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30.86 KB
- 文档页数:27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三:简答题1、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原则(129)1)加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联系与合作,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增加实际收入,满足有效需求,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通过切实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增长的份额,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
3)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实质性地达到降低关税,减少其贸易壁垒,消除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歧视性待遇的目的。
2、简述绝对成本论(54)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和后天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各国都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能提高。
3、简述什么是报复性关税?报复关税是一国为报复他国对本国商品、船舶、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的不公正待遇而对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所课征的进口附加税。
4、2002年中国对坦桑尼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8亿美元,其中对坦桑尼亚出口总额达到1.21亿美元,2008年中坦贸易总额达到10.6亿美元,进口1.31亿美元、出口9.3亿美元。
请根据以上情况简述中坦之间的贸易情况。
(答案未知)5、简述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的主要内容(97)对国内需要保护的商品使用保护关税;对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的进口,制订比保护关税更高的税率;对本国需要的商品制定较低税率或免税,鼓励进口;鼓励出口的商品免税;实行优惠关税和差别关税。
6、什么是反倾销税(103)是指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其目的在于对进口商品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
7、简述我国外贸以质取胜战略的内容(147)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通过提高出口商品生产者和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商品质量和信誉的认识,加强对生产过程、产品品质以及包装储运的质量管理,加大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要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答:(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2)实现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4)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5)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需要。
2.简述冷战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特点。
答:(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经济全球化节奏的加快;(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4)世界经济格局趋向多极化;(5)南北关系矛盾加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3.简述国际分工的特点。
答:(1)国内分工是各国国民经济范围之内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则是指超越各国国家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分工。
(2)国内分工是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社会形态下都存在过的,而国际分工则是在国家产生之后并且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出现的,确切地说,是在资本主义阶段才出现的。
(3)决定国内分工的主要是一国国内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而决定国际分工的则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
(4)一国的国内分工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干预和限制,而国际分工则要受到各个国家的政府策略、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制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简答题1.早期重商主义有哪些特点?答:早期重商主义的特点主要有:(1)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应该根据绝对的“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来积累货币,强调每笔交易都有盈余的微观贸易盈余;(2)认为防止金属货币外流应成为制定外贸政策的指导原则。
2.简述晚期重商主义的特点。
答: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特点有:(1)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而不再强调将金银货币禁锢在一国国内;(2)强调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输出能带来更多的货币回流。
3.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答: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包括三个要点:(1)两国进行两种商品的贸易时,这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两国贸易前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
(2)两种商品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
2019年10月自考《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1、对外贸易量的计算1)对外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进出口贸易指数来计算一国(或地区)贸易量的变化。
2)进出口贸易指数:是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数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方法。
3)具体方法:设基数进出口贸易额和进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V0和P0,报告期进出口贸易额和进出口价格指数为Vt和Pt,若设基期贸易量指数I0=100,则报告期贸易量指数It=Vt/Pt*100% 2、贸易条件的计算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包括以下几种:1)净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N=(PX/PM)*1002)收入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贸易量。
其计算公式为:I=(PX/PM)*QX 其中QX为出口数量指标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之上,考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S=(PX/PM)*ZX 其中ZX为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与单项因素贸易条件相比,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其计算公式为:D==(PX/PM)*(ZX/ZM)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1、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特点1)极力主张对外贸易应该根据绝对的“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来积累货币,强调每笔交易都有盈余的微观贸易盈余。
2)认为防止金属货币外流应成为外贸政策的指导原则。
为积累货币财富并实现国家富裕,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严禁金银输出,在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同时鼓励本国商品出口。
2、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1)允许外币输出国外,而不再强调将金银货币禁锢在一国国内2)强调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输出能带来更多的货币回流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由于早期重商主义是力图通过实现每笔对外贸易交易的顺差,以贮藏货币的形式来积累货币金银,从而达到使国家富裕的目的,因此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马克思称其为货币主义,也称重金主义。
第一章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1、国际经济:又被称为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的经济通过经济纽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
