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39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电子、光学、表面和结构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手段,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特点。
下面将针对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分析方法1. 微观结构分析:包括金相显微镜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
通过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晶粒尺寸、相组成等参数,揭示材料的内在性质和形貌特征。
2. 热分析:如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等。
利用材料在高温下的重量、热容变化,分析材料的热行为和热稳定性。
3. 电学性能测试: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等测试,用于了解材料的电导性和电介质性能。
4. 磁性测试:如霍尔效应测试、磁滞回线测试等,用于研究材料的磁性行为和磁性特性。
二、化学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通过检测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谱的吸收、散射等现象,分析材料的组分和结构。
2. 质谱分析:如质子质谱、电喷雾质谱等。
通过挥发、电离和分离等过程,分析材料中不同元素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
3.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等。
通过测量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流、电压响应,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过程。
4. 色谱分析: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利用材料在色谱柱上的分离和吸附效果,分析材料中组分的种类、含量和分布。
三、电子分析方法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照射电子束,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获得样品表面的详细形貌和成分信息。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通过透射电子束,观察材料的细观结构,揭示原子尺度的微观细节。
3. 能谱分析:如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
通过分析材料与电子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X射线和能量损失,来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
四、光学分析方法1. X射线衍射:通过物质对入射的X射线束的衍射现象,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2. 红外光谱:通过对材料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现代分析方法是指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技术。
它通过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关的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物质的成分、结构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一、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离子化,并在一个磁场中进行偏转,最后将其质量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质谱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多组分分析的能力,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确认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杂质等。
二、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不同分子振动产生的红外吸收谱谱图,进行物质分析和表征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物质在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下,吸收特定的波长,产生特定的振动谱带。
通过对红外光谱的测定和比对,可以确定物质的功能基团、官能团以及化学键的类型和位置,从而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基于电子束显微技术的分析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在真空环境中,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扫描电子的反射、散射或透射等信号,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成分以及晶体结构等信息。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SEM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深度。
四、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材料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固体材料的结晶结构和晶体学性质。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物质置于X射线束中,当X射线与样品中的晶体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通过测量样品衍射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和晶体定向等。
五、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通过检测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来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特定原子核的性质,将其置于强大的磁场中,然后通过外加的射频电磁场来激发核自旋共振。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精准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材料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分析工具。
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材料的表面特征和微观结构。
光学显微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
其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能够对材料进行高分辨率表面成像的工具。
SEM可以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
SEM具有成像清晰、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和分析。
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等信息,对材料的结晶性质进行分析。
X射线衍射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和研究。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能够对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可以确定材料中原子核的位置、化学环境等信息,对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核磁共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表征和分析。
电子顺磁共振(EPR)是一种能够对材料中未成对电子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可以确定材料中未成对电子的数量、种类、环境等信息,对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分析。
电子顺磁共振具有高灵敏度、非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电子结构表征和分析。
综上所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工具,为我们深入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材料分析方法出现,为材料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学习指南绪论重点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四大类分析手段(组织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的分类原则和研究内容。
初步了解各种分析手段的共同原理。
第一篇组织形貌分析1.1 了解组织形貌分析的发展历程。
1.2 光学显微分析。
阿贝成像原理,实验技术1.3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掌握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种类(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扫描电镜的结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衬度像(二次电子像、背散射像)扫描电镜的制样方法子显微分析的信号、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模式。
1.4 掌握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
第二篇物相分析2.1物相分析的意义及含义,掌握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物相分析的手段、倒易点阵的概念及与正点阵的对应关系。
2.2电磁波及物质波的衍射理论。
衍射的概念与原理、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厄瓦尔德图解)、衍射强度的计算思路。
2.3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X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作用方式,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X射线衍射谱的标定方法,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2.4电子衍射及显微分析。
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透射电镜的结构,掌握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及衍射花样的标定方法,四种衬度及其形成机理。
了解衍射衬度的运动学理论第三篇成分和价键分析3.1 掌握成分和价键分析的共同原理、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和跃迁、各种特征信号的产生机制、各种成分分析手段的比较3.2 X射线光谱分析。
