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变径达西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 格式:pdf
- 大小:155.82 KB
- 文档页数:2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性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文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实训目的1. 巩固和深化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增强科研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地下水文观测: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矿化度等指标的测定;2. 地下水文地质剖面调查: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地质构造等;3. 地下水文地质实验:进行抽水试验、弥散试验、渗透试验等;4. 地下水文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成果分析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实习任务和目标;2. 实习现场: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记录观测数据,完成实验任务;3. 实习后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进行成果分析。
五、实训成果1.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2. 通过实验,掌握了地下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实习报告质量较高,内容丰富,图表清晰,分析到位。
六、实训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必要性;2.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取得成果的关键。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认真负责;4.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了解了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七、总结本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科研素养。
实验一孔隙与水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松散岩土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概念。
2.掌握实验室测定砂土样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给水度仪的结构并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
2.测定三种松散岩土试样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
三、实验仪器和用品1.给水度仪(图1-1)。
2.水箱与大号吸耳球,用以抽吸给水度仪底部漏斗的气体。
3.水杯、量筒(100ml)和胶头滴管。
4.天然松散岩土试样:砾石(粒径为5~10mm,大小均匀,磨圆好);砂(粒径为0.45mm~0.6mm);砂砾混合样(把上述砂样完全充填于砾石样的孔隙中得到的一种新试样)。
四、实验原理与准备1.透水石与底部漏斗简介透水石是用一定直径的砂质颗粒均匀胶结成的多孔板。
透水石的负压值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靠近试样的一侧,在气、液、固三相介质界面上,形成弯液面后产生的附加表面压强(-P)。
给水度仪的底部漏斗是连接供水装置与试样筒的中间部件,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完全饱水状态,实验前需要事先排气充水。
2.标定透水石的负压值(-P)饱和透水石并使试样筒底部漏斗充满水(最好用去气水,即通过加热或蒸馏的方法去掉水中部分气体后的水)。
打开a、b开关,缓慢降低A滴定管(滴定管液面低于透水石底面),同时注意观测其液面的变化。
当A滴定管液面突然上升时,立刻关闭b开关。
此时滴定管液面到透水石底面的高度就是透水石的负压值。
反复测定几次,选其中最小数值(绝对值)作为实验仪器所采用的负压值。
3.标定试样筒的容积(V)将试样筒装满水,用量筒或滴定管测出所装水的体积即为试样筒的容积。
(以上准备由实验教师或同学在实验课前做好。
)图1-1 给水度仪装置图图1-2 退水时给水度仪安置/退水示意图五、实验步骤1.连接:将试样筒与滴定管装满水,同时打开a、b两开关,保持两管口朝上并在两管口同时流水的情况下连接塑料管。
关闭a、b开关,倒去试样筒中剩余的水。
2.检查:试样筒与滴定管连接之后,检查仪器底部漏斗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应参照实验室准备工作中第2点第一步进行排气,然后重复实验步骤第1步(连接)。
达西实验报告《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达西定律实验实验人: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测量扩散砂体的扩散量与水头损失的关系,检验渗流的达西定律。
2、测定均质砂的渗透系数k值;二、实验设备:1.供水器装置(马氏瓶):以法国物理学家mariotte的马利奥特瓶装置,就是一种能够掌控水位又能够自动已连续补给水的量测量装置。
2.渗透装置(试样筒):有机玻璃圆筒,上部设有进水孔,底部装有过滤板,下端有出水孔,供测量渗流量用。
侧面有三个测压孔。
