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广播电视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了电视台设计的重要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房的安全可靠性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机房安全可靠性的对策。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出系统;机房安全运行;可靠性中图分类号:tn9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53-0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广播电视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也已经成功的由传统的播出系统实现了向数字化播出系统的转变,为人们的高品质生活提高了更多的实质性服务。
然而,由于在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更新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设备的快速更新超出了维护和管理的力度,给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提高用户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特点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指的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广播电视播出的调节,其主要的特点是系统的组成、技术较为简单,同时音频和视频信号的切换全部由人工实现,因此这就给广播电视的可靠性埋下了隐患。
同时由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放系统采用的是录音带或者录像机等老旧的设备,极易在播出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极力避免问题的出现,然而由于设备的原因无可避免的在广播电视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也正是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系统产生的原因。
在数字化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内,其显著的特点是播出机房的信息化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同时相关的音频、视频设备也有着很大程度的改善,在播出系统中大规模的使用了软件、嵌入式等先进的控制技术对播出系统进行实时化控制,极大的降低了数字化广播电视播出故障的概率。
具体来讲,数字化广播电视播出系统主要包括主备音、服务器、控制系统、网络、音视频控制系统等。
论电视播控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发表时间:2009-11-12T14:38:02.327Z 来源:《赤子》第14期供稿作者:王勇[导读] 带基数字播控是以数字切换台和数字矩阵设备为核心,配备数字放像机的播控系统王勇(建三江分局广播电视局,黑龙江建三江 156326)摘要:数字化、网络化是电视台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目播出是电视台的重要环节,随着有线、无线电视台的合并以及频道资源与节目内容的全新整合,将使节目播出量大大增加,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统一的自动化播控管理系统,是电视台实现数字化的关键所在。
为此,结合工作实践情况,谈谈电视播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电视播控;系统;数字化;原则;问题崭新的21世纪已经到来了,对于广播电视而言,新的纪元——数字时代也已经到来。
数字视频以模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展示在人们面前。
1 电视播控系统数字化改造方式1.1带基数字播控方式带基数字播控是以数字切换台和数字矩阵设备为核心,配备数字放像机的播控系统。
其优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应急功能强,能与传统的操作值机模式平滑过渡,缺点是:由于节目播出是完全实时的,人为差错事故和设备故障不可避免,要实现多频道播出,设备投入多,不利于系统实现网络化和非线性化播出。
1.2盘基数字播控方式盘基数字播控是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可实现多频道全硬盘播出。
其优点:系统配置灵活、可靠性强、系统易扩展,具有开放式的硬软件接口,可实现网络化与资源共享,可实现帧精度的非线性化播出、边上载边播出及信号无损重复播出等。
此外,系统还能实现延时播出,使故障和差错隔离,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人为差错率。
目前应用的盘基播控系统,多采用两台视频服务器互为主备的双热备份无缝切换,系统可带电热拔插硬盘阵列和电源,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1.3盘带结合数字播控方式盘带结合方式主要是以视频服务器为核心,辅以模拟和数字放像机构建的数字播控系统,它可实现多频道盘带混合播出,并能灵活设置部分和全部节目由视频服务器或不用视频服务器的播出。
电视数字化播出系统在舟山广电总台的应用【摘要】本文结合自已的工作实际和体会,从数字播出系统的发展与优势,数字播出系统的功能及特点,数字播出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谈谈在播控机房五年技术值班,无播出事故的工作心得。
【关键词】电视播出数字化播出播控播出系统随着播出任务日益繁重,播出节目越来越复杂,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信号源的数字化使得模拟播控系统成了“瓶颈”。
为了提高节目的技术质量,真正发挥数字设备的效益,必须加快整个系统数字改造的步伐。
1 采用盘带结合的播出方式我台采用录像带和硬盘素材的混合播出。
在系统中虽然采用硬盘服务器作为主播信号源,但对于直播的外来信号及一次性播出的录像带信号,不用对服务器进行上载。
如果采用输出回送的方式可将正在播出的视音频信号对服务器进行边播出边上载。
既可完成服务器的多次重播,又减少了直播信号的延时。
