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 格式:docx
- 大小:23.97 KB
- 文档页数:13
休闲农业地产——休闲农业与地产的完美嫁接(下)谢芳芳/李关平4、乡村别墅型乡村别墅除了地理位置处在城市近郊,通常有花卉、果园等配套,如葡萄园、熏衣草花园等,很受小资阶层的青睐。
此类别墅有产权和时权的产品选择。
乡村别墅营销更多的是停留在简单的应对模式,没有创新和深挖市场,目前来看虽然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整个行业做得却并不是很成功。
房地产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项目推广的经验,将休闲农业地产化的目的就是要引入这种地产的营销模式,深挖市场潜力,扩大项目影响面。
地产行业现在在乡村别墅方面主要着重于开发养老别墅、养生别墅。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社会福利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自身的养老养生问题,年轻子女也都不再习惯几代人同住,所以养老别墅、养生别墅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目前这种市场的特点主要有几点:一是抓住老年人喜欢安静、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的特点,打回归自然的口号,与休闲农业结合进行地产开发。
这种社区的开发多为低密度住宅,没有城区拥挤压抑的感觉,对于老人来说会住得更舒适。
而且,这种别墅考虑到老年人因为年纪的增长上下楼梯会越来越困难,别墅在设计上一般楼层较低,方便老人进出,比较适合老年人的人群特征。
二是社区不在城区,但也不远离城市,保证配套成熟便捷。
社区配套包括社区内或项目周边的医疗、餐饮、购物、设施,这些都关系到老年人每天的生活便捷程度,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除了迎合养老、养生市场的别墅建造以外,一些迎合大众市场的地产在建设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同时得以体现。
北京市发布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全力打造和提升北京的乡村旅游,而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将对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挖掘各区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形成各自乡村旅游发展的风格。
各区县立足于本市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建立起“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11月1日实施10月19日上午,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长就北京率先在全国实现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接受了北京旅游信息网、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
安金明介绍说,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深入调研基础上,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并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标准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介绍,为规范新业态的发展,由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立足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设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推进依据,也极大地便利了乡村旅游的后期管理。
目前,上述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并在相关区县进行试点,各部门的宣传推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北京市将在上述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完成“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新业态聚集区”的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和谐发展。
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这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乡村旅游业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乡村风情。
而乡村旅游的特色业态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标准及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与景观。
乡
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当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是服务与体验。
特色业态应当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和特色。
三是产业与创新。
特色业态应当结合当地的产业资源,进行创新和开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四是可持续发展。
特色业态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
其次,评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定应当充分
考虑特色业态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的评定标准和方法。
评定应当注重客观性,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和权威性。
最后,对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标准及评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特色业态的指导和管理,引导企业和机构按照标准开展经营活动。
同时,加强对特色业态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特色业态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标准及评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相关
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推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健康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ICS 03.200A 12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350—2014代替 DB11/T 350—2006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village2014-05–21发布2014-09-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等级划分 (2)5 基本条件 (2)6 划分依据 (2)7 评定与管理 (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项目 (5)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 (6)附录 C (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表 (13)附录 D (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申请表 (14)附录 E (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意见反馈表 (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 350—2006。
与DB11/T 350—2006相比,主要技术要求变化如下:——对市级民俗旅游村和区(县)级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方法进行了修订,将民俗旅游村划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级。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条件进行了修订,强调指标量化性,提高指标区分度。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定程序进行了修订,将评定程序分为申请、评定、复核、处理四个环节。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进行了修订,新增经济指标、智慧旅游乡村等指标。
——新增游客满意度调查指标,注重游客旅游评价。
本标准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德斌、安金明、邹统钎、孙健、李辉、王洪声、乔剑平、范子文、游景军、王萌萌、居强、马博洋、王欣、唐承财、邹兆莎、杨玉山、任亚青、吴婷婷、金川。