3.测压装置(测压板和测压管):在测压板上装有三根5-8mm拎刻度的玻璃管,分别与试样筒上的三个ED500孔相连接,用作测量三个断面上的测压水位。
三个测压管用胶管分别与试样筒适当的管孔联结。
4.排水装置:在测压板上均匀分布有一系列的圆孔,用于调节排水水位。
其它设备存有:100m1的量筒、水槽、圆柱形、捣捧、装样杯、秒表、温度计、管及缠、胶皮管及吸气球等。
三、实验原理:达西通过大量实验,得到圆筒过水断面的渗流量q与圆筒断面f和水力坡度i成正比,并和土壤的透水性能有关,所建立基本关系式如下:v---为渗流精简模型的断面平均值流速;k---为岩石的渗透系数,反映了孔隙介质透水性能。
四、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设备与否齐全、较完整。
胶管与仪器联结处与否漏气漏水或阻塞。
2.装样:岩样有两种,即原状样和扰动样。
原状样就是在野外取来土柱直接装到渗透装置(有机玻璃圆筒)内;扰动样则要按天然容重分层捣实,尽量接近天然状态,否则就没有实验意义了。
装样前,在过滤筛板上放二层铜丝网,然后装样,每装3—5cm厚时,用捣捧轻击数次,并测定试样的孔隙度或容重,使其结构尽量符合实际状态。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试样超过最上一个测压孔以上5cm为止。
3.饱和状态试样(因达西定律就是饭水带重力水运动的基本定律):先将排洪水位调节低于试样水面,饱和状态试样时必须自上而下展开灌水(易于排气),关上供水管夹,等待试样表面发生水膜时(即为饱和状态了),立即停用供水夹,观测试样筒及三个侧压管水位与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时试样筒与测压管就是u型连通器),如果测压管水位无此同一水平面上,则表明存有气泡存有或测压管被阻塞,这时须要排气,排气的方法存有两种,即将测压板弯曲或用吸耳气球从偏高或偏低水位的管及中取出气泡,达至水平,各测压管水位高4.实验测定:打开供水管夹(实验过程中保持常水头供水),调节排水水位(不能高于供水水位),当测压管水位稳定后(30秒钟内水位变动仪器内径d=cm;扩散土柱断面面积f=cm2;测压间距l=cm。
达西定律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单向不可压缩液体流过均质、等厚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2.验证达西定律,测定多孔介质渗透率K 。
【实验原理】单相不可压缩液体在水平等厚均质地层中的单向渗流,其压力变化是随距离成线性关系变化的。
即X Lp p p we ⋅-=而液体在等直径的管路中流动的情况也是一样,压头线为一条沿流向倾斜下降的直线,而其渗流阻力也都是随距离的增加成线性关系增加。
所以可以以水平等直径的管路流动来模拟均质等厚水平地层的单向渗流,以此观察研究此种情况下的压力变化规律及渗流阻力的变化规律,以便近似确定介质的平均渗透率。
【实验装置】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图1-1.多孔介质渗透率测定仪1~10.测压刻度管 11.供液阀 12.供液筒 13.溢流管 14.供液控制夹 15.填砂模型a 16.支架 17.填砂模型b 18.出液控制夹 19.量筒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准备好秒表和量筒;2.检查测压刻度管的液面是否一致; 3.打开出液控制夹,调整适当的流量; 4.当流量稳定后,记录测压刻度管液面高度;5.用秒表和量筒测量出液口的流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6.从小到大改变出口流量三次,并记录测压管液面高度和流量; 7.关闭出液口开关,使液面恢复水平。
【数据处理】不可压缩液体在多孔介质中作稳定渗流时,是遵循达西定律的,即流量与压降成正比,压降分布曲线呈一直线。
知道已知数据,测出流量和压差,由达西定律即可求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pA L Q k ∆∆=μ式中:Δp=ΔHρg, g=9.81m/s2;ΔH为压差(H1~H5)或(H6~H10),(m);Q为液体流量(m/s);μ为液体的粘度(mPa·s);ΔL为测压管(H1~H5)或(H6~H10)间的距离(m);A为填砂模型的横截面积(m2)1.将实验基础数据填入以下空格,其它实验数据记录在数据表;填砂模型15的内径D1=0.0787m,其截面积A1= m2;填砂模型17的内径D2=0.0391m,其截面积A2= m2;液体温度T= ℃,液体粘度μ= mPa ·sH1~H5距离ΔL1= m,H6~H10距离ΔL2= m2.用达西定律求出两种不同直径模型在不同流量下的平均渗透率3.以液柱高H为纵坐标、长度L为横坐标,绘出三个流量下的压力分布曲线(两种渗透面积)。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地质水文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灵山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灵山洞又称“灵山幻境”,为竖井式石灰岩分层溶洞,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著称,洞内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
令人瞩目的天柱峰高24.5米,直径6米,占地面积12平方米,12人难以围抱,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溶洞石笋。
近50米长的天梯石栈构成洞中登山的情趣,在国内众多容洞景观中实属罕见。
仙桥洞即为“仙桥别境”距离灵山洞280米处,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地势险要,游览时要上下18次,绕过36个弯,充满探险趣味,扣人心弦。
在灵山幻境与仙桥别境之间,还有面容慈祥、背蓝天白云的“灵山大佛”,有20宇组巨大的乐器造型,自成一条“鼓乐之路”。
当您穿越这条山顶游步道时,会感到灵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也有一片温馨。
另外,更有尚未开放的天然山地大坞盆地。
