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业成本计算2
- 格式:pptx
- 大小:300.00 KB
- 文档页数:51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
作业的类型包括:(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
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
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
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
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
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成本会计作业及答案(第五章制造费用的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情况中,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才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
A.车间的规模很大,制造费用很多B.车间的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C.车间的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多D.车间的规模很大,制造费用很少2.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适用的方法是( )。
A.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C.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3.制造费用分配以后,“制造费用”科目月末一般应无余额,只有在采用()时,“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才可能有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C.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D.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二)计算分析题1.已知:企业某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甲产品实耗生产工人工时2000小时,乙产品实耗生产工人工时800小时,丙产品实耗生产工人工时1200小时,该车间本月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646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计算分配各种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已知:某工业企业只有一个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792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200件,乙产品960件。
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甲产品8小时,乙产品5小时。
11月实际产品产量为:甲产品110件,乙产品100件,本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6076元。
“制造费用”科目月初余额为贷方190元。
要求:①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②计算并结转 11 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D3.A(二)计算分析题1.解:制造费用分配率=64600/4000=16.15(元/小时)甲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2000×16.15=32300(元)乙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800×16.15=12920(元)丙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1200×16.15=19380(元)制造费用分配表项目生产工时分配率应分配金额甲产品2000 32300乙产品800 12920丙产品1200 19380合计4000 16.15 64600 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2300——乙产品12920——丙产品19380贷:制造费用646002.解:①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甲产品定额总工时=1200×8=9600(小时)乙产品定额总工时=960×5=4800(小时)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79200/(9600+4800)=5.5(元/小时)②计算并结转 11 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11 月份甲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110×8×5.5=4840(元)11 月份乙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100×5×5.5=2750(元)11 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4840+2750=7590相关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840——乙产品2750贷:制造费用7590 制造费用期末余额为:贷方 1704 元。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
作业的类型包括:(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
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
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
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
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
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成本会计学》教材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详细内容涉及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及其优缺点。
具体章节为5.15.4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
2. 掌握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3.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作业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b. 讲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c. 阐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
3. 例题讲解:a. 演示一个具体的作业成本法计算例题。
b. 引导学生跟随例题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分析讨论:a. 分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b.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a.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b. 强调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作业成本法》2. 内容:a.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b.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c.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d.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某企业生产产品的作业成本。
b. 分析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2. 答案:a. 作业成本计算结果。
b. 优缺点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应用步骤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
第一章总论复习思考题1.简述成本的涵义和作用。
2.简述成本会计的涵义和内容。
3.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简述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第二章生产费用的核算复习思考题1、简述生产费用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2、进行生产费用总分类核算需要设置哪些账户,它们的用途结构如何?3、简述各种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4、何谓制造费用?怎么分配制造费用.5、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有哪几种具体方法?各种方法的适应条件是什么?练习题一、练习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资料:某企业设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本月共发生费用4800元,供电24000千瓦时,其中向供水车间供电1000 千瓦时,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6400元,供水80000 吨,其中向供电车间供水500 吨.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的受益量如下表2—16 .表2—16受益部门电(干瓦时)水(吨)一车间9000 30000二车间10000 40000管理部门4000 9500合计23000 79500 (二)要求: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作出应有的会计分录.二、练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一)资料:某企业生产甲种产品,本月完工200 件,月末在产品50 件,原材料系一次投入,在产品完工程度5D0%,其余资料如下表2-17.表2—17项目原材料工资福利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446012840 2200480030007500966025140第三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复习思考题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何影响?2、什么是成本核算对象?什么是成本计算期?它们如何确定?3、三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的基本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4、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如何进行成本还原?5、什么是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二者各有什么优缺点?6、比较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题目: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 )。
选项A:基本生产车间规模较小的企业
选项B:制造费用数额较大的企业
选项C:制造费用数额较小的企业
选项D:季节性生产企业
答案:季节性生产企业
题目:2.能够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使分配结果比较合理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是()。
选项A: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选项B: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选项C: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选项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答案: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题目:3.下列方法中,可能使“制造费用”账户有月末余额的是( )。
选项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选项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选项C: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选项D: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答案: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题目:4.基本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应记入( )账户的借方。
选项A:“基本生产成本”
选项B:“管理费用”
选项C:“制造费用
选项D:“累计折旧”
答案:“制造费用
题目:5.下列不属于制造费用的是( )。
选项A:车间机物料消耗
选项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选项C:劳动保护费
选项D:季节性停工损失
答案: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题目:6.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适用于( )。
选项A: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各种产品
选项B:制造费用较多的车间
选项C:季节性生产的车间
选项D: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答案: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