北京制定标准告别传统“农家乐”
佚名
【期刊名称】《《大众标准化》》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北京市将告别传统农家乐,该市为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制定的首个地方标准近日颁布,该标准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
据介绍,为普及推广和规范发展自助创新型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总页数】1页(P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71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原副书记、北京市档案馆原馆长杨复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J], 北京市档案局(馆)老干部活动站
2.北京·极食现采现吃的三里屯农家乐 [J], 李燕;小M;
3.北京农家乐发展研究 [J], 丁志勇;党坤;孟琦;姚芊羽;董彬
4.从传统农家乐到现代农家乐的嬗变 [J],
5.游客对农家乐的感知价值与购后行为关系——以北京农家乐旅游为例 [J], 文谨;宫辉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文章来源: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时间:2009-07-08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Part 1: General rule前言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国际驿站;——第3部分:采摘篱园;——第4部分:乡村酒店;——第5部分:养生山吧;——第6部分:休闲农庄;——第7部分:生态渔家;——第8部分:山水人家;——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1 范围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具有的共有要素的基本要求及评定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北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大多集聚在北京的周边山区与郊区供需条件:北京周边山区,较之平原地区,不具备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充分条件,所以转向发展第三产业,这成为近年来这些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又由于北京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增大,他们渴望在工作之余到户外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寻觅返璞归真的体验。
而北京周边乡村和远郊山区,其地理区位、资源环境、自然体面、乡土人情等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产品。
供需关系的存在使得北京乡村旅游有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极大可能性。
政策条件:2003 年以来,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也考虑为市民提供到乡村休闲、度假的环境,以求缓解城市的空间、环境等问题。
于是,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选择一批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先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进行旧村改造。
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这也有助于使乡村成为城市功能的全新承载区,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北京郊区的近4000 个行政村中,有300 多个村开展了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旅游接待达到1 万多户,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农业人口有4 万多人。
同时,乡村旅游收入在乡村居总收入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005 年,北京观光农业收入超过30 亿元,民俗旅游接待收达到7.57 亿元。
郊区现有2000 多个特色农业园区、330 多个民俗旅游村,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将近5 万人。
其中评定了30 个市观光农业示范园、70 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和5100 多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
根据乡村旅游理论的分类方式和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北京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形式: (1)特色农业园。
包括高科技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养殖园、观光农场等,如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四季青樱桃观光园、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等。
北京颁布实施乡村旅游新标准 2009年10月20日副标题:发布时间:2009-10-21 发布部门:科技处北京市为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制定的首个地方标准近日颁布,该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旅游局总结推出了8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
北京此次推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
如国际驿站主要以接待外国游客体验中国乡土风情为主;采摘篱园是为市民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乡村酒店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服务的经营主体;休闲农庄则是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
北京旅游局日前宣布,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在国内率先推出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包括: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
为普及推广和规范发展八种创新型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表示,北京乡村旅游最终要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乡村旅游北京模式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乡村旅游北京模式课题组北京市旅游业经历了以景观名胜为主的自然观光游、体验民俗风情的人文旅游、以游憩娱乐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游、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游4个阶段,类型丰富、新型业态层出不穷的北京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市民旅游的主体。
环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类型丰富,布局合理近年来,通过不断培养,形成了北京乡村旅游的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
景观类产品:包括自然型景观和人文型景观。
皇城根下的观光农业黄凡旭求是学院 3080100369 理科实验班0810摘要:观光农业作为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北京郊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观光农业对人们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对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观光农业市场分析旅游农业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都,经济中心。
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却总是感觉在这浓郁的文化气息下缺失的是来自自然的那份安逸和甜美。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猛烈冲击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回归自然、走向自然已被众多皇城根下的百姓所向往和追求的今天,很多人厌倦了喧嚣的都市和造作的园林,农村那种“小桥流水人家”、“腆日荷花别样红”等自然美景对都市人产生了无法抗拒的的诱惑。