2、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3、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4、总贸易体系:也称为一般贸易体系,它以商品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5、专门贸易体系:也称为特殊贸易体系,它是以商品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6、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 TT),成功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
7、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
8、出口贸易额或出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
9、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
联合国编制和公布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
10、所有国家和地区进口总额之和应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总额之和相等。
11、FOB价:离岸价格(计算出口额)、CIF价:到岸价格(计算进口额),我们一般只以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之和作为世界货物贸易额。
12、对外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
13、对外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14、N=(Px/Pm)*100 (N:净贸易条件、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15、I=(Px/Pm)*Qx (I:收入贸易条件、Qx:出口数量指标)16、S=(Px/Pm)*Zx (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17、D=(Px/Pm)*(Zx/Zm)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18、对外贸易依存度=(M+X)/Y*100% (M:进口贸易额、X:出口贸易额、Y:国内市场总值)进口依存度=M/Y*100% 出口依存度=X/Y*100%.19、国际贸易如果按照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Ch1-Ch31、试述国际贸易的作用2、简述国际分工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3、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4、试述对外贸易政策积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L)5、简述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L)6、简述普惠制方案的主要内容7、简述进口配额制8、比较分析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的异同之处(★)(L)9、简述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10、简述WTO(GATT)的基本原则(★)(J)11、为什么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中介地位12、简述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3、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14、试述中国发展外贸的主要理论依据15、试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各阶段的主要措施(★)(L)16、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新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目标及实施措施Ch4-Ch71、试述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2、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3、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4、简述汇票的定义及其主要票据行为5、简述本票与汇票的不同(★)(J)6、简述支票与汇票的不同(★)(J)7、简述信用证的业务流程(★)(J)8、比较分析国内金融市场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同9、比较分析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欧洲货币市场的不同(▲)10、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11、比较分析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异同(★)12、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与影响(★)13、试述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L)14、比较分析三种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L)15、试述欧元创立的过程(▲)(J)16、试述欧元诞生对国际的影响(★)(L)17、简述IMF贷款的特点(D)18、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D)19、试述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及主要措施(D)20、试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Ch8、91、试述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特点(★)2、简述专利的主要种类及特点(D)3、简述取得专利权的条件(D)4、简述专有技术的基本特征(D)5、比较分析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J)6、简述影响技术价格的主要因素7、简述技术价格的三种支付方式的含义8、简述中国技术引进的重要意义及作用9、简述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和政策(▲)(J)10、简述现阶段我国技术出口的基本原则和方针(▲)(J)11、简述技术引进可行性研究的三阶段的过程Ch101、简述90年代国际投资的主要特点(★)(J)简答、(D)多选、(L)论述简答:1、二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表现2、中国现行进出口政策3、世贸组织的原则4、中国制定关税税率的原则5、国际双重征税的解决方法6、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管理的内容7、BOT投资的内容,以及东道国的投资优势8、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好坏)?9、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及发展的原因?10、牙买加体系的内容11、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12、中国发行国际债券的特点13、中国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14、中国援外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论述:欧元的国际影响(对世界、对我国)。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经济贸易概述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他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2、货物贸易又叫有形贸易,服务贸易也称无形贸易;货物贸易的分类体系包括:1)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0-4类初级产品,5-8类工业制成品;2)关税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CCCN);3)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88年实施,中国92年采用;3、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包括: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4、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标准,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标准,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5、进口额一般用CIF统计,出口额一般用FOB统计,一般用各国出口额之和作为世界货物贸易额;对外贸易量是指剔除了通货膨胀、价格变动因素,相当于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顺差又叫出超,逆差又叫入超;贸易收支是经常项目的最主要部分;6、净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N=Px/P m×100;引入贸易量,收入贸易条件:I=Px/P m×Qx;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单项因素贸易条件:S= Px/P m×Zx;不仅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而且考虑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D= Px/P