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2.85 KB
- 文档页数:12
关于热电联产项目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环保局、电力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关于“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的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对原《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计交能[1998]220号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主题词:热电联产规定通知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各地区在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细则和相关地方法规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
第二条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 126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
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
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目录1、前言2、热负荷及热负荷调查、核实3、热负荷的计算与统计整理4、设计热负荷与年持续热负荷曲线5、装机方案的选择与方案的比较6、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7、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与热经济性指标计算8、计算举例9、符号注释10、附表1. 前言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建厂的外部条件与热负荷。
要根据建厂条件和热负荷的大小来决定建设的规模,并使建成的热电厂,在已知的热负荷条件下,热经济指标能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数值,即符合国家计委计交能(98)220号文的要求,使之节约能源,真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热电厂。
这就需要在可研工作中优化装机方案和进行热经济性指标计算。
为了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必须廓清计算条件。
为使已知的计算条件和将建成的实际运行的热电厂情况基本相吻合,需要从热负荷着手,如果热负荷估算的比较准确,也就是热产品市场比较准确,再如上电市场也就是上网电量估算准确,那么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才是比较准确的。
因此本计算方法从热负荷的调查、核实、计算整理到最终确定设计热负荷的过程,就是尽量减少热负荷中的水分,使之和实际运行情况基本相符的过程。
根据设计热负荷绘制年持续热负荷曲线图、设计装机方案,拟订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热平衡与热经济指标计算,选择出最佳供热方案。
以上就是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并以实例演示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
2. 热负荷及热负荷的调查与核实2.1 热负荷热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热用户所需热量的总和。
通常用吉焦/时或吉焦/年作为单位来表示。
热负荷按其用途分为生产性热负荷(含生产工艺性热符合、生产性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热水负荷、采暖热负荷、溴化锂制冷热负荷。
热负荷按其时间分成常年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
常年性热负荷是一年四季都有的热负荷,如热水负荷、大部分的生产工艺性热负荷。
季节性热负荷是一年中只有某个季节才发生的热负荷,如榨糖、粮食烘干等生产工艺热负荷,以及采暖、制冷热负荷。
1总则1.1热电联产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综合利用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文件编制,使热电联产项目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定。
1.2本技术规定主要适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区域性热电厂和企业的自备热电站,以及凝汽式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式机组的工程项目。
燃气热电厂以及利用余热、余气、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热电厂可参照本技术规定。
1.3热电厂的设计应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程和有关的技术规定。
1.4各类热电厂应符合下列指标:1.4.1常规燃煤热电厂:1.4.1.1全厂年平均总热效率大于45%;1.4.1.2全厂年平均热电比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机容量为1.5~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100%;(2)单机容量为50、100、1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3)单机容量为200、300MW的供热机组,其在采暖期的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
1.4.2常规燃气轮机热电厂:1.4.2.1全厂年平均总热率应大于55%;1.4.2.2各容量等级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30%1.5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依据上级批复的城市区域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
1.6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6.1应优化利用工业余热和将现有的中、小凝汽式机组中,在预期寿命内的改造为供热机组;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t/h,参数为次中压及以上,热负荷年利用小时≥4000小时的较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经技术经济比较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应改造成为热电厂。
1.6.2对大、中城市,特别是历代古都、重点旅游地区和沿海城市,在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和其它清洁能源的热电厂。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报批稿)(含条文说明)_百度...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总则3.0.1 为了在发电厂建设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基本建设程序及方针,规范发电厂前期工作内容深度,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并结合发电厂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3.0.2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发电厂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项目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研报告。
本标准是编制发电厂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3.0.3 发电厂项目建设应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积极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荐采用高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耗和环保的方案。
3.0.4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以近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审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项目单位以此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研报告。
3.0.5 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后3 年尚未核准的项目,应进行全面的复查和调整,并编制补充可研报告。
3.0.6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须全面、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项目单位应按要求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承诺文件,并与有关部门签订相关协议,签订的协议或文件内容必须准确、齐全。
设计单位应配合项目单位做好工作。
3.0.7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可研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主体设计单位。
主体设计单位应对所提供给其他各参加设计单位的原始资料的正确性负责,对相关工作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研报告或试验研究报告等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的适应性经确认后归纳到发电厂可研报告中。
3.0.8 可研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1 2 论证建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建工程应有2 个及以上的厂址,并对拟建厂址进行同等深度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
3 4 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
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接入系统、热负荷、燃料、水源、交通运输(含铁路专用线、码头及运煤专用公路等)、贮灰渣场、区域稳定及岩土工程、脱硫吸收剂与脱硝还原剂来源及其副产品处置等建厂外部条件,并应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设计依据及范围1.国家、XXXX省有关热电联产等政策和规定2. XX县三堡镇总体规划(1996-2010)3.X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1x6000KW项目建议书4.X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及开发规划5.X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XXXX设计院签定的设计合同书1.热电联产工程围墙内生产、生产附属、辅助生产工程及有关建筑。
