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运用(1)
- 格式:docx
- 大小:20.69 KB
- 文档页数:8
雕塑创作中的语言及感受【摘要】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感受的来源也是一切艺术形式最根本的起源。
艺术创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直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过程,其中情感因素是艺术创作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艺术作为情感及感受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感受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有情感就不会有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有艺术。
艺术是人类在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家园。
而雕塑,也是人类创造出的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点。
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给人类自身以美感享受和精神鼓舞,伴随着人类向着更加高级的文明阶段发展。
【关键词】感受雕塑创作语言特性情感【中图分类号】J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056-02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雕塑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艺术门类,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几多春秋。
本文从雕塑艺术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来谈艺术家创作雕塑艺术的根本——雕塑语言及感受。
一雕塑的语言何谓雕塑语言?雕塑语言是一种视觉艺术语言,是雕塑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的,虽因人而异,又有着明显的共性。
由于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里的造型艺术,其基本概念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油腻、面粉)或可雕刻的(如各种石料、木料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在雕塑这个艺术领域里,雕塑语言自古以来都要强调空间和体积的概念。
雕塑家创作雕塑的过程就是选择某一种或多种雕塑材料,制造出占据一定空间的形体,并加以艺术的感受和表现,以达到所想得到的艺术效果。
在雕塑家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对雕塑材料的性质越来越熟悉,选择雕塑所擅长表现的物象进行表现,所采用的手法和技巧一代代地相传下来,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一系列的雕塑家所特有的“习惯性动作”。
现代雕塑艺术鉴赏现代雕塑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雕塑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艺术家对材料和形式的创新运用,现代雕塑艺术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进行现代雕塑艺术的鉴赏和解读。
一、形式与材料的创新现代雕塑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材料的创新而脱颖而出。
与传统的雕塑艺术相比,现代雕塑艺术更加注重对形式的多样性和材料的多样性的探索和运用。
传统的雕塑多以大理石或青铜等传统的材料为主,而现代雕塑艺术则更加注重对当代材料的使用,如钢铁、塑料、玻璃等。
艺术家们通过对材料的创新运用,使得雕塑作品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
此外,现代雕塑艺术对形式的创新也是一大特点。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结构和静态表现方式,而是通过抽象、立体构成、拼贴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使得现代雕塑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二、表达情感与思想现代雕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传递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
艺术家运用雕塑形式来诠释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来引发观众共鸣。
现代雕塑艺术作品呈现的情感和思想多样化,既有关于人性、社会、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也有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雕塑作品,艺术家们传达出对现实世界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许,使得观众在品味雕塑作品的同时沉浸其中,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三、审美体验与艺术欣赏对于现代雕塑艺术的鉴赏,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欣赏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时,观众需要摆脱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接受和欣赏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
观众可以通过感知材料的质感与颜色,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此外,观众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和距离来观察作品,以便更好地感知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
