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5 轴对称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823.39 KB
- 文档页数:12
中考数学复习图形的轴对称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A.菱形B.等边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2.如图,若要添加一条线段,使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的添加位置是( A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与△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 B )A.(-3,2) B.(2,-3) C.(1,-2) D.(-1,2)4.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展平纸片后∠DAG的大小为( C ) A.30°B.45°C.60°D.75°,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正△ABC的边长为2,过点B的直线l⊥AB,且△ABC与△A′BC′关于直线l 对称,D为线段BC′上一动点,则AD+CD的最小值是( A )A.4 B.3 2 C.2 3 D.2+ 3【解析】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1,连结A1C交直线BC′于点D.由图可知当点D 在C′B的延长线上时,AD+CD最小,而点D为线段BC′上一动点,∴当点D与点B重合时AD+CD值最小,此时AD+CD=AB+CB=2+2=4.故选A.二、填空题6.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8_cm 2__. 【解析】阴影部分面积恰好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7.如图,将⊙O 沿弦AB 折叠,点C 在AmB ︵上,点D 在AB ︵上,若∠ACB =70°,则∠ADB=__110°__.,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将矩形ABCD 沿GH 对折,点C 落在Q 处,点D 落在AB 边上的E 处,EQ 与BC 相交于点F .若AD =8,AB =6,AE =4,则△EBF 的周长为__8__.【解析】设DH =x ,则AH =8-x ,由折叠的对称性,可知EH =DH =x ,在Rt △AEH 中,应用勾股定理,得AE 2+AH 2=EH 2,即42+(8-x )2=x 2,解得x =5.由∠QEH =90°,可证明△AHE ∽△BEF ,因此AE BF =AH BE =EH EF ,即4BF =32=5EF ,可以求得BF =83,EF =103,所以△EBF 周长为83+103+2=8. 9.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点M 是AD 边的中点,连结MC ,将菱形ABCD 翻折,使点A 落在线段CM 上的点E 处,折痕交AB 于点N ,则线段EC 的长为__7-1__.【解析】如图,过点M 作MF ⊥DC 于点F ,∵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为AD 中点,∴2MD =AD =CD =2,∠FDM =60°,∴∠FMD =30°,∴FD =12MD =12,∴FM =DM ×cos30°=32,∴MC =FM 2+CF 2=7,∴EC =MC -ME =7-1. ,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AOB =60°,点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动点,点M 在边OA 上,且OM =4,则点P 到点M 与到边OA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23__.【解析】过M 作MN ′⊥OB 于N ′,交OC 于P ,则MN ′的长度等于PM +PN 的最小值,即MN ′的长度等于点P 到点M 与到边OA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ON ′M =90°,OM =4,∴MN ′=OM ·sin60°=23,∴点P 到点M 与到边OA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 3.三、解答题1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45°,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任一点,点P 关于直线AB ,AD ,CD ,BC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 ,F ,G ,H ,BE 与DF 相交于点M ,DG 与BH相交于点N,求证:四边形BMDN是正方形.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D=∠DBC=∠ADB=∠BDC.∵∠ABC=45°,点P关于直线AB,AD,CD,BC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F,G,H,∴∠MBN=∠MDN=90°,∠MBD=∠MDB=45°.∴△B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MD=90°,BM=DM.∴四边形BMDN是正方形12.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阴影部分)如图所示,请你在图①,图②,图③中,分别画出一个与该三角形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并将所画三角形涂上阴影.(注:所画的三个图不能重复.)解:如图所示:13.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方格纸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点A,B,M,N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方格纸中画四边形ABCD(四边形的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四边形ABCD是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点A的对称点为D,点B的对称点为点C;(2)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解:(1)图略(2)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AB+BC+CD+DA=5+22+5+32=25+52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所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网格上.(1)sin B 的值是__35__; (2)画出△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A 1B 1C 1(A 与A 1,B 与B 1,C 与C 1相对应),连结AA 1,BB 1,并计算梯形AA 1B 1B 的面积.解:(2)画图略,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A 1=2,BB 1=8,高BC =4,S 梯形AA 1B 1B =12(AA 1+B 1B )·BC =12(2+8)×4=20。
苏科版中考数学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专题一、选择题1.如图,将△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 ′OB ′,若∠AOB =15°,则∠AOB ′的度数是( )A .25°B .30°C .35°D .40°2.(2022湖北黄石一模)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 cm ,BC =8 cm ,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 与点A 重合,则AF 长为( )A.258 cmB.254 cmC.252 cm D .8 cm3.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等于( ).A.︒50 B 、︒55 C 、︒60 D 、︒654.如图,在△ABC 中,∠C =90°,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已知MN ∥AB ,MC =6,NC =2 3,则四边形MABN 的面积是( )A .6 3B .12 3C .18 3D .24 3二、填空5.如图,将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 B A 11,连结1AA ,若11B AA ∠=15°,则∠B 的度数是6.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2,0)、),(01x ,且1<1x <2,与y轴交于的正半轴的交点在(0,2)的下方。
下列结论:①a <b <0;②2a+c >0;③4a-2b+c >0;④2a -b+1>0,其中正确结论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填空题1.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1,将Rt △ABC 绕A 点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Rt △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格点上,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到△A ′BC ′的位置,且点A ,C 仍落在格点上,则线段AB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__________平方单位(结果保留π).3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2,∠ADB =30°,沿对角线BD 折叠(使△ABD 和△EBD •落在同一平面内),则A 、E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4 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边AE 在边AB 上,AB =2AE =2.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BE 的延长线交直线DG 于点P ,旋转过程中点P 运动的路线长为 .5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BE =2,AE =3B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 +PE 的最小值是_______.C BA EG D F6.如图,在Rt△ABC中,∠B=90°,AB=BC=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DEC,则AE的长是.三、解答:1、如图,在∠ABC内有一点P,问:(1)能否在BA,BC边上各找到一点M,N,使△PMN的周长最短?若能,请画图说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若∠ABC=40°,在(1)问的条件下,能否求出∠MPN的度数?若能,请求出它的数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去冬今春,济宁市遭遇了200年不遇的大旱,某乡镇为了解决抗旱问题,要在某河道建一座水泵站,分别向河同一侧的张村A和李村B送水.经实地勘查后,工程人员设计图纸时,以河道上的大桥O为坐标原点,以河道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6-1-20),两村的坐标分别为A(2,3),B(12,7).(1)若从节约经费考虑,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所用输水管最短?(2)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它到张村、李村的距离相等?3、如图,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 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1)求证:PE是⊙O的切线;(2)求证:ED平分∠BEP;(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4.如图,抛物线y=x2﹣2mx﹣3m2(m为常数,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1)用m的代数式表示:点C坐标为,AB的长度为;(2)过点C作CD∥x轴,交抛物线于点D,将△ACD沿x轴翻折得到△AEM,延长AM 交抛物线于点N,①求的值;②若AB=4,直线x=t交线段AN于点P,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AQ、NQ,是否存在实数t,使△AQN的面积最大?如果存在,求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3,0),与y轴的交点为B(0,3),其顶点为C,对称轴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M的坐标.6、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与边长为22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与AE在同一直线上,AB与A G在同一直线上.(1)小明发现DG⊥BE,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如图2,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B恰好落在线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BE的长.(3)如图3,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继续逆时针旋转,将线段DG与线段BE相交,交点为H,写出△GHE与△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选择题:1、B2、B3、4、、605、︒6、C填空题π1、613π2、4 34、2 35、6、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N′OQ=∠M′OB=30°,∠ONN′=60°,∴△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在Rt△M′ON ′中,M′N′=32+12=10,故答案为107、解答题:1、解:(1)如图D27,作P点关于AB,BC两边的对称点E,F,连接E,F;与AB,BC交于点M,N,连接PM,PN,△PMN的周长最短.因为EM=PM,PN=FN,NM=NM,PM +PN+MN=EM+FN+MN=EF的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能.∵∠ABC=40°,∴∠EPF=140°.又∵∠PMN=∠EPM+∠MEP=2∠EPM,∠PNM=∠FPN+∠NFP=2∠FPN,∴∠PMN+∠PNM=2(∠EPM+∠FPN).∴180°-∠MPN=2(140°-∠MPN).∴∠MPN=100°.2.解:(1)如图D28,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E,连接AE,则点E为(12,-7).设直线AE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则⎩⎪⎨⎪⎧ 2k +b =3,12k +b =-7.解得⎩⎪⎨⎪⎧k =-1,b =5. ∴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 =-x +5.当y =0时,x =5.所以,当水泵站应建在距离大桥5千米的地方时,可使所用输水管道最短.图D28(2)如图D28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GF ,交AB 于点F ,交x 轴于点G ,设点G 的坐标为(x,0).在Rt △AGD 中,AG 2=AD 2+DG 2=9+(x -2)2.在Rt △BCG 中,BG 2=BC 2+GC 2=49+(12-x )2.∵AG =BG ,∴9+(x -2)2=49+(12-x )2.解得x =9.∴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9千米的地方,可使它到张村、李村的距离相等.3、(1)证明:如图,连接OE .∵CD 是圆O 的直径,∴∠CED=90°.∵OC=OE ,∴∠1=∠2.又∵∠PED=∠C ,即∠PED=∠1,∴∠PED=∠2,∴∠PED+∠OED=∠2+∠OED=90°,即∠OEP=90°,∴OE ⊥EP ,又∵点E 在圆上,∴PE 是⊙O 的切线;(2)证明:∵AB 、CD 为⊙O 的直径,∴∠AEB=∠CED=90°,∴∠3=∠4(同角的余角相等).