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47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独立计算机,用通信介质和网络设备进行互连,辅以网络软件进行控制,达到资源共享、协同操作的目的。
简单的说:一组互连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构成一个网络。
2.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其地域范围一般只有几公里。
城域网(MAN):其地域范围从几公里到几百公里,对于城域网最好的传输介质就是光纤。
广域网(WAN):其覆盖范围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是由终端设备、节点交换设备,和传送设备组成的。
3.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网:每一终端均通过单一的传输链路与中心交换节点相连,具有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且易于管理的特点,缺点是中心设备负载过重,当其发生故障,每一节点均有专线与中心节点相连,使得线路利用率不高,信道容量浪费过大。
树型网:是一种分成网络适用于分级控制系统,树行网的同一线路可以连接多个终端,与星型相比具有节省线路,成本较低,和利于拓展的特点,缺点是对高点的节点和链路的要求过高。
4.OSI参考模型: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5.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P11封装:OSI参考模型中每个层次接收到上层传递多来的数据后都要将本层次的数据信息加入数据单元的头部,一些层次还要讲校验和等信息附加但数据单元的尾部。
基站主设备一、填空1.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用户的移动性、有限的频率资源2.GSM系统由 MS 、 BSS 、 NSS 、 OSS 四个部分组成。
3.A接口定义为 MSC和BSC 之间的通信接口,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4.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 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 BTS 与 BSC 之间的远端互连。
5.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 MS与BTS 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6.在GSM中每个载频再进行时分复用,分为 8个时隙,一个TS就是一个物理信道,根据需要分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7.GSM系统无线接口上,依据物理信道所传输的信息不同,将逻辑信道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业务信道传输话音或用户数据,控制信道传输信令信息。
8.RBS2202硬件单元的DXU包含以下功能单元:CPU部分、PCM部分、CTU部分、HDLC部分、TG同步部分。
其中CPU负责基站的内部资源管理,PCM部分主要是提供传输的接口。
9.RBS2202基站内部具有四种形式的总线,即Local Bus 、Timing Bus 、X Bus和CDU Bus。
通过四种总线结构将各个独立的基站模块有机组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基站设备的各种功能。
10.BTS3X定时传输管理单元TMU面板指示灯RUN闪烁,表示TMU 运行正常。
11.ZXG10-BTS(V1)在硬件功能上主要由 PUB 、TRX 和 AUX 三大部分组成。
12.ZXG10-BTS(V2)硬件主要由 CMM 、TRM 、 AEM、 FCM、PDM和 BTM等组成。
13.基站子系统维护内容包括基站设备和天馈设备两个部分。
14.基站子系统的维护和检测包括基站的日常巡视检修和故障处理两部分。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通信主设备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控制通信网络的各个部分,确保通信顺利进行。
在通信主设备中,常用的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路由器是一种能够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中传输数据的设备,它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地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将数据从发送者传输到接收者。
路由器还具有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等功能,是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交换机是一种能够在局域网内部传输数据的设备,它能够根据MAC地址来确定数据的目的地,并且只向目标设备传输数据,不会向整个网络广播数据。
交换机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且能够让局域网内部的设备之间进行高效的通信。
集线器是一种能够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它能够将多个设备的信号集中到一个地方,并且可以让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但是由于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是广播的方式,所以在网络负载大的情况下,会造成网络拥堵。
除了以上几种设备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通信主设备,比如网关、防火墙等。