休闲与观光农业泛指乡村旅游,即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的,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以满足旅游者对娱乐、求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
类型丰富、层出不穷的观光农业已经逐渐成为北京人旅游的首选,传统意义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
北京乡村旅游已形成了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
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个区县的344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67个,占现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游户已发展到2万余户,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约6万余人。
新业态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香堂旅游文化新村2009年11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并实施。
至此,北京的乡村旅游步入了“有章可循”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这标志着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中国旅游业,特别是中国的乡村旅游第一套体系完整的地方推荐性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具有开创性和典型意义,对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作为一套覆盖面宽、体系完整的系列标准,包括9个标准文件、涉及乡村旅游八大业态,即:《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
北京市乡村旅游八大业态标准在北京旅游“十一五”期末出台,凝聚了首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可传承、可借鉴经验,同时又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效,将继续引导和推动北京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一、乡村旅游硕果累累八大业态效果凸显“十一五”期间,北京乡村旅游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规模效益的同步增长。
2005年至2009年间,北京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亿人次,年均增长率在19%左右,旅游收入累计80.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率(6.4%)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13.3%)。
2009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在本年度正式发布实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99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1.3亿元。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12•【字号】顺政发〔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顺政发〔2020〕22号各镇人民政府,地区和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顺义区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2020年5月12日顺义区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和旅游业建设,促进我区文化和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京文建办发〔2017〕1号)、《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京文领办发〔2019〕4号)等文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顺义区注册并纳税的法人(事业单位、机关法人除外)和非法人组织。
第三条区财政局设立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
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坚持“突出重点、专款专用、追踪问效、厉行节约、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申报项目引导资金纳入当年区文化和旅游局部门预算。
第四条享受财政奖励、政策扶持的法人(事业单位、机关法人除外)和非法人组织应承诺遵守以下条款:(一)引导资金用于我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不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性支出及离退休人员支出,不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用于偿还债务及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二)自项目申报之日起每半年向区文化和旅游局报送项目进展、业务数据、发展经营、信息变更及引导资金使用凭证等材料,配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完成项目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40卷㊀第3期2019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No.3Jun.,2019收稿日期:2018-06-19∗通信作者:tianzhimei@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冯㊀喆㊀田至美∗(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摘要: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2009年北京市旅游局出台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本文对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区县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发展不平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一致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行业监管职能,适度利用资金奖励,以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关键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北京市;空间分布;旅游机会谱(ROS)中图分类号:F5920㊀引㊀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发达,在北京,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去郊区旅游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为了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过渡,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深入调研基础上,总结推出了8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国际驿站㊁采摘篱园㊁乡村酒店㊁养生山吧㊁休闲农庄㊁生态渔家㊁山水人家㊁民族风苑,并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1].目前关于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㊁文献数理和政策分析㊁发展机制㊁游客感知价值等方面.郑治伟[2]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其空间分布,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北京市2010 2016年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发展做出了评价.张祖群和林珊[3]通过研究北京乡村旅游8种新业态的案例讨论并展望了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宋增文[4]研究了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机制.孙新艳[5]研究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游客感知价值.