又∵∠PED=∠1,∴∠PED=∠4,即ED 平分∠BEP ;(3)解:设EF=x ,则CF=2x ,∵⊙O 的半径为5,∴OF=2x ﹣5,在RT △OEF 中,OE 2=OF 2+EF 2,即52=x 2+(2x ﹣5)2, 解得x=4,∴EF=4,∴BE=2EF=8,CF=2EF=8, ∴DF=CD ﹣CF=10﹣8=2,∵AB 为⊙O 的直径,∴∠AEB=90°,∵AB=10,BE=8,∴A E =6 ∵∠BEP=∠A ,∠EFP=∠AEB=90°,∴△AEB ∽△EFP , ∴=,即=,∴PF=,∴PD=PF ﹣DF=﹣2=.4、解:(1)令x=0,则y=﹣3m 2,即C 点的坐标为(0,﹣3m 2), ∵y=x 2﹣2mx ﹣3m 2=(x ﹣3m )(x+m ),∴A (﹣m ,0),B (3m ,0),∴AB=3m ﹣(﹣m )=4m ,故答案为:(0,﹣3m 2),4m ;(2)①令y=x 2﹣2mx ﹣3m 2=﹣3m 2,则x=0(舍)或x=2m ,∴D(2m,﹣3m2),∵将△ACD沿x轴翻折得到△AEM,∴D、M关于x轴对称,∴M(2m,3m2),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将A、M两点的坐标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AM的解析式为:y=mx+m2,联立方程组:,解得:(舍)或,∴N(4m,5m2),∴;②如图:∵AB=4,∴m=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直线AM的解析式为y=x+1,∴P(t,t+1),Q(t,t2﹣2t,﹣3),N(4,5),A(﹣1,0),B(3,0)设△AQN的面积为S,则:S===,∴t=,S最大.5、解:(1)由题意得:,解该方程组得:a=﹣1,b=2,c=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由题意得:OA=3,OB=3;由勾股定理得:AB2=32+32,∴AB=3.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①若AB为底,∵OA=OB,∴此时点O即为所求的点M,故点M的坐标为M(0,0);②若AB为腰,以点B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两点,此时两点坐标为M(0,3﹣3)或M(0,3+3),以点A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y轴于点(0,﹣3);综上所述,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点M的坐标分别为(0,0)、(0,3﹣3)、(0,3+3)、(0,﹣3).6、(1)∵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为正方形,∴AD=AB,∠DAG=∠BAE=90∘,AG=AE,在△ADG和△ABE中,AD=AB ∠DAG=∠BAE AG=AE,∴△ADG≌△ABE(SAS),∴∠AGD=∠AEB,如图1所示,延长EB交DG于点H,在△ADG中,∠AGD+∠ADG=90∘,∴∠AEB+∠ADG=90∘,在△EDH中,∠AEB+∠ADG+∠DHE=180∘,∴∠DHE=90∘,则DG⊥BE;(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都为正方形,∴AD=AB,∠DAB=∠GAE=90∘,AG=AE,∴∠DAB+∠BAG=∠GAE+∠BAG,即∠DAG=∠BAE,在△ADG和△ABE中,AD=AB ∠DAG=∠BAE AG=AE∴△ADG≌△ABE(SAS),∴DG=BE,如图2,过点A作AM⊥DG交DG于点M,∠AMD=∠AMG=90∘,∵BD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MDA=45∘,在Rt△AMD中,∠MDA=45∘,∴cos45∘=DMAD,∵AD=2,∴DM=AM=2√,在Rt△AM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GM=AG2−AM2−−−−−−−−−−√=6√,∵DG=DM+GM=2√+6√,∴BE=DG=2√+6√;(3)△GHE和△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理由为:对于△EGH,点H在以EG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A重合时,△EGH的高最大;对于△BDH,点H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A重合时,△BDH的高最大,则△GHE和△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2+4=6.轴对称知识点总结:【知识脉络】【基础知识】Ⅰ. 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Ⅱ. 作轴对称图形1.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Ⅲ.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Ⅳ. 最短路径一.图形旋转1.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题训练-带含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点P关于x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4,﹣5),那么点P关于y轴对称点N的坐标为()A.(﹣4,5)B.(4,5)C.(﹣4,﹣5)D.(﹣5,4)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线段AB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图中画一条不与AB重合的线段MN,使MN与A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且M,N均为格点,这样的线段能画()条.A.2 B.3 C.5 D.6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5cm,BC=8cm,则△ABD的周长为()A.10cm B.13cm C.15cm D.16cm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1,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3B.5C.4或5D.3或56.如图,在Rt△ABC中∠ACB=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且BD=12cm,则AC的长是()A.12cm B.6cm C.4cm D.6√3cm7.如图,在△ABC中,ED∥BC,∠ABC和∠ACB的平分线分别交ED于点G,F,若FG=3,ED=6,则EB+DC的值为()A.7 B.8 C.9 D.108.如图,已知ΔABC是正三角形,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DF⊥AC于点F,ED⊥BC交AB于点E,则∠EDF等于()A.50°B.65°C.60°D.75°二、填空题9.某车标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3)与点N(5,b)关于y轴对称,则a﹣b=.11.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若AE=3,△ADC的周长为8,则△ABC的周长为.12.如图,在△ABC中,AB=AC,AD=BD,∠A=36°,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13.如图,在△ABC中AB=AC,∠C=30°,AB⊥AD,AD=6,BC的长是.三、解答题14.图①、图②均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C均在格点上.请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在网格中作图.(1)在图①中,连接AC,以线段AC为腰作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2)在图②中确定一个格点D,并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15.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于点M,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于点N,Q.(1)如图,当时,求的度数;(2)当时,求的度数.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C的三条边上,且BF=CD,BD=CE.(1)求证:△DFE是等腰三角形;(2)若∠A=56°,求∠EDF的度数.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C内BD=BC,∠DBC=60°点E在△ABC外∠BCE=150°,∠ABE=60° .(1)求∠ADB的度数;(2)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连接DE,若DE⊥BD,DE=8求AD的长.参考答案1.B2.A3.C4.B5.D6.B7.C8.C9.310.﹣811.1412.313.1814.(1)解:如图①所示(2)解:如图②所示15.(1)解:∵、分别是的垂直平分线∴∵∴∵∴∴(2)解:∵分别是的垂直平分线∴∴∴当P点在Q点右侧时,如图:∵∴∵∴.当P点在Q点左侧时∵∴∵∴.综上或.16.(1)解:S△ABC= 12×5×3=152(或7.5)(平方单位)(2)解:如图.(3)解:A1(1,5),B1(1,0),C1(4,3). 17.(1)证明:∵AB=AC∴∠B=∠C在△FBD与△DCE中{BF=CD∠B=∠CBD=CE∴△FBD≌△DCE.∴DF=ED,即△DEF是等腰三角形(2)解:∵AB=AC,∠A=56°∴∠B=∠C= 12(180°−56°)=62°.∴∠EDF=∠B=62°.18.(1)解:∵BD=BC,∠DBC=60°∴△DBC是等边三角形,∴DB=DC,∠BDC=∠DBC=∠DCB=60°在△ADB和△ADC中{AB=ACAD=ADDB=DC∴△ADB≌△ADC,∴∠ADB=∠ADC,∴∠ADB= 12(360°﹣60°)=150°.(2)解:结论:△AB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E=∠DBC=60°,∴∠ABD=∠CBE在△ABD和△EBC中{AB=EB∠ADB=∠BCE=150°∠ABD=∠CBE∴△ABD≌△EBC ∴AB=BE,∵∠ABE=60°,∴△ABE是等边三角形.(3)解:连接DE.∵∠BCE=150°,∠DCB=60°,∴∠DCE=90°,∵∠EDB=90°,∠BDC=60°∴∠EDC=30°,∴EC= 12DE=4,∵△ABD≌△EBC,∴AD=EC=4.。
第五章.轴对称模型(十八)——将军饮马模型一、(河)和两旁模型1 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两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作法】如图,连接 AB,与直线 l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模型2 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作法】如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模型讲解模型3 如图,点P为角内一点,在射线OA,OB上分别找点M,N,使得△PMN的周长最小.【作法】如图,分别作点 P关于两射线OA,OB的对称点P₁和P₂,连接 P₁P₂,与两射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 M,N。
模型4 如图,M,N为角内的两个定点,在射线OA,OB上分别找点P,Q,使得四边形PQMN的周长最小【作法】如图,分别作点M,N关于射线OA,OB的对称点M'和N',连接 M'N',与两射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Q .模型5 如图,P为角内的一个定点,在射线OA,OB上分别找点M,N使得PM+MN的最小【作法】如图,作点P关于射线OA的对称点P',过点P'作P'N⊥OB,垂足为N,与两射线OA,OB的交点即为所求点M,N .模型6如图,直线l₁∥l₂,A,B分别为l₁上方和l₂下方的定点(直线AB不与l₁垂直),在l₁,l₂上分别求点P,Q ,使得PQ⊥l₁,且AP+PQ+QB的值最小【作法】如图,将点A向下平移,使AA'=PQ,连接 A'B,交l₂于点 Q,过点 Q 作 PQ⊥l₁于点 P,则点 P和点 Q 即为所求.模型7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线段PQ=a(定长)在l上移动, 在直线l上找点P,Q ,使得AB+AP+PQ+QB的值最小【作法】如图,作点A的对称点A',将点A'平移到A ",使A'A "=PQ,且A'A 〞∥l,连接 A〞B,交l于点 Q,过点 Q 在l上取PQ=a(P点在 Q左侧),则点 P和点 Q 即为所求(和两旁)口诀【总结】研究几何最值: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⑵垂线段最短二、差同旁模型8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作法】如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Q,交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模型9 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作法】如图,连接AB ,交l于点P ,则点P即为所求模型10 如图,定点A,B分布在定直线l的两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作法】如图,作点B的对称点B',连接 AB'交l于点P ,则点P即为所求典例1 ☆☆☆☆☆如图,∠AOB=30°,OC为∠AOB内部的一条射线,P为射线OC上一点,OP=4,点M,N分别为OA,OB边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A.2B.4C.8D.43典例秒杀【答案】B【解析】如图,作点P关于OA 的对称点P₁,作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₂,连接 P ₁P₂,与OA的交点为点M,与OB的交点为点 N,则 PM=P1M,PN=P2N.此时,△PMN 的周长最小,为PM﹢MN﹢PN =P1M +MN+P2N=P1P2.连接OP1,OP2,则 OP1=OP2=OP=4.又∵∠P1OP2=2∠AOB= 60°,∴△OP1P2是等边三角形,∴P1P2=OP1=4,△PMN周长的最小值是4.故选 B.典例2 ☆☆☆☆☆四边形 ABCD中,∠BAD=130°,∠B=∠D=90°,在 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的周长最小,则∠AMN+∠ANM的度数为().A.80°B.90°C.100°D.130°【答案】C【解析】如图,延长线段 AB到点 A'使得 BA'=AB,延长线段AD到点A"使得DA"=AD,连接 A'A",与 BC,CD分别交于点 M,N,此时△AMN的周长最小.∵∠ABC=∠ADC=90°,∴点 A,A'关于直线 BC对称,点 A,A"关于直线 CD 对称.∵BA=BA',MB⊥AB,.MA=MA'.同理,NA=NA",∴∠A'=∠MAB,∠A"=∠NAD.∵∠AMN=∠A'+∠MAB=2∠A',∠ANM=∠A"+ ∠NAD=2∠A",∴∠AMN+∠ANM=2(∠A'+∠A").又∵∠BAD=130°,∴∠A'+∠A"=180°-∠BAD=50°∴∠AMN+∠ANM=100°.故选C.。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项练习题-带含有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若点与关于x轴对称,则点的坐标为()A.B.C.D.3.在中,和的度数如下,能判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B.C.D.4.如图,PD垂直平分AB,PE垂直平分BC,若PA的长为7,则PC的长为()A.5 B.6 C.7 D.8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BC=6,AC=5,则△ACE的周长为()A.8 B.11 C.16 D.176.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BC=2DE C.∠ABE=15°D.DE=2AE7.如图,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若AM=1,BN=2,则的长为()A.B.C.D.8.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MC下列结论:①DF=DN;②ABE≌△MBN;③△CMN 是等腰三角形;④AE=CN;,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BC=6,则CD=.10.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其中两边,满足,则ABC的周长为.11.在中,点D为斜边上的一点,若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的度数为.12.如图,在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D,E,BE=3,则的长为.13.如图,在中,∠ACB=90°,∠A=30°,将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点M是的中点,点N是的中点,连接,若,则线段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1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的一个△ABC.(其中点A. B. C均在网格上)①作△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A′B′C′;②以P点为一个顶点作一个与△ABC全等的△EPF(规定点P与点B对应,另两顶点都在图中网格交点处).③在MN上画出点Q,使得QA+QC最小。