在现代雕塑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独立思考和开放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作品,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知进行思考与欣赏。
关于现代雕塑的材料运用现代雕塑旨在创造具有创新和现代化感的雕塑作品,其材料运用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理石、青铜等,而是更加广泛和多样。
现代雕塑可使用金属、玻璃、塑料、纤维、陶瓷等现代材料,并与传统材料相结合,使得雕塑作品更具有生动性、科技感和艺术性。
首先,金属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材质的硬度、耐腐蚀性、可塑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创作现代主题的雕塑。
如现代公共艺术中壮观的钢铁雕塑、高科技的数控机械雕塑和机械合金雕塑等等。
同时金属不仅可作为雕塑的造型材料, 还可以作为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段。
虚实相生、光影变幻、透视错觉等构成了现代金属雕塑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波光粼粼的不锈钢浪花、折射出多彩光芒的玻璃立方,还有无限延展的钢丝艺术等,这些作品形而上与物理学上的运动、光影、反射等形式产生了有趣且神秘的联系。
其次,塑料材料在现代雕塑创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法国现代雕塑大师和玩具设计家Niki de Snt Phalle的彩色陶瓷立体拼贴作品——“鸟巢”雕塑。
此作品通过将各种颜色的塑料制品拼贴成独特的鸟形,塑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现代人获得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为塑料这种材料的运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大量资源。
塑料以其简单易操作的可塑性而在现代雕塑中得以迅速普及。
比如,以气球、胶带等日常用品为质料,实现各种立体造型; 同时,塑料制品也很适合表现现代主题的意境和情感,如类似人物的宠物造型等都很受欢迎。
另外,在现代雕塑中,陶瓷和玻璃等材料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陶瓷材料的颜色、抛光度和造型的细腻程度非常适合现代雕塑及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如世界上著名的Aomori Dogu陶瓷立体拼贴等。
而玻璃材料则因其透明性、色彩变幻和栩栩如生的质感,也在现代雕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美国艺术家Dale Chihuly就以玻璃制品为主要材料,制作出了著名的水晶宫玻璃装饰艺术和各种立体动物造型等。
现代雕塑的材料运用越来越多样化和创新化。
雕塑语言在现代艺术世界中的表现雕塑语言的发展历程雕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刻、纪念碑、埋葬地等领域。
在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催生了雕塑语言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20世纪初期,立体主义和未来派成为了现代雕塑最重要的运动。
在这两个运动中,雕塑家们开始使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感受。
他们在雕塑中使用非传统材料和技术,例如使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同时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上引入了不同的元素,例如多重视角、动态构图等,从而使雕塑语言在意义上也产生了质的转变。
而在20世纪50年代,雕塑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现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这个时期的雕塑家开始注重运用抽象的和非抽象的形式,强调雕塑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同时也加强了色彩和材料的运用。
雕塑逐渐成为了一个包容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符号。
表现形式在现代雕塑运动中,雕塑家们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创造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雕塑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形式:1、清晰的线条和轮廓。
在古代雕塑中,线条和轮廓是比较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描绘出人物或物体的外形和形态。
在现代雕塑中,线条和轮廓被更加强调,并且可以表达出雕塑家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含义。
2、抽象形式。
现代雕塑可以是具象的,但也可以通过抽象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想法。
抽象形式并非代表着无意义,雕塑家可以通过形状、曲线和颜色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3、组合式雕塑。
现代雕塑可以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完整作品。
这些部分有可能是相同的形态,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形态,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现代艺术中的运用其实,在现代艺术中,雕塑语言的使用已经没有束缚,雕塑家们把它运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中。
以下是一些现代艺术中常见的方式:1、艺术装置。
艺术装置可以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件有着特定含义的物品。
现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运用摘要: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
