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5
青岛版(新)数学七年级上册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引言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程类型,它是由一次项和常数项组成的一元多项式方程。
在实际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在青岛版(新)数学七年级上册第7.4章节中涉及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回顾在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通过逆运算把未知数x的系数变为1,然后将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左边,得到形如x=的方程,即解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例如:3.1 问题一小明买了一些饮料,每瓶饮料的价格是5元,他一共花了25元,问他买了多少瓶饮料?解法:设小明买了x瓶饮料,则花费的总金额可以表示为5x元。
根据题意,花费的总金额为25元,所以可以得到方程5x=25。
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x=5。
所以小明一共买了5瓶饮料。
3.2 问题二甲、乙两人在一次长跑比赛中,甲跑得快,用时t分钟,乙跑得慢,用时t+3分钟。
如果甲比乙跑得快10分钟,求甲跑该段长跑的时间。
解法:设甲跑该段长跑的时间为x分钟,则乙跑该段长跑的时间为x+10分钟。
根据题意,甲的用时比乙快10分钟,所以可以得到方程x+10=t。
另外,已知乙的用时比甲慢3分钟,所以可以得到方程x=t+3。
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x= 13,即甲跑该段长跑的时间为13分钟。
3.3 问题三某电话卡的资费标准如下:月租10元,国内长途市话每分钟0.2元。
某人使用该电话卡在一个月内共计通话210分钟,问他的费用是多少?解法:设该人通话的分钟数为x分钟,则通话费用可以表示为0.2x元。
另外,每个月还需支付10元的月租费用。
根据题意,通话费用加上月租费用等于总费用,所以可以得到方程0.2x+10=c。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 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3.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灵活运用。
4. 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5. 通过实践与探索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例1. 已知()||m x m +=-32003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的值。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 ||m m -=+2130,且≠由||||m m m -===2133,得,则± 又由m m +-303≠,得≠ ∴m =3小结:方程ax b a a b +=00()≠,且、为已知数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这里包含有(1)未知数只有一个,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2)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后不能为零。
(3)它必须是等式。
例2. 已知x =23是一元一次方程334325()m x x m-+=的解,则m 的值是多少? 解:因为x =23是方程334325()m x x m-+=的解,所以3342332235()m m -+=××即33215m m -+=解得m =-14小结:方程的解是指满足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x =23是原方程的解,则把原方程中的x 换成23后等式仍然成立。
从而可以得到另一个关于m 的方程求解。
例3. 解下列方程:(1)5263x x +=-(2)0408613...x x -=- (3)30%70%(440%x x x ++=-)(4)32234122[()]xx ---= (5)97352775x x +=-(6)21431233436()()()x x x -+-=-+ (7)x x +--=-40230516...解:(1)5263x x +=-移项得: 2365+=-x x 合并同类项得:5=x ∴x =5(2)由方程0408613...x x -=-两边同时乘以10得: 486013x x -=-413608x x +=+ 1768x = x =4(3)30%70%(440%x x x ++=-) 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得: 3070440x x x ++=-()3744x x x ++=-() 372840x x x +++= 1428x =- x =-2(4)32234122[()]xx ---=去中括号得:()xx 4132---=xx 4132---= x x --=1648 -=324x x =-8 (5)97352775x x +=-97273575x x -=--x =-2(6)21431233436()()()x x x -+-=-+ 21431233436()()()x x x -----=()()x ---=321412346436()x -=4126x -= 418x =x =92(7)x x +--=-40230516...545022320516().()..x x +--=-××5202616x x +-+=-. 3276x =-. x =-92.例 4.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3523331432x x n x n n -=--=+-与()的解相同,求()n -3582的值。
第12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知识导航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调配与配套问题;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板块一】行程问题方法技巧1.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风)、逆流(风)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动.2.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两运动物体的路程和.3.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4.顺流(风)、逆流(风)和上坡、下坡问题应注意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题型一一般行程问题【例1】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从它进入320米长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共用了18秒,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小灯灯光在火车上照了1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为多少米?【练1】某人骑自行车由甲地驶向乙地,如果每小时比原来的速度快6公里,便可以早到5分钟;如果每小时比原来的速度慢5公里,便要迟到6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公里?