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CB设计评审要素表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华为IPD流程PDP产品开发7个TR评审表各要素文字版IPD产品开发流程7个TR评审要素文字版一、TR1评审检查项财务1产品目标成本是否已设定?质量1是否确定认证要求?2是否已完成认证需求分析?市场1市场需求与产品包需求是否匹配?2产品需求是否与产品成本目标相符?3客户需求是否得到验证?研发(SE)1产品包需求是否清晰?2选择的产品概念中的关键设计点是否可行3我司产品的主要卖点是否能与竞争对手产品竞争4产品包概念是否满足成本要求?研发(硬件)1产品概念使用新的PCB和芯片技术及成熟度是否满足开发和交付的需要?研发(软件)1软件需求分析是否完成?2产品卖点的软件部分评审是否完成?3方案的可行性是否评估完成?研发(结构)1客户外观需求中是否有特殊的工艺需求?如果有,是否已经过初步内部评审?2是否有同类竞品机型作为设计参考?研发(硬件测试)1产品包包含的需求或新技术,评估现有资源及用例是否满意当前硬件可测试性需求及风险?4可测试性需求分析是否完成?采购1关键物料的供应商/物料选择策略是否曾经确定?2新器件是否吻合器件路标库要求。
3是否已确定物料可采购性需求?4Sourcing Team的行动计划是否明确?风险分析是否完成?2、TR2评审检查项财务1目标成本分解(技术方案)是否已给SE?质量1是否确认客户质量标准?2是否签核客户质量和谈?3认证标准是否评估?市场1产品规格是否吻归并覆盖大部分目标市场需求?2市场是否有变化息影响目前产品合作力?3产品规格是否符合产品成本及定价要求?研发(SE)1所有产品包需求是否清晰地定义并映射到产品设计规格中?2是否完成需求跟踪的双向自检?研发(硬件)1是否遗留器件质量题目和采购风险?研发(软件)1软件功能分解是否完成?2器部件驱动评估是否完成?3软件方案是否确定?研发(结构)1此阶段的ID及工艺说明是否进一步明确?2ID及堆叠及硬件摆件是否已经过了初审?3新工艺是否满足产品(和模块)的可测试性设计需求?研发(工业设计)1CORE的初步设计是否完成?(ID,方案)2工艺设计初步自评是否可行?(CMF,资源)研发(硬件测试)1是否已获取细分市场的产品质量标准?2测试方案及计划(初稿)是否确定?研发(软件测试)1测试方案及计划(初稿)是否确定?三、TR3评审检查项财务1成本费用归集的财务模板是否已确定,成本关键器件清单或功能组合模块是否明确?2目标成本分解(技术方案)是否与SE核对一致?质量1质量目标和计划有否审批?2认证计划是否评审OK?市场1产品设计方案是否完全满足市场需求?2推广资料是否与设计方案相匹配?3开辟计划是否满意推广样机工夫,数量和质量要求?4市场是否有变化息影响目前产品合作力?研发(SE)1各模块的设计是否落实了产品的规格项和性能要求?2设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是否得到解决或制定经过评审的解决计划?3概要设计里是否落实了EMC、安规、防护、环境、热设计、环保等需求?研发(硬件)1关键电子物料评审是否完成?2电气性能评审是否完成?研发(软件)1器部件选型评审是否完成?2各种认证的准备(研发部分)是否完成?3功能开发是否在按计划实施(各项需求等)?4软件合作模式是否确定?5硬件的原理图,软件是否参与评审并确定?6是否有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风险排查?4、TR4评审检查项财务1目标成本及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统计分析报告是否评审完成?质量1是否制定PCBA封样计划?2是否收集关键物料管控跟踪表?3是否准备认证资料&样机?市场1开发进展及样机状态是否符合推广计划要求?2产品包需求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是否影响推广及开发计划?4市场需求的关键点上开发状态是否正常,有何风险?研发(SE)1所有模块相关的设计规格是否全部实现?研发(硬件)1所有硬件单位和相关模块是否完成开辟和测试?题目是否得到记录和跟踪?2研发自测报告是否已供应?研发(软件)1驱动器部件调试是否完成?2硬测需求是否合入?3可出产性需求是否合入?4研发自测是否完成?是否提供自测报告?研发(结构)1MD详细设计是否满足工业设计规格书的要求?是否通过内部,客户,模厂评审?2结构CNC是否自装机进行初步验证?3整机公差评审是否已完成?公差评审报告是否完成?5、TR4A评审检查项财务1目标成本及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统计分析报告是否评审完成?质量1是否更新关键物料管控跟踪表?2是否更新项目物料跟踪表?3关键物料检查治具是否到位?4是否曾经送样认证?5是否反馈认证问题点研发改善?6是否已经制定封样计划表?市场1开发进展及样机状态是否符合推广计划要求?2产品包需求达成情况是否符合市场需求?3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是否影响推广及开辟计划?研发(SE)1是否有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是否已得到充分的评审?研发(硬件)1整机是否满足相应的EMC、热设计、可靠性、安规规范?2天线是否已经完成调试?研发(软件)1需求是否已经封闭?2器部件效果的优化是否通过客观标准?3软件开辟&Debug是否按照节点要求在进行?4软件需求实现率是否达到85%?研发(结构)1整机是否满足相应的EMC、热设计、可靠性、安规规范?2整机试产中的ID/MD方面的问题是否得到跟踪解决?3本专业的致命、严重遗留问题是否持续解决?4公差相关问题是否已得到验证?六、TR5评审检查项财务1目标成本及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统计分析报告是否评审完成?质量1阶段质量目标是否达成?2封样计划表是否完成?3送样认证是否完成?4认证问题点是否已改善?。