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
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
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
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关键词:雕塑艺术;材料;材料感不同材料的雕塑,无论是金属,木头,玻璃还是塑料,不同的雕塑总能发挥不同材料的特质,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实际上艺术作品材料的应用正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雕塑家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价值,借助材料的美感,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
材料是雕塑创作的基本物质前提,实物的精神和形体服从材料,这也是雕塑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构思以及作品形体的构成。
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种种社会意义和审美原则。
每种材料都有它特有的与其他材料不同的特性,用不同材质创造出来的雕塑形象已不单纯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具有生命意义等深层精神映像的雕塑。
材料作为一种雕塑语言,只有了解了它的性质,才能运用适当的工具,顺应材料的特性,按照相应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进行加工,才能使作品达到思想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材料的美感价值在现代雕塑中的体现工业革命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的材料,新的加工手段和新的工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延续已久的工艺程序和艺术要求,特别是金属雕塑。
传统金属雕塑十分重视材质自身的价值意义,金、银、铜、铁等金属,尤其是作为贵重物的金、银一直是人类社会地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94新媒体研究06 2022 北方美术摘 要:材料作为雕塑创作中的重要造型表现媒介,其运用是当代雕塑创作实现艺术效果和艺术家思想观念传达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当代雕塑中材料运用发展的概述,和对专业院校中雕塑材料教学的梳理,分析材料运用的多元表现趋向背后当代雕塑创作中材料运用的拓展方向与创作实践。
关键词:当代雕塑;材料运用;趋向材料作为雕塑造型表现的物质载体,在雕塑创作的观念表达和视觉呈现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除了土、木、金、石等传统雕塑材料外,自杜尚对现成品的运用以后,艺术创作的材料界限、范围得到拓展,材料选择更加自由和宽泛,促进了雕塑创作的观念传达与视觉表现。
基于材料所开展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从材料的观念隐喻、技术方式和视觉呈现等方面进行的探讨,使得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材料研究成为学院教学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材料运用的多元趋向拓展,推动了当代雕塑创作的发展和材料美学创作。
一、当代雕塑中的材料运用发展概述自西方写实雕塑引入国内到改革开放后,雕塑创作基本上是在延续过去的写实传统,雕塑中的材料运用基本以传统材料为主,且材料仅仅作为造型的置换替代。
星星美展中王克平带有其思想观念性和材料表现意味的木雕作品,标志着中国当代雕塑的开启,但就整体创作面貌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雕塑作品,始终未能形成材料上的自觉。
随着85美术思潮和89现代艺术大展的推动,在形式语言的探索过程中,材料意识才逐渐显现。
同时,观念、装置艺术的发展,带动了雕塑创作的材料表现。
到90年代初,综合材料作品开始升温,“‘雕塑1994’的参展雕塑家对于雕塑媒介有了自觉的、理性的认识,匡正了由过去材料至上的观念和用简单的材料实验替代当代雕塑创作的倾向”①。
艺术家由材料研究和实验转向对材料背后所折射的问题关注和个人化的观念表达。
2000年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加持,在材料创作的观念、方式与呈现上,对材料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延。
目前,从国内主要的雕塑展览来看,雕塑创作的材料运用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和方向上的拓展。
雕塑艺术知识:雕塑艺术中的形式与语言在艺术领域中,雕塑艺术是一种广泛的艺术形式,它采用各种不同材料和技术,表达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能。
雕塑艺术不仅是一种可视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能够通过无声的语言沟通的力量。
在雕塑艺术中,形式和语言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下面将探讨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雕塑艺术中的形式在雕塑艺术中,形式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形式可以定义为雕塑物的外形和结构,包括线条、形状、比例和立体效果等。
形式在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外貌即内涵”,同时,对于人类大脑的感知也影响深远,艺术家主要通过形式来传达创意和想法。
线条是构成雕塑元素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线条可以定义物体、空间和关系。
都市雕塑家和面相雕塑关注的是线条的纹理、刻划和质感,而现代雕塑家更加注重线的直接性和简洁性,这是反映出今天我们对空间的理解和利用的变化的。
例如,在现代雕塑艺术中,一股队直线和弯曲线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普遍,来反映这种变化和创新。
形状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元素。
