便他们能够先获得医疗服务,再分期付款或按约定时间支付医疗费用。
5. 先诊疗后付费:这是指患者先享受诊疗服务,待诊疗结束后再一次性结算医疗费用。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更加便捷地接受医疗服务。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不过,在实施这些政策时,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成为医疗行业的主要付费模式。
这一模式的实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灵活的医疗服务,并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发展。
作为一名从业者,我积极参与了先诊疗后付费的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我在2024年先诊疗后付费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工作内容与成果1. 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模式2024年,我积极参与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模式,通过宣传材料、媒体宣传等途径,向患者普及这一付费方式的好处,并鼓励他们尝试。
通过努力,我成功推广了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2. 建立便捷的付费系统为了支持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的实施,我参与了医院内部付费系统的建立和优化。
针对先诊疗后付费的特点,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包括更便捷的付费渠道、账单查询功能的完善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建立了一套高效、便捷的付费系统,让患者能够轻松完成支付。
3. 加强与医保机构的合作在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的过程中,我积极与医保机构进行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与医保机构的密切沟通,我们成功将先诊疗后付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
这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先诊疗后付费的接受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医疗机构在这一模式下的发展。
三、经验与教训1. 深入了解患者需求在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时,我发现不同患者对这一模式的接受度有差异。
有些患者担心无法承担后期的高额费用,而有些患者则对这一模式持开放态度。
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以增加患者对先诊疗后付费的认可度。
2. 加强内部培训与指导在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医院员工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推广工作受阻。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内部培训与指导,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式。
通过内部培训,我们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和发展前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逐渐与之融合,呈现出“互联网+医疗”的全新形态,已经成为当前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得到大力推进。
一、互联网+医疗模式成为方向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使医疗行业信息化和精细化,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病患提供更准确、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目前互联网+医疗模式有三种,分别是:1、线上服务+线下药店模式:线上服务中包括门诊、咨询、检查、病历等,而线下药店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的药品销售和取药服务。
2、医院门诊+居家医疗模式:医院门诊可提供基本的检查、检验、诊断等服务,而居家医疗则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问诊、护理等服务。
3、医院+第三方平台模式:医院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而第三方平台则提供线上问诊、病历管理、信息共享等服务。
二、互联网+医疗将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互联网+医疗能够打破传统行业壁垒,通过技术的手段将医疗和健康行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改变医疗卫生行业零散性、分散性的现状,促进医疗信息的公开透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下,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PC端随时查询个人的健康状况、病历管理、找医生、预约挂号等信息,同时医生和医疗机构也可以更加精细化地管理病人资源,实现“医患资源”有效的利用。
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和业态分析互联网+医疗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2018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增长迅猛,行业规模增长率达到20%以上,市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
同时,医疗前沿技术的突破和医生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要业态包括:在线医生问诊、在线药店、医疗保险、疾病诊断、健康管理、医疗数据分析等,这些业态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大发展的重点。
四、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
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是不是下一个风口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期付款来解决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
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支付方式。
该模式将医疗和金融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那么,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是不是下一个风口呢?一、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简介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是一种将医疗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患者可以在就医时选择分期付款,将高额的医疗费用分摊到几个月甚至几年,从而减轻了一次性支付的压力。
分期付款的期限和利率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调整,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二、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解决了什么问题1.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突发疾病而导致的大额医疗费用压力。
分期付款的方式可以将医疗费用分摊到较长的时间,减轻了一次性支付的负担。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由于患者可以先看病后分期付款,医疗机构可以提前收到一部分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也可以激励医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金融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推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的风险和挑战1.风险控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患者可能存在无力偿还的情况,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同时,对患者的信用评估也是一个挑战,需要精确评估患者的还款能力。
2.监管问题:医疗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结合需要面对监管问题。
如何确保分期付款的合规性和透明性是一个挑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法规。
四、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的前景1.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先看病、后分期付款”的医疗分期模式是不是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已经迈过了初期的粗放阶段,正朝着规范化、垂直细分化及专业化发展。
继购物分期、医美分期、租房分期等领域细分之后,医疗费用分期又走进的大众的视野。
继推出糖尿病患者0利息0手续费分期购买胰岛素泵后,北京快康达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应用(快康达APP)上线了医疗分期的项目。
其项目涵盖医疗领域的看病分期、医疗器械分期、特殊药品分期(如治疗癌症的某些特定药品)及社保垫付。
也就是说,人们看病及购买某些器械(如糖尿病患者分期购买胰岛素泵)没钱的话,可以在快康达APP上申请医疗分期,待出院后慢慢分期还清相关款项。
这些医疗分期项目的推出,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据卫计委官方数据,近年我国医保支出费用一直超过医保收入,并且覆盖率和额度有限。
这就导致某些药品及服务没办法纳入医保或者报销比例相当低,在一些疾病中,居民个人医疗费用支出高达60%,而很多患者无法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的钱,导致无法就医或者按时享受医疗服务,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而医疗分期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医保的不足和我国居民就医看病的痛点。
目前,快康达公司推出的医疗分期项目仅限我国大陆人民,港、澳、台地区还没有开通相关服务。
现将医疗分期申请的相关流程梳理如下:
快康达创始人郭玉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和公司其他几个联合创始人进入医疗领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我国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公司成立之初,以糖尿病患者分期购买胰岛素泵为切入点,来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仅仅两三个月,胰岛素泵的成交量超过了其他一些公司一年的销量,这给了他们几个创始人信心,
因此,便决定上线医疗分期项目。
截止目前,医疗分期项目上线一周以来,获得的市场反馈已超过他们的预期。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伴随而来的就是劳动力、养老、医疗等诸多问题,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医疗问题是最核心、最突出的问题,希望并相信快康达推出的医疗分期能够为人们带来诸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