m×Zx/Zm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8、对外贸易的货物结构是某大类货物或者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了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的去向和进口货物与服务的来源;9、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2个条件:1)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提供了可供交换的剩余货物;2)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0、在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主要货物是奢侈品;国际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通过国际贸易提高了利润率;2)通过国际贸易占领国外市场;3)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社会产品;4)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5)通过国际贸易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互为市场的,国际经济和贸易部门的扩大对其他部门会产生前连锁和后连锁的效应;前连锁是指本部门供应其他部门的生产需要;而后连锁是指其他部门供应本部门生产的需要;11、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国际贸易的客观必然性: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2)实行对外开放的要求;3)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4)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5)参加国际分工的需要;12、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的基础;国际分工产生的2个条件:1)社会生产力;2)国家的存在;13、国际分工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1)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英国成为中心);3)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垄断与资本输出);4)深化发展(二战以后,分工格局、部门结构、内容、类型都发生了变化);14、国际分工的三种类型:1)垂直型(农矿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2)水平型(工业品之间的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3)混合型(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15、国际分工的特点和作用,特点有4个:1)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分工;2)资本主义阶段才出现的;3)决定国际分工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4)受到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经济政策的共同制约;积极作用2个:1)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消极作用:国际分工的剥削性、掠夺性、不平等性;16、影响国际分工的4个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基础性条件;3)资本国际化是必要条件;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17、为什么说生产力是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1)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2)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形式、广度和深度;4)生产力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17、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2)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地理方向;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5)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18、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1)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国际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1、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问题:原因、结构和结果;2、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3、重商主义盛行于15-17世纪,代表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斯塔福德和孟克列钦,早期又叫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晚期也叫贸易差额论;4、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5、对重商主义的评价:1)西方经济学界对国际贸易最早的理论说明;2)反应了商业资产阶级对积累原始资本的渴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3)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片面的;4)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而不是双赢;5)着重从贸易利益角度分析贸易问题,很少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6、绝对成本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代表作是《国富论》;如果产量一定的情况下,所花的劳动投入越少,成本越低;在投入一定情况下,产量越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都有其生产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这种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成本就绝对低,然后彼此交换,双方都能获得绝对利益;绝对成本论的评价:1)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2)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双方都获利,实现双赢,不是零和游戏;3)双方取得的利益是在劳动量不变情况下的商品的增加,而不是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货币金银的积累;4)只说明了在某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5)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只考虑劳动这个单一要素,没有考虑其他原因;7、比较成本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优势或者比较成本;绝对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英国在毛呢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那么绝对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为其比较优势产品;反之,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那么优势更大的产品为其比较优势产品,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本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相交换,两国都会增进福利;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1)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的重大发展;2)它使国际贸易的研究彻底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指明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向;3)它是自由贸易理论更有力的武器,成为自由贸易贸易理论的核心;4)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谷物法被废除了;5)他没能把价值规律科学地引入国际贸易之中;6)只是提供了国际分工一个方面的依据,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唯一因素;7)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没有给出定论;8)仅从生产成本角度进行论述,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9)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8、相互需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穆勒,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三个要点:1)两国进行贸易时,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2)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3)只有两国相互需求相等,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时,国际交换比例才能保持稳定。
集美大学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要点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30分,共30题),多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简答题(30分,共5题),论述题(20分,共2题)集美大学考试重点:1、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答: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1)国际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供给缩减,国民收入下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规模减少,影响社会就业状况.(2)国内资本流出大于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利率上升,遏制市场需求欲望。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1)会有大量外汇流入国内,国际外汇储备数量急剧上升,增加对外汇管理风险。
