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3节冰期-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机制
- 格式:ppt
- 大小:693.00 KB
- 文档页数:28
冰期-间冰期旋回第4卷第1期2008年1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ADV ANCESINCLIMATECHANGERESEARCHV o1.4,N0.1January,2O08冰期一间冰期旋回Glacial—InterglacialCycles王绍武..(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第四纪(2.5MaBP)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中,气候温暖.这个间冰期地质学家称为全新世,是从11.5kaBP开始的,至今已延续了1万年以上.而在此之前是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盛期(LGM)出现于21kaBP.那时的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指工业化前)低4~7℃,个别地区低10~C以上,例如南极可能低10~C,格陵兰低21℃.末次间冰期(LIG)即上次间冰期出现于(130±1)kaBP到(116±1)kaBP,那时的温度峰值可能比现代高….根据近740ka的南极冰芯资料,100ka旋回占显着优势,特别在近430ka非常突出.海平面,黄土磁化率及深海60资料[41也提供了类似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的证据.根据中国黄土粒度的变化,可以对过去2.5Ma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51.大约近0.8Ma以来粒度比值功率谱显示出3种周期;100ka,41ka及23ka.然而,后两种周期很弱.这同冰的60分析完全一致.再向前大约0.8~1.6MaBP则41ka周期占绝对优势,此外只有19ka周期在功率谱中有十分微弱的峰值.1.6~2.5MaBP最强的仍是41ka周期,其次为400ka周期及66ka周期以及微弱的23ka周期.2.0MaBP以来深海沉积60的分析与黄土的结果IS]基本一致.近0.6MaBP以来,100ka周期占绝对优势.0.6~2.0MaBP,41ka周期也很突出.但是100ka周期仍占很大比重,特别在0.6~1.2MaBP期间100ka周期在功率谱中的峰值还略高于41ka周期.深海沉积与黄土序列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代用资料性质以及资料地理位置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周期反映了地球轨道要素变化的影响;即地轴倾斜度41ka周期,地球轨道偏心率400ka及100ka周期, 及岁差19ka及23ka周期.这些周期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机制导致了冰期生成及结束?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夏季北半球陆地接受的太阳辐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冬天的积雪在夏季没有完全消融,冰盖就开始增长.考虑地球轨道要素计算的地球各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7-8],证实了米兰科维奇理论.例如,末次冰期开始于(116±1)kaBP,就与65.N6月中旬太阳辐射偏低(40w/m2)有关.但是,过去的研究表明,单纯考虑地球轨道要素造成的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季节分配的差异,复制不出各种代用资料揭示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中那么大的温度振幅.古气候模式比较计划一第2阶段(PMIP一2)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在考虑温室效应及冰盖的反馈后,得到了与实际接近的结果[911].研究表明,大气中CO,浓度的反馈作用对冰期气候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南极冰盖埋藏气泡中的空气样本证实,在寒冷的冰期CO浓度只有约190mL/m(ppm),而在温暖的间冰期约280mL/m.并且,大气中CO,浓度的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数百年乃至千年[121.气候模拟研究表明,考虑了地球轨道要素造成的太阳辐射季节分配在不同地区的变化,以及冰盖与温室气体的反馈,可以模拟出LGM时比现代(指工业化前)气温低3~5℃.如果再加上大气尘粉浓度及植被的影响,冰期的降温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2oC….对于LGM温度在全球的分布现在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过去LGM热带太平洋海温就是一个迷.根据1981年CLIMAP[13项目得到的热带太平洋SST比现代的可能高,特别是热带东南太平洋,甚至可能高2℃.但是,最新的观测及模拟结果都证明,两个半球热带大洋SST在LGM时要比现代低1~2℃…. 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气候预测.既然人们已经对冰期~问冰期旋回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其成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现代的科学知识预估未来冰期一问冰期旋回的发展.近430ka以来, 100ka旋回十分突出.在一个100ka的旋回中,间冰期平均只占旋回长度的20%,也就是20ka左右.不过,不同旋回中间冰期长短不一,240kaBP回旋的间冰期只有几千年,而400ka回旋的问冰期长达28ka….仅就问冰期长度来看,日前已经超过了过去最短的间冰期.因此,似乎存在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但是,根据地球轨道要素计Adv.Clim.ChangeRes.,2008,4(1):61—62】6162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算的未来100ka地球各纬度冬,夏接受的太阳辐射来看, 未来30ka之内不存在北半球高纬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明显减弱的可能.因此,不可能存此时间内开始…个新的冰期.此外,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加.这可能使格陵兰冰盖完全消融,从而推迟下次冰划的到来….但是,对这种观点,也有不同意见.关于个冰期何时到来,是否会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推迟的问题,仍是一个当前争议的热点.