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格式:docx
- 大小:1023.41 KB
- 文档页数:12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草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配制什锦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知识自主解决配制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教学流程:(一)学前铺垫1.六年级男、女生人数比是4: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甲乙两数比是3:2,和是75,甲数是()乙数是()。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精炼语言)(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什锦糖吗?(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叫什锦糖)课件展示说明:(课件出示单一品种的糖)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三)新课:1. 从上面的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
提问: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任选三种”是什么意思?“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是什么意思?)2.你打算选哪三种糖?3.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4.配成的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1我们是通过几步求出什锦糖的单价的?并求出什锦糖的单价。
(四)自主探究你能再设计一种配制什锦糖的方案吗?(最多4分钟后进行展示,最多展示2个,然后小组内进行互检3分钟)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2大家都选用三种糖配制什锦糖的,为什么什锦糖的单价不一样呢?(五)思考:1.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高?(有必要时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价钱最高的三种糖,并使价钱最高的糖占的份数最多)2.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低?(六)对于配制什锦糖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价格低些更适合大众消费者;不只是用三种进行配制,可以选择更多种;……)(七)谈收获(八)拓展:用这四种糖按1:2:3:4的比例配制什锦糖30千克,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求什锦糖的单价。
[课时设计说明]本课是在学完比和比例相关知识后设计的。
对于本事例,最少要经过四步思考与计算的过程(每种糖的质量、与其对应的总价、什锦糖的总价、什锦糖的单价),这在小学阶段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1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分数的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三部分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分数这一抽象概念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对乘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
二、知识结构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这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展开。
本章将系统地讲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小学的进一步渗透,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直角坐标在小学的初步渗透)。
学习了本章的知识能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第3单元分数除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乘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学生就基本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
随后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第4单元比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比的简单知识,认识比的意义,求比值,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以及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为后期比例的学习提供铺垫。
比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比与分数、除法有重要的联系,把比单独设置为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
二、知识结构第5单元圆一、教材简析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2018-2019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填空题1.全班有83%的学生及格。
83%表示(_____),还剩(____)%不及格。
【答案】及格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310017【详解】略2.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5cm时,画出圆的周长是(________)cm。
【答案】21.98【分析】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3.14×2×3.5=21.98(厘米)【点睛】关键是掌握画圆方法和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πd=2πr。
3.2019年小学毕业考试前夕,某校按学生准考证的号码编排、布置考场。
每25人一个考场,即1~25号在第一考场,26~50号在第二考场,以此类推,小亮同学的准考证号是218,他一个在第(______)。
【答案】9【解析】每25人在一个考场,218名学生按着这个人数安排考场可以分成218÷25=8……18,所以218号在第8+1=9考场。
故正确答案是9.4.4个15的和是(________);38的8倍是(________);98的12是(________)。
【答案】453916【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1)4×15=45(2)38×8=3(3)98×12=916故答案为:45;3;916【点睛】1、分数乘法的意义:一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或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先约分的要先约分。
5.小华用一根36cm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为4cm,高为3cm的长方体,则该长方体的宽是(________)cm。
【答案】2【分析】铁丝的长即后来围成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因为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可知:用“36÷4”求出长方体的一条长、宽和高的和,进而分别减去长方体的长和高即可。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
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
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比的认识复习课》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二、重、难点重点:能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会求比值。
难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生活中的比A、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B、比的各部分名称C、比的读写、求比值12:4= 9:6= 5:3=强调: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D、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强调:比的后项不能等于0。
巩固练习:40:360=( 40 ) ÷( 360 )=( 40 )/( 360 )=1/9.18:2=( ) ÷( )=( )/( )=( )15:6=( ) ÷( )=( )/( )=( )35:34=( ) ÷( )=( )/( )=( )(二)比的化简1、商不变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值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化简比:8:36 0.5:0.25 1/3:1/2 4:0.8 1:1/8 7/6:3强调:化简比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三)比的应用1(1)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水,需要加多少克的糖?(2)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糖,需要加多少克的水?(3)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现有330克糖水,糖和水各多少克?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1)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两个锐角分别多少度?(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六年级数学册备一、教材简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确定起跑线,百分数,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和总复习。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教六(1)的数学,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多,学困生少,学生上课纪律好,能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达标率和优秀率。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相关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和百分比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4. 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掌握测量方法,培养空间观念;5. 让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6.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为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1.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特别是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3. 概率初步的计算及应用;4.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计算器、几何模型、数据统计表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新课教学:按照教材编排,逐步讲解各章节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
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突出重点、难点;2. 结合图形、图表,直观展示教学内容;3. 注意板书整洁、规范,便于学生记录。
作业设计:1. 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设计拓展性、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定期进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3.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它们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是教师教学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
电子备课教案( 2018 年---- 2019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科目:年级:教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1.分数的乘法2.分数混合运算3.用分数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授课时数:10课时第1课时学期总第1课时教学课题 分数乘整数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2018年 月 日 2019年 月 日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六年级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观察与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解决、创新与制作等五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教学单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教学模型、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习用品、实验器材、手工制作材料、课外阅读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2. 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设计,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3. 实施: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4. 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5. 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图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使板书内容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创新制作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认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018-2019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课题 分数乘法 单元 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一、谈话导入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2表示的意思吗? (72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2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2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92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是多少。
)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2(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3又应该怎样计算呢?(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2是2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1,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92×3=92+92+92=9222++=9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92×3=39321⨯=32(个)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又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 的衣物就需要5个21勺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补》 课题 分数乘法 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一、谈话导入1.计算。
52×4= 9×32 87×4= 14×2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212的计算方法。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 ,就是求12L 的( )倍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
)(2)问题二:21桶是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21。
提问:根据什么列式的? 想:求12L 的一半,就是求12L 的)()(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21桶就是半桶,求“21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 的21是多少。
)(3)问题三:41桶是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4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想:求12L 的)()(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求“41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41是多少。
)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21”和“12×41”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12×21表示12的21是多少;12×41表示12的41是多少。
)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交流: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指名汇报: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103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21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1,种玉米的面积占53。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么列式呢?(实际上就是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列式是:21×51。
) (2)探究21×51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先画出它的21,表示21公顷。
②再涂出21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1。
板书:21×51=5211⨯⨯=101(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1×53。
(2)提问:“21×53”等于多少呢?你能涂色表示21的53吗?(投影出示) 21公顷的53是?公顷(3)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21×53=5231⨯⨯=103(公顷)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2)组织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三、反馈完善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
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这道题中喷洒1公顷菜地需要农药23kg 的51,所以列式是23×51。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课题 分数乘法 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一、谈话导入1.算一算。
53×30= 12×32= 52×31= 87×43=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例题4。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①乌贼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109千米/分的45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9×454=451049⨯⨯=45036=252(km )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109×45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