2.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并作出财务评价。
属于本工程以下内容,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它有关部门完成。
1.电力接入系统可研报告。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报告。
3.环境影响报告书。
1.2企业介绍X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XXXX省XX县XX镇,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以人造板及木制品的生产、销售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公司总资产2.4亿元,拥有各类人造板生产线26条,年人造板生产规模25万立方米。
主要产品包括胶合板、细木工板、建筑模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装饰板等8大类30余种产品。
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青岛、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昆明、厦门、福建等大中城市设立了20多个销售网点,并远销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
2002年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3100万元,进出口总额1700万美圆。
是全国同行业五强之一,XXXX省二十家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之一。
企业先后荣获“国家AAA 级资信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出口创汇金奖”、“用户评价满意商品金牌”、“全国质量达标企业”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国家领导人朱镕基、姜春云等同志先后莅临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XX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人造板生产需要利用蒸汽来加热烘干木材。
根据XXXX公司的生产规模,公司已配套安装了六台低压蒸汽锅炉(2x6t/h,3x4t/h,1x2t/h)及三台导热油炉,折合总蒸发量34t/h。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总则3.0.1 为了在发电厂建设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基本建设程序及方针,规范发电厂前期工作内容深度,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并结合发电厂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3.0.2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发电厂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项目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研报告。
本标准是编制发电厂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3.0.3 发电厂项目建设应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积极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荐采用高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耗和环保的方案。
3.0.4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以近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审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项目单位以此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研报告。
3.0.5 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后 3 年尚未核准的项目,应进行全面的复查和调整,并编制补充可研报告。
3.0.6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必须全面、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项目单位应按要求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承诺文件,并与有关部门签订相关协议,签订的协议或文件内容必须准确、齐全。
设计单位应配合项目单位做好工作。
3.0.7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加可研报告编制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主体设计单位。
主体设计单位应对所提供给其他各参加设计单位的原始资料的正确性负责,对相关工作的配合、协调和归口负责,并负责将各外委单项可研报告或试验研究报告等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的适应性经确认后归纳到发电厂可研报告中。
3.0.8 可研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1 2 论证建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新建工程应有 2 个及以上的厂址,并对拟建厂址进行同等深度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
3 4 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
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接入系统、热负荷、燃料、水源、交通运输(含铁路专用线、码头及运煤专用公路等)、贮灰渣场、区域稳定及岩土工程、脱硫吸收剂与脱硝还原剂来源及其副产品处置等建厂外部条件,并应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
关于热电联产项目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环保局、电力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关于“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的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对原《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计交能[1998]220号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主题词:热电联产规定通知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各地区在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细则和相关地方法规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
第二条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 126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
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
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目录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1.总则2.热负荷3.机炉选择及供热方案4.建厂条件5.工程设想6.热力网7.投资估算 8.财务评价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目录,、概述,、热负荷,、电力系统,、燃料供应,、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厂址条件,、工程设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热力网,,、劳动组织及定员,,、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技术部分所需的文件 ,, 财务评价部分所需的文件 ,, 热力网部分所需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图(共,,张)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目录,、前言,、热负荷及热负荷调查、核实 ,、热负荷的计算与统计整理 ,、设计热负荷与年持续热负荷曲线 ,、装机方案的选择与方案的比较 ,、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与热经济性指标计算,、计算举例,、符号注释,,、附表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目录,、总则,、单机容量,,,,,,,,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 ,、电压等级,,,,,,,,配套送变电工程投资估算 ,、热力网工程投资估算,、单机通亮,,,,,,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附录,、单机容量,,,,,,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附录,、单机容量,,,,,,热电厂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案例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目录, 总则, 财务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改扩建工程的财务评价特点, 中外合资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特点, 综合经济评价结论与分析案例, ,,,,,,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 ,,,,,,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 ,,,,,,,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 ,,,,,, 热电厂扩建工程财务评价案例, ,,,,,, 中外合资热电厂财务评价附件1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 1.概述2.热负荷3.电力系统4.燃料供应5.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6.厂址条件7.工程设想8.环境保护9.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0.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11.热力网12.劳动组只及定员13.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14.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5.结论可形性研究报告的附件:A1 机术部分所需的文件A2 财务评价部分所需的文件A3 热力网部分所需的文件可形性研究报告的附图附件2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 1.