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就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就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 ②就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就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就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她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她因素政府法令与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她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

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

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

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

4、★零售业态的含义:就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

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

1、期货的概念:就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

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与期货投机者

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

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

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

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

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就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就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

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③削减与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

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

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就是指地球上的陆地与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

????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

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与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与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

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就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与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与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与收入的经营方式

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

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与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

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a 、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

(a 、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 、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 、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

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与“两权”分离型

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

13、★“反租倒包”的含义:就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与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

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

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

②水资源同其她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就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就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就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

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

1、★刘易斯模式

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就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就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高

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就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就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

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

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

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

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②就是增加积累与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

③就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就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③合理利用与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劳动熟练程度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

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

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就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

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与有机结合

第九章农业资金

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

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

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

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就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与处

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

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

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

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

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

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

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

③封闭的、自我循环与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

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