电子探针仪,能谱仪,波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WDS和EDS成分分析模式及应用,波谱仪与能谱异同。
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掌握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和实验技术,XPS谱图分析、了解X光电子能谱的应用。
3.4 俄歇电子能谱。
俄歇过程理论,俄歇电子谱仪,俄歇电子能谱图的分析技术、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
第四篇分子结构分析4.1 掌握分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4.2 振动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知识点1.光谱学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
光谱学分析方法通过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来研究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2.质谱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是一种根据材料中不同元素或分子的质量比例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傅里叶变换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3.微观结构分析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元素的分布情况。
4.表界面分析方法:包括扩散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
通过表界面分析方法可以了解材料的表面组成、性质和反应过程,对材料的表面修饰和表面改性提供指导。
5.热物理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过程以及热性能等。
6.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对入射X射线的衍射图样,可以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和晶体取向等信息。
7.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适用于研究材料微观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方法。
通过建立材料的原子和分子模型,并运用分子力场等方法,可以模拟和预测材料的结构演化、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
8.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是一种通过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材料电学性质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等。
9.磁学分析方法:磁学分析是一种研究材料磁性和磁性行为的方法。
常见的磁学分析方法包括磁化率测量、磁滞回线测量等。
10.输运性质分析方法:输运性质分析是一种研究材料的传导性能(如电导率、热导率等)的方法。
常见的输运性质分析方法包括四探针法、热电力学性质测量等。
以上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的一些知识点。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行为等方面,并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分析方法也不断涌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知识点现代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领域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和测试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光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
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被测物质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分析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大分子等。
质谱仪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然后对离子进行加速、分选和检测,最终得到质谱图。
质谱图是指将离子的质量与相对丰度作为坐标绘制成的图形。
质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分子结构、元素组成、反应机理等。
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强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色素成分。
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强度与波数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拉曼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激光散射光的频率移动来研究物质的分子振动和晶格结构。
扫描电镜是一种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电子束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和成分等信息。
扫描电镜可以分为传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传统扫描电镜通过扫描物质表面的二次电子和反射电子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分布。
透射电镜则通过将电子束穿过样品来获得样品的内部结构和晶格信息。
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和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透射电镜是一种通过透射电子来研究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透射电镜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更详细的晶格信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界面形貌、晶格缺陷等。
透射电镜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透射电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透射电子束来获得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观察到纳米尺度的细节。
扫描透射电镜则可以对样品进行局部扫描,获得不同区域的成分和结构信息。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现代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材料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
2. 学生能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和优缺点。
3. 学生能掌握材料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材料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相关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制备和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严谨、务实,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
3. 学生能够关注材料研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对现代材料研究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现代科技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知识,探索新材料领域。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要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概述- 材料研究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 材料制备技术- 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制备技术- 各类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 结构表征技术-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技术- 各类表征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 性能测试方法- 电学、磁学、光学性能测试- 力学、热学性能测试- 各类性能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5. 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 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2个课时,具体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1-2课时: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概述3-4课时:材料制备技术5-6课时:结构表征技术7-8课时:性能测试方法9-10课时:数据分析与处理11-12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新材料技术》的第三章“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和第四章“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紧密相关,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现代材料研究方法的学习。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一、热分析20分1、热重分析法:控制温度,测量物质重量对温度的关系,随温度的变化,物质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通过测量其重量随温度的改变,确定受热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类型。
差分热重法:是热重曲线的一次微分曲线,如果失重温度很接近,在热重曲线上的台阶不易区分,做差分热重曲线可以看到明显的温度。
2、DTA与DSC区别:DTA记录的是同一热源加热标样与待测物质,待测物质因受热变化而与标样产生温度差,获得以温度(时间)为横坐标,温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DSC记录的是不同热源加热下的标样与待测物质,保持其温度相同,两者之间存在的功率差,获得以温度(时间)为横坐标,功率差为纵坐标的曲线。
3、吸热反应:熔化、汽化、升华、脱水、分解、去溶剂、还原;放热反应:吸附、结晶、氧化;吸热/放热:多形性转变。
