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夏芝麻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2.83 KB
- 文档页数:4
粮食作物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粮食作物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粮食作物的产量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种植密度是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种植密度对粮食作物生长初期的影响在粮食作物种植后的早期阶段,种植密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种植密度过低,土地资源可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在种植小麦时,稀疏的种植意味着大量的土地面积没有被麦苗覆盖,阳光会直接照射到裸露的土地上,造成光能的浪费。
过低的种植密度可能会使得田间杂草更容易生长,因为小麦苗不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空间。
杂草的生长会抢夺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和阳光,从而影响小麦后续的生长发育。
相反,如果种植密度过高,粮食作物在幼苗期就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
像玉米这种作物,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幼苗之间争夺光照。
玉米苗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
在高密度下,位于内部的幼苗可能被周围的幼苗遮挡,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照,从而导致叶片发黄、生长瘦弱。
而且,过高的密度还会使幼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有限的,过多的幼苗会使得每一株所能获取的养分不足,水分也会由于众多植株的同时需求而变得紧张,这可能导致幼苗的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潜力。
二、种植密度对粮食作物生长中期的影响进入生长中期,种植密度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更加复杂。
对于水稻来说,合适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水稻植株之间良好的通风性。
在合理的密度下,空气可以在稻田中顺畅地流动,这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湿度和温度。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稻田内部的空气流通就会受阻。
湿度的增加可能会引发各种病虫害,例如稻瘟病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更容易滋生和传播。
过高的密度也会使得水稻植株在生长中期相互挤压,导致茎秆的生长受到限制,变得细弱,难以支撑后期稻穗的重量。
而种植密度适中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在生长中期可以协调地发展。
以高粱为例,合适的种植密度下,高粱植株之间既不会因为过于稀疏而浪费土地资源,也不会因为过于密集而互相竞争过度。
夏芝麻种植时间和方法哪些前茬作物收获后可以种植夏芝麻,夏芝麻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夏芝麻如何种植,夏芝麻的种植方法是怎么样?夏芝麻种植要点1、芝麻轮作倒茬芝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前后茬作物都能增产,又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一般间隔3年以上种一次芝麻,防病效果最好。
夏芝麻一般5月底至6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收获。
前茬多为小麦、油菜、大麦茬,早茬作物较少,因而小麦茬种夏芝麻必须小麦、芝麻均选用较早熟的品种。
夏芝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方式:小麦一夏芝麻一小麦一大豆或甘小麦或油菜。
油菜一夏芝麻一小麦一玉米一小麦一大豆—小麦。
2、夏芝麻种植时间芝麻是喜温作物,夏芝麻在6月10日以前播种越早越好,避免后期秋季阴雨、低温的影晌。
3、芝麻种子准备在芝麻播种前除了确定适宜当地种植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外,还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一是晒种,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
即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置竹、苇席上在阳光下摊晒1~2天。
二是选种。
风选或水选,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杂质的上等种子。
三是做发芽试验。
即随机取样,发芽率90%以上时,即为良种;发芽率在70%以下者,如无种子更换,可加大播量。
4、夏芝麻种植密度据试验,单秆型品种每亩植12000株,分枝型品种每亩植10600株。
行距0.4~0.5米,这就为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
5、助苗出土,间苗定苗芝麻不怕干,就怕播后雨。
芝麻播种后遇雨猛晴,表土形成了板结层,一般不出苗,幼芽窒息而死,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天晴适墒时,用钉粑横耙1~2遍,让芝麻种子能正常发芽、顶土出苗。
条播的芝麻也可以人工揭去覆盖的土层,让抑芽暴露土面,很快成苗。
一般正常出苗量是所需定苗量的15倍左右,如不及时间苗定苗,因幼苗拥挤,腿高蒴稀,招致减产。
芝麻出苗3~5天,长出第1对真叶的时候,即可间苗。
在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要及时防病治虫,等到危害期过后,再正式定苗。
条播和撤播芝麻的间苗定苗,通常是结合头两次中耕进行的。
密度与积温对夏播芝麻产量的影响作者:赵离飞赵双锁关丽云高阳赵石磊李长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3期摘要; ; 通过对夏播芝麻密度、积温与产量关系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合田间表现,研究密度积温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密度积温比从最高110左右减至20,单株产量增加5 g左右;而当密度积温比值低于20后,单株产量迅速增加,从2.5 g左右迅速增加到20.0 g左右。
此外,密度积温比处于10左右时小区产量一般较高。
关键词; ; 夏播芝麻;积温;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 ; S565.3;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13-01芝麻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张定选[1]、颜小文等[2]、卫双玲等[3]、王小琳等[4]、赵双锁等[5]从栽培时间、密度、积温、栽培方法、品种等多方面对其栽培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对作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栽培密度及栽培方法对产量有不同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完成物质积累、代谢、生育的能量基础。
芝麻一个生育过程的完成同样需要一定量的积温,周鸿凯等[6]、杨重一等[7]学者已从多角度、多作物开展了这方面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针对播期对芝麻的影响进行分析,但关于积温和密度综合对产量的影响报道不多。
在生产中,积温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对芝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密度、积温与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对其规律进行研究。