它四面环山,环境幽静,树木茂盛,空气清新,被誉为西湖边的“世外桃源”,全国十大名茶的“九曲红梅茶”就产于此地。
灵山景区集天下溶洞景观于一身,融“风、水、云、瀑”于一体,堪称“西湖第一洞天”,如诗如画的石景,天然的生态环境,定能使你流连忘返。
灵山洞主洞厅高达100余米,另有小洞室100多个,分为上下两个大洞体、四层洞厅,洞道全长约400米。
洞内石笋高耸,石瀑飞泻,石钟乳触目皆是。
其中,居下洞中央的“天柱峰”大石笋,高24.5米,直径5~s米,气势恢宏,是浙江已发现溶洞中的大石笋之冠。
通过采集杭州灵山洞中更新世形成的钟乳石样品,对不同纹圈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测定,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利用不混溶气-水包裹体中最大密度判别和计算方法确定六个纹圈中精确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根据气-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热力学方法,计算出CO_2成分浓度和古地下水中pH值及钟乳石样品形成过程中的CaCO_3饱和度等。
揭示了杭州地区更新纪古环境演化规律xxxx吴梦生2011/11/24第2篇: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实验一达西定律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单向不可压缩液体流过均质、等厚地层压力分布规律;2.验证达西定律,测定多孔介质渗透率K 。
【实验原理】单相不可压缩液体在水平等厚均质地层中的单向渗流,其压力变化是随距离成线性关系变化的。
即X Lp p p we ⋅-=而液体在等直径的管路中流动的情况也是一样,压头线为一条沿流向倾斜下降的直线,而其渗流阻力也都是随距离的增加成线性关系增加。
所以可以以水平等直径的管路流动来模拟均质等厚水平地层的单向渗流,以此观察研究此种情况下的压力变化规律及渗流阻力的变化规律,以便近似确定介质的平均渗透率。
【实验装置】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图1-1.多孔介质渗透率测定仪1~10.测压刻度管11.供液阀12.供液筒13.溢流管14.供液控制夹15.填砂模型a 16.支架17.填砂模型b 18.出液控制夹19.量筒【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好秒表和量筒;2.检查测压刻度管的液面是否一致;3.打开出液控制夹,调整适当的流量;4.当流量稳定后,记录测压刻度管液面高度;5.用秒表和量筒测量出液口的流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6.从小到大改变出口流量三次,并记录测压管液面高度和流量;7.关闭出液口开关,使液面恢复水平。
【数据处理】不可压缩液体在多孔介质中作稳定渗流时,是遵循达西定律的,即流量与压降成正比,压降分布曲线呈一直线。
知道已知数据,测出流量和压差,由达西定律即可求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pA LQ k ∆∆=μ式中:Δp=ΔHρg,g=9.81m/s2;ΔH为压差(H1~H5)或(H6~H10),(m);Q为液体流量(m/s);μ为液体的粘度(mPa·s);ΔL为测压管(H1~H5)或(H6~H10)间的距离(m);A为填砂模型的横截面积(m2)1.将实验基础数据填入以下空格,其它实验数据记录在数据表;填砂模型15的内径D1=0.0787m,其截面积A1=m2;填砂模型17的内径D2=0.0391m,其截面积A2=m2;液体温度T=℃,液体粘度μ=mPa·sH1~H5距离ΔL1=m,H6~H10距离ΔL2=m2.用达西定律求出两种不同直径模型在不同流量下的平均渗透率3.以液柱高H为纵坐标、长度L为横坐标,绘出三个流量下的压力分布曲线(两种渗透面积)。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变径达西实验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自选实验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稳定流、变过水断面条件下砂性土的渗透系数。
2.通过实验加深对稳定流条件下达西定律的理解,加深理解渗透流速、过水断面、水力梯度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自选实验内容
1.将两个砂样柱(A、B)装同一砂样,求取砂样的渗透系数。
2.将两个砂样柱(A、B)分别装两种砂样,求取两种砂样的渗透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
1.横卧、变径式达西仪(图2-2)。
2.不同粒径的砂样。
图2-2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装置图
四、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简介
本仪器主体结构包括横卧、变径式有机玻璃试样柱两个,可升降的供水装置以及测压板。
每一个试样柱上设有两个测压点与测压板相连,可以测定试样土层对应点的测压水头,了解同一砂样柱或不同砂样柱的水力梯度变化特征。
仪器通过升降装置可调节供水装置(稳水箱)水位,通过进水开关控制流量大小。
五、实验要求
1.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一种可行的砂性土渗透系数测量的实验方案,实验前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表格设计要求直观、内容齐全、有利于计算分析。
3.实验根据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装样与实验,实验中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现象。
4.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成果。
六、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参考数据:
