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

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凤凰旅游综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经过两年多试点之后,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正式亮相。《方案》表明,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根据《方案》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方案》将国家公园定位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国家公园”怎么管?

《方案》指出,要以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国家主导、共同参与为原则,建成统一规范高效

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方案》显示,在管理方面,应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分级行使所有权,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保障国家公园的保护、运行和管理,并通过构建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健全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来完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在构建社区协调发展方面,应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来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

“国家公园”如何收费?

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各国的国家公园都坚持公益属性。中国的国家公园未来将怎么收费?根据《方案》显示,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将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公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收入上缴财政,各项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并负责统一接受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捐赠资金。

“下一步将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国家公园逐步回归公益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强调全民公益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 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琳(George Catlin)首次提出国家公园(NationalPark)这一概念。现在,美国已经形成“国家公园系统”(National Park System),共有超过20个类型401个单位被纳入国家公园系统的范畴。 全球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万座国家公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国家公园从概念的提出到实体公园的建立,从单个类型发展到国家公园体系,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全球二百多个国家,经历了一百多年。 国家公园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生机勃勃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在全球国家公园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路径,并从2008年开始展开试点工作。 经过5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国家公园模式在我国是否可行的讨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分析论证,在我国建设国家公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在目前也是可行的。必要性可归纳概括为可持续发展之必要;建设管理规范之必要;开展新型旅游之必要;国际交流合作之必要。 接着本文从国务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显著提升;自然遗产地保护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国家公园模式的先进性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可行性。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家公园的选址与建设。 提出国家公园可以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交叉设置区、发育不完善的遗产保护地中选建。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国家公园在准入标准上的区别,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的准入标准的制定应在“国家代表性”、“可行性”、“必要性”、

国家公园规划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国家公园的首要典型特征是它的() A.自然保护属性 B.社会公益属性 C.商业属性 D.可持续性 用户答案:[A] 得分:12.00 2.在国家公园的人员总编制中,建议行政人员不超过人员总数的比例及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人员总数的比例是()。 A.30%,60%; B.20%,70%; C.10%,80%; D.40%,50%; 用户答案:[B] 得分:12.00 3.下列哪些省市没有被列入目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A.北京市 B.湖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用户答案:[D] 得分:12.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规划主要包括()。 A.确界定标 B.管护规划 C.巡护规划 D.防护规划 E.生态恢复规划 用户答案:[BCD] 得分:3.00 2.国家公园具有哪些功能()。 A.保护 B.科研 C.教育 D.游憩 E.社区发展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3.国家公园向导式解说的解说人员可以包括哪些人员()。 A.导游 B.国家公园讲解员 C.志愿解说者 D.其他能够介绍当地相关信息的人员(包括当地社区居民等)。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美国国家公园的基本入选标准包括()。

A.国家重要性(National Significance) B.适宜性(Suitability) C.可行性(Feasibility) D.不可替代性 用户答案:[BCD] 得分:3.00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等的体制,对上述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界定国家公园范围。”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文化自然遗产 D.地质公园 E.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6.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可包括哪些专项规划?() A.保护 B.科研 C.教育 D.游憩 E.社区发展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7.国家公园的社会参与机制包括()。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 一、地理背景 (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 仙女山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武隆县境内,属武陵山脉,乌江北岸,位于国营仙女山林场侯家坝工区,地理位置坐标在东经107°43’6’’~107°46’40’’,北纬29°28’24’’~29°31’34”之间,东接白果乡,南接土坎乡,西邻双河、木根乡、涪陵市大木林场,北抵丰都县厢坝乡、丰都县三抚林场。公园规划总面积8190公顷,南北长约17.6公里,东西宽约12.4公里。园区到武隆﹑丰都等地的道路两旁5公里内区域属旅游规划控制区域。 (二)地质、地貌 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560米,最高海拔2033米,相对高度50~200米,平均坡度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上万亩狭长平坝镶嵌其间,形成重庆东部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桥平均海拔高度780米,最低海拔607米,最高海拔1142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平均坡度7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剖面,形成特有的洞峡景观。 (三)气候、水文 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呈亚热带中山气候。雨量大、云雾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无霜期短﹑积雪期长﹑冬季严寒积雪﹑夏季凉爽温和﹑春季雨雾绵朦。年均气温低于11.2℃,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低于21℃,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月均温0.4℃,无霜期仅为200天左右,相对温度78%。年降雨量高于1214.3毫米,年蒸发量为854.9毫米,低于降水量359.4毫米。年平均日照为921.9小时,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下雪期,下大雪时积雪厚度可达15厘米。