但目前关于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研究在数量和广度方面都还比较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来明确了解并分析‘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实施之后的北京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变化,以促进各个区和各种乡村旅游业态的均衡发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去努力解决,最后使北京整体的乡村旅游水平进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㊀相关概念‘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DB11/T 652.1 2009)“中写明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㊁农村风貌及风俗㊁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㊁休闲㊁娱乐㊁求知㊁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6].之后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9部分,分别对国际驿站㊁采摘篱园㊁乡村酒店㊁养生山吧㊁休闲农庄㊁生态渔家㊁山水人家㊁民族风苑这8种乡村旅游业态做了详细说明.这8种乡村旅游业态的定义[6]如下:①国际驿站是指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主要为境外游客提供可亲身参与体验当地或异国的日常生产㊁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的独立经营主体,以朝阳区为主.②采摘篱园是指以特色蔬菜㊁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为特色吸引物,提供观赏㊁采摘㊁休闲㊁学习和科普等综合活动的种植园区或科研生产基地,以大兴区为主.③乡村酒店是指依托乡村自然人文风景㊁民俗民风,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乡村住宿㊁餐饮㊁娱乐度假等功能的独立旅游住宿经营主体,以昌平区为主.④养生山吧是指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㊁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㊁健康休闲㊁舒适度假的经营主体,以房山区为主.⑤休闲农庄是指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㊁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以通州区为主.⑥生态渔家是指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 鱼㊁渔 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饮㊁观光游览㊁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独立经营主体,以密云县为主.⑦山水人家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㊁感受农家生活为代表活动,能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㊁娱乐㊁住宿㊁餐饮㊁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的经营主体,以延庆县为主.⑧民族风苑是指以民族建筑㊁服饰㊁风俗㊁生活形态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集中展示民族文化㊁民族风情,以提供民族文化与风情体验为特色的综合接待场所,以怀柔区为主.2㊀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2.1数据获取依照北京市地方标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的规定,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对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定.本文选出的数据主要来自2010㊁2014 2017年评比结果的数据,并基于此评定结果展开分析.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http://www.bjta. /)关于2010㊁2014 2017年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结果的公告.需要注意的是,截止至2018年,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评定的各类特色业态覆盖了除首都核心功能区的东城㊁西城以及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石景山区以外的各近㊁远郊行政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因其辖区内部分地区乡村景观及聚落形态乡村性亦较明显,故此两区亦在本文论及的空间范围之内.2.2研究方法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每一年的评选结果中包括评选上当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旅游户的名称㊁旅游户所经营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类型㊁所在区㊁地址等数据.对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2010㊁2014 2017年评比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变化;区县分布特征;离散型分布特征)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8种乡村旅游业态的数量结构差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异特征)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北京的空间分布;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来分析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通过调查法,对乡村旅游研究人员㊁政府部门管理者㊁乡村旅游各业态经营者以及游客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不同群体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认识,分析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通过阅读文献法,了解我国乡村旅游,尤其是北京郊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近年来在发展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已提出的相关解决措施.2.2.1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7].其公式为[8]:G=100ðn i=1X i Tæèçöø÷2.(1)式中:G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地理集中指数,X i 为有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出现的12个区县中第i 个区县内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数量,T为2010㊁2014 2017年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数,n为有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出现的区县总数.G取值在0~ 100之间,G值越大,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每个区县中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每个区县中分布越分散.设G0表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平均分布于各区县时地理集中指数,若G>G0,说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呈集中分布,反之则说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呈分散分布.冯㊀喆等: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3期2.2.2空间基尼指数空间基尼系数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对比区域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9].本文用其度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数量在12个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中的空间分布状况.其公式为[9]:G =-ðNi =1P iln Piln N.(2)式中:P i 为第i 个区域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数量在12个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内所占的比重,N 为区域数量.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系数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2.2.3区位商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所有部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如果区位商大于1,表示该部门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意义;反之如果区位商小于1则表示该部门不具备专业化意义.