网关能够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防火墙能够保护网络安全,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总的来说,通信主设备是通信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网络管理功能,保证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通信主设备,以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通信主设备——网络基础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通信主设备是指通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和传输的多种设备的集合。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通信主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在建立网络连接、传输和管理数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继续介绍几种通信主设备,以及它们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性。
集线器(Hub)是一种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中央设备。
它接受来自连接的设备的数据包,并将其广播到所有其他连接的设备上。
集线器将数据包进行广播传输,无法实现数据包的选择传输,因此会引起网络冲突和数据包丢失等问题,因此在现代网络中,集线器的使用越来越少。
通信产品pcb基础知识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印刷电路板的英文缩写,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产品中也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
1. PCB的概念和作用:PCB是一种支持和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基板,它通过印刷方式在绝缘基板上布线,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和固定。
在通信产品中,PCB起着支持元器件、传递信号和电力的作用,是通信产品的核心组件。
2. PCB的结构:PCB通常由基板、导线层、元器件、焊盘、焊脚等部分组成。
基板通常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导线层用于连接各个元器件,焊盘用于连接元器件和电路板。
3. PCB的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PCB可以分为单层板、双层板和多层板。
单层板适用于简单电路,双层板适用于中等复杂电路,多层板适用于高密度和复杂电路。
4. PCB的设计:PCB的设计是通信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电路布局、元器件选型、导线设计、阻抗匹配等因素。
合理的PCB设计可以提高通信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5. PCB的制造:PCB的制造包括设计、印刷、蚀刻、钻孔、焊接、组装等多个环节。
制造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PCB的质量和性能,通信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决于PCB的制造质量。
6. PCB的测试:PCB的测试是保证通信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环境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验证PCB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通信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包括PCB的概念和作用、结构、分类、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通信产品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通信产品PCB的基础知识。
1、移动通信作为无线通信的一种,指利用无线频段使处于移动状态中的用户与对方实时进行信息交换。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终端机动性好,要求高。
②无线电波传播模式复杂,干扰较严重。
③入网方式和信令形式较复杂。
3、大区制通常只设一个BS负责服务区内的移动通信。
大区制有一个至数个无线频道,用户几十至几百个。
该体制网络结构简单,所需频道数少,不需交换设备,投资少,见效快,适合用户数较少的区域4、小区制整个服务区域分为若干小区,各小区分别设置一个BS,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
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移动交换中心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与PSTN的互通。
6、GSM以“FDMA+TDMA”方式实现多用户通信,容量较模拟移动通信显著提高。
TDMA把每个频道分成8个时隙,每一时隙为一个信道,信道总数8×125=1000个,实际可用信道数992个。
7、基于CDMA的移动通信系统涉及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频率复用等技术,是包括频域、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的一种协作,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重复使用,容量和质量可权衡取舍等特性。
4)3G关键技术①多用户检测技术。
②Rake多径分集接收技术。
③功率控制技术。
④高效的信道编/解码技术。
3.TD-SCDMATD-SCDMA由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