PCB设计评审表
用的设计要求
●同一产品上使用的相似物料(如:按键、LED灯、插座、连接线、电解、保险管、插片、压敏/高压电容等),设计需防错(可以从跨距、颜色、安装的PIN脚、成型方向等方面考虑)。
1
●结构件设计需考虑色差、尺寸、安装、强度、外观等方面评估可行性。
1●LCD、背光源的设计是否密封,以免生产过程中进入灰尘、杂物。
1
●对温度/静电/湿度敏感的器件,需分析制造的可行性及防护措施,如双面板上安装的LED灯贴板安装要求改为单面焊盘,通孔不沉铜,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也可以加支架;蓝色LED灯抗静电能力差,要求增加反向二极管(内置有二极管的除外),湿度及温度保险丝高温焊接会脱落等。
1
●同一块板同一面的贴装电阻电容尽量采用同一尺寸的,以便生产设备相关参数的设定。
1各项得分
119
评审提出问题(含改善建议)
综合评分:A×B×C =
PCB评审组会签: 日期:
综合评分子项说明:
1.元器数量对应系数A:<45=0.7,46~60=0.8,61~120= 0.9,121~200=1.0,>200=1.1;
2.技术难度对应系数B: 双面板/碳桥板=1,单面板=1.05,镀金邦定板=1.1,多层板=1.2评审结论
3.工艺难度对应系数C:普通结构=1, PCB间装配型结构/超重结构=1.05, 结构紧凑型=1.1
20.器件选型及安装
评审输出
评审通过,不修改
条件通过,局部修改
不通过,重新设计评审。
Q/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Q/DKBA3178.2-2004代替Q/DKBA3178.2-2003高密度PCB(HDI)检验标准2004年11月16日发布 2004年12月01日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目次前言 (4)1范围 (6)1.1范围 (6)1.2简介 (6)1.3关键词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6)4文件优先顺序 (7)5材料要求 (7)5.1板材 (7)5.2铜箔 (7)5.3金属镀层 (8)6尺寸要求 (8)6.1板材厚度要求及公差 (8)6.1.1芯层厚度要求及公差 (8)6.1.2积层厚度要求及公差 (8)6.2导线公差 (8)6.3孔径公差 (8)6.4微孔孔位 (9)7结构完整性要求 (9)7.1镀层完整性 (9)7.2介质完整性 (9)7.3微孔形貌 (9)7.4积层被蚀厚度要求 (10)7.5埋孔塞孔要求 (10)8其他测试要求 (10)8.1附着力测试 (10)9电气性能 (11)9.1电路 (11)9.2介质耐电压 (11)10环境要求 (11)10.1湿热和绝缘电阻试验 (11)10.2热冲击(Thermal shock)试验 (11)11特殊要求 (11)12重要说明 (11)前言本标准的其他系列规范:Q/DKBA3178.1 刚性PCB检验标准Q/DKBA3178.3 柔性印制板(FPC)检验标准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本标准对应于“IPC-6016 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HDI) Layers or Boards”。
本标准和IPC-6016的关系为非等效,主要差异为:依照华为公司实际需求对部分内容做了补充、修改和删除。
PCB 评审要素表(EMC )分钟评审花费设计者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评审日期主审人 所处评审点所处阶段所属产品或版本评审对象 注: 1,评审结论为“否”需在“结论说明”中注明内容实例,结论为“免”需在“结论说明”中注明理由。
2,黑体部分内容必查,非黑体部分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由评审组长决定是否评审。
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多种模块电路在同一PCB上放置时,敏感电路与干扰源电路是否分开布局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多种模块电路在同一PCB上放置时,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高速电路与低速电路是否分开布局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整体布局是否参照原理功能框图,基于信号流布局,各功能模块电路分开放置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时钟电路是否靠近负载,且负载均衡放置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滤波电容是否靠近IC的电源管脚放置,位置、数量适当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晶体、晶振、继电器、开关电源等强辐射器件或敏感器件是否距单板拉手条、连接器的边缘≥1000mil,距板内屏蔽罩、屏蔽外壳≥500mil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敏感器件及电路是否远离辐射源放置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单板焊接面是否避免放置敏感器件或强辐射器件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电源模块、滤波器、电源防护器件是否靠近电源的入口放置,尽可能保证电源的输入线最短,电源的输入输出分开,走线互不交叉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接口信号的滤波、防护和隔离等器件是否靠近接口连接器放置,先防护,后滤波是[ ] 否[ ] 免[ ]是[ ] 否[ ] 免[ ]高速信号板的电源,是否已在以下位置放置较大容量的储能电容,且数量、位置合理:(1)存在较大电流变化的区域,如电源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端、风扇、继电器等。