前言2.热负荷及热负荷调查、核实3.热负荷的计算与统计整理4.设计热负荷与年持续热负荷曲线5.装机方案的选则与方案的比较6.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7.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与热经济性指标计算8.计算举例9.符号注释10.附表附件3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1.总则2.单机容量50,300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3.电压等级35,500KV配套送变电工程投资估算4.热力网工程投资估算5.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附录1.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附录2.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案例4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1.总则2.财务评价3.不确定性分析4.改扩建工程的财务评价特点5.中外合资建设项目的财物评价特点6.综合经济评价结论与分析案列1 2×12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2 2×50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3 2×300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4 2×50MW 热电厂扩建工程财务评价案例5 2×50 中外合资热电厂财务评价。
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目录1.总则2.热负荷与机炉选择3.建厂条件4.工艺设计5.热力网6.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附件1.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附件2.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附件3.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附件4.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1、总则1.1为使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充分体现小型、地方、节能的特点,符合节约能源、以热定电、集中供热、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的原则,贯彻选择最优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2本规定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2MW及以下供热机组的区域性热电厂和自备热电站。
中低压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厂的工程,可参照本规定。
1.3城市供热规划是编制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上报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将经上级批准的城市供热规划一并报送。
1.4区域性热电厂的供热范围要适中合理。
蒸汽网的供热半径为3-5公里,热水网的供热半径宜控制在10公里以内。
在合理的供热半径内只能建一个热电厂。
不得在已建成的或计划建设的区域热电厂的范围内,再建自备热电站或锅炉房(调峰锅炉房及少量高参数锅炉房除外)。
1.5项目实施时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优先利用老凝汽式电厂的供热潜力和改造成为热电厂、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建成的供热网络。
1.6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予以明确。
小型节能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宜控制在四机六炉的水平。
1.7当热负荷较大,热电厂(站)兼供工业与非采暖用热时,对供热范围、供热介质、供热参数、供热方式等应结合机组选型、热力网设计进行综合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居民采暖供热应优先选择热负荷密度较大的地区。
1.8为确保热电厂(站)有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经济效益,设计时热化系数一般宜控制在0.5-0.8之间。
当热电厂(站)以供热采暖热负荷为主时取较低值,以供工业用汽为主时取较高值。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热电联产项目成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热电联产即同时生产热能和电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确保热电联产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制定相关的技术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二、研究目标1.明确研究对象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站、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热电厂、锅炉房等。
2.确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社会可行性、运维管理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应遵循客观、全面、科学、可靠的原则。
1.收集和整理现有数据研究人员应收集各方面与热电联产项目相关的数据,包括能源需求、可用的热能资源、电能需求、环境影响等。
2.制定技术方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数据,制定热电联产项目的技术方案,包括供热方式、发电方式、设备选择等。
3.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热电联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利用、噪音污染等方面。
4.进行经济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制定热电联产项目的经济分析模型,评估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并进行投资回收期分析、财务评估等。
5.进行社会可行性评估根据热电联产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创造、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6.进行运维管理规划针对热电联产项目的实际运行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规划,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四、报告编制要求1.报告结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引言、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现有数据、制定技术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社会可行性、运维管理规划等章节。
2.报告内容研究报告的内容应详实、准确、完整,包括相关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的说明、假设条件的明确等。
节能相关标准和规范一、工业类相关标准和规范(一)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1、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号)2、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能源节能[1991]98号)3、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电综[1997]577号)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19955、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1995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8、橡胶工厂节能设计规范GB50376-20069、医药工业企业合理用能设计导则YY/T0247-199610、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DL/T606.2-199611、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DL/T 906.4-199612、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SY/T 6331-199713、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YB9051-9814、石油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导则SY/T6375-199815、石油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6420-199916、原油长输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SY/T 6393-199917、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SH/T3003-200018、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19、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200120、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21、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6638-200522、火力发电厂能源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DL/T606.3-200623、绿色饭店GB/T 