二、交通条件 仙女山有便捷的水陆外部交通条件,经涪陵到重庆主城区约250公里,由重庆机场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海外地区,陆路可直达成都地区,水路经大三峡与宜昌﹑岳阳﹑武汉﹑南京﹑上海联系。目前重庆主城区沿长江水路经涪陵城转乘公路至仙女山约需4小时。随着二,三年后渝涪高速公路的建成,从重庆经陆路至仙女山可缩短至2.5小时;由重庆经南川至武隆的高等级公路已规划修建,建成后重庆至仙女山的路程在2小时以内。涪陵城到仙女山只需要1个多小时,丰都县城到仙女山只有40多公里路程,仙女山上有乡村公路与丰都三扶林场直接相连,现也准备规划修建为等级公路。319国道从仙女山下土坎附近通过,武隆至彭水的沿江二级公路在1998年全程硬化,东去湖南张家界更加便捷。仙女山还位于国家决定新建的渝怀铁路线旁,2005年建成后重庆至武隆铁路里程为198公里,将大大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仙女山具有十分可喜的发展前景。 三、区域经济背景 仙女山森林公园由国营仙女山林场经办,现有正式职工74人,园区内无农户居住,无林权与土地权纠纷。仙女山地区共有草地、荒坡20万亩。目前已有人在外围地带开垦荒地,种植猕猴桃,反季疏菜,三木药材及养殖新疆美利奴细毛羊、南江黄羊、西门塔尔牛等,已初具规模。另外,该地还可开发鹿﹑兔养殖项目以发展观光农牧业。仙女山所属的武隆县,西连涪陵市﹑南川县,南接贵州遵义地区,东与黔江的彭水县相邻,北抵丰都县。武隆是国定贫困县,但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定于明年脱贫。武隆也是三峡库区淹没移民县之一,有3470人移民安置任务,国家移民补偿金额共1.9481亿元。武隆县有39万多人口,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苧麻﹑烤烟﹑油菜﹑蚕桑;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电力﹑造纸﹑化工﹑麻纺﹑食品加工﹑烟叶复烤等;武隆羊角醋﹑羊角豆腐干已成为游客喜爱的土特产品。丰富的农林牧产品为满足游客食

解读国家公园体制

解读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第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建立补偿机制。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公园一般都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园林景观为主要内容,而且这些园林景观资源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因此,国家公园的空间区位较为偏僻,面积范围较大。如由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汤旺河国家公园就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区境内,总面积2154 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如何对这些当代社会较为稀缺的湿地、景区、林区等资源形态进行保护?笔者认为,必须建立以国家公园功能为核心职能的主体功能区,并建立系统匹配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完善对这些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园内各利益主体以及公园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社会的利益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国家公园的建立和顺畅运行。 第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资源合理利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式较为粗放,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增长的单位能耗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一系列不协调、不平等、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过大、旅游资源缺少集约化利用等问题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对生态环境脆弱区游客流量缺少有效控制、温泉旅游资源利用浪费严重、各种名目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对原生态的海岸滩涂破坏等。 第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各种资源,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能脱离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ICS 03.020.01 Z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8-2009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301—2009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National park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 ——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了规范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规范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建设部分的尺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芳林、周红斌、朱丽艳、司志超、钟明川、杨芳、黎国强、刘绍娟、赵建新、戴明、王海亮、孙鸿雁、叶文、沈超、杨彦峰、华朝朗、王钰、宋劲忻。