题型二相遇问题【例2】小李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小明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练2】A,B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甲车从A地出发开往B地,每小时行驶72km,甲车出发25min后,乙车从B地出发开往A地,每小时行驶48km,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驶,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题型三追及问题【例3】A,B两地相距480km,一列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走50km,一列快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走70km.⑴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⑵若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面,相遇前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km?相遇后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km?【练3】甲、乙两人在一环形场地上锻炼,甲骑自行车,乙跑步,甲比乙每分钟快200m,两人同时从起点同向出发,经过3min两人首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跑150m才能跑完第一圈.⑴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多少米?(列方程或者方程组解答)⑵若两人相遇后,甲立即以每分钟300m的速度掉头向反方向骑车,乙仍按原方向继续跑,要想不超过1.2min两人再次相遇,则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多少米?题型四 流水问题与上、下坡问题【例4】某船从A 地顺流而下到达B 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 ,B 两地之间的C 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A ,C 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 ,B 两地之间的路程.【练4】如图所示,折线AC -CB 是一条公路的示意图,AC =8km .甲骑摩托车从A 地沿这条公路到B 地,速度为40km /h ,乙骑自行车从C 地到B 地,速度为10km /h ,两人同时出发,结果甲比乙早到6分钟.求这条公路的长.针对练习11、 一只小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水流速度增加一倍后,再从甲港到乙港航行需3小时,水流速度增加后,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 )A . 0.5小时B . 1小时C . 1.2小时D . 1.5小时2、我国元朝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中有这样的记载:“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良马数日追及之”.如果设良马x 日追上驽马,那么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3、已知A 、B 两地相距3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甲车速度为110千米/ 时,乙车速度为90千米/时,经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 小时.4、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 同,两道侧门也大小相同,安全检查时,对4道门进行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 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内可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学生应在5分钟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ACB5、为赴台湾考察学习,小颖的爸爸在元旦节的早晨7点自驾一辆小轿车(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从家里出发赶往距家45千米的重庆江北机场,此时,距规定到达机场的时间仅剩90分钟. 7点30分时小颖发现爸爸忘了带身份证,急忙通知爸爸返同,同时她乘坐出租车以4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直奔机场(打电话和上出租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与此同时,爸爸接到通知后继续往机场方向行驶了5分钟后返同,结果不到30分钟就遇上了小颖(拿身份证的时间忽略不计),并立即赶赴机场,请问:(1)设小颖从7点30分出发经过x小时与爸爸相遇,则与爸爸相遇时小颖行驶千米,爸爸返回千米(均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小颖的爸爸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机场?6.有甲、乙两艘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须立即逆流而上返回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5 km,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 km,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km.如果乙船由A地经过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4h,问:乙船从B到到达C地时,甲船距离B地有多远?【板块二】工程问题方法技巧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当总工作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把总工作量当作整体1.常用的相等关系为: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的和.题型一有具体数量作为工作量【例5】某地为了打造风光带,将一段长为360m的河道整治任务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共用时20天,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整治24 m,乙工程队每天整治16 m.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整治了多长的河道.【练5】有一些相同的房间需要粉刷,一天3名师傅去粉刷8个房间,结果其中有40m2墙面未来得及粉刷,同样的时间内5名徒弟粉刷了9个房间的墙面,每名师傅比徒弟一天多刷30m2的墙面.(1)求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2)张师傅现有36个这样的房间需要粉刷,若请1名师傅带2名徒弟去,需要几天完成?题型二没有具体数量作为工作量【例6】检修一处住宅区的自来水管道,甲单独完成需14天,乙单独完成需18天,丙单独完成需12天,前7天由甲、乙合做,但乙中途离开了一段时间,后2天由乙、丙合做完成,问乙中途离开了几天?