参考文献王绍武:**************.cn[5]DingZL,YuZW,RutterNW,etalTowardsanorbitaltimesca1efor[6][7][8][9】[11JansenE,OverpeckJ,BriffaKR,eta1.Paleoclimate[M]//SolomonSU0] D,QinDH,ManningM,etalClimateChange2007:ThePhysical 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 ReportoftheIPCC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007:433-497EPICACommunityMembers.EightglacialcyclesfromanAntarcticice core_J1Nature,2004,429:623~628DingZL,DerbyshireE,YangSL.etalStacked2.6Magrainsize recordfromtheChineseloessbasedonfivesectionsandcorrelationwith thedeepsea6Orecord[JJ.PaIeoceanography,2002,17,1033,doi:10,l029/2001PA000725LisieckiLE,RaymoMEAPliocene-Pleistocenestackof57globally distributedbenthic~3'80records_J1.Paleoceanography,2005,20,PA1003.doi:10.1029/2004PA001071962Jadv.Clim:ChangeRes;;2008,4(1):61—62[12][13】[14]ChineseloessdepositsLJ].QuatSciRev,1994,13:3970ImbrieJ,BergerA,BoyleEA,eta1.Onthestructureandoriginofmajor glaciationcycles2:me100000一yearcycle[J]Paleoceanogeaphy;1993, 8:699-735BergerAL,LoutreMFInsolationvaluesfortheclimateofthelast10 millionyears_J1.Quat.SciRev.,1991,10:297317LoutreMF,PaillardD,VimeuxF,eta1.Doesmeanannualinsolation havethepotentialtochangetheclimate?IJ】.EarthPlanetSci.Lett, 2004.221:1—14Masson—DelmotteV,KageyamaM,Braconnoteta1.Pastandfuture polaramplificationofclimatechange:climatemodelintercomparisons andice—coreconstraints_J1.ClimateDyn,2006,26:513529Otto'BliesnerBL,TomasR,BradyEC,stGlacialMaximumandHoloceneclimateinCCSM3_JjJClimate,2006,19:25672583 KageyamaM,CharbitS,RitzC,eta1.Quantifyingice.sheetfeedbacksduringthelastglacialinception_j1Geophys.Res.Lett.,2004,31.doi:101029/2004GL021339MudelseeM.ThephaserelationsamongatmosphericCO2content,temperatureandglobalicevolumeoverthepast420ka『JJQuat.Sci. Rev.,2001,20:583—589 CLIMAPProjectMembersSeasonalReconstructionsoftheEarth,s SurfaceattheLastGlacialMaximum[M]//GeologicalSocietyof AmericanMapandChartSeries,MC-36.Boulder,CO: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1981:118 LoutreMEBergerALFutureclimatechanges:areweenteringan exceptionallylonginterglacial_J1.ClimaticChange,2000,46:6190 234。
《全球变化》试题库(1—6章)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2、全球变化3、大洋传送带4、深层流5、碳酸盐补偿深度6、温室效应7、生物净初级生产力8、阳伞效应9、始新世末期事件 10、新仙女木事件 11、区域分异 12、沃克环流 13、热盐环流 14、极性倒转与极性期 15、气候模式 16、均一性假设 17、18O 的含义 18、新生代衰落 19、绕极环流 20、奥杜威文化 21、更新世滥杀假说 22、14C年代测定 23、冰期—间冰期转换过程的不对称性 24、磁化率 25、孢粉 26、地质年代表 27、成铁时期 28、全息假设 29、Heinrich事件 30、冰期 31、间冰期 32、生物泵 33、14C 34、末次冰期最盛期 35、火山活动指数 36、南方古猿 37、能人 38、直立人 39、早期智人 40、晚期智人 41、北京猿人 42、猛犸象 43、第四纪 44、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45、辐射演化 46、布容正向极性期 47、松山负向极性期 48、植物硅酸体 49、古土壤层 50、古环境感应体 51、环境代用资料 52、全球变化敏感区 53、小冰期 54、人类生态系统 55、地球轨道参数 56、全球尺度 57、全球观点 58、 IGBP 59、更新世 60、有孔虫二、填空1.全球问题的根源在于地球有限的生命支持系统与( )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和( )地球观为指导,区别于以圈层为核心的旧的地球科学体系。
3.目前正在进行的全球变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上密切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国际研究计划构成,它们是:(),( ),( ),以及()。
4.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 )和()三种形式。
5.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抬升到()以上重新接受侵蚀堆积过程,从而完成岩石圈循环过程。
6.全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和()两大类型.7.按照全球变化驱动力的来源,可以将驱动因素分文三种类型:()、( )和()。
全球气候变化及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原因论文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日益关切的问题。
尽管许多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许多科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他们用大量的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了0.8 ºC(或1.4 ºF),其中升高的2/3是发生在1980年以后。
全球变暖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沙漠扩展等,并对人类及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由于作物产量减少造成的食物紧缺的威胁以及由于洪水淹没造成的居民住房的损失[12]。
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其严重后果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而且对于如何应对气候的变暖,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政治争论、公开辩论以及各种学术研究[15]。
为了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必须弄清楚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然后再找出有效的对策。