2000年5月5日,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正式接纳TD-SCDMA为国际承认的3G标准,与WCDMA、CDMA2000并列成为三大主流3G标准。
它是中国通信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TD-SCDMA关键技术(1)联合检测技术(2)智能天线(3)软件无线电SDR(4)综合采用多种多址方式TD-SCDMA使用FDMA、TDMA、CDMA和SDMA。
(5)动态信道分配(6)上行同步3)TD-SCDMA主要特点①频谱效率高;②支持多载频;③不存在“呼吸效应”及软切换;④组网灵活,频谱利用灵活、频率资源丰富;⑤与GSM组网易于实施;⑥灵活高效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
一、爱立信基站设备基本介绍1、RBS2000系列基站设备的具体分类爱立信基站主要类型:RBS2202系列、RBS2206系列、微峰窝系列、室外站系列。
RBS2101~RBS2103系列这种设备属于室外安装类型的设备,这个类型的基站设备主要为室外的环境使用而设计的,除了主设备以外,还有空调,温度控制,供电等附属设备,通常采用独立供电进行工作,可以防雨水、防霜冻等。
但受外界干扰较大,不利网络的稳定。
在我国GSM运营商几乎不使用该系列的机型。
RBS2202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结构较RBS2100系列的设备简单,没有独立的外部环境系统,不可独立供电(但可以自带整流模块)等,必须在室内安装使用。
这种系列是我国GSM运营商所采用的主要Ericsson设备类型。
RBS2301、RBS2302、RBS2402、MAXITE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微蜂窝设备,可以在室内和户外安装,可以独立供电使用,体积较小,安装灵活方便。
主要用在街道覆盖、室内覆盖等。
RBS2206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
RBS2206 是一种室内型宏蜂窝基站设备,每个机柜可支撑最多12 个收发信机。
其机柜与RBS2202 占地面积相同,略高,由于采用新型两倍容量的收发信机和合路器,机柜的载波容量也是RBS2202 的两倍。
其“双收发信机”—dTRU—与目前的单个TRU 体积相同,却在一个单元里包含有两个收发信机2、RBS2000系列基站组成:下图是RBS2000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结构:●移动台(MS):移动用户使用的便携终端。
由收发信机、天线、人机介面、电池等构成;●基站(BS):基站收发信机、控制设备、天馈系统等组成,提供MS与BSC●基站控制器(BSC):为MSC接口,管理BS。
●移动交换中心(MSC):网络的核心,提供交换、网络控制与管理、互连接口等功能。
基站管理控制关系简化图:(1)主要硬件组成RBS2202机柜外型:RBS2206机柜图:BSCDXU TRUTRUA-BISLOCAL--BUSRBS2000●DXU (Distribution switch Unit)分配交换单元。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1. 概述通信主设备是指用于实现通信系统功能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通信主设备的基本知识进行综述,包括通信主设备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等方面内容。
2. 通信主设备的定义通信主设备是指在通信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设备,它能够实现信息的编码、调制、调制解调、解调、解码等一系列功能,并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通信主设备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信号处理器、传输介质、天线等,而软件部分则包括通信协议、调制解调算法等。
3. 通信主设备的分类通信主设备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交换机交换机是通信主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负责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并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等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通常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能够快速而可靠地传输大量数据。
3.2 路由器路由器是将信息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设备,它能够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等信息实现数据包的选择性传输。
路由器通常用于广域网中,能够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3.3 光纤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设备,包括光纤收发器、光纤交换机、光纤调制解调器等。
光纤通信设备具有大带宽、低传输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
3.4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设备,包括无线基站、无线路由器、无线传感器等。
无线通信设备具有无需铺设传输介质、便于移动等特点,在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通信主设备的工作原理通信主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其所属类型有关,下面以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例进行说明:4.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发到输出端口,其工作原理如下:1.接收数据包:交换机通过物理接口接收到数据包,并提取出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