中考数学总复习《轴对称》专项测试卷-附有参考答案(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题,共4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2,−3)B.(2,−3)C.(−3,2)D.(3,−2) 2.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B.C.D.3.现实世界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下列美术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中B.国C.加D.油4.点P(m,−2)与点P1(−4,n)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分别为( )A.m=4,n=−2B.m=−4,n=2C.m=−4,n=−2D.m=4,n=2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为14cm,则腰长为( )A.2cm B.8cmC.8cm或2cm D.14cm或8cm6.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8cm,且△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 )A.15cm B.18cm C.22cm D.25cm7.在Rt△ABC中∠ABC=90∘,CD⊥AB于D,CE平分∠ACD交AB于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BC=EC B.EC=BE C.BC=BE D.AE=EC8.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80∘B.50∘C.80∘或50∘D.80∘或20∘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9.如图,等边△ABC,B点在坐标原点,C点的坐标为(4,0),点A关于x轴对称点Aʹ的坐标为.10.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的任意一点,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E=CD,则∠E=度.11.如图,在△ABC中AB=AC=5,BC=6,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1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2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12.如图,长方形纸条ABCD中AB∥CD,AD∥BC,∠A=∠B=∠C=∠D=90∘.将长方形纸条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Aʹ处,点D落在Dʹ处,AʹE交CD于点G.若∠AEF=α,则∠AʹGC=(用含α的式子表示).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ʹ,再将点Aʹ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ʺ,则点Aʺ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3题,共45分)14.如图,△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MN过点O交AB于点M,交AC于点N,且MN∥BC,BM=6,CN=7.求MN的长.1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 CF,BD=CE.(1) 求证:△DEF为等腰三角形;(2) 当∠A=50∘时,求∠DEF的度数.1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ABC内一点,且∠ABD=∠DAC,过点C作AD 的平行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BD=EC连接AE.(1) 求证:△ABD≌△ACE;(2) 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参考答案1. 【答案】A2. 【答案】C3. 【答案】A4. 【答案】B5. 【答案】D6. 【答案】C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63∘或27∘10. 【答案】3011. 【答案】7812. 【答案】180∘−2α13. 【答案】1;−214. 【答案】∵BO平分∠ABC∴∠ABO=∠CBO∵MN∥BC∴∠CBO=∠BOM∴∠ABO=∠BOM∴BM=OM同理可得:∠ACO=∠CON∴CN=ON∴MN=OM+ON=BM+CN=6+7=13.15. 【答案】(1) ∵AB=AC∴∠B=∠C在△BDE和△CEF中{BD=CE,∠B=∠C, BE=CF,∴△BDE≌△CEF(SAS)∴DE=EF∴△DEF为等腰三角形;(2) ∵△BDE≌△CEF∴∠BDE=∠CEF∴∠BED+∠CEF=∠BED+∠BDE∵∠B+(∠BED+∠BDE)=180∘∠DEF+(∠BED+∠BDE)=180∘∴∠B=∠DEF.∵∠A=50∘AB=AC∴∠B=12(180∘−50∘)=65∘∴∠DEF=65∘.16. 【答案】(1) ∵△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ACB=60∘∵AD∥CE∴∠DAC=∠ACE,且∠ABD=∠DAC∴∠ACE=∠ABD,且AB=AC BD=CE∴△ABD≌△ACE(SAS).(2) ∵△ABD≌△ACE∴AD=AE∠BAD=∠CAE∵∠BAD+∠DAC=∠BAC=60∘∴∠CAE+∠DAC=∠DAE=60∘,且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
收稿日期:2021-01-16作者简介:曹自由(1979—),男,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曹自由摘要:图形的变化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内容抓手,也是研究图形的基本方法,是发现和构造不变量和不变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新授课阶段分别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中考第二轮复习中需要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整体复习.通过四个课时的复习教学,分别引导学生感受运动变化、理解运动变化、运用运动变化、整合运动变化,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文章将第1课时设计整理成文,以供研讨.关键词:图形的变化;中考复习;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2.内容解析初中阶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变化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和相似(位似)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图形的全等变换——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全等变换可以看作是图形的刚体运动,用全等变换的思想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关系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图形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全等,全等可以用图形重合的方式直观获得,而“图形重合”需要通过图形的运动来实现,这种运动就是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变化是理解图形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空间观念的核心要素.抽象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用逻辑的方法理解图形的全等变换是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图形的变化的桥梁.从小学直观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到初中的逻辑研究、坐标表示再到后续的矩阵表示,是图形的全等变换的定性到定量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三种图形的变化相关知识的逻辑体系,并用图形变化的观点认识几何图形.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运动变化的认识,落实画图和识图的能力,渗透几何直观能力.(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用图形的变化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渗透图形变化思想.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能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描述两个已知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图形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画出运动变化后的图形,通过梳理建立三种变化相关知识的逻辑体系.达成目标(2)的标志:能够以运动的视角观察图形,用变化的思想分析图形特征.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近几年北京中考试卷中的几何综合题都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并且不是单一的,而是从一种变化到另一种变化的综合考查.但是学生学习时,知识是零散的、分割开的,先学习了平移,然后是轴对称和旋转,没有形成三种变化相关知识的逻辑体系.同时,图形的变化是一种观察图形的视角,培养这种“视角”与培养“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要.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三种图形的变化之间的转化.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学习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OB 可以看作是△OCD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OCD得到△AOB 的过程:.图1思考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平移、旋转?它们各有什么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此题为2017年中考北京卷第15题,学生在课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相关知识,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应用中不断深化认识.通过解决中考试题回顾思考涉及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一步提升能力.2.交流梳理环节1:交流课前学习成果.(1)平移:如图2,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从图形形状、大小关系来看);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两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共线)且相等(从图形位置变化来看).图2CC′BAA′B′(2)轴对称:如图3,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从图形形状、大小关系来看);对应线段相等,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从图形位置变化来看).图3B′A′ABCNMC′(3)旋转:如图4,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从图形形状、大小关系来看);每两对对应点连线所形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从图形位置变化来看);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图形位置变化来看).BCAA′C′(1)OB′ABCC′A′(2)图4(4)轴对称、平移、旋转三者的关系:如图5,两条对称轴平行的轴对称复合⇔一次平移;两条对称轴相交的轴对称复合⇔一次旋转.2(3)2(1)2(2)图5轴对称在三种变化中起到桥梁作用,轴对称与另外两种全等变换在地位上是有区别的,它是更加基础的一种变化,所有平移、旋转都可以用轴对称变化来解释.【设计意图】学生先回答思考问题,借此梳理三种变化的性质,明确各自的画图方法及依据,明确三种变化之间的关系.环节2:问题引导深入思考.思考:只用一种变化可不可以操作?如何操作?用两种变化如何操作?哪种方法容易快速想到?为什么?【设计意图】课上让学生先交流自己的结果.而学生在交流结果时一定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问题1:对于题目,只用两种变化有哪些方法?学生活动:交流使用两种变化的情况.(1)旋转+平移.思路1:将△CO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再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得到△AOB.思路2:将△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再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AOB.思路3:将△COD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后,再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思路4:将△COD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后,再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2)旋转+轴对称.思路5:将△COD先关于x轴对称,再以点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再作关于直线x=1的对称得到△AOB.追问:采用“平移+轴对称”的方式可以吗?归纳:对应顶点排列的顺序一致——旋转;与目标图形的方向一致——平移.问题2:用一种变化有哪些方法?追问: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某种运动方式一定能重合吗?若能重合,如何运动?归纳:对应顶点排列顺序一致,经过一次旋转能重合.学生活动:对于题目,展示只通过旋转或只通过轴对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画图方法和画图依据.方法1:(旋转)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思路6:将△COD绕点()1,1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思路7:将△COD先绕点()1,-1逆时针旋转90°后,再绕点O旋转180°得到△AOB.方法2:(轴对称)两条对称轴相交的轴对称复合⇔一次旋转.思路8:先将△COD沿直线x=1对称后,再沿直线y=x对称得到△AOB.思路9:先将△COD沿直线y=1对称后,再沿直线y=-x+2对称得到△AOB.【设计意图】题目难度不大,且学生具备直接识别运动变化的能力,但是学生自己描述运动变化的经验还是比较少的,而且运动的方式是不唯一的,给出运动前后的图形,描述运动变化要素,这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很多的.因此,要关注这三种运动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个过程深化学生对于运动变化的认识.3.变式练习变式1:如图6,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试类比上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说出△ABE经过怎样的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BCF?