同时,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加剧.(2)本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外国收支逆差,则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升级,这给本国对外莫阿姨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3)顺差代表出口大于进口,从经济本质分析,本国的可利用资源流向国外,减少本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影响整个经济体发展动力。
逆差:第一,外汇需要上升——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第二,储备资产下降--国家经济安全下降;第三,对外负债上升——偿债压力上升顺差:外汇供给上升--外币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2、试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的原因。
答:主要特征:(1)产业内贸易的内容不同于产业间贸易,是指同一产业的产品的两国间的进口和出口贸易(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同时进行进出口贸易。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产品中国既有资本密集型的,也有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也有标准技术产品。
(4)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产业内贸易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解释的原因:(1)产业内贸易模式与传统贸易理论所预测的贸易模式不一致(2)产业内贸易发展不符合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假定(3)大量的产业内贸易是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差异产品之间的交换,而差异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重点问答题汇总(J)简答、(D)多选、(L)论述1、试述国际贸易的作用2、简述国际分工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3、简述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4、试述对外贸易政策积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L)5、简述侵略性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L)6、简述普惠制方案的主要内容7、简述进口配额制8、比较分析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的异同之处(★)(L)9、简述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10、简述WTO(GATT)的基本原则(★)(J)11、为什么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中介地位12、简述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3、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14、试述中国发展外贸的主要理论依据15、试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各阶段的主要措施(★)(L)16、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新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目标及实施措施1、试述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政策措施(▲)2、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3、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4、简述汇票的定义及其主要票据行为5、简述本票与汇票的不同(★)(J)6、简述支票与汇票的不同(★)(J)7、简述信用证的业务流程(★)(J)8、比较分析国内金融市场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同9、比较分析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欧洲货币市场的不同(▲)10、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11、比较分析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异同(★)12、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与影响(★)13、试述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L)14、比较分析三种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L)15、试述欧元创立的过程(▲)(J)16、试述欧元诞生对国际的影响(★)(L)17、简述IMF贷款的特点(D)18、简述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D)19、试述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及主要措施(D)20、试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财06年串讲选择与名词1.总贸易体系:中、日、英、加、美、澳;专门贸易体系:德、意、法2.各国用FOB价计算出口,用CIF计算进口3.对外贸易量——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复习资料第一章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第一节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经济:又被称为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的经济通过经济纽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
(二)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通常意义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指国际贸易。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对象(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阶段(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和学说(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有关政策(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各个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有关概念(一)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1.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际商品的贸易。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其分为0——9类。
关税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将其分为21类。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分类则更为复杂。
2.国际服务贸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国际服务贸易的交付方式分为:商品贸易中服务的过境;货币的过境;人员的过境;信息的过境。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其分为:过境交易;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并列出了12个部门。
(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1.总贸易体系:也称一般贸易体系,以商品通过过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之和称为总贸易额。
目前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家有: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
2.专门贸易体系:也称为特殊贸易体系,以商品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目前采用专门贸易体系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法国等。
(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总额之和。
该货币一般是美元。
