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学校行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及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的行政管理、组织领导机构、规章制度建设也相应发生变化。
第一节教育宗旨(方针)1939年至1947年,学校教育以三民主义为纲,培养标准是“四维八德”(四维:礼、仪、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也提倡德、智、体、群,对学生进行爱国救国的抗日思想教育和青年救亡思想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普通高中颁布了培养目标。
学校结合实际,把目标分解,形成本校的目标特点。
1952年,学校贯彻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教育工作总方针。
1953年,学校贯彻执行195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提出的教育宗旨,即对学生实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重在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务的“五爱”教育。
1954年,学校贯彻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培养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1955年,学校贯彻落实《中学生手则》,加强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56年9月,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
1957年2月,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9月,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59年,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师生劳动强度减轻,“劳逸结合”得以落实。
1963年3月,学校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50条”),坚持以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
1963年后,随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成为学校主要工作目标。
第二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说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
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
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过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
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
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
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
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14世纪时,欧洲已经有了几十所大学。
第二章学校教师与教师发展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的诠释(一)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师(二)初步了解教师职业1、知识基础表现:教师对学生及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教师对所教学科非常了解,而且知道如何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负责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反思,并能够从经验中学习。
2、定位教师职业的定位就是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3、自主性教师的自主性是建立在对别人负责的基础之上的。
4、责任性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有责任,而且要对学生、家人和监护人、学校和一般公众负有责任。
(三)教师的职业回报是什么每一种职业都有所回报,其中有外在和内在两种回报。
教师这个职业面对的外在回报,是指一些外在的、可见的、直观的、可计量的诸如薪水、权利、地位和日程计划等方面。
教师职业的内在回报是更富有深远意义的,它是那些不可见的、内在的、不可计量的,且大多数成分是主观的方面。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一)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
(二)教师应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三)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三、教师素养的内涵所谓教师素养是指教师为了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素质修养。
(一)完善的情感智力和品质1、赋予职业神圣的意义2、心中要有爱3、做自律的榜样4、有热心和幽默感5、有可信任感(二)全面完善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所谓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
所谓教的师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三)灵活实际的教学能力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一是思维的准确性二是思维的条理性三是思维的概括性四是思维的发散性五是思维的变通性六是思维的独创性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一是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板书能力三是有丰富、大方的体态语言四是善于运用传统教学传媒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第二章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学校的产生始于要求。
2、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
3、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教科书。
4、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体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
5、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其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起着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是影响儿童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
6、学制由纵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横向的_________________构成,我国现行的学制
纵向分为个等级。
7、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和、四个方面。
8、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产生的是(地区)出现的______________制(名称)。
9、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0、清政府颁布了,亦称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施行的现代学制。
11、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学制是学制。
12、现代学制是在基础上产生的。
13、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教务行政管理和。
14、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有、、、经济方法和。
15、学校文化在形式上可分为、、。
16、学校管理由、、三个基本因素组成。
18、学校管理的手段包括和。
19、单轨制最先产生于________(国家),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用。
20、学校管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学制。
22、我国目前形成课程,管理。
即、和课程。
二、选择:
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3、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4、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6、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7、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B.以教学为主
C.教学、科研并重D.全部时间用于教学
9、沟通时语词表达的歧义造成的障碍是()方面的障碍。
A.主观方面B.客观方面C.沟通渠道
10、教育效果最好的家庭关系类型是()。
A.独裁型B.保护型C.合作型D.和平共处型
11、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
A.幼儿园的教师B.小学教师C.同龄人D.父母
12、()是对家长进行集体工作的基本方式。
A.家长会B.家长学校C.家长委员会D.家长联系册
三、判断:
1、学校通过自身的机构系统可以达到对学校所有成员的有效控制。
()
2、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处不有,它时刻都对儿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
3、学制由纵向的学校类型和横向的学校级别构成。
()
4、学校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
5、学校建筑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
6、只有当接收者得到了信息的内容时,沟通才算实现。
()
7、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让每个儿童接受九年时间的学校教育。
()
8、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
9、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可在全国范围内供选用。
()
10、小学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退学措施。
()
11、教育社会化就是要把教育与社会等同起来。
()
12、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
()
13、家庭教育具有社会性。
()
14、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
15、正式的社会影响对学校教育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
四、简答:
1、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2、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表现在哪些方面?
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何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