图6B E CFDA图7B E CDA变式2:如图7,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E,试类比上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说出△ABE经过怎样的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CAD?学生活动:展示所画图形的变化过程,并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学生可能想到如下情况.(1)旋转+平移(如图8和图9).D图8图9(2)两次轴对称(如图10).图10(3)一次旋转(如图11).图11【设计意图】将任务探究的思维过程结构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同时渗透用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图形的思想方法.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图形的变化可能有多种情况,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多样性.4.归纳与提升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图12所示.运动的眼光,变换的思想ìíîï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图12【设计意图】归纳方法、提升能力,形成用运动的眼光、变换的思想看待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渗透运动变换思想.5.布置作业(1)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A′B′可以看作是△OAB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OAB得到△O′A′B′的过程:.图13(2)如图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1,B()-1,3,经过两次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对应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B″()3,-3,则由线段AB得到线段A′B′的过程是:,由线段A′B′得到线段A″B″的过程是:.图14(3)如图15,在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B′可以看作是线段AB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线段AB得到线段A′B′的过程:.图16图15ABA′B′(4)如图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可以看作△DEF是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轴对称、平移、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DEF得到△ABC的过程:.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内容属于“图形的变化”.希望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图形变换思想进行相应的概括和应用.同时,在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感受运动变化,建立逻辑体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课前的数学操作活动后,体验的水平停留在“感觉”阶段,还没有对活动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深刻认识到三种全等变换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及反思性观察将获得的体验进行抽象,梳理三种全等变换各自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图形的变化是一种观察图形的视角,培养这种“视角”与培养“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要.在关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并能够主动利用经验的迁移去研究其他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运动变化,学会以运动变化的视角分析图形,也为后续进一步主动运用图形变化视角认识几何图形,运用图形变换思想解决综合性问题奠定基础. 2.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多样性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图形的变化可能有多种情况,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此同时,通过增加限定条件,从两种图形变化的组合,到只用一种图形变化,将任务探究的思维过程结构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同时,渗透用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图形的思想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落实画图和识图能力,渗透几何直观能力,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运动变化的认识;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用图形的变化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渗透图形变化思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落实得比较到位,而思想性体现不够充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思想性上多做文章.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章建跃.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4]任华中,傅海伦,邵亚娜.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目标层次划分[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8(6):30-32.。
中考复习之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一、选择题: 1.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在下列图形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腰梯形B .平行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等腰三角形 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6.下列平面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腰三角形B .正五边形C .平行四边形D .矩形7.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D ) (C ) (B ) (A )9.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矩形B.菱形C.平行四边形D.正五边形10.下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11.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12.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3.在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 C.D.14.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15.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7.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平行四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18.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19.下列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20.下列两个电子数字成中心对称的是【】2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2.下列图形中,有且只有两条对称轴的中心对称图形是【】.A .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D.菱形23.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A. B. C. D.24.下列图形:①等腰梯形,②菱形,③函数1y=x的图象,④函数y=kx+b(k≠0)的图象,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A. B. C. D.2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27.下列平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8.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9.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名,从图中看,你认为它是【】A.轴对称图形 B.中心对称图形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30.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到很多美丽的图案,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3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33.把等腰△ABC沿底边BC翻折,得到△DBC,那么四边形ABDC【】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D.以上都不正确3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5.下列几何图形中,对称性与其它图形不同的是【】36.下列历届世博会会徽的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7.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圆;④梯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直角三角形;⑦国旗上的五角星.这些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38.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39.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0.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41.下列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2.下列各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43.下列图案是一副扑克牌的四种花色,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4.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5.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等腰梯形D.正方形4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47.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48.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是【】A.B.C.D.4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共有【】A.1个 B.2个 C .3个 D.4个50.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 D.51.如图,所给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52.下列图形即使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①平行四边形;②正方形;③等腰梯形;④菱形;⑤正六边形A.1个B.2个C.3个D.4个53.下面四个标志图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4.在下列平面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5.娜娜有一个问题请教你,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两条的是【】5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57.下列四幅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8.如下是一种电子记分牌呈现的数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59.在下列四个黑体字母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60.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A.130° B.120° C.110° D.100°6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62.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A.y 2x =-B. 3y x= C .()2y x 2=- D.y 2x = 63.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64.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点A 、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 是x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 十QB 的值最小的点,则OP OQ ⋅=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 .3.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要使四边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只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要填写一种情况)4.如图,MN 为⊙O 的直径,A 、B 是O 上的两点,过A 作AC⊥MN 于点C ,过B 作BD⊥MN 于点D ,P 为DC 上的任意一点,若MN =20,AC =8,BD =6,则PA +PB 的最小值是 。
第五章.轴对称模型(二十)——婆罗摩笈多模型一、垂直中点【结论1】如图,△ABC和△D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经过点B,若MN⊥CE,则①点N是AD的中点,②SCBE∆=SABD∆,③CE=2BN. 【证明】如图,(知垂直得中点,一线三垂直)②如图,由①知,SCBM∆=SBAP∆,SEBM∆=SBDQ∆,SAPN∆=SDQN∆∴SABD∆=SABN∆+SDBN∆=SBAP∆+SAPN∆+SBDQ∆-SDQN∆模型讲解=SBAP∆+SBDQ∆=SCBM∆+SEBM∆=SCBE∆,即SCBE∆=SABD∆,得证.③如图,由①得,PN=QN,∴CE=CM+EM=BP+BQ=BN-NP+BN+QN=2BN,得证.二、中点垂直【结论2】如图,△ABC和△D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是CE的中点,PB的延长线交AD于点Q,则①PQ⊥AD,②SCBE∆=SABD∆,③AD=2BP【证明】如图,(知中点得垂直,倍长中线)②如图,由①知SCBE∆=SCBP∆+SEBP∆=SEMP∆+SEBP∆=SMEB∆=SABD∆,得证.③如图,由①知AD=MB=2BP,得证。
婆罗摩笈多定理: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则垂直于一边且过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分对边。
这个定理有另一个名称,叫做“布拉美古塔定理”(又译《卜拉美古塔定理”)。