21084-20072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25、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7-200826、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1368-200827、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9-2008(二)产品能耗定(限)额方面的标准1、湿法硬质纤维板生产综合能耗LY/T1451-19992、胶合板生产综合能耗LY/T1529-19993、刨花板生产综合能耗LY/T1530-19994、日用玻璃池窑管理及产品能耗定额DB31/T6-19995、纸及纸板单位产品取水定额指标与计算方法DB31/T47-19996、味精、啤酒单位产品能耗定额与计算细则DB31/T48-19997、胶粘纤维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DB31/T227-19998、针织坯布及内外衣折标准品用电单耗计算方法DB31/T228-19999、日化行业产品能耗定额及其计算细则DB31/T230-199910、铜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T101-200211、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一部分:铅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T102.1-200312、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二部分: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T102.2-200313、铝生产能源消耗YS/T103-200414、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1部分:锡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T105.1-200415、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2部分: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T105.2-200416、锯材生产综合能耗LY/T1062-20061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0718、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8-200719、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49-200720、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0-200721、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1-200722、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2-20072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6-20072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7-200725、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258-200726、碳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70-200827、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0-20082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1-200829、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2-200830、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0831、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4-200832、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5-200833、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0834、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200835、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8-200836、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9-200837、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0838、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1-2008(三)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1、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GB/T12712-19912、工业窑炉保温技术通则GB/T16618-19963、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T11790-1996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5、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T17358-19986、工业锅炉及火焰加热炉烟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GB/T17719-19997、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8、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7654-20079、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15320-200110、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JB/T10094-200211、蒸汽锅炉房安全、环保、经济运行管理DB31/176-200212、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Z 18718-200213、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14、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GB/T19412-200315、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0-200316、能量系统火用分析技术导则GB/T14909-200517、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T19944-20051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19、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20、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14951-200721、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 177981-200722、航天工业合理用能综合评价方法QJ3070-199823、石油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导则SY/T 6375-199824、石油企业节能产品节能效果测定SY/T6422-199925、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T686-199926、工业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DB31/T34-199927、锅炉烟气余热资源量与可用余热量的计算方法DB31/T42-199928、红外电加热装置合理用电DB31/T71-199929、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的评价方法DB31/T154-199930、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0131、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能源消耗指标计算Q/CNPC65-200232、照明设备合理用电导则DB31/T178-200233、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DL/T904-200434、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DL/T985-200535、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T1052-2007(四)工业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1、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153-20032、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20044、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5、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8613-20067、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8、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GB/T20095-20069、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20943-200710、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 21087-20071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 6424-200712、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 17581-200713、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52-200714、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 4353-200715、汽车空调用制冷剂压缩机GB/T 21360-200816、汽车用空调器GB/T 21361-200817、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GB/T21362-200818、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GB/T 21363-2008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J08-205-20004、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7、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8、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9、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2、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13、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15、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DB31/T317-200416、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DG/TJ08-801-2004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1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20、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2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52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3、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热水系统分册)DGJ08-2004A-200624、外墙外保温专用砂浆技术要求DB31/T366-200625、大型商场、超市空调制冷的节能要求SB/T10427-2007三、交通运输类相关标准和规范1、铁路企业综合能耗计算方法TB/T1597-19852、沿海港口企业能量平衡导则JT/T0025-923、铁路运输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换算系数TB/T1749-19934、内河港口能量通则JT/T202-19955、新建及购置运输船舶节能技术要求JT/T423-20006、港口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设计能源综合单耗评价JT/T491-20037、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JTJ228-2000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69、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DB31/T390-2007四、农业类相关规范1、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GB/T 