气候的变暖已经确定无疑,且许多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活动造成的。
但是,科学界对此结论仍有争议,以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为代表的许多专家用大量的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5-6],并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并没有找出具有说服力的自然驱动力。
于是,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发现火山活动能改变地球的轨道,因而是引起气候明显变化的关键因素。
1 气候变化的原因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知,能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地球轨道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就能改变阳光在地球表面上的季节性分布和地理性分布。
地球轨道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而且与冰期和间冰期显著相关[4]。
(2)太阳辐射:自1978年以来,人们已用卫星精确地测量了太阳辐射。
这些测量表明自1978年以来太阳辐射并未增加,所以在过去30年中,气候变暖不能归因于太阳辐射的增加[11]。
全球化复习资第一章:全球变化科学产生的背景1.硬件条件2.社会需求(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3)臭氧层被破坏(4)土地沙漠化(5)水的污染(6)海洋环境恶化(7)森林锐减:(8)物种濒危(9)垃圾成灾(10)人口增长过快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2) 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
(4) 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
三、全球变化科学内涵全球观点全球尺度,所有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四、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举措2.有利于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3.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第二章7、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1)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决定了气候系统的加热率。
影响因素有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强度、地球轨道要素;地球的行星反射率:云、冰雪、植被等;进入地球系统中的太阳能在其中滞留的时间:某些微量气体,其与温室效应相联系大气和海洋环流,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水循环过程:控制地球温度和云层的形成、输送和消散,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气候过程:控制着陆、海表面和大气的相互关系,引起气候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的反馈过程。
水汽反馈:总体为正云辐射反馈:可正可负冰雪圈反馈: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冷却作用,正反馈海洋的反馈: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有重大影响(2)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板块运动过程,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3)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全球碳循环(4)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组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根据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方式的不同,人类生态系统存在着三种类型: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工业城市系统。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14007课程名称:全球变化英文名称:Global Change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 50 讨论:14学分数: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执笔人:陈永金审核人:张金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全球变化是目前全人类对地球知识关注的焦点,它是一种新的地球观,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该课程阐述了地表自然环境在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受到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
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全球环境的控制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川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反馈机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相处等重大科学问题。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帮助学生从时间维认识地理环境的过程、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科学是时空耦合的综合科学的观念。
增强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环境和从整个地球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意识。
讲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作业、报告等将知识技能转化成自身素质。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一、本章重点:地球系统的构成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二、本章难点:三、教学要求:掌握地球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全球变化的内涵以及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了解全球变化主要时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