如图,△AOB和△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过点O,⑴若MN⊥AD,则点M是BC的中点,②SAOD∆=SBOC∆,③AD=2OM.⑵若M是BC的中点,则①MN⊥AD,②SAOD∆=SBOC∆,③AD=2OM.如图,△AOB和△COD是等腰三角形,∠AOB+∠COD=180º,MN过点O.N在AD延长线上.拓展拓展⑴若∠ANM=∠AOB,则M是BC的中点,②SAOD∆=SBOC∆,③AD=2OM.⑵若M是BC的中点,则②∠ANM=∠AOB,②SAOD∆=SBOC∆,③AD=2OM.如图,△AOB≌△COD且∠AOB=∠COD=180º,MN过点O.⑴若M是BC的中点,则①AD=2OM,②SAOD∆=SBOC∆.⑵若N是AD的中点,则①BC=2ON,②SAOD∆=SBOC∆.如图,在△AOB、△COD中,DOCOBOAO=,且∠AOB+∠COD=180º,则SAOD∆=SBOC∆.拓展拓展典例秒杀典例1 ☆☆☆☆☆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BN.【解析】如图,延长 AM至点N,使 MN=AM,连接Array∵点 M为 BC 的中点,∴CM=BM.在△AMC和△NMB中,AM=MN, ∠AMC=∠NMB, CM= BM,∴△NMB≌△AMC(SAS),∴AC=BN,∠C=∠NBM.∵AB⊥AE,AD⊥AC,∴∠EAB=∠DAC=90°, ∴∠EAD+∠BAC=180°,∴∠ABN=∠ABC+∠C=180°-∠BAC=∠EAD.在△EAD和△ABN中, AE=AB, ∠EAD=∠ABN, AD= BN,∴△EAD≌△ABN(SAS),∴DE=AN=2AM.典例2 ☆☆☆☆☆定义:如图1,在△ABC和△ADE中,AB=AC=AD=AE,当∠BAC+∠DAE=180º时,我们称△ABC与△DAE互为“顶补等腰三角形”,△ABC的边BC上的中线AM叫做△ADE的“顶心距”.特例感知∶⑴在图2、图3中,△ABC与△DAE互为“顶补等腰三角形”,AM, AN 分别是“顶心距”.①如图2,当∠BAC=90°时,AM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M=_____DE;②如图3,当∠BAC=120°,BC=6时,AN的长为__________.猜想论证∶⑵在图1中,当∠BAC为任意角时,猜想AM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40°的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C、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再一一判断即可。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正三角形B. 菱形C. 直角梯形D. 正六边形【答案】C【解析】:A.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A符合题意;B.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B不符合题意;C.直角梯形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C不符合题意;D.正六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定义一一判断对错即可得出答案.3.将抛物线y=-5x +l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抛物线为().A. y=-5(x+1) -1B. y=-5(x-1) -1C. y=-5(x+1) +3D. y=-5(x-1) +3【答案】A【解析】:将抛物线y=-5x+l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5(x+1)2+1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为:y=-5(x-1)+1-2即y=-5(x+1)-1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将抛物线y=ax2向上或向下平移m个单位,再向左或向右平移n个单位即得到y=a(x±n)2±m。
根据平移规则即可得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即可求解。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C.D.【答案】C【解析】: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5)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就可得出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轴对称》专项练习题-附带有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腾讯软件图标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 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 cm B.12 cm C.12cm或15cm D.15cm3.△ABC中,∠B=30°,∠C=50°,点B、点C分别在线段AD、AE的中垂线上,则∠EAD=()A.40°B.50°C.80°D.60°4.如图,在Rt△ABC中,∠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为3.8,则BC的长为()A.3.8 B.7.6 C.11.4 D.11.25.如图,点D,E分别在等腰△ABC的腰AB,AC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的是()A.∠DCB=∠EBC B.∠ADC=∠AEB C.AD=AE D.BE=CD6.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于E,若BE=1,则AC的长为()A.2 B.√3C.4 D.2√37.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AC=5cm,BC=4cm那么△DBC 的周长是()A.6 cm B.7 cm C.8 cm D.9 cm8.邢台主城区持续打造“五分钟健身圈”,2023年底前将再建40家健身驿站,总数达到100家.如图,有三个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健身驿站,使该驿站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驿站应建在()A.三条中线的交点处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C.三条高线的交点处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二、填空题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一腰上中线把其周长分成的两部分的差为 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在△ABC中,AB=AC,∠A=5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垂足为E,则∠DBC的度数是.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6,M在DC上,且DM=4,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2,0),B(4,2),若点P在x轴下方,且以O,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全等,则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是.1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C,垂足为E,∠BAC=40°则∠ADE的度数为.三、解答题14.如图,在△ABC中,∠A=40°,AB=AC,点D为AC上任意一点,若△BCD是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BDC的度数.15.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16.如图所示,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交AD于点O.求证:AD 垂直平分EF.17.如图.(1)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顶点坐标;(3)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PA+PB最短.(只需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8.如图,已知△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D、BE,交CE和AC分别于G、H点,连接GH.(1)请说出AD=BE的理由;(2)试说出△BCH≅△ACG的理由;(3)试猜想:△CGH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并加以说明.答案1.D2.D3.A4.C5.D6.C7.D8.D9.810.1511.2012.(4,−2)或(−2,−2)13.70°14.解:∵∠A=40°,AB=AC∴∠ABC=∠C=12(180°−∠A)=70°若△BCD是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分两种情况:①当BC=BD时,∠BDC=∠C=70°;②当BC=CD时∠BDC=∠DBC=12(180°−∠C)=55°综上所述,∠BDC的度数为70°或55°15.证明:△ABC中∵AB=AC∴∠DBM=∠ECM∵M是BC的中点∴BM=CM在△BDM和△CEM中{BD=CE∠DBM=∠ECMBM=CM∴△BDM≌△CEM(SAS)∴MD=ME.16.∵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AED=∠AFD=90°,∴∠DEF=∠DFE,∴∠AEF=∠AFE,∴AE=AF.∵AD为△ABC的角平分线,∴AD垂直平分EF.17.(1)解:如图所示:(2)解:A2(﹣3,﹣2),B2(﹣4,3),C2(﹣1,1)(3)解:连结AB1或BA1交y轴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18.(1)解:∵△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 DC=EC∠ACB=∠ECD=60°∴∠ECD+∠ACE=∠ACB+∠ACE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DC=EC∴△ACD≅△BCE(SAS)∴AD=BE(2)解:由(1)已证:△ACD≅△BCE∴∠CBE=∠CAD,即∠CBH=∠CAG∵∠ACB=∠ECD=60°,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CG= 180°−∠ACB−∠ECD=60°∴∠BCH=∠ACG=60°在△BCH和△ACG中(3)解:△CGH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已证:△BCH≅△ACG∴CH=CG又∵∠ACG=60°∴△CGH是等边三角形(有一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轴对称图形作图练习一.选择题(共27小题)1.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P,使PB1+PC最小.2.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网格中画出△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3)在直线m上画一点P,使得C1P+C2P的值最小.3.如图,已知△ABC.(1)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3)△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吗?若成,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若不成,说明理由.4.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3)四边形ACBB′的面积为;(4)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则这个最短长度为.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A2B2C2的各顶点坐标:A2;B2;C2.6.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6),B(5,2),C(2,1),(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8.△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9.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答案).A1B1C1.12.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Q,使QA+QC最小.1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14.△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15.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写出△ABC的面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3)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16.已知:如图,已知△ABC,(1)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写出△A1B1C1和△A2B2C2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的坐标为(﹣3,2).请按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小题:(1)把△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点A1的坐标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点C2的坐标是;(3)求△ABC的面积.二.解答题(共3小题)28.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29.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向下平移5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对应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3)S△ABC=.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1,3),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坐标是.(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ABC的面积为.(4)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7小题)1.(2016春•新蔡县期末)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用直尺画图)(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P,使PB1+PC最小.【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连接BC1,与直线D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点P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2016春•南江县期末)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网格中画出△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1B1C1;(2)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3)在直线m上画一点P,使得C1P+C2P的值最小.【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1B1C1即可;(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即可;(3)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3)连接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16秋•宜兴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 于点D、E.(1)若∠A=40°,求∠DCB的度数.(2)若AE=4,△DCB的周长为13,求△ABC的周长.