我国发布国家公园发展及管理总体方案

我国发布国家公园发展及管理总体方案 China released an overall pla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parks, which calls for the strictest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natural beauty and pass it on to generations to come. 日前,我国发布了国家公园发展及管理总体方案,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措施以保护我国的自然美景,并世代传承下去。 By 2020, the country will finish pilot programs for establishing national parks, according to the plan.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完成。 By 2030, the system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到2030年,这一体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管理也会更加高效。 "This marks the completion of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substantial construction," said Wang Yi, deputy head of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称:“这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已完成,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The country has set up 10 pilot programs for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including the Sanjiangyuan, giant panda habitats and the Great Wall.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 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 (凤凰旅游综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经过两年多试点之后,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正式亮相。《方案》表明,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根据《方案》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方案》将国家公园定位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国家公园”怎么管? 《方案》指出,要以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国家主导、共同参与为原则,建成统一规范高效

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方案》显示,在管理方面,应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分级行使所有权,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保障国家公园的保护、运行和管理,并通过构建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健全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来完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在构建社区协调发展方面,应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来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 “国家公园”如何收费? 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各国的国家公园都坚持公益属性。中国的国家公园未来将怎么收费?根据《方案》显示,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将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国家公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收入上缴财政,各项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并负责统一接受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捐赠资金。 “下一步将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国家公园逐步回归公益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强调全民公益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提出了法律对策。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公园的概念和国家公园体制的各项制度;明确界定国家公园的法律概念,辨清其与相关保护区的区别;建立专门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明晰其职权和职责。 标签:国家公园体制;建立;法律问题;对策 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 国家公园已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自然遗产保护模式。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财富,维系自然遗产的可持续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责任。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由美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以来,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由于很好地处理了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具有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并未因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失去吸引力,现在已成为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保护自然地的主要方式。截至2014年3月,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数据库统计的属于国家公园(Ⅱ类)的数量达到5219个。 国家公园体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以及现有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遗产品质严重下降。这已经不能满足国民对优美环境和旅游休闲的高涨需求,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立生态文明体制,健全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再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可见,国家公园体制已成为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经先期开展了国家公园的试点工作。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地方立法的方式成立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2007年6月该国家公园正式揭牌。2008年6月,国家林业局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2008年10月,国家环保部和旅游局批准建设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2014年3月,国家环保部和旅游局批准将浙江仙居县和开化县作为国家公园的试点县。2015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在9个省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今年5月20日发改委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海洋局、法制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国家拟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每个省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解读 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步入全面推进阶段。按照“生态立省”战略部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是青海各族人民肩负的最重要使命。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出炉,副省长田锦尘接受西宁晚报记者专访,并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田锦尘:《规划》是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中央关于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和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思路的重大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的批准实施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向着这一新征程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是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青海省承担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责任,肩负着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探索经验、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示范的重任;《试点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需要通过编制规划落实指导思想、明确基本原则,将目标定位具体化,将各项任务进一步细化,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循、科学有序,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三)是实现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保护工作极为重要。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实施以来,这一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主要任务是创新更有效、更科学的生态保护新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 记者: 《规划》编制过程是怎样的?又有哪些鲜明特点? 田锦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初,国家确定青海为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市)之一,要求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我省着手研究确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通过评估认为,三江源地区具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良好条件,省委省政府及时部署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区实施方案》。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第19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推进。省委省政府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重大改革工程,举全省之力予以推进,专门成立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办法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做法,立足我国国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基本原则 ——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坚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合理确定国家公园的范围。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合理布局、稳步推进。立足我国生态保护现实需求和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将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做好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的衔接,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国家主导、共同参与。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广泛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 (三)主要目标。 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在重庆市西部,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之间,面积1399.97hm2。西部与内江市安岳县相邻,东邻重庆市铜梁县,北靠重庆市潼南县,南与重庆市永川市、荣昌县毗邻。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其前身是国营大足县西山林场,位于大足县东南边陲,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6'~105°57',北纬29°25'~29°39'。西山林场场部距全国著名的“小五金之乡”龙水镇7km,距县城23km,距成渝高速公路邮亭镇出口27km。公园总面积3517.39hm2,东靠铜梁县,南接永川市,西邻重庆双桥区,地跨大足县境内的玉龙镇、龙水镇、邮亭镇和拾万镇。 二、地质构造 (一)地层 玉龙山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其中三迭系嘉陵江组(下统)出露于玉龙山轴部岩溶槽谷,玉龙镇也有零星出露;须家河组(上统)分布于整个玉龙山低山区,分下亚组和上亚组;侏罗系珍珠冲组(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自流井组(中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从玉峡口至龙水湖成狭窄带状;下沙溪庙组(中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与须家河组相连并行起止相同的宽带状地区。底砂岩极不稳定。 (二)构造 大足县境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带。地质构造形迹东西有异,大致以荣昌县荣昌场至境内龙水镇、万古镇一线为界,其东南称东带,属川东褶皱带,其西北称西带,属川中褶皱带。 1、褶皱 西山背斜于雍溪乡东由铜梁延入古龙乡,向南经鱼口坳抵永川太平镇附近倾没。区内长约38km,宽6km。北段轴向北45°东,在鱼口坳之南向北偏转为北20°东,向北西弯凸呈S状。背斜中段核部嘉陵江、雷口坡、须家河组为走向断层破坏,两翼迭次出露珍珠冲组至沙溪庙组。两翼倾角50°~60°,西南倾没倾角12°~35°,为不对称单箱状背斜。 2、断层