通信行业基础知识资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也日益重要。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为您介绍通信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通信的定义和分类通信是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通信可以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缆、光缆等物理媒介来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有线通信技术包括电话、电报、有线电视等。
无线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媒介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蓝牙、WIFI等。
二、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声音、图像、数据等。
调制是将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形式,一般使用调频、调幅、调相等调制方式。
传输是指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解调是将传输过程中的调制信号重新还原成原始信号。
三、通信的基础设施通信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和通信设备。
通信网络是指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通信路径,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局域网用于连接同一地理位置范围内的设备,广域网用于连接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设备,而互联网则连接了全球范围内的设备。
通信设备是指用于信号的发送、接收、调制、解调等功能的设备。
常见的通信设备包括电话机、手机、无线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
四、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有线通信方面,光纤通信的出现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主流。
在无线通信方面,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通信速度的提升成为主要趋势。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从2G、3G到如今的4G、5G,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通信方式。
五、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化:通信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带宽也在不断扩大,高速通信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动识别、自动调节等功能。
通信工程师初级知识点总结通信工程师是指在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通信工程师要熟悉通信系统的原理、技术规范、设备和工具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对通信工程师初级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信基础知识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通信基础知识,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信道容量、波特率等。
通信原理是指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
通信系统是指在不同空间地点的利用无线电、电路、光刻技术等手段与各种通信工具相结合,实现信息的传输、传递和交流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信息的传递,即使在信息源、信道条件、传输介质等各种因素下,都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通讯使用的传输媒介有无线电波、导线(电缆)、红外线、光波等。
信号传输是指信号的发射、接收与处理,主要包含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信道的选择、信号处理等。
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要具有抗干扰、高效率的特点,可以适应各种信号起伏的情况。
调制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与载波信号合成为调制后的信号及其解调的过程。
这是通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实现通信的一种手段。
信道编码是指将信息编码为一个能够有效地传输的信道,也可以认为是压缩信息的传输,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信道编码要求低误比特率、节能、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等。
信道容量是指在给定时间和频率范围内,能够传送的最大信息量。
通信工程师要知道,在一定的通信条件下,如何提高信道容量,提高通信效率。
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的速度。
根据波特率的不同,通信系统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量也会有所不同。
通信网络技术通信工程师还需要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包括网络结构、拓扑结构、传输方式等。