7636-19872、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基本技术要求GB/T 17522-20063、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南方模式设计施工与使用规范NY/T465-20014、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 738-20005、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6、微型水力发电机技术条件NY/T 845-2004六、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1、缝纫机制造能源消耗定额DB3127-19982、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3、延时节能照明开关通用技术条件JG/T7-19994、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5、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6、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7、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8、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041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11、单端荧光灯用内含电子镇流器的节能灯座DB31/T318-200412、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13、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14、变速(变频)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DB31355-200615、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2007五、清洁生产标准1、清洁生产标准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2、清洁生产标准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HJ/T184-20063、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HJ/T189-20064、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油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5、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6、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4-20067、清洁生产标准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8、清洁生产标准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9、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来源:/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serobject26ai14934.html。
济南热电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济南市面临着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市的能源消耗量巨大,能源供应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成为了济南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热电联产技术为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联合生产热能和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热电联产的概念与原理热电联产技术是指在同一装置内同时产生电能和热能的一种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联合生产热能和电能,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热电联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利用蒸汽或热水驱动汽轮机发电,然后利用余热产生热水或蒸汽供暖或工业用热。
通过整个过程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济南市热电现状分析目前,济南市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燃煤、天然气和电力等,其中燃煤占据了主要比重。
燃煤在供暖、发电和工业领域的应用量巨大,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排放物对空气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成为了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且,目前的济南市热电供应系统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四、济南市热电联产的可行性分析1. 地理条件:济南市地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需求暖气供应量大。
同时,济南市属于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地区,需要从外地调运燃料,增加了供热成本。
2.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促进了热电联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政府对于热电联产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税收和财政支持。
3. 技术前景:热电联产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成功推广和应用,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技术设备相对成熟,能够满足济南市的需求。
4. 经济性:热电联产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国家进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建设部计基础[2001]26号1总则>1.1热电联产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与提高综合利用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符合国家可持续进展战略.为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文件编制,使热电联产项目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定。
1.2本技术规定要紧适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区域性热电厂与企业的自备热电站,与凝汽式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式机组的工程项目。
燃气热电厂与利用余热、余气、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热电厂可参照本技术规定。
1.3热电厂的设计应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程与有关的技术规定。
1.4各类热电厂应符合下列指标:1.4.1常规燃煤热电厂:1.4.1.1全厂年平均总热效率大于45%;1.4.1.2全厂年平均热电比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机容量为1.5~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100%;(2)单机容量为50、100、1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3)单机容量为200、300MW的供热机组,其在采暖期的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
1.4.2常规燃气轮机热电厂:1.4.2.1全厂年平均总热率应大于55%;1.4.2.2各容量等级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30%1.5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根据上级批复的城市区域供热规划与热电联产规划。
1.6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1.6.1应优化利用工业余热与将现有的中、小凝汽式机组中,在预期寿命内的改造为供热机组;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t/h,参数为次中压及以上,热负荷年利用小时≥4000小时的较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经技术经济比较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应改造成为热电厂。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电力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健康发展,严格管理和加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使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当前经济和挤术的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根据最近印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组织有关专家对1991年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颁发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定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部(印章)二00一年一月十一日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修订说明1.背景中国的热电联产始于50年代。