2.对外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进出口贸易指数来计算一国贸易量的变化。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重点内容:第一章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定义(P8)2.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的定义(P13)3.国际分工的种类(P37)4.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P39)5.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P41)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6.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P54)7.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观点(P58)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P72)9.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P74)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P78)11.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及制约因素(P85)第三章国际贸易管理1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观点(P97)13.关税的特点及种类(P100)14.非关税措施的作用特点(P107)15.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P108)16.鼓励出口方面的措施(P115)17.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的定义(P115)18.最会国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P124)19.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P129)20.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P132)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21.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P141)22.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P147)及实施措施(P148)23.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手段(P160)第五章国际技术贸易24.国际技术贸易的种类、标的(P192)及特点(P195)25.国际技术贸易的标的的种类(P197)26.专利的含义及其种类(P197)及特点(P198)27.商标的种类(P202)28.商标权的内容(P203)及特征(P204)29.专有技术的特征(P205)30.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P206)31.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P207)32.许可证贸易的种类(P207)33.补偿贸易的定义(P210)34.技术价格的构成(P211)及技术转让费的支付(P212)第六章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35.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P218)36.国际技术贸易的类型(P220)第七章国际服务贸易37.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P248)38.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及分类(P250)39.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别(P253)40.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P255)41.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P257)42.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理论(P261)4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P269)第八章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4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P289)45.行业入世承诺的限制(P300)第九章国际金融46.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观点(P324)4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内容(P327)48.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类型(P334)及影响(P335)49.国际收支调节措施(P336)50.汇率的标价方法(P340)5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P345)52.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P347)53.国际储备的构成(P351)54.国际储备的作用(P353)55.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P355)56.国际金融创新的三个方面(P361)57.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P362)第十章中国对外金融管理58.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P367)59.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P378)60.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分析(P386)及分析分析(P387)61.我国对于资本项目可以实行分类开放的战略(P390)第十一章中国利用外资管理62.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P417)63.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P420)64.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P421)6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P423)66.BOT经营方式的种类(P429)67.对外借款的方式(P430)68.国际上公认的最常用的判断一国外债规模是否合理的指标(P437)69.入市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P454)第十二章中国对外投资管理70.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P459)71.中国对外投资的必要性(P460)及可行性(P462)72.中国对外投资方式(P468)7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P473)74.中国对外投资的立法原则(P480)第十三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75.国际工程承包方式(P496)76.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P500)77.招标概念及方式(P501)78.投标概念及特点(P506)79.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种类(P509)80.银行保函的含义及内容(P516)81.银行保函的种类(P517)82.施工索赔的原因(P519)83.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P526)第十四章国际发展援助84.国际发展援助概念(P537)及方式(P538)85.国际发展援助的特点(P541)86.联合国发展系统的三大筹资机构(P546)87.世界银行构成及特点(P552)88.世界银行贷款条件(P553)89.政府贷款的概念及种类(P557)90.各国提供政府贷款的一般条件(P558)91.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P577)。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简答题1,简述国际贸易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利润率(2)通过国际贸易占领国外市场(3)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社会产品(4)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5)通过国际贸易带动相关贸易发展2,简述国际贸易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1)通过国际贸易过大市场,获得国外资源(2)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生产力发展(3)通过国际贸易为社会主义国家扩大积累(4)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5)通过国际贸易进口国内所需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6)通过国际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7)通过国际贸易发展对外关系33,简述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1)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5)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影响各国对外贸易的政策5,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答,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看,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来,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始终相伴随,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政策的基调不相同。
又是以自由贸易政策为主,有时掀起保护贸易的浪潮(1)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时期,西欧各国普边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通过限制货币的输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积累财富(2)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由贸易政策为特征(3)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论断资本主义阶段。
出现了超保护政策(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出现贸易自由化倾向(5)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又掀起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6)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商品,劳务,资金,技术。