-全文完-。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本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对该实验的目的、作用以及研究对象进行说明,以使读者对本实验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首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工程地质领域以及水文地质领域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工程地质实验主要涉及到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通过实验手段,分析、测试地层的力学、物理性质,探究地下潜藏的地质构造,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而水文地质实验则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质量特征,为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本次实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土体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而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因此,本次实验对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本文将分别对工程地质实验和水文地质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工程地质实验部分,我们将介绍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呈现实验结果的数据和图表。
同样,在水文地质实验部分,我们也将详细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从而管窥地下水运动和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的开展,我们将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综上所述,本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的概述部分主要对实验的背景、目的和作用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次实验的开展,我们旨在深入了解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为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工程地质实验和水文地质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以期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资环学院《水文地质学》实验讲义适用专业:地质工程河南理工大学二〇一一年三月实验一达西渗流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测量样砂的渗透系数k值,掌握特定介质渗透系数的测量技术。
2、通过测量透过砂土的渗流流量和水头损失的关系,来验证达西定律。
二、实验内容通过测渗流筒两测点间的压差,求出流量、流速和渗透系数。
三、仪器设备本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达西渗流定律实验仪装置示意图1、恒压水箱2、进水阀3、输水管4、进水管5、试验筒6、试验砂7、下过滤网8、下稳水室9、放空阀 10、水质过滤器 11、蓄水箱 12、水泵 13、排气嘴14、上稳水室 15、上过滤网 16、溢流管 17、出水阀 18、排气嘴 19、U型差压计四、所需耗材样砂、自来水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液体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由于粘滞性作用将产生能量损失。
达西(Henri Darcy)在1852—1855年间通过实验,总结出渗流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成一次方的线性规律,后人称为达西定律。
由于渗流流速很小,故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总水头H可用测管水头h来表示,水头损失h w 可用测管水头差来表示,则水力坡度J 可用测管水头坡度来表示:w 12h h h h J l l l-∆=== 式中:l 为两个测量管孔之间距离;h 1与h 2为两个侧压孔的测管水头。
达西通过大量实验,得到圆筒断面积A 和水力坡度J 成正比,并和土壤的透水性能有关,所建立基本关系式如下:wh kkJ l==v V q kAJ =式中 v —— 渗流断面平均流速;k —— 土质透水性能的综合系数,称为渗透系数;V q —— 渗流量;A —— 圆桶断面面积; h w —— 水头损失; l —— 测孔间距。
当实验中的渗流区为一圆柱形的均质砂体时,属于均匀渗流,可以认为各点的流动状态是相同的,任一点的渗流流速u 等于断面平均渗流流速,因此达西定律也可以表示为:u kJ =上式表明,渗流的水力坡度,即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与渗流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称为渗流线性定律。