系统采用硬盘播出服务器为核心设备,播出过程由硬盘的自动播出取代了原始的手动插带,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整个播出的安全性;采用了硬盘播出服务器作为播出的主要设备,它消除了录像机这种机械设备所引起的时间误差,达到帧精度;录像机设备在维护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为了保证播出质量,像磁鼓、录像带等都需要定期更换。
但是硬盘播出服务器不存在此类问题,只有当存储容量不够时,才需要增加硬盘容量。
2 网络化播出网络化自动播控系统采用硬盘播出服务器为核心设备,取代了原始的手动插带,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整个播出的安全性。
整个网络的构架是由以太网络和光纤网络组成。
如节目单、播出日志等信息都是通过以太网进行信息传递的,频道间可以通过以太网络实现栏目信息共享。
各机房间可以通过光纤网络实现素材共享。
通过整个网络,实现节目单的检索和统计、远程监控播出。
网络中各个工作站、每个软件中所定义的功能都对应其权限,用户通过管理员给出的权限信息,在不同范围内实现其工作内容。
对于每个使用者的每项操作系统都予以纪录。
对整个播出流程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管理。
1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对电视等娱乐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地面数字电视应运而生。
DTMB系统由中国自主开发,采用时域同步OFDM(TDS-OFDM)调制。
2006年8月,中国宣布于2007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MB标准。
中国的DTMB标准具有后发的优势,拥有高频谱利用效率、良好的移动性能、宽广的广播覆盖范围和便捷的多业务广播。
2 DTMB系统DTMB发送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输入数据经过一系列前期处理后形成基本数据块,基本数据与系统信息组合后形成帧体,帧体和相应的帧头复用形成信号帧,帧地址组帧单元后与时间形成复帧结构,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基带输出信号,该信号经正交上变频转换为射频信号。
图2中发射机的组成包含了两台激励器,这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和提高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可靠性。
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组成主备发射机工作模式,这样能更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程度。
4 DTMB在我台的实际应用根据湖北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项目的要求及我台实际情况,在湖北龟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电视发射机房内改造2台发射设备,新增1套4.1 我台DTMB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从前端传输系统(中央节目源为中星6A信号,湖北省节目源由省网络公司提供)传输来两路TS流,两路TS流为相同信号,分别送入发射设备的主用激励器和备用激励器。
经发射设备编码、变频、功率放大、滤波后通过天线发射。
4.2 系统设计通过中星6A卫星接收的中央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DTMB原理及系统组成,并结合实际应用阐述,以帮助了解DTMB。
关键词:DTMB 实际应用 单频网图1 DTMB发送端原理框图106. AVS+的两路节目流(TS1、TS2)作为主用节目源,第一路TS1节目流为8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第二路TS2节目流为4套标清数字电视节目;接收中星6B 卫星的12套MPEG2节目作为备份节目源(我台暂未实施)。
53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为了快速推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电视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截至2025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国地级及以上电视台以及有条件的县级电视台从标清到高清的转化。
结合新会广播电视台的高清化整体规划,对原有的综合频道进行了高清升级改造,达到高清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效果。
这个系统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视听需求和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还能更好地传播本地区特色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系统整体建设原则及内容在广电行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本次系统的硬件设备选择需要考虑已有的设备资源,以节省成本,并确保在同时处理多个外来信号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信号转播。
此外,还需要设计一个应急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和播出。
为了确保播出多级链路安全,系统需要配置视频播出服务器、高清切换器、信号故障自动侦测倒换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采用冗余热切机制,保障整个系统的网络与制作、三方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同时,系统还应支持播出信号监测、24小时录像以及图像预警等功能。
此外,针对不同的播出需求和观看终端,高清信号需要输出到网络视频推流器上。
此外,安全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应被采用,以防止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和利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及流程实现(一)系统整体结构介绍整个播出系统主要包括综合频道播出系统和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两个部分。