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的布局结构,包括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混合结构等。
通信工程师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
拓扑结构有星型、树状、环型、总线型等。
通信工程师在设计网络时,要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以满足通信需求。
传输方式是指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方式。
传输方式有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通信主设备基本知识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通信设备中,通信主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通信主设备的基本知识进行综述。
一、通信主设备的概念通信主设备是指应用于通信网络中的设备,它是通信网络中的中枢,起到路由、转接、传输、分配、控制等作用。
通信主设备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现多种通信方式的互联互通,是现代通信网络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通信主设备的种类通信主设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用途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用途,可以分为有线通信主设备和无线通信主设备。
有线通信主设备主要用于有线通信网络中,如电信和有线互联网;而无线通信主设备则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2、按照功能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功能,可以分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不同类型的设备。
集线器主要用于将收到的单个信号广播给所有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起到信号扩展的作用。
而交换机则可以根据数据包头部的目标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传递到相应的目标设备上。
路由器则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实现网络互连的功能。
网关则具有转换不同网络协议的能力,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3、按照结构分类根据通信主设备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模块化通信主设备和集成式通信主设备。
模块化通信主设备一般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组装和拆卸,并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
而集成式通信主设备则是整合了不同模块的功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三、通信主设备的选型要素在进行通信主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通信主设备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通信质量和通信的实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越高,通信效果越好,但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就越高。
2、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的兼容性通信主设备需要具有与通信网络中其他设备兼容的特点,应具备对不同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的兼容性,以便进行有效的通信。
来自:中国通信网络电信基础知识题库(以下题目可以按填空、判断或简答方式出题,也可以经过变化成为选择题)1、语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采用的量化方法是非均匀量化。
2、PCM30/32路系统中,每个码的时间间隔是488ns 。
3、PCM30/32路系统中,TS0用于传送帧同步信号,TS16用于传送话路信令。
4、PCM30/32路系统中,复帧的重复频率为500HZ,周期为2ms。
5、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可分为话路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两部分,整个交换机的控制软件都放在控制系统的存储器中。
6、一般二氧化硅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310nm左右,而损耗最小点在1550nm波长左右。
7、G.652光纤是零色散波长在1310nm的单模光纤。
8、光缆的基本结构由缆芯、加强元件和护套组成。
9、常用的光缆结构形式有层绞式光缆、束管式光缆、骨架式光缆和带状式光缆。
10、在网状网的拓扑结构中,N个节点完全互连需要N(N-1)/2 条传输线路。
11、在星型网的拓扑结构中,N个节点完全互连需要N-1 条传输线路。
12、A TM技术是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结合。
13、根据98年发布的《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我国电话网分为三级。
14、根据新的电话网体制,我国长途电话网分为二级。
15、当电话网全网为三级时,两端局之间最大的串接电路段数为5段,串接交换中心最多为6个。
16、新体制中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为省(自治区、直辖市)长途交换中心,其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一级交换中心所在地的长途终端话务。