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形成和改造规律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化学特征等内容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水文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分布和运动规律;2. 掌握水文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基本方法;3. 学会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观测和分析;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实地考察(1)实习地点:某地区(2)实习任务:观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了解地下水分布、运动和补给情况。
(3)实习过程:实习小组按照预定路线,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
在考察过程中,记录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泉水出露点等数据。
2. 地下水运动规律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运动规律,掌握地下水渗流的基本原理。
(2)实验仪器:渗流仪、地下水采样器、量筒等。
(3)实验步骤:① 在实验场地布置渗流仪,设置实验装置;② 通过地下水采样器采集地下水样品;③ 将地下水样品倒入渗流仪,记录地下水运动过程中的渗流速度、渗透系数等数据;④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地下水运动规律。
3. 地下水化学特征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化学特征,掌握地下水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实验仪器:电导率仪、pH计、离子色谱仪等。
(3)实验步骤:① 使用电导率仪、pH计等仪器,测量地下水样品的电导率、pH值等化学参数;② 使用离子色谱仪,分析地下水样品中的离子成分;③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地下水化学特征。
四、实训成果与分析1. 地下水分布和运动规律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数据,该地区地下水主要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通过土壤层、岩石层等介质向下渗透,形成地下水流动。
实验二 达西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认识达西公式中的各项因素的关系。
[实验方法]利用渗透仪测量渗透系数K 。
[实验器材]渗透仪,秒表,量筒,钢尺,台秤,河砂等。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装填试样,做测前准备。
1. 称取砂样4kg 。
2. 用钢直尺测量渗透仪的内径计算截面积(即过水断面积)W ,筒口至筒底的高度h 1。
3. 将上水管5与渗水口1连接,使水从筒的底部进入筒内,直到水面上升至底部的隔板。
4. 将砂子从筒的上部填入,每次填入200g 左右。
同时将上水管的流量调小,避免水流过大将砂子冲起。
应该使水从砂子的下面慢慢浸润上来,排除砂子中的气体。
直到砂样的顶部距溢流口1cm 高度即可停止填砂,用工具修平砂面。
将剩余的砂子称重算出加入试样的重量。
5. 将管5与管1断开,把渗水管1提高至筒口上方,并用滴定管架固定住。
6. 将管5引至筒口上面,使水直接注入渗透仪内的砂面上,并调整水量,保持液面至溢流口一平,直到测压管3、4的水头慢慢升起与筒内液面一平。
如果测压管的水头不能与筒内的水面一平,说明测压管内可能不通畅,需要排除故障,直至达到要求。
第二部分:测量渗水量1. 将管1的出水口移至渗透仪的32高度。
使水渗出,同时调整管5流量,保持筒内液面稳定在溢流口水平高度,避免由于渗水增大入水减少,使得筒内的水头不稳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
2. 观察一段时间,直到测压管的水头稳定为止。
测量筒口至砂面的高度h 2,记录下测压管水头H 1、H 2。
3. 用量筒从管1口处测量渗水量Q ,同时用秒表计时间T 。
重复三次。
4. 将管1口移至渗透仪的31高度处,重复1~3步骤。
将实验的数据记录于下表。
5. 将管1口移至高于渗透仪的上口位置。
用木锤轻敲渗透仪的筒壁,使渗透仪内的砂面下沉1cm 左右。
重复实验步骤1~4。
6. 再一次用木锤敲击筒壁,使试样进一步下沉,重复实验步骤1~4。
每次敲击使得试样体积发生改变,随之空隙度发生变化,得出至少三组关于空隙度和渗透系数的数据。
达西定律验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本实验,测定均质砂的渗透系数K 值以及渗过砂体的渗流量与水头损失的关系,验证渗流的达西定律。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仪器在直立圆筒中装入均质砂,底部装一块滤板,实验用水由带溢水装置的供水桶供给,恒定水流由砂体下部进入,渗过砂体的水由圆筒顶溢出,用量筒与停表测定渗流量Q ;在圆筒侧壁上装两只测压管,以测定渗流水头损失。
供水桶可上下移动以改变实验水头与流量。
四、实验原理液体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由于粘滞性作用将会产生能量损失。
达西(Henri Darcy )在1852-1855年间通过实验,总结得出渗流能 量损失与渗流速度成一次方的线性规律,后人称为达西定律。
由于渗流速度很小,故速度水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总水头H 可用测管水头h 来表示,水头损失h w 可用测管水头差来表示,即γ/p z h H +==,21h h H h W -=∆=于是,水力坡度J 可用测管水头坡度来表示L H L h J W //∆==式中:l 为两个测压管孔之间距离;h 1与h 2为两个测压孔的测管水头。
达西通过大量实验,得到圆筒内渗流量Q 与圆筒断面积A 和水力坡度J 成正比,并和土壤的透水性能有关,所建立基本关系式如下:kAJ Q =kJ A Q v ==/式中v 为渗流简化模型的断面平均流速;系数K 为反映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系数,称为渗透系数。