综合频道播出系统是一个高清同播的播出系统,具备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能力。
该系统使用服务器进行本地存储,可以满足30天的播高清播出系统升级改造建设——以新会区广播电视台高清播出系统为例出素材存储需求。
同时,该系统与节目制作系统联通,实现采编播一体的数字化。
高清播出系统由采集系统、播出系统和存储系统组成,其中视频播放服务器是核心设备。
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数据,并通过万兆光纤网实现控制素材传输和高清节目的自动播出。
关键词本文主要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频道电视播出系统,在兼顾系统稳定可靠性的前提下,从4K 超高清播出系统链路架构设计展开分析,尝试SDI 与IP 化相结合的混合冗余架构设计,结合目前高标清领域相对成熟的内容一致性比对算法,从架构设计、切换策略、控制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实现SDI/IP 混合播出架构下的智能化、自动化末级信号比对控制自动应急切换。
4K 超高清 SDI /IP 一致性比对 自动应急切换摘要推广的超高清电视播出频道,全面开启了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大力发展的序幕。
4K 超高清电视播出系统是一个具有可靠性、先进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播出系统,该系统基于4×3G SDI(2SI)的传统基带模式与SMPTE-ST2110 IP 化相结合的混合播出系统架构,该系统规划筹备建设,一方面保证了传统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性,一方面不失对未来先进科学研究技术的创新融合的探索与认知。
“安全播出”永远是传统广播电视系统规划设计的首要目标原则。
尤其对国内的广播电视行业,在技术设计层面,第一追求,就是“安全”,安全重于一切。
“安全播出”在信号采集、编辑制作、分布存储、播出分发等各个环节的设计、实施、运行中均被放在首要位置。
播出系统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系统之一,首要目标就是要确保系统的播出安全可靠。
那么如何能够实现播出系统的快速、有效、自动智能化的应急操作,从系统设计之初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都是广电技术人员不断创新与探索的追求。
本文基于4K 超高清SDI+IP 播出系统,从系统的冗余机制、切换策略、控制机制等方面阐述如何实现SDI/IP 混合播出架构下的智能化、自动化末级信号比对控制自动应急切换,以供读者借鉴。
一 4K 超高清播出系统架构设计近年来,随着业务形态的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广播电视技术行业发展正处在从高清向超高清、从传统形态向IP 化新形态的技术变革和发展变化时期。
2018年我国相继发布了4K 超高清《GY/T 307—2017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GY/T 315—2018高动态范围电视制作和交换图像参数值》《GY/T 316—2018 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等规范,制定了4K超高清电视节目视音频采集、制作、播出、存储、信号交换以及节目生产流程等环 4K 超高清视频产业是我国目前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国家政策《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指出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又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深刻变革。
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摘要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系统有直接影响,其反映整个系统的质量问题,保证了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文笔者针对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介绍播出系统的构成,同时还分析了当前数字电视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可靠性的退化因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其可靠性。
关键词数字电视;播出系统;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9-0004-02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数字电视的开播,我国对数字电视的播出要求越加迫切。
近些年来,各电视台不断开展数字电视系统的研究,播出系统作为节目的重要出口,一旦被使用就无法退出。
播出系统发生的故障将导致传输信号的中断或劣化,与此同时,其将反映到广大观众的电视屏幕上,造成停播事故发生。
因此,应严格要求播出系统的可靠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及设计完整,保证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稳定、可靠,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 播出系统的构成
电视播出系统作为汇集电视台内外信号的枢纽,其制作的节目主要由新闻及电视制作中心进行。
微波或卫星接收的信号均必须送到电视播出中心,再由其根据原先编排好的节目时间表进行实时切
换,通过微波、电缆及光缆等工具,传送至卫星发行站或有线电缆网。
2 播出系统软件的设计要求及其在当前的现状
2.1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及可靠
对数字电视的播出系统而言,播出软件的运行安全与稳定极其重要,其直接影响着整个频道的安全播出。
因此,播出模块应具备较高的容错性与稳定性,使其在确保系统正常播出的同时,还能对其操作失误的行为发出警信号。