【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CB 的度数,又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即可求得∠ACD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由AE=4,△DCB的周长为13,即可求得△ABC的周长.【解答】解:(1)∵在△ABC中,AB=AC,∠A=40°,∴∠ABC=∠ACB==70°,∵DE垂直平分AC,∴DA=DC,∴在△DAC中,∠DCA=∠A=40°,∴∠DCB=∠ACB﹣∠ACD=30°;(2)∵DE垂直平分AC,∴DA=DC,EC=EA=4,∴AC=2AE=8,∴△ABC的周长为:AC+BC+BD+DA=8+BC+BD+DC=8+13=21.【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2016春•芦溪县期中)如图,△ABC中,AB=AC,∠A=50°,DE是腰AB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分析】已知∠A=50°,AB=AC可得∠ABC=∠ACB,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BC=∠A,易求∠DBC.【解答】解:∵∠A=50°,AB=AC,∴∠ABC=∠ACB=(180°﹣∠A)=65°又∵DE垂直且平分AB,∴DB=AD,∴∠ABD=∠A=50°,∴∠DBC=∠ABC﹣∠ABD=65°﹣50°=15°.即∠DBC的度数是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5.(2016秋•江阴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的度数;(2)请说明:AB=CD.【分析】(1)由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得到∠B=∠C=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AC=120°,而∠DAB=45°,则∠DAC=∠BAC﹣∠DAB=120°﹣45°;(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DC=∠B+∠DAB=75°,而由(1)得到∠DAC=7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C=AC,这样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解:∵AB=AC,∴∠B=∠C=30°,∵∠C+∠BAC+∠B=180°,∴∠BAC=180°﹣30°﹣30°=120°,∵∠DAB=45°,∴∠DAC=∠BAC﹣∠DAB=120°﹣45°=75°;(2)证明:∵∠DAB=45°,∴∠ADC=∠B+∠DAB=75°,∴∠DAC=∠ADC,∴DC=AC,∴DC=A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6.(2016秋•吴江区期中)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且MN∥BC,若AB=12,△AMN的周长为29,求AC的长.【分析】根据BO平分∠CBA,CO平分∠ACB,BM=MO,NC=NO,从而知道,△AMN 的周长是AB+AC的长,从而得解.【解答】解:∵BO平分∠CBA,CO平分∠ACB,MN∥BC,∴BM=MO,CN=NO,∴AM+MB+AN+NC=AM+MO+AN+NO=29.∴AB+AC=29,∵AB=12,∴AC=17.【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7.(2016秋•江都区期中)如图,已知△ABC.(1)画出△A1B1C1,使△A1B1C1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2)画出△A2B2C2,使△A2B2C2和△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3)△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吗?若成,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若不成,说明理由.【分析】(1)找出△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找出△ABC关于直线PQ成轴对称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观察所作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2)所画图形如下所示:(3)△A1B1C1与△A2B2C2不成轴对称,因为找不到使△A1B1C1与△A2B2C2重合的对称轴.【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变换作图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正确作出关于直线MN和PQ的对称图形.8.(2016秋•常熟市期中)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4+2+2;(3)四边形ACBB′的面积为7;(4)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PC的长最短,则这个最短长度为.【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作出△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2)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与BC的长,由对称性,可求得其它边长,继而求得答案;(3)由S△ABC=S梯形AEFB﹣S△AEC﹣S△BCF,可求得△ABC的面积,易求得△ABB′的面积,继而求得答案;(4)由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连接B′C,交l于点P,然后由B′C的长即可.【解答】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AC′=AC==2,B C=BC′==,BB′=2,∴五边形ACBB′C′的周长为:2×2+2×+2=4+2+2;故答案为:4+2+2;(3)如图,S△ABC=S梯形AEFB﹣S△AEC﹣S△BCF=×(1+2)×4﹣×2×2﹣×2×1=3,S=×2×4=4,△ABB′∴S四边形ACBB′=S△ABC+S△ABB′=3+4=7.故答案为:7;(4)如图,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连接B′C,交l于点P,此时PB+PC的长最短,∴PB=PB′,∴PB+PC=PB′+PC=B′C==.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2016秋•南开区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A2B2C2的各顶点坐标:A2(1,﹣2);B2(3,﹣1);C2(﹣2,1).【分析】(1)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得出答案;(2)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各对应点位置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A2(1,﹣2);B2(3,﹣1);C2(﹣2,1).故答案为:(1,﹣2),(3,﹣1),(﹣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把握横纵坐标关系是解题关键.10.(2016秋•微山县期中)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4,6),B(5,2),C(2,1),(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并写出A′,B′,C′的坐标;(2)用△ABC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A′(﹣4,6),B′(﹣5,2),C′(﹣2,1);(2)S△ABC=3×5﹣×1×3﹣×1×4﹣×2×5=6.5.【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11.(2016秋•无锡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1)若BC=10,求△AEF周长.(2)若∠BAC=128°,求∠FAE的度数.【分析】(1)由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易得AE=BE,AF=CF,即可得△AEF周长=BC;(2)由∠BAC=128°,可求得∠B+∠C的值,即可得∠BAE+∠CAF的值,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1)∵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AE=BE,AF=CF,∵BC=10,∴△AEF周长为:AE+EF+AF=BE+EF+CF=BC=10;(2)∵AE=BE,AF=CF,∴∠B=∠BAE,∠C=∠CAF,∵∠BAC=128°,∴∠B+∠C=180°﹣∠BAC=52°,∴∠BAE+∠CAF=∠B+∠C=52°,∴∠FAE=∠BAC﹣(∠BAE+∠CAF)=76°.【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2016秋•夏津县月考)(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8cm,一边长等于9cm,求它的周长;(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cm,周长等于28cm,求其他两边的长.【分析】(1)分8cm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2)分6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1)8cm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8cm、8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8+8+9=25cm,8cm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8cm、9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8+9+9=26cm,综上所述,周长为25cm或26cm;(2)6cm是腰长时,其他两边分别为6cm,16cm,∵6+6=12<16,∴不能组成三角形,6cm是底边时,腰长为×(28﹣6)=11cm,三边分别为6cm、11cm、11cm,能组成三角形,所以,其他两边的长为11cm、11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3.(2016秋•沭阳县校级月考)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四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S四边形A1B1C1D1=3×4﹣×2×1﹣×2×1﹣×3×1﹣×2×2=12﹣1﹣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5•聊城)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坐标为:(﹣2,﹣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5.(2015•安徽)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2)将线段AC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移得到的线段A2C2,并以它为一边作一个格点△A2B2C2,使A2B2=C2B2.【分析】(1)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平移后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平移变换,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16.(2015•应城市二模)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分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15•本溪三模)△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分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出A、B、C的对称点A1、B1、C1,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平移的性质,△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A、B、C三点的横坐标加6,纵坐标不变;(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顶点坐标,可得其对称轴是l:x=3;【解答】解:(1)由图知,A(0,4),B(﹣2,2),C(﹣1,1),∴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为A1(0,4)、B1(2,2)、C1(1,1),连接A1B1,A1C1,B1C1,得△A1B1C1;(2)∵△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A、B、C三点的横坐标加6,纵坐标不变,作出△A2B2C2,A2(6,4),B2(4,2),C2(5,1);(3)△A1B1C1和△A2B2C2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图中直线l:x=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作图﹣平移变换,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18.(2015秋•吴忠校级期末)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分析】先作出两条公路相交的角平分线OC,再连接ED,作出ED的垂直平分线FG,则OC与FG的交点H即为工厂的位置.【解答】解:①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直线a、b于点A、B;②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点C,连接OC;③连接ED,分别以E、D为圆心,以大于ED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F、G两点,连接FG;④FG与OC相交于点H,则H即为工厂的位置.故点H即为工厂的位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19.(2015秋•崆峒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分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答】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BD+∠A=2x;∵AB=AC,∴∠ABC=∠BCD=2x,∴∠DBC=x;∵x+2x+2x=180°,∴x=36°,∴∠A=36°,∠ABC=∠ACB=72°.【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相等关系,通过列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2015秋•东平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分析】(1)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观察图形即可得出点A1、B1、C1的坐标.【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2)点A1、B1、C1的坐标分别为:(1,5),(1,0),(4,3).【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作图,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是: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21.(2015秋•平南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直接写答案).A1(﹣1,2)B1(﹣3,1)C1(2,﹣1).【分析】(1)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A1、B1、C1,顺次连接A1B1、B1C1、C1A1,即得到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根据点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可求出A1、B1、C1各点的坐标.【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下所示:(2)A1,B1,C1的坐标分别为:(﹣1,2),(﹣3,1),(2,﹣1).故答案为:(﹣1,2),(﹣3,1),(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作图,难度不大,注意作轴对称后的图形的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是: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22.