不同的形状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表现效果,形状可以定义物体、体积和文化象征。
因此,艺术家通常会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来表达和传达创意和想法。
在当今的艺术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创新的形状,它们展示出艺术家卓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例是雕塑艺术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
比例的大小、长宽比和高度比等,对于作品的整体形成至关重要,矫似与人类的感知机制有关。
通过改变比例的大小和关系,艺术家可以让作品显得更加巨大或者微小,或者根据作品本身的形式要求,达到让作品看起来更加优雅或者更加夸张的效果。
立体效果同样是构成作品形式的基本元素之一。
立体效果可以定义物体的深度和体积,并与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形式元素相结合,形成一幅三维图景。
这种立体效果是雕塑艺术的特色之一,也是雕塑家最具挑战的地方之一。
总之,雕塑艺术中的形式是由线条、形状、比例和立体效果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并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技能等进行创作,从而实现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新颖的、充满惊奇的体验中。
雕塑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创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离不开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雕塑中常见的材料,并介绍它们的特点以及在不同类型雕塑作品中的应用。
1. 石材石材是雕塑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石材的质地坚硬,耐久性强,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创作长久存在的雕塑作品。
常见的石材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等。
不同的石材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纹理,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意图选择适合的石材进行雕刻。
2. 金属金属材料在雕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金属材料具有韧性和延展性,可以用来创作出很多细腻的雕塑作品。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铁、铝等。
铜雕是金属雕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通常用来创作人物、动物等形象丰满的作品。
3. 陶瓷陶瓷材料在雕塑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陶瓷材料不仅可以通过手工捏塑的方式进行创作,还可以通过烧制的过程增添作品的质感。
陶瓷雕塑作品常常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表面纹理,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4. 木材木材是一种温暖而有机的材料,在雕塑中被广泛应用。
木材柔软可塑,容易加工雕刻,因此适合表现复杂的形状和细节。
木材雕塑作品常常具有自然、朴素的风格,给人以亲近的感受。
5. 塑料塑料是一种现代化的雕塑材料,它具有轻盈、耐候性好等特点,适合用于室外雕塑作品的创作。
塑料材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制作过程也相对简单,因此在现代雕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结起来,雕塑中的材料选择与应用是一个个艺术家的选择与创造的过程。
无论是石材、金属、陶瓷、木材还是塑料,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来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用适合的材料,并善于运用材料的特点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雕塑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现代雕塑用新材料和技术创造的艺术品现代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在使用新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这种创新不仅使得雕塑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独特,还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现代雕塑使用新材料和技术创造的艺术品,并探讨这种创新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一、新材料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现代雕塑使用了各种新材料,如塑料、陶瓷、纤维等,来代替传统的大理石和青铜等常见材料。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可塑性,使雕塑家们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和富有创意的作品。
例如,塑料的广泛应用使得雕塑作品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颜色和形状。
同时,塑料的轻便性质也使得雕塑可以更容易地被移动和展示。
在现代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采用塑料制作的抽象作品,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另外,陶瓷材料也成为现代雕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不仅可以用于创造独特的形状和纹理,还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环保性。