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的一批热电厂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基础,对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经验和教训及我国能源工业落后,能效低、污染严重的现实,国家提出“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建立专门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办公会议制度,设立“重大节能措施”专项资金开展节能工作。
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作为重大节能措施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为了安排好热电项目,有效地利用资金,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热电联产的健康发展,1986年原国家计委节能局组织编写了《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1年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并经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能源部批准颁布执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性文件,是考虑当时的国情、热电发展环境、技术水平制定的,对推动与完善热电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电力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健康发展,严格管理和加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使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当前经济和挤术的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根据最近印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组织有关专家对1991年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颁发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定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部(印章)二00一年一月十一日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修订说明1.背景中国的热电联产始于50年代。
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的一批热电厂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基础,对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经验和教训及我国能源工业落后,能效低、污染严重的现实,国家提出“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建立专门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办公会议制度,设立“重大节能措施”专项资金开展节能工作。
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作为重大节能措施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为了安排好热电项目,有效地利用资金,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热电联产的健康发展,1986年原国家计委节能局组织编写了《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1年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并经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能源部批准颁布执行。
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目录1.总则2.热负荷与机炉选择3.建厂条件4.工艺设计5.热力网6.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附件1.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附件2.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附件3.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附件4.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1、总则1.1 为使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充分体现小型、地方、节能的特点,符合节约能源、以热定电、集中供热、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的原则,贯彻选择最优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2 本规定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2MW及以下供热机组的区域性热电厂和自备热电站。
中低压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厂的工程,可参照本规定。
1.3 城市供热规划是编制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上报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将经上级批准的城市供热规划一并报送。
1.4 区域性热电厂的供热范围要适中合理。
蒸汽网的供热半径为3--5公里,热水网的供热半径宜控制在10公里以内。
在合理的供热半径内只能建一个热电厂。
不得在已建成的或计划建设的区域热电厂的范围内,再建自备热电站或锅炉房(调峰锅炉房及少量高参数锅炉房除外)。
1.5 项目实施时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优先利用老凝汽式电厂的供热潜力和改造成为热电厂、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建成的供热网络。
1.6 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予以明确。
小型节能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宜控制在四机六炉的水平。
1.7 当热负荷较大,热电厂(站)兼供工业与非采暖用热时,对供热范围、供热介质、供热参数、供热方式等应结合机组选型、热力网设计进行综合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居民采暖供热应优先选择热负荷密度较大的地区。
1.8 为确保热电厂(站)有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经济效益,设计时热化系数一般宜控制在0.5--0.8之间。
当热电厂(站)以供热采暖热负荷为主时取较低值,以供工业用汽为主时取较高值。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电力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健康发展,严格管理和加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使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当前经济和挤术的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根据最近印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 号),组织有关专家对1991 年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颁发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制定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部(印章)二00 一年一月十一日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修订说明1.背景中国的热电联产始于50 年代。
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的一批热电厂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基础,对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 年代以后,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经验和教训及我国能源工业落后,能效低、污染严重的现实,国家提出“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建立专门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办公会议制度,设立“重大节能措施”专项资金开展节能工作。
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作为重大节能措施项目给予优先安排。
为了安排好热电项目,有效地利用资金,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热电联产的健康发展,1986 年原国家计委节能局组织编写了《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1 年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 并经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能源部批准颁布执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性文件,是考虑当时的国情、热电发展环境、技术水平制定的,对推动与完善热电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这部技术文件进行修订,以适应热电联产的新发展。
2.修订《技术规定》的必要性(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及技术发展趋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建设热电厂不仅仅是为了节能,同时要考虑热电厂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所具有的能效、环境、经济和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效益。
所有这些都对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技术规定》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修订。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文件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等政府产业政策文件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已经纳入法制轨道。