信息流通自由化的浪潮6,简述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1)设立和加强促进出口的行政机构,专门研究,制定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以扩大商品出口(2)建立商业情报网,加强商业信息的业务工作,向出口厂商提供所需信息(3)建立贸易中心和组织贸易展览会,促进商品出口(4)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互相参观学习,谋求发展和对外贸易(5)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通过各种奖励活动推广他们扩大出口的经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7,简述国际商品协定的结构(1)序言,通常载有缔约各国发展该项初级产品贸易的愿望及缔结协定所应遵循的原则(2)宗旨,表明鉴定协该项初级产品协定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与途径(3)定义,知名鉴定协定成员,机构的身份和产品的确切的含义与衡量的标准(4)经济条款,是确定各签约国经济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它关系到个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的考核内容国际市场及其分类,二战后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进人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及其分类,国际贸易谈判经过阶段,国际贸易方式和方法,商品单价组成。
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政策和主要措施,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包销、代理、寄售、拍卖、展卖、招标与投标、对销贸易、商品交易所、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惯例、FOB、CFR、CIF、盈亏率、换汇成本、外汇增殖率、对外贸易管理、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普通优惠税、进口配额制、外汇管理、进口许可证、进出口国家垄断、进口押金制。
(二)简要回答:简述国际市场分类;什么是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方式有哪些;简述国际贸易分类;什么是价格术语,国际贸易中为什么要使用价格术语;FOB 的变形主要有哪些;CIF的变形主要有哪些;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什么特点;简述关税的分类;什么是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三)重点论述:试分析当代国际市场的基本特征;试述国际市场环境;试述国际市场调研的内容;试述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管理的措施。
第二章国际技术转移的考核内容国际技术转移及其历史阶段和特点、作用和特征。
专利及其性质和特点,授予专利的条件,研究和利用专利的重要性。
商标及其种类和作用,商标权与商标权的转让。
专有技术及其特征、作用。
许可证合同及其种类和主要内容。
技术贸易的基本程序。
国家技术贸易政策与管理。
(一)基本概念: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技术贸易。
非商业性技术转让、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商标、商标权、专有技术、许可证合同、独占许可、排定许可、普通许可、分售许可、交叉许可、继续技术援助和技术反馈、可行性研究。
(二)简要回答:技术转让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和区别;专利权的性质是什么;研究和利用专利的重要性如何;许可证合同的主要内容哪些;在选择引进技术时,要坚持什么标准;我国技术引进中的政策是什么。
集美大学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要点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30分,共30题),多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简答题(30分,共5题),论述题(20分,共2题)集美大学考试重点:1、试述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答: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1)国际外汇储备减少,本国货币供给缩减,国民收入下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规模减少,影响社会就业状况。
(2)国内资本流出大于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利率上升,遏制市场需求欲望。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1)会有大量外汇流入国内,国际外汇储备数量急剧上升,增加对外汇管理风险。
同时,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加剧。
(2)本国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外国收支逆差,则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升级,这给本国对外莫阿姨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3)顺差代表出口大于进口,从经济本质分析,本国的可利用资源流向国外,减少本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影响整个经济体发展动力。
逆差:第一,外汇需要上升——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第二,储备资产下降——国家经济安全下降;第三,对外负债上升——偿债压力上升顺差:外汇供给上升——外币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2、试述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来解释的原因。
答:主要特征:(1)产业内贸易的内容不同于产业间贸易,是指同一产业的产品的两国间的进口和出口贸易(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同时进行进出口贸易。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产品中国既有资本密集型的,也有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也有标准技术产品。
(4)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产业内贸易不能用传统贸易理论解释的原因:(1)产业内贸易模式与传统贸易理论所预测的贸易模式不一致(2)产业内贸易发展不符合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假定(3)大量的产业内贸易是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差异产品之间的交换,而差异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3、试述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答:(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或临时性向外借款来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进行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汇率政策。
指政府通过影响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
(4)直接管制。
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4、简述我国在技术出口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提高对技术出口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选择可供出口的技术;有效的利用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出口时机;选择合适的技术出口方式;技术出口中加强对技术的产权的保护5、简述比较成本论的局限性。
答:1.李嘉图试图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但是他没把价值规律科学的引入国际贸易之中。
2.比较成本理论只提供国际分工一个方面的依据,没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原因。
3.尽管他主张完全自由贸易对任何参与国都有利,但对这种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没有给出定论。
4.李嘉图只从成产成本角度及供给方面论述,没有考虑需求方面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比较出本轮的方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6、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答:国际储备对于持有它的国家主要有下述四方面的作用:(1)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3)充当本国对外借债的基本保证;(4)影响货币发行量。
7、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答: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第二,国际服务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第三,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第四,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具有刚性和隐蔽性;第五,国际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第六,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复杂;第七,国际服务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8、简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