【练6】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某地,有甲、乙、丙三辆卡车可雇用,已知甲、乙、丙三辆车每次运货量不变,且甲、乙两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分别用2a次、a次能运完;若甲、丙两车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180吨;若乙、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乙车共运了270吨.问:(1)乙车每次所运货物是甲车每次所运货物量的几倍?(2)现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把这次货物运完时,货主应付车主运费各多少元?(按每运1吨付运费20元计算)题型三牛吃草问题(总工作量发生变化)【例7】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在匀速地生长(即草每天增长的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量是相等的,问:(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至多放牧几头牛?【练7】山脚下有一池塘,山泉以固定的流量(即单位时间里流人池中的水量相同)不停地向池塘内流淌,现池塘中有一定深度的水,若用一台A型抽水机则1小时后正好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若用两台A型抽水机则 20分钟正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问若用三台A型抽水机同时抽,则需要多长时间恰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针对练习21、完成某项工程,甲、乙合做要2天,乙、丙合做要4天,丙、甲合做要2.4天,则甲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是( )A. 2.8B. 3C. 6D. 122、为使某项工程提前20天完成任务,需将原定工作效率提高25%,则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3、某农民在农贸市场卖鸡,甲先买了总数的一半又半只,然后乙买了剩下的一半又半只,最后丙买了剩下的一半又半只,恰好卖完,则该农民一共卖了只鸡.4、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 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再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5、甲、乙两个施工队在六安(六盘水一安顺)城际高铁施工中,每天甲队比乙队多铺设100米钢轨,甲队铺设 5天的距离刚好等于乙队铺设6天的距离.若设甲队每天铺设x米,则乙队每天铺设(x—100)米.(1)依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求出甲、乙两个施工队每天各铺设多少米.6、—棉花种植区的农民研制出采摘棉花的单人便携式采棉机,采摘效率高,能耗低,绿色环保,经测试,一个人操作该采棉机的采摘效率为35公斤/时,大约是一个人手工采摘的3.5倍,购买一台采棉机需900元,雇人采摘棉花,按每采摘1公斤棉花a元的标准支付雇工工钱,雇工每天工作8小时.(1)一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一天能采摘多少公斤?(2)—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7.5天获得的全部工钱正好购买一台采棉机,求a的值.【板块三】调配及配套问题方法技巧1.调配问题的相等关系往往通过题目中的一句关键的语气呈现.2.产品配套问题的相等关系要抓住成套产品的两个部件之间固有的倍数关系.题型一调配问题【例8】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14人,在乙处植树的有6人,现调70人去支援.(1)若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与在乙处植树的人数相等,应调往甲处人.(2)若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在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问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3)通过适当的调配支援人数,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恰好是在乙处植树人数的n倍(n是大于1的正整数,不包括1.)则符合条件的n的值共有个.【练8】某工厂生产一批桌椅,甲车间有29人生产桌子,乙车间有17人生产椅子,现要赶工期,总公司调20人去支援,使甲车间的人数为乙车间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车间各多少人?题型二配套问题【例9】某儿童三轮车厂有95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车身9个或车轮30个.要使每天生产的车身和车轮恰好配套(一个车身配三个车轮),应安排生产车身和车轮各多少人?【练9】某车间有技术工人85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6个或乙种部件10个,两个甲种部件和三个乙种部件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甲、乙两种部件刚好配套?针对练习31.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但适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为提高质量,做进一步研究,某饮料加工在厂需生产A,B两种饮料共100瓶,需加入同种添加剂270克,其中A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剂3克,饮料加工厂生产了A,B两种饮料各多少瓶?2.某服装厂加工车间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以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一件上衣配一条裤子),应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3.甲仓库和乙仓库分别存放着某种机器20台和6台.现在准备调运给A厂10台,B厂16台,已知从甲库调运一台机器到A厂的运费为400元,到B厂的运费为800无;从乙库调运一台机器到A厂的运费为300元,到B厂的运费为500元,如果总运费用了16000元.求:从甲库调给A厂,乙库调给B厂各为多少台机器?4.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2 )能力目标: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寻找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2.难点是通过画线段图,列表的形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搜集工程问题中相关信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甲乙两人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50米,多少时间两人相遇?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甲乙两队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同时修路,甲每天修70米,乙每天修50米,多少时间两队修完?学生思考,找到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类比到工程问题,发现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相似点。