对此,系统软件提供的安全保护措施主要有:首先,为避免人为的误操而干扰安全播出,在手动播出的按键上,应设两个组合键的形式,而非一个按键,以防因按键的失误而导致播出事故。
其次,数字电视的播出系统能自动检查、报警或提示节目单上的时间错误顺序。
最后,对于软件的启动与退出或者重要参数的更改及设置,应设定访问权限,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普通人员的随意更改,从而引发播出事故。
2.2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健全的管理功能
软件的工作界面应简洁易懂,便于操作人员的掌握。
出于人员的使用习惯考虑,应建立个人账户及固定栏目与中文名称的数据库,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输人代码即可,这措施有效节省了使用者的输人时间。
系统软件应完善管理当天各频道播出的情况与素材管理工作,并统计分类其播出的资料,此外,软件应设置管理权限,分层控制,明确区分播出与录制人员的工作,以便电台的监督与管理。
2.3播出系统的可靠性退化及环境
当前,数字电视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将随着设备的耗损而逐渐降低,其降低的速度不断变化。
系统设备的不良使用将加快其损耗期的到来以及降低其可靠性。
另外,系统与设备在使用寿命期间,其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及退化。
针对这些现状,为确保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应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系统的可靠性退化。
3保障数字电视播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播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首先,在设计前应调查其可靠性,在设计中考虑其的功能与性能,其次,在系统安装调试及系统的使用后,应通过可靠的实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系统的可靠性退化。
总之,数字电视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还需不断努力,麻痹与松懈将会造成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为此,介绍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3.1系统设计阶段的要点
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其可靠性进行预计,根据设计中所需的设备、结构、工作环境、可靠性模型及陈旧的统计数据,进而推测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系统的预计目的在于其从初步设计期间就已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其实效的发生,并采用定量方式以评价其可靠性设计的效果。
因此,系统的设计及其关键。
另外,系统的可靠性分配就是专门分解其可靠性指标,以及分解其预计能实现的目标。
通过科学手段,适当分配设备、连接器以及子系统的环节,
确保其可靠性目标的实现。
通过系统的分配方式,使其在落实设计指标的同时,还能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及潜在能力,大大提高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
3.2认真选取及测试系统的重要组件
数字播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认真选取与测试系统中重要的组件与部件,比如切换器、分配器、矩阵以及光端机等选型。
分布线路时,应认真筛选线路,并检查其是否断路、短及错线等。
分阶段的进行内部线路的测试,并在测试期间,应重点关注比较重要的组件或设备等运行状态。
影响数字电视播出软件系统失效的决定因素包括:系统技术的开发、系统的设计等。
系统的失效,即由于技术的开发与系统的设计缺陷以及维护条件的使用不当等造成,使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变为不正常,从而导致实效。
系统的实效取决于系统需求的分析、系统结构的设计、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的开发与维护等。
因此,在播出系统的软件运行之前,应对其的负荷与覆盖性进行测试,统计其的失效率。
3.3系统的维护过程
对于系统的安全管理来说,其出现的故障主要由其偶然因素造成。
可在确定系统稳定运行后,观察并统计各设备的要害技术指标情况,以判定系统的运行状态,比如告警发生的频率,设备的工作温度、音频指标的波动、传送时间的变化以及运行的速度变化等。
若发现实效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防止系统的失效期
过早或崩溃。
这是维护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保障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
4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分析了其当前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对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而言,基于其在电台安全播出中占重要的位置,在播出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设计成并行的系统,比如其在受制于成本控制的同时,也应将关键点设计成并行的系统。
此外,在系统的建设期间,应对其进行完整的检查与测试,以及其运行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满负荷运行,最后在使用的维护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性的维护,以保证播出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军.电视台数字化播出系统方案设计[j].西藏科技,2009(2).
[2]马骍.四川电视台播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
[3]王人磊.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8(9).。