区位商(Q )计算公式如下式[10]:Q =N 1/A 1N 0/A 0.(3)式中:N 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A 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N 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A 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2.2.4旅游机会谱旅游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旅游规划方法.它的基本意图是确定不同游憩环境类型,每一种环境类型能够提供不同的游憩机会. 机会 则包括环境特征(植被㊁景观㊁地形㊁风景),与之相关的游憩使用(使用水平和类型),以及管理提供的条件(开发㊁道路㊁规章).通过组合这些不同的特征和条件,管理机构可以为游憩者提供不同的游憩机会[11].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国家林业局综合游憩活动㊁环境和体验确定了原始(primitive),半机动化半原始型(semi-primitive non-motorized)㊁机动化半原始型(semi-primitive motorized),有道路自然面貌型(roaded natural)㊁城郊乡村型(rural)㊁现代-城市型(urban /developed)6个游憩机会序列.每一种机会类型都是通过交通状况㊁资源的非旅游利用㊁场地管理(改造)㊁社会联系程度㊁对利用的承受力及适宜的管理强度6个指标来确定[12].3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结构特征分析㊀㊀本文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这3个方面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3.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1.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变化图1用柱状图表示了2010㊁2014 2017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的变化.由于2009年11月1日才开始实施‘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所以2010年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较少,只有38个,但之后的2014 2017年虽然数量都有浮动,但浮动不大,总体来说北京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变化还是比较稳定的,且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也还比较多.图1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变化㊀3.1.2㊀区县分布特征表1整理了北京郊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获批数量的分布.从整体来看,2010㊁2014 2017年每1年中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各个区县的分布都是比较平均的,没有某个区占比过多的情况出现.占比最多的情况也就是2017年的顺义区,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占了17.7%.这5年每年都在当年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占比10%以上的区县是没有的,但是5年中有4年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占比10%以上的区县是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可以看出这3个区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从合计数量来看,2010㊁2014 2017年的乡村旅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游特色业态总数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占比10%以上的区县有5个,其中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并列第一,之后是延庆县㊁密云县,可以看出这5个区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处于领先位置.综合来说,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数量方面发展最好,延庆县和密云县次之,其他区县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数量.表1㊀北京郊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获批数量分布区县2010年数量/个百分比/%2014年数量/个百分比/%2015年数量/个百分比/%2016年数量/个百分比/%2017年数量/个百分比/%朝阳区00.000.000.000.000.0丰台区00.04 3.000.000.000.0海淀区00.010.700.03 2.64 4.2房山区513.28 6.000.0108.81313.5通州区00.07 5.21312.91210.56 6.3顺义区00.000.01312.91311.41717.7昌平区513.21511.21514.9119.61414.6大兴区513.22115.71211.9119.61111.5门头沟区513.27 5.21 1.07 6.199.4怀柔区513.22317.21211.91614.04 4.2平谷区513.26 4.51615.84 3.55 5.2密云县513.21914.2109.987.099.4延庆县37.92317.298.91916.74 4.2合计38100.0134100.0101100.0114100.096100.0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历次公布的评定结果统计3.1.3离散型(距市中心)分布特征(1)从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的空间分布.表2整理了各区县获批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经营点的数量,这5年中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数T=483,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总数n=12,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地理集中指数:G=31.78.假设483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平均分布于这5年中各个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市区,则每个市区的传统村落数量为40.25处,则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G0=28.87.G>G0,说明从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12个区县尺度来看,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㊁延庆县㊁密云县.表2㊀各区县获批八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经营点的数量区县获批八种特色业态经营单位数量/个排名占全部获批经营点的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怀柔区60112.412.4大兴区60112.424.8昌平区60112.437.3延庆县58412.049.3密云县51510.659.8顺义区4368.968.7通州区3877.976.6房山区3687.584.1平谷区3687.591.5门头沟区2910 6.097.5海淀区811 1.799.2丰台区4120.8100.0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历次公布的评定结果统计冯㊀喆等: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3期㊀㊀(2)从空间基尼指数来分析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的空间分布.借助表2的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出12个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的空间基尼系数,G=0.961,说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12个出现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中分布较集中,呈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㊁延庆县㊁密云县.3.2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3.2.18类乡村旅游业态的数量结构差异图2(a)~(f)按年份整理了北京郊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获批的种类分布.从这6幅图中可以看出,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各业态所占百分比很不均衡.