让学生在知识的就近发展区来有效学习【活动一】:知识大搜索1、工程问题,你想到了那些相关的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一件工作,甲独做20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这项的_______。
m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__________.3、一件工作,若甲单独做a 天完成,乙单独做b 天完成,甲、乙合做一天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__ .甲、乙合作2天完成全部工作量____ ,甲、乙合作x天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___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出求两队合作的工作量的方法。
回顾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求工作效率、合作的工作量,为后面例题的处理做铺垫。
【活动二】:合作才能共赢例1、用两台水泵从同一池塘中向外抽水,单开甲泵5时可把水抽完,单开乙泵2.5时便能抽完。
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一、教与学目标:
1、熟练说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会用表格法体现题目中的量,准确的找出等量关系
3、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调配类问题的应用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并列出方程。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
三、教与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第六章“均输”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乘传委输,空车日行七十里,重车日行五十里,今载太仓粟输上林,五日三返,问太仓去上林几何?”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
有人用车把米从太仓运到上林,装米的重车日行50里,空车日行70里,5天往返3次,问太仓距上林多少里?
(让学生体会数学研究的对象来源于生活,借助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题中蕴涵的方程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甲乙两个仓库共存化肥40吨。
如果甲仓库运进化肥3吨,乙仓库运出化肥5吨,两仓库所存化肥的质量恰好相等,那么原先两仓库各存化肥多少吨?
(1)题目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
(2)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x吨表示原来甲仓库库存化肥的质量,填写下表。
甲仓库库存化肥质量/吨乙仓库库存化肥质量/吨
原来x
现在
解: 设原来甲仓库库存化肥x吨,则乙仓库库存化肥________吨。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x=________
乙仓库库存化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甲乙两仓库原来分别库存化肥____吨和_____吨。
(通过表格来进一步理解调配问题的等量关系)
2、合作交流
(1)还有其他解法吗?
如果设甲仓库变化后库存化肥x吨
甲仓库库存化肥质量/吨乙仓库库存化肥质量/
吨
现在x
原来
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设现在甲仓库库存化肥x吨,则乙仓库库存化肥________吨。
根据题意,得
————————————————————
解这个方程,得x=________
甲仓库库存化肥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仓库库存化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甲乙两仓库原来分别库存化肥____吨和_____吨。
(2)、议一议
以上两种解法在设未知数和寻找等量关系时有什么不同?
(利用一题多解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精讲点拨
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采用直接设元法,也可采用间接设元法。
关键是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设出一个未知量为X,用代数式表示其他相关的量,根据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公园,教师按全票的票价是每人7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买门票共花费206.5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等量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设学生X人
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提升
(2)填空,解决情境引入中提出的问题。
如果设太仓距上林X里,那么
①重车从太仓到上林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天。
②空车从上林返回太仓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天。
③往返一次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天。
④往返三次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天。
⑤根据5天往返三次,可以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达标测评
1、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7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8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等量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设从乙队调X人到甲队,
甲队人数乙队人数
原来
现在
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美化校园中,先安排32人去拔草,18人去植树,后又增派10人去支援他们,结果拔草的人数是植树人数的2倍,问支援拔草和植树的人各有多少?解题时若设支援拔草有X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32+X=2x18
B、32+X=2(28-X)
C、42-X=2(18+X)
D、42-X=2x18
3、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多2人,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五、课堂小结:
(1)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感到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应用题要学会借助列表分析法来分析数量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审——设——列——解——答
六、作业布置:
课本第174页练习1、2、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