热电工程建设必须更加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热电联产项目由于其节能、环保等良好的综合效益,更加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为了使热电项目健康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局在《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中对热电联产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定义。
这一’定义’必须相应地反映到《技术规定》中来。
(4)原《技术规定》主要针对12MW及以下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具有很大局限性。
而目前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是各种燃料结构的大、中、小机组并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应当将这一变化体现在新的《技术规定》中。
(5)与8 0年代相比,热电联产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清洁燃烧技术、更多的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调节技术和装备等已普遍地用于热电厂和热网建设中。
(6)近几年,与投资估算有关的规定有不少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热电厂的投资估算方法也应进行调整。
(7)原《技术规定》中,热电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所依据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布)已经修订再版,且原电力部也于19 9 4年颁布了《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实施细则》。
因此,有必要结合热电项目的特点重新制定新的财务评价方法。
3、基本原则(1)新的《技术规定》要求热电厂的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强调能效、环境、经济和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效益。
强调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我们的热电厂逐步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强调热负荷的核算和落实是决定热电项目规模的基础。
新的《技术规定》用专门篇幅阐明核算和落实热负荷的问题,进一步统一了计算方法,使热负荷的核算和落实更科学合理。
(3)本《技术规定》中属于热电厂共性的部分适用于所有热电厂,如热负荷的核算和落实、机组选型、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等。
工艺部分仍以燃煤热电厂为主。
(4)强调热电厂与热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步和协调一致。
(5)新的《技术规定》增加计算案例,使《技术规定》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更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操作性更强。
4、修订过程本《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是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领导下,由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牵头组织实施。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组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及一批长期从事热电联产工作的专家组成了编辑委员会。
为做好《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编辑委员会有关人员分别赴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与从事热电工作的领导、热电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设计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约40个国内热电联产电厂进行了函调;到芬兰、丹麦、瑞典、荷兰等热电联产发展较好的国家进行了考察,了解国外热电发展的最新动向。
初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国内、外有关单位的意见。
在此基础了完成了《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技术规定》的修订工作得到了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浙江绍兴城东热电厂,辽宁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阿城热电厂,美国国际能源资源有限公司,芬兰富腾集团,荷兰能源与环境署,丹麦Aslborg 大学,环球绿色研究所等机构也对修订工作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编辑委员会2001年1月北京目录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附件1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附件2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附件3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附件4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1. 总则2. 热负荷3. 机炉选择及供热方案4. 建厂条件5. 工程设想6. 热力网7. 投资估算8. 财务评价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目录1、概述2、热负荷3、电力系统4、燃料供应5、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6、厂址条件7、工程设想8、环境保护9、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0、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11、热力网12、劳动组织及定员13、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14、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5、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A3 热力网部分所需的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图(共2 9张)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目录1、前言2、热负荷及热负荷调查、核实3、热负荷的计算与统计整理4、设计热负荷与年持续热负荷曲线5、装机方案的选择与方案的比较6、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7、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与热经济性指标计算8、计算举例9、符号注释10、附表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目录1、总则2、单机容量5 0〜3 0 0 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3、电压等级3 5〜5 0 0 KV配套送变电工程投资估算4、热力网工程投资估算5、单机通亮6〜2 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附录1、单机容量6〜2 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附录2、单机容量6〜2 5MW热电厂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案例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目录1总则2财务评价3不确定性分析4改扩建工程的财务评价特点5中外合资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特点6综合经济评价结论与分析案例1 2*12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2 2^50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3 2* 3 0 0 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4 2*50MW 热电厂扩建工程财务评价案例5 2*50MW 中外合资热电厂财务评价附件1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1.概述2.热负荷3.电力系统4. 燃料供应5.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6. 厂址条件7. 工程设想8. 环境保护9.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0.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11.热力网12. 劳动组只及定员13.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和轮廓进度14.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5.结论可形性研究报告的附件:A1 机术部分所需的文件A2 财务评价部分所需的文件A3 热力网部分所需的文件可形性研究报告的附图附件2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1.前言2.热负荷及热负荷调查、核实3.热负荷的计算与统计整理4.设计热负荷与年持续热负荷曲线5.装机方案的选则与方案的比较6.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7.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与热经济性指标计算8. 计算举例9. 符号注释10. 附表附件3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1. 总则2.单机容量50〜300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3.电压等级35〜500KV配套送变电工程投资估算4.热力网工程投资估算5.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附录1.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工程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附录2.单机容量6〜25MW热电厂建筑安装工程概算案例4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方法1. 总则2. 财务评价3.不确定性分析4.改扩建工程的财务评价特点5.中外合资建设项目的财物评价特点6.综合经济评价结论与分析案列1 2 X 12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2 2 X 50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3 2 X 300MW 热电厂财务评价案例4 2 X 50MW 热电厂扩建工程财务评价案例5 2 X 50 中外合资热电厂财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