许多艺术家利用陶瓷的特性,创作出精致而富有张力的雕塑作品。
这些作品在展示时常常给人一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不同材料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除了塑料和陶瓷,纤维材料也在现代雕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纤维材料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使得雕塑家们可以创造出柔软而富有动态感的作品。
例如,许多艺术家利用纤维制作了巨大的悬浮装置,使人们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纤维材料的运用使得现代雕塑作品更具现实感和触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加亲近的观赏体验。
二、新技术在现代雕塑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雕塑创作中。
这些新技术包括3D打印、激光雕刻、虚拟现实等,为雕塑家们提供了更多实现创意的方式。
3D打印技术是现代雕塑中的一大突破。
传统的雕塑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制作出复杂的雕塑模型。
这使得雕塑家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创意,同时也提高了雕塑作品的制作效率。
激光雕刻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各种材料的精细刻划。
美术艺术研究 Art research99现当代雕塑创作当中对新材料的运用金凯婧(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在现当代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材料无疑成了艺术创作者表现特殊艺术内涵的重要方式,对材料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创作作品视觉表达、形式表现以及思想传达的特殊手段。
由此,本文以“现当代雕塑创作当中对新材料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针对艺术创作者对新材料的创作运用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对尤其雕塑创作带来启发,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时期创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雕塑创作;新材料;运用一、引言艺术创作发展至今,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能成创作者传达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
材料所表现的局限性被打破,特别是在雕塑创作过程当中,材料的选择更加广泛,而且运用也更加多元化,这也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雕塑创作中对新材料的具体运用在现当代的雕塑创作过程当中,新材料的运用主要是相对传统材料的使用来说的。
在传统雕塑创作当中,材料仅仅可以说是承载雕塑作品形体的一种媒介,在发展过程当中归属于从属的地位。
而对于现代雕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来说,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材料依旧是整个雕塑形体的重要载体;其次,材料可以不依赖雕塑形体而独立存在,运用自身的特点和张扬的个性来展现作品,即:材料就是雕塑,二者在发展当中融为一体。
其中比较典型的则是张洹运用香灰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张洹早期的创作主要是从行为艺术开始的,在早期创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行为艺术,他会自己脱光裸着身子坐在北京东村的公厕里,将自己的全身上下都涂满蜂蜜或者鱼油,让无数苍蝇爬满全身,或是把自己用铁链捆绑着吊在房顶,用输血管将鲜血滴入地面上烤灼的托盘中。
在那个时候,艺术家穷的也只剩下自己,这时候也只能够运用自己的身体这一素材进行表现。
所以他才用这种狂暴野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后期,张洹的香灰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于香灰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承载着千千万万信众情感的材质,每一粒灰烬从燃烧到结束都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结晶,每一堆香灰,都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燃烧聚集而成的,或许是一个月,或许是一年。
雕塑语言的探索分析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用木材、石料、金属等材料雕刻或塑造各种艺术形象;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雕塑语言主要是指用雕塑的手段来表达作者艺术思想的方式。
1雕塑语言的功能雕塑是人们审美认识的产物,其具有特殊的艺术改造性,用它可以实现美化环境、营造舒适氛围、调节气氛的目的,使工作与生活其间的人们获得审美的愉悦,并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心灵。
在雕塑作品中,对审美意识的基本因素是通过可视、可触摸的具象造型来实现的。
雕塑有其三维立体和质地坚硬的特性,其艺术美的形式体现,就集中在外形韵律的控制;对于体积、块而、线条和光影所产生的动感的把握;对于形体结构与所处的空间产生虚空间的调节和对于材料肌理效果的运用等等。
如此等等的雕塑语言充分而又完美的统一的发挥,将把作品的审美功能推向一个绝妙的境地。
其次,雕塑语言的功能在于其历史价值与交流价值。
雕塑是人类历史过程的生动写照,有使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启迪教育后人的功能。
不同时期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就用这种占有实在空间的物质形态的语言给以不同的表达。
由于雕塑作品材料自身的特点,它极易保存,具有超越时空的功能,直至数千年后的今天和将来它们还能继续影响我们。
雕塑艺术这种物化的永恒的文化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取代的。