(2015秋•天门期末)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格点△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2)在DE上画出点Q,使QA+QC最小.【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直线DE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连接A1C与DE的交点即为所求点Q.【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2)点Q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2015秋•连州市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分析】(1)根据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建立坐标系即可;(2)作出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点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B′(2,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2015秋•泸县期末)△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作出△ABC关于y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分析】(1)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即可;(2)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点C1的坐标(3,﹣2);(2)如图2所示,点C2的坐标(﹣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2015秋•夏津县期末)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写出△ABC的面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3)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分析】(1)△ABC中,AC∥y轴,以AC为底边求三角形的面积;(2)对称轴为y轴,根据轴对称性画图;(3)根据所画图形,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解答】解:(1)△ABC的面积=×7×2=7;(1分)(2)画图如图所示;(3分)(3)由图形可知,点A坐标为:(﹣1,3),(4分)点A1的坐标为:(1,3).(5分)【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的作图.关键是明确图形的位置,对称轴,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图.26.(2015秋•莘县期末)已知:如图,已知△ABC,(1)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写出△A1B1C1和△A2B2C2各顶点坐标;(3)求△ABC的面积.【分析】(1)根据关于x、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各点在坐标系内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3)根据S△ABC=S四边形CDEF﹣S△ACD﹣S△ABE﹣S△BC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A1(0,2),B1(2,4),C1(4,1),A2(0,﹣2),B2(﹣2,﹣4),C2(﹣4,﹣1).(3)S△ABC=S四边形CDEF﹣S△ACD﹣S△ABE﹣S△BCF=3×4﹣×1×4﹣×2×2﹣×2×3=12﹣2﹣3﹣2=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2015秋•南陵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的坐标为(﹣3,2).请按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小题:(1)把△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点A1的坐标是A1(﹣3,﹣2);(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点C2的坐标是C2(5,3);(3)求△ABC的面积.【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1B1C1,得出点A1的坐标即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根据点C2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此点坐标;(3)根据△ABC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ABC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1(﹣3,﹣2).故答案为:A1(﹣3,﹣2);(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2(5,3).故答案为:C2(5,3);(3)S△ABC=2×3﹣×2×1﹣×1×2﹣×1×3=6﹣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及平移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3小题)28.(2015秋•连州市期末)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3)写出点B′的坐标.【分析】(1)根据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建立坐标系即可;(2)作出各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点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B′(2,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2014•盘锦三模)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1)将△ABC向下平移5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对应点A1的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3)S△ABC=2.【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的对应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1的坐标;(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点y轴对称的对应点A2、B2、C2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2的坐标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C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点A1的坐标(4,﹣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A2(﹣4,﹣1);(3)S△ABC=×2×2=2.【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平移变换作图,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0.(2014•诏安县校级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3),点B 的坐标为(﹣1,3),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坐标是(﹣3,﹣2).(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3).(3)△ABC的面积为16.(4)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即可;(2)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解答;(3)利用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4)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1)点C的坐标是(﹣3,﹣2);(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3);(3)△ABC的面积=6×6﹣×2×5﹣×1×6﹣×4×6,=36﹣5﹣3﹣12,=36﹣20,=16;(4)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故答案为:(1)(﹣3,﹣2),(2)(1,﹣3),(3)16.【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系列复习之(1)轴对称一、基础知识梳理(一)主要概念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3.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二)主要性质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4.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则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就角相等.二、考点与命题趋向分析(一)能力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5.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6.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7.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命题趋向分析1.中考中常在拼图中考查轴对称的有关概念,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例1】(2001年福建省福州市)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图中已画出其中一个三角形,请你分别补出另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个图形分别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所画三角形可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思路分析】只要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楚,弄清题意,本题还是很容易完成的,现举几例如下.【解】2.有些找规律题也利用轴对称图形出题.【例2】(2004年烟台市)把26个英文字母按规律分成5组,现在还有5•个字母D、M、Q、X、Z,请你按原规律补上,其顺序依次为()①F R P J L G □;②H I O □③N S □;④B C K E □⑤V A T Y W U □A.Q X Z W D B.D M Q Z X C.Z X M D Q D.Q X Z D M 【思路分析】第①组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应填Q;第②组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应填X;第③组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应填Z;第④组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仅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为一条水平线,应填D;第⑤组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仅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为一条竖线,应填M.【解】选D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转化方法【例1】如图所示,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AB=•AC=8,BC=6,求△BDC 周长.【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点B 、A 关于BD 轴对称∴AD=BD∴△BCD 的周长=BC+CD+BC=AD+CD+BC=AC+BC ∵AC=8,BC=6∴△BCD 周长=8+6=14.【规律总结】本题的思路主要是将线段转化代换,把三角形周长转代为已知线段的和,这种转化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2】如图所示,在公路a 同侧有两个居民小区A 、B ,•现需要在公路旁建一个液化气站,要求到A 、B 的距离之和最短,这个液化气站应建在哪一个地方?【解】已知直线a 和a 的同侧两点A 、B ,如同所示.求作:点C ,使C 在直线a 上,并且使AC+BC 最小.作法:1.作A 点关于直线a 的对称点A ′.2.连结A ′B 交直线a 于点C ,则C 就是所求作的点. 【规律总结】本题通过作点A 关于直线a 的对称点A 把AC+BC 的和最短问题转化为A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方法2:分类讨论法【例3】如图所示,在四个正方形拼接的图形中,以这十个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共能组成________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愿意把得到上述结论的探究方法与他人交流吗?请在下面简要写出你的探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题:轴对称的性质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M为AD边的中点,将纸片沿BM、CM折叠,使A点落在A1处,D点落在D1处,若∠BMC=110°,则∠1是()A.30°B.40°C.45°D.70°2.如图,点P在锐角∠AOB的内部,连接OP,OP=3,点P关于OA、OB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分别是P1、P2,则P1、P2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8 B.7 C.6 D.53.如图所示的图形,长方形纸片沿AE折叠后,点D与D′重合,已知∠CED′=50°.则∠AED是()A.60°B.50°C.75°D.65°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P为这两条直线外一点,连接OP.点P关于直线AB、CD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若OP=3.5,点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0 B.6 C.7 D.95.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1,图2中的方式沿虚线依次对折后,再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是()A.B.C.D.6.如图,将△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重合于线段EO,若∠CDO+∠CFO=106°,则∠C的度数为()A.40°B.37°C.36 D.32°7.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如果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那么最多能画()个.A.5 B.6 C.7 D.8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C=20°,AB+BD=AC,将△ABD沿AD所在直线翻折,点B在AC边上的落点记为点E.那么∠B等于()A.80°B.60°C.40°D.30°二、填空题(共5小题)9.如图,五边形ABCDE,将∠C沿BD折叠与∠F重合,若∠C=110°,则∠A+∠E+∠EDF+∠ABF度数为________.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连接AD,将△ADC沿直线AD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ADC′,连接CC′,分别与边AB交于点E,与AD交于点O.