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整理版】马原2015版重点课后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实际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具有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拥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我们要用全面的视野、发展的眼光看清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中国现状有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用辩证分析的态度对待中国问题。其次,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最后,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马克思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认为人能够认识世界,并根据客观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第一次具有了阶级意识,成为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主体。

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立时代之潮头,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要求,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努力做一名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马克思它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现代意义: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和规定物质的,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