17、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之间以基干路由网状相连。
18、根据话务流量流向,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也可与非从属的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建立直达电路群。
19、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可以具有二级长途交换中心的职能。
20、本地网路由的选择顺序为:直达路由、迂回路由、最终路由。
21、数字本地网中,原则上端至端的最大串接电路数不超过3段。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组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介绍几个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
1. 信号传输:通信中的信息通过信号的传输来实现。
信号可以是一种物理量(如电流、电压),也可以是一种电磁波(如无线电波)。
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等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等无线方式进行。
2. 信号调制:为了适应传输媒介和提高传输效率,信息信号通常需要进行调制。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如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如调制解调器中的ASK、FSK、PSK等)。
3. 信道传输: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或媒介,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和衰减等影响,从而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为此,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4. 信号解调:在接收端,接收到的调制信号需要进行解调,将其转换回原始的信息信号。
解调过程通常与调制过程相反,可以恢复出原始信号。
5. 编码与解码:在数字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常常需要进行编码与解码处理。
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一种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在传输中进行处理和恢复。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转换回原始的数字信号。
以上是通信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原理对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有很大帮助。
维护规程1、代维单位应定期组织责任区域内无线主设备及基础信息的核对和专项核查。
2、基站每季巡检一次。
高山站及偏远站点可每半年巡检一次。
室外直放站的维护巡检维护周期为每季度巡检一次。
3、巡检计划经电信方确认后,须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巡检。
由于特殊原因,需改变巡检计划时,须提前征得电信公司同意。
4、代维单位应根据电信公司的要求做好巡检记录,对巡检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需及时以书面方式报告电信公司,并形成遗留问题跟踪列表、闭环跟踪。
6、故障抢修应严格遵照“三不动、三不离”原则,原则上不允许产生新故障或扩大故障影响范围。
(“三不动”即是检查测试前不联系好不动;对设备不了解清楚不动;运行中设备不动。
“三不离”即抢修结束不彻底试验好不离;影响正常使用的设备缺点未维修好前不离;发现设备有异味异状时,未查清原因不离。
)7、代维企业接到主设备故障工单后,应快速响应并按故障级别的时限要求进行抢修。
如不能在规定时限内修复故障,须向电信维护主管部门报告。
8、设备维护质量指标9、巡检发现异常要拍照记录,并详细记录。
巡检发现不能处理的问题要立即上报。
10、简述无线设备完好的标准是什么?答:1. 无线网设备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要求。
2. 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无故障、无隐患。
3. 设备维护指标达到要求。
4. 技术资料齐全、完整、更新及时,维护手段完善。
5. 技术支持渠道畅通、高效。
CDMA2000 EVDO rev.A网络无线技术1、1xEV-DORev A前向峰值数据速率是3.1 Mbps;反向峰值数据速率是1.8 Mbps2、1xEV-DORel 0 前向峰值数据速率是2.4Mbps;反向峰值数据速率是153.6Kbps3、对于数字移动通信而言,双向通信可以用频率或时间分开,前者称为FDD(频分双工),后者称为TDD(时分双工)。
4、37频点中心频率是:基站收(上行): 825.00+0.03*37;基站发(下行): 870.00+0.03*375、中国CDMA网800M一共有7个载波的宽带,频率规划按照1x从频段高段往下走,DO 从低段开始往上走的原则进行。
光纤通信优点光纤通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这是因为和其它通信手段相比,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1、通信容量大从理论上讲,一根仅有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以同时传输1000 亿个话路。
虽然目前远远未达到如此高的传输容量,但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 万个话路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它比传统的明线、同轴电缆、微波等要高出几十乃至上千倍以上。