单板硬件设计审查评审表文档编号:文档名称:文档作者:文档完成时间:项目经理:所属单板名称:1、可读性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明:文档是否表达清晰,逻辑条理分明,表达形式通用,使具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工程师容易读懂。
如:在难懂的地方增加注释,在适当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等。
选择认可的项打叉或打勾。
2、准确性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明:指文档是否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能表达准确,对其中设计的测试方法有其操作性,并且准确有实效,不应该有关键技术表达错误等。
选择认可的项打叉或打勾。
3、规范性评价:□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明:指文档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是规范的,如:文档是否按模板来写;在特殊的情况下不使用模板而写的文档其封面格式、字体、主要内容顺序是否和相应的文档模板类型的要求是否一致等。
选择认可的项打叉或打勾。
4、完备性评价完备性总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明:指文档包含的测试项目是否完整(即:没有漏测现象等),本次测试总体上对测试指导书的遵从程度和测试深度。
可对照附录的内容进行判断。
总评:说明:概括总结该文档的优点、缺点及改进建议评审人签字:评审日期:联系电话:附单板设计审查项目列表:请参照此表,审查过的项目请打(9),未审查的项目请打(x),单板无此审查项目可不填。
1.单元电路审查:1.1滤波电路审查1.审查电路中有无设计电源滤波器。
有无审查()2.审查电路中电源滤波器的形式是否有效,是否为单电容型或单电感型,而未采用П形电源滤波器。
有无审查()3.对单板的П形电源滤波器参数进行审查。
有无审查()1.2ID电路审查1.审查ID电路的形式是否符合规范电路的要求。
有无审查()2.审查ID电路的参数是否正确。
有无审查()3.审查ID电路是否有隔离电阻或隔离芯片。
有无审查()4.在沿用未能提供正确ID处理的旧母板时,单板是否进行相应的处理。
有无审查()1.3主备倒换电路审查1.审查主备倒换电路是否为主倒备型电路。
PCB设计自评审规范表格线路板与壳子单边,以及安装结构件、插件与壳子的安装余量, 模块类产品尽量达到1mm以上。
外形加工图用mechanical1层和keepout层绘制。
基本形状用mechanical1绘制。
做out时,把keepout 层去掉。
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要考虑:A、信号的电流强度因素,当信号的平均电流较大时,应考虑布线宽度所能承载的的电流,线宽可参考以下数据:PCB设计时铜箔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的关系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箔在铜皮温升10度时(铜皮Δt=10℃)的载流量见下表:我司铜厚均为50um。
下表从左至右分别为铜皮厚度35um、50um和70um的线宽和电流。
注: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
B. 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B项作为参考资料)。
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输入300V-6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14.器件尽量使用工具排齐,均匀排布:元件布局横平竖直,如需其他角度,以45度倍数进行布局。
器件丝印尽量一个方向摆放,最多两个方向。
丝印摆放时丝印方向与器件尽量就近放置,丝印远离器件时位号方向与器件方向相同,方便查看15.保证过波峰的第一个焊盘为地焊盘。
由于PCB过波峰焊时会引起静电,如先经过接地焊盘则可以将静电有效释放制作时地焊盘应该放置在没有工艺边的两侧,过炉方向确定时可放置PCB一侧,不确定过炉方向则需要PCB两侧都加,地焊盘数量没有固定要求,可放置一个或者多个,确定载板不挡地焊盘的情况下可放置一个,如不确定载板制作情况,可以放置多个。
图示如下:16.设备正常主视图定义为TOP,另一面定义为BOTTOM层。
17.首先考虑单面布板,无法实现单面布板时需要评审决定18.螺丝孔附近用丝印全环宽标识,螺丝孔边缘3.5mm半径内不允许布件。
螺丝孔周围不能放应力敏感元器件,此类器件受到机械应力容易断裂失效,如贴片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