2018全国咨询工程师国家公园规划71分

【试卷总题量: 1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71.0分,用时1564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年。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B] 得分:12.00 2.国家公园的解说教育对象包括()。 A.国家公园工作人员 B.社会大众 C.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社会公众 D.国家公园访客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国家公园的严格保护区需考虑国家公园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 A.原真性 B.完整性 C.自然性 D.脆弱性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300-2009),确定国家公园范围应依据()。 A.国家公园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 C.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D.国家公园的界线应有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

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是国家公园面积的计量依据;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2.国家公园自导式解说是由()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访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 A.书面材料 B.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C.语音 D.导游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3.国家公园向导式解说的解说人员可以包括哪些人员()。 A.导游 B.国家公园讲解员 C.志愿解说者

D.其他能够介绍当地相关信息的人员(包括当地社区居民等)。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国家公园的保护体系规划主要包括()。 A.确界定标 B.管护规划 C.巡护规划 D.防护规划 E.生态恢复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5.国家公园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A.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B.社区居民、本地商户 C.投资商及旅游公司 D.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 China released on Tuesday an overall pla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parks, which calls for the strictest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country's natural beauty and pass it on to generations to come. 9月26日,我国发布国家公园发展及管理总体方案,要求对自然生态进行最严格的保护,并世代传承下去。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s)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authoriz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mplemented by government-led management),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set up in specific land, marine and ocean areas to achieve a combin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finish pilot programs for establishing national parks),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set up a batch of national parks),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国家公园体制更加健全(the system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the management will be more efficient),保护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方案明确,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protect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natural ecosystem)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owned by the State, shared by the people and passed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为目标。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the ownership of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in the national parks)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方案指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protected natural areas),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no construction or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s allowed inside national parks),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为海南永续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热带雨林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热带雨林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围绕《试点方案》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问:《试点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有何重要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海南省着手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继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又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是我国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极其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南部及西藏东南河谷地带。海南热带雨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修订稿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功能分区 (9) 容量与人口 (10)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保护规划 (11) 森林景观规划 (1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基础工程规划 (16) 土地利用规划 (18) 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投资估算 (20) 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一般规定 (20)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是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景物 scenic attraction 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个体,是森林公园构景的基本单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