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如此巨大,而一根光缆中可以包括几十根甚至上千根光纤,如果再加上波分复用技术把一根光纤当作几根、几十根光纤使用,其通信容量之大就更加惊人了。
2、中继距离长由于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目前商用化石英光纤已达0.19dB/km 以下),若配以适当的光发送与光接收设备,可使其中继距离达数百公里以上。
这是传统的电缆(1.5km)、微波(50km)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因此光纤通信特别适用于长途一、二级干线通信。
据报导,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24 万个话路、100 公里无中继的试验已经取得成功。
此外,已在进行的光孤子通信试验,已达到传输120 万个话路、6000 公里无中继的水平。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是完全可能的。
3、保密性能好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只在其芯区进行,基本上没有光“泄露”出去,因此其保密性能极好。
4、适应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是指,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可挠性强(弯曲半径大于25 厘米时其性能不受影响)等。
5、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光缆的敷设方式方便灵活,既可以直埋、管道敷设,又可以水底和架空。
6、原材料来源丰富,潜在价格低廉制造石英光纤的最基本原材料是二氧化硅即砂子,而砂子在大自然界中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因此其潜在价格是十分低廉的。
光纤的重量轻,光缆的重要比电缆轻得多,例如18管同轴电缆1m的重量为11kg,而同等容量的光缆1m重只有90g,这对于在飞机、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上使用光纤通信更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光纤柔软可挠,容易成束,能得到直径小的高密度光缆。
一、爱立信基站设备基本介绍1、RBS2000系列基站设备的具体分类爱立信基站主要类型:RBS2202系列、RBS2206系列、微峰窝系列、室外站系列。
RBS2101~RBS2103系列这种设备属于室外安装类型的设备,这个类型的基站设备主要为室外的环境使用而设计的,除了主设备以外,还有空调,温度控制,供电等附属设备,通常采用独立供电进行工作,可以防雨水、防霜冻等。
但受外界干扰较大,不利网络的稳定。
在我国GSM运营商几乎不使用该系列的机型。
RBS2202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结构较RBS2100系列的设备简单,没有独立的外部环境系统,不可独立供电(但可以自带整流模块)等,必须在室内安装使用。
这种系列是我国GSM运营商所采用的主要Ericsson设备类型。
RBS2301、RBS2302、RBS2402、MAXITE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微蜂窝设备,可以在室内和户外安装,可以独立供电使用,体积较小,安装灵活方便。
主要用在街道覆盖、室内覆盖等。
RBS2206系列这种类型的设备属于室内安装的设备。
RBS2206 是一种室内型宏蜂窝基站设备,每个机柜可支撑最多12 个收发信机。
其机柜与RBS2202 占地面积相同,略高,由于采用新型两倍容量的收发信机和合路器,机柜的载波容量也是RBS2202 的两倍。
其“双收发信机”—dTRU—与目前的单个TRU 体积相同,却在一个单元里包含有两个收发信机2、RBS2000系列基站组成:下图是RBS2000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结构:●移动台(MS):移动用户使用的便携终端。
由收发信机、天线、人机介面、电池等构成;●基站(BS):基站收发信机、控制设备、天馈系统等组成,提供MS与BSC●基站控制器(BSC):为MSC接口,管理BS。
●移动交换中心(MSC):网络的核心,提供交换、网络控制与管理、互连接口等功能。
基站管理控制关系简化图:LOCAL--BUSRBS2000(1)主要硬件组成RBS2202机柜外型:RBS2206机柜图:●DXU (Distribution switch Unit)分配交换单元。
型号有DXU-11,DXU-21,DXU-23●TRU (TRansceiver Unit)收发信单元。
型号有TRU(CTRU)、STRU、DTRU ●CDU (Combing and Distribution Unit)合成与分路单元。
型号有CDU:A、C,C+,D,F、G、J●ECU (Energy Control Unit)能源环境控制单元●PSU (Power Supply Unit)电源侍服单元。
型号有:+24 V ,-48V ,220V ●IDM (Internal Distribution Module)内部分配模块(2)总线系统●本地总线:Local bus提供DXU、TRU和ECU单元的内部通信连接●时间总线:定时总路线从DXU单元至TRU单元间传送无线空间的时钟信息●X总线:X总线在各个TRU单元间以一个时隙为基础传送话音/数据信息。
它用于基带跳频。
●CDU总线:CDU总线连接CDU单元至各个TRU单元,帮助实现O&M功能。
该总线在CDU单元和TRU单元之间传送告警和RU单元的特殊信息。
两个TRU并接至一个CDU,加上Y-Cable时扩展至两个CDU。
CDU-C+时一定要按要求加Y-cable●电源通信环路:电源通信环路在ECU单元、各个PSU单元和各个BFU单元之间传送控制和管理信息。
RBS2202信号处理逻辑图:在上图中,基站内部的主要管理层次为:DXU管理TRU和ECU,TRU管理CDU。
(3)基站中信号处理流程●上行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馈线送至CDU,经过RXBP滤波和RXDA放大及RXD分路到TRU的接收机RRX,在RRX中信号被抽样和解调以进行进一步的数字处理;数字信息送往信号处理器中执行均衡、解密、去交织和韦特比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与BSC中TRAU的同步信息一起插入LOCAL-BUS上指定的1/4时隙,然后送到DXU,最后送到BSC中。