1; ; 材料与方法1.1; ;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湾试验场,前茬为冬闲地,土壤为褐土,肥力中等,播种前犁耙2次,施三元素复合肥(15-15-15)675 kg/hm2作底肥,并用50%多菌灵(22.5 kg/hm2)和辛拌磷(3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
5月10日施肥整地。
1.2; ; 供试材料试验芝麻品种为郑芝98N09,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提供。
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夏芝麻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实验表明5月27日播种的比6月4日播种的产量可提高22%左右。
因此夏芝麻在栽培上要抢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
关键词: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麻”开始,芝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
芝麻属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其品种有黑白两种。
芝麻在我国的种植上按播种季节划分:有春播、夏播、秋播之别,其中以夏播为最多。
主要种植地区在河南省的周口市、驻马店市、安徽的阜阳市、湖北的襄樊市等地市。
芝麻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
芝麻油除食用外,还是若干日用工业品的优质原料和机械工业的润滑剂及保护剂。
另外它的副产品也是良好的饲料和肥料。
作为一种优质油料经济作物,芝麻在国民经济及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芝麻是一种低产作物,经济效益比较低,总产量严重不足,为了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芝麻的需要,特对夏芝麻栽培技术做一总结如下:一、地块选择地块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芝麻的地块种植。
二、选用高产优质高抗品种旱害和渍害是影响芝麻生产的主要因子之一。
芝麻的整个生育期都在炎热的夏季,此时正是旱害和渍害频发的季节,往往造成芝麻严重减产。
因此,要选用耐渍、耐旱、籽粒纯白、出油率高、商品性质好、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品种。
几年来我们对几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鄂芝1号、豫芝8号,豫芝10号,豫芝11号比较适合河南栽培。
三、适时早播芝麻是喜温作物,尤其是夏芝麻季节性很强,生育期仅为90~105天左右。
如果播种过晚,后期气温降低,会直接影响芝麻的产量。
我们农谚所说的“小满种芝麻,亩产一担八;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把花。
”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增产的关键在于抓紧时间抢种,以便于充分利用前期有利的温光条件,达到苗全、苗壮、早发、高产、稳产的目的。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力水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5月27日播种的平均产量为115公斤亩、6月4日播种的平均产量为90公斤亩,提前8天播种的芝麻单产提高了22%.因此,要获得夏芝麻的高产,在播期上,油菜茬要突出一个“早”字,麦茬要突出一个“抢”字,力争在6月10号前播中完毕。
南阳盆地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方良发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8(000)019
【摘要】介绍南阳盆地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地整地与施肥、抢时抢墒播种、搞好田间管理、化控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芝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总页数】1页(P245-245)
【作者】方良发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技站,河南南阳,473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3.048
【相关文献】
1.南阳盆地单杆型夏芝麻密度栽培试验
2.南阳盆地夏芝麻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3.南阳盆地夏芝麻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
4.皖北地区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5.南阳盆地夏芝麻品种筛选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引用格式:魏林根,吕丰娟,汪瑞清,等.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20(4):9-11. DOI:10.16498/ki.hnnykx.2020.004.003目前,全国芝麻栽培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户迫切需要现代化农机具在芝麻生产中发挥作用[1]。
我国芝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起步晚,对芝麻生产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较少,适应芝麻机械化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较为滞后。
因此,芝麻生产在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少系统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特别是芝麻机械收割技术尚未突破[2]。
由于芝麻茎秆较高、果轴较长,现有收获设备并不适用,收获的损失率较高。
Langham 等[3]认为株高低于100 cm 的矮秆芝麻,比株高较高的品种更适合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另外,芝麻植株过高易引起倒伏。
因此,迫切需要系统研究芝麻机械化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益[4]。
采用芝麻矮化密植栽培是顺利完成芝麻机械化收割的关键农技措施,因此有必要开展芝麻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汪芳琳[5]、钟乃[6]在芝麻矮化调控技术方面做过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开展芝麻矮化调控的相关报道。
笔者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芝麻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芝麻在矮化条件下合理的种植密度,为芝麻机械化栽培提供技术借鉴。
1 材料与方法试验芝麻品种为金黄麻。
试验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旱地。
试验地为丘陵缓坡地,土壤背景值为:pH 值6.3、全氮 1.21 g/kg 、水解氮 142.1 mg/kg 、全磷 0.92 g/kg 、速效磷 50.1 mg/kg 、全钾 26.3 g/kg 、速效钾 88.1 mg/kg 。
播种时间为2019年5月27日,收获时间为2019年8月19日。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魏林根1,2,吕丰娟1,2,汪瑞清1,2,肖运萍1,2,华菊玲3,李建国1,2, 李信申3,罗红岩4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200;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4. 吉水县八都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吉水 331600)摘 要: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