二、光谱45分1、红外光谱原理: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分子的偶极矩μ=r×q,是分子极性大小的表征。
原子以红外频率振动(有公式),其中振动频率与折合质量,化学键力常数有关,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若电磁波的交变电场与偶极矩发生变化了的分子振动相互作用,导致与分子振动频率相同的电磁波的吸收,产生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原理:单一波长的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由于原子振动,发生弹性散射与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频率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相同,称为瑞利散射,非弹性散射的频率与入射电磁波频率不相同,称为拉曼散射,显示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原理:入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基态能级跃迁,若从高能级向低能级复合时能够发光,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则可被检测到。
这种复合包括能带间的复合、激子间的复合、能带与激子的复合、施主与受主能级的复合。
以此可测出较微量的掺杂,而且显示掺杂物在能带中的位置。
2、红外活性: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拉曼活性:极化率发生变化的振动,对称分子的对称振动显示拉曼活性。
3、拉曼光谱测量应力原理:当材料中引入应变时,晶格常数变大,键长变长,相互作用力减弱,则化学键力常数变小,由原子振动频率公式,可知原子振动频率减小,拉曼光谱中峰向波数小的一侧偏移,其迁移方向显示应力方向,迁移程度显示应力大小。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进行分析的方法。
随着材料科学和表征技术的发展,现代材料分析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首先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并检测所产生的信号来观察材料微观形貌和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
通过SEM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形貌、纹理、晶粒大小等信息,对于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非常有用。
其次是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穿透样品来观察样品内部结构和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
与SEM不同,TEM可以提供材料的原子级分辨率图像,对于研究材料的晶格、晶界、纳米结构等非常重要。
再次是X射线衍射(XRD)。
XRD是一种利用材料对X射线的衍射来分析材料结构的方法。
通过XRD可以得到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如晶格常数、晶面间距和晶体取向等,对于材料的物相分析、相变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aman)等光谱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来研究材料的分子结构、内部结构等性质。
光谱分析方法在材料的成分分析、结构表征、表面修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后,电子能谱(X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表面分析方法也是现代材料分析的重要手段。
XPS可以提供材料表面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的信息,而STM则可以直接观察到材料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结构,对于研究材料表面性质、表面修饰以及表面反应机理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包括SEM、TEM、XRD、光谱分析方法以及表面分析方法等多种手段,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及应用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它是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基础和支撑,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分析、显微成像、表面分析、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一、物理性质测试技术物理性质测试技术是对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测试技术有强度测试、硬度测试、韧性测试、热膨胀系数测量等。
这些测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热稳定性等性能。
例如,在金属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硬度测试来评估其抗拉强度和延展性,进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二、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对材料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确定材料中元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化学结构。
化学分析技术在材料研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选择最佳的原材料组合,提高材料的性能。
三、显微成像技术显微成像技术是观察和研究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显微成像技术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揭示材料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和缺陷等信息。
显微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质量检测、缺陷分析和外观评估等方面。
四、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是研究材料表面性质和表面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分析技术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成分分布、晶体结构等信息。
表面分析技术对于材料的表面改性、涂层质量控制等有重要意义。
五、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研究物质的光学特性和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有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判断其分子结构、化学键信息等。
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组分分析、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用于分析材料的形貌、结构、晶体学等特征。
2. 热分析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热导率测量、热膨胀测量等,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性质和相变过程。
3. 光谱学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4. 表面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用于表征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
5. 电化学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6. 计算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密度泛函理论(DFT)等计算方法,用于预测材料的性质、模拟材料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这些现代研究方法互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材料研究方法课程设计高分子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剖析技术已随之迅速发展。
在生产中,分析人员须进行控制分析监视生产过程,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剖析,对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跟踪分析,对废弃产品进行分析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食品袋是否安全无毒,想了解所使用的塑料制品其组成,这些都要依靠高分子材料的剖析技术。
而无论在企业、高校或科研单位,聚合过程研究、高分子设计、老品种改性和新产品开发等更离不开它。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我们能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剖析和鉴定的方法,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的分析方法并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
丁苯橡胶(SBR) 丁苯橡胶是1,3-丁二烯和苯乙烯经共聚制得的弹性体。
单体是1,3-丁二烯(CH2=CH-CH=CH2)和苯乙烯(C6H5C2H3 )。
丁苯橡胶是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有乳聚丁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是浅黄褐色弹性固体,有苯乙烯的气味,密度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耐油性差,但介电性能较好;橡胶抗拉强度只有20-35千克力/平方厘米,加入炭黑补强后,抗拉强度可达250-280千克力/平方厘米;其黏合性﹑弹性和形变发热量均不如天然橡胶,但耐磨性﹑耐自然老化性﹑耐水性﹑气密性等却优于天然橡胶,因此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橡胶。
丁苯橡胶是橡胶工业的骨干产品,它是合成橡胶第一大品种,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低,在多数场合可代替天然橡胶使用,主要用于轮胎工业,汽车部件、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
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
它是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
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
一、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材料分析中的重要手段。
要剖析一个未知高分子试样,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外观、触摸手感初步判断材料是属于哪一类,尽可能的了解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