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测试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13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1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2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3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4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5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6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7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8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9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0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2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3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4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 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 15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6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6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7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 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8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19 页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0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1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2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3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4 页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月6日日期:20000年11月7日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第25 页。
光缆单盘测试记录
1.测试时间和地点:记录测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便将来查阅和追溯。
2.测试设备和工具:记录使用的测试设备和工具的品牌、型号和参数,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试对象:记录测试的光缆单盘的相关信息,例如光纤的类型、编号、长度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测试项目:记录测试项目的名称和要求,例如插损、回损、衰耗等,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5.测试结果:记录每个测试项目的具体测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如插损值为0.2dB,回损值为45dB。
6.测试数据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实际测试值和标
准要求,评估光缆单盘的质量和性能是否合格。
7.异常处理:如果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不符,则记录异常情况,并进
行相应的处理,例如重新测试、更换光纤等。
8.测试人员和签名:记录进行光缆单盘测试的人员的姓名和签名,以
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9.测试备注:记录其他与测试相关的信息和备注,例如测试过程中的
特殊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1.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的数据和结果应准确无误,并包括所有必要
的信息,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规范性和一致性:记录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以便后续的审查和验证。
3.清晰简明:记录的内容应简明扼要、清晰易懂,避免使用过多的术
语和技术语言,以便他人理解和使用。
4.可追溯性和可复制性:记录的数据和结果应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测试
过程和设备,以便将来查阅和复现。
光缆测试记录范文一、测试时间和地点: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光纤传输中心二、测试人员:测试工程师A,测试工程师B三、测试仪器和设备:1.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光功率2.OTDR(光时域反射仪)-用于测量光纤透射损耗和反射损耗四、测试项目:1.光纤连接性测试2.光纤传输损耗测试3.光纤反射损耗测试4.光纤长度测量5.光纤故障定位6.光纤光谱分析五、测试结果记录:1.光纤连接性测试:-测试结果:全部连接正常-备注:所有连接都采用FC型接口2.光纤传输损耗测试:-测试结果:段1传输损耗为2.3dB,段2传输损耗为1.8dB,段3传输损耗为3.1dB-备注:传输损耗均在预期范围内3.光纤反射损耗测试:-测试结果:段1反射损耗为-15dB,段2反射损耗为-18dB,段3反射损耗为-20dB-备注:反射损耗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异常4.光纤长度测量:- 测试结果:段1长度为2.1km,段2长度为3.5km,段3长度为2.8km-备注:光纤长度与预期相符5.光纤故障定位:-测试结果:故障发生在段2连接器处-备注:已清理段2连接器并重新测试,故障已修复6.光纤光谱分析:-测试结果:光谱正常-备注: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光纤传输系统质量良好六、测试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光纤传输系统连接性正常,传输损耗和反射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长度与预期相符,故障已修复,光谱正常,光纤传输系统运行稳定无异常。
七、遗留问题和建议:1.由于段2连接器出现故障,建议对所有连接器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以避免故障的发生。
2.需要建立光纤传输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测试人员签名:测试工程师A:___________。
信06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24.366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536 (db) 接续损耗A: 0.047 (db) B: 0.04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4#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24.36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92 (db) 接续损耗A: 0.049 (db) B: 0.04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185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4#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24.369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534 (db) 接续损耗A: 0.061 (db) B: 0.061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4#RTU阀室)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4#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5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729 (db) 接续损耗A: 0.077 (db) B: 0.07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3 (db/km)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2.025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22 (db)接续损耗A: 0.081 (db) B:0.081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08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全程测试距离A——B 102.017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42 (db) 接续损耗A: 0.047 (db) B: 0.04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2.022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52 (db) 接续损耗A: 0.056 (db) B: 0.05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2.04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148 (db) 接续损耗A: 0.069 (db) B: 0.06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7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2.150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818 (db) 接续损耗A: 0.087 (db) B: 0.08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4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1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48 (db) 接续损耗A: 0.043 (db) B:0.043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05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72 (db) 接续损耗A: 0.056 (db) B: 0.05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3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0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58 (db) 接续损耗A: 0.041 (db) B: 0.041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18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957 (db) 接续损耗A: 0.049 (db) B: 0.04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5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20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23 (db) 接续损耗A: 0.066 (db) B: 0.06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07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45 (db) 接续损耗A: 0.073 (db) B: 0.073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25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087 (db) 接续损耗A: 0.058 (db) B: 0.058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7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28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491 (db) 接续损耗A: 0.039 (db) B: 0.03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1 (db/km)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6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358 (db)接续损耗A: 0.076 (db) B: 0.07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9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41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018 (db) 接续损耗A: 0.064 (db) B: 0.064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6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0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263 (db) 接续损耗A: 0.067 (db) B: 0.06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8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8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495 (db) 接续损耗A: 0.058 (db) B: 0.058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0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954 (db) 接续损耗A: 0.081 (db) B: 0.081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5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242 (db) 接续损耗A: 0.057 (db) B: 0.05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8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8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514 (db) 接续损耗A: 0.078 (db) B: 0.078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2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84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628 (db) 接续损耗A: 0.046 (db) B: 0.04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6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214 (db) 接续损耗A: 0.066 (db) B: 0.066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8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66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536 (db) 接续损耗A: 0.061 (db) B: 0.061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5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729 (db) 接续损耗A: 0.077 (db) B: 0.07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3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91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148 (db) 接续损耗A: 0.088 (db) B: 0.088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7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22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2.103 (db) 接续损耗A: 0.059 (db) B: 0.05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07 (db/km)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 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5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024 (db)接续损耗A: 0.087 (db) B: 0.087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01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51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008 (db) 接续损耗A: 0.059 (db) B: 0.059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06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16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接头界限0.05dB≤J≤0.20dB反射率限值-72dB光纤终端限值<2dB折射指数 1.468 散射系数-81.87(db) 模数单模(SM) 全程测试距离A——B 101.933 (km) 全程测试衰耗A——B 21.107 (db) 接续损耗A: 0.088 (db) B: 0.088 (db) 全程平均衰耗A——B 0.212 (db/km) 测试地点中卫首站测试时间2012年06月20日光纤衰耗测试曲线图:(中卫首站-3#RTU阀室)结论检测人:年月日技术负责人:年月日信06 通信光缆熔接测试记录单位工程名称:第一标段通信工程工程编号:ZG05-01线路名称第一标段线路通信工程线路总长301.26 (km) 光缆规格GYTA-36B1 出厂日期2011年07月13日检测仪器OTDR 仪器编号FTB-150测试记录硬件模式工程模式扫描方式平均测试范围40(km)脉冲宽度100 (m) 脉冲平均值22Sec测试通道光缆。