交流是不同圈子的人与人之间一种不断了解和熟悉的方法。
想要达到相互借鉴,共同获利,更好的发展的目的,那就必须交流。
虽然对于人们的思想交流来说,语言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在这广阔的世界上有许多民族语言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甚至有的一些民族并没有其自身的语言,这样我们有时便很难交流。
可是有着相当丰富思想内涵的雕塑,它有着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的种种特性,它用它特有的语言(雕塑语言)使观赏者与雕塑家交流,不论他们是否处于同一时代,还是是否处于同一地点,是否有着相同的语言,它都能多多少少地进行形象和内容的传达。
最后,雕塑语言还有着创造价值。
现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运用(1)
摘要: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
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
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
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
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
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关键词:雕塑艺术;材料;材料感
不同材料的雕塑,无论是金属,木头,玻璃还是塑料,不同的雕塑总能发挥不同材料的特质,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实际上艺术作品材料的应用正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雕塑家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价值,借助材料的美感,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
材料是雕塑创作的基本物质前提,实物的精神和形体服从材料,这也是雕塑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材料的选择与
应用,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构思以及作品形体的构成。
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种种社会意义和审美原则。
每种材料都有它特有的与其他材料不同的特性,用不同材质创造出来的雕塑形象已不单纯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具有生命意义等深层精神映像的雕塑。
材料作为一种雕塑语言,只有了解了它的性质,才能运用适当的工具,顺应材料的特性,按照相应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进行加工,才能使作品达到思想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材料的美感价值在现代雕塑中的体现
工业革命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的材料,新的加工手段和新的工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延续已久的工艺程序和艺术要求,特别是金属雕塑。
传统金属雕塑十分重视材质自身的价值意义,金、银、铜、铁等金属,尤其是作为贵重物的金、银一直是人类社会地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金属雕塑艺术品的大量占有者,主要是上流权贵,他们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主导金属艺术的发展,由此形成追求奢华的审美取向和穷工极巧的精湛技艺,构成了传统金属雕塑细腻精美、华丽繁缛的风格。
现代金属艺术,更注重的是材质自身的美感价值,并赋予其丰富的精神与内涵,有力的扩展了金属材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按照材料本身的质感特性来设计,构思雕塑,称为现代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美感。
不同的加工手段和技艺,又是使不同美感充分得以展示的前提。
制作的过程成为艺术家与材质对话的过程,人的才情、能力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施展,最终使其成为一件极具金属材质独特魅力,又洋溢着个性风风格的有机成分,从而使其价值和意义被大大的升华。
从审美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不同,拉开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
布朗库西的雕塑如:“空中的鸟”、“沉睡的缪司”,造型单纯简洁,用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直接提炼出不同形象的本质特征。
光丽异常的抛光,更使作品呈现出透明的光彩和严谨之美,使一向凝重、浑厚的青铜,闪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眩目光彩,为现代雕塑艺术兴起开了先河。
达达派的艺术领袖阿尔普创造出很多有机性的金属艺术造型。
贾柯梅蒂的雕塑一向最注重的量感因素,人为的抛弃了,拉长的躯体,瘦若骨架,形容憔悴,如失魂的幽灵般,孤单的行走。
细长的人物造型,却以粗糙的斑驳肌理显示他的与众不同,青铜有效的成为它鲜明个性的载体,以铜本身凝重增添作品中浓浓的神秘色彩。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各种金工技艺如钻、创、抛等丰富了现代金属雕塑的表现手法。
各种作品也层出不穷。
大批从事金属雕塑的艺术家利用力学原理,发挥金属材料特有的美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意大利雕塑家阿纳尔多的作品“盛大的迪斯科”、“柱体”中抛光的柱体,球体表面处理
十分奇特,一方面加以抛光擦亮。
另一方面又将其表面裂开形成不规则的自然裂口犹如蛀蚀效果的肌理使柱子和球体仿佛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被突然爆开。
正是阿纳尔多对材料的了解,才使他的作品有如此别致的效果。
石和木因为品种繁多一直是古往今来众多雕塑家的创作媒介物。
石材、木材也因其自身材料特点的认知程度的扩展而被现在的雕塑家所倚重。
现代的石雕木雕在适应材料和对新现代加工工艺采用的意义与重造型的传统雕刻是不能比拟的。