采摘篱园㊁乡村酒店㊁休闲农庄这3种业态加起来在2010年占68.4%,在2014年占74.6%,在2015年占78.3%,在2016年占到了80.7%,在2017年占到了85.4%,这3种业态在总体8种业态中所占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5年合计中这3种业态在8种业态中一共占了78.5%的比重.发展最好的业态是采摘篱园,除了2010年之外,采摘篱园每一年都在全部8种业态中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乡村酒店和休闲农庄位于采摘篱园之后,其他的业态相比这3种业态来说都占据了较少的比重,特别是民族风苑和国际驿站,这2中业态占比一直都很少,2015和2016年民族风苑甚至到了0.0%.3.2.2㊀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异特征现用区位商来研究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的空间分布.表3显示了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空间分布的区位商.表3㊀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数量空间分布的区位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朝阳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丰台区0.000.67 1.21 4.47 1.210.000.000.00海淀区 4.65 1.35 1.210.000.600.000.000.00房山区0.00 1.120.94 3.480.810.000.00 1.92通州区0.00 1.560.000.00 1.65 1.270.000.00顺义区 2.59 2.070.110.000.670.000.000.00昌平区 1.24 1.39 1.050.600.640.810.300.00大兴区 1.24 1.030.240.00 2.170.810.00 2.30门头沟区0.000.930.670.62 1.000.56 4.320.00怀柔区0.620.81 2.090.300.160.81 1.49 4.60平谷区0.000.370.81 4.47 1.210.89 2.480.00密云县 2.190.690.28 1.05 1.14 3.47 2.100.00延庆县0.640.19 2.830.930.75 1.110.930.00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历次公布的评定结果统计㊀㊀由区位商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每一种旅游特色业态的重点打造地区是有一些出入的,具体分析如表4: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情况对比.从表4来看,生态渔家㊁民族风苑这2种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的一致性很高,这2种旅游特色业态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就是后来这个旅游特色业态里区位商最高的区县;采摘篱园㊁乡村酒店㊁养生山吧㊁休闲农庄这4种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的一致性不是很高,这4种旅游特色业态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虽然区位商最后也大于等于1,但是并不是这个旅游特色业态里区位商最高的;国际驿站和山水人家这2种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完全不一致,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该旅游特色业态的区位商低于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图2㊀不同年份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北京的空间分配㊀3.3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3.3.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北京的空间分布根据上文的图2(f),可以看出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国际驿站:数量少,分布得很分散,大多数是沿高速公路分布的.采摘篱园:数量最多的业态,分布较集中,有一些是沿高速公路分布的,但规律不是很明显.乡村酒店:数量多,分布较分散,有一些点是沿河流和高速公路分布的,但也有一些分布趋势不明显.养生山吧:数量较少,冯㊀喆等: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3期表4㊀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情况对比名称预想重点打造地区实际空间分布∗国际驿站朝阳区海淀区㊁顺义区㊁密云县㊁昌平区㊁大兴区采摘篱园大兴区顺义区㊁通州区㊁昌平区㊁海淀区㊁房山区㊁大兴区乡村酒店昌平区延庆县㊁怀柔区㊁海淀区㊁丰台区㊁昌平区养生山吧房山区丰台区㊁平谷区㊁房山区㊁密云县休闲农庄通州区大兴区㊁通州区㊁丰台区㊁平谷区㊁密云县㊁门头沟区生态渔家密云县密云县㊁通州区㊁延庆县山水人家延庆县门头沟区㊁平谷区㊁密云县㊁怀柔区民族风苑怀柔区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房山区∗实际空间分布的区县是指对应特色业态区位商大于等于1的区县,各分布区按区位商从大到小排列呈现出较明显的沿高速公路和河流分布的趋势.休闲农庄:数量多,分布较集中,多数沿高速公路分布,有一些也沿河流分布.生态渔家:沿高速公路㊁水库分布的趋势很明显,也有几个点在河流旁边.山水人家:数量较少,沿河流㊁沿水库㊁高速公路分布的趋势很明显.民族风苑:是数量最少的业态,分布很分散,体现了沿高速公路分布的趋势.3.3.2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图3㊀8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类型距北京城市中心的距离计算出每年每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距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距离,之后分别算出2010㊁2014 2017年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类型距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平均距离和方差,结果如图3和表5.从图3可以看出,平均距离距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最近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是采摘篱园和休闲农庄,平均距离距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最远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是民族风苑和山水人家.从表5的方差可以看出,国际驿站和民族风苑这2项各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间距北京城市中心的距离差距较大,采摘篱园和休闲农庄这2项各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间距北京城市中心的距离差距较小.表5㊀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处距城市中心的平均距离距市中心的平均距离/km方差国际驿站61.201099.80采摘篱园53.85437.18乡村酒店75.94738.20养生山吧84.27878.16休闲农庄56.66665.48生态渔家73.95949.84山水人家86.36853.95民族风苑94.172921.31㊀㊀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历次公布的评定结果统计把8个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类型距北京城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平均距离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采摘篱园㊁休闲农庄㊁国际驿站㊁生态渔家㊁乡村酒店㊁养生山吧㊁山水人家㊁民族风苑.按照ROS 旅游机会谱建立 乡村-城市 传统-现代 的二维概念模型,对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域性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4㊀结论及建议根据上文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等3个方面的分析及访谈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根据结论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图4㊀ROS旅游机会谱 乡村旅游业态的区域性㊀(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区县分布存在空间差异.虽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在各个区县的分布比较均衡,没有某个区县占比过多的情况出现,但是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确实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怀柔区㊁大兴区㊁昌平区,另外的区县就比较落后,几年的时间之内各个区之间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不太能看得出,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注重通过旅游来享受生活,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如果各个区县之间的旅游业一直有差距的话,再过几十年,也许区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就会非常大.