若AE=BE,AD=6,则BC′的长为________.1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BC上,BC=20,BF=12,将这张纸片沿直线DE翻折,点A与点F重合,若DE∥BC,AF=DF,则四边形ADFE的面积为________.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如图,四边形纸片ABCD中,∠C=∠D=90°,AD=3,BC=9,CD=8,点E在BC上,且AE⊥BC.将四边形纸片ABCD沿AE折叠,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D'与AB交于点F,则BF长为________.13.如图(1)是四边形纸片ABCD,其中∠B=120°,∠D=50度.若将其右下角向内折出△PCR,恰使CP∥AB,RC∥AD,如图(2)所示,则∠C= 度.三、解答题(共4小题)14.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即可)15.图①、图②、图③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线段AB的端点都在格点上,在给定的网格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画法.(1)在图①中画△ABC,使∠BAC=45°,且面积为;(2)在图②中画△ABD,使△ABD是轴对称图形;(3)在图③中画△ABE,使AB边上的高将△ABE分成面积比为1:2的两部分.16.如图1,已知直线AB∥CD,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G点为射线FD上一动点,且∠FEG>∠EFG,将△EFG沿着EF翻折得到△EFH,直线EQ平分∠BEH交直线CD于点P.(1)当EG⊥CD时,①若∠EFG=30°,则∠PEF=________.②若去掉条件“∠EFG=30°”,你还能求出∠PEF的度数吗?试一试.(2)如图2,在点G运动的过程中,当∠EGF=a时,求∠PEF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在点G运动的过程中,若∠PEG=5°,且∠EGF=4∠EFG,直接写出∠EGF的度数.17.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将边AB沿AD折叠,点B的对应点B'落在DC上.(1)利用尺规作出∠CAB'的平分线AP,交CD于点E;延长AB'到点F,使AF=AC,连接E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判断(1)中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1)的条件下,若AB=3,AC=4,BC=5,BD=,直接写出EF的长.。
轴对称专题【类型一】“将军饮马问题”例1、如图所示,已知点)0,1(C,直线7y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D,E分别=x+-是AB,OA上的动点,则CDE∆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 。
例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点Q在边BC上,BQ=2QC,(1)求BQ的长;(2)如果点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PQ+PC的值最小,请画出确定点P的位置,并加以证明;(3)求PQ+PC的最小值.变式、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A=120°,点E是BC边上的动点,点P是对角线BD 上的动点,若使PC+PE的值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例3、如图,MN是圆O的直径,4AMN,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40=MN,︒上的一个动点,则PBPA+的最小值为_____ 。
检测1、(1)如图4-15(a)所示,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的周长最短,求最短周长的值;(2)如图4-15(b)所示,在x轴上找一点C,在y轴上找一点D,使AD+CD+BC值最小,求最小值.检测2、如图,在等边ABC∆中,4AB,点P是BC边上的动点,点P关于直线AB,AC的对称点分=别为M,N,则线段MN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类型二】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例4、将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F、EG为折痕,试问BEG∠=____AEF∠+例5、如图所示,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DC 重合,折痕为EF 。
展平后,再将点B 折到边DC 上,使边AB 经过点E ,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M ,点A 的对应点为N 。
(1)若x CM =,则CH =_____ 。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求折痕GH 的长。
变式、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AD )折叠,使点C 刚好落在线段AD 上,且折痕分别与边BC ,AD 相交,设折叠后点C 、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折痕分别与边BC 、AD 相交于点E 、F 。
(1)判断四边形CEG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3=AB ,9=BC ,求线段CE 的取值范围。
检测1、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连接OB,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的位置,若5=OB ,21tan =BOC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检测2、图1为长方形纸片ABCD,26=AD ,22=AB ,直线L 、M 皆为长方形的对称轴.今将长方形纸片沿着L 对折后,再沿着M 对折,并将对折后的纸片左上角剪下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五边形EFGHI,如图2.最后将图2的五边形展开后形成一个八边形,如图2,且八边形的每一边长恰好均相等.(1)若图2中HI 长度为x,请以x 分别表示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勾长和股长.(2)请求出图3中八边形的一边长的数值,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类型三】图形中的对称问题例6、己知AB=BC ,︒=∠90ABC 。
将线段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α(︒<<︒900α)得到线段AD 。
点C 关于直线BD 对称点为E ,连接AE 、CE(1)如图,①补全图形;②求AEC ∠度数(2)若2=AE ,13-=CE ,请写出求α度数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例7、在等边ABC∆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CD,其中CD交直线AP于点E.设α∠PAB,β=∠AEC==∠ACE,γ(1)依题意补全图1;(2)若︒α,直接写出β和γ的度数;=15(3)如图2,若︒︒12060α,<<①判断α,β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②请写出求γ大小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检测1、问题:已知ABC∠2,点D是ABCAD=,BA∆内的一点,且CD=∆中,ACBBAC∠BD=.探究∠与ABC∠度数的比值.DBC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当︒BAC时,依问题中的条件补全右图;∠90=观察图形,AB与AC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当推出︒∠的度数=DAC时,可进一步推出DBC∠15为________;可得到DBC∠度数的比值为___________;∠与ABC(2)当︒∠与ABC∠度数的比值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90BAC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DBC<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检测2、在△OAB中,∠OAB=90°,∠AOB=30°,OB=4.以OB为边,在△OAB外作等边△OBC,E是OC上的一点.(1)如图1,当点E是OC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F是BC上的一点,将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求OE的长.【类型四】轴对称图形的构造及应用例8、如图,EFGH为矩形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A和一彩球B.应怎样击打白球A,才能使白球A 碰撞台边EF,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变式、如图,EFGH为矩形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A和一彩球B.应怎样击打白球A,才能使白球A 碰撞台边EF,再碰撞台边HE,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例9、在ABC∠(ABC∠<60°)∆中,BD平分ABC(1)如图1,当点D在AC边上时,若ABC∠=32°,请直接写出AB,DC和BC∠=42°,ACB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D在ABC∆内部,且ACD∠=30°时,①若BDC∠=150°,直接写出AB,AD和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结论成立的思路.②若α︒ACB,请直接写出ADB∠60=2-=∠ABC,α∠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变式、如图,点P为ABC=∠=∠22PACPAB,求==∆内部一点,使得︒PBA,且︒∠30PBC,︒∠8∠的度数.APC检测1、在ABC ∆中,点D,E 分别在AB,AC 上,BE,CD 相交于点O ,且A EBC DCB ∠=∠=∠21.(1)如图1,若AB=AC,则BD 与C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2)如图2,若AB ≠AC,请你补全图2,思考BD 与CE 是否仍然具有(1)中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105BDC ,BD=3,且BE 平分ABC ∠,请写出求BE 长的思路.(不用写出计算结果)检测2、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4-8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边的中点,且∠AMD=90°,试判断AB+CD 与AD 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雪同学的思路是:作B 点关于AM 的对称点E ,连接AE 、ME 、DE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参考小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上面问题中AB+CD 与AD 之间的大小关系;(2)如图4-8(b)所示,若将∠AMD 的度数改为120°,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证明:AD CD BC AB ≥++21; (3)如图4-8(c)所示,若∠AMD=135°,1=AB ,22=BC ,2=CD ,求AD 的最大值。
若将∠AMD 的度数改为150°,其余条件不变,猜想AB 、BC 、CD 与AD 间的关系。
【综合练习】1、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四边形中,,,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小南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南的探究过程:(1)由筝形的定义可知,筝形的边的性质是:筝形的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关于筝形的角的性质,通过测量,折纸的方法,猜想: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将下面证明此猜想的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在筝形中,,.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由以上证明可得,筝形的角的性质是: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2)连接筝形的两条对角线,探究发现筝形的另一条性质: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结合图形,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筝形的定义是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筝形的方法之一.从边、角、对角线或性质的逆命题等角度可以进一步探究筝形的判定方法,请你写出筝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说明你的结论.【课后作业】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6,△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8B.3C.4D.322、在⊙O 中,AB 是⊙O 的直径,AB=8cm ,弧AC =弧CD =弧BD ,M 是AB 上一动点,CM+DM 的最小值是( )A.6cmB.8cmC.10cmD.12cm3、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点E 、F 分别是边AD 、AB 上的点,连结OE 、OF 、EF.若7=AB ,25=BC ,︒=∠45DAB ,则OEF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4、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F 折叠,使顶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C 交AF 于点G ,若︒=∠70CEF ,则'GFD ∠=_____。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8=BC ,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与A 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 )A. 5B. 6C.25D. 526、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 ,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11(A ,点)6,0(B ,点)6,0(B 为BC 边上的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经过点O 、P 折叠该纸片,得点'B 和折痕OP 。
设t BP =。
(1)如图①,当︒=∠30BOP 时,求点P 的坐标;(2)如图②,经过点P 再次折叠纸片,使点C 落在直线'PB 上,得点'C 和折痕PQ ,若m AQ =,试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m ;(3)在(2)的条件下,当点'C 恰好落在边OA 上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7、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33+-=x y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A 两点.将射线AM 绕着点A 顺时针旋45°得到射线AN .点D 为AM 上的动点,点B 为AN 上的动点,点C 在∠MAN 的内部.(1)求线段AC 的长;(2)当AM ∥x 轴,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时,求△BCD 的面积;(3)求△BCD 周长的最小值;(4)当△BCD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且325=BD 时,△BCD 的面积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