上行信号流程简单如下:用户上行信号(MS)->接收天线->室外跳线/馈线/室内跳线->CDU(RXBP->RXAD->RXD)->(CXU)->TRU->DXU->BSC->MSC●下行信号话音信息来自DXU,经过LOCAL-BUS总线到达TRU中。
话音信息在BSC中的TRAU单元已经过话音编码,且话音信息被放在LOCAL-BUS总线的TS1和TS2两个时隙中,所以在TRU中,信息透明地交换到8个不同的TS单元,分为13Kbit/s 的编码话音和3Kbit/s的同步信息。
由信号处理器对话音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加密和突发脉冲序列的形成用以构成空中接口时隙,并送到无线发射机,并把已处理的信息放到TX射频线上,经过CDU合成两路信号,最后通过MCU、TXBP 最后一路经过天线发射出去,在RTX中信号被调制成发射频率且被放大,最后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
下行信号流程简单如下:MSC->BSC->DXU->TRU->CDU->室内跳线/馈线/室外跳线->天线->用户(MS)3、基站各主要器件功能(1)DXUDXU是RBS2000的中央控制单元,它具有下面的几个功能:●分配交换,SWITCH的功能●面向BSC的接口●定时单元,与外部时钟同步或与内部参考信号同步●外部告警的连接,所有机架外的告警信号接口●本地总线控制●物理接口G.703,处理物理层与链路层●OMT接口,提供用于外接终端的RS232串口●处理A-BIS链路资源,如安装软件先存贮于刷新存贮器后向DRAM下载●信令链的解压与压缩(CONCENTRATES),及依TEI来分配DXU信令与TRU信令●保存一份机架设备的数据库。
一是机架安装的硬件单元即所有RU单元的识别,物理位置,配置参数;二是硬件单元的产品编号、版本号、系列号等DXU的配置数据通过LAPD链由BSC进行,不必一个独立的时隙及专门的硬件设备,DXU共分成下面的四个功能块:●脉码调制PCM,即DIP(以后定义为MO DIP)●中央处理器单元CPU(以后定义为MO CF)●中央定时单元CTU(以后定义为MO TF)●高级数据链路处理(以后定义为MO CON)另外还有一个完全由BSC配置的纯软件模块(即MO IS)CPU功能块的作用是:RUs的软件安装;支持OMT接口与提取时隙信息;操作与维护;内外部告警。
CTU功能块的作用是:为TRU单元提供稳定的参考信号,它可以与PCM同步, HDLC 处理器功能块用于读出控制信息并分配至DXU、TRU等单元。
(2)TRUTRU的主要功能:●TRUD(TRXC,TS)连接的有LOCAL 、X、TIMING、CDU等BUS,执行信号的各种处理过程。
●发信模块(TX)执行信号的调制与放大,有VSWR的监测功能。
●收信模块(RX)执行收信解调功能●VSWR直接在载波内部计算,并在LAPD链上传送信息,同时也在OMT中可以监视。
●可以在TRU内部直接进行无线环路测试,见radio loop连线,可以测试收发信间的误码率。
TRU的类型有三类:CTRU(普通TRU):支持语音、GPRS,不支持EGPRS(EDGE),装在RBS2202系列机柜。
STRU:支持语音、GPRS、EGPRS(EDGE),装在RBS2202系列机柜。
DTRU:支持语音、GPRS、EGPRS(EDGE);装在RBS2206系列机柜;一个TRU 包含2个载波,语音容量相当于2个CTRU或2个STRU。
下图为CTRU图:(3)CDU2)合成和分配单元(CDU)CDU是TRU和天线系统的接口,它允许几个TRU连接到同一天线。
它合成几部发信机来的发射信号和分配接收信号到所有的收信机,在发射前和接收后所有的信号都必须经过滤波器的滤波,它还包括一对测量单元,为了电压驻波比(VSWR)的计算,它必须保证能对前向和反向的功率进行测量。
3) CDU的硬件功能:●发信机的功率合成●收信信号的前置放大和分配●天线系统的管理支持●RF的滤波●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的功率供给和监视●内设的RF内部环行器用于防止RF的反射功率对CDU安全的威胁4)COMB的作用和分类COMB是在基站上的使几部发信机能连接到同一天线的功率合成设备,它能使每部发信机的RF能量送至天线而不会对其它的连接到同一天线的发信机产生串扰,有两种类型的功率合成器:●混合型宽带功率合成器(H-COMB):是一种宽带设备,它允许在发射带宽内所有前向的频率信号通过,每个H-COMB能把两部发信机的信号合成到同一天线。
但每个H-COMB都有3dB的插入损耗,如果有四部发信机分两级全成将有6dB的插入损耗。
典型的有CDU C、CDU C+、CDU G●滤波型窄带功率合成器(F-COMB):是一种窄带设备,它只允许选择在发射带宽内一个频率信号通过,这种合成器不管系统有多少部发信机它都有4dB 的插入损耗,多用于多发信机的系统中。
这种合成器中有一个步进马达用于它的调谐,调谐时间大约需要5--7秒。
典型的有CDU D、CDU F。
●CDU A没有功率合成器,因此射频损耗最小。
注:dB和dBm概念dB是一个表征功率相对值的值,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如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则=10lg(2/1)=10lg2=3dB。
dBm是一个表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10lg(功率值/1毫瓦),如40W 折算等于=10lg(40W/1mW)=10lg(40000)=10lg4+10lg10+10lg1000=46dBm。
5)接收信号放大和分配接收分配放大器(RXDA)放大和分配接收到的RF信号至每个接收分配器(RXD)(CDU-C)或直接至TRU(CDU-A)。
RXD是一个无源分配器,它完成接收信号的分配并把信号送至TRU,一个RXD 能够提供四个TRU的信号。
6)CDU结构简图:CDU类型有CDU-A、CDU-C、CDU-C+、CDU-D、CDU-F、CDU-G、CDU-J,CDU-A 不采用合成技术,CDU-C、CDU-C+、CDU G采用HCOMB,CDU-D、CDU-F采用FCOMB。
HCOMB的特点是只能进行两路信号的合成,损耗大约为3dB。
这种合成器的造价低。
但只能进行2路信号的合成,如果要将4路信号合成,则需要经过两级所以损耗加大至6dB,在大配置工程中,大部分采用CDU-D型合成器,它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多至12路信号的合成,加上采用双极性天线,只用到两条馈线,施工特别简单。
对HCOMB在BSC中的数据定义:COMB=HYB,而COMB=FLT适用于2000的CDU-D/CDU-F,错误定义会引起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