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11 月 6 日日期:20000 年11 月8 日。
光缆接口单盘测试记录
测试概要:
本次测试旨在对光缆接口单盘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连接稳定性。
测试环境:
- 设备型号:xxxx
- 光缆类型:单模/多模
- 光缆长度:xxx米
- 光缆接口类型:xxx
测试步骤:
1. 连接设备:
- 将光缆连接器插入设备的光缆口。
- 确保光纤连接牢固,无松动情况。
2. 启动测试:
- 打开测试室设备软件。
- 选择光缆连接器并设置测试参数。
3. 开始测试:
-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启动测试流程。
- 观察测试结果,记录每个测试项的数值和状态。
4. 结果分析:
-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 如果测试结果有异常,记录异常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5. 测试报告:
- 汇总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报告。
- 报告包括测试步骤、结果分析和异常情况的说明。
备注:
- 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引起测试结
果误差。
- 如需更多详细的测试记录,请参考设备厂商提供的相关文档。
测试记录:
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测试人员:xxxx
测试结果:
- 光缆连接稳定,连接状态良好。
- 测试数据符合设备要求。
- 无异常情况发生。
测试结论:
本次光缆接口单盘测试结果正常,连接稳定性良好,符合设备要求。
编写人:
xxxxxxxx。
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6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7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测试人员:监理人员:日期:2000年 11 月 6 日日期: 20000 年 11 月 8 日。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一、测试设备和测试仪表:测试设备:光纤测长机、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光纤熔接机、光源和光功率计、光纤缆厂家提供的测长仪器等;测试仪表:直径测量仪、光束测量仪、光纤微曲和微折仪;二、测试项目:1.外观检查:光缆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挫伤、脱层等缺陷;光缆色彩应均匀,无颜色变化、污染等现象;2.内部检查:使用直径测量仪对光缆进行直径检测,测量值应在技术要求范围内;使用光束测量仪对光缆进行弯曲半径检测,测量值应在技术要求范围内;使用光纤微曲和微折仪对光缆的曲率和折射率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3.光缆长度测量:使用光纤测长机对光缆长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与光缆厂家提供的测长数据一致;4.光纤损耗测试: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对光纤的传输损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5.OTDR测试:使用OTDR对光缆进行全程衰耗测试、事件测试和信号质量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6.光纤熔接:使用光纤熔接机对光缆进行光纤熔接,光纤熔接点应具有良好的连接质量;7.测长仪器测试:使用光缆厂家提供的测长仪器对光缆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与实际长度相符;8.其他测试项目:根据具体光缆的技术要求,进行其他必要的测试项目。
三、测试步骤:1.对光缆进行外观检查,记录检查结果;2.使用直径测量仪对光缆的直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值;3.使用光束测量仪对光缆的弯曲半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值;4.使用光纤微曲和微折仪对光缆的曲率和折射率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5.使用光纤测长机对光缆的长度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6.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对光纤的传输损耗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7.使用OTDR对光缆进行全程衰耗测试、事件测试和信号质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8.使用光纤熔接机对光缆进行光纤熔接,记录熔接点的连接质量;9.使用光缆厂家提供的测长仪器对光缆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10.根据光缆的技术要求,进行其他必要的测试项目,记录测试结果;四、测试结果和结论:根据以上测试步骤和相关技术要求,对光缆进行了各项测试,并记录了相应的测试结果。
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格式1.基本信息:-检查日期和时间-检查者的姓名和工号-光缆类型和光纤数量-测试仪器的型号和序列号示例:检查日期和时间:2024年1月1日,上午10:00光缆类型:单模光缆光纤数量:24根测试仪器:OTDR型号:ABC-123,序列号:7890-XYZ2.光缆结构检查:-检查光缆的连接头和接口是否完好-检查光缆的外壳是否有损坏或污染-检查光缆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示例:光缆连接头和接口:所有连接头和接口都完好,无断裂或松动光缆外壳:光缆外壳无损坏和污染光缆长度:光缆长度为1000米,符合要求3.光纤长度测量:-使用测距仪或OTDR仪器测量光纤的长度-检查测量结果是否与光缆长度一致示例:光纤长度测量:使用OTDR仪器测量,得到的长度为1000米光缆长度验证:测量结果与光缆长度一致,验证通过4.光纤外观检查:-检查光纤的粗糙度、弯曲度和颜色是否正常-检查光纤的断面和剥离长度是否合适-检查光纤的连接器和适配器是否有损坏或松动-检查光纤的保护套是否完整示例:光纤外观检查:光纤表面平滑,无明显弯曲和损伤,颜色均匀光纤断面和剥离长度:光纤断面整齐,剥离长度为1cm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无断裂、松动或损坏光纤保护套:保护套完整,无破损或污染5.光纤缆减损测试:-使用光功率计和光源测量光缆的传输损耗-检查传输损耗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示例:光纤缆减损测试:使用光功率计和光源测量得到的传输损耗为0.5dB/km传输损耗验证:传输损耗符合规定的范围(≤0.5dB/km),验证通过6.光纤互换测试:-使用OTDR仪器测试光纤的互换性-检查光纤的互换曲线和衰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示例:光纤互换测试:使用OTDR仪器测试光纤的互换性,确保光纤间互换正常光纤互换曲线和衰减:互换曲线和衰减在规定范围内,符合要求7.光纤返回损耗测试:-使用OTDR仪器测试光纤的返回损耗-检查返回损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示例:光纤返回损耗测试:使用OTDR仪器测试光纤的返回损耗,得到的结果为-40dBm返回损耗验证:返回损耗满足规定要求(≥-40dBm),验证通过以上是光缆单盘检验测试记录格式的基本内容。
光缆测试记录范文1.引言光缆测试是指使用专业的光缆测试仪器对光缆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确认光缆的物理连接性、传输性能和质量。
本测试记录报告旨在详细记录光缆测试的过程、测试结果及分析,以便后续维护和故障排除。
2.测试目的本次光缆测试的目的是验证新铺设的光缆的物理连接性和传输性能,并检查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故障或损坏。
3.测试工具和设备本次光缆测试使用了以下工具和设备:-光缆测试仪:用于测量光信号的损耗、反射损失、时延等指标。
-光源:产生规定波长的光信号。
-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和记录接收到的光功率。
-OTDR(光时域反射仪):用于测量光缆长度、损耗、反射等参数。
4.测试步骤以下是本次光缆测试的具体步骤:1)检查光缆的物理连接情况,确保所有光缆接口已正确连接。
2)使用光源产生适当波长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缆传输。
3)在接收端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到的光功率,并记录结果。
4)使用OTDR对光缆进行测试,记录光缆的长度、损耗和反射程度。
5)检查测试结果并分析,比较实际测量值与标准值,确定是否达到测试要求。
5.测试结果及分析根据本次测试的结果和分析,以下是对光缆的物理连接性和传输性能的评估:-物理连接性:所有光缆接口均正确连接,没有断裂、松动或损坏的情况。
-传输性能:测量到的光功率在正常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信号衰减,说明光缆的传输性能良好。
-损耗和反射:使用OTDR测试得到的结果显示,光缆的损耗和反射程度满足标准要求,没有超过允许范围。
6.结论根据本次光缆测试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光缆的物理连接性良好,没有断裂、松动或损坏的情况。
-光缆的传输性能良好,测量到的光功率在正常范围内,不存在明显的信号衰减。
-光缆的损耗和反射程度满足标准要求,没有超过允许范围。
7.建议和改进措施根据本次测试的结果和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定期对光缆进行测试,以检查光缆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故障或损坏。
-在光缆铺设和连接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光缆的物理连接,避免断裂、松动或挤压等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