政府可以出台政策,也用资金促进目前在乡村旅游方面比较落后的区县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最优地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虽然因为市场需求状况和各区县地理条件的差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分布状况不均衡,及规模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还是应该努力使各个区县都发挥出自己能够发展的乡村旅游的最佳水平,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区县之间乡村旅游发展差距过大,导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情况.(2)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发展不平衡.在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各业态所占百分比差距非常大,原定的8种业态中的3个业态采摘篱园㊁乡村酒店㊁休闲农庄占比过多,而其他3个,特别是民族风苑和国际驿站占比非常少,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再过几年也许有的业态会彻底消失,而人们需要的一定是多样化的体验,如果只发展某几种业态,可能会出现各业态的存在(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应努力缩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中各业态所占百分比差距,使原定的8种业态尽可能平衡发展,对发展生态渔家㊁山水人家㊁养生山吧,特别是发展民族风苑和国际驿站的旅游店家多多给予资金奖励,使供需状况相对平衡.与此同时也要倡导在一个乡镇中实现多样化经营,促使一个乡镇中有多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情况出现,促进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健康㊁有效率地发展.(3)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一致性不高.北京市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一致性并不是很好,8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中只有2种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是高度一致的.所谓重点打造地区一定是综合考察之后得出的最适合发展某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地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不一致的情况,反映出了某些区县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区县的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北京市政府应加强监管职能,加强对每种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重点发展区县的监督,使每个区县最大效率地发挥自己的独有优势.(4)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经访谈调查和阅读相关文献得知,除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空间特征相关联的问题外,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以下等问题: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项冯㊀喆等: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3期。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一、国外经典案例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1〕工程概况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
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工程及产品核心旅游工程: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开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泼和产业化开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设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开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奉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开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开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带动区域经济开展,地方经济添活力。
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泼,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1〕开展现状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气氛。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15 基本要求26 评定37 复核与处理4附录A(资料性附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审查表 5前言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国际驿站;——第3部分:采摘篱园;——第4部分:乡村酒店;——第5部分:养生山吧;——第6部分:休闲农庄;——第7部分:生态渔家;——第8部分:山水人家;——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1范围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具有的共有要素的基本要求及评定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3.2乡村旅游接待单位rural tourism household指由乡村环境、若干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独立经营主体。
3.3乡村旅游特色业态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指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定产业形式,它具有类型独特性和空间分布集群性。
4总则4.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达到本部分所列评定条件,否则不具备参评资格。
4.2由若干建筑物或者若干部分组成的接待单位,如果以整体设施申评,则不因各区域财产权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4.3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的建筑、附属设施、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4“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证照,如营业执照、税务证、卫生许可证等。
4.5从业人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不良嗜好,持卫生部门统一颁发的健康证上岗。
5基本要求5.1总体环境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30%。
5.1.1居住建筑周围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水源没有受到工业及生活污染。
5.1.2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1.3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置合理,数量充足。
5.1.4地面平整、无杂物,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5.2住宿设施5.2.1可供出租的客房3间(套)及以上。
5.2.2门锁为暗锁,有防盗装置,显著位置张贴应急疏散图及相关说明。
5.2.3装修良好,有软垫床、桌、椅、床头柜等配套家具。
5.2.4备有饭店服务指南、价目表、住宿须知。
5.2.516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5.2.6有符合环保标准的采暖、制冷设备。
5.2.7有供客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洗浴设施齐全。
5.2.8客房、卫生间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客人要求更换床单、被单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
