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梅》诗词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卢梅坡《雪梅·其一》原文|译文|赏析《雪梅·其一》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这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哦,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雪梅·其一》原文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梅》说课稿一、说教材:《雪梅》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最后一首,诗人卢钺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化的方式,生动而有趣味地写出"梅雪争春”的场面。
本诗不同于古今其他诗人把雪、梅并写报春的写法,让人觉的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全诗说理精辟深刻,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说学情:古诗学习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生涩难懂的。
这个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弱,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对诗的理解程度只能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层次的品味。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体验诗歌的意境上有明显的不足,难以想象诗歌的画面。
而本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方法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
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悟情悟理,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
2.难点:感悟古诗蕴含的道理。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1.背诵《暮江吟》,说一说你对白居易的了解。
说一说本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背诵《题西林壁》,说一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并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把雪花和梅花都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诗人卢钺笔下的《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四年级古诗《雪梅》诗意
嘿,你知道四年级的那首不?“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啊,梅和雪就好像两个互不服气的小伙伴,都争着说自己
是春天的代表呢!就像你和你的小伙伴有时候会争论谁更厉害一样,
对吧?雪说自己白花花的一大片,多漂亮啊;梅就不服气啦,说自己
那香味多迷人啊。
这场景,多生动啊!
就好比一场比赛,雪在那喊:“我白,我厉害!”梅就回应:“哼,我香,我才棒呢!”诗人呢,就像个裁判,拿着笔都不知道该怎么评判啦,纠结得很呢!
梅啊,虽然没有雪那么白,但是它有独特的香气呀,这香气能钻进
你的鼻子,让你陶醉其中。
这就好像你有个朋友,虽然长得不是特别
出众,但是他特别幽默,能让大家都开心,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呀!
雪呢,确实白得耀眼,可它就是没梅那么香呀。
这首诗不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嘛!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看到人家的闪光点呀。
就像梅和雪,它们都有自己厉害的地方,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不能总是
和人家比来比去的,对不对?反正我觉得这首诗真的很有道理,让我
们能更好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教学设计-古诗赏析一. 教材分析《雪梅》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这首诗描绘了雪梅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梅花的形象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梅》。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诗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2.示例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实物展示等。
2.图片和实物:准备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解释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3.参考资料:收集与梅花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梅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雪梅》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雪梅》,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描绘。
雪梅的悟诗情一、雪梅的诗歌内容雪梅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作品,全诗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巧妙地把雪和梅作对比。
梅在寒冬盛开,雪在寒冬飘落,它们似乎都在争夺着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让诗人们都难以评判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最后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洁白,但是雪花却缺少梅花那独特的香气。
二、诗歌的注释1. 降(xiáng):服输。
2. 骚人:诗人。
3. 搁笔:放下笔。
这里指诗人难以评判梅与雪的高下。
4.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三、诗歌的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四、诗歌的赏析1.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梅雪争春未肯降”,将梅和雪当作人,赋予它们争春的行为和不肯服输的态度,非常生动形象。
这种手法让诗歌充满了趣味性,使原本冰冷的梅和雪变得鲜活起来。
2. 在主题表达上,诗人借梅雪争春难分高下这件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就像梅有香气,雪有洁白,它们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完美。
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事物或者评价人物的时候,不能片面,要全面综合地去看待。
3. 从诗歌的结构来说,前两句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读者好奇梅雪到底谁更胜一筹。
后两句给出答案,通过对比梅与雪的白和香,巧妙地化解了前面的悬念,结构非常紧凑,逻辑清晰。
五、作者介绍卢梅坡,南宋诗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
他存世诗作不多,但雪梅这两首诗(另一首为“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却广为流传,展现了他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能力。
六、诗句的衍生感悟1. 就像梅和雪一样,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不足。
比如我的同学小李,他数学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是他的英语就相对薄弱一些。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赏析(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妖分白,汛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一]《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是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首诗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
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评章”即评价。
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汛没有梅花的香味。
“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说课稿-古诗赏析一. 教材分析《雪梅》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梅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赞美。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雪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赏析,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雪梅的美丽和坚韧,理解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赞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雪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赏析中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梅的图片,播放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的美。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雪梅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雪梅》,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韵律美。
3.理解:分析诗中的意象,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讨论: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雪梅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降:服输。
搁笔:放下笔。
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骚人:诗人。
鉴赏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sāo)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