材料感在雕塑中以肌理的方式体现,肌理又分为自然肌理与人工肌理,自然肌理是指不经艺术家之手已存在的纹理组织,比如现在的木雕因材质的特殊而别有一番柔劲和韧性,这都归功于它所特有的标志——年轮木文。
现在大凡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把木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因素考虑在内,使其随雕塑的体积起伏转折而呈流动变化状,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石材也是因其品种多,色泽纹理丰富而受青睐,阿尔普的“牧云”、“牧歌中的风景”便是如此,以石的宁静、沉稳传达出生命活泼的韵律。
人工肌理是指艺术家人为作用而产生的纹理组织,大理石通过雕凿加工模拟衣纹和动物皮毛等等。
亨利·摩尔在它的系列雕塑中某些表面的处理上划上一道道凿痕,给观者极强的表现力和质朴感,简单的形态也越发显得丰富。
现代雕塑中,材料在艺术创作中以极具重要意义,材料直觉和材料意识,成为艺术家构思是必须先考虑的因素,和
传统雕塑中材料运用具有严格的分类界限不同,为了追求新的形式,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们采用多种材料结合,在他们的作品当中用金属、木头、玻璃、塑料等材料加入其中,相互焊接,变化多多的构件,彻底打破了雕塑的体量观念,材料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毕加索巧妙的把自行车把与车座组合著名的“牛头”。
英国人包洛奇人物形象。
激进的阿尔芒更是将几十辆汽车叠罗汉般用水泥浇筑成一座高塔,五颜六色的车体从塔的四面浮出,蔚为壮观。
艺术家正是始于材料的观察与感受,掌握材料,使用材料,给材料打上人的思维与劳动印记,才有如此丰富的作品。
1雕塑的材料种类
单一材料
对单一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创作,比较容易掌握,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狭义的雕塑创作,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现代的新型材料。
它们经过了无数雕塑家的潜心探索和实践,无论在对每种材质自身的美感的理解上,还是对材料深层次上所内蕴的文化内涵的把握上,都已经达到了应用自如的程度。
这些材料主要有:
石材
石雕艺术的历史古老而悠久,种类也最多。
它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材料,质硬量重,产量丰富,可塑性虽然不大,但是其耐久性颇占优势,适宜各种程度的开发。
如中国地方留
下来的许多石窟石像等,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呈现给世人以威严神圣的艺术价值。
在现代城市雕塑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是花岗岩、大理石、青石、砂石和各种各样的彩石等等。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和中国的乐山大佛,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
由于种类繁多,雕塑石材在选用创作上,除了要考虑其内在质量、抗压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耐磨性和硬度以外,石材的颜色和表面光泽度也常常成为选材的主要因素。
木材
木雕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的组成部分。
木材质地松软,细密,色彩温暖,也是一种古老的雕刻材料。
早期,人们用它刻画象征宗教和民族部落的符号和图文,以此来寄托精神和信仰。
它所产生的的雕刻效果天
然、质朴、温润、可亲,注重表现木材的天然结疤、纹理与构造的理念,由此可以引导一种孕育在心底的自然情感回归。
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湿涨、翘裂、变形、霉烂、虫蛀,不宜单独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和其他雕塑材料搭配使用。
城市雕塑中木材在选用时,应着重了解其自身的特性、质地、纹理和色彩等,从而做到因材施技,使材料本身的个性充分展露,发挥出自然、原始、迷人的艺术魅力。
常用的材质有楠木、檀木、梨木、杨木、樟木、龙
眼木等。
金属材料
金属雕塑自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铜器时代即展开,因其可塑性大,加工容易,铸造技术发达,且易保存,所以一般易制作大型永久性的雕像。
金属以其自身的天然特性,而具有广泛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而且金属种类繁多,各自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可以表现多种特质和艺术意境。
然而,金属虽坚固不碎,但氧化生锈却是使其年久失色的致命伤。
尤其是现代城市环境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空气中的硫、氢等化学物质增多,更加剧了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和损毁。
不锈钢是近年研发的新型工业材料,具有沉重,坚硬,冷峻的特点,应用在雕塑上现代感十足。
但在加工上有其特定的工艺,故成本高,不能量产。
金属的种类繁多,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异较大,开发性较强,所以金属雕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必将形成丰富的金属雕塑语汇。
混凝土
还有一些更早就开始单一使用的材料,如黏土,水泥等,也曾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上起到过里程碑式的作用,但这些材料很多效果不够理想,如黏土虽易于成型和捏塑,但又因其不坚固而无法长久保存,尤其是水泥材料,必须涂色或仿其他材料的效果才能达到质感的美。
所以它们逐渐被更高
级的材料所取代。
结束语
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用途,题材及环境的要求选用不同材料。
有用永久材料木石金属的,有的则是短期活动用途,如冰雕、雪雕、沙雕。
对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博的知识,以精深的学识和创作的灵感与独特的造型材料相碰撞,产生火花,那火花便是作品。
布朗库西曾说:“我的手服从材料指引”。
当你发现材料的美感时,思维会有一个强烈的对位,通过材料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便达到一个雕塑工作者所期盼的自在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