实验中的渗流区为一圆柱形的均质砂体,属于均匀渗流,可以认为各点的流动状态是相同的,任意点的渗流流速u 等于断面平均渗流流速,因此达西定律也可以表示为:kJ u =上式表明,渗流的水力坡度,即单位距离上的水头损失与渗流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称为渗流线性定律渗流雷诺数用下列经验公式求:νe vd n 23.075.01Re +=式中d e 为砂样有效粒径、n 为孔隙率。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实验内容1.记录基本常数,包括实验圆筒内径D 、测孔间距l 及砂样有效粒径d e 、孔隙率n 与水温。
一、实习目的本次水文地质学毕业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步骤;3. 水文地质勘探和测试技术;4. 水文地质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5. 水文地质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三、实习内容1. 地下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
接着,我们按照调查方案,对地下水文地质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1)水文地质测绘:采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绘制实习区域的地形图、水文地质图等;(2)水文地质剖面测量:采用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对地下水文地质剖面进行测量;(3)水文地质钻探:采用钻机进行水文地质钻探,了解地下水层结构和分布情况;(4)地下水水质分析: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了解地下水水质状况。
2. 水文地质勘探和测试技术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水文地质勘探和测试技术,包括:(1)水文地质勘探:采用水文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了解地下水层结构和分布情况;(2)水文地质测试:采用抽水试验、渗透试验等方法,测定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水文地质资料整理和分析实习期间,我们对收集到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1)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等图纸的绘制;(2)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的撰写;(3)水文地质勘探和测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 水文地质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质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1)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地下水的污染治理;(3)工程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水文地质学毕业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了地下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测试技术;3. 学会了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4. 了解了水文地质在工程中的应用。
自选实验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稳定流、变过水断面条件下砂性土的渗透系数。
2.通过实验加深对稳定流条件下达西定律的理解,加深理解渗透流速、过水断面、水力梯度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二、自选实验内容
1.将两个砂样柱(A、B)装同一砂样,求取砂样的渗透系数。
2.将两个砂样柱(A、B)分别装两种砂样,求取两种砂样的渗透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
1.横卧、变径式达西仪(图2-2)。
2.不同粒径的砂样。
图2-2 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装置图
四、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仪简介
本仪器主体结构包括横卧、变径式有机玻璃试样柱两个,可升降的供水装置以及测压板。
每一个试样柱上设有两个测压点与测压板相连,可以测定试样土层对应点的测压水头,了解同一砂样柱或不同砂样柱的水力梯度变化特征。
仪器通过升降装置可调节供水装置(稳水箱)水位,通过进水开关控制流量大小。
五、实验要求
1.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一种可行的砂性土渗透系数测量的实验方案,实验前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表格设计要求直观、内容齐全、有利于计算分析。
3.实验根据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装样与实验,实验中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现象。
4.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成果。
六、横卧变径式达西渗流实验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