5.3餐饮设施5.3.1餐厅5.3.1.1餐位数应达到10个。
5.3.1.2餐厅餐台摆设整齐美观,餐桌/椅、餐具、饮具、台布、餐巾等完好无破损,保持洁净。
5.3.1.3有设计美观、明码标价的菜单。
5.3.1.4有空调及通风设备。
5.3.1.5有标识明显的吸烟区和非吸烟区。
5.3.1.6地面经过防滑处理、便于冲洗。
5.3.2厨房5.3.2.1各类设备、器皿完好、洁净,应有单独的冷荤准备空间与厨具。
5.3.2.2有防蚊、蝇、虫、鼠和预防传染疾病措施。
5.3.2.3有使用明火、电、气的安全防火措施。
5.4基础设施5.4.1所处位置交通便利。
5.4.2主要道路平整干净,可以通行机动车辆,配有路灯。
5.4.3主要道路及路口有指示牌(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 10001.1和GB/T 10001.2的规定,各种指示和服务文字应使用规范的中英文同时表示,各种公共信息资料如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等与整体坏境协调。
5.4.4有方便游客停车的场地,标识清晰,卫生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
5.4.5有稳定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
5.4.6有固定公用电话,并配备市内电话簿。
5.4.7可以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讯正常。
5.4.8可以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5.4.9存放垃圾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清洁、无异味,垃圾清扫、清运及时,分类处理。
5.4.10公共厕所5.4.10.1便器、洗漱台、面盆(水池)、镜面、水龙头等设施完好。
5.4.10.2有挂衣钩、卫生纸托架、纸篓、洗手液或香皂等客用设施与物品。
5.4.10.3地面有防滑提示或标志,墙面有防滑扶手。
5.4.10.4卫生符合GB/T 18973—2003一星级旅游厕所标准要求。
5.4.10.5地漏排水畅通。
5.4.11应具备坡道、安全扶手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
5.5安全要求5.5.1安全通道、疏散楼梯保持畅通,安全标志明显,应急灯完好。
5.5.2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5.5.3危险区域有专人管理和醒目的相关警示。
5.5.4交通、游览、娱乐等各项设施的防护设备齐全,维护及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旅游救助。
5.5.5有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如地震、食物中毒、恐吓电话及可疑爆炸物等的安全预案,并及时上报。
5.5.6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紧急事件处理技能培训。
5.6服务要求5.6.1服务人员上岗着统一服装,且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
5.6.2服务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岗位卫生工作程序。
5.6.3服务人员能够用普通话服务,使用礼貌用语。
5.6.4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相关服务知识。
5.6.5尊重游客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5.6.6定期对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6.7及时合理地处理游客投诉。
5.6.8明码标价、计量准确,无强买强卖。
5.7社会贡献要求5.7.1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创业,吸纳本地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5.7.2保护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促进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7.3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与对外交往能力。
6评定6.1评定组织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定和管理,评定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
6.2评定程序评定程序为申报、受理与评定、批复与公告、颁发标志牌四个步骤。
6.2.1申报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采取自愿原则。
凡自愿申报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单位,须填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文件与证明材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见附录A。
每个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最能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业态申请评定。
6.2.2受理与评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单位相关申报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进行现场评判。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满足本部分第5章要求。
对达到本部分第5章要求的申请单位,按照其所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对应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全面考核,综合评定。
6.2.3批复与公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对通过现场评定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做出批复,并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0天。
6.2.4颁发标志牌公告期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向申请单位颁发其所申请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标志牌和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
7复核与处理7.1复核7.1.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实行年度复核制度。
已获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自觉接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的复核。
7.1.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复核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被复核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申请单位出具书面的报告。
7.2复核结果的处理7.2.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接待过程中有消费者投诉,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查实后,根据情节和影响程度给予警告直至撤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
7.2.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直接取消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收回标志牌及证书。
7.2.3被取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的接待单位,自被取消资格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表A.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单位名称申请业态类型负责人姓名地址开业时间联系电话邮政编码E-mail网址所在乡(镇)村区域范围面积平方米建筑形式服务人员总数人有卫生证人数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客房总数间特色旅游项目有餐位总数个上一年营业总收入万元上一年接待游客总数人上一年接待团队总数个曾获奖(或受处罚)情况说明:备注: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证明材料: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曾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等荣誉的证明;3、获得北京市、国家或国际组织颁发和认定的生态环境、独特资源方面的证书;4、规划、建设和产品的创新性证明;5、能够辅助说明其达标的其他证明材料。
DB11/X XXX—XXXXDB11/T 652.1—20091IIIDB11/T 652.1—2009DB11/T 652.1—2009II5DB11/T 652.1—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