简述中国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答:①促进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地发展,它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手段②促进技术进步,它是获得外国行进技术的主要手段③促进国内市场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④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技术发行和经济结构改革⑤促进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增加⑥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增加⑦推动整个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开展⑧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创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9、简述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
答: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由于各国承包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各国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所导致的法宝数量的减少,以及各国对本国承包市场保护的加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出现了以下特点:1,竞争激烈,利润下降。
2,承包商对国内市场的依靠加强。
3,市场保护措施日益加强。
4,带资投标,延期付款和实物交付的做法日益普遍。
5,承包项目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一、选择题部分1.对外贸易额,又称外贸易值2.许多国家都以美元这种国际上的通用货币作为单位统计和表示对外贸易额,联合国编制和公布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也是以美元表示的。
3.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折算之后,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加总,就得到世界货物贸易额,即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
4..一国的对贸易地理方向通常要受到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结构以及各种贸易政策的影响。
5.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早期重商主义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马克思称其为货币主义,也称重金主义。
7.晚期重商主义思想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马克思又称之为“重工主义”。
8.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9.比较成本论(大卫·李嘉图)10.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有强制性、无偿和预定性。
11.关税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a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与出口税与过境税。
b按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c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与普遍优惠制。
12. 进口税一般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遍税两种。
13.普遍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
根据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原则,凡加入该组织的国家均可以享受减税的优惠待遇。
14..配额是一种通过控制进口货物数量,对进口进行限制的方法,其目的是保护本国市场和控制外汇流出。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后的外贸法于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6.我国绝大多数税目的税率使用从价税,只对少数税目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和滑准税。
17.基本概率:税率为17%。
18.国际技术转让分有偿和无偿两种,有偿的国际技术转让也被称为国际技术贸易。
19.按商标的用途分,可分为营业商标、等级商标和证明商标例,营业商标有:“同仁堂”、“六必居”、“狗不理”、等级商标有:“劳力士”、“浪琴”、“梅花”20.商标权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使用权。
(2)禁止权。
(3)转让权。
(4)许可使用权。
21. 我国出口配额管理可分为被动配额管理、主动配额管理形式。
22.许可证贸易的核心内容是转让技术的使用权,以及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而不是技术的所有权。
23.国际上通行的技术转让费的支付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1)总付(2)提成支付(3)入门费加提成费24.总付这种支付方法虽然价格明确,但由于利润与收益无关,使技术的买方难以得到卖方的技术帮助,从而使技术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
25.海关总署应当自收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备案的,应当说明理由。
26.我国对技术进出口管理的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管理原则。
(2)符合国家政策原则。
(3)自由进出口原则。
27.我国于1980年3月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4年1月正式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
28.现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产值已占到60%以上,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在30%以上。
29.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1)经济独立性的考虑。
(2)政治、文化上的考虑30.通常从阻碍服务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人员、资本、服务产品和信息,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角度将其分为人员移动、资本移动、产品移动和商业存在壁垒四种形式。
31.产品移动壁垒通常包括数量限制、当地成分或本地要求、补贴、政府采购、歧视性技术标准和税收制度,以及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32.商业存在壁垒又称开业权壁垒。
因此,这种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壁垒形式。
并且,这还是一种“可调性”较强的壁垒。
33.从进出口总体结构的对比来看,我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服务,主要进口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服务。
34.海洋运输,是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主要部分,我国88%左右的外贸货物由海运实现。
35.与服务贸易的其他领域相比,建筑工程服务是我国所有服务贸易项目中国际竞争力最强,开展的时间最久的部门。
36.我国固定和移动通信网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一位。
37.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升降与外币币值的变动成正比,与本币币值的变动成反比。
38.货币市场可分为发下三种类型的市场:(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 (2)、贴现市场(3)、短期票据市场39.证券市场上的发行人一般是资本的使用者,即政府、银行或企业等;40.合作开发是国际上在自然资源开采领域最为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
41.商务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的海外投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42.对境外投资的专业性管理包括外汇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劳动工资管理。
43.单独承包适用于规模较小,技术要求较低的工程项目。
44.交钥匙合同,在这种承包方式下,承包商的风险较大,但收益较高。
45.导致施工索赔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自然条件 2、工程变更 3、不可抗力风险 4、工程的暂停和中止 5、工期延误 6、货币贬值 7、物价上涨 8、工程进度款的延误支付46.国际劳务市场与国际商品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交易的对象不同;其二是交易场所的设置不同。
47.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该基金的授款主要用于人口较为稠密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
48.外国向中国提供的双边无偿援助多属于项目援助。
49.由于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行为带明显的掠夺外国产品市场的特征,会对进口国及进口国国内生产者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是各国政府强烈反对和打击的倾销行为。
50.商品倾销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偶然性倾销(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3)长期倾销51. 无论从地理位置看,还是从国家角度划分,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都不平衡,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所占比重达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